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游记》,又名《真武传》《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传》《全像北游记玄帝出身传》,是明代作家
余象斗创作的神魔小说,全文共四卷二十四回。
在《北游记》的四卷中,主要叙述了真武大帝成道降妖曲折离奇的故事,整个故事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前九回为一个部分,主要讲述真武大帝出身、重回天宫。后十五为第二部分,主要讲真武大帝下中界收黑气的故事。这部小说是借神魔形象寄托了作者社会评价和社会理想,也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其与余象斗的另一部小说《
南游记》、吴元泰的《
东游记》以及
杨致和的《
西游记传》,合称《
四游记》。
《北游记》是明代神魔小说步入繁荣之际的重要作品,它们的刊行促进了神魔小说的发展。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由于明朝建立政权特殊的历史背景,所以前期时明统治者在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控制较严格,对上乘权贵、底层百姓的控制都是同等对待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明朝后期,统治者的统治也逐渐的走向宽松。明朝后期市民阶级数量的扩大,人们文化消费能力变强,进而对文化商品的需求也加大,这为明朝神魔小说作家们提供了良好的创作条件。在这些因素共同促下,使明代神魔小说的创作成就达到历代的顶峰,对后世人们进行小说创作提供了可借鉴的作品。生活在明朝末年的
余象斗,其创作刊印的《北方真武祖师玄天上帝出身志传》(北游记)和《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南游记)就是这个时代产物。
真武大帝为道家供奉的北方之神,明末时期,
余象斗搜集有关真武的故事传说,以其为蓝本,整理出了《北游记》这部小说。在《北游记》成书之前,真武帝已被尊奉,大略是
唐朝创奉,宋元加封,明亦崇奉。但《北游记》作为小说,只不过是借这位
道教的神魔形象,寄托人民群众战胜邪恶的愿望和信念。
作者简介
作者
余象斗,字仰止,亦作余世腾,字文台,自号三台山人,明代
隆庆、万历年间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为当时
闽南地区著名的通俗小说编写者和出版者,也是当时重要的小说评论家。他编著和刊行的通俗小说颇多,《北游记》是其中之一。作者在创作《北游记》等神魔小说时,调用了民间信奉所具有的功利性,并将其改变为某种功用实际目标。从民间信仰、传说故事中提取出写作所需要的框架,对其进行大力改造,所创出的完整故事在民间得到广泛传播、获得人民认同。
出版历史
《北游记》就是《真武传》,原名《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传》,共四卷二十四回。《
四游记》是按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编集的,所以《真武传》就称为《北游记》,原书是单行的民间说唱脚本。
明刊《东游》卷首有余象斗的《八仙引传》:“不俗斗自刊华光等传,皆出自予心胸之编集,其劳鞅掌矣!其费弘巨矣!乃多为射利者刊,甚诸传照本堂样式,践人辙迹而逐人尘后也……”证明了《北游记》在明代就已经出现并且刊行。
到了
清代,
余象斗的《北游记》《
南游记》、吴元泰的《
东游记》、
杨致和的《
西游记传》合刻为《四游记》行世,现存嘉靖十六年本和
爱新觉罗·旻宁十年本及清小蓬莱仙馆刊本。
1900年,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了《北游记/北游玄帝出身传:北方真武祖师玄天上帝出身全传》一书,全书共四卷。之后,
河北美术出版社于1987年5月出版了《北游记1》《北游记2》《北游记3》。
内容情节
隋炀帝之时,九重天外南方宫刘天君家有琼花树,聚集七宝,闪闪生光。
玉皇大帝羡慕别人家的神奇宝树,就变成一个孩子去了那家,取名叫长生。长生长大后,知道自己原来是神仙,就去一个叫蓬莱山的地方修行,每日诵经说法。后来,他被请到一个国家的皇宫里,因为皇后的玩笑话动了凡心,转世成了那个国家的太子,名叫玄明,还娶了皇后转世的妻子。当上国王后,他在一位神仙的指引下再次去修行,但不小心答应了一个卖桃仙女的请求,违反了规矩,只好又一次投胎,这次成了另一个国家的王子,叫玄晃。
经过在
灵山不断修炼,三年成功,得见
玉皇大帝,受封为“金阙化身荡魔天尊”,掌管太阳宫。可太阳宫的神仙都跑下凡间了,玉帝让他去把他们都找回来。他又被告知还得在人间修行四十二年,于是他成了另一个国家的王子,名叫玄元。在一次
元宵节出去玩时,他感到人世间的诱惑太多,就跟着另一位女神去
武当山继续修行,通过了很多考验,最后回到了天庭,“
真武大帝北方玄天上帝”,又受封为“北方真武大帝大将军”,下界除邪灭妖。他还收服了龟蛇二妖、
赵公明、三十六员部将等,
玉皇大帝加封为“混元九天万法教主玉虚师相玄天上帝、荡魔天尊”。最后以叙述
永乐三年,黄毛鞑子反叛,玄帝助永乐打败鞑子,永乐行香武当,建造
铜殿。
角色介绍
主要角色
真武
《北游记》所描述的真武帝原为道家所尊奉的北方之神。真武原作玄武,本是二十四宿中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之总称。宋时
赵恒因避所尊圣祖
赵玄朗讳,改
玄武为
真武大帝,并在
大中祥符(1008-1016)间尊为“镇天真武灵应祐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其祀像披发、黑衣、仗剑、踏龟蛇,从者执黑旗。
《北游记》中的主人公真武帝君是作者灌注他的社会理想的主要天神形象。真武,前身本
玉皇大帝三魂中之一魂。真武帝君曾经多次转世皆为中界国王之太子,都后经神人点化决定修行反真。真武帝君本是
道教弟子,其在中界降妖时,遇到
关羽的法宝化作的沙刀精,无法将它收服,赶到西天雷音寺中求关羽相助,收伏此妖。在小说中,真武是一个历经魔难、意志坚韧、正派爱民的神仙形象。
其他角色
华光天王
华光就是马元帅,即“花酒马灵官”。华光是成为火神,对这些能力的获得和积累,都是来自前世妙吉祥几次转世的结果。在《灵官马元帅》中,妙吉祥乃是马元帅的前世,妙吉祥在《灵官马元帅》中三次转世,先化为“五团火光”,这是“
五通神”。此“五团火光”投胎于马氏金母,成为
马王爷,后又转世为火魔王公主的腹中,因此获得了火的特质,成为火神。
忠义大将军
《北游记》中的
关羽本是
儒家道德价值观的代表人物,他死之后被封为
道教的忠义大将军,日把天门,夜管鄂都。在《北游记》中,他为了摆脱轮回之苦,去西天
如来佛祖处听经学佛。
妙乐天尊
妙乐天尊在《北游记》中,曾经点拨过真武帝君,真武帝君因不能收服西方妖气而苦恼,妙乐天尊提示其去西天拜燃灯佛祖为师,然后请雪山太子收服妖气。在
真武大帝帝君第二次转世为成玄明时,妙乐天尊化身的道士曾帮助其为国家领兵,打退蕃兵。
赵公明
赵公明在宗教信仰中由佛道小神演变为民间信仰大神,且同是从五位一组的群体神之一员演变成为全体之代表,又发展为财神的。若进一步上溯其家谱,便会发现他是从邪神演变而来,存在正邪并存、互为化身的现象。象征正神的黑色明确了赵公明作为真武化身的身份,然而这一化身以煞神而食人、兴妖气的行径显然将其本质定位于瘟神系统。当赵公明终于被收服后,他意犹未尽的自我又化作黑虎作怪。
作品特点
主题思想
体现民间造神和期待
《北游记》中的众多神、佛、妖、魔都是民间造神的结果。众多形象的形成与发展与崇信他的人们脱离不了关系,再加上巫觋等对其鼓吹,文人写诗作文进行推崇、统治阶级对其力量的信从,进而使他们得以固定、流传。统治者一方面信从其力量,同时也是想利用其在人们心中的影响力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小说中神魔的思想感情与人世间是息息相通的,神魔之间的关系,也与人类阶级社会一样。他们的言行、思想意识,是在当时社会制度下,政治、道德等观念的产物。所以《北游记》这部
神魔小说,是借神魔形象寄托作者社会评价和社会理想。
揭露封建统治的罪恶
《北游记》在维护天神威严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小说第一回《玉帝设宴会群臣》,文章开头以“却说
隋朝隋炀帝临天下”一句话交代背景。此外,第九回《太子被戏下武当》里提到,当时人世间充满了愤怒和不满,原因是隋炀帝治理不当,作为一个昏庸的君主,随意草菅人命,这股怨气因此久久不散。同时,还有一种邪恶的力量四处蔓延,这是由于天上的神仙手下在人间四处作乱造成的。通过讲述怨气和妖气的来源,故事直接批评了不论是天上的神仙还是人间的皇帝,这些统治者们都有问题。
劝人改邪归正的思想
文章的主体思想和西游记有点接近:都是劝人向善。比如第十九回,
斑竹村里的人作恶,
玉皇大帝便派人往水井里投毒,要毒死全村人。只有一个卖豆腐的好人,名叫雷琼,玉帝就命土地爷放过他。但雷琼又想救出全村其他人,便告诉土地爷,希望以自己的牺牲换回全村人的生命。雷琼吃下了土地爷的药,瞬间感染
瘟疫身亡,但雷琼的灵魂由土地爷带着去见了玉帝。玉帝被雷琼以一人生命救全村老百姓的行为所感动,封雷琼为“威灵瘟元帅”。雷琼托梦给全村人,劝诫他们一心向善,多做好事。最终,全村人得以生还,并依着雷琼的希望,成为了好人。这种因果报应、改邪归正的思想,和《
西游记》非常相似。
保持了宗教色彩
《北游记》的思想内容是以道教的宗教说教为基础的,解决社会矛盾的思维模式,依托于神仙下凡以降妖伏魔及对
迷信中因果循环的强调,这无疑是道教与佛教思想深度融合的产物。其核心价值在于劝善惩恶,鼓励改过自新,并通过阐述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等宗教观念,构建起一套道德惩戒与精神救赎的体系。小说推崇敬畏神明,将道教的最高神祇三清、佛教的
如来佛祖,以及天庭的
玉皇大帝共同尊为
宇宙间至高无上的存在,倡导修行悟道,摒弃尘世俗念,传递了一种超越现实、寻求心灵
禅定的遁世哲学。
此等思想意蕴与同期经典《
西游记》遥相呼应,两者皆展现了通过神话叙事探讨道德伦理、心灵觉醒与宇宙秩序的深刻共鸣,体现了
中原地区古代宗教文化与通俗文学交融共生的独特风貌。
写作手法
运用“谪世”和“转世”观念
以往论者多将“谪世下凡”“转世投胎”作为一种体现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加以批判,其实,“谪世”和“转世”对神魔小说的结构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拓展了作家的创作空间和时间,增加了小说的容量和表现力度。《北游记》中,真武帝君本是
玉皇大帝一魂,本来生活在天庭,因为贪心被贬下界,这是“谪世”,主人公活动的场景从此发生改变。“谪世”要通过一定途径,于是投胎到了刘天君家,这是“转世”。至此,玉帝的身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此时他已不是玉帝,而是刘天君的儿子—刘长生,开始了他的新生活。
神奇化的故事背景
《北游记》中,
余象斗创作小说时受到明代当时思想潮流的影响,其作品间接地客观地把儒、释、道融为一体进而投射于作品中。而神魔小说材料是这部小说创造的第一要素,也是研究文学创造过程的第一起点。余象斗在《北游记》中营造了一个神佛、儒士、妖魔杂揉在一起的世界。
大日如来、
玉皇大帝、儒士本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物,但他们都可以在虚构的上界、中界、下界间随意往来。
巧用易学原理带动情节
这部小说巧妙地把对抗自然灾难和解决人们的不满情绪结合起来编故事。通常,故事从人们为什么抱怨开始,然后发现原来是妖怪在捣乱。接着,故事就围绕如何打败这些妖怪展开。这部小说在描述打妖怪的过程时,作者用了很多
中原地区传统易学的思想,让故事跌宕起伏,充满转折。
比如,在第十四章《祖师收瘟过火焰山》里,讲的是
真武大帝怎么辛苦地打败妖怪、清除邪恶气息的故事。作者通过三个小故事串起来,展示了真武大帝除妖的艰辛,体现了他为了保护人民,不顾自己安危的高尚精神。这三个故事每个都有自己的特色,里面的妖怪也不一样,有的带来
麻疹瘟疫,有的是
祝融,还有的散播毒气,给人们带来灾难。武大帝对付这些妖怪时,每次战斗都比上次更困难,更复杂,形成情节上的递进。
脸谱化塑造人物形象
作者创作人物时,常常用一种叫“脸谱化”的方法,让读者很快看出人物是好是坏,就像戏剧里用不同颜色的面具代表不同角色的性格。比如,在小说的第二十二章《祖师河南收王恶》里,王恶这个名字就有特别的意思:“王”为统治者,其行为是“作恶”。小说里的王恶是个典型的坏蛋,欺负老百姓。他的名字本身就是告诉大家他是反派的一种信号。还有,他的庙叫“都管庙”,也正好反映出他坏事做尽的特点。总之,通过名字和庙名,作者简单直接地告诉读者王恶是个大坏蛋。
作品评价
阅读时代杂志称:《北游记》内容看起来很古怪离奇,主人公有多次投胎转世的经历,多次修行。里面的神魔也都法力无边。但结合小说的细节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依然能体会到作者的思想。
作品影响
神魔小说构建模式的继承
神魔小说作家们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并不是胡编乱造,他们要对既定的材料进行选择,并对这些神魔的来历有相当的背景知识。作家们的想象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普通人物的事迹转接为
奇幻的妖魔鬼怪的故事。神魔小说的题材往往也并不再着眼在宗教宣教或神话改造等,而变成了以奇异变幻的故事的塑造形象,加之作家浓厚的文学底蕴,玩弄文字技巧之下,在书写自己安排、巧设的情节故事中,进而寄寓自己所要表达的生活感受,自己的艺术追求。
《北游记》继承了这一传统,把整个故事设定在既定的传统“旧规矩”内,在这个大背景下,选取恰当的人物,改编切合时世的故事,挑选精彩的情节,瞄准人们地喜好点,精挑细选地完成创作。《北游记》是明代神魔小说步入繁荣之际的重要作品,它们的刊行促进了神魔小说的发展。
章回小说的继承
余象斗编撰出版《北游记》的第二年,即万历三十一年,余氏萃庆堂刊行了由邓志漠编撰的《铁树记》《飞剑记》《
咒枣记》,三部神魔小说。萃庆堂堂主余彰德和余象斗是叔伯兄弟,同为建阳余氏出版世家的一员。萃庆堂策划、出版的这三部神魔小说应该是受到了余象斗刊行《北游记》的影响。萃庆堂主由《北游记》的流行看到了神魔小说所带来的巨大市场,所以在短时间内让受雇于他的下层文人邓志漠接连编撰了三部神魔小说,而三部小说的主题都是神仙得道成仙及斩除妖魔。其中杂蹂了许多生动的民间故事和历史传说。这与《北游记》的主题及编撰方式有着相似之处。
鲁迅先生在《
中国小说史略》中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绍《
四游记》,也足见他对此书的重视,他对这类小说进行了这样的评价:“凡所叙述,又非宋以来道士造作之谈,但为人民间巷间意,芜杂浅陋,率无可观。然其力之及于人心者甚大,又或有文人起而结集润色之,则亦为鸿篇巨制之胚胎也。”这正是
余象斗神魔小说自主创作的主要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