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虾
世界上最大的虾
大龙虾是软甲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海螯虾科(Homaridae,或拟海虾科〔Nephropsidae〕,真龙虾)、龙虾科(Palinuridae,刺龙虾)、蝉虾科和多螯龙虾科(Polychelidae,深海龙虾)动物的统称。
大龙虾体内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含量十分丰富,并且胆固醇含量极少,是一种名副其实的低胆固醇营养佳品。出肉率达60%~67%,平均l00g蛋白质中含有人体必须氨基酸31.60mg。肉质与味道优于海水成虾。
形态特征
大多数大龙虾全身是红色的,也有一些别的颜色的。它的体形较大呈圆筒状,是世界上最大的虾(目前最大的大龙虾长66厘米,重16斤)。甲壳坚厚,头胸甲稍侧扁,前侧缘除海螯虾科外,不与口前板愈合,侧缘也不与胸部腹甲和胸肢基部愈合,颈沟明显。
第1触角较短小,双鞭。第2触角有较发达的鳞片。3对颚足都具外肢,步足全为单枝型,前3对螯状,其中第1对特别强大、坚厚,故又称螯虾。末2对步足简单、爪状,鳃为丝状鳃。龙虾头部有触须3对,触须近头部粗大,尖端小而尖。在头部外缘的一对触须特别粗长,一般比体长长1/3。
一对长触须中间为两对短触须,长度约为体长的一半。栖息和正常爬行时6条触须均向前伸出,若受惊吓或受攻击时,两条长触须弯向尾部,以防尾部受攻击。
胸部有步足5对,第1-3对步足末端呈钳状,第4-5对步足末端呈爪状。第2对步足特别发达而成为很大的螯,雄性的螯比雌性的更发达,并且雄性龙虾的前外缘有一鲜红的薄膜,十分显眼。雌性则没有此红色薄膜,因而这成为雄雌区别的重要特征。尾部有5片强大酌尾扇,母虾在抱卵期和孵化期,尾扇均向内弯曲,爬行或受敌时,以保护受精卵或稚虾免受损害。
物种对比
主要品种
原产地:中、南美洲墨西哥东北部地区。中国分布现状:已扩展至上海市江苏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广州市等地,形成数量庞大的自然种群
全世界共有龙虾400多种。北美洲是龙虾分布最多的大陆,分布在北美洲的有两个科(蟹虾科,螯虾科),12个属,300多种。在300多种龙虾中多数经济价值较低。其中侏儒螯虾属属的种类个体最小,个体重量很少超过lg;个体较大(每尾可达到50-80g)和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龙虾有原螯虾属Procambams,螯虾属Cambarus,太平洋螯虾属Pacifastacus和叉肢螯虾属Orconectes的种类,其中克氏原螯虾占整个龙虾产量的70-80%。
中国是龙虾分布最少的国家之一。仅有四个种,克氏原螯虾,东北螯虾Cambaroidesdauricus,史氏拟螯虾C.schrenkii和朝鲜螯虾C.Similis,后三种仅分布于我国东北三省、朝鲜和日本
生长繁殖
大龙虾均为海生,底栖,多为夜出性。以动物尸体为食,但亦食活鱼、小型软体动物和其他底栖无脊椎动物以及海藻种类分布。大龙虾见于从拉布拉多犬北卡罗来纳州的水域,有时栖于浅水,但深至366公尺(1,200英尺)的水中数量更为丰富。体重约0.45公斤(约1磅)、体长约25公分(约10英寸)的龙虾在浅水中捕捞。通常用龙虾笼(一种网箱,内置死鱼为饵)捕捞。在深水中龙虾可重达约2.5公斤(5.5磅),常用拖网捕捞。特别巨大的个体可重20公斤(40磅)。美洲龙虾经常活著市售。身体背侧多为浅黑绿色或棕绿色,腹美洲螯龙虾(Homarus americanus)侧黄橙色、红色或蓝色;浸入热水中后变成红色。雌体经约5年的发育即成熟,准备产卵。夏季雄体将精子送入雌体体内,但受精卵要到春天方发生。每个雌体产卵3,000枚乃至更多,卵产出后附于雌体的游泳足上直至数月后幼体孵出。幼体身长约1公分(0.4英寸),自由游泳约12天,然后沉到水底,并停留于此。有些龙虾的寿命可达50年。条纹斑竹鲨、鱼和鳕鱼最常捕食龙虾的幼体。成年龙虾的主要天敌是人。
刺龙虾身上多棘刺,无大螯。通常仅腹部可食,以龙虾尾之名市售。其触角亦极为发达。许多种栖于热带海域,但像龙虾(棘刺龙虾)见于英国地中海。刺龙虾科有两个种在美洲具重要商业价值︰加利福尼亚州刺龙虾(P.interruptus)产于太平洋沿岸,体长可达40公分(16);西印度刺龙虾(P.argus)分布于百慕大群岛至巴西,体长可达约45公分(18英寸);南非岩龙虾(Jasuslalandei)分布于南非附近水域,有重要的商业价值。
蝉虾主要分布于热带,体颇扁,无螯,触角扁平,呈宽阔的片状。多数种类体短小,无经济价值。深海龙虾(多螯虾)体软,柔弱,具螯,有些种类无视觉能力,均无商业重要性。
养殖技术
1稻田的选择与整理
要求选用靠近水源、水质良好、没有工业污染、进排水比较方便的稻田;田块底质比较肥沃,田埂比较厚实,不渗不漏,保水性好,以自然田块为单位,集中连片经营为宜;交通方便。
1.1加固加高田埂
为了防止满水逃虾,一定要对田埂加固加高,一般田埂以高0.5m、宽0.5m为宜,并要捶打结实,做到不渗不漏不垮,以防止大雨冲塌或漏水塌方。
1.2挖好虾沟和虾溜
为了使水稻在生长期不同阶段能正常生长,同时避开稻田因施化肥、农药或除草剂时对虾苗的毒害。以及捕捞时方便易捕。必须挖好虾沟和虾溜。虾沟可分为环沟和田间沟。环沟是养虾的主要场所。可沿田埂内侧川周开挖,离田埂距离因田而异,一般可离田埂2~4m处开挖,沟宽1~2m,深0.8~1.0m。田问沟又称沟,主要供虾苗出入稻田觅食隐蔽用,可视田块大小,在田中开挖几条横沟与环沟相通。在交叉点上挖虾溜。深1.0~1.2m,面积约为3~8平方米。虾沟和虾溜的面积,通常根据田块大小而定,一般占稻田总面积的15%~20%。
1.3筑好进出水口和安装拦虾设施
通常养虾用水要和农田用水分开,单独建设进水渠道。进出水口建在稻田相对两角上,并都要安装滤网,以防止虾苗外逃。滤网一般以6—8目为宜。出水口滤网要高出田基20-30cm。下部深埋在基土中,进水滤网长度为2~3m。成弧形向稻田内安装,严防野杂鱼混入。
2虾苗的放养规格、密度和时间
为了提高大龙虾的成活率。必须放养3.0~3.5cm的大规格虾苗。放养密度掌握在1.2~1.5万尾/hm²;若投喂饲料,放养密度掌握在2.75万尾/hm²左右。规格小,放养密度可适当增加。放养时间以4月上旬为宜。
3田间管理
3.1定期换水
一定要坚持定期换水,使虾沟内的水质保持清新,特别是夏秋高温季节更要勤换水。即使在水稻晒田时也要保持虾沟内水位稳定,为虾苗生长提供一个好的生态环境。
3.2投喂饲料
幼虾放养后,立即开始投饵,一般可用皮、豆饼,或鱼(虾)用颗粒饵料投喂。每天投喂2次,以傍晚投喂为主,日投喂量可按在田虾体重的2%~4%掌握。根据季节、天气和苗虾吃食情况,合理调整,使虾吃饱吃好,促进生长。
3.3处理好施肥用药与养虾的矛盾
使用农药应尽量采用高效低毒农药,并严格控制安全用量。撒药方法有以下几种:
(1)干水撒药法。在撒药前将水放干,让虾苗集中在虾沟虾溜中。然后进行撒药。将药物撒在稻叶上,待药物毒性消失后,再往田间注入新水。
(2)深水撒药法。先把田水加深,再进行撒药。
(3)药物浸秧法。插秧先将苗根部放在药液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再插秧,这种方法治螟虫有特效。
3.4定期巡查
定期巡查进出水口是否畅通、拦虾设施是否完备、田埂是否牢固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特别是暴雨天常会出现田间大量积水,甚至田埂翻水,容易冲垮田埂,更应加强巡查。
4防病除害
(1)严把虾苗质量关,选购体质强健、无感染的虾苗。
(2)做好水质管理体制工作,定期使用生石灰增加碱度,改良水质。
(3)选用优质饵料。
(4)及时捕捉老鼠、水蛇等,禁止鸭子进入稻田。
5起捕
10月份前后,当最低气温下降到18℃时应及时起捕成虾。一般种植单季稻的,这时稻子也进入收割期,成虾捕捞比较方便。如果稻还没有成熟。可以放水、冲水收捕,一般选择白天上午放水,张好网具,虾绝大部分自然随水进入网中,水放于后再用水冲几次,可将虾全部捕出。
主要价值
营养价值
1、从蛋白质成分来看,龙虾的蛋白质含量为18.9%,高于大多数的淡水和海水鱼虾,其氨基酸组成优于肉类,含有人体所必需的而体内又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的8种必需氨基酸,不但包括异亮氨酸色氨酸赖氨酸L-苯丙氨酸缬氨酸Thr,而且还含有脊椎动物体内含量很少的精氨酸,另外,龙虾还含有对幼儿而言也是必需的组氨酸的生物合成
2、龙虾的脂肪含量仅为0.2%,不但比畜禽肉低得多,比青虾、对虾还低许多,而且其脂肪大多是由人体所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组成,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并且具有防止胆固醇在体内蓄积的作用。
3、龙虾和其他水产品一样,含有人体所必需的矿物成分,其中含量较多的有钙、钠、钾、镁、磷,含量比较重要的有铁、硫、铜等。龙虾中矿物质总量约为1.6%,其中钙、磷、钠及铁的含量都比一般畜禽肉高,也比对虾高。因此,经常食用龙虾肉可保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4、从维生素成分来看,龙虾也是脂溶性维生素的重要来源之一,龙虾富含维生素a、C、D,大大超过陆生动物的含量。
5、虾肉有补肾壮阳,通乳抗毒、养血固精、化解毒、益气滋阳、通络止痛、开胃化痰等功效;
6、适宜于肾虚阳、遗精早发性射精、乳汁不通、筋骨疼痛、手足抽搐、全身搔痒、皮肤溃疡、身体虚弱和神经衰弱等病人食用。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物种对比
主要品种
生长繁殖
养殖技术
主要价值
营养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