《独臂刀》(英文名:The One-Armed Swordsman)是由
张彻、
倪匡编剧,张彻导演,
王羽、
焦姣、田丰、
潘迎紫、陈燕燕、杨志卿等主演的一部武侠电影,于1967年7月26日在中国香港上映。
《独臂刀》讲述的是大侠齐如丰的仆人方诚,为救主人自己舍生取义,大侠齐如丰收留了仆人方诚之子
方刚。齐如丰悉心传授方刚武艺,并产生了立方刚为掌门的想法。齐如丰的女儿齐佩爱上了方刚,但方刚对她却很冷淡。齐佩因爱生恨,她联合师兄与方刚比武,自己则施暗算,亲手砍断了方刚的右臂泄愤,方刚负伤逃走,为少女小蛮所救。小蛮将父亲所遗留下来的《左手图谱》,交给了方刚,使方刚练成了左手神刀。后来,大侠齐如丰遭仇家笑面二郎和长臂神魔的复仇,弟子被杀,女儿齐佩被囚。危难之中,方刚不计前嫌,与小蛮一起救出齐佩,又杀笑面二郎、长臂神魔及其党羽,并救出师父。随后,方刚与小蛮两人携手远走天涯。
《独臂刀》在电影票一毛钱一张的时代下,成为了
邵氏兄弟第一部票房超过百万的影片,
张彻也因此获得了“百万导演”的美誉。《独臂刀》给邵氏带来了巨大的票房收入,并由此把邵氏电影引入了一个“武侠世纪”的新天地。邵氏电影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迭起的年代,也把中国香港电影带入了一个刀光剑影的年代,掀起了中国香港历久不衰的古装刀剑片拍摄高潮。同时,《独臂刀》也奠定了张彻在影坛的重要地位,被人称为新派武侠电影代表人物。2005年,该片在
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票选的
香港电影金像奖百部佳片中排名第15位。
剧情简介
大侠齐如丰收留了为救自己献身的仆人方诚之子
方刚(
王羽饰),并传授其武艺,方刚练武有成颇受师傅喜爱,齐如风欲立为掌门。齐如丰女儿齐佩因爱慕方刚不成,因此遭到师兄师妹嫉妒,师兄妹三人约战方刚,想以多欺少打败他趁机羞辱他,他在打败了两个师兄后,面对师妹的挑战,他主动放弃使用武器,赤手空拳对峙拿刀的师妹。而这个刁蛮任性的小姐,心中却丝毫没有对情义顾虑,只有满满的不服气,竟趁方刚不防备砍掉了他一条手臂,方刚成为了残疾,负伤逃走,为少女小蛮所救,并依小蛮父亲所遗《左手图谱》练成了左手神刀。后来,齐如丰遭仇家笑面二郎和长臂神魔复仇,弟子被杀,齐佩被囚。危难之中,方刚不计前嫌,与小蛮救出齐佩,又杀笑面二郎、长臂神魔及其党羽,并救出师父。随后,两人携手远走天涯。
角色介绍
影片制作
创作背景
1963年后,随着
李翰祥的离去,
邵氏兄弟虽然继续拍摄黄梅调电影,但难以再掀起高潮。与此同时,由于黄梅调电影中一般“男主角”大都由女演员反串,阴柔气有余而阳刚不足,使得男演员一时没有了英雄用武之地。因此,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黄梅调电影逐渐使观众“视觉疲劳”,“阴盛阳衰”的黄梅调电影越来越失去观众的宠爱。
邵逸夫审时度势,立即改换“门庭”,决定启用
张彻,以张彻为领头人开创新武侠电影,建立一个以男性为主体的消费群体。
剧本创作
1965年,
邵氏兄弟老板邵逸夫对泛滥老套的武打片厌烦,决心要拍摄新类型的武侠片,便找到了张彻。张彻又找到了
倪匡,倪匡闻之道:“你们邵氏那么多人才,轮得到我来?再说我只会写小说,不会写剧本。”
张彻放下面子,苦苦相求:“你就照着小说写,写好了我再给你改。”1967年,倪匡把剧本交给张彻,借了《
神雕侠侣》中
杨过断臂的梗,定名《独臂刀》。倪匡巧妙借用了一些
日本武士片、
意大利西部片甚至
金庸武侠小说的桥段揉入其中。
影片音乐
《独臂刀》影片中大量运用的西洋配乐,使《独臂刀》区别于以往的武侠电影的形式,特别是“
黄梅戏”以来古装片的戏曲感。
场景设计
在拍摄方刚被齐佩斩下手臂这一段戏用的场景并不大,一个雪夜的树林里,很美的景色,因为是夜晚,更显凄清。中国香港地方很小,又处在
热带,虽然是在摄影棚搭景,雪景的营造全靠在今看来落后的技术和设备,但却完全没有小气虚假的感觉,和如今很多花了天文数字才拍出来的视觉效果相比,一点都不逊色,甚至更有质感。
拍摄手法
在动作拍摄上,导演
张彻大胆创新,大量使用手持摄影突出动感和
张力,运用局部特写,形成不完整构图以突出压迫感,这在当时都属独创。和如今的动作戏相比,《独臂刀》里的打斗也许不够飘逸,但拳拳到肉、皮开肉绽的打斗更显真实。为了丰富打斗场面,在道具方面设计了众多特别武器道具。金刀、刀锁、断刀、短矛等奇门武器不仅数量众多,还设计成彼此相生相克的功能,颇有趣味。除此之外,浓墨重彩着力渲染
血浆喷溅的壮烈牺牲场面,也在影片中多次呈现,张彻武侠暴力美学的风格基调,在《独臂刀》中已露峥嵘。
影片特色
以刚制柔
张彻的“阳刚美学”首先体现在他对于传统男性秩序及其价值的信仰。方刚无疑是中国传统正义、正直的男性形象的典范,在方刚心目中,父亲、师父的情与恩。要远远重于其他,这样看来张彻似乎是保守的。但他也借由
小蛮这个人物在剧中的态度表达了他对于传统秩序一定程度的质疑。《独臂刀》便以“英雄”的逃逸结局:“英雄”方刚拯救师门之后,与小蛮远走天涯,与此同时,师父齐如风也折断了齐门大刀。传统的“江湖”秩序于
张彻而言仿佛是一个需要了却的心结,用整部电影的时间讲述完一个传统“江湖”的故事之后,张彻留给世人一个“英雄”转身的背影。
刚柔并济
《独臂刀》中的方刚被设置为一个“无父”之子,他的父亲倒在了传统秩序的血泊中,方刚自身依旧生活在对于这种传统秩序的
迷信中,他也因此为了他的信仰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断臂在身体的层面
隐喻着秩序的破碎,而断臂、断刀与残谱都意味着无父无师的方刚“江湖”理想的残缺。方刚不得不背离师门,无父无家,他的末日英雄般的努力表达了张彻内心的英雄主义情怀。这时。是一个女性角色的出现挽救了落魄的方刚,小蛮以女性“阴柔”的力量弥合了方刚在面对残破的秩序时所饱受的创痛。“阳刚”如
张彻,也需要某种“阴柔”。张彻的“江湖”秩序,一种男性权力的天下,也需要女性的补充。
暴力美学
张彻革命性的用舞蹈化的设计配以慢镜头来突出刻画武打镜头,并适当在高潮部分使用手提摄影增强动感,极力张扬动作的美感,战斗拍得有层有次,血腥/男性张扬而又不失浪漫。该片紧张的剧情、紧凑的镜头设计和动作场面的渲染已经充分体现出张彻的阳刚暴力美学风格。在《独臂刀》中,长臂神魔专门为打败齐家弟子而设计的锁金刀,设计阴险毒辣,通过锁住兵器来偷袭齐家弟子,长臂神魔切中齐家弟子的腹部,使其承受巨大痛苦后才死去,赶尽杀绝的残忍血腥让观者胆寒。其中最经典的一幕应该就是“雪夜断臂”。寒冬的夜晚,枯枝老树渲染了凄凉悲怆的氛围,同门师兄妹相约较量,毫无防备的方钢被砍掉手臂,断臂上鲜红的血,方钢痛苦的哀号以及一直下不停的鹅毛大雪交织在画面中,鲜红的血在纯白的雪中显得更加耀眼刺目,让观众的心也如这雪夜一般刺骨的寒冷。而师兄妹三人看着方钢跌跌撞撞离去呆若木鸡的表情,
张彻戏剧般的处理,使这个画面充满了悲剧
浪漫主义色彩。
顺应潮流
《独臂刀》不仅仅是迎合了六十年代中后期中国香港新一批电影观众渴望转变的口味,从而将之前变化不多、由女性主导的黄梅调电影和文艺爱情片转到男性中心的阳刚功夫电影(影片女主角小蛮就像那些被功夫片男星打下擂台的文艺片女星),更有力呼应了六十年代中国香港青少年文化反叛萌芽的社会潮流。
片中的独臂侠者方刚在打败了威胁师门的强敌后,却毅然脱离了代表阶级不公的师门,这种年轻人与年长者所代表的体制抗争的情节塑造了一个有某种缺陷但却有足够力量的反体制英雄形象与影片拍摄上映时正值中国香港的“六七暴动”和大罢工盛行背后的文化形态互为映射。
张彻导演创造性的运用方刚乃仆人之子最后成为独臂侠者的角色身分设置打破了之前银幕上虚幻的中产阶级世界,贴近现实的去整合粤语武侠片的低下层取向资源,利用唐佳、刘家良等出自粤语片的武术指导,并结合愤怒一代青年的阳刚魅力和
邵氏兄弟精致中产阶级
越南语片的制作水准,从而在动乱年代的中国香港社会反而取得了空前的票房巨绩。《独臂刀》写尽了中国传统武侠文化世界的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剧作上大胆的在影片序幕过后即让男性主人公变成残废,由饱含屈辱到扬眉吐气。全片交集着伤感、悲愤与豪气、悲情,最后以气势逼人的打斗作为大解脱。片中的男主角血气方刚,带给观众强烈的虚幻认同感,其断臂重生的力度令人感动。
上映与票房
播出信息
票房
《独臂刀》于1967年7月26日在中国香港上映,在电影票一毛钱一张的时代下,票房达129万元,成为当年香港电影票房纪录;该片也成为了
邵氏兄弟第一部票房超过百万的影片,
张彻也因此获得了“百万导演”的美誉。
影片影响
《独臂刀》给邵氏带来了巨大的票房收入,并由此把邵氏电影引入了一个“武侠世纪”的新天地。邵氏电影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迭起的年代,也把中国香港电影带人了一个刀光剑影的年代,掀起了中国香港历久不衰的古装刀剑片拍摄高潮。同时,《独臂刀》也奠定了张彻在影坛的重要地位,被人称为新派武侠电影代表人物。
《独臂刀》的意义还在于,此片一反李翰祥执导的邵氏电影以女角为主、男性演员在其中只是陪衬的阴柔气,奠定了
张彻武侠电影的阳刚风格,在他的电影中“男性演员才真正有主角的地位”,男主角性格刚烈、个性独立,有自己为人处事的标准,看重男人间的情义,儿女情长则是陪衬。
获得荣誉
影片评价
专业评价
一直觉得《独臂刀》是个励志片,江湖的仇杀不过是个幌子。真正的内容是讲述一个出身低微的少年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战胜种种挫折终于成长为男子汉,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北京电影学院黄丹、谢啸实评)
《独臂刀》虽然还是一部武侠片,但显然已经不再是表现“抑强扶弱”“轻诺好义”“除暴安良”“主持正义”的传统武侠片了,它以对武林的反思或对江湖争斗的批判超越了传统武侠片,开创了武侠电影的一个新的思想领域;而且,这种思想可能更具有现代性意义和社会现实意义。(
浙江大学教授
盘剑评)
张彻导演和《独臂刀》所取得的空前成功不但巩固了
邵氏兄弟在中国香港电影业的领导地位,更驱使中国香港电影走向一个“阳刚身体导向”、男性中心的领域,在短短数年间扩散到世界各地,数十年后更给世界电影带来深刻的改变。《独臂刀》影响了中国香港电影的形态和历史,改变了中国香港电影的审美观。更为重要的是,该片开创了华语功夫武侠片的浪潮,为延续至今的华语功夫武侠类型片屹立世界拉开了浓墨重彩的序幕。(网易娱乐评)
影片借用
金庸《
神雕侠侣》中
杨过断臂的创意,
张彻将西部英雄的心理安排进
方刚这个角色中,田园生活和江湖的腥风血雨成了方刚的道德困境,“归隐山野”类似“大侠完成”的象征——像所有的西部英雄,完成救赎后选择离去,因为他代表了杀戮,当他位于此地,未来必将腥风血雨,只有完成对自己的驱赶,和平才会降临。在方刚身上,有西部英雄的悲情,也有中国传统男儿的侠义豪情,可以说,这部电影是最贯彻“侠之精神”的武侠片。张彻的阳刚美学在《独臂刀》中成型,给人酣畅淋漓之感,开启了中国香港武侠电影的新纪元。(文汇网评)
大众评分
相关事件
嘉禾电影成立后,
王羽在
日本拍摄《
盲侠大战独臂刀》(1971年),日本演员
胜新太郎演“座头市”,王羽依旧演独臂刀。而同期,
邵氏兄弟开拍了《
新独臂刀》,则由新人
姜大卫、
狄龙主演。“于是两家的‘独臂刀’就要争个正朔,版权官司的讼案对簿公堂,最后法官判嘉禾胜诉,邵氏又不服上诉,闹得沸沸扬扬。”独臂刀案,后来成为中国香港经典的
民事诉讼法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