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韬奋
中国著名新闻记者、出版家
邹韬奋(1895年11月5日—1944年7月24日),出生于福建永安,祖籍江西余江县。本名邹恩润,幼名萌书,笔名韬奋,曾化名李晋卿、李尚清。中国著名新闻记者、报刊编辑、政论家、出版家。
1921年,邹韬奋从上海约翰大学毕业。1922年,任中华职业教育社编辑股主任,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编译“职业教育丛刊”。1926年接替王志莘担任《生活》周刊主编,从此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倡导为读者服务,出版了许多进步书刊。1933年7月因受国民党迫害出国流亡,后赴苏联美国进行社会考察,为《生活》周刊撰写了30多万字的国外通讯。1935年8月回国,11月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并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6年3月被迫出走香港特别行政区,创办了《生活日报》及《生活日报星期增刊》,后被查禁;同年5月,“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在上海成立,邹韬奋与马相伯、宋庆龄、何香凝等人担任执行委员。同年11月23日,与沈钧儒等6位救国会负责人被国民党政府逮捕,时称“七君子事件”。1938年被国民党政府聘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并任《全民抗战》杂志主编;10月赴重庆市,宣传团结抗战,所办书店和刊物屡遭国民党当局查禁。1941年3月被迫出走香港;5月在香港复刊《大众生活》周刊,并任救国会海外工作委员会常务干事,曾与茅盾等人撰文提出坚持抗战、实施民主政治等主张。日军侵入香港特别行政区后,邹韬奋于1942年1月转入广东东江游击区,11月辗转到达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1942年10月到达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1943年因患耳癌秘密返沪就医。1944年7月24日在上海病逝,终年49岁。1944年9月28日,中共中央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对其一生及其从事的事业给予高度评价。
邹韬奋是中国现代进步新闻出版业的杰出代表,是继鲁迅之后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典范。毛泽东对韬奋精神曾做过精辟的总结, “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1956年,上海市政府出资修复邹韬奋的故居,并建立了韬奋纪念馆。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于1987年设立“韬奋出版奖”,这是中国出版界高层次、高荣誉的奖励。2005年,经中宣部批准长江韬奋新闻奖,这是新闻工作者的最高荣誉奖。2009年,邹韬奋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14年,邹韬奋成为唯一一位列入首批国家公祭日公祭烈士名录的新闻出版界人士。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邹韬奋1895年11月5日生于福建永安,祖籍江西余江县沙塘邹家村。
邹韬奋5岁时,由父亲发蒙读《三字经》《孟子》等。14岁就读福州工业学校,17岁入读有“工程师摇篮”之称的“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他从小关心国家大事,课余阅读大量中外文书报刊,尤其醉心于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和上海市时报》上黄远生(远生)的“北京通讯”。在学校读书时,就利用自己中英文方面的优势,从事翻译和撰述,并且向《学生》和《约翰声》等杂志投稿。1919年24岁时,从南洋公学电机科二年级考入圣约翰大学文科三年级。1921年以优异成绩从该校毕业,获学士
毕业工作
1921年,邹韬奋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曾在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之一穆耦初创办的厚生纱厂及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任职,并兼任上海青年会中学教职。
1922 年,邹韬奋通过自荐方式进入黄炎培先生主持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并担任编辑股主任,负责编辑《教育与职业》杂志、《职业教育丛书》等刊物,同时还兼任中华职业学校英文教员等职。进入中华职业教育社后,邹韬奋潜心投入到职业教育的研究和推行等工作,编译了大量国外职业教育理论著作,并积极探索中国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建设。在短短四、五年的时间,邹韬奋就编撰了《职业教育之鹄的》《职业教育研究》《职业试验》《职业心理学》《书记之知能与义务》等著作,阐述自己对职业教育的主张及见解。1923年 7月,邹韬奋担任了中华职业教育社职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并先后在上海、南京、济南市武汉市等地开展了“一星期职业指导运动”,极大缓解了当时毕业学生的就业困境。在此基础上,邹韬奋还编辑出版了《中等学校职业指导法纲要》《职业智能测验法》《职业指导》等著作。
担任主编
1926年,邹韬奋接替王志莘担任《生活》周刊主编。接办之后,即“变换内容,注重短小精悍的评论和“有趣味、有价值”的材料,并在信箱一栏讨论读者所提出的种种问题。对于编制方式的新颖和相片插图的动目,注重在刊物编辑方面,坚持“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注重创造精神,严格取稿标准和编校质量。《生活》周刊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销数从最初的2000多份发展到最高达15.5万份。1930 年,邹韬奋根据读者需要,进一步明确了办刊方针,要“为中国造成一种言论公正评述精当的周刊”,希望刊物 “思想是与社会进步时代进步而俱进,要使《生活》周刊逐渐成为评论国家大事的政治论坛和主持正义的舆论机关。”为满足日益扩大的读者需求量,《生活》周刊还成立了“书报代办部”,专办读者服务业务。邹韬奋发起成立的“生活书店”,就是从这一部门发展起来的。
宣传抗日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邹韬奋更是注意与时俱进,积极宣传抗日救亡,使《生活》周刊转变为时势新闻性的刊物,从而成为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同年8月,长江发生特大水灾,邹韬奋无限同情人民群众的悲苦生活,报道了水灾惨状,并在《生活》周刊发起为湖北灾民募捐现金和棉衣棉被。1932年7月,邹韬奋在胡愈之等同志的支持下,在《生活》周刊社附属的“书报代办部”的基础上,成立了合作社性质的生活书店,并脱离中华职教社而独立,邹韬奋出任生活书店总经理。生活书店以促进进步文化事业、服务社会为宗旨,团结了大批革命的进步的作者,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短短几年间,全国各地分支店达到56家。除了《生活》周刊外,先后出版了《新生》《永生》《国民》以及《文学》《译文》《世界知识》、《读书与出版》等刊物20多种,各种图书近千种,积极宣传团结抗日,满足人民精神食粮的需要。
流亡海外
1933年,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总干事杨杏佛被暗杀,身为执行委员的邹韬奋也被列入黑名单。在7月8日成立生活书店之后,7月14日,韬奋被迫出国开始第一次流亡。在两年多时间里,他先后考察了欧洲各国、苏联美国,著有考察纪实著作《萍踪寄语》三集和《萍踪忆语》(1937年追记)及大量读书笔记。在伦敦大英博物馆,邹韬奋阅读了大量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表示了对卡尔·马克思和列宁“心向往之”的强烈感情,加之对苏联社会主义现实的考察,使他的思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回国抗争
1935年6月,“新生事件”发生,主编杜重远被无理判处入狱。8月,邹韬奋在美国得知这个消息,提早回国。一下轮船,即赶往监狱探望杜重远先生。同年11月16日,邹韬奋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并出任主编兼编辑,主张团结抗日、民主自由。同年12月9日“一二・九”学生运动爆发后,邹韬奋主持的《大众生活》周刊给予了充分的反映和引导,反对对日妥协,支持学生爱国运动,对学运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邹韬奋在报刊上接连发表评论,痛斥中国国民党当局的卖国行径,并对学生的爱国救亡运动,进行大力宣传和热情支持。此刊和读者联系密切,曾在1个月内收到近万封来信。最高发行数达20万份,是当时国内销数最大的刊物。
七君子事件
1936年2月,《大众生活》周刊被查封。3月,邹韬奋被迫流亡香港,在艰难的条件下,于6月7日创办了《生活日报》(同年7月31日停刊),邹韬奋任社长兼主笔。《生活日报星期增刊》(是《生活日报》星期日的增刊)也同时创刊,实现了他多年来想办一张“真正人民的报纸”的愿望。同年5月,“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大会选举了邹韬奋、马相伯、宋庆龄、何香凝、沈钧儒等40余人为执行委员。同年7月15日,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陶行知联名发表《团结御侮的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表示赞同中共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剿共”,一致对外。《生活日报》停刊后,1936年8月2日改名为《生活日报周刊》,继续在香港出版,共出版3期;由于在上海市筹备《生活日报》失败,同年8月23日,邹韬奋将《生活日报周刊》更名为《生活星期刊》,迁往上海。坚持不抵抗政策的国民党政府于11月23日凌晨,将邹韬奋和救国会的其他6位负责人沈钧儒、李公朴、沙千里、章乃器王造时与史良逮捕并以莫须有的罪名判处入狱。与此同时,全国人民纷起开展营救运动。宋庆龄、胡愈之等发起“救国入狱运动”,宣传“爱国无罪”,邹韬奋等7人终于在“七七事变”后获释。
投身抗战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邹韬奋出狱后,即全力投入抗日救国运动。同年8月13日日本进攻上海市,拉开了淞沪会战的序幕。同年8月19日,邹韬奋创办了《抗战》三日刊,该刊由抗战三日刊社发行,每三日发行一期。开辟的栏目有战局分析、专论时评、各方通讯、战时常识、杂感随笔、诗歌语录、地图漫画等,内容主要以时政、述评、战地通讯为主。设有“读者信箱”专栏,随时和全国各地的读者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邹韬奋还号召读者共同办报,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为《抗战》三日刊撰写通讯和各种性质的文稿,成为当时国民党统治区影响力最大的救亡刊物之一。同年7月,与柳湜主编的《全民》周刊合并,改刊名为《全民抗战》三日刊。该刊以“巩固全国团结,提高民族意识,灌输抗战知识”为己任,设有社论、三日时事、信箱等栏目,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统一战线等各个方面。与此同时,邹韬奋以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的身份积极投身实际斗争。在1938年7月6日国民参政会第一次大会上,邹韬奋提出了几个议案,强烈要求保障言论自由,组织民众运动。
离渝赴港
1938年10月,日本占领广州市武汉市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中国国民党当局加紧迫害民主进步人士,更加严厉限制人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各项民主权利。积极进行抗日宣传的生活书店及其出版物不断遭到查禁、封闭。1938年底,生活书店由武汉迁到重庆市,邹韬奋再次赴渝,他将生活书店总管理处设在民族路冉家巷13号。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对生活书店的“审查”异常严厉。到1941年2月,除了重庆分店之外,生活书店在国统区内的50余家分店全部被国民党当局封闭,所有职工被逮捕或遣散,邹韬奋接连向国民党政府提出强烈抗议。1941年2月24日邹韬奋被迫秘密离开重庆,取道桂林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在香港,邹韬奋复刊了《大众生活》,并且在《华商报》上发表长篇连载《抗战以来》,用亲身经历揭露中国国民党反共、反人民的倒行逆施,热情赞扬革命青年的爱国热情和献身精神。同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邹韬奋与茅盾等一大批在港进步文化人士,在华南东江游击纵队的帮助下,撤回内地。1942年1月,邹韬奋参观东江白石龙游击区,后一度化名李尚清隐居梅县区乡间陈家。
与世长辞
1942年9月,邹韬奋化装离开广东省经上海到达苏中、苏北解放区参观访问。他曾多次写信给陈毅谈此行的体会,表示在解放区才“看到了真正的民主政治”。在苏北解放区,邹韬奋表示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还向新华社记者披露了自己向往延安的心情。但此时他的癌症复作。1943年3月,秘密转回上海治疗。在治疗期间,只要病痛稍有缓解,邹韬奋就在病床上写作,撰写《患难余生记》,可惜第三章尚未完成,便因病情转剧而辍笔。在邹韬奋弥留之际,他口授遗嘱,再次表达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和要求。1944年7月24日,邹韬奋在上海病逝。1944年9月28日,中共中央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对其一生及其从事的事业给予高度评价。
主要成就
创建六刊一报一社
邹韬奋是中国出版事业的奠基人,堪称中国进步新闻出版事业的一面旗帜,被周恩来称为“出版事业模范”。他一生创办了六刊一报一社,即《生活》周刊、《大众生活》、《生活日报周刊》、《生活星期刊》、《抗战》三日刊、《全民抗战》和《生活日报》以及生活书店。邹韬奋是十年内战时期国统区杰出的进步新闻工作者,始终以民众的立志为自己的立场,一生追求真理,追求进步。
抗日救亡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邹韬奋全身心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他坚决反对国民党政府“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主编的《生活》周刊以团结抗敌御侮为根本目标,成为当时国内媒体抗日救国的一面旗帜。1932年7月,生活书店成立,邹韬奋任总经理。短时间内,生活书店团结了一大批进步作者,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达56家之多,并先后出版数十种进步刊物和包括马克思主义译著在内的1000余种图书。1933年1月,邹韬奋参加了宋庆龄等发起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被推举为执行委员。1935年为响应中国共产党发表的《八一宣言》,他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旗帜鲜明地提出“团结抗日,民主自由”的口号,发行量达20万份,打破了当时中国杂志的发行纪录,并成功鼓舞了成千上万爱国青年奔赴抗日前线。在此期间,邹韬奋还承担起上海各界救国会与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领导工作。1936年11月,因积极宣传抗日,他与沈钧儒等7人被捕,成为著名的“救国会七君子”之一。全国抗战爆发后,邹韬奋获释。重获自由的他即刻投入抗战流之中,先后在上海、武汉市重庆市三地创办《抗战》《全民抗战》等刊物,引导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走上革命道路。
韬奋精神
毛泽东同志曾做过精辟的总结,“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集中而全面体现了一种始终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品德和先进文化的方向。韬奋精神的实质内涵,就是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有崇高的敬业、爱业精神,要有全心全意为读者大众服务的满腔热忱。
韬奋精神的核心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人民大众的进步和民族的解放为目的;以人民大众的立场为出发点;以人民大众的利益为要求”等方面。
人物评价
要好好学习邹韬奋办《生活》的作风,通俗易懂,精辟动人,讲人民大众想讲的,这就是方针。——周恩来 评价
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毛泽东 评价
邹韬奋先生是努力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先行者。韬奋精神的实质内涵,就是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有崇高的敬业、爱业精神,要有全心全意为读者大众服务的满腔热忱。学习和弘扬韬奋精神,就是要像韬奋先生那样始终坚持正确的导向,做先进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播者。——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第四届韬奋新闻奖获奖者 陈特安 评价
他不是个大思想家,也不是个文学家,在学术上亦没有太大的贡献,但就是他朴素至极的言论,却影响甚广。他的《生活》周刊和《大众生活》,被25万中国人读到。——中国著名出版家、社会活动家,第一任新华书店总店总经理 徐伯昕 评价
个人作品
(以上参考资料)
(以上参考资料)
轶事典故
笔名的由来
“韬奋”是邹韬奋主编《生活》周刊时所用的笔名。他曾对好友说:“韬是韬光养晦的韬,奋是奋斗的奋。一面要韬光养晦,一面要奋斗。”
人物关系
后世纪念
延安韬奋书店
1944年11月1日,华北书店为纪念邹韬奋生前致力于新文化出版事业之奋斗精神,在邹韬奋逝世百日时改名韬奋书店。与此同时,晋东南的华北书店也一并改名为韬奋书店。
纪念馆
韬奋纪念馆地处上海市重庆南路205弄53、54号,全馆占地面积280平方米,建筑面积360平方米,是两幢新式里弄建筑。以上海韬奋故居为基础,于1956年开始筹建,1958年建成对外开放,馆名由沈钧儒同志题写。1959年以来,韬奋纪念馆先后被列入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市青少年教育基地和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被评定为国家三级博物馆。韬奋纪念馆纪念馆包括韬奋生平事迹陈列和韬奋故居两个部分。
韬奋事迹陈列展
韬奋事迹陈列展分8个部分,从一楼至二楼,按时间顺序以照片、文字和实物的形式分别介绍了邹韬奋光辉的一生。陈列展示了邹韬奋从少年起,几经曲折,几经奋斗,终于成为一名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以及逝世以后党和国家、人民追悼和纪念他的情况。
韬奋故居
韬奋故居仍保持着20世纪30年代的原貌,它是韬奋一家1930-1936年居住的地方。壁炉上挂着邹韬奋母亲的画像。右边墙上挂的是南通市末代状元张謇抄写唐代诗人的一首诗,它是邹韬奋夫人沈粹缜亲手刺绣的。不足7平方米的亭子间,是邹韬奋的工作室。一张写字台,三架书架已占满了整个屋子。书橱里摆满了英文书籍,写字台上陈列的纸和笔等文物,见证了当年邹韬奋在这里写下了无数篇一针见血的社会评论;在这里他与宋庆龄、鲁迅等战友书信来往;并在这里编译出《革命文豪高尔基》一书。
韬奋基金会
韬奋基金会以邹韬奋的名字命名,在胡愈之、夏衍、叶圣陶、陆定一、巴金等12位新闻出版界、文化教育界人士的倡议下,于1986年9月成立,主要承担继承和研究邹韬奋思想文化遗产、评选先进新闻出版人物、开展图书捐赠和业务培训等工作。作为4A级社会组织,韬奋基金会是中国新闻出版界唯一的全国性公益基金会,业务主管单位是中共中央宣传部。
奖项纪念
韬奋出版奖
为纪念邹韬奋,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工作者协会于1987年设立“韬奋出版奖”。“韬奋出版奖”是中国出版界高层次、高荣誉的奖励。中国出版协会与中国韬奋基金会联合,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持评选,每两年一次。
长江韬奋新闻奖
长江韬奋奖原分别为范长江新闻奖和韬奋新闻奖,2005年根据中央关于《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办法》的精神,将两奖合并为长江韬奋奖。韬奋新闻奖作为长江韬奋奖的前身,设立于1993年,由韬奋金会委托中国记协主办,是奖励中国新闻编辑、新闻评论员、新闻性节目制片人、通联、校对等新闻工作者的最高荣誉奖,是经中宣部批准常设的全国性新闻奖项。合并后的长江韬奋奖,由每两年评选一次改为每年评选一次,每届评选获奖者20名(其中长江系列10名,韬奋系列10名)。
纪念邮票
1985年11月5日北京邮票厂发行《J122邹韬奋诞生九十周年》纪念邮票一套两枚,纪念邹韬奋先生。
2-1为“邹韬奋像”。2-2为“周恩来纪念邹韬奋题词的手迹”。
纪念活动
1944年11月22日,延安市隆重举行韬奋同志追悼大会,中共中央许多领导参加了追悼会。朱德、吴玉章、陈毅等在会上讲了话。毛泽东亲题挽词:“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出了纪念特刊。
1949年7月24日,为纪念韬奋逝世五周年,毛泽东题词:“纪念民主战士邹韬奋”。周恩来题词:“邹韬奋同志经历的道路是中原地区知识分子走向进步走向革命的道路。”同日晚,北京,新中国书局举行邹韬奋、李公朴纪念会。
1954年7月13日,中宣部发出《关于纪念邹韬奋同志逝世十周年的通知》,要求北京、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武汉市西安市广州市、沈阳市委宣传部,在韬奋逝世10周年时举行纪念会,通知指出:“邹韬奋同志生前在中国国民党反动统治下坚持进步的文化事业,他所主持的各种刊物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群众中影响很大,他不但自己逐步摆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终于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而且影响了一大批的群众走向革命。他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和联系群众的作风也是值得学习的。” 同年7月24日,北京、上海等地召开了纪念大会。
1984年7月5日,北京举行纪念邹韬奋逝世40周年座谈会,出席的有胡愈之、张友渔、吴冷西王子野、许德珩、萨空了、胡绳、王纪元、徐雪寒伊斯雷尔·爱泼斯坦陈翰伯周而复、蓝真、沈粹镇、林默涵、王泰雷、程浩飞、邹家华、邹竞蒙、邹嘉骊、许觉民、仲秋元、李文、张仲实沈谱等一百余人。
1985年11月2日,在国际俱乐部召开了“邹韬奋同志诞辰90周年纪念会”,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赵超构主持会议。
1990年11月2日,由中国韬奋基金会、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新闻工作者协会、上海出版工作者协会、上海社科院新闻研究所、《新闻记者》杂志社与韬奋纪念馆联合举办的“首届韬奋思想研究学术讨论会”在崇明长兴岛召开。参加者有宋原放、王维、赵斌、方行、丁景唐、邹嘉骊等40余人。
1995年11月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邹韬奋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江泽民题词:继承和弘扬韬奋真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李鹏同志题词:韬奋同志是新闻出版战线上的典范。
2003年11月1-6日,“韬奋新闻出版思想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韬奋纪念馆与中国编辑学会、中国韬奋基金会上海市编辑学会联合举办。研讨会的主题是探讨韬奋的新闻出版思想,进一步推进韬奋思想的研究工作。
2005年4月开始,为纪念韬奋诞辰110周年,扩大了宣传韬奋的影响。韬奋纪念馆分别与《上海新书报》、《生活周刊》《记实文稿》月刊联合发起诗文书画征文活动。
2007年11月5日,上海市出版界 “弘扬韬奋精神” 座谈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座谈会邀请了新老出版人座谈韬奋先生为中国出版事业所作的贡献,以及贯注一生的奉献精神和创造精神。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孙顒、韬奋基金会理事长钟修身、副理事长邹嘉骊,上海出版新人奖获得者,以及上海出版界、生活书店老同志近百人出席了座谈会。
影视作品
参考资料
韬奋简介.韬奋基金会.2024-03-31
生平简介.韬奋纪念馆.2024-03-30
邹韬奋.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3-30
本馆介绍.韬奋纪念馆.2024-03-30
中国韬奋出版奖.韬奋纪念馆.2024-03-30
长江韬奋新闻奖.韬奋纪念馆.2024-03-30
杰出的出版家和新闻记者邹韬奋.余江区人民政府.2024-03-31
党出版事业的模范邹韬奋.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4-03-31
陈麟辉:邹韬奋与中华职业教育社.上海统一战线.2024-01-10
大事记.韬奋纪念馆.2024-04-17
大众生活周刊.韬奋纪念馆.2024-03-30
大事记.韬奋纪念馆.2024-04-17
生活星期刊.韬奋纪念馆.2024-03-30
《生活日报》.韬奋纪念馆.2024-03-30
淞沪抗战.中国政府网.2024-04-09
抗战三日刊.韬奋纪念馆.2024-03-30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中央纪委国家监委.2024-04-09
邹韬奋和《全民抗战》.人民周刊网.2024-04-17
403 Forbidden.中国政府网.2024-04-09
犀利之笔铸丰碑——邹韬奋.中国青年报.2024-04-17
403 Forbidden.人民网.2024-04-09
“韬奋精神”核心内涵述论.光明日报.2024-03-31
周恩来与邹韬奋.人民网.2021-04-28
邹韬奋:出版家与他的时代.三联生活周刊.2024-04-17
统战人物 | 缅怀民主党派先贤徐伯昕.山东大学统一战线研究中心.2024-04-17
主要著作(单行本).韬奋纪念馆.2024-03-30
报人邹韬奋丨那年今日.南方周末.2024-03-30
邹氏家世.韬奋纪念馆.2024-03-30
邹氏家世.韬奋纪念馆.2024-03-30
邹氏家世.韬奋纪念馆.2024-03-30
邹氏家世.韬奋纪念馆.2024-03-30
邹氏家世.韬奋纪念馆.2024-03-30
邹氏家世.韬奋纪念馆.2024-03-30
邹氏家世.韬奋纪念馆.2024-03-30
邹氏家世.韬奋纪念馆.2024-03-30
邹氏家世.韬奋纪念馆.2024-03-30
延安韬奋书店.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3-30
基金会介绍.韬奋基金会.2024-03-31
J122邹韬奋诞生九十周年.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2024-03-30
大事记.韬奋纪念馆.2024-03-31
大事记.韬奋纪念馆.2024-03-31
大事记.韬奋纪念馆.2024-03-31
大事记.韬奋纪念馆.2024-03-31
大事记.韬奋纪念馆.2024-03-31
大事记.韬奋纪念馆.2024-03-31
纪念韬奋诞辰一百周年.邹韬奋.2024-01-12
大事记.韬奋纪念馆.2024-03-31
大事记.韬奋纪念馆.2024-03-31
大事记.韬奋纪念馆.2024-03-31
邹韬奋 (1988).豆瓣电影.2024-03-31
明月几时有 的全部演职员.豆瓣电影.2024-03-31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毕业工作
担任主编
宣传抗日
流亡海外
回国抗争
七君子事件
投身抗战
离渝赴港
与世长辞
主要成就
创建六刊一报一社
抗日救亡
韬奋精神
人物评价
个人作品
轶事典故
人物关系
后世纪念
延安韬奋书店
纪念馆
韬奋事迹陈列展
韬奋故居
韬奋基金会
奖项纪念
韬奋出版奖
长江韬奋新闻奖
纪念邮票
纪念活动
影视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