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利班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组织
塔利班(普什图语和波斯语:طالبان‎,英语:Taliban)是波斯语“神学院学生”或“知识寻求者”的复数形式,指1994年8月成立于阿、巴边境城市查曼的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运动组织。其创立者毛拉·奥马尔,因为不满坎大哈地方武装骚扰百姓,创建了塔利班,提出“铲除军阀、恢复和平、重建国家”“把阿富汗建成为一个统一民主和繁荣的伊斯兰共和国”等口号,受到广泛拥护。塔利班的政府是“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首都是喀布尔,大本营在坎大哈。塔利班是普什图族的近代统治文化和极端伊斯兰主义结合的产物。
阿富汗战争则是塔利班产生的直接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苏联在阿富汗与美国展开了争夺,对阿富汗进行深度控制和渗透,引发阿富汗社会的普遍不满,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开始兴起。1979年,苏联的入侵掀起了阿富汗的反抗斗争,美国和沙特阿拉伯等大力支持,提供金钱和物资援助。伊斯兰教教德奥班底派在阿巴边境举办宗教学校,收留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难民儿童,成了塔利班的主要成员。1989年苏联撤军后,随着权力的争夺,阿富汗国内的部落、民族、宗教、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导致内战在1992年爆发。1994年塔利班成立,美国随后大力扶持,希望取代当时阿富汗的亲俄政府。1995年1月,塔利班开始向政府发动大规模进攻,1996年9月占领喀布尔,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以前政府成员为主的武装派别结成“北方联盟”,共同对付塔利班,阿富汗再次爆发内战。
2001年“9·11”事件爆发后,由于塔利班拒绝交出本·拉登,美国发动了针对阿富汗的反恐战争,12月,塔利班撤至巴基斯坦边境,美国主导成立了卡尔扎伊阿临时政府,但是阿富汗境内武装力量和恐怖分子不断出现,使局势更加动荡。2006年,塔利班开始反攻,美国军队伤亡不断加重,阿富汗人民对美军也越发反感。2014年底,美国开始大规模撤军,塔利班加大了反攻力度。2020年2月,美国和塔利班签署和平协议,承诺在2021年完成撤军。2021年5月,塔利班在全国展开反攻。8月19日,宣布成立“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8月31日,美国彻底撤军。9月6日,塔利班实现了对全国的控制,开始组建新政府。新政府的核心成员主要有:最高首领阿洪扎达、主管政治事务的巴拉达尔、主管军事的叶尔孤白、主管哈卡尼网络(塔利班下属武装组织)的西拉柱丁·哈卡尼。在塔利班重新执政一年后,执政能力和效果有了较大的提升,国际社会也给予正面评价;但阿富汗的国内状况、塔利班的执政理念仍然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
塔利班的发展历程
背景
阿富汗的自然环境
阿富汗是西亚唯一的内陆国。东北部是克什米尔、东北角的“瓦罕走廊”与中国相接、东南部与巴基斯坦毗邻、西部同伊朗为邻、北部与苏联(现塔吉克、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接壤。19世纪初期阿富汗疆域覆盖了从赫拉特到克什米尔、从阿姆河阿拉伯海的广大地区,后来由于内斗不断缩小。阿富汗在地理上分为三大类型:北部是山麓平原和阿姆河沿岸平原;中部是山地和峡谷;南部是高原和沙漠。国土的4/5为高山和海拔5000米以上的“台原”、平地仅有1/5且多为夹杂着零星绿洲的荒原,耕地只有全国土地的0.2%,以畜牧业和农业为主。居民主要定居在坎大哈贾拉拉巴德、赫拉特等绿洲地区,以及喀布尔巴达赫尚省等山谷地带。阿富汗属典型性大陆气候,空气干燥,兴都库什山脉是主要的水源补给。矿产资源丰富,已查明天然气有10.6万亿立方米,还有煤、铜、铅、锌、石盐、石油、高品位铁矿等。
阿富汗位于东、中、西亚之间,是亚欧大陆西部和北部通往印度洋的交通要道,历史上也是许多民族的迁移通道,一部分民族曾在此驻留和定居。11~12世纪,阿富汗人开始与突厥人、哈萨克族塔吉克族阿拉伯人印度河流域各部落融合,形成了复杂的民族构成。7~8世纪,阿拉伯人入侵阿富汗后,伊斯兰教逐渐成为国教,全国98%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中逊尼派占90%,什叶派占10%。阿富汗地理的多样性造就了不同的部落和部落文化。部落各自为政,首领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政府除任免行政官员负责征税和维持治安外,无法干预部落内部事务。阿富汗国内约30个民族也基本按部落划分,主体民族是普什图族,即古代历史文献里的“阿富汗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0%,阿富汗的越南语普什图语和达里语(即波斯语的古名)。
历史背景
分裂动荡的历史
阿富汗直到1747年才建立政权——杜兰尼帝国
其创立者阿赫马德沙·杜兰尼通过反对异族压迫的战争,统一了阿富汗分散的部落。这种建国方式使阿富汗的许多特点得以积淀:国家发展路径的反复和断续;部落传统和宗教信仰持久而深刻;行政疆域的碎片化和割裂化。这些因素不仅使阿富汗经常陷入分裂和混战,也常常被外部势力利用甚至左右,这又反过来加剧了国内的反抗和战乱。卡尔·马克思就此总结说:“阿赫马德沙·杜兰尼领导的独立的阿富汗王国,”“这个拼凑得极不牢固的王国在它的创建人死后就瓦解了;它又重新分裂为原来的各个组成部分,即独立的、各有其自己首领的、互相之间干戈不息的阿富汗部落,这些部落只有在必须共同对付波斯的场合下才不得不联合起来。”1773年阿赫马德沙死后,王室内部为了争夺王位陷入了长期内斗,直到19世纪前期都未能统一。当时,英国为了和俄罗斯争夺欧亚大陆的通道和出海口,从19世纪40年代前后到20世纪20年代,先后三次入侵阿富汗。
苏联染指阿富汗
20世纪60~70年代,苏联出于美苏冷战的需要,加大对阿富汗的援助,逐渐成为阿富汗的第一大援助国,援助总额约为4.76亿美元。在此过程中,苏联不仅控制了阿富汗的外贸,还渗透了教育、军备、军官培训。当时的穆罕默德·查希尔国王由于经济改革失败,导致中下层官员、教师、年轻军官的普遍不满,伊斯兰原教旨主义随之兴起。1965年1月1日,人民民主党成立后政治斗争开始激化。10月24~25日,该党煽动的学生占领议会遭到镇压,“八·三事件”(当天为阿历8月3日)爆发。1967年6月,该党分裂成以努尔·塔拉基为首的“人民派”,和巴布拉克·卡尔迈勒为首的“旗帜派”,两派都希望得到苏联的支持。但是当时的阿富汗政府开始加强与西方和穆斯林国家的关系,违背了苏联在第三世界扩张的政策。苏联于是决定支持人民党旗帜派政变,扶植穆罕默德·达乌德组建新政权。
1973年7月17日夜,一批亲苏军官推翻了穆罕默德·查希尔王朝,18日扶植达乌德成立“阿富汗共和国”。达乌德在1974年6月访苏时,察觉到苏联企图在阿建立南下印度洋的据点。回国后开始清除军中的亲苏骨干,改善与巴基斯坦伊朗、西方的关系,坚持不结盟立场。苏、阿关系日趋紧张。1974年11月,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访阿后,两国签订了经济援助和军事合作等协议。美国还帮助阿富汗改善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敦促中东日本援助阿富汗。苏联于是开始帮助人民民主党在军队和情报系统扩充力量、促成该党两派合并,为政变夺权做准备。
1978年4月27日,人民民主党控制的军队发动“二月革命”(当天为阿历2月7日),30日宣布改国名为“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努尔·塔拉基出任革委会主席兼政府总理。新政权采取对苏联一边倒的政策,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恶化。1979年2月14日,美国驻阿大使阿道夫·杜布斯遭绑架被枪杀,苏联顾问参与了现场指挥。新政权的内外政策引发了阿富汗各阶层的起义,波及一半省份,民众纷纷逃往巴基斯坦西北普什图人聚居地区。执政党内部权斗也日渐公开化。1979年9月14日,塔拉基在苏联授意下诱杀哈菲佐拉·阿明,阿明察觉后逃脱并发动兵变夺取了大权。九月政变后阿苏关系开始恶化,阿富汗公开指责苏联参与了刺杀阿明的计划,并改善与邻国和美国的关系。阿明上台后,由于国内政策过于激进,反政府武装活动迅速扩大,军队也纷纷倒戈。面对阿富汗局势的恶化,苏联决定武力消灭阿明。
苏联入侵阿富汗
1979年12月25日,苏联红军数千名空降兵抵达阿富汗。26日,苏联宣布人民民主党领导人巴布拉克·卡尔迈勒取代阿明组成新政府。27日晚苏军突袭达鲁拉曼宫,击毙阿明。之后,入侵苏军增至7个师8万余人,陆续控制了各大城市和交通干线。美国总统卡特立即批评“苏联入侵阿富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对和平的最大威胁”。随后宣布对苏制裁,强调美国将使用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一切手段进行干预;伊斯兰国家外长紧急会议也发表谴责;联合国紧急特别大会则通过了敦促苏联撤军的决议。苏联陷于空前的孤立,美苏在本地区的争夺空前激烈。
卡尔迈勒在苏联的授意下,采取了一系列温和措施,包括尊重人权和教权的“六点计划”。但新政权已经完全被苏联操控:苏联通过大量政治和军事顾问全面控制政府和军队,通过各类协会控制了文化、教育、新闻等行业,通过兴建导弹空军基地构筑向南亚渗透的桥头堡。不久,阿富汗人民掀起了反抗傀儡政权的武装斗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1978年政变后,阿富汗已经建立起很多反对苏联的抵抗组织,通过在白沙瓦的总部获得后勤补给,这些金钱和物资都由美国、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伊朗等国援助,尤其是美国和沙特最多。
阿富汗抗苏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持续了将近10年,苏联红军先后投入兵力90万,阵亡1.33万,伤残约3万,被俘和投降311人;此外还有上千架飞机、数千辆坦克和装甲车被击毁,耗资逾200亿美元。阿富汗也成了压垮苏联的一根稻草。
1985年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企图通过军事手段尽快结束阿富汗战争。11月在苏军支持下,喀布尔发生未遂政变;1986年5月,巴布拉克·卡尔迈勒辞去总书记职务,穆罕默德·纳吉布拉接任,在11月当选总统后提议停火3个月、讨论民族和解纲领、建立一个以人民民主党为核心的屏弃原教旨主义教派的联合政府,遭到游击队拒绝。1986年11月,游击队获得美国军队最先进的“毒刺”和“吹管”式防空导弹,苏联红军的空中优势遭到全面压制,损失惨重。1988年2月,阿富汗国内的七党联盟宣布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88年4月14日,在联合国安理会主持下,喀布尔政权、苏、美在日内瓦签署了关于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的协议。1989年2月15日,苏联按照协议完成撤军。但是,日内瓦协议未能就阿富汗的政治前途作出妥善安排,加上国内长期存在的部落、民族、宗教、社会矛盾,以及战争中各派拥兵自重和分裂割据的加固,苏联的撤军也就意味着内战的开始。
阿富汗陷入内战
苏联解体后,穆罕默德·纳吉布拉政权失去了外部支持,于1992年3月18日交出权力。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呼吁和巴基斯坦的斡旋下,逊尼派七党联盟于4月24日达成接管政权的《白沙瓦协议》,28日成立“阿富汗伊斯兰国”,6月28日布尔汉努丁·拉巴尼上台。但随后拉巴尼与古勒卜丁·希克马蒂亚尔之间矛盾激化,直至爆发激烈的武装冲突。其他各武装派别乘机抢占地盘,内战由此爆发。
多年战争已使阿富汗成为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抗苏战争期间,数10万军人牺牲,100多万平民伤亡,500多万人沦为难民,涌入邻国伊朗和巴基斯坦。内战爆发后,又出现了新的难民潮;大量农民也逃到城市避难,在贾拉拉巴德等城市出现了许多“帐篷城”,大部分耕地被废弃。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统计,1991-1992年阿富汗农业产量仅有战前的约50%甚至30%。内战后农业遭到进一步破坏,《亚洲发展银行》估计,阿富汗1993年小麦的缺口达60万吨,还不包括回国难民的需求。交通等基础设施也遭到严重破坏,全国60%的公路需要重建或整修,正常的工业、商业、贸易等经济活动无法进行。教育体系几乎被完全摧毁,绝大部分教师被迫转行、失业、逃亡,大量学校被迫关门,阿富汗成了世界上文盲率最高的国家。战争还破坏了本就不健全的医疗服务体系,1997年末,整个喀布尔只有1所医院营业,3所医院勉强维持;全国有20多万人成为残废,各类传染病肆虐横行。
由于阿富汗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经济文化落后,部落众多且相互隔绝,抗苏战争后中央和地方权力消长进一步失衡,权利争夺和民族部落矛盾进一步加强;中亚民族主义和宗教复兴主义的兴起,又加剧了阿富汗国内的宗教和民族矛盾。拉巴尼与古勒卜丁·希克马蒂亚尔之间的冲突,表面上是两派权力之争,实质上是塔吉克族人和普什图人之间的民族斗争。普什图族是主体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60%,历史上长期居于统治地位;而布尔汉努丁·拉巴尼依靠的塔吉克人只占全国人口的25%,权力基础薄弱,又没有争取其他民族的支持,甚至由于其失误失去了地方政府的信任——在阿富汗西部的赫拉特地区,首领伊斯梅尔·汗的和平建设政策受到人民的拥护,却引起了拉巴尼的猜忌。拉巴尼企图在此建立基地进而控制西部区,结果导致混乱,伊斯梅尔·汗被迫出走伊朗。拉巴尼的盟友阿卜杜勒·杜斯塔姆倒戈,与古勒卜丁·希克马蒂亚尔联手。塔利班武装趁机占领信丹德空军基地、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和飞机,趁势崛起。
发展历程
崛起与第一次掌权
塔利班运动
塔利班运动兴起于苏-阿战争期间。1979年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后,美国为了给苏联也制造一个“越南”,大力支持伊斯兰武装力量抵抗苏联。1989年苏联被迫撤兵后,各武装派别开始了混战。1994年初,美国开始插手阿富汗内战,通过经济和军事援助扶持塔利班,试图以塔利班替代希克马蒂亚尔,阻止俄罗斯伊朗扩大势力。塔利班于是在内战中崛起。
“塔利班”(Taliban)是波斯语“神学院学生”(madrasa student)或“知识寻求者”(seeker of knowledge)的复数形式,创立者是毛拉·奥马尔。塔利班的意识形态深受巴基斯坦的德奥班底(Deobandi)派影响。1947年巴基斯坦国建立后,伊斯兰教的德奥班底派迅速发展并成立了伊斯兰贤哲会,1993年通过与贝娜齐尔·布托的人民党合作,伊斯兰贤哲会得以身巴基斯坦统治阶层。在阿富汗战争中,德奥班底派在阿巴边境举办了很多伊斯兰学校,为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难民儿童提供基本的教育和训练,这也成了塔利班日后的主要成员。塔利班后来又对德奥班底派的学说做了更激进的诠释,宣扬反抗入侵的圣战,灌输极端理念。这些又反过来促进了巴基斯坦伊斯兰的激进化。
塔利班的兴起(1994.8)
1994年8月,塔利班在阿巴边境城市查曼成立,其群众基础是阿富汗的主体民族——普什图族。创始人毛拉·奥马尔是一位阿匐,在抗苏战争中被炮弹炸伤一只眼睛。由于不满坎大哈省地方武装骚扰当地百姓,他组织了一批宗教学校学生的武装队伍,消灭了该地方武装,控制了坎大哈省。塔利班运动从此开始兴起。成立之初,塔利班就提出“铲除军阀、恢复和平、重建国家”“把阿富汗建成为一个统一民主和繁荣的伊斯兰共和国”等口号,使饱经战乱的阿富汗人民看到了和平的曙光;塔利班还吸收名流参政议政、打击犯罪和罂粟、收缴枪支弹药、免费向穷人发放食品、帮助农民恢复生产、修复道路桥梁、优待俘虏等,这些政策受到广泛拥护;在后来的3年多时间里迅速扩张,从800多人扩大到30000人,还拥有上百辆坦克和几十架战机。塔利班的统治深深扎根于阿富汗自近代以来形成的独特的政治文化,主要是部落传统、宗教文化、地方政治、民族对立、族群撕裂,以及中央政府控制乏力和对外依附。塔利班政治是普什图族的近代统治文化和极端伊斯兰主义结合的产物。
1995年1月,塔利班发起代号为“进军喀布尔”的大规模战役,很快控制了阿富汗40%的土地。并与古勒卜丁·希克马蒂亚尔的伊斯兰党武装、阿卜杜勒·杜斯塔姆的乌兹别克民兵达成妥协,共同对付拉巴尼政府。8月,在这两派的支持下,塔利班发动了猛烈的秋季攻势,占领了阿富汗西部各省,控制了14个省。塔利班兵临喀布尔城下后,拉巴尼和希克马蒂亚尔出于共同的恐惧而达成妥协,由希克马蒂亚尔出任总理,组成联合政权。塔利班于是调转方向,进攻政府力量薄弱的喀布尔东南的帕蒂亚省。不到一个月便占领了楠格哈尔省、拉格曼、库纳尔省3省和战略要地贾拉拉巴德市,切断了进出喀布尔的交通线。接着,抢占了喀布尔北面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然后对喀布尔实施了长达11个月的围困。1996年9月25日,塔利班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发起总攻,27日攻入喀布尔后,控制了电台、电视台、总统府和制高点。政府军溃逃,塔利班趁势领喀布尔北部的帕尔万省、卡比萨省,逼近艾哈迈德·沙阿·马苏德的大本营潘杰希尔山谷。
第一次掌权(1996.9.27一2001.12.22)
塔利班占领首都后,建立了以穆罕默德·拉马尼为首的临时政府,国名为“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伊斯兰教 Emirate of Afghanistan)。最高决策机构是位于坎大哈的最高委员会(Shura),最初由10人组成,最高决策权归毛拉·奥马尔和最高委员会;部长内阁和军事委员会位于喀布尔,对最高委员会负责。塔利班政府具有高度的隐秘性和专制性,比如奥马尔就从不拍照。塔利班的首都是喀布尔,但大本营在坎大哈,这里的伊斯兰最高法庭对阿富汗的各种事务拥有最终裁判权。道德风化改善部在阿富汗推行极端的伊斯兰化政策,宗教警察负责在街上巡逻,一旦发现违反者立即严惩:国民必须穿戴传统服饰、男人必须留胡子、女人必须穿着罩袍和头巾并禁止出来工作、关闭女子学校和女子公共澡堂、关闭电影院和电视台、禁止欧美流行文化、禁止录像和摄影、用石头砸死通奸者,砍去偷盗者双手,鞭打饮酒者等等。
在对外政策方面,毛拉·奥马尔希望同所有邻国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建立良好的关系,呼吁联合国恢复阿富汗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呼吁国际社会给予承认。1996年9月29日,巴基斯坦首先表示支持塔利班新政府,并派团商讨深化两国关系的具体事宜。巴基斯坦支持塔利班的主要原因是:阿富汗此前都是亲俄和亲印政权,与巴战略利益相悖;塔利班所代表的普什图族与巴联系密切,其绝大多数成员也出生于巴西北边境,伊斯兰教贤哲会当时也是巴执政党联盟的成员。支持塔利班的还有美国,它希望通过阿富汗控制中亚国家油气资源的出海口,阻止俄罗斯在此辐射中亚或南下印度洋沙特阿拉伯率先承认塔利班,主要目的是遏制伊朗在中亚扩大影响力,这与美国是一致的。
塔利班的胜利对中亚造成了直接的冲击。首先是难民开始进入塔吉克斯坦斯坦;还有塔利班宣扬“伊斯兰革命”会鼓动该地区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俄罗斯更担心美国在中亚势力扩大,造成类似伊奇克里亚车臣共和国的分离主义运动。于是,俄、塔、乌(兹别克)建立了反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联盟;其他中亚国家也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威胁;在南亚,塔利班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同样会激励印控克什米尔的穆斯林分离主义运动,印度还担心巴基斯坦中亚扩大影响力,以及塔利班会妨碍印度获取中亚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所以印度对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持反对态度;在西亚,伊朗什叶派主导的国家,与塔利班所属的逊尼派矛盾很深。塔利班的胜利还意味着其背后美国的胜利,必将削弱伊朗在中亚的战略地位。1998年8月8日,塔利班绑架了10名伊朗外交官和1名记者,并杀害了9人。10月8日双方爆发冲突。在国际社会的努力下,塔利班交还了伊朗外交人员的尸体,释放了多名伊朗人。
有关国家对中亚的争夺,逐渐形成了巴基斯坦、美国、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支持的一方;伊朗、俄罗斯印度、中亚各国等反对的一方。阿国内的政治格局,也被塔利班的胜利打破。以拉巴尼为首的塔吉克斯坦人和以阿卜杜勒·杜斯塔姆为首的乌兹别克斯坦人,开始结盟。1996年10月9日,杜斯塔姆、艾哈迈德·沙阿·马苏德、卡利姆·哈利利等派别签署协议,成立“阿富汗最高防御委员会”,共同对付塔利班。希克马蒂亚尔、盖拉尼、伊斯梅尔·汗随后加入,“北方联盟”正式结成,总兵力达6万人。内外部势力在阿富汗的角力、塔利班的宗教统治、孤立封闭、政策失误,最终导致内战再度上演。在内战中,塔利班和北方联盟互有攻防,后期基本上是塔利班略占优势,并维持着对阿富汗的统治。
然而,2001年在美国爆发的“9·11”事件,却使塔利班丧失了政权。
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
“9·11”事件爆发后,美国要求塔利班交出“基地”组织领导人奥萨马·本·拉登遭到拒绝后,发动了针对阿富汗的反恐战争。英国首先响应,弗拉基米尔·普京也抓住机会把车臣叛乱定义为恐怖主义,并同意美国在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建立军事基地。巴基斯坦迫于美国的压力也不得不支持反恐。
2001年10月7日,美英联军开始对阿富汗大规模空袭,北方联盟部队则在地面对塔利班发起进攻。11月,塔利班开始撤离城市;12月撤至巴基斯坦边境。12月20日,联合国成立驻阿ISAF(ISAF)。22日,美英宣布进入重建阶段,成立了哈米德·卡尔扎伊为主席的阿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但临时政府控制的地盘仅限于首都喀布尔。众多地方武装不但无视新政府,还利用美国、联合国部队、种族问题,来巩固地盘,彼此混战。而本·拉登则不知去向。2003年8月11日,联合国授权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接管其部队。2004年11月卡尔扎伊虽然赢得总统选举,但是新军阀还在不断出现。联合国还发现:自塔利班出逃后,阿富汗的罂粟生产和恐怖分子有增无减。在2005年6月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首脑会议上,一些国家对增兵不再响应。2006年,塔利班开始反攻,逐渐夺回大部分领土。
按照美国的战略,阿富汗战争只是开端,将与随后的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军事行动一起,构成美国的全球反恐战争。然而到2012年,美国军队已阵亡3322人,花费4000亿美元。在2006~2009年,美军“捕食者”无人机命中率只有16.7%,却造成6887名平民死亡,联合国和一些国际组织谴责这是“获得许可的屠杀”。世界十大特种部队滥杀无辜、亵渎伊斯兰文明等粗暴行为,也引起了当地人的强烈反感。而塔利班不仅没有消灭,反而在不断打击美军,更在2012年3月宣布中断与美国的谈判。2013年5月25日,奥巴马宣称“反恐战争必须终结,反恐行动需要新的策略和规范。”2014年的5月26日奥巴马突访阿富汗,卡尔扎伊却拒绝会面。阿富汗多地还爆发了大规模反美示威游行。战争也让各国耐心耗尽,这时在阿驻军虽然还有5.1万,但有3.2万都是美国军队
反攻与重新掌权
2014年5月27日,奥巴马宣布了撤军计划。4天后,美国用5名被关押在关塔那摩基地的塔利班成员换回了被俘5年的1名美军士兵鲍·伯格达尔。6月1日,塔利班最高领导人毛拉·奥马尔发表公开声明,称这是“重大胜利”。奥马尔一直被美国以1000万美元悬赏,但在这10多年,他却一直在幕后指挥塔利班与美军作战。2014年底,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从阿富汗大规模撤军,仅约1万人执行非战斗任务。塔利班再次壮大,与阿政府军争夺地盘;“伊斯兰国”也在边境发动袭击。阿富汗安全部队的伤亡大幅增加——2014年约1.25万人、2015年增加到1.6万。2009年1月1日~2015年6月30日,平民在武装冲突中伤亡也达到5.1万。安全局势持续恶化,美国军队去留两难。
“塔利班控制的地盘已经空前扩大,”2016年2月11日,美国《国家利益》网站题为《美国在阿富汗的战争没有结束一一而是在扩大》的文章指出,不仅“基地”组织没有被击败,“伊斯兰国”等武装也在壮大。24日,美国外交政策聚焦网站发表题为《一种小小的粉色花朵如何击败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的文章指出,阿富汗独特的生态环境与美国的军事技术融合在一起,把这个偏远的内陆国家改造成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毒品国家。这不仅主导着该国的经济和政治,也决定了外国干预的命运。
2016年4月9日,塔利班对喀布尔发动了火箭弹袭击,并说目标是到访的美国国务克里;12日,塔利班宣布将发动名为“毛拉·奥马尔行动”的春季攻势,纪念已故首领奥马尔,彻底打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部队。
2017年,塔利班开始从大本营坎大哈省和赫尔曼德省向外扩张;2018年,在东部加兹尼省、西部法拉省、北部法利亚布省和巴格兰省全面出击。美国阿富汗重建事务特别总检察长办公室报告称,到2018年10月,阿政府已失去16%的国土,控制区域降至国土面积的55.5%,为2015年11月以来的最低值。当月,特朗普任命哈利勒扎德为阿和解事务特别代表,与塔利班就停火、释放囚犯、撤军等问题展开对话,并出访印、巴、伊、俄、土、沙、阿联酋等国,协调各方立场以推动和解进程。加尼政府也表态愿与塔利班展开不设前提条件的和谈,还提出为期5年的和解谈判路线图。
2020年2月29日,特朗普政府和塔利班在多哈签署和平协议,承诺在2021年5月1日前逐步撤出所有美国军队。2021年4月14日,拜登宣布将在5月1日~9月11日完成撤军离。7月,美国宣布将撤军截止日期提前至8月31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也纷纷启动撤军进程。
2021年5月开始,塔利班加大进攻力度,政府军节节败退。8月12日,美国先后往喀布尔派兵1.1万人,协助使馆人员撤离。15日,塔利班兵临喀布尔,控制了所有对外通道。19日,塔利班发言人扎比胡拉·穆贾希德在社交网站发表声明说,在阿富汗脱离英国统治、独立102周年纪念日之际,塔利班宣布成立“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
2021年8月31日凌晨,美国军队最后一架C-17运输机喀布尔机场起飞,彻底完成撤军,历时20年、耗资2万亿美元的阿富汗战争宣告结束。塔利班重回喀布尔执掌政权,发言人穆贾希德宣布:“美国士兵已经离开了喀布尔机场,我们的国家获得了完全的独立。”9月6日,塔利班宣布攻占了潘杰希尔省全部区域。至此,塔利班已控制阿富汗全部省份,新政府的筹备工作也开始进行。
当天,穆罕默德·加尼辞去总统职务,离开阿富汗。塔利班的发言人沙欣当天在英国广播公司直播节目中说:“我们正在等待权力的和平交接……我们寻求建立一个包容性的阿富汗政府,让所有阿富汗人都能参与。”“任何人都不必离开这个国家……我们需要所有的人才和他们的能力,我们需要所有人都留在这个国家并参与重建。”
组织架构
主要领导人
阿富汗塔利班前领导人毛拉·奥马尔被击毙后,由阿洪扎达继任最高首领。阿洪扎达的3名副手分别是:主管政治事务的巴拉达尔、主管军事的叶尔孤白、主管哈卡尼网络(塔利班下属武装组织)的西拉柱丁·哈卡尼
穆拉维·海巴图拉·阿洪扎达被称为“忠实的领袖”,是一名伊斯兰教法学者,对塔利班的政治、宗教和军事事务拥有最终权力。2016年,时任最高领导人阿赫塔尔•曼苏尔被美国军队无人机炸死后,阿洪扎达正式接任塔利班最高领导人。阿洪扎达相当低调,在新闻中出现的频率并不多,只在每年伊斯兰教的节日里才会放出罕见的信息。《印度斯坦时报》曾报道说,阿洪扎达在2020年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一次爆炸中丧生,还有媒体说他因感染新冠病毒去世。
阿卜杜勒·加尼·巴拉达尔是塔利班的联合创始人之一,也是塔利班第一代领导人毛拉·奥马尔最信任的指挥官之一。此前是政治委员会负责人,以及驻卡塔尔首都多哈政治办事处主任,主要负责开展阿富汗内部谈判,同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保持沟通等。
巴达拉尔被认为是塔利班二号人物,2021年7月28号曾带领塔利班“宗教委员会”和“宣传委员会”官员前往天津市,与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等人举行会晤。塔利班占领首都后,巴拉达尔发表声明称,塔利班近期取得的军事胜利超乎想象,是一项无与伦比的成绩,但对于塔利班来说,如何有效治理国家、解决阿富汗人民面临的问题、满足他们的愿望才是真正的考验,而考验刚刚开始。
路透社消息,毛拉·穆罕默德•叶尔孤白约30来岁,是普什图族人,也是塔利班创始人——毛拉·奥马尔的长子,一度被认为是塔利班领导的继任者人选。
塔利班重新执政后,他是塔利班主管军事事务的副领导人和军事委员会的负责人,负责监督塔利班的军事行动。据一名塔利班指挥官透露,叶尔孤白在2016年推举新领导人的会议上主动推举了阿洪扎达,他认为自己缺乏实战经验,而且还太年轻。
西拉柱丁•哈卡尼是阿富汗武装组织“哈卡尼网络”的指挥官——贾拉鲁丁•哈卡尼的儿子。在贾拉鲁丁于2018年病逝后,西拉柱丁·哈卡尼接手领导哈卡尼网络。“哈卡尼网络”长期活跃于喀布尔和与巴基斯坦交界的边境省份,并负责监督塔利班在边境的金融和军事资产,因此哈卡尼也被称作塔利班的“管家”。此前,他被美国政府悬赏1000万美元通缉。
有专家认为,哈卡尼家族不仅是阿富汗自杀式炸弹袭击手法的引入者,还是喀布尔高级酒店遇袭、针对时任总统卡尔扎伊的刺杀未遂事件、对印度驻阿大使馆自杀式袭击等事件的幕后策划者。
政府主要部门
2021年9月7日,阿富汗塔利班正式宣布组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主要机构和部门也已组建:
武装力量
2022年5月15日,阿富汗临时政府对外宣布,正在组建一支规模为15万人的正规军。在保留塔利班作战部队基础上,此次招募了大量原政府军雇员,组建工作接近尾声。
此前,塔利班已对所属8个军团进行重组,在全国范围内以坎大哈喀布尔为两大中心进行部署。经过近9个月改组,塔利班正规军初现雏形,并以“国家之师”名义维护国家安全、执行剿匪等任务。
重组后的军队约有2万余名作战人员,另有8万名左右预备役人员。加上此次招募的约15万人,总兵力接近25万,规模和战斗力均有所提升。
此次招募工作,是对兵役制度的一次尝试,为军队正规化建设奠定基础;也可将西方国家军队的培训理念和管理方法,运用到部队建设中,牵引指挥和战斗方式由游击战向现代战争转变。
在军兵种建设方面,考虑到军事文化和军种基础等原因,陆军和边境部队将成为首批组建完成的单位,主力将以原塔利班武装为主。防空部队是重点建设力量,将由原塔利班精英和新招募的专业人士组成。空军和其他部队将在巴基斯坦等国支援下组建。
施政纲领
2022年7月2日,阿富汗临时政府召开的大支尔格会议闭幕,通过了施政纲领:
以上决议,反映了塔利班政府希望获取统治合法性、维护政府权威、实行伊斯兰教法统治的施政出发点。
国际评价
对于阿富汗塔利班重新执掌政权后的表现,国际社会对其执政能力的提升和治理效果的改进,基本上给予较正面的评价: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驻喀布尔特别顾问施托克尔表示,塔利班再次执政后的行政管理能力和对国家与世界的理解,已较上世纪90年代进步很多。“暴力活动比此前人们预期的要少。”“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样长时间的战争破坏,没有再度发生。”由于安全环境的大幅改善,现在农村居民已经可以安全自由地前往城市,接受较好的医疗等公共服务。联合国2022年7月发布的报告也显示,从2021年8月15日到2022年6月15日,阿富汗武装暴力呈现显著减少趋势。
在塔利班重新执政后,阿富汗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果。联合国阿富汗问题特使萝扎·奥通巴耶娃曾评价说,塔利班的总体腐败水平明显低于阿富汗前政府。根据联合国新闻网的消息,塔利班保持了宏观经济稳定,2022年的出口额达到创纪录的17亿美元,远高于往年7亿美元的水平。塔利班自己也说,虽然2021年阿富汗经济收缩了20%,但2022年前10个月的财政收入高于前两年。对塔利班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举措,奥通巴耶娃则给予了肯定:“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在执行一项以自给自足为重点的经济战略,投资农业、灌溉、基础设施、水资源管理、采矿和工业等,为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
但是,由于美国撤离时,阿富汗正处于分崩离析,精英阶层和际金融援助也一起撤离。所以塔利班重新执政后仍然面临着安全、贫困、执政理念转变等方面的考验,而这些也是国际社会关切的问题:
根据前述的联合国2022年7月报告,塔利班再度执政一年来,阿富汗仍有2000多名平民伤亡,大都是由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IS-K发动的袭击造成的;IS-K正在拉拢包括“东突厥斯坦伊斯兰运动”在内的极端组织,并试图以阿富汗为基地进行扩张。美国智库中东研究所称,IS-K在阿富汗各地进行恐怖袭击。俄罗斯总统阿富汗问题特使扎米尔·卡布洛夫2023年2月12日接受印度《周刊》杂志专访时,也对阿富汗的安全形势表达了担忧:“塔利班成功赶走了美国人和傀儡政府,但他们还没学会如何管理一个国家。”
针对阿富汗的贫困问题,联合国紧急救济协调员马丁·格里菲斯2022年12月说,97%的阿富汗人生活在贫困之中,2/3的人口需要人道主义援助才能生存,2000万人正面临严重饥饿。
女性权利的保障则是外界关注的另一个重点。根据前述联合国报告,自2021年8月15日以来,阿富汗妇女充分参与教育、工作、公共生活等方面的权利受到限制。不少人对这一情况感到失望。美国也批评阿富汗塔利班政府在保障妇女权利以及建立包容性政府等方面,未实现国际社会期待的目标,因而各国尚未承认阿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阿富汗临时政府发言人扎比胡拉·穆贾希德则表示,在该国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方面,美国是最大的障碍。
相关事件
延伸阅读
“塔利班”与“基地”组织
“基地”(al-Qaeda)组织是奥斯玛·本·拉登(OsamaBinLadin)的精神导师阿扎姆,1988年8月11日在白沙瓦成立的伊斯兰恐怖主义组织联盟。领导人本·拉登被称为“埃米尔”(Emir)。“基地”吸纳了多个国家的恐怖主义组织,还与一些国家的恐怖组织建立了关系,并在美国扩展势力——伊斯兰组织“克赫发”(alKhifa)在美国设立了大量的办事处,其中最大的是位于布鲁克林区区的法鲁克清真寺。由此奠定了全球恐怖主义网络的基础。
1992年初,基地号召进行圣战,抵抗西方对伊斯兰教土地的占领;本·拉登呼吁必须斩断“蛇头”。美国在索马里驻军后,基地策划或参与了一系列恐怖事件:1992年12月亚丁的两家宾馆炸弹爆炸事件、1995年11月利雅得一处沙特与美国共有的军事设施汽车炸弹爆炸事件、1996年6月沙特达兰市的“科巴塔”居民楼汽车炸弹爆炸事件、1993年世界贸易中心爆炸案、1998年内罗毕和达累斯萨拉姆的美国大使馆袭击事件。1998年2月,本·拉登和潜逃的埃及物理学家阿伊曼·扎瓦瑞以“世界伊斯兰阵线”的名义号召:无论在任何地方,无论对任何美国人,都应该将其杀死。这是每个穆斯林的个人义务。
1995年6月,在埃寒俄比亚刺杀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事件发生后,本·拉登迫于联合国的压力,于1996年5月离开苏丹再次来到阿富汗,得到了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的支持,并同伊拉克建立了联系。2001年,基地组织策划了针对美国的“9·11”事件。
基地组织建立了全球恐怖主义网络、跨国恐怖主义和游击战争联盟。按照《阿富汗圣战百科全书》训练成员,总部负责目标策划,由全球子团体独立完成。其伊斯兰教激进思想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著名伊斯兰主义者泰米亚,同时也受近代伊斯兰主义组织穆斯林兄弟会和伊斯兰促进会,尤其是库特布的激进伊斯兰思想的影响。
“阿塔”与“巴塔”
巴基斯坦塔利班的出现与阿富汗塔利班有直接相关,但两者并不完全相同。巴塔原本是阿塔的分支,壮大后自立门户。
1994年阿富汗塔利班运动兴起后,巴基斯坦部分民众和一些激进武装组织加入阿富汗塔利班,但还没有构成独立的巴基斯坦塔利班力量。1998年,奥里克兹地区出现了一个名叫“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的武装政治组织,但不久便在公众视野消失了。2001年美军发动阿富汗反恐战争,阿塔成员涌入巴基斯坦部落地区,逐渐形成巴本土塔利班运动。2006年夏天,塔利班的活动范围开始触及白沙瓦和伊斯兰堡。这个过程一般被称为“巴基斯坦塔利班化”,也是塔利班运动“巴基斯坦化”的过程。
2004年底开始,巴塔频繁使用自杀炸弹或者敢死队袭击,造成大量无辜平民伤亡;2008年以来,巴塔领导人频繁在媒体曝光,高调发布各种新闻。这些都被认为不符合阿塔的传统,尤其是使用广播和卫星通信等做法,与阿塔大相径庭。而且,巴塔是巴基斯坦政府和国际社会普遍认定的恐怖组织;阿富汗塔利班则自称是一个政治、军事组织,公开表示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利用阿富汗领土威胁其他国家,近年同国际社会保持着对话接触。
目录
概述
塔利班的发展历程
背景
阿富汗的自然环境
历史背景
分裂动荡的历史
苏联染指阿富汗
苏联入侵阿富汗
阿富汗陷入内战
发展历程
崛起与第一次掌权
塔利班运动
塔利班的兴起(1994.8)
第一次掌权(1996.9.27一2001.12.22)
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
反攻与重新掌权
组织架构
主要领导人
政府主要部门
武装力量
施政纲领
国际评价
相关事件
延伸阅读
“塔利班”与“基地”组织
“阿塔”与“巴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