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墓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的周公瑾之墓
周瑜墓是指周瑜之墓,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庐城镇。周瑜于建安十五年(210年)病卒巴丘(今湖南岳阳),后葬于他的家乡庐江郡舒县(今庐江县)。
清咸丰年间,周瑜墓被毁。民国十五年(1926年)和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周瑜墓先后进行了两次修缮,新中国成立后,又进行了多次修缮和扩建。1993年,庐江县委、县政府决定重修周瑜墓,建设周瑜墓园。自2002年正式动工以来,周瑜墓园工程先后完成周瑜墓冢修建、石牌坊、阙门和石像生、文物库房和展厅、碑廊和享堂、门楼、仿古围墙、绿化等主体和附属工程。
1987年,周瑜墓被庐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5月27日,周瑜墓入选安徽省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设沿革
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提学御史彭勖令知县黄金兰重加修,并立“吴名将周公瑾之墓”碑碣。
清咸丰年间,墓址又遭破坏。民国31年,国民党桂系驻庐部队一七六师五二六团团长覃振元掘墓,后又重新修建,筑墓成台,改圆形墓为凸型墓,分三层台阶,立方体,圆顶。底台阶边长10米,墓高约5米,墓四角配以4头石狮,墓正面竖立“吴名将周瑜之墓”石碑,碑面两侧刻有对联,文曰:“君臣骨肉江东水;儿女英雄皖北坟。”二层台阶竖立中国国民党驻军团长覃振元、江防司令孙福安、县长谢殿栋3块石刻碑记。墓前两旁竖立一对高大的长方形砖柱,上书对联:“赤壁展鸿图,三十功名公已勋垂宇宙;佳城封马,两千年后我来树此风声。”
今墓在宿松西北破凉镇梅墩圭山。建于东汉建安十五年(公元 210)。历经千年,冢塌亭倒,石栏毁灭无存。
建国前柱已遭破坏。
建国后,“文革”期间,表层碑碎,仅留下衰草荒丘。
六十年代,兴修水利,周瑜墓沉入黄大口水库。根据宿松县《周氏宗谱》记载“故城及松圭山均有墓”,这个故城就是巢湖故城。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寻阳县东四十二里有巢湖故城。这里说的“寻阳”是古寻阳,也就是黄梅西南。而寻阳县东四十二里,正好是桑落洲。又根据宋初学者 徐 《骑省集》中《故汝南县太君周氏夫人墓志铭并序》记载“夫人讳某,字某,庐江舒人,三国时吴将周瑜之后。公瑾葬于舒之宿松,今裔孙奉祀者百余家”。从“家”来看,可见在唐代以前,周本家族已经在此守墓。宿松周瑜墓,是正史文字里唯一记载地。另外根据《周访传》记载,访家寻阳,至访四世。据di家谱记载,周瑜和周访刚好四代人。大概很多学者认为,《周访传》并没有讲周瑜是周访的高祖,家寻阳。史书记载都只言三代人,说太多就成家谱了。我们可以从《周瑜传》里看出,“从祖景”。《周访传》“祖篡”。这也就证明史书只记载三代以内的人物关系。
1993年,文物部门重修周瑜墓园。
2002年,庐江县文化旅游局对周瑜墓冢进行了重新修复。
2008年9月,周瑜墓墓园区正式竣工并对社会开放。
今天的周瑜墓已经沉入了黄大口水库,这是一种历史遗憾。
文物遗存
桑落洲
唐朝 徐坚《初学记》“江水对雷州之北侧,有周瑜庙,以上舒州”。徐坚这 里是引用《水经注》里的文章。
其他版本多作雷水。按文章的意思来看,应为雷水,不然讲不通,“江水对雷州”,对是两水相汇之思,不然直接讲雷州北岸就可以了。所以,本处应为雷水。根据《通典宿松县有雷水,江水自鄂陵分为九派,会于此县界洲(桑落洲)上。可以讲周瑜庙在宿松,应该确凿无疑。宋代乐史《寰宇记》中也引用了《水经注》这段话。只不过,他在后面加上注了“亦呼大雷神”其写的是舒州望江。这里他可能是把大雷庙当作了周瑜庙。他所考据的有一个失误,就是以宋代的长江来吻合雷水,由于没有考虑到长江南移这一现象,导致他错误的以为大雷庙就是周瑜庙。宋朝的长江已经在桑落洲之南了。而三国时期的长江在什么地方呢?根据晋朝袁宏《东征赋》记载,“尔乃出桑落,会通川,背彭蠡,面长泉”这里的长泉就是指长江,因为赋文要押韵,所以改江为泉。而这个通川,就是雷水水系,“会”字说明桑落洲被雷水包围,鄱阳湖,就是今湖口县一带。我们可以发现,三国时期的长江在桑落洲北面。因为水的不确定性,导致历史地理考据的失察,已不是一两例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桑落洲基本上都在战争的焦点上。那我们只有将时间区域锁定在210年到280年这个区间,因桑落洲是个小洲,修建纪念性质的建筑没有意义和价值,官方和民间都不可能在小洲上修建纪念性的庙宇,因为纪念性的庙宇都是修建在闹市区。这样就不难判断周瑜庙的性质了,周瑜庙就是周瑜墓庙。
而据《陶侃传》记载,“侃少时渔于雷泽”,以当时的交通工具,陶侃不可能跑到一百里外去打鱼,这个雷泽应该在寻阳附近。说明周瑜家也在寻阳雷泽。这样范围就缩小了。而根据《周瑜传》记载,讨麻保二屯,还备宫亭。还备宫亭这点说明周瑜在鄱阳湖留守,三国志记载,赤壁之战前,周瑜是从鄱阳湖赶回去的,说明这两年,周瑜一直在鄱阳湖,那他家也在鄱阳湖附近。公元200年左右,古鄱阳湖不过松门山。今天的鄱阳湖是后来沉没了枭阳县和海昏县才形成的。那时候星子和都昌县中间还有一个枭阳县。湖中自然不能屯兵留守,而唯一可以解释的是,在湖附近的洲上屯兵。
南北朝郦道元水经注》“大江对雷水之北侧,有周瑜庙”。因为《水经注》是注释《水经》的一本书,如果按照《水经》成书年代来算,应该是魏晋三国时期,这就很接近周瑜卒年的记载。江水对雷水,也符合解缙的诗句。如果按照最晚推算的话,《水经注》成书南北朝时期,也就是公元450年左右,因郦道元是北朝人,所以南方水文资料其必定是参考南方人的著作,这样文献的成书年代最晚在三百年左右的晋朝,战争期间修建庙宇的可能性很小。周瑜的家就在巢湖故城里面。这符合宿松县《周氏宗谱》“汝南郡人,瑜公守会稽郡,家庐江舒,...故城及松圭山均有墓”的记载,这个故城绝对不是庐江舒城,因为前文已经讲的很明白,籍贯是汝南,家庐江舒城。所以他应该不是故乡的意思,并且江西省的乌东家谱也有这样的记载“庐江县为吾周之先,再家于舒自瑜迁”,这里可以看出,家在舒是自周瑜时代搬迁的。两者地隔千里,而记载却一致,说明是事实。故城这里可以理解为被废弃的城池。所以这个故城只可能是巢湖故城。
周瑜祠堂
古庐江舒的“舒”指的是庐江郡治所在,梁天监元年改名潜,隋朝开皇元年(581年),罢庐江郡置庐州,为存旧名,改旧治为庐江县。根据宿松县《周氏宗谱》记载“故城及松圭山均有 墓”,可能是寻阳县东四十二里。结合《水经注》所言,其实不难发现,这个地点就是在被雷水包围的桑落洲和古长江交汇的北侧。后因桑落洲(在今宿松汇口镇洲头乡沿江一带)崩岸,早在唐朝之前,周瑜后人就把周瑜墓庙搬迁到了宿松圭山。这也就是“故城及松圭山均有墓”的由来。注明一下,在史书记载中,隋朝以后,都称宿松,而文中以一单字“松”来代表,这种记载方式是在隋朝以前的记载形式。隋朝以前宿松称松兹。可见,周瑜墓在隋朝以前就落户宿松圭山了。无论是从时间,文献记载,还是历史考证,都是最完备的。宿松周瑜墓就差一纸证明了。而纵观其他周瑜墓,都没宿松县详实。宿松有周瑜后裔守墓,文献记载最早,有完整的家谱记载脉络传承,考据最严密,历朝都有记载,古迹任存,周瑜后裔还在墓旁而居。周瑜已逝,英雄不再。周瑜墓到底在什么地方呢?周瑜墓最早下葬于古寻阳的巢湖故城,为什么会下葬于巢湖故城呢?主要原因是周瑜自赤壁之战候,主要的军事驻防都在寻阳县附近,袁宏明确记载周瑜屯兵于桑落洲,在桑落洲修建城池,所以在屯地下葬也比较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况和习俗。至于“丧当还吴,又迎之芜湖市”的记载,本人认为,这个“还吴”中“吴”应该是指吴国,因为作者写《吴书》的时候,吴国已经建国40多年了,以作者的角度,这个“吴”应该是吴国的意思。至于“迎之芜湖”这个估计是迎接牌位,古人有迎灵之说,而未有迎丧之说。周瑜墓后因自然灾害,战争,才迁移到了宿松县圭山。巢湖故城周瑜墓因崩岸和鄱阳湖枭阳县沉没等原因,遗址遗迹不复存在了。留下的只有宿松圭山周瑜墓。宿松周瑜墓有历史文献明文记载,周瑜墓应该无出其左右。
周瑜城
周瑜城,位于舒城县城西南10公里处的干镇瑜城村。此为24岁以前的周瑜,在家乡修建的兵营,供练兵习武及驻军之用,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这里丘陵起伏,杭埠河故道经此,是舒城县城去西南乡大别山区的咽喉要道。周瑜城为土城,正方形,长宽各296米,高10米,占地面积104亩,四周是土筑城墙,高城之上是平整的台地,东西南北各有一个相对称的宽六七米的城门。原建有兵营、养马场、周瑜井、拜母堂、净梵寺、古塔等。城的西北方向有呈鼎足之势的三个土墩,名曰“练三墩”,传为当年周郎练兵牧马处。——周瑜城及练三墩,古称“牧马旧市”,为昔日“龙舒八景”之一。
公元208年,周瑜曹操会猎于赤壁。赤壁之战,最终改写了中国的历史,三国由此形成。210年周瑜在西征的途中倒下了,周瑜死在了柴桑,埋葬在柴桑附近桑落洲上的巢湖故城。这座城就是当年周瑜修筑。后在隋唐时期,桑落洲崩塌,迁到宿松圭山。周瑜墓在宿松县,在古书中,有如下记载:
明代 解缙 《吉州周氏考》“考其陵墓在今之安庆宿松”,《文毅集》有诗曰“皖水青林绕墓田”。根据《水经注》云,青林水,至寻阳,通大雷。按照我的理解,这个青林水就是雷水水系。古寻阳在今黄梅西南。这里交代的很清楚,周瑜墓在宿松青林水附近。具体地点有待考察论证。
五代十国,宋初学者 徐铉骑省集》中《故汝南县太君周氏夫人墓志铭并序》“周瑜葬舒之宿松,今裔孙奉祀者百余家”。这也是其他“周瑜墓”不具备的条件,有后裔祭祀。南唐(宋代)马令陆游《南唐书-周本传》“瑜葬宿松,即墓为祠,子孙居其旁者,犹数十家”。唐朝 徐坚初学记》“江水对雷州市之北侧,有周瑜庙,以上舒州”。徐坚这里是引用《水经注》里的文章。东晋 袁宏 《东征赋》“唯吾生于末运,托一叶于邓林,.......尔乃出桑落,背彭蠡”这里的桑落就是桑落洲,袁宏在此怀念周瑜,周瑜墓在桑落洲邓林。
胭脂井
周瑜墓胭脂井,又名周公井,原建筑已损毁,现存建筑用汉砖恢复为东汉体制。
享堂
享堂正门两侧的抱柱上挂着由艺人孙文光教授撰文并书写的一副楹联:上联“伟烈震三吴,故垒犹凝江水赤”;下联“英名播九域,佳城常共冶山青”。享堂飞檐翘角,灰瓦彤柱,中心高支仿红木雕刻“周瑜赤壁之战中式屏风
历史文化
诗文
周瑜墓
明代:王佐
挥毫欲写周公瑾,江东谁当不世雄。料敌未烦刘备虑,运筹常与仲谋同。
吴人醉在醇里,汉贼魂沉燥荻中。今日巴丘一坯土,尚应千载赏英风。
冬日雨中过公瑾墓
清代:张熊
踏破寒威过野村,周郎遗迹至今存。森森古木参云表,寂寂残碑守墓门。
冷雨欲添吴主泪,凄风遥断小乔魂。可堪凭眺东郊晚,犹忆醇醪带醉吞。
江北纪行十六绝(其十四)
明代:张吉
破尽曹瞒百万师,建安遗叟望传麾。可怜皎皎钟山月,不照成都赤羽旗。
题周瑜墓
现代:方军
一代英雄公瑾郎,烟消赤壁惊涛狂。功名未就身先逝,日落巴丘锁大江。
相关人物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人。东汉末年名将,出身庐江周氏,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等都官至太尉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追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正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北宋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文物保护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庐江县文物部门对周瑜墓进行了维修。
1987年,周瑜墓被庐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春,安徽省文物事业管理局召开有关专家论证会,对湖南岳阳,江西新淦,安徽庐江、巢湖市舒城县宿松县等地的周瑜墓进行了全面的科学论证,取得一致意见,确认安徽省庐江县的周瑜墓为周瑜首丘之地。
1989年5月27日,周瑜墓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周瑜墓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庐城镇晨光社区。
开放时间
早08:00~晚06:00。
交通路线
合肥北站(火车站,即合肥站)出发,乘坐绿色火车到达庐江站,出站后乘坐1路公交车即可到达周瑜墓园站。
目录
概述
建设沿革
文物遗存
桑落洲
周瑜祠堂
周瑜城
胭脂井
享堂
历史文化
诗文
相关人物
文物保护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开放时间
交通路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