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决战之辽沈战役》是由
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李俊、杨光远导演,李平分、史超、王军担任编剧,古月、苏林、赵恒多、吴志远等主演的历史战争电影。本片为中国共产党诞生七十周年纪念作品,是大决战三部曲的第一部。
该片讲述了1948年初,毛泽东等共产党重要领导人离开陕北根据地,与中央工作委员会在河北会合,领导人们命令林彪所率领的五十万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全面发起夺取东北辽沈战役的故事。在战役中,解放军攻克锦州,全歼廖耀湘兵团,最后攻克沈阳,解放了全东北。
1992年,该影片获得
第1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等奖项;同年,还获得
第1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的荣誉。2022年,本片获得“新时代国际电影节·金扬花奖”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部优秀电影作品奖。
剧情简介
1948年3月,为适应
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需要,毛泽东(
古月饰)、周恩来(
苏林饰)、任弼时(
路希饰)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离开
陕北地区,来到
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与刘少奇(
郭法曾)、朱德(
刘怀正)率领的中央工作委员会相会合,在这里共同指挥南北两线五大战场——一场决定中国命运和前途的战略大决战,这就是震撼世界的辽沈、
淮海地区、平津三大战役。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及时把握住战略决战的时机,并决定首战歼灭已处于困境的东北国民党卫立煌集团,命令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线,“封闭
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林彪(马绍信)复电军委,强调东野主力南下可能遇到种种困难,并提出首先攻打
长春市,求歼
沈阳市援敌之战役计划。毛泽东虽然同意,但同时指出:不应在干部中强调南下的困难,否则,一旦出现卫立煌部队退却的情况,将在精神上陷入被动。“攻长打援”的战役实践证明,毛泽东的预见是正确的。1948年7月,林彪致电军委,决定按照毛泽东的意见,南下北宁线作战。此期间,
蒋介石对
东北地区蒋军的“撤”与“守”,曾反复研究,出于政治利害的考虑,最后决定将主力撤至
锦州市,“等待国际局势变化”。9月12日,辽沈战役开始。10月14日,
东野姓主力向锦州发起总攻,仅用31小时便攻克锦州,歼敌l0万余人。此时,被困在
长春市的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郑洞国在60军起义、新七军投降后,也终于率部放下武器,
长春和平解放。解放军夺取锦州后,蒋介石亲调
杜聿明,意在重占锦州,未逞。此时,黑山阻山战使
廖耀湘(周志宇)丧失了撤退的时机,东野部队将廖耀湘蜒团分割包围在120平方公里的范围穿插。以乱治乱。经过两昼夜激战,国民党第九兵团全部被歼,廖耀湘被俘。11月1日,
东野姓攻占
沈阳市,2日攻占
营口市,伟大的辽沈战役宣告结束。
角色介绍
(以上信息来源资料)
制作与拍摄
创作背景
据八一电影制片厂原厂长萧穆回忆,之所以决定拍摄“三大战役”,是为了记录1949年这个伟大的转折点。1985年,胡耀邦同志就军事题材电影的创作提出:“1949年是中国历史上伟大转折的一年,是震撼世界的一年。这一年旧中国转变为新中国,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站了起来,开始转入建设自己国家的新历程。这一年本身就是非常富有
戏剧性的。描写好这一年的历史,很有教育意义。”而后,他进一步指出,要完整记录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只要拍好三部电影就可以了——一部是八一厂刚完成的《
风雨下钟山》,一部关于“转战陕北”这一段历史,还有一部就是描写“三大战役”。
早在20世纪50年代,八一厂就曾酝酿将三大战役搬上银幕,但由于条件限制,最终没能如愿。1986年1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指示将三大战役拍成故事片。中央军委将这一任务交给八一厂。1986年2月,八一厂成立了三大战役剧本创作组,由
王三毛、
史超、
李平分别负责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三部分影片剧本的创作。
中国
改革开放,迎来伟大时代,文艺战线也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电影事业复苏,创作生产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反映中国政党和军队光辉历史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影片有了突破性发展,极大地鼓舞了观众的观影热情,激发了人民群众对党、对人民军队、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热爱。中国电影开创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新类型。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时代繁荣发展起来。在此背景下,20世纪90年代,电影《大决战》应运而生。
为了拍摄《大决战》系列电影,
八一电影制片厂准备了5年。1989年5月,导演
杨光远写出《大决战之辽沈战役》剧本的第一稿后,三次去
东北地区实地考察、
选景,访问辽沈战役的幸存者70
余人,查看大量历史资料,仅采访、座谈的录音磁带就有上百盘。
团队建设
1989年10月,《
大决战》系列电影正式开拍。从导演
李俊、
韦廉、杨光远、景慕速、
翟俊杰、
蔡继渭,到编剧
王三毛、
史超、
李平分,其中不少人曾亲身参加过这场决战,有些甚至是从抗战初期就在
八路军中从事文宣传工作的“老革命”。
拍摄过程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中调动十余万军队,动用大量飞机、舰艇、坦克、火炮、车辆等大型军事装备的战争场面的实景拍摄,将气派壮观而又真实可信的战争场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大决战》拍摄地区涉及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的50多个市、县、区,北起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至浙江奉化,西至黄河河套,东至
渤海之滨。参拍群众达15万余人次。解放军沈阳、
北京市、
济南市、
南京市、
兰州市五个军区和海、空军的一些部队,
陆军航空兵以及有关院校、武警部队共20几个军级单位,30几个独立
师团单位,共约13万干部战士参加了拍摄,累计达330余万人次。同时,还动用了大量的坦克、火炮、飞机、舰艇等大型军事装备。影片中出场的历史人物达238人,其中主要演员50余人。
播出信息
《
大决战》自1991年7月上映后,每次上映都得到了观众的热烈反响。在当时电影票价1—2元钱的情况下,据1991年
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统计,《
大决战》当年上映的全国票房就突破1亿元。各大城市、工厂、企业、学校都出现踊跃争看电影《大决战》的动人场景。
历时多年,《大决战》仍久映不衰。2019年
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专场连续放映《大决战》,观众自发购票,上座率仍然达到80%以上。
2021年4月,中国
国家电影局印发了《关于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影片展映展播活动的通知》,将持续至2021年12月。包括《
西安事变》《
巍巍昆仑》《大决战:辽沈战役》《
大决战之淮海战役》《大决战:平津战役》《
开国大典》《
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光影纪实》《
横空出世》等8部经典影片。
2021年4月26日至4月28日三天,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每天10:00档连续播出《大决战》系列电影《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大决战平津战役》。
2022年12月6日,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2023年1月30日,该影片在
辽河油田有线广播电视台二套播出。
2023年9月17日CCTV-6播出《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获得荣誉
(以上信息来源资料)
影视评价
大众评价
权威评价
1991年,《
大决战》三部六集拍摄完毕,经多位领导人审核后,《辽沈战役》《
大决战之淮海战役》于1991年公映,《平津战役》于1992年公映。中央领导同志在观看影片后,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规模宏伟”“很有气魄”,“既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又有比较成功的艺术感染力,特定历史人物的分寸比较得当”,是相当成功的作品。
邓先群曾向萧穆转述邓小平观看《大决战》后的评价:“片子拍得很好,还想再看,以后每年再看一遍(萧穆《战争史诗〈大决战〉的创作和拍摄》)。”在全国各地公映后,《
大决战》也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好评,取得了优异的票房成绩。(北京晚报 评)
影片从史实出发,深入挖掘历史人物深刻的内心活动,表现出了毛泽东、林彪等人的军事才能和解放军的历史功绩,相较于以往革命战争电影,在场面设计和人物造型上都属于上乘之作,问世时便以其宏大的战争场面引起强烈反响.加之影片对于人物的细腻刻画,使该片在观赏性和艺术性方面均取得不错的效果。(新华网 评)
相关影视
《大决战之淮海战役》(1991)
1948年9—10月间,辽沈战役和
济南战役相继胜利,标志着
解放战争决定性转折点的到来。在此危急关头,
蒋介石(
赵恒多 饰)紧急调配旗下三个兵团17万人的优势兵力固守中原,同年11月,华东野战军向
黄百韬(
许还山 饰)兵团发动攻击,最大规模的
淮海战役正式打响。地下党员何张防线的临场起义,为时间占下风的粟裕(
谢伟才 饰)赢得战机,顺利切断了黄百韬的退路。在此之后,国共双方调兵遣将,各逞其能,中原战场顿时变成规模宏大、破坏力极强的巨大漩涡,淮海战役朝向令人始料未及的规模迅速扩大。这是一场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关键战役,势将永远载入史册。
《大决战之平津战役 》(1992)
20世纪40年代末,古老的中华民族迎来了决定命运的重要时刻。国共两党的抗争进入
攻坚阶段,辽沈战役和
淮海战役后,蒋介石(
赵恒多 饰)受到极大触动,意图撤回华北六十万国军进入淮海,构筑一条坚固的江淮防线。在此危急关头,毛泽东主席(
古月 饰)在
西柏坡镇发出指令,授意林彪(
马绍信 饰)率领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秘密跨越长城,会同聂荣臻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野战军发起
平津战役,分割傅作义(
李定保 饰)军团以作各个歼灭。傅一面婉拒
美国势力入住华北的请求,一面说服总统打消军队南撤的念头,顺利在华北取得空前的权力。谁知在此期间,解放军已悄悄完成对平津的包围。傅作义感到大势已去,决定通过身为共产党员的女儿冬菊(陈红梅 饰)与对手和谈。只是和平的果实来之不易,在此之前还要经受更多的考验。
相关事件
1991年6月29日,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大型系列故事片《大决战·辽沈战役》首映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