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普之乱,又称沙定洲之乱是指在明末清初爆发于
云南省的一系列
土司叛乱。
由于滇南阿迷州土司普名声在从征“
奢安之乱”后,实力大增,于
崇祯四年(1631年)发动叛乱。崇祯五年(1632年)普名声死后,其妻万氏仍领其众,继续为乱滇南,“此晚明一大事也”;后万氏招
安南土司
沙定洲为婿,沙普合流,势力越加壮大。
至
顺治二年(1645年)九月,
元谋县土司
吾必奎反,
黔国公沐天波调沙定洲前去平叛,沙定洲乘机入省城发动叛乱,“全滇皆震”。顺治五年(1648年)叛乱为
大西军平定,但沙普残余势力仍然存在,“其党王朔聚定洲余众”,于
康熙帝四年“据王弄、安南,纠教化张长寿、枯木龙元庆、八寨李林、牛羊依德功⋯⋯诸酋同反”,同年被
吴三桂平定,其势力持续长达三十六年之久。因为沙普名声和沙定洲之乱及王朔等众
土司反清,其叛乱的力量都为同一势力,时间上首尾相续,事件上有所联系,所以合称为“沙普之乱”。
背景
云南省在整个
明朝统治时期,管理体制和内地各省有很大的区别。除了在云南设立了
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按察司,后来又设立了
巡抚以外,由于这一地区土司众多,自洪武年间起
沐英(封
沐春,其次
太子晋爵为
黔国公)世代镇守该地。沐氏家族不仅掌握了很大的兵权,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云南在明代处于
世袭勋臣和地方流官的双重管辖之下,两者既互相配合,又常出现纠葛。1644—1645年,
中原地区风云陡变,特别是
张献忠部入川建立大西政权以后,黔国公
沐天波同巡抚
吴兆元、
巡按吴文瀛会商征调
汉族和
土司军队,以防止
大西军入滇,并准备接受
南明朝廷的调遣。
过程
叛乱爆发
1645年九月,武定土司
吾必奎趁机发动叛乱,声言:朱皇帝都没了,哪还有什么沐国公!叛军先后攻下
大姚县、
定远县、
姚安县,全滇震动。沐天波等人急忙下令调集
石屏县土司
龙在田、峨土司王扬祖、
蒙自市土司
沙定洲、
宁州土司禄永命、
景东彝族自治县土司刁勋等部,于九月间一举击败叛军,吾必奎及其党羽都被活捉。沙定洲原是王弄土司沙源的儿子,阿迷州土司普名声死后,其妻万氏改嫁沙定洲,两土司合而为一,势力大增,以临安府
生员汤嘉宾(万氏的妹夫)为谋主,暗中筹划利用沐府同
云南省巡抚和三司官之间的矛盾、各土司的向背不一,发动一场夺取云南权力的
政变。于是,沙定洲夫妇统率的土司军在吾必奎叛乱已经平息后,仍滞留于省会
昆明市。
沐天波因定洲之父沙源一贯表现忠贞,不疑有他,在黔国公府内多次设宴招待。沐府二百多年积累的财富使定洲垂涎欲滴,昆明守备力量单薄、
汉族统治集团内部的摩擦,更使他感到有可乘之机。
1645年十二月初一日,
沙定洲部署已定,以告辞为名,亲自率领士卒攻入黔国公府,同时分派部众占领省城各门。由于发生意发生沐天波来不及组织有效地抵抗地在几名心腹卫士保护下带着官印、
世袭铁券等物逃往
西宁市,途中由龙在田、禄永命保护来到楚雄,这里有金沧兵备道
杨畏知镇守,才暂时安顿下来。
沐天波的母亲陈氏和妻子焦氏未能随行,仓卒中逃入尼庵自尽。
规模扩大
沙定洲占领
昆明市以后,自称“总府”,“总府”是明
黔国公世爵的一般称呼,这表明他已经企图取代沐天波的地位。其妻万氏称主母。“并舆出入,遍绅。滇中豪右投为谋划者甚众”。
沙定洲派兵追拿沐天波,在楚雄被杨畏知集结的军队击败。他在西进失利之后,发兵收取
云南省各地,在不长时间里除了杨畏知、沐天波控制下的楚雄以西地区外,都归附了沙氏。沙定洲轻而易举地攫得了沐府累世蓄积的财富。“沐氏世镇云南,府藏盈积。佛顶石、青
态射、
朱砂石、落红、
琥珀、马蹄、赤金皆装以,箧皆百斤,藏以高板,板库五十箧,共二百五十余库,他珍宝不可胜计。定洲运入本峒,累月不绝”。沙定洲虽然发了一大笔横财,但他并不满足于此,取代黔国公世镇云南的合法地位才是他的主要目的。因此,
沙定洲在策略上尽量争取
明朝廷任命的
云南省官员和在籍的
汉族官绅,他不仅下令凡是愿意接受自己指挥的各府县汉族流官一律留任,而且胁迫或伪造
云南巡抚吴兆元、在籍
大学士禄丰市人
王锡衮给
隆武朝廷上疏,说:“天波反,定洲讨平之,宜以代镇云南。”王锡衮在
崇祯年间官至吏部左侍郎,隆武时晋升为
东阁大学士礼、兵二部尚书督师云贵湖川广五省
明朝军事,他由故乡禄丰来到省会
昆明市时,适逢沙定洲之变,遭到软禁。
这年十二月初十日王锡衮写的《风节亭恭纪》一文对沙定洲叛乱和云南局势作了以下的揭露:
他在《自誓》诗中也痛斥
沙定洲是“贼党无端舞叛戈”。这里比较详细地摘引了王锡衮陷入虎口时留下的遗文,是因为当时他失去自由,沙定洲等人盗用他的名义向
隆武朝廷和
云南省各地发出
奏疏和咨文,造成许多错误的记载。沙定洲之变如何评价,学术界可以讨论,但是说
王锡衮支持沙定洲则完全违背事实。
由于当时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宁,道路僻远,在
福建省的隆武朝廷对云南发生的事变弄不清楚,仅仅凭借
吴兆元等人署名铃印的奏疏和某些传闻,就发出了“扫除
沐天波”的谕旨。《思文大纪》一书在隆武二年(1646)四月内记:“
云南巡抚吴兆元疏辞
敕书印剑。上谕其加意料理,曰:卿久抚滇疆,弘宣绩,正资善后,毋贻朕南顾忧。扫除沐天波,业有成命。不准辞。务令南人不反,以成一统丰功,朕复另有酬叙。”从这条材料用了“业有成命”一语来分析,说明在四月以前另有一件失载的相关谕旨。吴兆元的辞职表明他也不愿意同沙定洲合作;
朱聿键不准他辞职意味着朝廷对
云南省局势不放心,责成
巡抚加强控制。瞿共美的记载进一步说明
隆武朝廷对云南的局势若明若暗,大有鞭长莫及之虞:“云南抚、按及沐天泽交章称
黔国公沐天波造反,有
土司沙定洲出奇兵扑灭之。……遂诏天泽袭封。”后来又从另一途径得到报告,是沙定洲叛变,突然攻入黔国公府,“天波仅以身免,母、妻及天泽俱被劫,胁令具疏”。“然地远莫能得要领,朝廷置而不问”。
大西军入滇
1647年初(
顺治帝三年底),
张献忠在
西充县境不幸牺牲。大西军急速南撤,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他们后面是穷追而来的强劲清军,前面又有
南明军队凭借
长江扼守,大西军几乎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然而,在
孙可望、
李定国、
刘文秀、
艾能奇的领导下,大西军余部一举击破据守
重庆市的南明总兵
曾英部,曾英落水淹死,部众溃逃。大西军渡过长江天险,打开了
南进的通途,为实现由黔入滇的战略转移奠定了基础。张献忠牺牲以后,领导
大西军的重任很自然地落到了孙可望的肩上。他立即改变
张献忠滥杀无辜的过火行动。1647年正月初一日,大西军余部集中于四川江,收集溃散,重整队伍,下令:“自今非接斗,不得杀人。”接着,孙可望等率领经过整顿的部队进入
遵义市,“秋毫无犯” 。由于清
爱新觉罗·豪格豪格派遣的军队追踪而来,大西军继续南撤,进入
贵州省,“所过民皆安堵” ,顺利地占领了省会贵阳。明贵州按察使
张耀、布政司参议曾益、都指挥使陈瑞征等逃到
定番州(今贵州省
惠水县),拼凑了一批反动武装负隅顽抗。
孙可望派定北将军
艾能奇领兵进攻,在二月十二日攻克定番,张耀等被处死,曾益自杀。清军前锋在占领遵义和川东部分地区后,因地方残破,到处是一片荒芜,粮食接济不上,被迫“凯旋”回师。
大西军在贵州的胜利,使自己摆脱了清军的追击,得以整顿内部和休养士卒。
大西军南下后出现的气象一新,同孙可望等人整肃内部有密切关系。
张献忠遇难后,他的妻子和亲信宰相汪兆龄仍然高踞诸将之上,主张照旧行事,即继续推行献忠在世时的过激政策。“时可望等奉伪皇后为主,驻遵义桃源洞。诸贼每早必先往朝,凡事奏请而行。伪宰相汪某辅之,每公会议事,犹傲据诸贼上” 。
孙可望等人认识到政策上的改弦易辙已经成为大西军生死存亡的关键,必须采取果断行动清除改革的障碍。因此,孙可望、
李定国、
刘文秀、
艾能奇一致决定把“皇后”和汪兆龄处死,四人被张献忠收为养子后均改姓张,这时各自恢复
原姓。这样,形成了四将军领导的体制。四人中孙可望原来的地位和威信比较高,年纪稍大,又读书识字,自然成了主要的领导人。
大西军进入
贵州省以后,豪格统率的清军已经由
四川省撤回
北京市,
南明杂牌官军又不足以同大西军相抗衡,
孙可望等人本来可以把贵州作为基地,休整兵马,建立政权。当他们得到南发生了沙定洲叛乱的消息后,立即决策挥师南下,直取
云南省。孙可望等大西军领导人选择云南作为自己的进军目标,是有历史背景的。大西军的骨干多是陕西人,他们虽然长期流动作战于长江南北,还有一段经营四川的经验,可是云南在当时被看成是僻远烟瘴之地,没有对该地的基本了解不可能贸然进兵。早在
崇祯十一年和十二年(1638—1639)
张献忠受抚于
谷城县期间,他和部下主要将领同从云南调来的官军就建立过相当密切的关系。当时,奉明朝廷调遣到湖广的总兵
龙在田是云南石屏上司将领;张献忠出于策略考虑,曾经拜龙在田为义父,并且从他那里得到了马匹、交枪。明政府派驻龙在田军中的监纪原任知县侯弘文,也因龙在田的关系“与献忠烂熟” 。张献忠和龙在田的部下也来往密切,例如龙在田所统
土司兵阿来婆“为逆献所喜,常召至帐中商酌事情” 。张献忠军同
云南土司兵将的过从甚密,甚至在湖北荆州人士中引起不安,“谣言滇兵通贼” 。这些材料表明,包括
孙可望、
李定国、
刘文秀、
艾能奇在内的
大西军高级将领同
云南省土司龙在田等人是老相识,在湖广时虽然未必会想到后来取云南为基地,但平时言谈笑语中势必对云南各方面的情况有较多的了解。当他们率部来到比较贫瘠的
贵州省时获悉云南被沙定洲叛军占领,立即决定进军云南,就不是偶然的事了。有的史籍记载,大西军入滇是接受了
龙在田的建议,如《临安府志》云:“孙可望等至贵州,在田说令攻定洲。”明清之际在云南任职的冯也记载:“又明年丁亥,
张献忠被诛于
西充县,其义男
孙可望等率残兵由
遵义市入黔。龙在田使人告变,且劝其至滇。可望因诈称黔国
焦夫人弟率兵来复仇。
云南省初苦沙乱,皆延颈望其来,不知为贼也。” 《石屏州志》记:“沙定洲反,沐镇(指
沐天波)被围楚雄,在田实左右之。及
李定国入滇,在田声势大振。”龙在田对于
大西军的决策进滇无疑起了重大作用。
孙可望等率部入滇时,为了减少进军的阻力,事先派出间谍前往云南,利用
汉族官绅、部分
土司对
沙定洲的不满情绪和
黔国公在云南长期享有的威望,散布假情报说行将入滇的大西军是沐天波妻子焦氏家族的武装,来云南为沐氏复仇。这一策略果然收到明显效果,“
云贵高原人民深信,一路俱如此传播,故贼兵所至,悉开门降。长驱而来,全无梗阻” 。1647年(
永历元年、
顺治四年)三月二十五日,大西军占领
富源县(今富源县),进入
云南省境。同月二十八日攻克
交水;次日移兵曲靖,歼灭沙定洲所设守军五百名,俘获明云南
巡按御史罗国。为了迷惑
沙定洲,
孙可望等占领曲靖后,不是向西进攻省会
昆明市,而是南下直趋阿迷州(今
开远市),在蛇花口击败沙定洲援军一千名。沙定洲见兵力不敌,又误认
大西军确系焦氏家族所召援兵方能熟知地理先攻其老家,就在四月十八日主动放弃昆明,逃回
蒙自市故里佴革龙。行前命部将杜其飞把软禁于贡院的明
大学士王锡衮杀害。留在昆明城内的
明朝巡抚吴兆元等人终于弄明白了入滇的并不是什么焦家救兵,而是大西军,然而他们手头无兵,只有听任绅民投降。四月下旬,大西军经
宜良县顺利地进入昆明。“二十四日,孙、李诸军入城,秋毫无犯” 。大西军进入
昆明市以后,经营
云南省面临许多复杂情况,需要加强核心领导。五月,
孙可望、
李定国、
刘文秀、
艾能奇“以事权不一,推可望为帅” 。孙可望以“盟主”的身分不失时机地部署兵力平定云南各处叛(即依附
沙定洲的势力)、顽(指效忠于明
黔国公沐天身份
杨畏知的势力)集团。李定国带领一支精兵于五月十九日抵达沙定洲重点防御的临安府(府治在
建水县),二十二日采取挖掘坑道直至城墙下面填塞
发射药的“放迸法”轰倒东南面城墙,迅速占领全城。
临安区距离沙定洲的家乡阿迷州(今云南
开远市)很近,大西军本来可以趁胜进攻阿迷,不料原
晋宁区知州冷阳春和晋宁
举人段伯美发动叛乱,
李定国惟恐后方有失,立即“星夜回兵”,于六月二十三日平定了两州的叛乱,沙定洲才得以苟延残喘。
平定叛乱
寇迫使降,不屈,同声骂贼,遂遇害。”按,
南宁县即云南曲靖府附郭县,不是现在的广西
南宁市。
刘文秀统兵由
昆明市北上,经
富民县收取武定州、和曲、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等地 然后向西推进,占领鹤庆、丽江、剑川,平定了滇西北地区。
孙可望在八月间亲自领兵经
禄丰市进攻
杨畏知、
沐天波据守的楚雄、
大理白族自治州等滇西地区。杨畏知的军队在禄丰县城东面的狮子口被
大西军击溃,他本人也被活捉,孙可望考虑到他在
云南省官绅中是反对沙定洲叛乱的代表人物,再三劝他投降。杨畏知坚持不同“流寇”建立的大西政权合作。
经过谈判,双方达成妥协:一,不用大西年号;二,不妄杀人;三,不焚庐舍、淫妇女。协议中第二条和第三条,大西军进入
贵州省后就已经作出了政策调整,自无异议;关键是第一条,
孙可望等大西军领导人接受了
杨畏知的意见,暂以干支纪年,为后来联明抗清铺平了道路。九月,
刘文秀带领兵马进抵
永昌府(今云南保山县),以“共扶明后,恢复江山”为条件同
沐天波谈判。沐天波亲身遭到
沙定洲叛乱的荼毒,弄得家破人亡,自己的兵力又非常有限,决定借
大西军复仇,双方很快达成合作协议。沐天波不仅派自己的儿子先行前往大西军营中纳款,还发出檄文责成永昌府推官署金腾道印王运开、通判署府印刘廷栋向大西军缴印投降;遭到两人拒绝后,又派人说服永昌府绅民不得抵抗。
由于沐氏家族自明初以来世镇
云南省,佩征南将军印,在军卫、
土司中享有很高的威信,
孙可望等入滇后收缴了
明朝颁发的文武各官印信,只有
沐天波所佩世代相传的“征南将军印”仍予保留,让他行文招抚各土司。于是,迤西一带不战而下,“各土司次第来归”,“去方三月,而迤西尽平” 。到1647年十月,云南全省只剩下阿迷州、
蒙自市地区仍在
沙定洲控制之下,北面的
东川区(今云南
会泽县)土司禄万亿、禄万兆心存观望,不肯按额纳饷。
1648年(
永历二年、
顺治五年)五月,孙可望等商议后,决定由定北将军
艾能奇率领兵马往征东川。艾军进至距东川府三十里处遭到埋伏于路傍深箐中的禄氏土兵袭击,能奇中毒箭流血不止,连夜抬回
昆明市,不治身死。
孙可望下令厚葬能奇,另派精兵取道壁谷坝,击败禄氏土兵,平定了东川及其附近州县
土司,巩固了对昆明东北方面的统治。
为了彻底铲除
沙定洲的残余势力,这年七、八月间由
李定国、
刘文秀领兵南征阿迷、
蒙自市。由于道路崎岖,粮饷难继,孙可望“乃起省城民夫,每户夫一名,每名领二斗,至
临安区交米一斗五升,其五升给夫作口粮;省城每夫一名脚价银二三两不等”,民“乐于挽运,不知其苦” 。李定国、刘文秀士马饱腾,迅速击败沙定洲军,攻克阿迷、蒙自,把沙定洲围困在其老寨佴革龙。佴革龙地势险要,却缺乏水源,沙军每乘夜间下山取水。李定国等下令于水源处立,分兵把守。沙定洲军饥渴难耐,被迫投降。
李定国、
刘文秀除了把
沙定洲、万氏和少数为首者解往
昆明市外,“招抚附近地方,凡附逆者悉不究,各安农事。如是出降络绎不绝。李定国抚慰赏劳之,出令不许掳掠,违者立斩。自是迤东半壁安堵矣” 。十月,沙定洲、万氏、汤嘉宾等在昆明被处死,标志着混战局面暂告结束。在
孙可望的部署下,经过一年多时间的东征西讨,平定了
云南省全省,使当地百姓自明末兵以来过上了安宁的生活,连
清代人士也记载“孙可望等倡义之名至今人犹称道焉”。
评价
平定全滇在
大西军史册上是非常重要的篇章,对于
南明永历政权的延续尤有关键意义。就大西军而言,
张献忠在世时固然有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立国的开创之功,但在1644年入川以前流动性过大,所建地方政权旋设旋失,入川后虽有意以
四川省为基业,在政策上却屡犯过激错误,叛乱蜂起,张献忠牺牲前数十万兵马仅拥聚于西充一带弹丸之地。
孙可望、
李定国、
刘文秀、
艾能奇等于主帅身亡之后,团结内部,不失时机地挥军入滇,取得了一块稳定的基地,休养补充士马,整顿经营地方,为原
大西军在
南明抗清斗争中重展雄风蓄积了力量。为了充分认识孙可望等取
云南省为基业的重大意义。
沙定洲叛乱之后,
吴兆元和
巡按罗国以及三司官已经没有实权。
沙定洲则正在逐步巩固自己的地位,致力于扫灭继续在楚雄以西抗拒的
杨畏知和
沐天波征集的其他
土司势力了。如果他的图谋得逞,势必成为割据自雄的云南王,暂时利用的
汉族官绅将被逐步排挤掉,云南同中央朝廷的离心倾向将越来越明显。1647年大西军的入滇,粉碎了沙定洲的美梦,增进了云南同各省休戚相关的联系,应当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