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一书是鬼谷子及其弟子、后学所作,是先秦
纵横家的理论著作,也是对
春秋以来行人游说、谏说的经验技巧和此类文章写作经验与技巧的总结。它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政治、军事、外交等领域,主要讲的是攻守谋略的理论。《鬼谷子》现存上中下十二篇以及下卷(外篇)的《
本经阴符七术》、《持枢》和《中经》。
《鬼谷子》这本书,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为“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是乱世之中产生的哲学。《鬼谷子》是纵横家留下的唯一一部理论著作,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在充分探索人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论述劝谏、建议、协商、谈判和一般交际技巧的书。不仅在我国论说文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古代心理学和人际关系、组织管理与策划等学科的研究上也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我国古代外交经验和技巧的集大成之作,《鬼谷子》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其思想亦深深影响今人,享誉海外。
成书与作者
成书背景
春秋战国之际,
周代已经失去了对各方的控制,王室衰微。战国时期更是形成了七雄争霸的局面。局势激烈变动,社会和思想文化都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和发展。随着旧有社会秩序的瓦解,传统的等级秩序也在逐渐解体,士阶级开始兴起,并成为春秋战国时期最为活跃的思想传播主体。这一时期诸侯致力于争霸称王,从各地征集人才,士人游说活动异常盛行。由此产生了
中原地区历史上第一个百家争鸣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
儒家、道家、
墨家、
法家等重要学派的思想家们,如
孔子、
老子、
墨子、
庄子、
韩非子等,纷纷著书立说,成一家之言。由于他们的立场和政治主张各不相同,因此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纵横家正是这一思想纷争下的产物。纵横家在当时的影响非常巨大,曾经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则天下熄”的影响力。纵横家的活动足以影响到天下的统一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在当时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鬼谷子是纵横家的代表人物。
作者
鬼谷子,相传战国时楚人,姓名传说不一,隐居鬼谷,因此自号。长于养性持家和纵横捭阖之术。”他也被称为“鬼谷先生”,“鬼谷神生”、“鬼谷生”。传说中他姓王名诩,民间又传说他姓王名禅,尊称其为“
王诩”。鬼谷子是
苏秦和张仪的老师,相传亦为兵家孙膑和
庞涓的老师。历史上对于鬼谷子有无其人存在诸多争议。
魏晋南北朝时鬼神观念盛行,鬼谷先生其人被逐渐抹上神秘色彩,围绕鬼谷先生的描述越来越离奇飘渺。由此,出现了怀疑鬼谷子是否存在的论调。现存典籍中最早记录鬼谷子的是《史记》。《
苏秦列传》记“苏秦者,
东周洛阳人也,东事于齐而习师于鬼谷先生。”《
张仪列传》:“张仪者,魏人也,与苏秦俱师于鬼谷先生”。西汉末年的
杨雄在《
扬子法言》中说鬼谷子“诈人也,圣人恶诸”。可知在汉代人的眼中,战国大
纵横家苏秦、张仪的纵横术出自鬼谷先生,鬼谷先生确有其人,是战国纵横家的鼻祖。因此,鬼谷子其人虽极具神秘色彩,但实有其人,不属虚构妄托。
在《鬼谷子》一书的作者究竟是否为鬼谷子的问题上发生过旷日持久的争论,主要有五种观点:一为鬼谷先生所作说;二为苏秦伪托说;三为《鬼容区》即《鬼谷子》说;四为
东汉或六朝人伪造说;五为《鬼谷子》为《汉志》所录《苏子》之一部分说。
关于鬼谷子的隐居地鬼谷地望问题历来说法颇多,近人蒋伯潜在《
诸子通考》中考证:“鬼谷不止一处。(一)《集解》谓在川阳城者,即今
河南省登封县东南之鬼谷。(二)《索隐》谓扶风池阳亦有鬼谷,即今陕西省三原县西北与耀县交界之清水谷,亦名鬼谷。(三)《隋书·地理志》言韩城东有鬼谷,韩城县今亦属陕西省。(四)今湖南省大庸县境天门山下有鬼谷洞。(五)今湖北省安远县之清溪亦有鬼谷洞。《拾遗记》谓鬼谷名归谷。”
篇卷
《鬼谷子》篇卷
《
汉书·艺文志》没有著录《鬼谷子》。《
隋书·经籍志》著录《鬼谷子》三卷。
长孙无忌《鬼谷子序》云:“《鬼谷子》三卷。”《中兴书目》、《
宋史·艺文志》、
晁公武《群斋读书志》、
郑樵《
通志·艺文略》、
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
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
钱曾《
读书敏求记》等,以及道藏本与
清代人
秦恩复嘉庆十年刊本均载《鬼谷子》为三卷本。《
四库全书总目》:“《鬼谷子》一卷。······然今本已佚其《转丸》、《》二篇,惟存《
鬼谷子·捭阖》至《符言》十二篇。”由于篇卷的划分因人而异,古今不同很正常。因而《四库全书总目》所著录《鬼谷子》没有《
本经阴符七术》《持枢》《中经》等篇。
篇目分类
今本《鬼谷子》篇目:《捭阖》第一、《反应》第二、《内揵》第三、《抵》第四、《飞》第五、《合》第六、《揣》篇第七、《摩》篇第八、《权》篇第九、《谋》篇第十、《决》篇第一十、《符言》第十二、《转丸》(一本作《转丸》第十三)、《胠乱》(一本作《胠乱》第十四)、《本经阴符七术》《持枢》和《中经》。
许富宏认为根据内容可以将《鬼谷子》划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
鬼谷子·捭阖》《反应》《内揵》《抵巇》《飞箝》《忤合》这六篇;第二部分是《揣》《摩》《权》《谋》《决》这五篇;《符言》篇是第三部分;最后一部分是《
本经阴符七术》《持枢》《中经》。
第一部分的六篇有同一个理论基础,就是“捭阖”,具体是在阴阳开合理论的基础上立论的,《捭阖》是这六篇的
总章。所谓“捭阖”,即大开大合,大启大闭,此乃
纵横家理论的基本概念。《捭阖》篇是将“谋略”和“游说”这两个主题纳入阴阳学说的基本理论体系中,从而为它们寻找理论依据。“
鬼谷子·捭阖”是“谋略”和“游说”的根本方法。制定计谋或者想要成功游说对方,都需要“知己知彼”,而《反应》篇则讲述了“知己知彼”的手段,即“捭阖”。《反应》篇针对的是敌方,而
说客自己要学会“得情”,得“君王”的“情”,如何“得情”,就是《内揵》篇的内容。自然万物的生长与变化都遵循着“合”和“离”这两个规律,而要掌握这个规律,就要以“捭阖”为指导,此为“抵巇”。在具体的游说过程中,要学会运用“飞箝”之术。“飞箝”指的是在游说时要先夸赞对方,使其暴露缺点,从而钳制对方。《忤合》讲述说客如何“择禽而栖”,选择君主也要遵循“
鬼谷子·捭阖”的开合之道。由此可以看出《鬼谷子》前六篇都是基于“捭阖”来立论的,这六篇可以看成一个理论体系。
第二部分的五篇另有一个理论基础,就是“揣情”。《揣》是这五篇的总纲。《揣》篇讲了“揣情”和“量权”的含义,“揣情”就是揣摩君主的情绪和想法,“量权”就是了解诸侯国的实力。而《谋》篇则是对《揣》篇补充。《权》篇则是对《揣》篇中的游说问题作了专门的论述。《摩》篇则讲述了“揣摩”的方法。在揣摩了敌人的实情之后,用“摩”的方法,让对方的想法暴露出来。《决》篇讲究如何决断。决断的方法就是“善诱”,
陶弘景注文中说“善诱”其实就是“揣情”。以上五篇都是以“揣情”为前提或基础的,应属一个部分。
第三部分只有《符言》一篇,因为这一篇与其他篇目有很大的不同。第一是内容上的不同。《符言》的观点更接近黄老学派;第二是结构上的不同。《符言》篇共由九小节组成,每个小节都讨论了一个问题,分别是:主位、主明、主德、主赏、主问、主因、主周、主恭、主名。《符言》的结构和它讨论的主题和其他篇章都是不同的;第三是文体的不同。《符言》九小节都是短小精悍,文体类似格言,与其他篇章不同;第四是流传上的不同。《符言》的不同小节又见于《
管子》《
邓析子》《六韬·文韬·大礼》中,这证明《符言》篇在先秦时期被广泛流传过。
第四部分为《
本经阴符七术》《持枢》《中经》。
陶弘景注《中经》篇云:“此总言本经、持枢、中经之义。言本经纪事,但纪道数而已。至于权变之要乃在持枢、中经也。”可见这三篇在内容上是相互关联的,而且这三篇也没有“第XX序号”。因此,这三篇可以和前几篇划分开来。
研究史
《鬼谷子》的研究史自
魏晋以来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魏晋至清朝
这个阶段对于《鬼谷子》的研究经历了一个初步研究到成熟的专题研究的过程。总体来说分为三个方面:
1.注释。《鬼谷子》是
纵横家的代表作之一,对于《鬼谷子》的研究由文本的注释开始。根据历代官方书志的记载,对《鬼谷子》作过注释的人有
皇甫谧、
陶弘景、乐壹以及
尹知章。陶弘景注释的特点是分段落、分篇章注解。他对《鬼谷子》的注释全部都是自己的见解,没有引用其他人的观点。现今《鬼谷子》传本中
秦恩复嘉庆十年刊本署名为陶弘景注。这一注文是现在研究《鬼谷子》的重要参考资料。除陶弘景注本外,其余几人的注本现在已不可知。
2.点评。学者对于《鬼谷子》的点评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自齐梁到元时期,这一时期的点评是从《鬼谷子》全书出发。
刘勰在《
文心雕龙》评价《鬼谷子》“唇吻以策勋”,“驰其巧辞”,“伏其精术”,肯定了《鬼谷子》的文学价值。而
唐朝的
长孙无忌和
柳宗元则认为《鬼谷子》言辞“妄言乱世”。二,到了明代,学者们采取分篇点评的方式。有
陆可教、
李廷机的《鬼谷子玄言评苑》;
焦竑等人的《鬼谷子品汇释评》;
归有光、文正孟的《鬼谷子评点》等。
3.专题研究。对于《鬼谷子》的专题研究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辨伪。关于《鬼谷子》的真伪问题辩论不休。其中
俞樾的《诸子平议补录》是
清代以前研究《鬼谷子》的集大成之作。二是辑校。《鬼谷子》的辑校工作从明代开始,清代
秦恩复在
爱新觉罗·颙琰十年校勘的《鬼谷子》是现存《鬼谷子》最好的版本。三是音韵。研究音韵可以为《鬼谷子》真伪作依据,有
姚文田《鬼谷子古韵》、
江有诰《鬼谷子韵读》。
民国初至“文革”结束
这一阶段对《鬼谷子》的研究可以分为国内研究和国外研究。
1.国内研究。民国的学者继续沿着清代学者的研究路线前进,研究《鬼谷子》的真伪、作者、校勘、注释等方面的问题。其中,
尹桐阳的《鬼谷子新释》深入研究了《鬼谷子》的文字训和音韵问题。俞的《鬼谷子新注》引证资料丰富,主张《
汉书·艺文志》等史书之所以没有收录《鬼谷子》是因为
刘歆从
儒家立场出发,对《鬼谷子》一书有偏见。
钱穆在《
先秦诸子系年》用一小节专门论述了《鬼谷子》是东汉以前的著作,但是他认为《鬼谷子》并非鬼谷子所作。蒋伯潜在《
诸子通考》中提出鬼谷子并非历史中的真实人物。
余嘉锡在《
四库提要辨证》、《古书通例》中详实的考证了《鬼谷子》一书的真伪问题。他认为《鬼谷子》并不是伪书,是《
苏子》的一部分。校勘方面的代表作有
陈乃乾的《鬼谷子校记》。
2.国外研究。国外对《鬼谷子》的研究侧重实用性。很多政治家都引用《鬼谷子》的内容,借助《鬼谷子》的思想为其所用。
德国的历史学家
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中对《鬼谷子》作了高度的点评。
日本的大桥武夫将《鬼谷子》的谋略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写出了《国际战略原点鬼谷子》一书。
新时期以来
首先,在基础研究上,对《鬼谷子》的真伪、鬼谷子其人及其著作进行研究。如萧登福的《
鬼谷子研究》,对鬼谷子的生平及其著作进行了系统的考证。还有
郑杰文的《鬼谷子天机妙意》、《鬼谷子奥义解说》,探讨了
纵横学派的形成地。除此之外,还有
李学勤利用出土文献考证《鬼谷子》的真伪。
再次,在应用研究上,《鬼谷子》的研究向更广阔的学术领域扩展,与现代社会各学科的联系更加紧密。如郑杰文的《
鬼谷智谋》《鬼谷权谋》等;李一宇的《鬼谷子——鬼谷子权谋术数纵横天下四十二术》;房立中的《鬼谷子全书》《
新编鬼谷子全书》《纵横家全书》。
另外,新时期研究《鬼谷子》与以前相比有一个重要的区别——摆脱了单打独斗走向了
集体研究。1994年和2001年先后在河南淇县和
鹤壁市召开了两次“鬼谷子与
纵横家文化研讨会”。其中2001年4月召开的会议由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协办,
中国科学院、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家文物局、
国际关系学院等79名专家出席会议。会议决定成立“鬼谷子与纵横家文化研究会”,并选举了第一届理事会,会长、副会长。会议还决定在时机和条件成熟时召开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2003年8月29日,全国首届石泉鬼谷子文化学术研讨会在
陕西省石泉县胜利闭幕。这些会议标志着《鬼谷子》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最后,《鬼谷子》在国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日本东京设立了“纵横研究院”,
马来西亚设有“鬼谷子纵横术研究院”,
菲律宾设有“鬼谷子学术研究院”,并筹办了《鬼谷子学术月刊》。
《鬼谷子》真伪争议
《鬼谷子》一书的真伪是研究史中一个重要的问题。目前对于《鬼谷子》一书的真伪问题之辨观点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观点认为《鬼谷子》是一部伪书。这一观点最早是
唐朝的
柳宗元提出来的。他在《辩鬼谷子》一文中提出《鬼谷子》是后人伪作的。他认为《鬼谷子》是邪门歪道,如果信了鬼谷子的学说就会偏离正道。尤其是下篇的《
本经阴符七术》,更是荒诞其异,不足为信,有误后人。还有人认为《鬼谷子》是
苏秦伪作的。唐代的
司马贞在《
史记索隐》的注解中引用了隋人乐壹的观点,“苏秦欲神秘其道,故假名鬼谷。”也就是说《鬼谷子》这本书是苏秦假借鬼谷子的名字写作成的。新旧《
旧唐书》及
南宋的
王应麟都继承了这个观点。现代的
余嘉锡、
顾实也认同这个观点。明代的
胡应麟认为《鬼谷子》是
东汉时期的人汇集苏秦和
张仪的著作而成的,他甚至进一步大胆的猜测这本书是
皇甫谧的伪作。
清代的
姚际恒认为,《鬼谷子》是六朝时期的人伪作的,
梁启超赞成这个观点。
第二种观点认为鬼谷子确有其人,《鬼谷子》就是鬼谷先生的作品。不是伪书。
西汉刘向的《
说苑》中有“《鬼谷子》曰”等文字,证明《鬼谷子》一书在汉代就已经存在。晋人皇甫谧、
南梁的
陶弘景都为《鬼谷子》作注。
刘勰在《
文心雕龙》中也对《鬼谷子》作了评价。官方史书《
隋书》首次记载《鬼谷子》。《史记三家注》多次引用《鬼谷子》。宋代的晁公武在《群斋读书志》中也写到《鬼谷子》是鬼谷先生所作。这些都证明《鬼谷子》一书的记载并没有中断。现代学者萧登福、陈英略也认为《鬼谷子》不是伪书。
第三种观点认为《鬼谷子》不能确定真伪,也不能确定是
苏秦、
张仪的伪作。《
四库全书总目》中说《鬼谷子》是
纵横家之祖,但作者“莫能详也”。
李学勤通过将《鬼谷子》与马王堆帛书作比较,得出了《鬼谷子》部分篇章不伪的结论。
版本
现在流传下来的《鬼谷子》版本主要有两个系统:
一、《
道藏》本系统。流传最广的是
正统《道藏》本。分上、中、下三卷。《
鬼谷子·捭阖》第一、《反应》第二、《内揵》第三、《抵巇》第四为上卷;《飞箝》第五、《忤合》第六、《揣》篇第七、《摩》篇第八、《权》篇第九、《谋》篇第十、《决》篇第一十篇、《符言》第十二、《转丸》《胠乱》为中卷;《本经阴符七篇》《持枢》和《中经》为下篇。后世出现的各种传本,基本上以《道藏》本为祖本。《道藏》本的主要传本版本有:《四部丛刊》影印京师白云观藏正统《道藏》本;明嘉靖乙巳钞本;明万历四年刊《子汇》本;明天启五年武林张横秋阁刻本;清乾隆间钞《
四库全书》本;清乾隆五十四年秦氏石研斋刻本等不下数十种。
二、钱本系统。《鬼谷子》完整的传本为清钱遵
王述古堂旧抄本,此“乃据
宋本传录者”(徐鲲语)。该本比
正统《道藏》本完整。
秦恩复爱新觉罗·颙琰十年刊本即以钱本为底本。
思想
哲学思想
《鬼谷子》的宇宙生成模式
《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中说:“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这一宇宙生成模式为道——一——气——天地万物。也就是说,“一”是宇宙创生的本源,“气”乃“一”所化。这对认识古代“气”
一元论的朴素
唯物主义传统的形成有重要作用。这种宇宙生成模式也是先秦时期继《
道德经》《
易传》《太一生水》后的第四种模式。
“阴阳捭阖”的辩证法思想
《
鬼谷子·捭阖》篇中大量出现的阴阳、存亡、终始、柔刚、开闭、驰张、益损、去就、背反、纵横、出入、高下、取予、反覆等等相互对立的矛盾,这种矛盾的辩证思想是紧紧围绕“阴阳”来立论的,把“言”之开闭纳入阴阳范围,以“阴阳”来统属口之表达。“阴阳”还是相互依存、互相转化的,也就是说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置。
机械的循环论
《鬼谷子》认为世界是由阴阳组成的,世界的各种变化都在阴阳之间进行转化。这种不出阴阳之外的循环论,实际上是一种机械的循环论。
军事思想
军事战略的制定需要量权
“量权”就是打探对方的客观情况。《揣》曰:“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所谓“量权”,就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成功量权对战争取至关重要。“度于大小”指考虑一个国家国土面积是大是小;“谋于众寡”是指一个国家的谋士是多是少,国君是否善用这些谋士;“货财有无之数”是指国家的财政收入;“人民多少”是指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饶乏有余不足”是指百姓富裕程度,与“货财有无”一同构成一国的经济实力。“地形之险易”指一个国家的地形条件;“谋虑”长短是国君、文臣或军事将领的谋略水平;“君臣亲疏”是一个国家政治组织力和号召力;“宾客之智慧”是一个国家人才的质量;“天时”则是气候条件;“诸侯之交”是国家的外交政策如何;“百姓之心”则是说国家的人心向背和民族凝聚力。只有成功“量权”才能明白战争的制胜因素,制定出正确的军事战略,取得军事斗争的胜利。
知己知彼
“知己知彼”是著名军事家
孙武提出来的。“知彼”在《鬼谷子》中就是“得情”。《内揵》篇曰:“得其情,乃制其术。”“得其情”就是得到对方真实的情报,也就是获得对方的真实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针对对方的战术。正因为“得情”非常重要,《鬼谷子》进而提出了“揣情”的重要性。《揣》曰:“故虽有先王之道,圣智之谋,非揣情,隐匿无所索之。”
谋略思想
《鬼谷子》非常重视“谋略”。《本经阴符七术》:“计谋者,存亡之枢机。”也就是说,谋略是存亡的关键。其次,《捭阖篇》将谋略分为阳谋和阴谋两种,“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既然谋略分两种,对于他人的谋略就应当持审慎的态度,一定要审慎观察其可行或不可行的根本原因,当计谋与自己的见解相同时才加以信守。计谋获得成功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要对对方了如指掌,“捭之者,料其情也。”二是要与对方结为同心,“阖之者,结其诚也。”使用这两种方法都要注意观察对方,权衡轻重。行权谋之术者,结好于此方可能会得罪于彼方,因此鬼谷子建议人们行忤合之术来达到目的,忤合之术大到国家、小到家庭、个人都可以运用,关键在于运用是否恰当、合适。捭阖是制定谋略的最大法则,在制定计谋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顺应事物的发展变化。
游说思想
《鬼谷子》的游说思想和军事思想相似,也是以辩证法为基础。《鬼谷子》认为,游说之前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即“知己知彼”。在具体的游说中,《鬼谷子》特别强调通过语言试探窥伺对方内心的真实意图,并最终俘获对方的信赖。但是在游说的过程中也存在各种问题。因此,《鬼谷子》又提出“飞箝”、“忤合”的理论。前者在“欲求先予”的指导下,通过赞美、抬高对方的方法来创造制胜的机会;后者则在“正反循环”的辩证认知中认为事物总是在可为与不可为之间转圜,所以在确实不可为时适时抽身而退,等待制胜之机
语言学思想
动态的语言信息观
《鬼谷子》把游说的过程看作是信息交流的过程,特别强调语言在传递信息中的作用,并对交际的生理基础、信息传递的模式、语言交际中应注意的问题等进行了阐释。首先,《鬼谷子》认为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为了准确获取信息,就要实施捭阖。除此之外,《鬼谷子》还意识到了体态语的作用。
建立修辞学的理论体系
《鬼谷子》提出了关于修辞的一般理论,阐释了修辞的目的、宗旨和方法。《权》:“说者,说之也;说之者,资之也。饰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也。”游说的目的是为了说服对方,而要想说服对方必须让对方获得好处,尽管这种好处可能不是立刻就能获得的,而是从说者的话语中感受到的。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必须善于“饰言”,这里所说的“饰言”,也就是现代语言学意义上的修辞。《鬼谷子》主张积极修辞,重视修辞手段的运用。《反应》:“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也就是语言要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评价
《鬼谷子》一书在后代引起过长久的争论。唐人元翼“甚贤《鬼谷子》,为其指要几千言”,而柳宗元则非之,曰《鬼谷子》“妄言乱世”(见柳宗元《鬼谷子辩》)。宋人
高似孙评价《鬼谷子》之智谋、数术、辞谈皆“出于
战国诸人之表,得《易》之神”、“老氏之几”(见《
子略》),而元、明间人
宋濂则诋其为“蛇鼠之智”(见《
潜溪集》);清人卢文邵言《鬼谷子》为“小人之书”(见卢氏《鬼谷子跋》)。当代美国外交家基辛格之师
斯宾格勒更对《鬼谷子》的“察人之明”和“对历史可能的洞察,以及对当时的外交技巧的掌握”盛赞不已(见《基辛格评传》)。近代学者蒋伯潜在《
诸子通考》中说“纵横,特战国时政客之策略,更与学术无关。”“纵横本策略,不足以言学术。”他认为《鬼谷子》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没有学术价值。这些都足以证明鬼谷先生和《鬼谷子》一书影响的久远性和广泛程度。
作品影响
第一,总结了纵横游说之术,形成了一套专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并且是
战国纵横家唯一一部留存至今的理论专著;第二,提出了一套完全不同于其他学派的思想哲学主张,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奇葩;第三,开创了
中原地区的游说修辞术;第四,不同的人对《鬼谷子》有不同的认识和解说,它对宗教、数术和军事领域都产生了影响,足以见其思想内涵之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