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脉杓兰(
学名:
杓兰属 japonicum Thunb.),别名
斑叶杓兰、阴阳扇、一把伞,为
兰科(Orchidaceae)
杓兰属(Cypripedium)植物,原产于中国,
韩国、
日本;在中国产于
贵州省、
湖南省、
安徽省和
四川省等地。扇脉杓兰主要生长在
温带生物群落中,喜冷凉;常生于海拔1000-2000米的林下、林缘、荫蔽山坡等湿润和
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中。2013年扇脉杓兰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目录》(IUCN)中,保护等级为濒危(EN);2021年被列入
中原地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保护级别为二级。
扇脉杓兰植株高可达55厘米。
根状茎横走,较细长;茎直立。叶近对生;叶片
扇形,上部边缘钝波状,基部近楔形。顶生
花序,
花序梗被长柔毛;
苞片两面无毛;花俯垂;子房和
花梗密被长柔毛;花瓣与萼片均为淡黄绿色;中萼片窄椭圆状
披针形或窄椭圆形;合萼片先端浅裂;花瓣斜披针形。
蒴果疏被微柔毛,近
纺锤形。花期4-5月,果期6-10月。
扇脉杓兰根或全草可入药,中药名称为扇子七;其性平,味微苦,可解毒、截疟、理气活血;主治
月经失调、劳伤腰痛、无名肿毒等疾病。扇脉杓兰叶形奇特,花大,花色艳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可盆栽室内观赏,亦可点缀于较为遮蔽的花台,花境或庭院一角。扇脉杓兰在研究中国河南植物地理与华东、华中植物区系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是
兰科稀有的种质资源植物。
形态特征
扇脉杓兰植株高可达55厘米。
茎
根状茎横走,较细长,直径3-4毫米;茎被
褐色长柔毛,直立,基部具多数鞘,茎顶端生叶。
叶
叶近对生,常2枚,生于植株近中部;叶片长10-16厘米,宽10-21厘米,
扇形,具扇形辐射状脉直达边缘,上部边缘钝波状,基部近楔形,两面边缘具细缘毛、近基部均被长柔毛。
花
顶生
花序,
花序梗被长柔毛,柔毛褐色;
苞片两面无毛;花俯垂;子房和
花梗密被长柔毛;花瓣与萼片均为淡黄绿色,基部具紫色斑点,
唇瓣淡紫白色或淡黄绿色,具紫红色斑纹;中萼片无毛,窄椭圆状
披针形或窄椭圆形,长4.5-5.5厘米;合萼片长4-5厘米,先端2浅裂,与中萼片相似;花瓣长4-5厘米,宽1-1.2厘米,斜披针形,唇瓣囊状,下垂,长4-5厘米,囊口位于前方,略窄长,周围有凹槽,呈波浪状,缺齿;退化
雄蕊长约1厘米,椭圆形,基部具短耳。
果
物种分布
扇脉杓兰原产于中国、
韩国、
日本;在中国产于
贵州省、
湖南省、
安徽省、
陕西省南部、
浙江省、湖北、
甘肃省南部、
江西省和
四川省等地。
生长习性
扇脉杓兰是一种
根状茎植物,主要生长在
温带生物群落中。喜冷凉,喜稍强光照。常生于海拔1000-2000米的灌木林下、林缘、林下、荫蔽山坡、溪谷旁。最宜生长温度为15-30℃,35℃以上生长不良,5℃以下的严寒会影响其生长力。适生于半阴坡或阴坡,要求疏松、湿润、含有
腐殖质的微酸性土壤,pH值以5.5-6.5为宜。在中国河南,其伴生树种有木、
槭树、青冈烁等,灌木有
蜡瓣花、
海桐、
胡颓子等,
草本植物有
薹草属、
蛇莓、
淡竹叶、
春兰等。花期4-5月,果期6-10月。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种子繁殖
野生扇脉杓兰的有性繁殖需通过有效的
传粉者,通过
受精卵作用形成种子,最终发芽形成实生苗。果实中所含的种子虽然多且可随风流和水流传播,但由于扇脉杓兰种子萌发率极低的特性以及生境的片段化使得有效散播的距离极其有限。因而在自然条件下,少见实生苗的存在。扇脉杓兰的传粉媒介比较缺乏,其主要有效传粉媒介为三种
熊蜂。扇脉杓兰在群落中集群式分布,花朵醒目,且花的形态结构独特,有利于吸引传粉者。
唇瓣为授粉者提供着陆平台,使昆虫可以落下并深入花中。休眠芽越冬后开始分化,花芽只有部分充分发育,它们可以进行生殖生长,形成花结构和雌雄
配子体,将来通过
有性生殖产生种子;而未充分发育的花芽只能分化出叶片,随植株衰老而枯落。
根状茎繁殖
野生的扇脉杓兰主要通过无性繁殖的方式通过根状茎上的芽进行
种群的繁衍。扇脉杓兰的根状茎在地下呈分枝状,每年6-7月份成株的根状茎上生成白色潜伏芽,潜伏芽不断生长发育,于10-11月份露出地面。随后,扇脉杓兰的芽进入休眠状态以度过寒冷的冬季,于第二年3-4月份展开新叶。
人工繁殖
分株繁殖
扇脉杓兰的分株繁殖可在春秋两季进行,分株通常为每隔三年一次。分株可选择生长健壮、假球茎密集的植株。分株每丛需要保存几个连接在一起的假球茎。分株前使盆土稍干,减少灌水。分株后,上盆前用碎瓦片覆在盆底孔上,铺上粗石子、粗粒土、少量细土等,然后用富含
腐殖质的砂质
壤土栽植。栽后在盆上面铺
翠云草细石子,最后浇透水,置于阴处,保持土壤潮湿,逐渐减少浇水,进行正常养护。
栽培管理
兰棚选择
兰棚及兰房需要选择东南方向空旷,西北方向有高墙或大树的场所。注意受露、透风、忌烟、避烈日等。如果是建在楼层阳台或者屋顶,需要在靠西北方向挂帘子,防止午后的落日斜照灼伤草叶,上面也需要做好遮阴。
装盆
上盆的时间通常在秋季10-11月或春季3-4月。花盆通常选择口小、盆深、底孔大。如果是刚从山上挖来的野生苗需要埋植于瓦盆(泥盆)中;2-3年后便可以换入瓷盆或
紫砂盆。
水肥管理
在扇脉杓兰的生长盛期需要浇水,在夏季如果缺水,盆兰容易生长不良。浇水需遵循“干则浇,湿则停,适当偏干”的原则进行。浇水必须浇透,不可浇半截水。浇水次数可视盆兰的植料而定。施肥以堆放腐熟一年以上农家肥为主,用这种肥液兑水后浇施在盆沿处,不接触根部,不沾兰叶。也可施用化肥,但需要注意磷、氯、钾的平衡。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零星分布,天然下种幼苗罕见。
濒危原因
扇脉杓兰有性繁殖产生的种子非常细小,结构简单,一个
蒴果内含数以千万粒的种子。其种子严重败育,自然萌发率极低,更新能力差,主要依靠分株繁殖维持个体的存活。然而,由于扇脉杓兰经济价值显著,且其生于常年多雨雾的阴湿林地,生境狭窄,植株数量稀少,生态适应性脆弱;加上人为的采挖,林地环境的退化,
种群数量日渐稀少,分株繁殖已不足以维持种群的稳定性。
保护级别
2013年扇脉杓兰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目录》(IUCN)中,保护级别为濒危(EN)。
2021年被列入
中原地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保护级别为二级。
保护措施
严禁砍伐森林和采挖野生植株,在其集中分布的林地进行原生境保护。并且开展人工繁殖试验,逐渐将这一稀有植物推广到中药圃及园林花卉园地栽植,以发挥其药用和观赏效用。
功用价值
药用价值
扇脉杓兰根或全草可入药,中药名称为扇子七;其性平,味微苦。可解毒、截疟、理气活血;主治
月经失调、劳伤腰痛、毒蛇咬伤、
瘙痒症、
类风湿性关节炎痹痛、
间日疟原虫、跌打损伤、无名肿毒。
观赏价值
扇脉杓兰叶形奇特,花大,花色艳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可盆栽室内观赏,亦可点缀于较为遮蔽的花台,花境或庭院一角。
研究价值
扇脉杓兰为
亚热带稀有植物。中国
河南省大别山和
伏牛山南坡为其分布的北缘地带,极为稀见。在研究中国河南植物地理与华东、华中植物区系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是
兰科稀有的
种质资源植物。
相关研究
扇脉杓兰
根状茎顶端有一个休眠芽,充分发育的休眠芽产生花芽,第二年4月形成花结构;未充分发育的休眠芽不能产生花芽,第二年只形成
扇形叶,无花器官。这可能是因为养分和空间的限制,群体内发生选择性败育的现象。其种胚发育是败育的主要时期,该时期种胚不能进一步分化,停留在球形期,不含
胚乳组织。
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含量较低,内源激素在胚胎发育后期严重失衡,种子成熟时POD和cat活性很低,这些均可能导致种子败育。
扇脉杓兰的花粉集结为未蜡质化的花粉块,是
杓兰属中粘质花粉和蜡质花粉块的中间进化类型。
扇脉杓兰原生境土壤为酸性土壤,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较高,磷含量和钾含量较低,可为今后原生境恢复、人工仿生境打造、栽种繁育等保育工作奠定相关方面理论基础参考资料。
延伸文化
扇脉杓兰花的色彩艳丽,形状奇特,又称“
兜兰”,也有人称之为“
大花杓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