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乐村坐落于
汾河西,北中环北。北与营村相接,南邻三给村,西接太原选煤厂,东靠和平北路,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摄乐村位于
太原市北部、
汾河西岸,属于太原市
尖草坪区柴村管辖,是太原市三给片区的核心区域。截至2017年,全村796户,2881人;前三大姓氏是:张、郭、李,约占全村人口一半。拥有土地321355亩,其中农业用地166387亩,建设用地695.54亩,未利用地854.14亩。
摄乐村是尖草坪区三给片区的五个城中村之一。区域内
摄乐桥、摄乐街、摄乐南街贯通东西,
滨河西路、
文兴路、和平北路、金汇路、
汾西路贯穿南北。
区域内教育资源有
太原市外国语学校(摄乐校区);医疗资源有
山西省人民医院新院区;休闲资源有摄乐公园;商业资源有汾西路、摄乐街沿街商铺;交通资源有公交12支路、53路、82路、322路、322支路、821路、821支路、833路、835路和
太原轨道交通3号线。
2019年
尖草坪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坚持商业、住宅同步建设,在确保村民回迁安置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凸显特色,与兴华商圈前后呼应,依托锦绣国际、黎氏阁等商业体,建成集休闲、娱乐、商务为一体的摄乐商圈,打造新的太原城市副中心。
地理环境
北至营村,南至三给(jǐ)村,东至滨河西路,西至西山脚下,原大部分村民住在南园,铁路西,前后街一带。现在主要居住于摄乐东区和摄乐西区两个小区中。
历史沿革
原村名已无人知晓,现村名始于
五代十国时期。相传
五代十国后唐灭梁时,村民为躲避战乱而流离失所,村庄被夷为平地,人谓此村已失落,故名“铄落村”。战争后少数逃亡者归来,于废墟上建屋居住,因以失落为名不详不雅,谐音改为“摄乐村”。民国初期及之前,摄乐村属
阳曲县管辖,民国32年,日伪
太原市公署扩大市辖区,摄乐村随河西柴村以南的28村从阳曲县划入太原市。
清乾隆《山西通志(四库全书本)》记载:铄落村渠旧有钱家渠北繇营村南至东流村溉田一顷五十亩。
据村里老人讲:摄乐村民最早居住在如今的
汾西路东面,
黑水河以东。是周边比较富裕的村子,家家户户院内都有一口水井。后因水患才移到
汾西路以西。村西坡有条马王沟,是
五代十国时期名将
周德威曾经养马的地方。
村里旧时有
关公庙、大寺庙、二人台武器(镇村之宝)、
小庙、龙王庙、古堡、古戏台。苗姓,曾经是摄乐村大姓,旧时庙宇多是苗姓族人捐建。太原解放时被毁。
摄乐村曾属
阳曲县管辖,民国32年,日伪
太原市公署扩大市辖区,摄乐村随河西柴村以南的28村从阳曲县划入太原市。
建国初期,村民交公粮,十万多斤粮食一日送到国库。送粮的马骡车队,头车到了万柏林闫家沟,尾车还在摄乐村五道爷庙。当年被评为全省第三模范村。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摄乐村村民住在村北,西有坡地(梯田),东有河地(稻田),南有菜地。七十年代,开办有喷漆厂、烤漆厂、
石膏开厂采、石料
加工厂、预制板厂、铜厂等工厂。八十年代,因水资源缺乏,水稻种植面积锐减,遂引入
巨峰葡萄种植。九十年代,村民引入
里查马特、
青提葡萄、红提等
葡萄新品种,大受市场欢迎。
二十一世纪初,日益富裕的村民,开始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成立了自己的威风锣鼓队。2017年,摄乐村开始了城中村改造。截至2020年,摄乐村
汾西路东侧的土地现建设有
摄乐桥、摄乐公园、
太原市外国语学校摄乐校区,在建有
山西省人民医院新院区、规划有
太原轨道交通3号线。
摄乐大事
1、摄乐村党支部学习新党章(2013)
摄乐村于4月5日晚,在村小学召开了学习新党章大会。在学习新党章的过程中,大家积极发言,支部书记贾裕中、副书记郭海生在听取大家的发言后,总结出了新党章的“五”学法,即:“认真”学、“求实”学、“全面”学、“求新”学、“长期”学。作为一名基层党员,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看待名利、权力和地位,勤奋工作,努力创新甘于奉献,不断加强党性锻炼,保持共产党员本色。方能在基层发挥党支部的作用,为基层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2、摄乐村退水渠完成清淤、砌护、安装栏杆(2013)
摄乐村退水渠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能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洗衣服,可自从上游建起选煤厂,这股水就一天比一天黑,别说洗衣服,就是浇地也不敢用这水。村民称之为“黑水渠”。
2013年11月,摄乐村退水渠在区政府支持下完成改造,不仅防洪标准将提高到50年一遇,同时河道沿线“脏、乱、差、臭”的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
3、村民参加新农合保险(2014)
摄乐村拥有将近700户村民,全村2500多名村民加入新农合的保险费,村民不用自己掏钱。村民激动地说,“我们全家三口人都办理了新农合,以前有了大病因为拿不出钱而不去治,现在看病便宜了、方便了,有了大病也敢去医院了。”
4、摄乐新区工地发现三人合葬墓(2014)
该墓呈拱形,直径约3米,用三层青砖垒砌。挖出的墓穴约两米深,墓坑约半米深,里面有棺材,不过已经腐朽,地上能看到散着的骸骨。墓顶为拱形,正对面开着个宽约一米的小门,用两扇石门挡着,横梁上有个凿空的半圆形。在墓洞外,有工人捡出了墓主人的骸骨,三个头颅排在一起,还有些散碎的骨头。
工人挖开棺材北侧下面的泥土,里面有个柱子顶着前面的石门,旁边有个罐子,直径约10厘米,高约30厘米。罐子上部分是灰色,下部分是白的。
墓室外堆着一堆挖出的泥土,混着敲碎的青砖,其中还有一些瓦当。有个村民用木棍刮上面的泥土,被一名
太原市文物局的工作人员给阻止了。
文物局文物处工作人员介绍,青砖块砌筑的特征应该属于明清古墓。
5、摄乐村上电视啦(2015)
2015年新年,
山西省科教频道都市110栏目,直播了摄乐村过年的喜悦,向全山西人民展现了
太原市北郊农村过年的风俗,展示了新农村人们幸福的生活:老年活动中心人们载歌载舞,集体活动室里人们糊灯笼,农家小院里媳妇们
蒸花馍、窑洞里奶奶们剪窗花。
6、摄乐街、摄乐南街改造(2016)
摄乐街(
汾西路大同路)道路建设工程:道路全长7公里,规划红线宽50米;摄乐南街(汾西路-西渠路)道路建设工程:道路全长1.5公里,规划红线宽30米;
建设资金来自财政拨款,完工后将完善
太原市北部交通网络,有效缓解交通压力,极大地改善街道两侧村落的生活环境,大幅度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形象。
7、摄乐村旧村整村拆除(2017)
8月19日上午,
尖草坪区三给片区综合改造“五村”整村拆除誓师大会举行。三给村、摄乐村、营村、芮城村和柴村5个村当日启动整村拆除。
8、区领导调研摄乐安置房建设(2018)
为进一步了解三给片区安置房建设总体情况,高质量推进安置房建设,共同寻求破解安置房要素制约的良方,8月8日上午,区委副书记、区长
卢俊峰,副区长高三生一行赴三给片区对安置房建设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
1925年(民国一十四年)
阎锡山在摄乐村兴办砖厂。约占地30-40亩。旧址在如今的太原选煤厂。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09月29日。原火车站至西山的铁路支线竣工通车,系阎锡山晋绥兵工筑路局为西北第一煤矿厂修建的窄轨铁路,途径摄乐村。三年后,易名为
太原市至白家庄线。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8月上旬,太原连降暴雨,太原城内民房十室九漏。摄乐村房屋庄稼被淹没。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3月10日,西山抗日支队(支队长韩谦、副支队长殷有仁)在桑树坡一带成立,摄乐村多人加入。
1942年(民国三十二年)
汾河大桥冲毁,日伪着手重新建桥,将太白铁路全线拨宽为准轨距铁路。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日伪
太原市公署扩大市辖区,摄乐村随河西柴村以南的28村从
阳曲县划入太原市。
40年代后期,我村已经实行“村自治”。村自治组织的执行机关为村公所。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12月20日。
阎锡山在河西的三给村、摄乐、
圪僚沟村等村进行试点“兵农合一”制度。
1948年,阎锡山把
太原市城外区域划分为六个
守备区(南区、东南区、东北区、北区、西北区、西南区)。西北区指挥官为晋绥军第43军军长刘效曾,驻摄乐村。主要兵力为第70师(师长郑汶河)。
1948年,05月末,阎锡山在汾河西
三给村和摄乐村之间修一小型飞机场。机场范围从摄乐村沟堰北至三给村防洪渠以南,全长1.5公里,宽大约150米。为建机场,
晋绥军将摄乐村大殿庙的两株
柏树砍伐,当时柏树需四个成年人才能合抱,高度超过大殿3倍高。
1949年02月,第70师与坚贞师(师长郭熙春,副师长杨振旅)与对调。
1949年04月22日,解放军西北野战军第七军之十九师(师长
何辉燕、政委
朱绍田)攻入摄乐村直捣坚贞师师部。郭熙春被俘,坚贞师及其指挥的一个团被歼灭。
1949年,村公所改为农会,办公地点为富农袁海明的院子。
1950年,由郭亮、布兴梅等成立摄乐村业余晋剧团,称“太原五区民乐剧团”。该剧团剧目有《
闯王进京》《
白门楼》等。大剧本戏十余本,折子戏五十余折。曾到
西山、重机、西村及其他县区演出,在
太原市地区小有名气。
50年代初,村民
郭福喜、王忠明、张卯参加
抗美援朝战争。
1951年,修建一条退水渠,俗名:黑水渠。
1953年,被评为全省第三模范村。
1954年,农会改为初级农业合作社。办公地点搬为张昌顺的院内(即张润牛家西院的上头院)。
1954年09月04日,
汾河西岸摄乐村区域段汾河决口100米,到6日决口扩大到1000米。
1956年,初级农业合作社更名为高级农业合作社。办公地点搬迁到摄乐一号院。
1956年,晋祠农业办公室主任张子义,对摄乐村稻民进行了科学种植指导,并引进了优良品种。
1957年,全村244户,962人,其中党员7人。
1957年,由北郊区人民委员会组织沿线群众义务修筑汾西公路,时为简易砂砾路面。
1958年02月,摄乐村党支部成立第一届支部班子。
1959年12月,大炼钢铁时期,摄乐炼铁厂成立。
1960年,高级农业合作社改为管区。
1962年,管区改为生产大队。
1963年,全村306户,1247人。
1966年07月09日,在村西坡修建400立方的灌溉用水水库,从此旱地变果园,坡地变梯田。
1970年04月06日,摄乐村地道和太原选煤厂、
三给村的人防打通。地道全长1.5公里,内有5个休息点,5个取水处,18道弯,10个卡口。受到了市、区两级政府的肯定和表扬。省市相关部门也来考察、周边村庄竞相参观,一时人流如潮。
1971年02月10日,山西日报报道,摄乐地方小化肥厂建成投产。
1971年,北郊区成立,呈请市政府资助拓宽改造
汾西路铺设沥青路面。
1983年,生产大队办公地址搬迁到1985年盖起的新学校
北面正房。
1984年,人口1795人,433户。耕地1860亩
1984年,由北郊区政府牵头,镇政府发出“巨峰入川,温室发展”的口号,摄乐村作为北郊区
葡萄栽培试点村,从东北引进
巨峰葡萄品种。第二年(1985年)在全柴村镇推广。第三年(1986年)在全北郊区范围内进行推广种植。
1985年,新建摄乐小学教学楼。
1986年,生产大队更名村委会,办公地址搬迁到
汾西路西侧新建的村委会大院。
1987年,市土地局进行了非农业建设用地清理工作。6月30日在北郊区柴村镇摄乐村召开发证试点现场会,总结推广摄乐经验,指导促进全市用地清查工作。
1993年,摄乐村成立了全区第一支女子锣鼓队。
1994年,村委会北侧设立村名碑。
摄乐村村名碑
1995年10月01日,摄乐村女子锣鼓队参加
太旧高速公路通车庆典。
1997年9月1日,和平北路小东流——柴村段通车。
2003年04月07日,为彻底解决村民饮水困难问题,摄乐村投资7.5万元。在铁路西修建500立方的饮用水水库,在村黑水渠东的南道旁(摄乐南街南侧)修建加压泵,引和平北路深井水入村。
2006年08月,摄乐村锣鼓队参加了电视剧《
喜耕田的故事》第十集的拍摄。
2007年03月05日(
正月十六),摄乐村成立了百人大型
锣鼓队,参加了区“
傅山杯”锣鼓大赛,获得了
三等奖的好成绩
2007年08月11日,摄乐村锣鼓队参加西村“傅山园”建成开园比赛中荣获
二等奖。
2007年,三给片区用地控制规划于开始编制。
2009年8月,摄乐新村小区在摄乐村铜厂的原址上建成。
2009年09月30日,摄乐1号民居、摄乐2号民居挂牌
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
摄乐2号院
2012年,摄乐村主主街道完成硬化32403.05平米,巷道完成硬化16493.87平米,在和平北路进村的入口处建起了门楼。
摄乐村旧貌
2013年,
汾西路途经摄乐村约1公里左右,由于建成时间长,年久失修,给村民出行造成不便影响。摄乐村村委会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完成道路两侧60多户待拆迁改造户拆迁工作。
2014年,摄乐西区建成。
2015年,
尖草坪区政府引进了
太原市外国语学校学校项目,选址于摄乐村。
2015年02月19日,
山西省科教频道“
都市110”栏目,直播了摄乐村村民过年的喜悦,向全山西人民展现了
太原市北郊农村过年的风俗,展示了新农村人们幸福的生活:老年活动中心大娘们载歌载舞,集体活动室里大妈们糊灯笼,农家小院里媳妇们
蒸花馍、窑洞里奶奶们剪窗花。
摄乐村过年
2015年11月,在《
太原市绿地系统规划》中首次提到,要新建摄乐公园。
2016年,
太原市人民政府修建摄乐街、摄乐南街、
摄乐桥。
2016年8月,村“两委”为摄乐小学新建教学楼和大门。
2017年1月19日,万科公园里开盘。
2017年2月,摄乐餐厅建成并装修完毕,投入使用。
2017年2月12日,摄乐村在摄乐餐厅举办第一届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元宵晚会。
2017年08月19日上午。
尖草坪区三给片区综合改造五村整村拆除誓师大会在摄乐村(
汾西路与摄乐南街交叉口)举行。
摄乐村整村拆除
2017年09月18日,摄乐村拆迁协议签订完成。
2018年03月03日,摄乐村举办第二届元宵晚会。
2018年12月17日。我村一株古
皂角树入选
太原市国家二级古树名录(第一批),编号14010800062。该树树龄400,树高10,胸(地)围300,冠幅14。
摄乐村古皂荚树
2019年2月19日,举办第三届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元宵晚会。
2019年5月创城期间,摄乐村的小区进行了全面整治。清倒垃圾杂物3950余方,硬化路面9560平米,规范门头牌匾13块,捆扎线缆300多米,粉饰立面4万余平方米。在小区新建了2处小游园景观设施。规划了停车场,划分200个停车位,并修建了
非机动车存车棚。小区内外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摄乐东区
2020年疫情期间,摄乐村“两委”着手布置阻击疫情任务,组织支部党员、村委会工作人员、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工作,舍弃小家为大家,为村民构筑防控疫情的铜墙铁壁。
摄乐村抗击疫情
2020年05月26日,摄乐村举行回迁安置房项目首栋6号楼封顶仪式。
2020年09月01日,摄乐村首批小学毕业生升入
太原市外国语学校(摄乐校区)。
2020年09月16日,
山西省人民医院举行新院区开工建设奠基仪式。
2020年底,摄乐公园对外开放。
文化
风俗习惯
摄乐
锣鼓,属于
太原市威风锣鼓,在当地家喻户晓,甚至有村民耍锣鼓耍到了国外。
1993年,成立了由队长侯小红带队的全区第一支女子锣鼓队。该锣鼓队参加了太旧高速路的通车庆典,太原南宫锣鼓比赛,及(
尖草坪区)区委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
在2007年,在书记
康保县平和村长田春生的带领下,摄乐村成立了百人大型锣鼓队。该支锣鼓队由侯小红带队,参加了
太原市傅山杯锣鼓大赛,荣获了
三等奖的好成绩,同年6月在西村“傅山园”建成开园比赛中荣获
二等奖,并且连续10年代表镇政府出席各种文娱活动。
2009年,摄乐村锣鼓队还参加了电视剧《
喜耕田的故事》第十集的拍摄。
2、农历六月十八“过唱”
农历六月十八是摄乐村一年一度的传统庙会(正日),当地人称为“过唱”,这个庙会已经没有人能说清楚延续了多少年,多少年这里的村干部、村民特别重视这个节目,如同过年一般。为了迎接这一天的到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清扫。旧时,这一天不仅是请神会,还是赛花会,各家各户的花各种各样,争奇斗艳,令人心悦神怡。
随着时间的推移,庙会的性质不再保留,但这一天仍然是亲朋好友相聚的重要日子,每年这一天村委会都会请晋剧团来村唱戏。
旅游
景点
摄乐一号民居
“摄乐一号民居”位于
尖草坪区柴村街道办事处摄乐村东,建筑年代不详。现存主体结构为
中华民国建筑,民居坐西朝东,为二进院布局,占地面积1223平方米,中轴线上建有东房、正房,民居的窗由
松属制成,古色古香,门窗拱券上装饰有技法精湛的砖雕。“该院落整体结构完整,建筑规模是尖草坪区最大的,考古人员将它命名为‘摄乐一号民居’。
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面砖石修建的照壁,照壁上部雕刻有葡萄藤、老鼠等图案,寓意多子多福,中部和下部有彩绘的
松树、鹤、鹿,以及碧蓝的海水,一轮红日冉冉升起,象征松鹤延年,前途似锦。
“摄乐一号民居”保存有数量众多的匾额、楹联。一进院东房的门额,刻有篆书“淡泊”、“宁静”,运笔苍劲雄浑,字体刚劲古朴。民居的二进院是四合院布局,院内三座房屋的门窗拱券上均有题字,“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入则笃行出则友贤”、“容貌必要正大老成”、“求医药莫若养性情”、“护体面不如重廉耻”、“勤能补拙”、“俭可养廉”等,楹联字体涵盖行书、
草书等,清劲潇洒,趣味横生。
民居的匾额、楹联多出自
清代《
格言联璧》一书,这些楹联折射出前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重要体现,为更深层次挖掘“摄乐一号民居”的文化内涵提供详实的依据。
太原市文物局文物处工作人员介绍,“摄乐一号民居”保存完整,极为珍贵,对研究我太原市
中华民国民居具有重要意义。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成功后,将设立文物保护专员,每年提供保护资金,“摄乐一号民居”将得到更好保护。
社会
摄乐村属于
尖草坪区的26个城中村之一,摄乐村改造计划隶属于太原市“133工程项目”,该工程回迁房屋可以办理大红本!
摄乐村在
太原市城中村改造计划中划归了“三给片区”,从规划图来看该村将建设摄乐公园、
太原市外国语学校新校区、地铁3号8号线车辆段(列车车库)、
山西省人民医院新院、万科公园里等项目。
未来几年,全村的经济将以房地产开发为龙头,以种植养殖业为基础,借此全面带动运输餐饮业的发展,使摄乐村成为集农业、餐饮业、物流仓储、宜居小区为一体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竭诚欢迎广大有识之士来我村发展事业,造福百姓。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