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城镇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辖镇
凌城镇,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下辖镇,位于县域东南部边缘,距县城约18千米,辖域总面积93.65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6月,凌城镇下辖6个居民社区和19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凌城社区。截至2019年末,凌城镇常住人口为6.6万。
历史沿革
清代,属高景乡凌城社。
民国时期,属睢宁县第三区凌城市。
民国元年(1912年),凌城由前清的凌城社改为凌城市。
民国十九年(1930年),凌城撤市置区,称睢宁县第三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中共泗宿县委建立,凌城隶属于泗宿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属泗宿县凌城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中共泗宿县委撤销,凌城重新划归睢宁县,称凌城区。
1957年9月,凌城区分为凌城乡和凌南乡。
1958年8月,凌城乡、凌南乡合并,成立凌城人民公社。
1983年7月,改为凌城乡。
1987年,改为凌城镇。 
地理环境
地质
凌城镇区地形呈中间高、四周低,地面高程在18.7—21.5米之间。凌城镇受郯庐地震带废黄河断裂带的影响,属地震高裂度区,国家圈定烈度为9度。
地形地貌
凌城镇地势低平北距废黄河断裂带9公里,属于典型的冲击平原。组成物质均为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地基承载力一般在8—12吨/平方米之间,盖层厚度160米左右,地势由北向南微缓倾斜,地面高程在22—23米之间。
水文
凌城镇境内有徐洪河、老龙河等河流过境。
自然资源
凌城镇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光充足霜期较短,年平均气温14.5℃,年降水量913.5毫米,常年无霜期达210天,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次为东北风,平均风速3.3米/秒。雨热同季,光、热、水配合较好。由于处于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区域,农业的适宜性广,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综合发展。
凌城镇水源充足,农作物旱涝保收。凌城镇内有河流4条,另外引水渠10条。形成凌城镇水利灌溉系统。特别是1973年凌城翻水站建成后,能够抽引徐洪河水至凌城闸上灌溉徐沙河以南25万亩农田,这里已经是中原地区仅有的15个粮食总产超过亿斤的乡镇之一,被誉为苏北的粮仓。凌城镇地下水位标高一般为17.5米,最高18.5米,最低水位15米,最高洪水位为20米。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9年,凌城镇下辖34个行政村,分别是凌城、民主、叶圩、陶炉、丁楼、凌东、杜沈、后湖、新河、沙庄、前园、后园、杨圩、方庄、三里、胜利、李圩、新李、孙薛、秦圩、凌闸、棋杆、蔡宅、永丰、郑庄、余海、夏圩、前刘、凌龙、陈李、张傅、张庙、三丁、魏祠。
2001年后,村级行政区划调整,34个行政村合并为25个。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凌城镇下辖6个居民社区和19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凌城社区境内。
人口民族
2019年末,凌城镇家庭户数为16158户,常住人口为65986人。
经济
综述
凌城镇是江苏省优质稻麦生产基地,年产量61000吨,是徐州市粮食产量第一镇。凌城镇内上规模面粉加工企业有5家,日产量近千吨,居苏北之首,其中金孔雀面粉有限公司是苏北较大面粉加工企业,产品远销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东北地区等地。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1.5万亩,“一稻两菜”的农业生产模式特色鲜明,蔬菜种类繁多,一年四季均有新鲜蔬菜供应,并建设了新李蔬菜批发市场,预计年交易量达18000吨。凌城镇内拥有丰富的意杨资源,有大小板材加工企业百余家,生产各种模具板、细木加工、曲木工板等。凌城镇是苏北较大的木材销售集散地,占地面积达三百余亩的木园市场坐落在镇区内,园内拥有一百多家木材加工经营户。凌城镇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建设,邮电、供电、给水、交通等基础设施大为改善,信息传递便捷,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民营企业开放型经济发展迅速,培植了板材加工、木材交易、家具生产、畜禽养殖与加工、粮食加工等一批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
2018年,凌城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达到47063万元、75846万元、7300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42%、6.47%、6.52%。规模工业总产值107303万元,比上年增长9.6%;规模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01555万元,比上年增长7.8%;规模工业利润总额10006万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税金3688万元,比上年增长4.6%。财政收入14082万元,比上年增长18.7%。农民人均纯收入1.58万元,比上年增长8.2%。
第一产业
凌城镇以种植小麦、水稻为主,2018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4万亩,粮食总产10849万斤。年内实施农业项目6个,总投资约9500万元,其中,建成高标准农田1万亩、完成旱改水工程9400亩;实施稻蟹养殖600亩、稻虾养殖600亩,全年产生效益500余万元。推进农产品“三品”认证,水稻、小麦、辣椒等9种农产品获得省级绿色农产品标志。
第二产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镇内只有“北槽坊、南槽坊”、“洪油坊”和几家荼食酱园生产白酒、食油、酱、醋、糕点食品,农用铁木农具加工及纺线、织布散见各村。1953年,凌城手工业联社成立,后相继更名为铁木业社和农具厂。1958年,凌城砖瓦厂建成,以后又建成二厂、三厂、四厂和10个村级砖瓦厂。马车运输站成立于1958年,1968年更名为凌城运输站。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凌城化工厂、棉织厂、副食厂、粮油饲料加工厂炼油厂、羽绒厂、塑料彩印厂等先后建成投产。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凌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建筑、建材、板材加工、拔丝制品、造纸、纺织铸造和面粉加工等均形成规模。至2003年底,凌城共有各类民营企业36家,形成了以大米、面粉、面条、油料、饲料、粮食加工和以杨木板材、旧木交易、胶合板、箱包板等板材生产线共存的局面。2018年,凌城镇招引项目11个全部开工,固定资产投资2.1亿元,新建高标准厂房8万平方米。
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强劲崛起。凌城镇始终把发展民营经济放在工作的首位。结合镇情,凌城镇党委、政府提出了一系列适合民营经济发展的新观点、新思路,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营造出浓郁的投资环境。2003年,凌城镇新上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4个,500万以上商贸项目3个,200万以上项目5个。培育出像金孔雀面粉、金龙宇面粉、彩色面条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其中金孔雀面粉总投资2000万元,日产汽车公司面粉500吨,实现年销售收入达5000万元。
凌城镇因位于两省三市交接地带,再加上其便捷的交通条件,周围各地区的商品货流集聚于此,历来凌城就是一个重要的区域性中心镇。地方群众的商品经济意识较强,凌城镇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其中个体尤其突出,小型商场、商店等商业网点教多。木材交易、农用物资等市场建设也初具规模。相对于其重点中心镇的地位,凌城的第三产业仍较落后,规模不大,且仅限于批发、零售和餐饮服务业,在发展的层次上要有新的突破。以第三产业为突破口,带动乡镇企业和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强以中心镇区为中心的区域市场体系的组织建设,有计划的建立起商业零售、批发、推销组织、联营机构、咨询服务、信息中心、金融信贷组织等,建包括立和形成区域性的生产资料市场。2004年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0.27亿元,占凌城镇GDP的13%。
文化
地名溯源
陵城原属下邳郡的陵县,晋朝太康二年(281年),由“陵”改为“北陵”,东晋建武元年(317年),司马睿司马睿改北陵为睢宁县,治所从凌城迁至古城(今宿迁城南古城村)。明代称凌城社,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称凌庙寨(简称凌庙),故名“凌城”。
文物古迹
忠义冢
据明朝崇祯年间修的《睢宁县志》和旧《宿迁县志》、清同治十三年(1974年)所修的《徐州府志》记载,崇祯十四年(1641年)秋冬,闯王李自成部将袁时中率部3万余人至睢宁,驻扎在凌城西南找沟集(今属泗县)。史可法宿迁市护漕参军古达可和山东省副总兵戴国柱率兵800,分别从宿迁、睢宁县包抄夹击袁时中。因“贼盗四面集”,古达可、戴国柱被反包围,困于凌城。古、戴率部死战,但终因寡不敌众,双双战死于凌城庙。史可法闻讯,亲撰祭文,并命千凌城勒石刻碑建忠义冢。此碑仍存放在镇文化站。
古戴公园
古戴公园建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古戴公园建于北屏门内古戴街向南约150米的拐弯处,园区占地1.33公顷。园区东临数十亩水面,内造假山一座,水陆交接处为一莲花坞,由此登彩船可环游城河。南面为公园大门,上书“古戴公园”。门内正中为六角亭,亭内立建园记事碑。由亭向北,即为史可法立的“忠义冢“古碑,碑后为冢丘。再沿花木通道向北,即是一座歇山式的5间大厅,厅内正中悬有一块“正气常存”匾。
名优特产
凌城五香羊肉远近闻名,色香味美。至2003年底,凌城共有13家加工五香羊肉的个体户。五香羊肉红褐色,是山羊肉加以一定比例的大料、硝卤、食盐腌5~10小时后,加水煮烂而成。
粉皮也叫水粉皮,凌城地区传统食品。由绿豆淀粉制成。凌城的水粉皮分为3种:纯绿豆粉皮番薯粉粉皮(也称黑粉皮),绿豆、山芋粉兑料量各半的混合粉皮。
白莲藕
凌城白莲藕肉质细腻、胶质多、无渣,热炒凉拌均可。白莲藕种植全镇共有100~333公顷,年产百万余公斤。
交通
凌城镇境内有612省道贯穿全境,航运河流徐洪河从北向南流经境内。
社会
教育事业
1996年,凌城第三中学建成。全镇有完中1所,初中2所,小学25所,幼儿园25所,在校生1.5万人,教职员工700多人。2018年,凌城镇投资100万元,在凌北中学建设文化长廊一座。投资810万元,建设3000平方米教学楼一座。2019年末,凌城镇境内有幼儿园、托儿所9个,小学7个,小学教师278人,小学生5120人。
文体事业
1986年,凌城镇文化馆建成万册图书室;1992年,凌城差转台电视塔落成。2019年末,凌城镇境内有图书馆、文化站1个,体育馆1个。
医疗卫生
截至2003年,凌城镇有卫生院1所、卫生室33个,全部达到甲级标准。卫生院医疗设备完善,设有防疫保健站、内科、外科、妇科学小儿科、五官科、中医科、妇产抖放射科、化验室理疗室、B超室、心脑电图室、"三高“治疗中心等科室,设病床45张,可做大中型骨科及胸腹部外科手术。2018年,凌城镇投资260万元,建成省示范卫生室3所,规范化卫生室2所。2019年末,凌城镇境内有医疗机构29个,病床195张,执业(助理)医药师168人。
社会保障
2018年末,凌城镇无害化户厕普及率达98%以上。社保卡成功发放率100%,救助标准提高到550元,特困人员享受免费办理农村医疗保险率达100%,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2%,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与率达98%。
农业发展
农业发展水平较高。凌城水网密布,除中渭河、新龙河、老龙河外,还有10多条引水大沟。稻麦两熟,旱涝保收,在此基础上,围绕“三高一优”农业,凌城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凌城镇形成了以徐宁路沿线两侧的设施蔬菜带和徐洪河两岸近30华里的蚕桑林果等经济作物带,成片造林和农田林网建设进程加快。仅2003年就新植速生意杨48.5万株,新拓植桑园2000亩。牛、羊、鸡、猪及水产养殖规模化发展,生猪圈存达1.23万头,大牲畜圈存1000多头。波尔羊饲养量大幅增加,建成500只规模以上波尔羊场5个。凌城镇山羊饲养量达10万只。鸟纲养殖超100万羽,涌现出一大批种植、养殖大户。凌城的产业特色初步形成。
凌城镇紧密结合实际,发挥优势,大力推广“一稻两菜”、“一稻一蒜”轮作模式,做大做优蔬菜产业带,大力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全力打造徐州市稻菜轮作第一镇。凌城镇党委、政府及早规划,把徐宁路、凌邱路、凌埠路。
大蒜连片生产基地
两侧作为万亩大蒜连片生产基地,出台了扶持大蒜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对大蒜种植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在落实大蒜种植面积时,凌城镇一是将一部分外出打工群众的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种植;二是发动村组干部承包没有种植资金的农户流转出的土地。在村组干部和种植大户的带动下,有种植能力的农户纷纷种植,很快形成了连片种植规模。在种植大蒜前,凌城镇邀请山东省邳州市等地的专家对种植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并将种植技术、流程、要点反复在镇电视差转台播放,让种植户熟练掌握种植技术;统一为种植户购买了蒜种、专用肥、农药、地膜。种植时,凌城镇三套班子成员包村包组包地块,为群众搞好服务,解决种植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农产品销售是群众极为关心的问题,也是一个产业能否做大做强的关键。为了解除大蒜种植户的后顾之忧,切实维护蒜农的利益,凌城镇在大蒜种植前就与邳州市的大蒜经销商签订了大蒜回收合同,合同规定对方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回收鲜蒜头,如遇市场行情波动,按最低保护价每斤0.7元的价格回收鲜蒜头。凌城镇还计划在新李村建设蔬菜批发中转市场,依托徐州大成食品冷冻冷藏公司,走“市场+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之路,争取明年“一稻一蒜”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
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突飞猛进。凌城镇是睢宁县三个省级重点中心镇之一,本着“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水平”的整体思路和“城镇现代化、乡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总体目标,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凌城镇区“三横四纵”道路网架已经形成,分区规划建设的布局已见雏形。凌城镇区主干道、水电、排水、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医疗、教育、餐饮、文娱等设施相配套,凌城镇容镇貌明显改观。凌城镇村公路村村公路全部实现黑色化、网络化,并开通通往各村的公交车。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大市场的建设,凌城木业交易市场已成为苏皖边界最大的木材交易市场。
社会事业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以“建设平安凌城、创建最安全地区”为目标,凌城镇加大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积极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着力打造“平安凌城”,营造最佳投资环境和最佳居住环境。此外,改水、镇村道路、大病风险农村医疗保险、教育等工作均取得显著成效。凌城镇有大型水厂2个,60%以上农户参加合作医疗,有高中1所、初中2所、小学8所,儿童入学率达100%。
获得荣誉
凌城镇上榜“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19年10月,凌城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地质
地形地貌
水文
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区划详情
人口民族
经济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民营经济
文化
地名溯源
文物古迹
名优特产
交通
社会
教育事业
文体事业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农业发展
城镇建设
社会事业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