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南
现代中国教育家
王亚南(1901年10月14日-1969年11月13日),原名王际主,号渔村,笔名王真、碧辉,湖北黄冈人,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人民教育家,《资本论》全三卷的中文首译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厦门大学首任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常委,第一至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二届福建省政协副主席。
1926年,王亚南毕业,任教于武昌成城中学。1927年,王亚南参加北伐战争,任军官教导团政治教官。1928年初,王亚南离开长沙,东渡日本深造。1931年九一八事变暴发,王亚南回国在上海参加进步文化活动,继续从事写作和翻译工作,并兼任暨南大学经济学教授。1933年,王亚南赶赴福州市,任革命政府文化委员兼《人民日报》社长。“闽变”失败后,他遭到中国国民党反动派的通缉,取道中国香港赴欧,在柏林学习德语,更注意搜集西方经济学资料,同时翻译了一些西方国家的经济学著作。1935年,王亚南离开德国经伦敦、日本回国,在上海和郭大力重新会面。1938年冬天,王亚南与郭大力合译的《资本论》第一部中文全译本出版。1940-1949年,王亚南先后任中山大学经济系主任、福建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厦门大学法学院院长兼经济系主任、清华大学教授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亚南历任厦门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常委。1969年11月13日,他在上海逝世,终年68岁。
王亚南毕生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出版著作(译作)41部,发表论文300多篇,代表作《中国经济原论》(增订版更名为《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形态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成功典范”,被译成日文、俄文出版;《中国官僚政治研究》被称为“研究中国官僚政治的开山之作”;在《中国地主经济封建制度论纲》提出著名的“地主经济论”。
人物经历
工作经历
1940年任国立中山大学经济系教授、主任兼法学院院长。
1950年任厦门大学校长,1969年11月13日,他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终年68岁。
个人作品
《中国经济原论》《中国地主经济封建制度论纲》《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截至1969年,王亚南共发表论文400多篇,出版译著41篇。
社会任职
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曾任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主任委员
曾任福建省政协副主席
荣誉
人物事件
中国的寺庙除了养育和尚与山林外,也庇护了不少穷困的读书人。在杭州期间,王亚南因生活所迫寄居在大佛寺,在这里,他结识了他事业上的重要伙伴即上海大夏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同样流寓大佛寺的郭大力。两个年轻人意气相投,一见如故,畅谈人生理想,很快结为至交。在此期间,王亚南开始钻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寻找变革社会的救国之道。郭大力见他对经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建议两人一起从事《资本论》的翻译工作,从此,他和郭大力这位朋友开始了近四十年的友谊与事业的合作。《资本论》也成了王亚南终身学习和研究的经典。
1928年王亚南赴日本留学阅读了大量卡尔·马克思著作及欧洲古典经济学,“九一八事变”后,他愤然回国,在上海以翻译和教书为业,从事进步文化活动。在这一二年中,他相继翻译了亚当·斯密的名著《国富论》、托马斯·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约翰·密尔的《经济学原理》等经济学著作,他自己的著述《经济学史》、《世界政治经济概论》等也陆续问世,在学术界,王亚南开始崭露头角。
1933年王亚南因参与“福建事变”被通缉而亡命欧洲。在马克思的故乡德国,在《资本论》的诞生地英国,他广泛收集西方经济学资料,注重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动向,同时翻译了一些西方经济学著作。1935年他回到上海市,和郭大力重新会面,他谈了自己的欧游见闻,二人遂着手正式翻译《资本论》。此时,与中共有密切联系的读书生活出版社的负责人找到王亚南,向他说明翻译《资本论》的迫切性,并希望尽快译出,早日付印,并且预支了一些费用。1938年在经济生活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在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滋润的中原地区这块干涸的土地上,王亚南和郭大力十余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有了结果:马克思主义的基石《资本论》三卷中文译本终于出版了!这在当时,不仅是中国经济科学研究中的一个新鲜事物,给当时的中国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更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中的一件大事,对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王亚南毕生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从《王亚南文集》五大卷,我们可以看到一位杰出的经济学家、教育家所走过的道路,他是一位译著丰富的经济学家,他在经济学领域的杰出贡献主要有四个方面:
王亚南和郭大力用10年心血,克服重重困难,于1938年出版卡尔·马克思伟大著作《资本论》三大卷全译本,是马克思经济学说在中国系统传播的里程碑。《资本论》是公认的博大精深的巨著,但在此之前我国一直没有完整的全译本。而要准确无误地译成中文,不仅要具备精湛的中文表达能力,还要有深厚坚实的理论修养和渊博的学识积累。王亚南和郭大力严格按照他们制定的计划,先用8年时间,翻译马克思之前的6部经济学和经济史名著,包括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大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为全译《资本论》打开通道。在当时中国国民党的“文化围剿”的白色恐怖下,郭、王两人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历经艰辛,终于胜利完成全译工作,这是他们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对中国人民做出的贡献,他们的这一突出业绩是永存的。
少年轶事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王亚南绑在柱子上读书: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
王亚南在厦门大学任校长期间,同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是一段有名的佳话。陈景润本是厦门大学数学系的高材生,可是分到北京某中学时,却不适应数学教师的岗位,工作和生活曾一度陷入困境。王亚南得知这一情况后,设法让陈景润返回母校,让他安心地从事数学研究。后来陈景润科研取得成绩,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要调他去,又得到了王亚南的支持和成全,陈景润后来终于攀登上了数学的高峰。
在“文革”中,林彪和“四人帮”加诸中华民族的一场浩劫来临了,国家的栋梁民族的精英大批罹难,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王亚南也未能幸免。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十三日,王亚南在遭受数年残酷折磨与迫害后,在上海华东医院含冤而逝。
他以深的洞察力,早就看出了林彪与“四人帮”一伙的丑恶本质。一九六九年他在上海卧病期间说:“过去一位学者说过:专制制度下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哑子,一种是骗子。我看上海市就有专制制度的味道,上海就是少数骗子在统治多数哑子。”“我并不怕死,只是想在死以前看一看这出戏的结局,看一看几个丑角的下场,否则,我死不瞑目。”
个人生活
王亚南父母早逝,兄长王际焰支持他读完小学。1932年,王亚南与李文泉结婚。1938年,儿子王洛林出生;1943年,女儿王岱平出生。
参考资料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王亚南的一生.微信公众平台.2024-01-15
王亚南.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1-13
王亚南:惟有实践是最可靠的检验.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01-15
王亚南:惟有实践是最可靠的检验.中国社会科学网.2024-01-16
王亚南:奠定研究型大学的基础.厦门大学校友总会.2024-06-25
王亚南:经济史学的开拓者.中国老区网.2024-06-25
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究竟多少人.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2024-06-23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工作经历
个人作品
社会任职
荣誉
人物事件
个人生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