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什镇,位于
海南省五指山市中南部,是五指山市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镇名源于古称通什峒,后历经通什乡、通什市。行政区域总面积为325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通什镇总人口为63885人。通什镇下辖4个社区和16个行政村,是五指山
市辖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乡镇。
通什镇交通便利,224国道穿境而过。镇内气候宜人,四季如春,被誉为“翡翠山城”和“南国夏宫”,是五指山市打造“
中原地区养生之都”核心区域的一部分。2011年,通什镇地方财政收入为2776.51万元,其中财政拨款为1384.25万元,财政支出为706.02万元。2012年6月15日,经海南省政府批准,通什镇正式更名为通什镇。
历史沿革
“
五指山市”是黎语的汉字译写,读tōngzá。黎语“通什”指山谷中连片的田地。古时称通什峒,后沿革为通什乡、通什镇、通什市。自古至民国时期,通什地区
黎族社会存在具有特色的社会组织——峒。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
广西提督、名将
冯子材到五指山区“抚黎”,把通什峒区以南圣河(通什河)为界,河
东北地区划归
定安县管辖,
河南省地区归划崖县(今
三亚市管辖)。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三月,设立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白沙黎族自治县、
乐东黎族自治县,同年成立通什乡,隶属白沙县第二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成立通什乡人民政府。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划归保亭县管辖。
1950年,成立保亭县通什乡人民政府。
1953年7月,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从乐东县
抱由镇迁驻
五指山市,通什成为自治区首府驻地。
1955年10月,自治区改为自治州,通什为自治州首府驻地。
1956年12月,通什乡、福建乡、福安乡3个小乡合并为通什镇。
1958年3月,通什镇,福建乡、福安乡、福利乡、番赛乡5个乡镇合并为通什镇。
1963年11月,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通什镇红旗公社划归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直接领导。
1966年10月28日,通什镇更名为红旗镇。
1980年5月8日,恢复通什镇人民政府建置;同年10月,撤销红旗公社,保留红旗(通什)镇建置。
1982年2月15日,红旗镇改为通什镇,由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直辖。
1986年6月1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
五指山市(县级),以原保亭县的畅好、红山、南圣、毛道区,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五指山、毛阳区,
乐东黎族自治县的番阳区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直辖的通什镇为通什市的行政区域。
1987年1月,通什镇被改名为冲山街道办事处。
1993年3月,冲山街道办事处改名为冲山镇,主要管辖五指山城郊附近的12个村委会。
2001年7月5日,通什市更名为五指山市,冲山镇隶属五指山市管辖。
2002年7月,红山乡与冲山镇合并成立冲山镇。
2012年4月,冲山镇更名为通什镇,隶属
五指山市管辖。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通什镇山岭有南祖岭,海拔862米。福安岭,海拔855米。未娥岭,海拔500米。
南岭,海拔964米。
人口
截至2021年4月,通什镇镇总人口63885人,其中社区
城镇人口49151人,农村人口14734人,人口中有
汉族、
黎族、
苗族等民族,其中黎族80%以上。
人口民族构成方面,据1990年,2000年,2010年三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黎族人口约占通什镇总人数的90%,呈逐渐增加趋势;1990年、2000年和2010年,汉族人口分别占总人口的20.2%、5.98%、6.67%。苗族与其他民族人口数量相对较少。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通什镇水资源较多,境内有南圣河流过,辖区内有八座山塘水库,主要供应居民日常用水和农业用水。
林业资源
通什镇境内多山,林业资源较多,全镇林地面积19万亩。
矿产资源
通什镇矿产资源较多,
大理石、
花岗石、砂石储存量大。
经济
综述
2011年,通什镇地方财政收入2776.51万元,其中财政拨款1384.25万元,财政支出706.02万元。
2018年,通什镇农村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11558元,同比增长10.1%。
第一产业
2011年,通什镇耕地面积436.10公顷,林地面积1665.2公顷。农业
总产值5745.03万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农业产品产值332.25万元,增长11.6%;林业产品产值1418.95万元,增长4.5%;牧业产值731.47万元,增长6%;
渔业产值249.96万元,增长4.5%。农民人均纯收入4065元,增长12.2%。
主要农作物的种类有水稻、玉米、薯类、花生、
豆类、蔬菜等;
经济作物的种类有橡胶、
油茶、槟椰、荔枝、芒果等。2011年,通什镇水稻种植面积645.2公顷,瓜菜种植面积384.89公顷,
香蕉树种植面积147.65公顷。截至2011年末,橡胶种植面积1759.76公顷(开割645.2公顷),
龙眼种植面积56.99公顷,槟椰种植面积225.18公顷,
益智种植面积21.8公顷,荔枝种植面积14.53公顷,油茶种植面积153.2公顷,胡椒种植面积25.8公顷,
紫荆等南药种植面积65.33公顷。
畜牧业以饲养家畜、家禽为主。2011年,通什镇生猪饲养量761头,年末存栏5855头;牛饲养量3532头,年末存栏2523头;家禽年饲养量70486羽。
2018年,通什镇瓜菜种植面积8567.16亩(复种数),同比增长6%。新增南定
油茶400多亩,油茶总面积达3900亩;番赛扩种茶叶31.5亩,总种植面积达831.5亩;新增建设阉鸡、果子狸等11个集中养殖示范点项目。
五指山市鸡养殖规模18万只左右,
五指山猪产仔量一万头左右。
2019年,通什镇商品瓜菜和橡胶林业发展至5600亩,年产量为1800吨,水果
种植业发展至9011亩,产量为3590吨,此外,种植
橡胶树面积24925亩、槟榔面积2384亩、胡椒等各类
经济作物8703亩。
第二产业
1950年以后,通什镇工业逐渐起步,
镇区内逐渐出现了各类
加工厂;1980年,镇区内共有机械、水泥、电池、制药、皮革、塑料等工厂十多间,工业
总产值由1953年的31.6万增长到1546万;2000年,镇办企业有橡胶加工厂两家。
2018年,通什镇有工业企业32个,规模以上2个。
2019年,通什镇工业上主要包括位于镇区附近的农副产品加工厂、糕饼厂、酒厂、金属加工厂、
印刷厂,以及各类合作产业。
交通
1952年以前,通什镇道路仅有山道。1952年,海榆中线公路(国道G224)开始设计并施工,历时两年时间诲榆中线公路建成,形成了以通什镇为主要节点的重要主干性公路,将
五指山市、
海口市和
三亚市联系在一起;1958年后,先后修建了通什至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陵水、
乐东黎族自治县等公路。2019年,通什镇各县道、乡道与海榆中线公路相连,形成放射状道路网结构。
社会事业
文化教育
2013年,通什镇有3所教学点、12所完全小学、1所
初中,在校学生152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适龄少年入学率99.7%。辖区有2个学校管理区,在岗教职工165人,其中教师149人,教师中获得
中等专业学校学历109人,占73.2%,大专以上学历34人,占22.8%。
2015年,通什镇有3个教学点,12所完全小学,1所初级中学,在校学生1541人,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生学杂费和课本费,适龄儿童人学率达100%,适龄少年入学率99.7%;有两个学校管理区,在岗教职工165人,其中教师149人,教师中获得中专学历109人,占73.2%,大专以上学历34人,占22.8%。
卫生建设
医疗卫生工作明显成效,2007年,全镇卫生院2所,每千人拥有床位数27个,每千人拥有医生数2人,至2008年8月止,每个社区拥有医疗点1个,每个村委会拥有医疗点1个,镇辖区内有20家药店,
基础设施
人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全镇居民参加社保普及率达到了99%,生活饮用自来水普及率97.9%。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全镇环境卫生工作,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得到了加强,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村庄38个,占全镇村组总数的44%,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社区4个,占社区总数的100%。
全镇持续深入贯彻执行
计划生育政策,在全镇创建计划生育合格村11个,占农村总数的70%,计划生育合格社区4个,占社区总数的100%。重视和加强民政工作,把民政工作作为改善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全镇复员军人安置、孤儿安置、残疾人士安置、帮教转化安置较好,如全镇共有复员军人71人,伤残军人2人;全镇孤儿27人,通过社会各界支持解决生活、读书问题,解决率%;全镇残疾人315人,申请获得残疾证233人,落实补助金解决生活问题233人,占100%。全镇建1所
托老所,无依无靠进入养老院的老人2人。
全镇投入11.3万元改造厕所、沼气池等农村基础设施。三年来,全镇以什保连片文明生态村建设为示范点,不断推广经验,文明生态村创建村已达到了22个村。
社会保障
2018年,通什镇贫困人口1229户4658人,实现稳定脱贫1128户4362人,退出贫困户103户493人,未脱贫101户296人,贫困发生率将降至2.02%。贫困户共享受教育扶持资金435.41万元;享受“五道防线”医疗报销共2981人589.72万元,贫困家庭患者住院报销全部达到90%以上;投入142万元
危房改造32户,全部竣工入住,帮助100余户贫困户解决住房“五个直观”问题;全镇享受农村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特困供养(
五保户)政策459户738人,其中实现“两项制度衔接”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285户499人。
2018年,通什镇通过
土地流转、订单帮扶和劳务用工等形式带动贫困户1229户,实现组织化比例100%,累计分红106.83万元,受益贫困人口1050户。为803户贫困户代缴橡胶保险5445.653亩共52.8087万元,发放133户橡胶价格保险理赔资金18.13万元,发放贫困户生姜补贴104户118.18亩7万元,
豇豆补贴87户123.26亩6.16万元。通过公益性岗位和第二、第三产业工作岗位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030户1524人,落实外出务工补贴284人71.46万元。通过小额信贷发展
第一产业的贫困户共150户495.5万元。
2018年,通什镇共发放冬春救济金486户897人,防寒物资350户;取消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象666户1483人和特困供养对象13户13人,新增低保对象188户325人,特困对象6户6人;临时救助85户,“救急难”救助7户,
医疗救助报送58人次,医院一站式救助1172人次;发放优抚金149位,困境儿童补贴12人;
春节期间慰问42户军属;发放2018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2677户119.38万元。截至2020年底,通什镇7个“十三五”规划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1536户5889人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
乡村名人
黄玉妹
黄玉妹,女,
黎族,1941年4月生,13岁跟三嫂学织
筒裙,第一次学织人形图,接着织竹节纹,最后织“央”,主要以单面织为主。出嫁后,跟
姑母学反面织。她会织各种花纹图案。从1991年起,她织的成品陆陆续续销往
万宁市兴隆温泉度假村。
黎寨也与她订做外销,2009年3月,
五指山市冲山镇番茅黎锦村的
刘香兰经理与她订做筒裙外销。
黄月莲
黄月莲,女,黎族,1950年生,五指山市冲山镇什保村委会番文村人。《黎族竹木器乐》成员之一。
黄玉兰
黄玉兰(市级传承人),女,
黎族,1943年生,五指山市什保委会什那村人。《米谣》六人组之一。
符月英
符月英(市级传承人),女,黎族,1941年生,五指山市什保村委会空路下村人。《舂米谣》六人组之一。
杨菊玲
杨菊玲(市级传承人),女,黎族,1948年生,
五指山市什中村委会什保村人。《舂米谣》六人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