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杠案
劫杠案
明朝万历三十二年九月,楚王朱华奎为博得朱翊钧的好感和信任,提出愿意进助大工银两,以助工为由,向朝廷贡献两万两白银。运送途中,被楚国宗室朱蕴劫走,并言此为行贿银,因大工银两又被称为杠银,所以此案又被称为楚宗劫杠案。湖广巡抚赵可怀提讯要犯时,被朱蕴钤和朱蕴訇挣断刑枷,当场打死。
《明实录·神宗实录》记载:“辛丑,大学士沈一贯等言:臣等接得湖广廵按吴楷揭帖,内开楚王进助大工银两,至汉阳县被恶宗数百提刀臂门,捆绑解官,尽行劫去。”
万历三十三年四月,朱蕴钤与朱蕴訇解送湖广承天府处死,朱华堆等三人自杀,朱华焦、朱蕴等被幽禁,史称“劫杠案”。劫杠案与妖书案伪楚王案共称“楚宗之乱”或“楚宗之争”。明朝万历三十二年九月,楚王朱华奎为博得朱翊钧的好感和信任,提出愿意进助大工银两,但在运输途中却被被楚王宗室之人所劫,并言此为行贿银,因大工银两又被称为杠银,所以此案又被称为楚宗劫杠案。
事件经过
明朝中期以前,武昌楚王府曾与西安秦王府、开封周王府、成都蜀王府并称“天下四大富藩”。楚藩始祖楚昭王朱娶王妃王氏,为定远侯王弼之女。楚定王朱华奎袭爵后,万历二十四年八月,京师留守后卫百户王守仁上奏说,远祖王弼死时,儿子幼小,为姐姐也就是楚王妃抚养,而王弼留下的黄金六万八千余两,银二百五十万两,珠宝“不可胜记”,也都寄存于楚王府库中。此外王弼还有朱元璋皇帝钦赐的庄田八十六处,永乐以来庄田田租也由楚府代收,累计应有八百余万两。两项累计,当折银一千三百余万两。王守仁以他自己和王弼六世孙王锦袭的名义,表示要把所有这些财产捐献给朝廷,以重建火灾烧毁的三大殿
王守仁所说的这个故事令贪财的万历皇帝激动无比,并且高度关注。他命令司礼监带着王守仁前往湖广,会同湖广巡抚、巡按和楚王府长史一道查明王守仁的“恭进家财”。但是朱华奎上奏说,王弼当年坐蓝玉之党羽,被赐死,哪里可能留下这么多财产?开国之初百废待兴,怎么可能有那么多的金银珠宝之赐?楚府曾于宣德六年、天顺四年、天顺六年、成化十八年屡发大火,其中成化十八年八月一月之内连发三次火灾,王府烧为白地;而且又经朱英燿杀父弑逆之变,武冈王朱显槐两次兼理府事又侵吞大量财产,目下楚府只有存银十八万两,别无其他库藏。甚至表示愿意举家搬出王府,让朝廷挖地搜掘。事后调查结果,果真证明王守仁所说全为不实之辞。都察院、刑部、户部和湖广布政司众官要求将诬陷宗室、诓骗皇帝的“神奸”王守仁、王锦袭斩首,但朱翊钧十分扫兴,统统不予理睬。
万历三十二年九月,楚王朱华奎决定向皇帝敬献两万两白银,“以助殿工”,万历帝这才龙颜稍悦。但在巨金运送途中,不满朝廷对伪楚王案处理方式的楚宗室人,以朱蕴钤为首纠约了几百人,在汉阳进行拦劫,时被称为“劫杠”(按“杠”乃抬送重物所用的粗棒,有时也代指箱柜,民间旧时呼进贡的东西为“皇杠”)。
地方通判等官当场拘捕了带头行劫的宗犯32名(一说36名),送往狱中。继而飞扬跋扈的楚王宗族群起闹事,突入府院,想要夺回银两和被捕的宗人。兵巡副使周应治(县人,任广东参政时在惠州建“天泉书院”,见叶梦熊《天泉书院记》)等无法约束,甚至被殴,只得匿身民间。兵部尚书、右副都御史、湖广巡抚赵可怀,本熟悉楚藩情况,因之前办理“伪楚王”案中顺沈一贯意,宗藩对赵可怀不满。赵可怀在提讯被捕犯宗时,走下大堂,温语讯问。不料朱蕴钤和朱蕴訇两人突然挣断刑枷,猛砸赵姓头部,致使巡抚赵可怀当场死亡(一说赵可怀本不该死,被朱蕴钤等人脱械殴打后仅受伤,被从吏扶入室内。不料朱蕴钤随之在公堂案上发现了一封奏草,正是“劫杠”之疏,因此才群殴赵可怀立毙)。赵可怀死后,人心汹涌,官员纷纷逃避,惟独湖广右参政薛三才与湖广按察使李焘坚守岗位。巡按御史吴楷即向朝廷以楚叛告变。
《太白剑》载:“万历中,楚宗人讦其王,业奉旨处分矣。王备物谢恩,因谢当事者。宗人欲申前说,三十二年闰九月三日,相率过汉阳府公馆,夺其私书并解京银四攫焉。本府闭城,黄典史走报分巡道,分巡副使周应治,鄞人也,仓惶请于赵巡抚可怀,带领军人捕焚其书,捉获宗人三十余人,裸其体,加梏而鸣金鼓以入于会城。诸宗人见之,愤甚,初五日麇至巡抚,遇应治并学院窦某,共击之,应治窜伏赵内衙神橱,赵出谕,语复不伦,登时打死,碎尸,应治乘间弃敕印逃。”楚宗行劫目的在于获取所谓楚王“通贿”的私书证据,殴杀地方官则是对他们心怀不满,借机报复。
《明神宗实录》记载:“辛丑,大学士沈一贯等言:臣等接得湖广廵按吴楷揭帖,内开楚王进助大工银两,至汉阳县被恶宗数百提刀臂门,捆绑解官,尽行劫去。本府通判等官擒获三十二名,并赃银二千九百余两。闰九月初五日,恶宗三千余人各持凶器突入巡抚,将副使周应治、窦子偁俱殴重伤,将巡抚赵可怀登时杀死,抢去劫扛、盗宗等。因臣等面问,承差口称,可怀家眷已归,止有一子在傍,混逃不知下落。周副使被赤剥乱打,生死未审。各恶仍围困布政司,要劫库银,纵横城中肆行抢掠。楚府不知消息,巡按出巡荆州市,闻报即驰归省城。本系荆州发行,臣等闻此不胜惊骇,窃惟楚人轻剽好乱,本难抚治。而楚宗繁衍武昌城中有三千余人,虽多善良,实繁凶暴。抚按以皇家支,不敢施法。若有举发止是启王戒饬,而楚王近以华之诬,身且被辱,安能钤人。此辈目中既无抚按又无楚王,复何忌惮?是以劫扛抢狱,甚至手刃镇抚,旁及宪臣,尚可诛乎?今彼处情形虽未尽悉,要之必不靖,盖其积渐然也。惟因假借过优是以酿成大恶,巡按职在澄肃,正宜大振纪纲,岂得顾忌宗室。犹有假借捕治何疑,但众势方炽,不易为力,宜且先发严旨,又即补巡抚刻期到任。一面着各兵备集兵,擒庶几有济,若少缓时日,恐其滋蔓,益难图也。--- ---。上震怒曰:恶宗劫抢扛银,杀抚臣,好生悖逆,玩法既系强盗,岂得以宗室顾忌,着该抚按尽法擒拿。奏内言聚党数千,恐有一时观看之人,务拿真正凶犯,毋得滥及无辜,亦不许因而纵弛,致天诛。巡抚员缺着,便推堪用者去,其河南阳二处近楚地,前推巡抚亦令推来点用,仍谕拣选各处兵备以闻”。
被人为夸大的“不详揭告”致使朱翊钧未知实际事态如何,沈一贯据吴楷上奏情况,将其性质与正德年间的宁宗藩“宸濠之乱”等同。甚至动用军队,命鄂境严兵戒备,防止击杀大臣的罪犯外逃。附近地区因而哄传楚宗室“称兵谋逆”,人心惊惶不安。鄂西北的郧阳巡抚胡心得等,甚至集结兵马,请求会师进剿,宗室之乱被定性为起兵叛逆,本来是一件刑事犯罪案件其性质却被人为扩大成“称兵谋逆”。
《明神宗实录》记载:“己酉,大学士沈一贯等言:臣等昨暮接得湖广巡按吴楷书揭言,在承天府调兵候旨进讨,城中贼党纵横城外,官兵围守,逆宗肆出榜文,约以二十二日举事,至云顺流而下,镇坐南京,谋反已真。御史方候旨进剿,恐失事机,请皇上发一特谕,天威震临,人方尽力,不然,恐其犹碍宗室二字畏首畏尾,养成,流毒愈大。得旨:逆宗反形大著,祖宗法度,治安国家,既系强劫叛乱,何论宗人,且楚地辽阔,逋逃众多,讨恶安善,务保万全。”
吴楷的再次上揭,说楚宗人出榜文,并约定举事日。这便成了有组织、有计划、有政治目的的叛逆事件,甚至提出为避免官兵因宗室有顾忌,请皇上下特谕。既如此,被蒙蔽的万历皇帝下旨讨叛。其实质是有人意图通过扩大事态的手法,借此以彻底打击与沈一贯对立的政治势力,还可以此作为立功的机会。据《明史分稿残编》记载,当吴楷上奏楚宗反叛时,薛三才其实已经以“今日之事,谓同强贼可也,岂可比宁辈?”为由说服了吴楷,不以楚宗反叛罪上奏。但是人微言轻,最终还是无济于事。各地调动了三省共五路兵马,准备征剿。沈一贯拟发兵会剿,命未下。《明神宗实录》记载:“巡按吴楷以楚叛告。一贯拟发兵会剿。命未下,诸宗人悉就缚”。在这千均一发之时,湖广按察使李焘并未理解当事者的意图,见事态被张扬,上奏恳罢五路征兵,积极劝说宗藩,只派出胥吏就控制了局面,带头闹事者被束,事态未被扩大。避免了一场大兵征剿楚宗藩的战事。
万历三十三年四月,“劫杠”案定。朱蕴钤、朱蕴訇两名,解送湖广承天府显陵(明世宗父母葬地)处死,勒令朱华堆等三名自杀,朱华焦等23名监禁,朱蕴钫等22名(一说25名)被革爵幽囚、拘发远府闲宅,朱英等33宗被押发高墙(明朝凤阳县的皇家监狱)禁,其余多人或降爵、或革禄,处分不一。
事件影响
事态稳定后,吴楷上奏:“叛宗就擒”。并奏:“叛宗既获,省会稍宁,乞止各处调兵并分布本省兵防守,从之”。停止了各地调兵。而对事后的处理亦完全顺应吴楷等的意志,那些不响应集兵的官员被参劾,“罢紫荆关参将朱国忠,以原任湖广都司按臣吴楷劾其兵事不修,怯于应变”。为了对五路征兵有合理的说词,主事者不但模糊李焘定楚乱的功绩,瞒报诸宗被束的过程,抑之不报,而且委蛇邀誉以图首功。“庚申,湖广巡抚梁云龙,以收缚楚宗,叙录文武大小各官,抚按胡心得、吴楷以下九十二员,命兵部看议以闻”。一件本来就简单的案件却调动三省兵马,张大其事者不但没被追究责任,反而叙功。更甚者,犯宗被处以严刑,被狱者四十余人,带头闹事者被处极刑,处理为过,极度张扬,有失公允。行刑之时而恰逢地震,民心多言天怒不公。宗藩不是夷狄、胡虏,是皇亲国戚,楚宗藩人不过区区三千多人,而参与闹事者不过几百人,且多是因对“伪楚王案”不满而参与,并无“谋叛”的政治意图。因何如此大动干戈?因何如此严刑惩罚?当事者的行为和目的一直受到质疑。
沈一贯为首的朝中“浙党”对楚宗藩的处理方式不断受到质疑,争论并未休止。有不少冒死上奏者。其中云南省御史史学迁言:“故辅朱赓临死一疏,惓惓以楚事妖书为辩,盖一生病痛全在于此,身家祸根亦全在此,故诸臣千参万弹,俱不关念,独于此一事为谆谆也。楚事方兴,万万金钱遂入都中,沈一贯、朱赓、司礼监田义东厂陈矩通政司沈子木、科臣钱梦,当日馈遗之单目可证,过送之姓名可问。此等奸贪隐情皇上知之否乎?重贿既入,若张似、若姚文蔚、若司巡、若司捕;或运筹幕中、或张罗通。既逐发觉赃私之郭正域,又波及同心同德之沈鲤,中外摇手闭目,如坐陷阱,此等机械隐情皇上知之否乎?毒心已逞,不杀不休,妖书之出,不先不后,密尾杨村之船,擒拏几尽,兵逻次辅之宅,水泄不通。长班、医生、仆隶、奶口、书识各加研刑。(郭)正域、(沈)鲤危濒旦夕,若非御史沈裕极力危言,当时不知作何景象,此等奸恶毒手皇上知之否乎?抚按赵可怀辈,始未尝不具悉楚情,而后渐变更也。则一贯之授意已定,故诸宗之冤抑不伸。诬曰:‘劫贡’,手足扭镣,号令通衢,标曰:‘逆贼’。常人不堪何况诸宗?抚臣因是殒命。此等奸恶隐情皇上知之否乎?坐以反叛,诸宗束手待缚。毕竟杀死一家四命者,为谁张挂榜文者?为谁抢夺人财劫仓库污妇女者?为谁成异变调动三省兵马?当时一布政薛三才,不然其事,终于告病,一推官胡嘉栋,不平其狱,麾之他出。此等冤枉隐情皇上知之否乎?杀死抚臣自有应得之罪,应抵之人而滥列三等、二等嫌轻,拔之前列,身首异处,从来未有之刑。梁云龙、吴楷、胡心得、陈鸣华辈,惟阁臣之教是听,行刑之时,承天地震数日,行人皆仆,此等冤情隐恶皇上知之否乎?今日中外饮恨无过此事,皇上亲裁处断,尚未尽悉其情,臣是以不能已于言也”。
楚宗之乱事件中的政治斗争,只不过是万历朝政中官员倾辄、党争激烈中的冰山一角。随着阁臣沈一贯的引退,事论久而明,对是否属“谋反”、是否需用兵、是否适宜重刑等都提出了质疑。
“国体藩规俱莫论,老臣涂血也堪怜!”这是当时著名文学家袁宏道对本案发出的感慨。
目录
概述
事件经过
事件影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