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峰福登(1540年—1612年),俗姓续,名真,法名福登,别号秒峰禅师,山西平阳(今
临汾市)人。明代高僧,因其在建筑方面的卓越成就,为数千年来佛门第一建筑大师,又被称为“佛门
鲁班”。
妙峰福登七岁成为孤儿,十二岁出家为僧,二十二岁时起,在山阴王指点下,先后闭关修行九年。在南方参学时,结识高僧
憨山德清大师。万历二年(1574)起,妙峰福登与憨山德清在
五台山闭关修行三年。万历五年(1577)至九年(1581),二人一同分别血书《华严经》。写完之后,二人筹办无遮大会,恰逢慈圣太后遣官至五台山为万历皇帝求子,于是法会变为祈嗣法会。隐居之后,妙峰福登以建造事业弘法利生,先后修建了芦芽山华严寺等宝刹及三座
铜殿等。万历四十年(1612)九月,在修建太原永寺过程中,妙峰因病回到五台山;十一月,皇帝授予其“真正佛子”称号;腊月十九,端坐而逝,世寿七十三。
憨山德清称赞妙峰福登“起于孤微,卒能于天人中,作一代广大佛事”,“我明二百余年,其在法门建立之功行,亦唯师一人而已”。
人物生平
早岁孤微
妙峰福登,法名福登,又称佛登,别号妙峰。俗姓续(一说徐),名真,据说是“
春秋续鞠居之后”。明嘉靖庚子年(1540)出生于山西平阳。七岁时,其父母双亡,穷无殓具,只能用芦席裹尸,草草埋葬。成为孤儿之后,福登以为人牧羊糊口谋生。十二岁时,投附近寺院出家为僧,但因为长相“貌古骨刚,具五陋,面严冷,绝情识”,“生秉奇姿,唇掀齿露,鼻昂喉结”,未能得到寺院善视护养。
结缘山阴王
十八岁时,福登不堪凄苦,只身一瓢,从平阳逃至蒲坂(今
永济市)行乞为生。在蒲坂,妙峰福登白日行乞,晚上则因万固寺僧人朗公和尚收留宿于该寺文昌阁。不久,山阴王朱俊栅出游,见妙峰福登风骨迥异,认为日后必有大成,嘱咐朗公多加关照。经山阴王介绍,妙峰福登成为朗公弟子。二十一岁那年,妙峰福登遭遇蒲坂大地震,被埋在倒塌的房屋之一,事后竟然毫发无损。于是山阴王对妙峰福登说:“子临大难不死,此非寻常,何不痛念死生大事乎?!”山阴王劝其痛念无常,且令其在中条山栖岩寺闭关修行。闭关中,妙峰福登讽诵《
大方广佛花严经修慈分》,修习法界观。六年修行之后,山阴王认为妙峰福登虽有修正,但对于佛理的体悟尚未究竟,于是资助其去
介休市听讲《楞严经》。在妙峰福登二十七岁时,山阴王又建议其前往南方礼佛。
结交憨山德清
隆庆元年(1567年)冬月,妙峰福登在南京天界寺听无极大师讲《法华经》,当时憨山德清为副讲,二人由此结交。憨山德清极为欣赏妙峰福登的修持,妙峰福登则钦服憨山德清的学识,两人遂成莫逆之交。憨山德清之于妙峰福登,介于亦师亦友之间,其交谊持续一生。妙峰福登在外参学一段时间之后,又返回蒲坂,入
中条山隐修三年。后因山阴王之请,去北京请大藏经,与憨山德清在京相遇。后来二人一起隐居
五台山北台,闭关三年。
祈嗣大会
为报父母生育之恩,妙峰福登与
憨山德清发愿手书《华严经》各一部,妙峰福登刺舌血和朱书写,憨山德清刺血泥金书写。为了安置经书,二人筹划举办“无遮大会”转演《大华严经》。恰好此时慈圣太后
李姓派人在五台山为万历求子祈福,二人决定将“无遮大会”改为“祈嗣大会”。万历九年(1581)十一月至万历十年(1582)三月,为期一百二十天的盛大“祈嗣大会”圆满结束。期间举行了水陆佛事和《华严玄谈》的讲经法会等活动。“祈嗣大会”后不久,万历皇帝长子
朱常洛出生。慈圣太后以为神,拜妙峰福登为师,成为佛门俗家弟子。妙峰福登和
憨山德清大受赏赐,声名大振,闻于全国。但二人以为盛名之下,不可久居,于是一同下山隐遁。憨山德清前往山东崂山,妙峰福登则至
宁武县芦芽山,结茅庵居住修行。
佛门营造
万历十二年(1584),慈圣太后访得妙峰福登,敕赐其在芦芽山建寺造塔。妙峰福登于山腰建寺,山顶造一座八角七层楼阁式的万佛铁塔。竣工之后,赐额“永慈
东大寺”。在妙峰福登的一生里,其共修建了蒲州万固寺、中条山栖岩寺、芦芽山永慈大华严寺、宁武万佛洞、太原永祚寺、五台山妙德庵、
显通寺、龙泉关御茶庵、峨眉山永延
华藏寺等大道场十余处。又铸造成了芦芽山七级万佛铁塔,修建了太原永祚寺十三级宣文佛塔、蒲坂东山唐圣僧舍利塔。复又兴建了陕西
三原县泾河桥、宣府大河桥、
滹沱河大桥、五台山清水桥等桥梁。他亲自监铸了三座
铜殿,分别被送往五台山显通寺、南京
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
峨眉山。此外,妙峰福登还修建了
山西省大塔寺殿宇,会城十里长桥。
虽然妙峰福登营造了寺庙十余处,但无一弟子为居守,住则随缘,一毫不私,去则若忘,寸丝不挂,飘然若浮云之聚散,孤鹤之往来。
端坐圆寂
万历四十年(1612)九月,在修建太原永祚寺过程中,妙峰福登因病回到
五台山;十一月,皇帝传加“真正佛子”称号;腊月十九,端坐而逝于
台怀镇永明寺(
显通寺)。妙峰福登火化后,皇帝赐葬,建塔于永明寺之西。慈圣太后赐金千两、布五百匹,供葬事所用。
贡献及影响
妙峰福登一生除诵经、拜佛、打坐、化缘、云游之外,竭尽心力于佛寺建筑、桥梁修建与道路开筑。在建筑活动中他还富于创造性,采用青砖白灰纯砖结构技术,大胆地建造了以太原永祚寺为代表的几处异于木结构建筑大型殿堂实例,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砖结构典范,这几处建筑已全部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其在建筑方面的卓越成就,妙峰福登也被称为“佛门
鲁班”,成为数千年来佛门第一建筑大师。
妙峰福登主持营建且保存至今的几处建筑,可以充分显示其高超的建筑成就。
五台山显通寺铜殿
万历三十四年(1606)铸造。样式仿皇宫
太和殿,殿平面见方,高 8.3m、宽 4.7m、深 4.5m,外观两层,内为一室,
青铜鎏金,工艺精巧,四隅四柱顶立,重檐歇山顶,正脊中部施葫芦状喇嘛塔式脊刹,两端
鸱吻高耸,并且有小巧玲珑的狮、虎、
麒麟等脊饰。殿身上层四周有高约 1m 的铜制栏杆及平台、望柱等部件,组成四周围廊。廊内四壁每面各有隔扇6个,组成墙壁,其上镌刻花卉、鸟兽、
松柏等图案。下层四周每面各有8个隔扇门以用作壁,其镌刻各种花图案及二龙戏珠等,生动传神,富有生活情趣。殿内四周满布造型生动的小佛像上万尊,故
铜殿又有“万佛殿”之称。殿身比例协调,造型优美,结构严谨,富丽堂皇,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艺术品。
太原市永祚寺宣文佛塔
建于万历三十六年至四十年(1608—1612)。宣文佛塔共13层,平面呈八角形,最底层边长4.6m、高 54.78m,是典型的楼阁式空心砖塔。该塔塔座为沙石条垒砌,质朴坚固。塔上的额、、斗拱、飞檐、垂柱等,均为青砖仿木结构雕琢而成,13层塔檐都用孔雀蓝琉璃瓦砌出晶莹美丽的边沿。每层的八个角,都镂刻有莲花垂柱,垂柱上方,砖镂有角替、
枋头、华板等。塔身一至七层的砖雕额枋斗,随着塔身的拔高,塔身上升,每层高度逐渐减低,斗拱形制也随之变小,八层以上斗拱结构则变为一跳,明显收分,外形呈现流线形,十分壮观。
舍利塔刹座为
覆盆子仰莲式须弥座,用生铁铸造。刹则为铜质宝瓶式,置于覆盆仰莲座上。
太原市永祚寺大雄宝殿
建于万历三十六年至四十年(1608—1612)。面阔五间,长 19.35m、宽 11.3m,整个殿宇不用一木,殿内全为砖砌,不用梁架。整个
大雄宝殿的外形建筑与雕琢融为一体,构成雄浑中见富丽,粗犷中含精细。雕工精湛,造型精致,可谓明代中叶以后新兴的砖雕艺术和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大雄宝殿之上还建有楼,取名为三圣阁,砖制的檐牙高喙、殿角翅檐,似大鹏展翅,昂首欲飞,有“无梁飞阁”之美称。面阔 16.75m,进深 9.70m。砖拟木制,为无梁式殿阁中的珍品。
宁化万佛洞
始建于万历十九年(1591)。现存有三窟,即
万佛洞、朝阳洞、旦板洞。主洞正面门楣上方刻有“万佛洞”三个隐文楷体大字,每字一米见方,字迹浑厚刚劲,远观分外醒目。两侧石刻有对联。左为“真空方广现森罗而不隐微毫”,右为“智海圆充合万象而不遗纤芥”。整个建筑形式采用仿
南北朝晚期
石窟寺结构法,包括仿木石门框、天窗及
浮雕窗棂图案、匾联、撑洞柱、藻井等建筑构件,均为一次性整体刻就。殿内有释迦牟尼和弟子
阿难陀塑像。四壁嵌尺许小佛像万余尊,称作“
万佛洞”。
人物评价
朱翊钧万历:真正佛子。(真正的
大日如来之子,有佛那样的圣性,能继承如来觉世的大业。)
明代高僧
憨山德清:妙峰福登禅师,福慧洪深,誓愿广大,一生所作大功德,莫能殚述。我明二百余年,其在法门建立之功行,亦唯师一人而已。于法门之功,当与清凉(
澄观法师)东林(庐山慧远)比隆矣。(妙峰福登禅师的福德与智慧渊博而深奥,誓言与心愿广博而宏大,一生功德无量,难以尽说。在明朝二百多年中,佛门中人能有如此无量功德的,只有妙峰福登一人而已。他对佛教的功能,可以跟前代高僧清凉澄观、
庐山慧远并驾而驱。)
明翰林王宗:为修梵行,智用高爽,法中之龙象。(为了修行佛法,智慧运用得高明爽朗,真是佛门中修行勇猛有大能力的人。)
明
山西省巡抚苏惟霖:真来佛,无一物。苦行空,壮严闻。
秃鼻乌鸦鸣,圣凡哭。笑皈彻,塔中骨。
清
太史姓蒋超:如登者,可谓人天师表,法门砥柱矣。(像妙峰福登这样的人,可以说不仅是人间的表率,也是天上的表率,是佛教中可负重任、支危局的人物。)
轶事典故
臭鞋底专打作诗嘴
妙峰福登经山阴王指点在中条山栖岩寺苦修华严,他在墙的四壁贴上刺棘,日夜立于其中,苦修三年之后,方有开悟。于是他作了一首偈诗,呈于山阴王。山阴王虽然欣喜于妙峰福登有所开悟,但又恐其日后狂傲,于是决定要“敲打敲打”妙峰福登。他割下一双旧鞋底,又作一首偈诗,一同寄给妙峰福登。偈诗写道:“这片臭鞋底,封将寄与你。并不为别事,专打作诗嘴。”妙峰福登收到鞋底和偈诗之后,并没有嗔恼,反而是对佛作礼,用线将鞋底系于自己脖子上。自此之后,又不发一言,闭关修行三年。出关之后,山阴王对其刮目相看。
净秽由心
在南方云游期间,妙峰福登至
普陀山礼观音菩萨返回
宁波市时,因气候潮湿,满身生疮,染上时疾,几乎一命呜呼。一日妙峰福登口渴难忍,但无一滴水喝,只好就浴盆掬水而饮。次日一看,浴水非常肮脏,于是呕吐不止。但忽然自觉:“饮之甚甘,视之甚秽,净秽由心耳。”
放不下馒头
隆庆元年(1567年)冬月,妙峰福登到南京天界寺听讲《法华经》,并充当净头役。时任《
法华经》副讲的
憨山德清每天早起都发现厕所很洁净,就知道妙峰福登是个非常之人。夜里暗中观察,发现妙峰福登在执灯洒扫。近前窥探,才看清是一个黄病头陀,心里更觉诧异。后来妙峰福登病卧客房,憨山德清前往探视,见其疮肿遍身,手不能举,于是问妙峰福登:“安否?”妙峰福登回答说:“业障,身病已难当,馋病更难治。”憨山德清问道:“怎么讲?”妙峰福登说:“但见行斋馒头,恨不都放下。”憨山德清心里明白,妙峰福登是有道之人。第二天,憨山德清带着饼果喂着妙峰福登吃,妙峰福登吃得很高兴。
憨山德清笑着说:“此真道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