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孽海花》是清末民初文学家兼政治家
曾朴在金松岑提供的前六回的底稿上修改、续写而成的近代长篇历史小说,前后创作历经二十七年,共三十五回。《孽海花》原定六十回,但曾朴只写到三十五回就病逝了,后有张鸿的《
续孽海花》,补全了曾朴未写出的内容。出版后,《孽海花》曾再版十五次,行销不下五万部,在当时影响颇大。
该书以反映清末数十年社会动态为动机,以当时士大夫的遗闻轶事为依据,通过傅彩云与金(字雯青)二人关系的发展变化来勾连众多人物与琐碎事件,力图全景式展现同治中期至光绪后期三十年来的政治文化变迁。
鲁迅将这部小说与《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官场现形记》《
老残游记》并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近世学者对其评价亦颇高。该书也风行海外,已有英、俄、日、德等诸多译本。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孽海花》所描写的历史时代,是
同治到光绪朝
中日甲午战争结束的三十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已经结束,
中原地区步入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有西方国家的强势发展,内是
清代政府腐朽落后的统治。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起,中国先后与
俄罗斯帝国、
法国、
日本等国家签订了《
瑷珲条约》《
中俄北京条约》《中法新约》《
马关条约》等条约,向西方国家让渡了关税权、
领事裁判权、开矿筑路权等权利,西方国家则借此在中国进行开办商行、垄断
航运、设立教会、创办学校等活动。而清朝
统治阶级对世态改变仍不思进取,使得一批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和不堪压迫的劳动人民涌现出来,思考救国救民的道路。
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
拒俄运动先后爆发,
民主革命思想逐渐成熟,最终走向
辛亥革命。
《孽海花》所要描写的,正是这样一个新旧社会大转关时期的社会图景。而作者
曾朴,也因其独特的身份与经历成为撰写这部小说的不二人选。
作者背景
《孽海花》最初是由
金天羽受留日学生所办的《江苏》杂志之邀所写的题目,并以“麒麟”这一笔名在杂志第八期上发表了第一、二回。金松岑将写作《孽海花》的动机解释为要唤起国内各方对沙皇俄国侵略野心的警惕。由于
洪钧(金雯青原型)恰好出使过沙俄,又因所献《中俄交界图》误将中国领土划给
俄罗斯而遭弹劾;其妾
赛金花(原名赵彩云,傅彩云原型)于同年因虐待雏妓致死下狱,后又于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救民有功,所以就将洪、赛二人作为小说的主、配角,打算写一部以描写中日俄外交折冲与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政治小说。
彼时
曾朴正在上海创办小说林书社,
金天羽将写好的六回《孽海花》寄给曾朴,引起了曾朴的兴趣,但曾朴认为将笔墨集中在妓女赛金花身上、略带些时事的写法与《
海上花列传》相似,超不过《桃花扇》与《沧桑艳》,就向金松岑提出修改意见,希望能表现一种更廓大的格局。即以主人公为全书线索,用三十年来发生的琐闻轶事来烘托出重大事件的背景,以将历史容纳于书中。金松岑以“笔力不逮”和“不喜写小说”为由,将《孽海花》之后的创作全权委托给
曾朴负责。曾朴于是对金松岑的原稿进行改写,并续写后书。现行小说第一回中的“爱自由者”和“东亚病夫”即分别指金、曾二人。二人还共同拟定了小说的六十回回目,内容涉及
中日甲午战争、
戊戌变法、义和团起义,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兴中会的成立等众多历史节点。
曾朴独特的生活经历,为他写作《孽海花》提供了极大优势。
曾朴的父亲
曾之撰(曹公坊原型),是写作
八股文的能手,曾任
刑部郎中。因父亲做官的关系,曾朴曾多次前往北京,和京中名士相交流。
金天羽所选的主人公
洪钧,恰是
曾朴父亲的义兄,也是他老师的老师。在北京供职时,曾朴寄居在岳父汪明銮(钱唐卿原型)宅内,得以常常出入洪钧宅中,并在那里结识了
赛金花。与这些人物相交流的经历为《孽海花》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笔下的当代名士,大都是他的尊长和师友”小说中极为重要的李客和吴斋,分别以曾朴的两位老师
李慈铭、吴大溦为原型。中举前交往过的李石农、文芸阁、江建霞,也分别化为黎石农、闻韵高,
姜剑云等角色,在小说中占据不小的戏份。
曾朴虽然是一个擅长做八股的旧式
举人,但他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不断接受着新思想的洗涤。他曾与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林旭等人交往密切,还热心参与维新计划,在变法失败后作《盆荷》词来暗讽
光绪帝被囚一事,所以他能在《孽海花 》中以一种同情、赞赏的眼光描写这些改良派人物。
上海市时期对曾朴影响较大的人还有
陈季同,曾朴跟随他学习
法语,走上了研究法国文学的道路,对日后《孽海花》的创作影响深远。
1904年,出于“以小说启民智、开风化”的目的,
曾朴同革命派人士丁芝孙、徐念慈等人在上海创办小说林书店,出版翻译与创作的小说,并由此与《孽海花》结缘。1907年,曾朴与徐念慈、
黄人等创办《
小说林》杂志,公开发表纪念与歌颂秋瑾烈士的作品。《孽海花》的第二十一至二十五回,最早也刊登在这一杂志上。
1927年,曾朴彻底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与长子
曾虚白在上海开设真美善书店,并创设《真美善》杂志。其间,曾朴对《孽海花》前二十五回做了较大规模的修改,并续写至第三十五回。1931年,书店因经济原因关闭,
曾朴返回家乡
常熟市,栽花种草,直至1935年6月因病去世。
出版历史
《孽海花》从曾朴经手写作(1904年)到最后一回登出(1930年),前后共历经二十七年,过程曲折而复杂。
内容情节
同治五年,
苏州市人士金雯青得中状元,回家省亲,途经
上海市,稍作停留。雯青受薛淑云邀请前往一品香聚会,对与会众人所议论的西国政法艺学等海外学问茫然无措,决心学习西法,以进入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筑遗存为目标。陆莑如应雯青之邀前往上海,顾肇廷、何斋在妓女梁聘珠家为陆莑如饯行。
端午节后,金雯青和陆莑如结伴返回苏州省亲,与旧识名妓傅珍珠(后改名褚爱林)重逢。
省亲结束,雯青与众友人一同入京,谈经论史、用心外务,结识了许多名流。在大考中,雯青名列一等,升为
翰林院侍讲,向升为翰林院
侍讲学士的庄仑樵贺喜时,撞见了前来讨债的米店伙计。不久雯青被任命为江西学政,前往
南昌市赴职。
一年秋天,雯青约友人泛舟江上,遇到祝宝廷。
宝廷做浙江
学政,担心自己妓旷职的事情被揭发,就自行检举,奉旨革职,当下正准备携女北归,两人不免畅饮一番。上岸后,雯青接到母亲病逝的消息,急忙返乡奔丧。一年后
清明节,潘胜芝、陆效亭等邀请雯青外出散心,经同僚匡次芳引见花魁傅彩云。金、傅两人一见倾心,自此日日相聚。
服丧期满,雯青归京。恰好朝廷选派雯青出使德、俄等国,雯青满腹壮志,誓要留心地理一务,以求保全中国的领土。雯青夫人接受不了公使夫人见客赴会的礼节要求,劝雯青纳彩云为妾,带彩云出洋。在前往
德国的船上,雯青遇到会
催眠的俄国画家毕叶士克与无政府党人夏雅丽,雯青想要亲近夏雅丽,就设计令毕叶催眠她,并请求夏雅丽教授彩云的西文。不久,催眠之事败露,夏雅丽想要枪杀雯青,经彩云和船主质克劝说后作罢。
雯青觐见了德皇后,彩云也要求觐见,恰好德皇身体不适,就推迟了赴俄的日子。与此同时,
苏州市那些名士各自升职,其中潘八瀛升任
礼部尚书,推崇公羊学,组织众人
公祭汉儒
何休。莑如在潘八瀛处受到众人挖苦,提前返家,接到雯青自
俄罗斯邮寄的信件。
原来在金、傅二人耽搁在
德国首都时,彩云多方交际,结识了当时的德国皇后。彩云见德皇的第二天,毕叶来找雯青,向他出售一张中俄交界图。为整理国界以及为自己的《元史补正》寻找确切的证据,雯青就用八百
英镑买下这张图。寄给莑如的信,写的就是彩云和皇后结识与自己购得地图这两件事。
在俄国觐见
沙皇以后,雯青将交界图转交给陆莑如,莑如请钱唐卿帮忙转交庄小燕,再由庄小燕呈送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筑遗存。雯青开始专心做《元史补正》,一天彩云在阳台上唱起《十八摸》,无意中簪子掉落,被瓦德西
中尉拾取,二人自此结识,频繁相约。雯青任满后,朝廷派缱许镜澄接任。仓猝之中,彩云未能和瓦德西道别,回程时闷闷不乐,船主质克常逗她开心,两人又弄出许多风流韵事。雯青听得二人有染的风声,质问
彩云,被彩云蒙骗了过去。
回国后 ,雯青再受薛淑云相邀,与十年前的原班人马相聚味莼园,终于有了发言的资格。众人讨论抵御侵略、实现自强的方案,涉及外交、内政、科学、经济、政体、教育、文字诸多方面。
雯青被派入总理衙门,却途中因《长江万里图》一事无意中与庄小燕结仇,回京后又大病一场。病中,钱唐卿来访,说雯青所献交界图将国土错划给了俄国七八百里,被
御史参奏,皇上震怒,并说明此事由庄小燕主导。雯青悔恨恼怒中撞破彩云与仆人阿福情事,气得昏倒,醒来后和彩云和解,将阿福赶了出去。
钱唐卿为地图事找龚和甫调解,雯青又写信给薛淑云、许祝云,请求他们在英、俄两政府间交涉。另一面,清廷也派工部杨谊柱前往
帕米尔高原勘察,再加上
女王陛下政府的施压,中俄得以重新判定国界,地图事件由是平息。雯青与庄小燕起了争执,又无意中听到车夫讨论
彩云和戏子的风流事迹,气至疯癫,最终一命呜呼。
这时中日外交出现争端,
日本借口
朝鲜内乱中国派兵开战,清军陆海两军皆惨败。何珏斋自请率
湘军出战,训练二十营乡勇,开赴关外。海城、旅顺、威海卫相继失守,日军长驱直入,何珏斋却从容不迫,每日只是率军练准头,然后就是画山水、拓金石,还做了一个投诚免死牌。
京城内太后皇帝失和,
刘公岛之战,大清舰队全军覆灭。何珏斋全然不顾儒将的体面,弃甲丢兵,败退
石家庄市。威毅伯在议和期间受到日本人小山六之介的谋刺,议和进程得以加快。张夫人和彩云扶雯青灵柩回南,彩云不辞而别,改名曹梦兰,在上海燕庆里挂牌。割让台湾的约定风声传出,引起人民的反抗。孙一仙在广东改青年会为兴中会,准备起事,不料消息走漏,起义失败。
人物介绍
金雯青
金雯青的原型是
戊辰状元
洪钧,他的人生道路可以简单概括为幼年读书应试;
会试高中状元,紧接着跨入仕途成为上层官员;顺应时代潮流用心洋务,但并不深入;充任外交使臣;回国后升任,被宠妾气死这五个阶段。
作者一方面依据历史人物为原型,另一方面又进行了艺术加工创造,使金雯青成为一个生动的艺术典型。他是科举取士的信奉者,
太平军后,冒着生命危险进京应试,在满目疮的京城中潜心八股,歌功颂德,直到一品香的聚会上,他才意识到“科名鼎甲靠不住”,从此下定决心学西法、识洋务。这本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转变,可是他又无法摆脱一个封建旧名士的劣根性。对何钰斋通过勘界谈判,成功收复沙俄非法占据的土地一事,他不关心谈判的经验,而是将注意力放在何钰斋所刻铜柱拓本的古雅上,称赞其书法艺术。在国外见到女杰夏雅丽为自由慷慨赴死的悲壮一幕,也只是发出“怎么想起杀皇帝来?这也太无理了,到底逃不了天诛”的评论。尽管深入西方世界,但他却丧失了主动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机会,而是逍遥赏景,甚至闭门谢客,做起他的《元史补正》来,“把正经公事割着,三天不管,四天不理”,所以他虽用心地理,却因脱离现实而差点为一份伪造地图将仕途断送。
在仕宦以外,金雯青同样显示出一个官僚学士道德的败坏与庸俗。中状元后,他抛弃了原来资助他的妓女梁新燕,梁自杀后心怀不忍,又对与梁面目相近的傅彩云一见钟情,娶后者为妾并偏信宠爱,最终被彩云气死。
《孽海花》中,作者既展示了金雯青关心国事、保卫疆土、反对侵略的进步一面,又揭露出他昏聩迂腐、重考据不重现实、道貌岸然的一面。其形象的复杂,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本质和社会矛盾,代表着一众晚清官僚士大夫的综合形象。
傅彩云
傅彩云的原型,是清末名妓赛金花(原名赵彩云)。在《孽海花》中,她容貌美丽,自幼沦落风尘,卖笑为生,是姑苏城内有名的“花榜状元”。后来与
老鸨子将她卖给金雯青为妾,跟随雯青出使各国,广泛交际,赢得“放诞美人”的称号。她爱热闹,不甘独处,先后与仆人阿福、军官瓦德西、船夫质克、名伶孙三有染,并因此直接促成了金雯青的死亡。她虽感动于金雯青的爱护有加,对金雯青之死怀毁痛之心,但这悲伤并不持续很久,她对自己放荡的天性有一个清醒的认知,在金雯青死后再次挂牌重归妓女旧业。
然而,作者所描写的
赛金花,不只有美丽放荡的一面。她聪明伶俐,能快速掌握会话用的
德语;又争强好胜,不肯在外交上输给雯青称赞的曾小侯夫人;她颇善交际,很快融入
柏林的上层社会,与贵妇人乃至皇后相结交;又极有眼力,在雯青购买假地图时,注意到毕叶神情与地图状况,提醒雯青别上当;她的言辞锋利,不卑不亢,面对张夫人和雯青同僚的指责,能言辞清楚地辩驳,阐明自己的诉求。
尽管她最后为了恣意挥霍、称心适意而走上了妓女的老路,但这是长期妓、妾生活摧残她身心、腐蚀她灵魂所造成的恶果,评价彩云的形象,必须抛弃封建主义的旧道德观念,从人权、人道德角度加以认识。
庄仑樵
庄仑樵这一形象,参考的是著名清流党人
张佩纶。在小说中,庄仑樵生性高傲,中进士后不愿寄人篱下,谢绝了抚养他长大的堂兄的帮助。做了京官后,因不善交际,又无实际的管辖权而一贫如洗,连吃米都要靠赊账。为“出出恶气”与“显示胆力”,他弹劾一众封疆大臣,得到皇帝嘉赏,受到重用,不久后外放为
福建省钦差,却由于骄傲自大,看不清时势而在
中法战争中大败,被发配充军。
庄仑樵的起势与落败,反映的正是晚清清流党人的盛衰变化。在封建势力日益崩溃的晚清,清流党人既能揭露一定的时政黑暗,又能坚守民族气节,主张和侵略者斗争到底。但是他们注定无法挽救整个腐朽落后的统治阶级,连他们自己也终会因为虚骄狂妄而走向失败。
作品特点
主题思想
曾朴有意作出一个波澜壮阔的主题,力图将新旧转变之际的社会全景一一摄入笔端。他在《修改后要说的几句话》中自述:“这书主干的意义,只为我看着这三十年,是我中国由旧到新的一个大转关,一方面文化的推移,一方面政治的变动,可惊可喜的现象,都在这时期内飞也似的进行。我就想把这些现象,合拢了它的侧影或远景和相连系的一些细节事,收摄在我笔头的摄影机上,叫它自然地一幕一幕地展现,印象上不目击了大事的全景一般。”
在“文化的推移”和“政治的变动”双重动机的影响下,
曾朴写作的《孽海花》表现出了多重的意蕴。
其一,它具有历史小说的厚重内涵。曾朴真实、艺术地再现了近代重要的历史事件,如中法、中日战争,清流党的锋锐,公羊学的勃起,帝后失和,改良派与革命派的活跃等,在书中为这些历史洪波留下了投影。
其二,《孽海花》真实地描写了当时的士林风气,再现了上层官僚和社会名流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心态,并以讽刺笔墨挖掘其中荒诞、古怪、畸形的喜剧因素,从而揭露出封建统治阶级的昏庸腐败与政治黑暗。
其三,《孽海花》着重展现了中国文化心态从自我封闭到学习西方的转变,并揭露出持守旧文明的“士”已无益于救国的事实。作者在凸显旧式封建士大夫必然没落的同时,又以同情和赞扬的眼光描写了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诸多人物。
曾朴既描写了清廷落后统治下,贵族媚外投降、官员贪污腐败、士人醉生梦死等内部忧虑,又记录了
帝国主义势力侵略中国,割取土地、勒索赔款的的外部祸患,其中充满了对落后腐朽势力的暴露与批判以及对改良派、革命派等新生社会力量的同情与歌颂,显示了一定的革命思想。正如他在第一回末尾所写,“三十年旧事,写来都是血痕;四百兆同胞,愿尔早登觉岸。”
但是,《孽海花》在思想上也存在一定缺陷。例如,曾朴将清廷衰败和灭亡的原因归结于
慈禧和光绪的不和,具有
唯心主义倾向。又如,小说以琐闻细事来
烘托大事背景,但片面地追求趣味,有些逸事与事实有明显地出入,歪曲了历史人物的真实样貌,书中所叙
龚自珍与
顾太清的恋爱故事即是如此。
艺术特征
珠花式结构
在反驳
胡适对《孽海花》“结构松散,只能算第二流小说”的评价时,
曾朴对《孽海花》的结构做了说明,认为它和《
中国古典小说最经典:儒林外史》“虽然同是联缀多数短篇成长篇的方式,然组织法彼此不同”。“譬如穿珠,《
儒林外史》等是直穿的,拿着一根线,穿一颗算一颗,一直穿到底,是一根珠链。我是蟠曲回旋着穿的,时收时放,东交西错,不离中心,是一朵珠花。譬如
植物学里说的
花序。《儒林外史》等,是上升花序或下降花序。从头开去,谢一朵,再开一朵,开到末一朵为止。我是
伞形花序,从中心干部一层一层的推展出各种形色来,互相连结,开成一朵球一般的大花。《儒林外史》等是谈话式,谈乙事不管甲事,就谈到丙事,又把乙事丢了,可以随便进止; 我是波澜有起伏,前后有照应,有擒纵,有顺逆,不过不是整个不可分的组织,却不能说它没有复杂的结构。”
鲁迅虽然将《孽海花》归为“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的谴责小说中,并认为其“贵增饰而贱白描”,但对其“结构工巧,文采斐然”的特点,还是持认可态度的。
近世学者魏泉认为,《孽海花》以掌故为小说,沿着《
中国古典小说最经典:儒林外史》的路子,打通了章回小说和
笔记小说的固有形式 。它用琐闻逸事烘托大事背景,采取了一种有别于
正史的立场、视角和趣味,由此得到许多掌故学家的赞赏。
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人物群像
作为一部反映时代面貌的历史小说,《孽海花》中的人物形象,都是按照一定的历史人物原型进行加工的。而这些人物原型,又多是
曾朴的师友和尊长,所以
鲁迅评价曾朴的人物描写为:“亲炙者久,描写当能近实” 。
在对这些原型人物的处理上,曾朴既能突出通过集中的夸张描写突出人物本质,如主张维新的姜剑云、愚顽守旧的陆莑如等;又能对人物原型的事迹进行较大的艺术加工,使小说更具可读性,比如虚构赛金花与瓦德西在俄国幽会之事;同时还能杂取众多共同特点,创造人物典型,如沉溺梨园,不思政务的
巡抚达兴,在突出人物特点的同时,又让他成为晚清官僚的代表性形象。另一方面,
曾朴笔下的人物性格也与其出身、教养与经历息息相关,同时又能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金雯青就是一个典型。
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
《孽海花》的语言兼具通俗与典雅,生动而自然。金雯青在
浔阳江上偶遇祝宝廷时的一段描写,王祖献认为是受到了《琵琶行 》《
赤壁赋》的启发,用洗炼的文字营造出清幽的境界,中间夹杂人物通俗的白话口语,浑然一体,读上去叫人只觉自然。
此外,《孽海花》在描写人物时,往往能使人物语言符合各自的身份与个性。如故事最开始 ,雯青在与曹公坊等人寒暄时就用了很多谦辞和雅语,诸如“高发”“厚颜”“朋”“生光”等等,文腔十足。
外国文学的影响
曾朴对外国文学、尤其是法国文学的热情与研究无疑影响了他的创作。他尤为偏爱
维克多·雨果,翻译了许多雨果的文学作品,还盛赞
亚历山大·仲马写作历史小说的伟大。近代文学研究家王祖献认为,《孽海花》作为历史小说,不像
中原地区传统的历史演义那样以帝王、豪杰为中心人物,而是更加接近
欧洲历史小说,通过普通人物连接重要历史事件以反映历史面貌,应当是曾朴借鉴了大仲马等人历史小说的创作手法。
革命文学家
时萌认为,曾朴的热衷于
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他在 《孽海花》对革命成功的预想,就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其中一项原因就是他醉心于法国
浪漫主义文学,受其影响颇深。
作品影响
当时影响
《孽海花》一出版,就获得了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欢迎。再版多达十五次,行销不下五万部。不仅有续书,也引起了当时人们考据、索隐人物事迹的兴趣。
续书
孽海花的续作一共有两种,一是
陆士谔的《
新孽海花》,一是张鸿的《
续孽海花》。
《新孽海花》衔接《孽海花》小说林本第一至第二十回两册,按照
曾朴原来所拟定的回目,从第二十一回“背履历库丁蒙廷辱”写到第六十二回“自由神还放自由花”,后因涉讼禁毁,流传不多。
《续孽海花》的作者张鸿是曾朴的挚友,他受晚年曾朴委托而作此书。《续孽海花》共三十回,从曾朴《孽海花》第三十回续起,写到庚子事变结束。作者同样是通过记录自身所经历的史实来反映时代面貌,书中角色庄仲玉,就是张鸿以自己为原型创造的。该书总共出版过两次,只有一种《真美善》版本。
考据索隐著述
强作解人:《\u003c孽海花\u003e人名索隐表》《\u003c孽海花\u003e人物故事考证》《\u003c孽海花\u003e人物故事考证续》
冒鹤亭:《\u003c孽海花\u003e闲话》《\u003c孽海花\u003e人物索引表》
钱基博:《\u003c孽海花\u003e考信录》
纪果庵:《\u003c孽海花\u003e人物谈》
后世影响
国内影响
作为近代历史小说,孽海花不仅深刻地揭露了晚清时期中国在政府黑暗统治与外来入侵者蚕食的事实,还全面描写了
同治至光绪朝三十年来的政治、军事、思想乃至外交斗争、文化发展的历史,为后世的
历史学、
社会学、
民俗学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资料。
此外,《孽海花》虽然被
曾朴当作一部要容纳三十年来历史的历史小说来创作,但它并不像传统的史传文学或是通俗演义作品那样直接叙述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历史行为,而是通过虚构历史人物的世俗生活来展示作为背景的历史。因此,《孽海花》中的人物并不是传统历史小说中的英雄、侠客、豪强,而是不具备任何道德与价值理想性的“俗人俗物”,展示了真实而又复杂的人性。这种写作方式为中国小说注入了人文精神、浪漫情调和雅俗兼容的品格,具有时代的超前性。
国外影响
《孽海花》的影响也波及海外,据施建业《中国文学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一书所写,最早在1951年,就有唐纳德S·威利斯以英语翻译该书的第二十四至二十六回,在
华盛顿大学发表。稍后在1960年,前苏联学者谢马诺夫又翻译了《孽海花》的
俄语版,在莫斯科出版。此外,国外,
曾朴《孽海花》也引起了海外研究者的注意,研究论文与专著也层出不穷。如前苏联谢马诺夫的《曾朴作品的创作方法和艺术结构》《中国长篇小说的演变:17世纪末到20世纪初》;
日本目加田的《孽海花》,鸟居久靖的《\u003c孽海花\u003e版本札记》,相浦皋的《\u003c孽海花\u003e札记》麦生登美江的《关于\u003c孽海花\u003e的创作思想——20回本及30回本的比较》《\u003c孽海花\u003e的文体——美的追求》《金松岑与曾朴的\u003c孽海花\u003e》;西方国家有亨利·麦卡列维的《曾朴与\u003c孽海花\u003e》,李培德的《\u003c孽海花\u003e戏剧性的结构》《曾朴》,克拉拉孙的《曾朴\u003c孽海花\u003e的文学技巧解析》,涉及小说创作与传播的诸多方面。
作品评价
近代文学家、翻译家
林纾:《孽海花》非小说也,鼓荡国民英气之书也。其中描写名士之狂态,语语投我心坎。
近代革命家、
教育家蔡元培:《孽海花》出版后,觉得最配我的胃口了,他不但影射的人物与轶事的多,为从前小说所没有,就是可疑的故事,可笑的
迷信,也都根据当时一种传说,并非作者捏造的。加以书中的人物,大半是我所见过的;书中的事实,大半是我所习闻的,所以读起来更有趣。
现代作家
郑伯奇(笔名郑君平):我读《孽海花》,记得是在学校闹风潮大家合住在一个古庙时候的事,我躺在庙廊下十几人合睡的草铺上一气把这两本书读完的。小孩子固然没有鉴赏艺术的能力,可是作者那种写实的笔力很打动人。我觉得书中人物的生活行动和自己虽隔着一重云雾,可是在我弱小的心中也引起了不少的情感。
著名报人、小说家
包天笑:他(曾朴)是写就十回,即印一
单行本,书刚出版,人家写信来质问的已满了。连他的丈人峰汪柳门,也很不满意于他。
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
鲁迅:书于洪、傅多恶谑,并写当时达官名士模样,亦极淋漓,而时复张大其词,如凡谴责小说通病;惟结构工巧,文采斐然,则其所长也。书中人物,几无不有影射;使撰人诚如所传,则改称李纯客者实其师
李慈铭字莼客,亲炙者久,描写当能近实,而形容时复过度,亦失自然,盖尚增饰而贱白描。
读者侗生:《孽海花》为中国近著小说 ,友人谓此书与《
文明小史》《
老残游记》《恨海》为四大杰作。顾《孽海花》能包罗数十年中外事实为一书,其线络有非三书所及者。其笔之诙谐,词之瑰丽,又能力敌三书而有余。
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
胡适:此书写近年史事,何尝不佳?然布局太牵强 ,材料太多,但适于札记之体,而不得为佳小说也。
著名现代文学家、批评家
阿英:《孽海花》初刊时,竟销至十五版,五万部以上,当时的影响可想而知。其主因当为作者的思想,与相称的技术形式。改订时删去半回,殊为可惜;其余虽多所改动,无关要旨,且较原作为胜。续书六回,无特色。当时隔离过久,作者思想技术,均有改变,难以联接之故。原刊本附六十回目,有十三回写
庚子国变,竟不克成,我殊以为憾。
近代文学研究家王祖献认为,《孽海花》较为广泛、真实而深刻地描写了晚清上层社会的生活图景,提供了同时代其他作品无法涉及的材料,表现了封建制度崩溃以前的重要侧面,极具研究价值。而且小说中对晚清历史的描写,目的不在怀念、追寻过去,而是肯定由旧到新的社会转变,反映的是社会变革时期人民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未来道路的一种探索,具有进步的近代意识,在近代小说中独树一帜。
《明清小说研究》杂志主编欧阳健强调,《孽海花》通过细腻描写晚清名士从闭塞昏聩到开眼世界的心路历程,真切地反映了历史由旧向新的演进过程,并给予理性的反思。在整个晚清小说史上,《孽海花》因此有了独特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