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显王后(정현왕후,1462年—1530年),尹氏,讳昌年,本贯坡平尹氏。朝鲜成宗的第二继妃,
朝鲜中宗李生母,是铃原府院君尹壕和延安府夫人田氏之女。
天顺六年(1462年,
李瑈八年)六月二十五日生于忠清道新昌县衙,
成化九年(1473年,
李娎四年)六月十四日入宫封为淑仪。在
废妃尹氏被废后,于成化十六年(1480年,成宗十一年)十一月八日受册为王妃。弘治元年(1488年,成宗十九年)三月,生下晋城大君李怿(后来的中宗),但因为成宗长子
李㦕(燕山君)已被册立为王世子,因此李怿无法成为世子。成宗死后,世子李继位,尊尹氏为王大妃,弘治十年(1497年,朝鲜燕山君三年)上尊号“慈顺”,弘治十八年(1505年,燕山君十一年)再加上尊号“和惠”。翌年(1506年)发生
中宗反正,尹氏在
朴元宗等人的要求下废黜燕山君,立其子晋城大君为王。嘉靖九年(1530年,
朝鲜中宗二十五年)八月二十二日病逝于景福宫东宫正寝,享寿六十九岁。死后谥号“贞显”,徽号“昭懿钦淑” ,殿号“孝敬”,全称“慈顺和惠昭懿钦淑贞显王后”,与成宗合葬于宣陵(位于今日
首尔特别市江南区三成洞)。壬辰倭乱时,其本人及丈夫、儿子的陵墓都被日军盗掘,尸体被烧毁。
人物经历
成宗时期
坡平尹氏家系图
天顺六年(1462年,
李瑈八年)六月二十五日,贞显王后尹氏生于忠清道
新昌县衙,当时其父尹壕担任新昌县监(
从六品),因此将其命名为“昌年”,这通过她的自述生平(
朝鲜中宗转述)而被记载于实录中,她也是
朝鲜王朝唯一名字被
正史确切记录下来的王妃(其余只有野史记载的
张禧嫔的名字和
家谱记载的纯贞孝皇后的名字,以及有争议的
明成皇后的名字)。她与
李娎的祖母
贞熹王后皆出身于坡平尹氏,不过两人的亲属关系较远。贞熹王后的祖父尹承礼与贞显王后的
高祖尹承顺是亲兄弟,俱为铃平君尹陟之子,因此贞显王后算是贞熹王后的再从侄孙女。
成化九年(1473年,朝鲜成宗四年)六月十四日入宫,封为
淑仪,当时她年仅十二岁。在成宗第一继妃
废妃尹氏被废后,她于成化十六年(1480年,成宗十一年)十一月八日受册为王妃。由于个性温顺,她深得贞熹王后与
仁粹大妃(即仁粹大妃)的疼爱。弘治元年(1488年,成宗十七年)三月,尹氏生下一子
晋城市大君
朝鲜中宗(后来的中宗),但因为成宗长子
李㦕(燕山君)已被册立为王世子,因此李怿无法成为世子。她又育有三女,分别是顺淑公主、慎淑公主以及无
封号的公主。
燕山时期
李娎死后,世子李㦕继位,尊尹氏为王大妃,弘治十年(1497年,朝鲜燕山君四年)上尊号“慈顺”,弘治十八年(1505年,燕山君十一年)再加上尊号“和惠”。李㦕即位之初执政还算正常,到后来却倒行逆施,引发两次士祸。在
甲子士祸时,慈顺大妃本人也险遭不测。当时燕山君杀害严、郑两贵人,又想加害慈顺大妃,后因
废妃慎氏求情才得以幸免,另一方面应该也是想到慈顺大妃的抚育之恩,毕竟燕山君从三岁起就是慈顺大妃在抚养,幼时还以为慈顺大妃就是生母。不久后,
仁粹大妃(昭惠王后)被
李㦕气死,燕山君减杀其葬礼规格,缩短丧期,慈顺大妃坚持行三年之丧,曾为此斥责燕山君,但最终在燕山君的淫威下不得不顺从,此事被她引为“终身憾恨”。弘治十八年(1505年,燕山君十一年)七月二十五日,慈顺大妃移居
景福宫。燕山君便在景福宫庆会楼的池塘中“输运官私船舰,横亘连接,上铺以板,若平地然,设彩棚,象海中三山,中曰
皇帝,左曰迎忠,右曰镇邪,上列殿宇、寺观、人物之状,极其奇巧,池中剪彩为花,而列植之,泛龙舟画舰,交耀辉映,其左山(迎忠山)设在朝之士扬扬得意之形,右(镇邪山)为窜谪之人穷愁苦困之态”,燕山君和百官写诗纪念,欢饮为乐,据说慈顺大妃虽然出席
宴会,但在宴会后“常嘘噫不乐”。
甲子士祸后,
李㦕表面上对慈顺大妃礼敬如常。据说原因是“王常怨母后见废,事大妃不诚,严、郑之死,大妃亦几危,后荒于酒色,恶人议己,始托以
郭嘉,以济己欲,凡宴乐必曰上寿大妃,需索入内之物必曰进大妃”。但如果喝醉的话,也会在大妃面前出言不逊。有一天晚上,燕山君乘醉挑选“兴清”(燕山君宠幸女子的称号)中有才艺的数十人,让她们各持纸灯笼,上面写着请求缠头之类的歌词,跟着自己来到大妃殿。燕山君戴着假面跳
处容舞,“兴清”们则在一边唱歌。慈顺大妃拿出彩色绸缎十余匹,燕山君很生气,命令拿来大杖,手击大妃殿的阶石,对“兴清”们大叫:“尔辈不善呈才,故缠头少!”大妃害怕,便让人取来翠锦两匹,挂在
李㦕的肩膀上,燕山君这才高兴,取灯照着看,并说:“锦品好!”将其赐给自己宠幸的姬妾,然后才离开大妃殿。
弘治十八年(1505年,燕山君十一年)七月二十五日,慈顺大妃移居
景福宫。燕山君便在景福宫庆会楼的池塘中“输运官私船舰,横亘连接,上铺以板,若平地然,设彩棚,象海中三山,中曰
皇帝,左曰迎忠,右曰镇邪,上列殿宇、寺观、人物之状,极其奇巧,池中剪彩为花,而列植之,泛龙舟画舰,交耀辉映,其左山(迎忠山)设在朝之士扬扬得意之形,右(镇邪山)为窜谪之人穷愁苦困之态”,燕山君和百官写诗纪念,欢饮为乐,据说慈顺大妃虽然出席
宴会,但在宴会后“常嘘噫不乐”。
正德元年(1506年,
李㦕十二年)九月初二日,
朴元宗、成希颜、
柳顺汀等发动
政变,包围昌德宫,企图废黜燕山君并拥立晋城大君。但废立的最终决定权还在慈顺大妃手上,所以他们先派慈顺大妃的堂兄尹衡老(尹壕之弟尹坦的儿子)到
景福宫启禀大妃,接着率百官至景福宫请行废立之举。慈顺大妃表示:“迷劣稚子(指晋城大君),何以能堪重寄?世子(指燕山君世子李𩔇)年长且贤,是可继嗣。”领议政柳洵等表示:“群臣协策,大计已定,不可更改!”仍遣柳顺汀、姜浑率军迎
晋城市大君入宫,又派承旨韩洵、内官徐敬生到
昌德宫逼迫燕山君交出御宝。慈顺大妃不得不同意,降旨废黜
李㦕,立自己的儿子晋城大君
朝鲜中宗继位,是为中宗。
中宗时期
正德十年(1515年,朝鲜中宗十年),
章敬王后废妃尹氏生下元子(后来的
李峼李峼)后去世。慈顺大妃对她的嫡亲孙子十分疼爱,“抚育保护,无所不至”。嘉靖六年(1527年,中宗二十二年)春,宫中发生诅咒世子的
灼鼠之变,就在案件审理陷入僵局时,慈顺大妃下达谚书,向外廷大臣们指认
敬嫔朴氏有重大嫌疑,从而导致敬嫔及其子
李嵋李嵋被废。嘉靖九年(1530年,中宗二十五年)八月,慈顺大妃病重,对中宗遗言:“
东宫早失慈鞠,予又至此,保护之宜倍谨,念之念之。”二十二日薨逝于
景福宫东宫正寝,享寿六十九岁(虚岁)。上
谥号“贞显”(大虑克就曰贞,行显中外曰显),又加徽号“昭懿钦淑”,全称“慈顺和惠昭懿钦淑贞显王后”,葬于宣陵,位于今日
首尔特别市江南区三成洞。壬辰倭乱时,宣陵和
靖陵(中宗陵)都遭日军盗掘,她与丈夫尸体亦被烧成灰烬。
轶事典故
如同
朝鲜王朝前期大多数王室女眷一样,贞显王后笃信佛教。她曾为夭折的女儿顺淑公主祈祷其极乐往生而刊行十四部佛经,其中一部《
妙法莲华经》(第5—7卷)保存至今,被指定为大韩民国宝物第950号。
到了中宗时期,曾因为贞显王后的佛事而引发争端。起初
李成桂爱妻神德王后去世,李成桂将她的陵墓贞陵定在都城之中,并在贞陵旁边修建兴天寺,在寺中修建五层舍利阁,巍然屹立于汉阳城内。虽然贞陵后来被李芳远迁走,但寺庙还在,并改称贞陵寺。
李㦕时废为分司仆寺,中宗反正后继续用作衙门。然而管理不善,儒生及周边居民经常偷藏在舍利阁里的宝物、佛经。正德五年(1510年,中宗五年)三月二十八日,慈顺大妃听说贞陵寺里的宝物、佛经多被窃取,便派内官金贵之等前去查看,并把佛经转移到内需司安置,然而金贵之等却遭到儒生尹衡等羞辱谩骂,投石乃至殴打其手下人。到了深夜,贞陵寺舍利阁发生大火,整个汉阳城都被冲天火光照亮,中宗甚至误以为发生政变,宫中慌乱了好一阵。事后中宗震怒,下令把周边所有儒生和居民都抓进义禁府拷打,但都没招供纵火犯,群臣也请求中宗收回成命,但中宗的意志反而更加坚定,最后亲书其罪,以凌辱宫中使者之罪处首谋尹衡杖打八十大板,流放外地,其余儒生用杖刑赎回科举资格或停止科举资格。台谏、侍从批评中宗没有依法办事而自造罪名,加以劝谏,中宗便免除尹衡流放外地。由于儒生在朝鲜是受到尊重的身份,再加上勋旧派金寿童等没有极力制止中宗治罪儒生,所以士林派都对此事感到愤恨。
人物评价
昭惠王后:中得人,夙夜何忧。
朝鲜成宗:自古妇人鲜不妒忌,予心之安,实由中宫,可谓贤妃。
朝鲜中宗:性慈惠聪敏,博学多闻。事成庙小心日新,小无妒忌,抚恤诸妃嫔子女如己出,终始无间。上孝慈闱,下抚眷属,虽古王后无以加焉。
《
朝鲜王朝实录》:大妃慈仁睦族,然不为外戚求官。王世子诞未旬日,
章敬王后,大妃抚育保护,无所不至。
人物关系
艺术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