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当代诗歌精选集》所编选的,是被称为"中国现当代诗歌"的那一部分文字。所谓"中国现当代诗歌",广义上讲,是上起
五四运动,下至当下时段这百多年来所出现的诗歌作品。
新文化运动中所倡导的
粤语文写作、表达方式和内容的西化,也影响到诗歌创作,因而出现了一种被称为"新体诗"的新形式,其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本书中所选录的,基本是此类作品。现当代诗歌,是一种相对尴尬的存在,它缺少了古典诗歌精致的格律美,不再被人们从蒙童时代便熟纳于心,随时引用,成就一种出口成章的悠然。现当代诗歌的自由体,使人怀疑诗歌到底是否还是诗歌,或者仅是一种占据着这个名词的新的物种。然而,走过这沧桑的百年,穿越那参差不齐的诗行,我们不禁为那些幽深的情感和思虑所打动,它们脱去了格律的梏,却依然营造着诗意的氛围,展示着诗人们超越现实的情怀。这不是平静的一百年,正是这不平静,才更能孕育心系忧患的诗人。在这一百年中,诗歌流派众多,早期的尝试派、人生派、创造社、湖畔诗派、新月派……近期的朦胧诗、第三代……都展现着不同时代的焦虑和躁动,不同时代的面对世界的情感与思索。当我们用目光抚摸这些熟悉或陌生的名字:郭沫若、
戴望舒、
徐志摩、
李金发、
穆旦、
北岛、
顾城、
海子……那些涌自于内心的诗句便一一浮现在他们的身后:郭沫若的狂放恣意: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戴望舒的深挚柔情: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北岛面向世界的置疑: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海子对宁静的渴望: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这些句子,穿越现世的庸常,直达我们久已干涸的心灵,使我们再一次找到童年面对
宇宙的新奇和庄严。人类,之所以与众生稍有不同,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思索与庄严吧?总会有一些我们珍视的东西,要把它们留驻在心灵深处。而诗歌,正是引领我们走向心灵彼岸的桥梁。
《蓝色记忆的年代》的主要内容包括:我们深知,并没有一条准绳来简单地衡定诗歌的优劣,只能说,收入在这本外国诗歌精选集当中的大部分都是脍炙人口明白晓畅的诗歌经典,偏重抒情短制和现当代诗人的佳作,主要限于爱情、死亡与童年故乡的题材范围。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轻视史诗与叙事长诗,更不代表我们否定
斯特凡·马拉梅、
保罗·瓦勒里、
托马斯·艾略特、斯蒂文斯那样繁复典雅不无晦涩的诗风。十多年前,作者即将走出校园,在《
诗刊》杂志上读到了李昂橹的组诗《结满黄金的树》,这位被无情的洪水淹没的女诗人在最后寄出的遗作里预知了她的命运结局,并且分别以深、纯洁和回归等为题,提前写就了自己的悼词:平淡庸俗的日子里作者多么需要你/就像一位母亲在呼唤她野游未归的孩子……假若死亡是情爱的终极/诗歌该是另一个世界里渴望涅盘的灵魂……在高尚与庸俗若即若离的厮杀冲/手持诗的矛与歌的盾来掩护孤独、渺小与懦弱……墓碑上只有作者一个人的名字/大雨躲在眼睛里的最黑处歇息/作者感到累极了……这是作者记忆当中最后一次满含泪水地阅读诗歌刊物,并且被她所具有的灼烫的感情和无助的言辞所深深打动。差不多是在同一年,作者从图书馆里借阅了当年颇有影响的《国际诗坛》,在第2辑里读到了
罗伯特·沃伦、埃利蒂斯和
安娜·阿赫玛托娃等诗人的一系列代表作。其中有一首《充满蓝色回想的年龄》让作者彻底地迷恋上了
希腊的橄榄林、葡萄园、
孤挺花属和
爱琴海。后来阅读
李野光先生重新编译的埃利蒂斯诗选,作者才知道这首诗通常也被翻译成《蓝色记忆的年代》或《天蓝色记忆的时代》。那真是一段与诗结缘、正值青春的好年龄,所以,作者才决定把这部充满蓝色回想的外国诗歌精选集取名为“蓝色记忆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