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
吉林大学的二级学院
学院有教职工149人。
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4人,有本科生1146人,硕士研究生222人,博士研究生112人,留学研究生11人。
学院概况
建设工程学院成立于2001年5月,是由原吉林大学的工程技术学院和环境与建设工程学院的部分专业合并而成的。学院现有勘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2个本科专业。有地质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5个硕士点和地质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2个工程硕士点。设有地质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2个博士点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学院下设勘察工程系、工程地质及防灾减灾工程系、岩土工程系、道桥基础工程系、建筑工程系、隧道与地下工程系和6个研究所。
学院现有“国土资源部复杂条件钻进技术开放研究实验室”,“教育部地球信息探测仪器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地球探测技术及仪器重点实验室”“地热资源开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学院现有本科生880余人,硕士研究生200余人,博士研究生100余人,每年还招收相当数量的成人教育函授生。浓郁向上的学术氛围,求实创新的教育理念,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每年的本科毕业生,有17%被推荐为免试研究生,30%考取了研究生,部分同学考取了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大等著名院校的研究生。每届毕业生,有40%分配到京、津、沪和重庆市四大直辖市,其余都到省会及大中城市就业。
学院正依托吉林大学多学科综合优势,形成以地质工程学科为龙头,带动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结构工程等多学科协同发展的学科群。其研究领域涉及地质、能源、矿业、交通、市政、建筑等国家基础产业;研究范围包括“地下-地面-地上”三维一体的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学院的建设目标是在本领域成为国内外有较高影响的高级人才培养的摇篮和科技成果的研发中心。
科研概况
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提升较快。2005年以来承担的纵向科研项目共40余项,总经费1289.96万元,其中国家自然 基金项目3项,国家863项目2项,省部级10项。已结题的纵向科研项目共19项,总经费714.96万元,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15 项。承担的横向项目近100项,总经费1815.85万元。目前,承担的纵向科研项目20余项,经费1000万元,到款经费820万元,承担的横向科研项 目50余项,经费近2000万元,到款经费1243万元。四年来,学院科研经费稳步提升,每年都超额完成学校下达的科研任务,特别是2008年,学院科研 经费首次突破1000万元。申请专利12项。公开发表论文390篇,其中核心期刊320篇,被国际三大检索收录论文共42篇。先后完成地方服务项目30余 项,科研成果转化5项,科研成果被采用42项,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振兴老东北地区工业基地做出了积极贡献。
承担项目
我院科研项目多且成果突出。现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在研项目资金达一千多万元。近年来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10余项,部分科研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尤其在地质工程领域,已达国际先进水平。我院正瞄准社会发展前沿课题,大力进行科技攻关,为工程建设和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贡献力量。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141人,博士生导师16人,教授33人,副教授32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另聘兼职教授30名国内外知名的钻探专家张祖培殷琨孙友宏教授,岩土工程专家佴磊陈剑平、王清教授在我院任教。(截止2017年5月)
对外交流
学院与国际上有着广泛的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与俄罗斯美国英国乌克兰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奥地利等10几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大学和研究所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我院教授先后几十人次出国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我院发明的液动射流式冲击器,受到德国科学钻井委员会和美国史密斯跨国公司的高度评价,并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系列工程探测仪已形成三大系列产品,远销日本、俄罗斯、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国家和地区。
特色专业
勘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两大专业,是与人类生存、生活和探寻宇宙奥秘密切相关的应用型专业。近年来,科研项目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10余项,部分科研成果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在岩土钻掘工程方面,针对人类上天、入地、下海、登极的伟大计划,积极开展月球钻探、科学深钻、极地冰钻、海洋钻探等方面的研究,在土木工程方面,积极开展岩土工程、道桥工程、建筑工程、隧道工程、地下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等方面的研究,为实现人类的伟大计划和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贡献力量。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工程地质专业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力学及地质学基础,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及较好的专业外语水平,能够独立从事工程地质勘察,进行原位测试及室内试验;对建筑物地基、边坡、硐室及区域稳定性进行评价;对各类地质灾害进行勘察、评价、治理设计等具有广泛适应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专业内容:本专业主要从事对工程建筑岩土体稳定性进行研究,对与人类生活有关的地质环境进行研究。包括对各类建筑物地基、基础进行设计与评价,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对滑坡进行治理,对硐室围岩稳定性进行分析与支护设计,对建筑场地区域稳定性进行评价等。
专业特色:本专业以地学为优势,以交叉学科为特色,是与人类生存、生活和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应用地质学专业。我校在结合三峡集团水库等大型工程建设和城市规划等方面开展区域稳定工程地质、环境工程地质、岩土体稳定性研究等方面取得可喜成果,获多项国家、省部级优秀成果奖。本专业可授予工学硕士、工程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并设有博士后工作站
专业课、基础课、选修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力学、岩体力学、土力学、工程地质数值法、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动力地质学、土质学、岩土工程分析与设计、基础工程设计与施工、现代基础工程施工等。
毕业生适应的工作领域:毕业生适宜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公路、铁路、交通、水利水电、矿山、港口、环保等部门从事工程地质的勘察、设计、监理、监测等工作。
专业前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建筑及其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对工程地质专业学生需求量越来越大,也为工程地质专业毕业生施展才华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勘察工程专业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扎实的工科技术基础,具有坚实的数学、力学和机械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好的专业外语水平,具有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独立从事基础工程,地下工程以及矿产资源勘察、设计、施工、管理、评价和监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内容:各种大型建筑,包括:高层建筑、公路、铁路、地铁、隧道、桥梁、机场、电厂、水库、大坝、码头、工业厂房等工程的基础工程施工和管理;各种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石油、天然气、地热和地下水钻探和开发;各种城市管线,包括:通信、电力、供水、供暖、煤气和污水等管线的非开挖施工;各种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岩溶塌陷等的治理;还有南北极、海洋、高山、地球深部和外星球的科学钻探取样等工作。
专业特色:本专业在多工艺冲击回转钻进工艺与机具、超硬复合材料及机具、基础工程施工工艺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受到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及国内业内人士的好评。承担的省部级重大项目几十项,其中有多项国际合作项目,目前本专业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为全国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指导小组组长单位。具有工学硕士、工程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工作站
专业课、基础课、选修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有机高分子化学、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工艺学、岩土工程设计、岩土钻凿工程学、现代基础工程施工、多工艺冲击回转钻进技术、坑道工程、石油钻井、施工企业管理、工程概预算、钢筋混凝土结构、勘察工程测试技术、金属工艺学、碎岩工程学、微机在勘察工程中的应用等。
毕业生适应的工作领域:毕业生适宜在市政、城建、公路、铁路、交通、建筑、水利水电、地质、矿山、石油、化工、港口、码头等行业从事基础工程的地下工程的科研、教学、设计、施工、管理和监理等工作。
专业前景:本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近几年的社会需求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西部大开发计划的实施,尤其中原地区加入WTO之后,本专业必将在国内外的建设工程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有坚实的数学、力学、计算机、外语等基础学科知识;具有扎实的岩土工程、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获得岩土工程、建筑工程、道桥工程、地下工程专业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岩土工程、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地下工程的勘察与测试、分析与评价、设计、施工、监理、管理以及解决和处理岩土工程、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地下工程等问题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内容:本专业主要设置岩土工程、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四个专业方向。着重于对岩土环境的变形与破坏及其成因机制进行研究,对各种工用与民用建筑、高层建筑以及道路、桥梁工程进行规划、设计、施工、研究和管理,对铁路公路的隧道、工用与民用建筑的基坑、地下管线、城市地铁、人防地下工程、地下空间利用等工程进行勘察、设计、施工和管理等。
专业特色:本专业在岩土体工程特性研究、岩土工程勘察测试技术、岩土工程数值模型模拟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尤其在岩体稳定性评价、土的变形与强度时效、滑坡崩塌的治理系统、地下工程稳定和支护系统等研究方面处国际一流水平。本专业可授予工学硕士和工程硕士学位。
专业课、基础课、选修课:结构力学工程力学、岩体力学、岩土工程分析与设计、岩土工程现场监测、岩土工程数值法、房屋建筑学、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材料钢结构、结构设计原理、道路工程施工机械概论、公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城市道路设计、隧道与井巷工程、公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建设工程监理概论、工程事故分析和处理、公路公程CAD等。
毕业生适应的工作领域:毕业生适宜到城建、交通、国防、水利水电、矿业、环保等部门从事岩土工程、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和地下工程的勘察设计、分析评价、施工管理、现场监测、工程监理等方面的工作。
专业前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广泛涉及到道桥、水库、冶金、石油、港口、机场、矿区、核电等各项工程,尤其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计划的实施,给土木工程专业造就了具有强劲广阔的发展前景。
学科建设
基本情况
学科建设和师资培养有了新突破。新增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与环资学院合建)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新增博导6名,师资队伍得到优化,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比例从2004年的 53%提高到64%。有3人次获留学基金委资助出国做访问学者一年以上。我院现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1名,6名校外著名专家学者被聘任我院兼职教授和名 誉教授。1人获吉林省高级专家,有2名省管专家,2名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名全国高校“优秀青年教 师”奖,吉林大学“十大杰出青年”1名,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1名。
重点学科
2007年地质工程学科被评为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由此使地质工程与地质资源一级学科被评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新增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与环资学院合建)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
办学历史
院系专业
本科专业:地质工程、土木工程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2024-05-05
目录
概述
学院概况
科研概况
承担项目
师资力量
对外交流
特色专业
学科建设
基本情况
重点学科
办学历史
院系专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