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石生(1887年6月18日—1939年3月17日),原名范
李石曾,字筱泉(一作小泉),号小翁,云南河西小街乡(今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小街镇)人,
中国同盟会成员,
中国国民党高级军官。
范石生出身贫困之家,早年跟随伯父范宗濂学医,16岁时考中秀才,因
清代废除科举,后考入昆明优级师范,读书期间加入同盟会。1909年,范石生经人介绍,先在新军协统蔡部下担任文书,后考入云南讲武堂,毕业后进入新军,担任见习排长。
辛亥革命爆发后,范石生投身革命,先后参加了昆明重九起义、护国运动、
四川靖国战争,1921年,他在参与驱逐云南
都督唐继尧的行动后,被任命为十六团团长。次年,唐继尧重夺
云南省政权后,范石生响应
孙中山北伐号召,随
滇军入粤,在讨伐
陈炯明、
沈鸿英的战斗中,范石生立有功勋,孙中山亲自授予他
上将军衔。1925年,孙中山病逝后,唐继尧企图继任大元帅,范石生率滇军第二军参加滇桂联军以期拒唐入粤,但因参谋长
杨蓁被刺杀,造成军心涣散,以致惨败。次年,滇军第二军被改编为
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范石生与第十六军中的共产党员接触频繁。
1927年
蒋介石、
汪精卫叛变革命,范石生拒绝在其所部清除共产党,同年,
南昌起义爆发,范石生出于抗衡蒋、桂两系军阀的需要,对从南昌退出的由朱德、陈毅率领的
起义军给予了掩护与支援,1928年1月,待朱德率部前往湘南后,范石生随即称病赴广州休养。不久,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先后被改编为第八路军第五师、五十一师,范石生任
少校师长,同年底,他调驻
襄阳市,兼任襄樊警备司令。1933年,范石生向蒋介石提出辞呈,随后常驻
庐山,闲暇时替人治病。次年,
蒋介石批准他辞职,另任命其为中央军事参议院参议。1937年底,范石生及家人返回
昆明市,行医为生。1939年3月17日,范石生在出诊途中,被已故
杨蓁之长子杨维骞和次子杨维骧以“替父报仇”的名义,枪杀于昆明西城脚,终年52岁。
周恩来曾评价他说:“范石生未清共、反共,未杀左翼青年。他曾冒巨大风险,救援三支工农
起义军。他是
中国国民党中爱人民、爱士兵,忠实执行
孙中山政策最好的将军。”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范石生,原名范石僧,字筱泉(一作小泉),号小翁。他于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6月18日,出生在云南河西小街(今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
小街镇),其父范宗浚是前清
举人,曾在开化府(今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担任训导,其母周氏是峨山窑头上(今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
挂榜村)人。范石生在家中排行第三,有两位姐姐和三位弟弟以及一个妹妹。范石生自幼家境贫困,全家仅靠其父微薄的教书收入维持生计。他自幼聪慧好学,由其父亲自教导。范石生的
伯父范宗濂精通中医,范石生曾跟随他学习中医。16岁时,范石生考取了秀才,但因清朝废除科举制度,他前往
昆明市考入了优级师范。该校前身是省会师范传习所,所长和教员多为
日本留学生,许多革命同盟会员也在这里聚集。范石生在此学习期间,受到教员的影响,逐渐确立了革命思想,积极参与反清活动,并加入了同盟会。优级师范毕业后,范石生被分配到
普洱市任教。不久,由于患上严重的哑瘴病,他返回峨山救治,最终痊愈。
弃文从武
1909年,22岁的范石生在昆明遇见了他父亲的学生李鸿祥。当时,李鸿祥刚从日本士官学校回国,在云南新军七十三标担任教练官。经李鸿祥介绍,范石生前往三十七协协统蔡锷部下任文书。不久后,李鸿祥调职兼任云南讲武堂教官,并参与筹办讲武堂的事务。随后,讲武堂开始招生,李鸿祥希望范石生能够报考讲武堂,投身军旅,为国效力。范石生也有放弃文职而从军的想法,于是报考了讲武堂,并成功被录取。当时,云南新军需要扩充下级军官,因此讲武堂选拔了一百多名优秀学生组成丙班,加快训练速度,提前毕业以满足紧急需求。范石生与朱德、邓泰中等人一起被选入丙班。在讲武堂学习期间,范石生与朱德、杨蓁等人志同道合,共同投身革命事业。1911年,范石生提前毕业,被分配到新军十九镇七十五标担任见习排长,见习期结束后,晋升为少尉排长,不久又晋升为中尉排长。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爆发,云南同盟会也积极筹备起义。范石生与
杨蓁、邓泰中等人与
昆明市地区的
新建陆军广泛联系,特别是在
巫家坝的步炮两标(七十三标、七十四标),争取了许多革命支持者。同年10月30日,
蔡锷到达巫家坝,组织新军七十四标发动“重九起义”,范石生和杨蓁奉命持手枪随行。
起义军在蔡锷的领导下,成功占领了昆明,成立了云南军都督府,由蔡锷担任都督。
护国靖国
1914年,范石生被任命为滇军步兵第七团团副长,当时,范石生对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做法感到十分不满,经常与团长
杨蓁一同在本团官兵中宣传民主共和思想。次年12月25日,蔡锷、
唐继尧等人通电讨袁,宣布
云南省独立,随后组建
护国军,讨伐
袁世凯。蔡锷担任第一军总司令,出兵
四川省;
李烈钧担任
国民革命军第二军总司令,出兵
广西壮族自治区;而唐继尧则担任云南
都督兼第三军总司令,留守云南。范石生随同
顾品珍的第一军第三梯团进攻
泸州市。在与北洋军阀的激战中,护国军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迫使其于1916年3月停战求和,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不久,范石生调任为顾品珍师的参谋长,但因与顾品珍意见不合,最终离职回到云南。然而,由于顾品珍向
唐继尧发电报,不同意给予范石生任何职位,因此范石生只得返回家乡务农。1917年7月,唐继尧发动了靖国之役,他派遣
杨蓁和
邓泰中两支
纵队前往
四川省,同时邀请范石生以
少将身份跟随邓泰中一同前往。不久,
滇军被
川军驱逐,唐继尧撤销了邓泰中的职务,同时将原先的十六团等部队划归
昭通市守备司令蒋光亮指挥,范石生也将兵权交还给蒋光亮。
1921年2月,
顾品珍和杨蓁等人认为唐继尧挥霍无度,穷兵武,决定推翻他的统治。接到杨蓁“反唐”的邀约后,范石生驱逐了十六团团长周怀植,掌握了该团的兵权,自称“定滇军后备军司令”,宣布支持推翻
唐继尧。随后,顾品珍驱逐唐继尧并成为了
云南省督军,但他对范石生的行为感到不满,在
金汉鼎、邓泰中等人的维护之下,范石生被取消了司令之职,另外被任命为十六团团长。
响应北伐
讨伐陈炯明
1922年2月,顾品珍身亡后,唐继尧重新夺回了云南政权。
顾品珍的部下除了一部分投降唐继尧外,其余分为两路。一路由金汉鼎率领进入川地,另一路由
滇军副总司令
张开儒率领,计划继续响应
孙中山的北伐号召。张开儒将其部队整编为五个旅,其中范石生被任命为第八旅旅长,向
桂林市方向进发。同年6月,张开儒部队行至黔南镇宁时,得知陆军部长陈炯明叛变并炮轰
南京总统府的消息。随后,孙中山多次电召张开儒与
朱培德联手讨伐陈炯明。与此同时,滇军各将领纷纷认为张开儒已年迈力衰,无法胜任,因此推选
杨希闵为滇军总指挥。杨希闵与范石生等将领商议后,立即率军东下讨伐
陈炯明。1922年12月,滇桂粤三军联合讨伐陈炯明,迅速收复
广州市,并将陈炯明赶出,迎接
孙中山回到
广东省,重新组建
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不久,
滇军被重新编组为四个师,范石生被任命为第三师师长。
击败沈鸿英
1923年初,桂军第一陆军总司令沈鸿英与北洋军阀
吴佩孚勾结,密谋叛变,将其军队秘密调往广州北郊。孙中山察觉到沈鸿英的行动,命令范石生率部队防守北郊。同年4月中旬,沈鸿英公开叛变,进攻广州。孙中山与范石生一同督军指挥,很快将沈鸿英部队击溃,保卫了广州革命政府。不久后,滇军又被扩编为三个军,
杨希闵兼任第一军军长,而范石生则被任命为第二军军长。
再讨陈炯明
1923年10月,陈炯明再度率军大举进攻
广州市,其部将
洪兆麟曾攻至石龙,直接威胁到广州。
孙中山急令各军进行反击,然而刘震赛、
许崇智、李福林等部队表现不佳。就在形势十分紧急之际,范石生于同年11月14日发起了对石龙的猛攻,迫使洪兆麟及驻扎在石滩的
杨坤如等部全线撤退,从而缓解了广州的危机。由于范石生在这次战斗中表现突出,孙中山特赠予他军刀、金链及亲自题字的“功在国家”条幅,并亲自书写了授予范石生
上将军衔的委任令,以示表彰。
1924年1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对
中国国民党进行了改组,实现了国共合作,这引起了
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仇视。
英国帝国主义除了积极援助
陈炯明进攻广州革命政府外,还帮助买办地主阶级的
陈廉伯组织商团武装,进行反革命活动。同年8月,商团公开叛乱,但在共产党和国民党
左派以及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下,以
孙中山为首的广东革命政府成功镇压了商团叛乱。1924年10月10日,商团再次发动暴乱,政府军最终击败了商团。随后,孙中山与商团谈判发还枪械,而范石生则是主办人,廖行超担任副手。
拒唐继尧入粤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六天后,唐继尧从昆明发出通电,欲东下广州就职,企图以副元帅身份继任大元帅。范石生一直坚持反对唐继尧的立场。此时,广州大元帅府已有讨伐唐继尧之意。范石生向代理大元帅胡汉民请缨,表示拒绝唐继尧,广东革命政府也同意讨伐唐继尧。1925年3月中下旬,范石生率领滇军第二军出发,
杨蓁担任参谋长和前敌总指挥。与此同时,唐继尧部下龙云率先占领了广西南宁。同年五月,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在桂平与范石生联合起来声讨
唐继尧。在围攻南宁的过程中,唐继尧部下龙云和胡若愚遭到失败,被迫逃回云南。范石生和黄绍率军乘胜追击到云南边境后,黄绍竑返回广西,范石生则率军进入广南到江那(今砚山县境内),与唐继尧军队的援军在江那准备决战。在南宁期间,范石生决心对部队进行改革,杨蓁因此大刀阔斧地整顿了军队。然而,
杨蓁在改革过程中要求过于严格,遭到部下的怨恨。因此,在屯兵江那时,杨蓁被心怀怨愤的部下刺杀。此事造成范石生军队前线指挥力量不足,军心涣散,最终导致惨败。
江那战败后,范石生率领部队退至广西百色,不久再退至平马(今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平马镇),并在平马休整,清点所部,全军仅剩4000余人。后来,在桂系的支持下,
滇军第二军得到了恢复和补充。1926年,广东革命政府组织北伐,滇军第二军被改编为
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下辖四十六、四十七两个师,作为北伐军总
预备队,休整待命。
朱范合作
1926年,范石生所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正在休整待命。此时正值国共合作时期,根据合作原则,各北伐部队都成立了政治部。于是,
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指示
王德三派遣
余少杰等9名共产党员前往十六军报到,担任政治部秘书、科股长等职务,并兼任各部队的党代表。这些共产党员到达十六军后,向士兵宣传革命思想,让士兵了解北伐的目标。范石生与余少杰等人接触频繁,逐渐受到他们的影响,思想有所提高。1927年,北伐即将取得胜利之际,
蒋介石、
汪精卫相继发动叛变,窃取了革命领导权。随后,蒋介石下令各军开展清除共产党的活动,然而,范石生所部并未执行蒋介石的命令,共产党员继续在十六军中活动。1927年7月,
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奉调参加北伐,次月,又奉命向北推进,到达湘南的
郴州市待命。在此期间,范石生看到蒋、桂两系各自扩张势力,认为自己依附桂、粤系统,将来终将成为两系之争的牺牲品。正当他感到犹豫不决时,范石生得知共产党人朱德等在
南昌市发动起义,便产生了与朱德合作的想法。他估计此时朱德正转战于
赣州市或湘南、粤北之间,于是1927年10月,范石生秘密派人前往上述地区寻访朱德,但未成功。
与此同时,朱德、陈毅率领的起义部队经历了艰苦转战,在1927年10月到达了粤赣边境的
大余县。当时条件极为艰苦,朱德分析了各系军阀之间的矛盾以及范石生的思想和处境,决定与范石生合作。同年11月初,朱德从报纸上看到了地址,便给范石生写信邀约见面。范石生收到信后立即回信,邀请朱德到
汝城县见面。随后,朱德亲自率领五十多人到汝城四十七师师部与范石生见面,商定起义部队临时使用十六军四十七师一四〇团的番号,朱德化名王楷,任一四〇团团长兼四十七师副师长,并担任十六军总参议。同时,朱德提出了三条原则:组织上独立,政治上自主,军事上自由,范石生同意并提供了朱德部队所需的薪饷、枪支弹药等装备支持。
1928年初,朱德部队藏匿在十六军的事情被告发,范石生立即派人送信通知他们尽快离开,并叮嘱他们仍打十六军旗号走大路,以免被袭击,同时为他们补充了枪支弹药和其他必需品。朱德得到消息后,立即率部离开
韶关市,范石生也随即称病赴
广州市休养。不久,朱德率军进入湘南山区,向井岗山进发,并最终与毛泽东会师。
赋闲行医
1929年
元旦,
蒋介石召开
编遣会议,十六军被改编为第八路军第五师,随后又被改编为五十一师,范石生任
少校师长。同年底,范石生调驻
襄阳市,兼任襄樊警备司令。随后,蒋介石经常派遣五十一师去与
中国工农红军或
桂军作战,但军饷总是拖欠不给或扣发。1933年,范石生向蒋介石提出辞呈,随后常驻于
庐山“五一公寓”(该公寓由原五十一师副师长张浩等人筹资购置),同时购买了一些田地维持生计,在闲暇之余,他经常给人治病。次年,蒋介石批准范石生辞职,另任命他为中央军事参议院参议。此后,五十一师将领屡次更迭,士气日渐低迷。1935年初,
蒋介石下令
广东省主席
余汉谋解散了五十一师,一些老兵不愿意调至其他军队但又无法谋生,于是前往庐山找到范石生。范石生安排他们在庐山脚下务农,自食其力。后来,这个地方成了“
国际劳动节新村”。
七七事变后,1937年底,范石生带着家人从
庐山返回
昆明市。由于无存款,为了维持生计,他在昆明正式开始行医。起初,他在护国路的日月大药房行医,后来则在家中为大众看病,吸引了众多前来就医的人,对于贫苦者,他提供了医药帮助。
遇刺身亡
1939年3月17日,范石生在出诊途中,遭遇了已故
杨蓁之长子杨维骞和次子杨维骧的袭击,二人以“替父报仇”的名义,将范石生枪杀于昆明西城脚。在案件发生时,岗警听到声响赶到现场后,杨维骞兄弟二人随即投案,并提交了事先准备好的“自首书”。同年9月21日,
昆明市地方法院作出判决:杨维骞因杀人自首,判处有期徒刑九年零五个月,夺公权九年;杨维骧因预备杀人,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十一个月,缓刑三年。此外,附带
民事诉讼法,由杨维赛赔偿被害人家属殡葬损害费国币二千五百元。1943年5月,
国民政府议决,鉴于杨维赛“杀人行为,出于孝思”,宣告将其特赦。
历史评价
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曾坦言说:“我这一辈子遇到最慷慨无私的援助就是范石生这一次。否则,很难说能剩下几个人上
井冈山市与毛主席会师。”
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曾评价说:“他未清共、反共,未杀
左派青年。他曾冒巨大风险,救援三支工农
起义军。他是
中国国民党中爱人民、爱士兵,忠实执行
孙中山政策最好的将军。”
民国时期政治家
宋子文在范石生遇刺身亡后曾评价说:“他善于用兵,卓著功勋;不爱钱不怕死,既爱兵,又爱民;医术精深,著手成春,起我沉,康我身心;救国教民,中华精英;闻惊天地暗,雨泣山河震。”
人物关系
相关轶事
与蒋不和
1923年,大花桥战役后,范石生率领军队乘胜追击
陈炯明。就在陈炯明将被擒拿的紧要关头,范石生突然接到孙中山的电令,命他返部。范石生对此感到愤怒非常,返抵
广州市后,立即驱车前往询问
孙中山是谁下令召回他。当时,
蒋介石在元帅府任
上校参谋,深受孙中山信任,因此站出来回答是部下所拟的。范石生怒目圆睁,狠狠地训斥了蒋介石(有传闻称还打了他一记耳光)。孙大元帅见状立即前来劝阻,并将范石生拉开,双方并未友好解决分歧,而是各自离去。之后,蒋介石仍然常常前往见范石生,但每次都遭到了冷落。每当前去拜访,蒋介石总得在外面等待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见到范石生。
得名由来
范石生的出生地位于云南河西小街,这个地方在明清至民国时代属于“河西县”。1954年,小街被划归
峨山彝族自治县管辖。在峨山县的小街街道的古城山一带,据当地人口述,范石生因出生于一棵清香树下的石头旁而得名“石生”。
文艺形象
2021年5月,峨山县文化馆古乐团创作排演的大型新编革命历史现代花灯剧《朱德与范石生》在峨古镇首次上演。该剧再现了范石生当时作为
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军长,如何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给予朱德、陈毅等率领的
起义军队隐蔽和军需物资的帮助,使起义军顺利度过困境,保护了革命火种,并促进了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