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良诚
民国时期西北军重要将领
孙良诚(1893年6月22日-1951年5月10日),原名孙良臣。天津静海区大侯庄人。
孙良诚自小务农,十九岁时加入冯玉祥的军队,受到重用,1916年升为连长。次年,助冯玉祥平定丁巳复辟,参与直皖战争直奉战争,立下军功,接连升任团长、国民军第一军第二师第一旅旅长。1926年春,孙良诚镇守兰州市,逼退甘肃省联军,使甘肃成为国民军大后方。之后解救西安之围,升为国民军第四军军长。次年,担任第三路军司令,率军攻下洛阳市开封市,被任命为第二集团军第一方面军总指挥。之后,消灭豫北奉军,镇压叛军,率部占领津浦铁路。1928年5月,担任山东省府委员兼省主席,发布治鲁方针六条。因冯玉祥与蒋介石发生矛盾,听从冯命离开山东省,两次参与冯玉祥组织的反蒋战争,但皆告失败。1930年,孙良诚部被收编,未获军职,便寓居天津市。1933年,参与冯玉祥组织的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担任骑兵挺进军军长,以及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因收复多地城池遭蒋介石不满,蒋介石率军来攻,孙良诚临阵称病,不再被冯玉祥重用。8月,孙良诚的军队被中国国民党收编,便一直赋闲在家。1939年,孙良诚受命担任冀察战区游击指挥官,由于听从其命令的部队较少,便转而投靠日伪。1942年8月,担任伪开封绥靖主任,两年后调任伪苏北绥靖公署主任。1945年8月,日军投降后,被改编为国民党第二路军总指挥,先后任第二路军司令、暂编二十五师师长、第一O七军军长等职。1948年,国民党命其在淮海战役援助徐州市,孙良诚在解放军和国民党之间摇摆,后逃往南京,定居上海市。上海解放后,他被抓捕,关押在苏州市狱中,1951年5月10日病死于此。
孙良诚的下属傅二虞表示:孙良诚是经冯玉祥一手提拔起来的,他在西北军将领中属于第三流人物。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孙良诚,原名良臣,字少云,于清光绪十九年五月初九(1893年6月22日)在天津静海区大侯庄出生。当时他的父亲孙云亭在天津驻军担任哨兵,薪水微薄,家境并不富裕,孙良诚自小便务农为生,成年后前往投奔父亲,却因该部已经开拔,没能找到父亲。而他的盘缠又用尽,便只能返回家中。
1912年,左路备补营营长冯玉祥在景县招兵,孙良诚得知后前往景县,并应召入伍,随军驻扎在北京南苑。冯玉样重视训练士兵,孙良诚在训练中脱颖而出,升至班长。之后,孙良诚在冯玉祥攻打“白朗”军及“护国”战争中立下功劳,受到冯玉祥赏识,改名为良诚。1915年,冯玉祥时任驻京第十六旅混成旅旅长,为强健士兵体魄,他在军中展开体育活动,并让孙良诚每个礼拜都要前往北京青年会,学习如何打篮球,并教给军中其他士兵 。次年,孙良诚升为连长。
屡立军功
1917年7月1日,冯玉样因不满丁巳复辟,被排挤出京。孙良诚与刘汝明被部众推举为代表,打算驱逐继任的旅长杨桂棠,并奉请冯玉祥回京。孙良诚遂前往天津市与冯玉样密谋,在他的授意下先行回到北京。之后,冯玉祥率部平定复辟,复任原职。此后,孙良诚随军南下武穴市常德市作战。1920年,孙良诚参加直皖战争,赴陕西省驱逐陈树藩。1922年,孙良诚升任团长,参加直奉战争,从陕西前往良乡,孙良诚奉命包抄奉军侧翼,获得胜利,奠定了此战胜局。战后冯玉祥升任河南省督办,孙良诚奉命在豫东剿匪安民。1924年9月,孙良诚升任旅长。冯玉祥密谋发动“辛酉政变”,孙良诚等部被其留在北京,政变发生时他奉命驻守南城,助推“北京政变”成功。之后,担任国民军第一军第二师第一旅旅长,驻守在京绥路萨拉齐。孙良诚骁勇善战,受到冯玉祥倚重,每当重要时刻,便会派他坐镇大局。
1926年春,孙良诚担任国民军第一军第二师第一旅旅长,下辖张维玺梁冠英两旅,驻守在兰州。不久,吴佩孚指使甘肃省的地方军队李长清、包玉祥部与陇南市庆阳市的部分军队组织成甘肃联军,对孙良诚部进行围攻。孙良诚集中兵力,进行抵抗,联军多次发动猛攻,损失惨重却均未得手,遂撤退。孙良诚派军乘胜追击,击溃联军,大获全胜。8月,国民军作战失利,西安市被围,甘肃成为国民军大后方,随时提供支援。10月,孙良诚担任支援陕军总指挥,统率前方各军进入陕西省,并一举攻占咸阳市。随即向西安围城镇嵩军发起猛攻,打算与城中里应外合。但由于孙良诚部下苦战已久,无力作战,而镇嵩军以逸待劳,粮弹充足。苦战至11月25日,刘汝明孙连仲率领的援军赶到。孙良诚遂决定兵分三路,由他率部佯攻镇嵩军主力,刘、孙则分别包抄镇嵩军后方。镇嵩军被击溃,围困八个月的西安得到解救。孙良诚因功被擢升为国民军第四军军长。
1927年4月,冯玉祥率部北伐,孙良诚被任命为第三路军司令,从潼关县进入河南省,一路直抵洛阳市,5月30日,与北伐军在郑州会师,次日攻占开封市。6月13日,孙良诚被武汉国民政府任命为第二集团军第一方面军总指挥。7月,北渡黄河追击奉军,直抵河北省,将豫北奉军消灭。8月,直鲁奉君调集援兵大举反扑,孙良诚率部在郑州为各路策应,冯玉祥率军正面迎敌。孙良诚在此战中接连镇压了举棋不定的靳云鹗部、姜明玉部,并对直鲁联军发动反攻。被军事学家方声涛称赞为“大将”。10月中下旬,孙良诚与北伐军配合,在兰封一带与直鲁奉军展开对战,经过数日交战,双方均死伤惨重,但直鲁奉军被赶出豫东。11月,直鲁奉军聚集兵力反扑,孙良诚奉冯玉祥命令,率部撤至兰封,诱敌深入,将奉军气势最足的潘鸿钧击毙,其残部逃走。孙良诚认为不剿灭残余势力,是北伐军的阻碍,便率军进攻曹县,击败了奉军派来的援军。还架设浮桥,试图用炮台攻下城池,但作用不显,便改以坑道轰城法,挖成百米纵深的坑道入城墙处,并安放炸药,于1928年1月31日将其点燃,城墙崩塌,奉军大惊,曹县城破。2月,孙良诚奉命在菏泽市郓城县汶上的前线作战,并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随后占领郓城、兖州区,继而攻占济宁市,击溃孙传芳部。4月,受到蒋介石嘉奖,随后率部进至平阳、长清区津浦铁路基本被占领。
反蒋兵败
1928年5月,经冯玉祥举荐,孙良诚任命山东省府委员兼省主席,次月,北伐结束。9月,孙良诚受任担任山东省省剿匪总指挥,并于9月前往南京,得到蒋介石设宴款待,与其商讨了关于山东军政的外交事宜。10月,孙良诚到达山东,正式就任山东省主席,并发布治鲁方针六条,其中为肃清土匪;审慎用人;铲除贪官污吏;整顿教育;扫除积弊;与百姓合作。此六条为迫切需要实现,其他方面则渐进实行。由于日军仍占领济南市,孙良诚省府设在泰安市。在他治下山东政治气氛活跃,妇女会宣传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省府率先录用女职员,开风气之先;反日会严禁查处日货。
1929年4月,孙良诚派代表与日方商议接受胶东半岛、济南事宜,但此时冯玉祥蒋介石发生矛盾,蒋介石不愿冯玉祥得到胶济,派兵阻止孙良诚的部下,并率自己的军队前去接管。孙良诚对此不满,随后受冯玉祥之命撤回河南省,并向蒋介石称病辞职,于同月26日前往开封市。5月,孙良诚担任开封及兰封警备司令,同时,蒋介石派唐生智率部逼近河南。孙良诚为此通电蒋介石,责问其为何派军前来,并与宋哲元发电,敦促蒋介石下台,拥护冯玉祥为护党救国军西北军总司令。5月16日,孙良诚撤离商丘市,毁去铁路、桥梁,扣押了蒋介石的运兵列车。但这次反蒋战争因韩复榘石友三投靠蒋介石而失败。冯玉祥于5月底宣告下野。孙良诚听闻韩复叛变,率部在洛阳市附近对其截击,不敌退入潼关县。随后,冯玉祥被蒋介石软禁在山西省
再次反蒋
1929年9月,孙良诚前往山西,与冯玉祥密谋再次反蒋事宜,这时阎锡山态度转变,愿意与西北军共同反蒋。10月,孙良诚与宋哲元等二十七名将领联名发表反蒋通电,列举其六大罪状,称“蒋氏不去,中原地区必亡。”随后,蒋介石下令讨伐西北军。12月,西北军兵分三路,宋哲元任代理总司令、孙良诚任副总司令兼前敌总指挥,率领北路军沿陇海路东进,直抵洛阳市,随后进攻郑州市,但身处山西的阎锡山并未如约响应,而从洛阳败退的唐生智率军反击,孙良诚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为等待援兵,孙良诚派人接洽唐生智,表示愿意归附。对方则予以高官厚禄,诱其倒戈。孙良诚本已拟好“拥护中央”的电文,但考虑韩、石叛变后,遭到唾骂。因不想有此下场,便迟迟没能签字。而固守洛阳的宋哲元闻听此事,唯恐事情有变,下令国民军后撤,孙良诚只得仓促后撤。唐生智则趁机反攻,孙良诚部陷入混乱,洛阳的军事物资全部丢失。反蒋战争以全面失败告终。战后,宋、孙二人还互相指责,孙良诚指责宋哲元不予增援,宋哲元便指责孙良诚勾结敌人,背叛团体。冯玉祥打算再次发动反蒋战争,他二人皆为大将,便只是制止了他们的争吵,未将他们定罪。
1930年2月,阎锡山同意与冯玉祥共同反蒋,但孙良诚认为阎锡山多次暗害西北军,不该和他合作,冯部大多将领都持此说,但没有得到冯玉祥认可。3月,孙良诚与西北军共五十七位将领联名发表通电,拥护阎锡山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冯玉祥、张学良为副总司令,与蒋介石展开中原大战。孙良诚任第二路军总指挥,一路攻下洛阳市郑州市,并在郑州待命。而在陇海铁路作战的冯军因麾下将领刘茂恩的倒戈,陷入不利局势。中央军陈诚部乘势夺得归德。冯玉祥便派孙良诚、吉鸿昌两部前去攻打杞县,将陈诚部重创。孙良诚随即奇袭中央军顾祝同后方,获得胜利,随即退回阵地。顾祝同尾随而来,孙良诚将其堵在阵地外,并用机关枪对其扫射,顾祝同损失惨重。6月,孙良诚受命让出杞县,引诱蒋军深入,蒋军中计,冯军遂一拥而上,将其分化而战,双方损失惨重。8月,孙良诚受命担任陇海线战场左派,向退守宁陵以北的顾祝同进攻,由于连日大雨,孙良诚部施展不开,且补给不足,与其陷入胶着。其余战场也配合不利,西北军攻势受阻。阎锡山擅自命令其部撤退,冯玉祥便将部队调至陇海铁路,集中兵力全面反攻。
失去冯宠
1930年9月18日,张学良发电叛变蒋,随后西北军多位将领受蒋介石重利诱惑,相继降蒋。孙良诚只得率余部辗转撤至山西省,反蒋再次失败。冯玉祥本想让孙良诚收拾西北残局,但蒋介石却另派张学良处理冯、阎军队的善后事宜,之后,张学良改编西北军,宋哲元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军长,孙良诚部下被编入其中,但孙与宋哲元有旧怨,未获军职,便寓居天津。1933年,冯玉祥成立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孙良诚应召前往,担任骑兵挺进军军长,以及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他变卖了部分财产以作军费。抗日同盟军迅速收复了康保县沽源县、多伦等地,却遭到蒋介石反对,蒋召集十万大军进攻冯部,先锋庞炳勋部直指沙城。孙良诚受命担任南路军总指挥,与庞部在宣化辛庄子遥遥对峙。大战即将展开,孙良诚却称病回到张家口市,遭到冯玉祥的不满,此后备受冷淡,未被重用。
1933年8月15日,冯玉祥下野,孙良诚的军队被宋哲元收编,军权亦被宋解除,孙良诚只能寓居天津市。不久后,孙良诚接到蒋介石前往南昌市见面的要求,但他不想被蒋介石利用,分化仍在对日作战的方振武、吉鸿昌率领的察哈尔抗日同盟军,遂决定延迟会面时间。他在途中与冯玉祥在泰山会面,但冯对其依旧冷淡,避谈军政事宜。之后,孙良诚又前往上海市西湖游玩,经过十余天的游玩,孙知晓察东抗战局面已经垮台,才到达南昌。但孙良诚没有被蒋介石召见,便回到天津。
冀察游击
1937年“七七”事变后,孙良诚仍未被起用。他赶在天津沦陷前,携家眷迁至汉口,仍未被蒋介石起用。对部下发出“你们抗战,独我在汉口避难”的牢骚之语。1939年,鹿钟麟任冀察战区总司令兼河北省主席,孙良诚受命担任冀察战区游击指挥官,统辖冀南各游击武装进行敌后抗日。但孙良诚名为指挥官,实际听他命令的却只有一支游击队。其余各队皆不听从,不仅动辄骚扰村民,还时常与八路军发生摩擦。孙良诚兵力微薄,作战艰难,与日军发生冲突时,能留存性命已是不易,孙良诚只得依附当初在冯玉祥麾下时的同僚高树勋、石友三,但高、石二人不和,高树勋唯恐石友三侵吞其部,处处提防。孙良诚常在其中斡旋说和,却没有效果,他二人矛盾愈深。
1940年春,孙良诚担任鲁西行署主任,负责征收粮食,招募军队,并成立行署保安独立旅,其堂弟孙玉田任旅长,以及第二独立旅、游击第四纵队等武装力量。同年12月,孙良诚为缓和高、石二人矛盾,事先与高树勋约定,邀石友三与高树勋相谈。石友三本有疑虑,但孙向其保证不会有意外。不料高树勋早已设下埋伏,将石友三勒死。孙良诚为此大怒,痛骂高树勋,但于事无补。之后,高树勋向孙良诚表示,要保举他为第六十九军军长,孙欣然同意。但在最后上报名单时,高树勋却将孙良诚的名字改为他人。孙良诚因此失望,与高树勋断交,率部移驻山东省定陶。之后,石友三旧部王清瀚率两团人员来投,使孙的实力有所扩充。但军资和武器却不够补给,1941年冬,汤恩伯抗日战争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欲吞并孙部,待遇越加不足,还任命孙良诚为何柱国第十五集团副司令,意图夺其军权。孙良诚不愿,汤恩伯便在经费、武器上克扣孙良诚部。还传播他在鲁西“焚烧村庄、残杀人民”的谣言,想逼走他。孙良诚知晓后,压力极大。
投靠日伪
1942年春,孙良诚与部下王清瀚、赵云祥、傅二虞商讨出路,王清瀚提出三个计策,一是与高树勋握手言和;二是寻求八路军的支援;三是投靠日伪。王清瀚、赵云祥早已决定投日,只想拉孙良诚这个大旗为其助阵,而傅二虞则坚决反对,孙良诚一时未下决断。王、赵二人便暗中让孙良诚的心腹郭念基、谢天祥去联系孙良诚曾经的上司,现任伪开封绥靖主任刘郁芬。取得联络后郭、谢二人又前往汪伪政府面见鲍文樾,谋划投日的补偿条件,并在回来后将结果告知孙良诚。但孙良诚仍未作出决定,只表示可以在秘密情况下会见刘郁芬。傅二虞得知后,向汤恩伯报告了这一情况,试图阻止孙良诚投敌。汤恩伯便派出人马对孙良诚部进行点验、办理饷械等事宜。孙良诚获知后率军由定陶区前往曹县,以作准备。王、赵见此,便勾结日军攻打曹县,战斗至黄昏,日军才退走。但赵云祥已暗中接受日伪授命的第四军军长职,孙良诚任第四旅旅长,王清瀚则任师长。点验组听闻此战,便中途折返。
1942年5月,孙良诚与刘郁芬会面,孙良诚表示部下意见不一,担心队伍瓦解。又表示需要更换军队番号。地盘。刘郁芬表示重要是他这个人,并表示愿意将自己的职位让给孙。孙则表示不是想得到他的地盘,只是不想贱卖。但孙良诚回到定陶区后,仍没有确切行动,还在向部下表示不愿当汉奸。同月,孙良诚的行政公署主任一职被汤恩伯免去,孙对傅二虞表示,汤此举是想置他于死地 。傅二虞表示,那就洁身引退,保持晚节。几天后,孙良诚便带着王清瀚、赵云祥去往南京就任伪职,任第二方面军总司令,所部三万人随其投日。但其部也有人反对,傅二虞带走于飞率领的游击队坚持抗日,另有两团投奔他军。
1942年8月,孙良诚继任刘郁芬的伪开封市绥靖主任,分驻开封以东等地。驻守期间,他开放河口,允许中国国民党军队进行物资交换的贸易活动,并接纳国民党人员往来,给自己留足后路。1944年,孙良诚的西北军同僚张维玺路过开封,孙邀其留居几日,却在一日宴席上公开表示,将伪开封绥靖主任的具体事务交给张维玺查办,他则去南京开会。张维玺本想拒绝,却碍于座中的旧日相识,只能同意,但不到三月便因悔恨病逝。11月,孙良诚调任伪苏北绥靖公署主任,所部开往扬州市泰州市盐城市等地,经常与新四军发生冲突。
举棋不定
1945年5月,日本颓势已定,共产党为争取伪军反正,派曾在西北军任职的周镐、朱振亚与孙良诚、王清瀚、赵云祥洽谈起义事宜,但被孙良诚拒绝。而朱振亚则留在王清瀚处伺机策反,发动起义。8月15日,日本投降,孙良诚部被蒋介石改编为第二路军,孙任职总指挥,初归第十战区李品仙指挥,后又改为汤恩伯指挥。汤令孙留驻原地,等待黄百韬部接管。就在此时,赵云祥的第四军被新四军包围,宣布起义;国民党第五军被歼,孙良诚仅剩王清瀚(第五军)部分军队以及直辖部队,总数不及五千人。汤恩伯见孙良诚主力损失大半,转变态度,向孙提出调起伪参议院上将参议,其部下被收编,交由其他军官管理。孙良诚当然不肯,遂带全军投靠李品仙,被其收编为第五纵队,驻扎滁州市。汤恩伯与李品仙在中国国民党中分属不同派系,互不相让,使孙良诚部得以延续。1947年,孙良诚调驻寿州,被缩编为第一保安纵队。次年再移驻宿迁宁,改编为第二十五师,后又再扩编为第一〇七军,归徐州市“剿总”节制。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爆发,蒋介石集中大部队于徐州,孙良诚奉命参战,编入黄伯韬第七兵团。但却在军事会议中受到歧视,对作战计划没有了解。周镐、朱振亚认为这是发动起义的最佳时间,便提出让孙良诚立即发动起义,将军队开往解放区,并不赶往徐州。孙良诚表面同意,于11月10日将第261师调至睢宁县待命。当日中午,黄百韬命其进攻宿迁市,以解除徐州之困。孙良诚表示黄伯韬意图撤退,却派他攻打宿迁,是想牺牲他的部队。表示自己无济于事,便没有前往。但次日,徐州市“剿总”司令给孙良诚通电,命其立即赶赴徐州。孙良诚便又改变主意,亲自率领第二六零师向徐州撤退。当夜,孙良诚在通往徐州公路上发现解放军部队,经过一夜犹豫,最终决定于次日上午向徐州撤退。周镐、朱振亚又连番敦促孙良诚起义,孙良诚只能来到解放军第二纵队司令部,但孙良诚却仍不作出明确表示。解放军纵队方政委说出他一改再改的行动,表示他背信弃义,已无法再对他宽容。责令他放下武器,给部队下命令。孙良诚被迫写下“放下武器”手条,并签字,但他仍不死心,密告副官称这是被迫的,令其告诉参谋长杜辅廷率部突围。因被周镐发现而未能实施,第二六零师遂全部投降,他留在双沟的第二六一师则尽数被消灭。
晚年经历
孙良诚在解放军中备受优待,但他并不安心于此。他主动要求为曾经的西北军同僚,时任蚌埠市驻军刘汝明做策反工作,谋划起义,获得解放军同意。孙良诚便写下一封劝刘汝明起义的信件,并命亲信传令员尹俊燕送信,表示不要将此信交给刘汝明,而是说另外有事交待。此举令尹俊燕果然见到刘汝明,刘汝明猜到这是孙良诚的脱身圈套,便假装同意起义,但需要孙良诚亲自前来洽谈。解放军便派周镐、王清瀚前去陪同。见到刘汝明后,刘汝明责备孙良诚投降共产党,孙则将罪责推给王清瀚,之后与刘共赴南京面见国防部长何应钦,离开时,孙良诚请何应钦扣押周、王二人,皆被何杀害。
孙良诚在南京小住后,移居上海。上海解放后,孙良诚被捕,关押在苏州监狱中,直到1951年5月10日病死在狱中。
人物评价
冯玉祥对孙良诚解救西安市之举极为赞赏,写诗赞他:西安解围兮良诚苦撑。并表示:“这回西安解围,孙良诚功劳最大。他以久战疲惫之师,完成这一艰巨任务,为国民军北伐,立下稳固的胜利基础,······故此在北伐中,孙良诚勋实居第一等。”
孙良诚的下属傅二虞表示:孙良诚是冯玉祥的宠将,是经冯一手提拔起来的。他在国民军将领中属于第三流人物。
人物关系
人物轶事
阅兵趣事
每逢星期六的早晨,各机关单位的职员,以及孙良诚开设的民众学校和妇女学校的师生都要一同去到火车站阅兵,其中既有六七岁的小学生,也有小脚的太太、青年职员,以及老态龙钟的太太。到了八点,孙良诚就在悠扬的军乐中,从车站旁的一栋小洋房中出来,走上主席台。等他下了主席台时,一众小脚太太及小学生、职员们,便四个一排的跟随着他。孙良诚则在他的士兵面前一一走过,再回到主席台,职员们便分排站在台旁。
阅兵开始后,孙良诚在台上喊道:“你们要打倒谁啊?台下士兵们便回道:“打倒张宗昌!”孙良诚再喊:“你们是谁的军队?”士兵则再高声回答:“是老百姓的军队!”士兵们操演完成后,孙良诚或是叫士兵们各自比试,或是开始演说:“你们这样的没有精神,当科长秘书有什么稀罕呢?有谁知道呢?要叫人知道的话,不如拿面铜镜,在街上走着,一面铛铛的敲起来,高声喊道:‘我是科长啊,我是秘书啊。’你们在外国留过学,这算得什么,我手底下的留学生士兵多着呢,我的军队这样整齐。”当秘书科长以及小职员的人被骂的哑口无言,待他骂瘾过足,队伍便散了,各自回去工作。
主席不走
孙良诚担任山东省主席不久,济南市便要被豫军接收,城中一时谣言漫天,或是称主席今晚要走,或是说红枪会准备在城中大闹。一日,民政厅厅长去了河南省,还有人说财政厅厅长魏宗晋也走了。为了稳定人心,魏宗晋专门出席阅兵仪式,称:“大家不用怕,主席不走,我也不走,民政厅长去河南是要办公事,三五天便能回来。他是要回来的,若是不回来,那我也能兼任民政厅长,可以多拿一份工资,多阔气么!······诸位不要听信外面的谣言,我是决计不会走的······”这话说完还不到一星期,孙良诚便偷偷带了他的一班政员离开山东了。
参考资料
曾任山东省主席的孙良诚.中国知网.2024-04-01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屡立军功
反蒋兵败
再次反蒋
失去冯宠
冀察游击
投靠日伪
举棋不定
晚年经历
人物评价
人物关系
人物轶事
阅兵趣事
主席不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