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永新中学位于江西省
吉安市永新县,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
清代嘉庆年间。现校址为建于嘉庆年间的考棚,曾是选拔秀才的地方。1921年,永新社会贤达刘彭龄创建私立禾川中学,1931年8月在校内设立
中国工农红军学校。1949年7月,
永新县禾川中学更名为永新联合中学,1950年下半年更名为江西省立永新中学,1953年再次更名为江西省永新中学。1985年4月3日,永新中学更名为任弼时中学,由王震将军亲笔题写校名。2018年9月,学校整体搬迁至河东新校区,再次更名为永新中学,成为
江西省教育厅确定的第一批省级重点中学和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
历史沿革
永新中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在现任弼时中学的校址创建了选拔秀才的考棚。耗资1.5万余贯,费工4.2万多个,历时六年始成。“周百三十余丈,号舍堂楹,宏厂装备,前设重门,四周厚头墙垣。”
民国十年(1921年)永新社会贤达刘彭龄、肖辉锦在此基础上创办了禾川中学。董事长肖辉锦,校长刘彭龄。次年春季开始招生,起初只招初中1个班,40余名学生。
1924年(民国13年),前清
举人龙钟泄(
永新县人),在县城大成殿创办私立永新职业学校,招收高小毕业生,开设普通科、职业科、女子部3个班级,学生130余人,校长贺梦周,办了4年即停办,1926年夏,县城私立职业学校并入禾川中学,学校规模扩大,学生300余人,校长先后是龙国榛、龙锦楼。土地革命期间,学校停办。
1928年6月25日,毛泽东在禾川中学(现任弼时中学)礼堂召开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连以上干部大会;
1929年春,民国政府派贺登云在原禾川中学内创办县立初级中学,招生5个班,学生172人(男167人,女5人)。同年底,县立中学停办。
1931年4月,驻县红军第七军和红军二十军组成临时指挥部,抽调200多名干部和战士,组成河西
教导队,旨在培养造就红军中的军政干部。是年8月间,湘赣临时省委成立,河西教导队改名为
湘赣革命根据地红军学校,后又改为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四分校。校址开始设在县城福音堂内,1931年8月,在
永新县禾川中学校内设立了
中国工农红军学校。
1937年底南京市私立华南中学(
初中)迁入
永新县城东穆如堂,1938年春开始招生,学生100余人,抗日战争胜利后,学生增至300多人,1949年并为永新联合中学。
1938年春,肖辉锦邀董集资,恢复私立禾川中学于原址,肖辉锦任校长。最初,招收初中学生7个班、300余人,1940年秋增办高中班。到1943年,有初中班 6个,高中班4个,共400多名学生。
1938年春私立葆灵女子中学迁入县城东门台上颜家村,初级中学,学生170多人,校长周蓝青,在
永新县办理一年后部分迁往赣南
宁都县,部分并入
永新县禾川中学。
1938年秋,江西省立南昌第二中学迁入县内东乡夏阳、环浒两村,完全中学,校长车驹,每个年级3班,共18个班,学生700多人。1940年暑假,部分迁往
泰和县爵誉村,部分并入禾川中学。
1939年4月私立扶园中学(
初中)从
吉安县迁入县城东门塔下村,学生150人左右,名誉校长
刘峙(刘峙),校务主任
陈启昌,1944年秋,部分迁回吉安
庙背村,部分并入禾川中学。
1938年秋私立
章贡中学从
南昌市迁田联珠书院。校长龙云楼。设有初中3个年级,1个年级1个班。学生100余人。1944年并入
永新县禾川中学。
1944年春创办
永新县立中学,校址设县城左家祠,招收初一。初二年级共2个班,学生80多人,县长王斌兼校长,谭家湛为校务主任。是年秋,增招初中3个班、
高中3个班,连同附设的师资训练班、简易师范班,共10个班,学生近500人,1949年并为永新联合中学。
1944年,尹敬让开办私立四维中学,1945年秋,迁入永新县城与私立华南中学合并,校长贺维玉;1946年从华南中学分出迁三门前村,开设高、初中6个班,学生约300人,董事长王子玩校长欧阳升;1948年秋,迁西门外社稷坛,校长谭家湛,1949年8月并为永新联合中学。
1948年由陈宗海开办私立如心中学,校址在联珠书院,仅办初一、初二年级2个班,学生80余人,1949年夏初并入禾川中学。
1949年8月,县人民政府以
永新县禾川中学为基础,将
永新县中、四维中学、华南中学合并为永新联合中学,由县长马健兼任校长。。校址分设二处:
高中在原县立中学内,初中在原禾川中学内。共有初中12个班,高中8个班,学生828人。
1950年,经省政府批准,定名为“江西省立永新中学”,校长肖家麟,面向江西的永新、宁岗、安福、莲花四县和湖南的茶陵、攸县等地招生,一度成为湘赣边区文化教育中心。
1952年秋,校长陈士斌,学生增至初中18个班,高中5个班,共1008人。高中班招收
永新县、
安福县、
莲花县、宁冈4县学生(1960年以后,只招县内学生)。
1954年。王济龙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随新建教学大楼和教职工、学生宿舍的落成,高、初中合办一处,校址在原
永新县禾川中学内,计有初中23个班,
高中7个班,学生1403人,教职工115人。
1958年8月,永新县工农业大学(简称永新大学)创办,校址设在今永新县委党校内,是年初办5个班,分工学、
农学2个系;设农业、畜牧、林业、冶金、电 机等5个专业,学生200人。1960年9月,调整了专业,设农业、畜牧、电机、机械4个 专业,增招为12个班,学生560人。1961年4月部分并入永新中学。
1959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重点中学。
1964年10月,县创办
江西省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永新县三湾分校;1965年初,迁至蓑衣岭,改名为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永新分校(简称共大永新分校);1981年11月曾决定撤销,1982年5月恢复,定名为永新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简称永新共大),后并入永新中学。
1967年至1968年,中学为“文革”所冲击,“停课闹革命”,连续2年未正式上课,学校未招生,大部分学生在籍未在校,教师大部分下放农村劳动;
1984年8月7日由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王震提议,1985年4月3日经
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决定以
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的名字命名,将永新中学更名为任弼时中学。
1986年,任弼时中学被评为
吉安地区中等学校体育先进单位。同年任弼时中学教学大楼竣工,钢混框架结构,5层,建筑面积3023平方米。11月1日隆重举行命名大会,任弼时之女
任远志亲临大会。
2003年被
江西省教育厅评为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2017年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
2018年9月份整体搬迁至河东新校区,重新更名为永新中学。
地址
交通:乘坐9路、10路公交即可到达。
办学规模
永新中学新校区,占地310亩,耗资4个亿。目前建有教学楼2联8栋,有设备齐全的现代化教室208间,配套完备的实验室56个;建有学生宿舍楼6栋(现用4栋),有内装热水系统的寝室888间;学生食堂、艺体中心、办公楼各一栋,装修完备,功能齐全;400米标准跑道,16个标准篮球场,2个室外网球场,2 4个室外
羽毛球场,21个乒乓球桌,活动场地宽大,体育设施齐全。后勤保障到位,路、路灯、食堂、宿舍、饮用水、热水都达到极高的标准。
截止2016年12月16日,学校共5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00余人。全校教职工240人,专任教师205人。其中高级教师82人,本科以上学历教职工209人;男教职工155人,女教职工85人;中共党员66人。
办学特色
永新中学是全日制公办学校,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方案,开足了所有课程。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形成了革命传统教育的优良传统。有将军书法家李真同志亲笔题写的校训:勤奋向上,求实创新,形成了“严教爱生、敬业务实”和“尊师守纪、勤学奋进”的学风。
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全面实施“制度化和德情化并举”的管理模式,形成了“严谨而不死板,量化而不繁琐;分工而又合作,竞争而又和谐”的管理格局,使学校管理更具制度化、系统化、科学化、民主化、人文化。在教育教学上,以培养高 素质的教师队伍为重点,以
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阵地,以狠抓集体备课为突破口,形成了“备课—说课—听课—议课”系统化的集体备课系统,使教学教研更趋自主性、广泛性、合作性、实效性。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团结拼搏,勤奋向上,勇于创造,与时俱进的良好校风。
文化传统
校训
勤奋向上,求实创新
教风
严教爱生、敬业务实
学风
尊师守纪、勤学奋进
办学成果
成果
解放后,又为高等学校输送了5000多名优秀大学生。现在大多数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其中高科技人员已逾千人,现仍在外留学的有30多人。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办学质量和效益迅速提高,在教师中,有特级教师,有全国优秀教师,有全省优秀班主任,有陈香梅奖、张果喜奖获得者;有市学科带头人;在国家、省、市各级教育教学论文比赛和佳课比赛等活动中有100多人次获奖;在各级报刊上发表教育教学等文章200多篇。在学生中,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各学科竞赛有300多人次获奖,其中国家级奖有30多人次。有4个学生获陈香梅奖,有两位同学被评为全国“希望之星”。
荣誉
近几年,学校先后获得“全省教育系统规范管理年活动先进集体”“全省综治工作先进单位”“省精神文明单位”“省平安校园示范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市精神文明单位”“全市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市级人才工作示范点”“
吉安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吉安市安全文明校园”“南京军区国防生源中学”“中南大学优秀生源基地”等省市级荣誉。
截止2016年12月18日,全校共有教职工260人,专任师235人。其中高级教师92人,有特级教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6人,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8人,县级名师、学科带头人12名。有
陈香梅奖、
张果喜奖获得者。在国家、省、市各级教育教学论文比赛和佳课比赛等活动中有上千人次获奖,在各级报刊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数千篇。
高考成绩
2016年高考创历史最好成绩:一本上线(不含艺体)342人,比去年净增96人,二本上线(不含艺体)1030人,首次突破千人大关。其中600分以上48人,比去年净增10人。理科状元刘佩瑶同学669分,全市排名第4,有望录取北大清华,文科状元吴霞同学602分。另外,有一个班一本上线100%,5个班二本上线100%,13个班二本上线80%。
2017年高考再创佳绩:吴智海同学686分(含加分),后被
清华大学明确表示可以录取;陈立新同学659分、樊清同学656分,均上了国家专项北大清华线;600分以上人数32人,一本上线347人,本科上线980人,成绩名列全市前茅。
2018届高考再创佳绩:张丽晨656分(文科省排名38)龙嘉674分(理科省排名224)龙禹圻645分(文)段佳芳660分(理)以上4人在国家专项中有望被清华、
北京大学录取。周鸿强空军招飞上线过关有望进入清华大学就读。600分以上118人,净增86人;一本上线409人,净增61人本科上线1144人,净增163人;近100人有望录取到985名校高考多项成绩创历史新高,名列全市前茅。
所获荣誉
2007年5月 全县中小学校“万名学生红歌会”活动
三等奖;
2007年10月 县金鼎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县直男子组第三名;
2007年11月 学校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
2007年12月 中考优秀考点;
2007年12月 《好一片美丽的茉莉花》获
吉安市第四届学校
中国艺术节文艺演出重点中学组舞蹈类
二等奖;
2007年12月 《红旗颂》获吉安市第四届学校艺术节文艺演出重点中学组
声乐类二等奖;
2007年12月 《永新儿女铸风流》获吉安市第四届学校艺术节文艺演出重点中学组创作奖;
2008年3月 教育重点工作先进学校高中组第一;荣获2008年度全县组织工作先进单位;
2009年 荣获全省教育系统“规范管理年活动”先进集体;荣获全县中小学生英语口语大赛团体总分第一名;
2016年 评为“
江西省精神文明单位”、“江西省中小学平安校园示范学校”、“
吉安市安全文明校园”、“南京军区优秀生源基地”、“
华中师范大学优秀生源基地”、“
南昌大学优秀生源基地”,在全县教育系统重点工作考评中获“综合考评
一等奖”、“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一等奖”、“安全工作考评第一名”、“校建工作考评一等奖”。
2017年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
知名校友
王恩茂:原国家政协副主席;
贺敏学:无产阶级革命家;
贺怡:无产阶级革命家;
李治:中国人民解放军
少将;曾任一野卫生部副部长、南京军事学院任卫生部部长、
中国医科大学名誉教授。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
八一勋章、自由勋章、
解放勋章。
袁文才:革命烈士,曾任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主席,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委委员、
中国工农红军32团团长;
欧阳自远:
中国科学院地质部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首席科学家、我国
天体化学学科的开创者;
刘时藩:著名的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专家,主要参与的项目曾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他主编的《史前气候学》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三等奖,退休后还担任过中国科学院《化石》科普杂志的主编。
龙庆忠:国内外著名的古建筑学家,1946年赴
广州市,任
中山大学教授、建筑系主任、工学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当选为广州市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
广东省第二、三届人大代表,任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继续从事建筑历史与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并进行防风、防震、防洪、防火的调查研究。他还兼任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从事古建筑的保护和保修工作。在古
建筑学研究方面成绩卓著,享有“北梁南龙”(“北梁”指北京
梁思成先生)之美誉。他编写的专著有:《建筑图解力学》、《建筑论》、《园林学》、《营舍法》、《中国古建筑防灾措施》、《中国古代建筑结构设计论》等;
王千:饮誉南北的医学家王子;
唐学泳:音乐家;
唐恢一:父亲唐学咏,先后就读于实验小学与县立中学(现任弼时中学),1988年后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任教授。2000年被特批为国家一级注册规划师。自1996年以后,遵照我国杰出科学家资深院士钱学森的建议及其指导思想和学说,参与创建新“城市学”学科的工作,并在国内高校研究生院首先开出该课程,正式出版了专著《城市学》;
贺大行:音乐家;
尹权:1946年升入
永新县立中学(现任弼时中学)读初中。1949年夏永新解放,升入永新联合中学读
高中。1952年毕业。当时,只在专区设立高校统一招生考点,他步行到
吉安县参加高考,被录取到
武汉大学化学系,1957年毕业。1973年调到武汉大学化学系任教,编著的《分析化学》(第二版),1988年获得国家教委优秀教材
一等奖,1989年获得第一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
特等奖,同时获得
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分析化学》(第三版)1997年获得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
三等奖。于1996年从教学第一线退下来,担任武汉大学教学顾问;
尹忠海:毕业于任弼时中学,现任
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教授,科研副院长,
江西省社会学学科带头人。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社会学学会理事,中国
中世纪史学会理事;
周波:
广东工业大学教授、研究员、研究生导师,中国计算机领域多种学会的会员或高级会员,理事或副理事长。曾荣获
广州市华南计算公司1984年度万元重奖和广州“
国际劳动节”劳动奖;
李报厚:1953年毕业于花溪小学考入永新中学学习,1959年高中毕业考入
北京大学化学系。
高级工程师,曾任中科院化工冶金研究所高纯分析实验室主任,曾获获国家科技进步
一等奖、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和
二等奖;
李年贵:1955年9月考入永新中学,1961年考入
江西大学新闻系,1965年6月入党,同年8月毕业后分配到新华社工作。曾任新华社国内新闻编辑部党委专职书记、国内部工商编辑室副主任等职,现任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所长、中国记者协会新闻学术委员会委员、记者协会新闻学术委员会新闻媒体研究所协作会主任委员;
尹承德:1954年~1960年在永新中学学习,1960年以
江西省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
复旦大学历史系,大学毕业后被保送到外交学院研究生班深造,1967年分配到国务院外交部工作。曾任外交部政策研究室国际政治处处长,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参赞和国家核心刊物《
国际问题研究》主编等职;
朱文祥:1953年秋考入永新中学,1959年考入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系副主任、无机化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北京化学会秘书长、中国化学会
化学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化学教育》杂志主编、《大学化学》编委;
谢楚发:于1935年11月,永新西乡沙市村人,
新中国成立后考入永新联合中学(现任弼时中学)。
武汉教育学院教授;
徐万明:曾任《
星火》文学月刊主编,《风情》杂志主编、兼任《新潮报》主编、
江西省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等。现任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常务理事、省文联常委,是位有一定影响的资深作家;
尹承国:原
江西财经大学教授,现在
江门市五邑大学工作,任该校经济管理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吴志龙:曾任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法律系教授、经济法专业硕士生导师,
湖北省政治学会理事,华中师范大学律师事务所律师;
刘树贻:现任中南工业大学
矿物加工工程(选矿)专业教授;
王树林:1966年在高中毕业于永新中学,1970年被推荐、选拔上了大学,1973年他从
江西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化学系团总支部副书记、校团委书记、政教系、外语系党总支书记、党委办公室主任、宣传部部长,1993年聘为副教授,同年聘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教育硕士生导师,1994年1月任江西师大党委副书记,1998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2年提升为江西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正厅级)。1994年4月,王树林的名字和业绩又被载入《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世纪珍藏版)之中;
贺佐智:1962年考入永新中学,曾任
华中电业联合职工大学校长,先后兼任能源部电力高校招生计划管理研究会副主任、
湖北省高校招生计划管理研究会副秘书长、武汉
武汉凯迪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公司董事、武汉瑞泰电力科技公司副董事长等职;
刘贻樟:曾任微机计算机系统公司(MP-SI)工程师,通用汽车公司(GM)
高级工程师,LUCASVARITY公司技术专家,北方技术公司总裁,前中商社副总裁,中华广场开发公司副总裁、
底特律中国人协会理事等;
刘惠兰:1955年永新中学毕业考
天津大学土木工程系,现任天津大学建筑学教授、天津大学土木工程系
建筑材料教研室主任,1986年后当选为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材料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建筑材料学科研究会委员,并担任
天津市两个有关学会的副主任委员;
刘永厚:1952年考入永新中学,1958年考取江西农学院。现为
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农化专业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2年经江西教委审批为
江西省中青年土壤学科带头人;
周立平:1953年考入永新中学,156年免试保送升入
高中,1959年高中毕业后考入
北京大学哲学系。1977年被选调到中共中央毛泽东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办公室,先后参与完成了《周恩来选集》上下卷、《
刘少奇选集》上卷、《
朱德选集》和《邓小平文选(1975—1982)》等书的注释工作。1984年又转调到邓小平研究小组(处),担任小组长,并参加了大型文献记录电视片《邓小平》的摄制,任监制;
唐满先:1952年保送入永新中学,1958年保送升入
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1962年毕业留校至终,现任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林苏文:1951年考入永新中学,1956年高中毕业后考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因院校调整于翌年转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系学习。1962年毕业,被分配到原国防科工委总字九三0部队,后更名为航空部625所。1978年晋升为工程师,1985年评为
高级工程师,1993年评为在工程技术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并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年评为国家
自然科学研究员;
文子祥:1952年由县立第六小学保送到永新中学上学,1958年7月高中毕业录取在
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经济地理专业。1989年提升为副研究员,不久晋升为中科院兰州沙漠所研究员,兼任甘肃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兰州大学西北开发综合研究所客座教授、兰州沙漠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导师等职;
郭兰忠:1952年6月免试保送进了永新中学,1958年高中毕业, 1960年7月,他录取在江西中医学院。1989年晋升为
中医学副教授,1992年起担任
江西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995年晋升为中医学教授。郭兰忠还担任了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江西中医药》与《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杂志常务编委,世界医药研究中心研究员,大型国际医学交流系列书刊特约顾问、编委等职;
刘龙芳:1953年考入永新中学,1959年考取江西农学院畜牧专业。现任
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养猪研究室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农大及省农业专家小组成员。社会兼职有:中国畜牧兽医学家畜生态学分会理事、中国养猪行业协会
江西省分会常务理事、江西省畜牧兽医学会养猪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西省家畜家禽品种鉴定委员会委员等;
刘琳惠:1950年考入永新中学,1958年考取江西大学化学系。曾任电子工业部第十八研究所科技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
高级工程师。1990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其事迹入编《当代中国科学家与发明家大辞典》;
周永生:在永新中学读完高二上学期随班转到吉安一中完成
高中学业,1953年考取
兰州大学数学系。现任广东民族学院数学系主任、教授。兼任
广东省数学学会理事、广东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常务理事、
广州市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副理事长;
汪木兰:现任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中文系主任,并任当代文学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兼任江西中国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江西电影评论研究会副会长、江西民俗学会副会长、江西文艺评论委员会委员、
江西省文学创作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等职;
史震古:别名凡仙,笔名凡夫、雨辰,1946年考入
永新县中,1951年未毕业,以同等学力考入南昌大学水利系。1973年调到江西理工大学水利系,曾任水工专业教研室主任、土建系副主任。后江西理工大学与江西大学合并为南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