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是春秋时代人们对晋国
赵姓历代宗主的尊称。但是在目前的史料上所能找到的,直接被称为赵孟的有五人,赵盾(赵宣子)、赵武(
赵武)、赵鞅(赵简子)、
赵毋恤(赵襄子)以及战国时期的
赵成侯(赵成侯)。
赵姓世代执掌
东晋朝政,贵显无比。《
孟子·告子上》:“赵孟是晋国的卿大夫,非常有权势,他所给予的
爵位能使人尊贵,但赵孟也能夺去他给的爵位使人贫贱。”
杨伯峻注:“晋国正卿赵盾字孟,因而其子孙都称赵孟。”赵孟的主要事迹发生于战国时期,但是,历史上习惯将他列为
春秋人物。
历史沿革
起源
赵姓是
宋朝国姓,
嬴姓十四氏之一。
周穆王时,
造父为御,攻
徐偃王,大破之,以功封赵城,造父是天下赵姓始祖。从造父往下经
六代传到了
奄父,奄父字公仲,
姬静的时候讨伐戎人,他给宣王赶车。在
千亩之战中,奄父曾使宣王脱险。奄父生了
叔带。叔带的时候,
姬宫湦荒淫无道,他就离开
周朝到了
晋国,侍奉
晋文侯,开始在晋国建立赵氏家族。从叔带往下,
赵姓宗族越来越兴旺,又过七代而至
赵衰,为
晋文公辅佐,赵氏位列六卿,世代显贵。孟,长也。故赵孟之意为
赵姓之长,赵氏大宗的宗主。
名称由来
春秋时晋臣
赵盾及其后代
赵武、
赵鞅、
赵毋恤。赵氏世代执掌
东晋朝政,贵显无比。《
孟子·告子上》:“赵孟是晋国的卿大夫,非常有权势,他所给予的
爵位能使人尊贵,但赵孟也能夺去他给的爵位使人贫贱。”
杨伯峻注:“ 晋国正卿赵盾字孟,因而其子孙都称赵孟 。 孙奕《示儿篇》云:‘ 晋有三赵孟:
赵朔之子曰武 ,谥文子 ,称赵孟;赵武之子曰成,
赵成之子曰鞅,又名封父 ,谥简子 ,亦称赵孟;赵鞅之子曰无恤 ,谥襄子,亦称赵孟 。’”
晋国卿族
赵衰
赵夙之子赵衰,早年即有贤士的名声,与少年时期的
晋文公重耳相友善。重耳因骊姬之乱出奔,流亡在外19年,赵衰一直相随。流亡期间,赵衰在生活上照顾重耳。在归国谋位的
大业上,帮重耳出谋划策。并助其返国成为
晋国国君。晋文公即位之后,赵衰又帮助他走上称霸诸侯的道路。晋文公四年(前633年),
高杉晋作三军。晋文公命赵衰为卿,他辞而让于
栾枝、
先轸等人。后为中军佐,与中军将
先且居帅师败
秦军于彭衙(今
澄城县西北)。
晋襄公六年(前622年),
赵衰去世。
赵盾
赵衰死后,
赵盾继立为
赵姓宗主,也是被称为赵孟的第一人。赵盾初涉政坛,晋国正面临着大面积人员重组。之前为
晋文公所倚重的卿大夫已经成为过去。晋襄公必须重新物色人才为国所用。这时候的赵盾在多方人士的协助下成为了晋襄公手下的第一重臣,任中军元帅。不久晋襄公病逝继位的
晋灵公年幼,赵盾独掌朝政。赵盾在
晋国执政期间,权倾朝野,使晋国君权首次受到冲击与削弱,树赵氏之威,使赵氏一族独大晋国。一生侍奉三朝,维护了晋文公开创的霸业。
赵朔
赵朔是赵朔是
赵衰之孙,
赵盾之子。赵盾从
晋襄公末年一步登上了正卿之位,他专晋政长达二十年之久。晋灵公被他弑杀之后,他又立了
晋成公,晋成公把女儿嫁给了赵朔,称之为
赵庄姬。
晋成公六年(前601年),赵盾死去,破格提拔
郤缺执政。郤缺为报答赵盾的知遇之恩,以
胥克有蛊疾,把胥克踢出六卿行列,安排赵盾嫡子赵朔入六正,佐下军。
晋景公二年(前598年)郤缺死。
秦景公三年(前597年)便命中立的苟林父为正卿,当年的六月苟林父为救盟友
郑国率三军出兵中原与
楚国交战于(今河南荣阳县城东北)。
赵朔任主将的下军与中军惨败。渡河之时,因争渡而自相残杀,就在
邲之战后不久,尚为年青的赵朔便抛下青春之中的妻子赵庄姬和还为幼儿中的独子
赵武寂然死去。
赵括
赵括是
赵国名将马服君
赵奢的儿子。赵括自幼饱览兵书,学兵书,言兵事,自以为军事才能天下无双。赵奢却认定赵括只是纸上谈兵,缺乏战场经验,实际上并不懂得带兵打仗。
秦昭襄王四十五年(前262),秦赵两国战于长平(今
高平市)。赵军统帅
廉颇面对强秦,构筑营垒,坚守不出,以逸待劳,以挫其锐气,寻找战机,再行出击。就这样持续了三年之久,秦兵屡挑战而赵军终不出。于是,秦王命人持千金到赵国行反间计,
赵孝成王便听信反间之言,决定以
赵括取代廉颇。秦王闻悉赵括将兵的消息,秘密任命各国都畏惧的
白起白起为
上将军。又命令十五岁以上的男子,皆荷戟而赴赵,准备彻底摧毁
赵国战斗力。而赵括上任,即改变廉颇的战略战术,改守为攻。结果正中了白起的计谋。赵括勉强困守四十余日,开始时士兵们杀战马充饥,到后来,人相食,用尸体填肚子。赵括不愿束手待毙,亲自挑选锐卒作最后一次突围,结果被
秦军乱箭射杀,赵军全军覆没。
下宫之难
《
史记·赵世家》中记载:
屠岸贾在
晋景公时出任司寇一职,并开始追究当年
晋灵公被
赵穿弑杀一案,借题发挥诛灭赵氏家族。
韩厥劝
赵朔逃走,赵朔不跑,并说:“你一定不会让
赵姓香火断绝,我死了也就不会有遗恨。”韩厥答应了赵朔的要求后,谎称有病不出门。
屠岸贾不请示晋景公,直接率诸将进攻赵氏,残杀赵朔、
赵同、
赵括、
赵婴齐,并将赵氏灭门。
赵朔之妻
赵庄姬是晋景公姐姐,当时怀有赵朔的遗腹子。变乱中,她奔逃到晋景公宫内躲藏。赵朔的门客公孙杵白问赵朔的友人
程婴怎么不同赵氏一起赴死。程婴认为赵庄姬有身孕,若幸而生男,就奉他为主,助他复兴赵氏;若是女孩,再死不迟。不久,赵庄姬生下一个男婴。屠岸贾获悉后,便带人入宫搜寻。由于婴儿如有神助,不哭不闹,没有一点儿声响,
屠岸贾空手而归。过后,程婴找公孙杵白商议对策。于是二人将别人的婴儿带在身边,藏到深山里。程婴略施计谋告诉搜寻
赵姓遗孤的将军们,谁能给他千金,他就告诉
赵氏孤儿的藏身之处。将军们大喜,应允了程婴的条件,并派兵攻打公孙杵白。公孙杵白假意骂
程婴演了一出戏,便求将军们杀他公孙杵白一人。将军们不答应,杀了公孙杵白和那个孩子,以为赵氏孤儿已死,皆喜。程婴则从此背负着卖友求荣的骂名,与真正的赵氏遗孤
赵武隐匿于深山。
《左传》中记载:事件起源于
晋景公十三年(前587年)“晋
赵婴齐通于
赵庄姬”。这是赵氏家族的大丑闻,
赵朔之妻赵庄姬,跟赵朔的
叔父赵婴齐通奸。奸情败露后,第二年,赵婴齐的两个哥哥
赵同、
赵括将赵婴齐逐出
东晋。又过了三年,晋景公十七年(前583年),赵婴齐被赶出国境三年后死亡,赵庄姬因通奸情人之死,向自己的弟弟晋景公进谗言,说赵同、赵括将要起兵作乱。
晋国其他两大家族
栾京庐和邻氏,同时为赵庄姬作证。于是,当年六月,晋景公出兵灭了赵同、
赵括。当时,年幼的
赵武跟着母亲赵庄姬住在
晋景公宫中,并未受任何影响。事后,晋景公想把赵氏家族的
田邑封地转赐给
祁奚。这时,
韩厥向晋景公进言说,赵氏家族对晋国厥功甚伟,如果弄得他们没有继承人,这会让功臣们都害怕。晋景公于是立赵武为
赵姓宗主,将赵氏的田邑封地返还给他。
赵氏复兴
15年后,晋景公患重病,
占卜的人称是冤死的大臣在作祟。韩厥趁机把当年
下宫之难的实情告诉了晋景公,并告诉他
赵氏孤儿并没有死。晋景公便将赵武召入,藏于宫中。待诸将入宫问疾时,
晋景公借助韩厥之力胁迫诸将面见并认可
赵武赵武,诸将与
程婴、赵武一起进攻
屠岸贾,夷灭其族。不久,程婴就向诸大夫辞别,告诉赵武说:“以前下宫的变乱,大家都能殉难而死。我苟活至今,不是不能以死相殉,而是想扶立
赵姓的后代。现在你已经长大成人,已经恢复先人官职,我的任务也完成了,也就可以到九泉下报告
赵盾跟公孙杵白了”。于是自杀身死。赵武哀痛欲绝,一方面感激于他的养育之恩,另一方面更感激于他为赵氏家族的复兴奉献出自己的一生,故而为他服齐衰之丧有三年之久,还替他设置了专供祭祀的县邑,
春秋两季按时祭祀他,世世代代不中断。
六卿专政
春秋初年,
晋国旧贵族内部分为两大集团,
晋武公和
栾京庐等一派取胜。春秋中期,以国君为首的旧贵族已经感到新势力的威胁。当时,后起贵族郤氏,“他的财富抵得过半个晋国,他家里的佣人抵得过三军的一半”,具有取代晋国的威胁性。
周简王十二年(前574年),
晋厉公在旧贵族
栾书的主谋下,用武力消灭“
三郤”。过了20多年,新势力又联合起来,打垮了栾氏。从此新贵族势力占了上风。所以
羊舌肸感慨地说:“栾、卻、胥、原、狐、续、庆、伯,这八家旧贵族的后代都沦为差役。政权落在各个大夫手里,老百姓无所依从。公室将近衰亡的时候,它宗族的枝叶先落了下来,那么公室也就跟着衰亡了。”
春秋后期以后,
晋国政权终于逐渐被“六卿”所控制。所谓“六卿”即范氏、中行氏、知氏、韩氏、
赵姓、魏氏。“六卿”之间的斗争也很激烈。赵氏联合韩氏、魏氏、知氏打败范氏、中行氏,并瓜分了两家的土地,由知伯执政。
公元前497年,
赵鞅执政,他命令在
邯郸市的
赵午把
卫国进贡的民户五百家迁送于
太原市(今山西太原)。晋阳是赵鞅的私邑,赵午是赵鞅的支族,他不得不答应赵鞅的要求。但是赵午族中父兄们都说“不可”。因为邯郸赵午一族靠近卫国,所以卫国愿意以“卫贡”为名,迁徙其民户五百家于邯郸。如果把“卫贡”迁往晋阳,距离卫国就很远了,所以父兄们说这是“绝卫之道”,表示反对。赵鞅听了,大为发怒,接着就杀了赵午。赵午之子
赵稷和涉宾(午家臣)于是据邯郸叛乱。寅(中行氏)
范昭子与
赵午有亲戚关系,因而也参加赵稷的叛乱。
赵鞅逃到
太原市。智氏、
韩哀侯、魏氏劫持了晋侯攻伐范氏和中行氏。结果范氏、中行氏失败,他们逃到了朝歌。智、韩、魏三家召回在晋阳的赵鞅,在
新绛县(今山西侯马)结盟。在四家结盟后第二年智、赵、魏韩四家又围范氏, 中行氏于卫朝歌。公元前493年,发生了铁丘之战。这时,卫太子聩流亡在晋,他助赵鞅去打范氏、中行氏,而郑助范氏。公元前492年,赵围朝歌。公元前491年,赵鞅围
邯郸市。公元前490年,晋围柏。范氏中行氏最后灭亡。
三家分晋
晋出公十七年(前458年),晋伯瑶与赵韩魏共分范中行氏之地,晋出公迫于四卿之威逼,谋合齐鲁之兵伐四卿,四卿联合逐出公,出公奔齐,死于道中。知氏立
晋哀公,控制朝政。公元前453年
荀瑶联合韩魏与赵作战,包围了
太原市引水灌城,危在旦夕。
赵毋恤暗中派人与韩、魏谈判。韩、魏感到
赵姓被灭,对他们也不利,于是反戈夹击智氏,智氏大败。韩、魏、赵三家共同瓜分智氏的土地和人民,从此形成三家鼎立的局面。这时晋已名存实亡。公元前475年三家已各有纪年。
公元前403年,
姬午正式承认
魏文侯、韩虔、
赵烈侯为诸侯。晋亡。
赵氏立国
公元前386年,
赵敬侯迁都
邯郸市。
赵姓几乎历世都是晋室的名门望族,任晋卿,执国政,握兵权,
晋景公时虽有“
下宫之难”,但很快恢复旧状,成为晋六卿实权派之一。
赵鞅、
赵毋恤父子两代,先后灭范中行氏和知氏,与韩魏分晋而立,
赵姓的领地向北扩至代,向东也逾越
太行山,有了一个大国的雏形。这之间,赵鞅父子经营
太原市和赵烈侯的初步改革是
赵国史上的大事。晋阳,当
汾河流域上游,土地肥沃,是赵氏家族的根据地。赵鞅在晋室执国政二十二年,其间在自己的领地上实行了土地制度的变革和宽缓于民的政策。赵襄子秉其父之遗业,北上雁门登夏屋山,借宴请姐夫
赵代王嘉之机,击杀代王及其从官,遂兴兵平代地,封其侄
赵周于代,为代成君。这是赵氏领地由晋阳向北的大开拓。
影响
东晋的列位赵孟们都有着改革图新的胆略与魄力。前548年,
赵武执政,他顺应历史潮流,力主弭兵,
修文县德偃征战,为
中康赢得了主贵的和平,为世卿世禄制的完善进而蜕变创造稳定的外部环境,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再如
赵鞅,
鲁昭公二十九年冬,赵鞅和
荀寅在
汝水之滨筑城,他们在晋国征集了一鼓铁铸刑鼎。做到法律公正、公平、公开,打破周礼那套刑不上大夫的常规,这件事有两个意义,一是晋国开始实行成文法了,二是铁器开始使用。赵鞅推行新兴封建制度:在经济上,推行当时对老百姓最为有利的田亩征税制;在政治上,推行郡县制,对战场上有战功者的奖励不是采用分封采邑的故旧办法,而是实行郡县。改革使
赵姓家族的经济势力得到增强,政治威望得到提高,逐步扭转过去赵氏处于劣势的不利状况。
赵鞅之子
赵毋恤为赵氏列为诸侯打下基础。《赵世家》中有一段记载,霍泰山山阳侯天使授竹书于原过,让原过把竹书带给赵无恤。竹书中涉及到了这几件事:一、赵氏反灭知氏;二、赵氏将有林胡之地;三、赵氏将列为诸侯;四、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使
赵国强盛。
司马迁记载这段的目的不是为了猎奇,而是为了指出赵无恤为赵氏乃至后来的
赵国所做出的贡献。灭知氏为
赵姓赢得了发展机会,有林胡之地使赵氏更加强大,这些为赵氏为诸侯奠定了基础。在
晋国六卿攫夺政权的残酷斗争中,
赵毋恤注意团结内部,向外扩张,又能把握时机,转化矛盾,败中取胜,终于使赵氏具备了位列诸侯的势力,成为瓜分
东晋的三家之一。
评价
司马光认为
三家分晋是不合法的,同时把
赵鞅定性为“乱臣贼子”。
司马迁认为三家分晋是赵鞅功业之一,从成功者的角度为赵鞅作传。
孔子说:“
晋国恐怕要灭亡了吧,失掉了法度。晋国应该遵守
唐叔虞传下来的法度,作为百姓的准则,卿大夫按照他们的位次来维护它,百姓才能尊敬贵人,贵人因此能保守他们的家业。贵贱差别不发生错乱,这就是所谓的法度。
晋文公为此设立执掌官职位次的官员,在被庐制定法令,并因此作了盟主。此刻废掉这个法度,而铸造刑鼎,让老百姓从鼎上就能看到法律条文了,他们还能再尊敬那些贵人?贵人怎能保守祖宗基业呢?贵贱等级没有了,还怎么治理国家呢?何况
士匄的刑书是在夷地检阅军队时制定的时
晋国的乱法,怎么能把它作为法令呢?”
蔡史墨说:“范姓、中行氏恐怕要灭亡了吧!旬寅为下卿,却违反国军的命令,擅自铸造邢器,作为国家的法规,这是取法奸臣。而且还是重新启用已被废弃的范氏旧法,轻易改来改去,这是要灭亡了。估计还会牵连到
赵姓,因为赵孟也参与了。但他是出于不得已,如果修明德行,可以免于祸患。”
《左传·昭公元年》载晋大夫
祁午评
赵武的一段话,便是对他总结语:“在
宋国的盟会,
楚国人占了晋国的先。现在
令尹不守信用,这是诸侯都听说的。您如果还不戒备,怕的是又像在宋国一样。子木的信用为诸侯所称道,尚且欺骗
晋国而要驾凌在上面,何况是不守信用的突出人物呢?楚国再次占了晋国的上风,是晋国的耻辱。您辅佐晋国作为盟主,到现在已经七年了。两次会合诸侯,三次会合大夫,使
齐国、狄人归服,使
中原地区的东方国家安宁,平定
秦国造成的动乱,在
淳于姓修筑城墙,军队不疲弊,国家不疲乏,百姓没有诽谤,诸侯没有怨言。天不降大灾,这是您的力量。有了好名声了,反而用耻辱来结束,我就是害怕这个,您不能不警惕。”
相关争议
在目前的史料上所能找到的,直接被称为赵孟的有五人,
赵盾、
赵武、
赵鞅、
赵毋恤以及战国时期的
赵成侯。另外《左传》中称
赵朔的妻子为
赵庄姬,但是《
国语》又称其为赵孟姬,故此推断赵朔极有可能在生前也被人称作赵孟。
《左传》上并无屠岸贾其人,造就赵孤的元凶是赵武的母亲、赵朔的遗孀庄姬。庄姬与赵朔的叔叔
赵婴齐私通,赵婴被
赵同、
赵括驱逐到了
齐国。前583年,
下宫之难,赵庄姬、栾伯、
郤锜诬陷赵同、赵括谋反,一起被害。
韩厥为了报答
赵衰之恩,向
晋景公推荐赵庄姬与赵朔的儿子赵武承袭赵氏家族。
《左传》与《
史记·赵世家》的不同点:赵朔、赵婴没有被杀。
赵庄姬不是受害者,而是加害者。没有
赵氏孤儿最核心的关于
屠岸贾、
程婴、
公孙杵臼的故事。《史记·赵世家》是根据战国时期
赵国的史料写成,古今很多学者认为这些史料不真实,是赵国君王避讳祖先的污点,《左传》的记载才能反映事情的真相。一个旁证是
赵同、
赵括在前597年至前583年之间都有活动的记载,所以他们应该死于前583年,即《史记·赵世家》记载的
赵武复仇之年。
文学与民间形象
余邵鱼历史小说《
列国志传》中,描述
赵衰跟随
晋文公功居第一。
孟子的《告子上》中记载:赵孟是
晋国的卿大夫,非常有权势,他所给予的
爵位能使人尊贵,但赵孟也能夺去他给的爵位使人贫贱。
轶事典故
平公染病
宋平公谥平,平庸之故,好女色却不别姓氏。不理政事,沉溺酒色,纵欲过度,以致肾亏,时常出现精气不足。前541年,平公又向
秦国求医,
秦景公让
医和去晋国看病。医生从寝宫出来。赵武急忙向医和询问病情。医和很无奈的说:“晋侯之疾实纵欲所致,生命无虞,只恐要一位良臣代其一死啊!”
赵武问:“良臣是谁?”医和感叹:“良臣自然是您,您执政八年,国家太平,诸侯和睦,这便是良臣。晋侯贪恋女色以致疾病缠身,恐怕上天将会移祸于您。”君之贤昏在此一判:医和说到要节欲,并提到贤臣之死。孰轻孰重?
晋平公关心的是女人,根本不问良臣死活。
孔子至河返车
赵鞅想要专制天下,对他的助手说:“赵国有犊,
晋国有铎鸣,
鲁国有孔丘,我杀了这三个人,就可以统治天下了。”因此就召来犊辈、铎鸣而请教政事,请教完就杀死他们。又派使者到鲁国聘请孔子,用
肥牛的肉在
黄河边迎接。使者对船夫说:“孔子如果上船,到黄河中间一定要让船漂流而杀死他。”孔子来到,使者传达命令,献上肥牛的肉作为礼节。孔子朝天而叹息说:“美啊这黄河水,水面浩瀚,恐怕是天意不教我渡过这河水吧!”
仲由快步向前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犊犨、铎鸣是
晋国的贤大夫,
赵鞅未执政时,要等待他俩而后才从政,到了
赵姓得意时就杀死他们。黄龙不到干枯的水泽去,
凤凰不附丽在捕鸟的网上。所以,剖腹取胎、焚烧林木,而
麒麟 (古称仁兽) 不来;颠覆
国家体育场、打破
鸟卵,而凤凰不飞来;竭泽而渔,而
鱼龙目不出现。鸟兽对于不仁的人,还晓得躲避,何况我呢?老虎发啸而谷风生起,黄龙腾飞而景云出现,在外头敲打庭钟,而黄钟在里面响应。事物相感,精神相应,就像响之应声,影之象形,所以君子要回避伤害他同类的人。现在他已杀死我的同类,我干吗要到这里来呢?”于是就掉转车头,不渡河而回去。
赵襄子学御
赵毋恤跟王子期学习驾驭马车,不久和王子期比赛,三次换马但是三次都落后。赵襄子说:“您没有将您的技术全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说:“技术是全教了,使用就出错了。凡是驾御所应该重视的,是马的身体与车统一,驾御的人心和马协调,这样才可以跑得快跑得远。今天您落在后面的时候想追上我,在我前面的时候怕被我追上。凡是驾着马车抢道比拼,不是先就是后。但是您领先或落后时心里想到的都是我,哪还能和马协调呢,这就是您为什么会落后啊。”
研究数目
在目前的史料上所能找到的,直接被称为赵孟的有五人,
赵盾(赵宣子)、
赵武(
赵武)、
赵鞅(赵简子)、
赵毋恤(赵襄子)以及战国时期的
赵成侯(赵成侯)。
家族世系
相关书籍
相关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