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自述》是2007年7月1日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该自述是根据1959年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后彭德怀备受错误批判时,所亲手写下的自传材料而编而成的。
《彭德怀自述》详细再显了在那个干戈四起、枭雄辈出的年代,彭德怀凭借一腔爱国热血以及超人的毅力和卓越的军事天赋,在五次反“围剿”、万里长征、出击
山西省、
百团大战、
解放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等等无数次经典战役中再次充分展示了自己超凡的军事指挥能。
内容简介
彭德怀 是深受我国人民爱戴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国家和军队的杰出领导人,也是国内和国际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十年动乱期间,彭德怀遭到残酷迫害,丧失人身自由,被长期“专案审查”,为了回答专案组对他提出的许多荒诞无稽的质问,彭德怀在他写的几份简历材料中,真诚地叙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并作了深刻的自我剖析,对种种诬蔑之词进行了义正辞严的驳斥,表现出一个老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不屈不挠的坚强信念。本书即是由上述资料集结整理而成。
作为一部彭德怀亲笔书写的自传性作品,本书内容真实,语言恳切,情感朴实,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
可读性。
在蒙冤受辱、“绞索套在脖子上”的日子里,在专案组一次次的讯问中,彭写了几份简历材料,尤以1962年6月16日写给中央和毛泽东的一封长信(后以“
八万言书”著名)最为详尽。
《彭德怀自述》 文章长达8万余言,彭德怀详细回忆了自己从出生到参军,以及后来举行武装起义参加
中国工农红军后的大部分经历,时间跨度从清末、民初一直延续到
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化大革命。
彭德怀将自己大半生甚至一生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祖国和革命事业。他反对浮夸风,他反对大跃进,他从不讳言自己是做事不顾后果的“猛张飞”,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爱国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在1959—1974年长达15年的岁月里,在党内承受了莫大的冤屈,接连不断的受到口头批判和暴力殴打,让本已暮年的他早早地离开了人民。1974年11月29日,76岁的彭德怀含冤而逝。
《彭德怀自述》是在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和文化大革命的政治环境下以坚持事实的回忆所写下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其珍贵性更突显开来,它的价值是不可考量的。
对《彭德怀自述》 这本书来说,说它是史料,它有着太多的自我论述,显得不够客观;说它是历史小说,情节结构并没有出彩之处,文字也因为当时心胸的愤瞒没有作太多的雕琢;说它是自白书,也不符合当时
统治阶级的需要。《彭德怀自述》具有其特殊的存在意义。
这本书有一种特殊的叙述方法。处于受审查、被批判的境遇,彭的每一句话都会受到严格查证,可以认为,这本书有高度的真实性。
“文化大革命”期间,彭德怀遭到残酷迫害,丧失人身自由,被长期专案审查,为了回答专案组对他提出的许多荒诞无稽的质问,彭德怀在几份简历材料中,叙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对自己作了深刻的剖析,对种种诬蔑之词进行了义正辞严的驳斥,表现出一个老共产党人的坚强信念;彭德怀称自己一生不留任何文件资料于世,被迫写下的“自传”也是其对自己一生的唯一总结,里面详尽叙述了影响其一生的各个事件始末,书中内容保持历史原貌,不作任何改动;又名《彭德怀自传》,有同名
连环画。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童、少年的遭遇
入湘军当兵
驱张战役
关于援鄂自治之役
第三章 立志救贫
杀恶霸地主欧盛钦
密议救贫会章程
去广东找朋友
当兵六年的感想
回家种地
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
湘军的矛盾和救贫会的活动
几次回家的情况
第四章 找到了中国共产党
参加北伐 结识段德晶
成立士兵委员会
唐先生智部东征失败
新洲战斗
当团长
破坏南县清乡委员会的成立
加入中国共 产 党
关于入党介绍人和入党日期问题
第五章 平江起义
独立第五师随营学校成立
闹饷
开赴平江
决心起义
“我们起义了!”
简短的结语
粉碎三省“会剿”建立湘鄂赣边区
红四、五军第二次会合于瑞金城
回师井冈山 恢复湘赣边区
攻打安福
第七章 重返湘鄂赣边区
回到湘鄂赣边区
边区全盛时期与中央四月来信
第一次打长沙
成立一方面军第二次打长沙
第九章 第一次到第四次
反“围剿”斗争
揭露伪造信件粉碎第一次“围剿”
粉碎第二次“围剿”
杀了黄梅庄
粉碎第三次“围剿”
创造新苏区学会做群众工作
粉碎第四次“围I”
第十章 在反五次“围剿”前后逐渐认识王明路线
连城战斗
与十九路军的谈判
团村战斗
广昌战斗
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结束
和四方面军会合及对张国焘的斗争
六月西征
第十二章 抗日战争
关于军分会指示
关于第二次王明路线
反磨擦战役
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战斗
由防御转入进攻
新式整军
两次错误和一条宝贵经验
出兵援朝
第一次战役
第十五章 庐山会议前后
关于庐山会议前后的情况
七月二十三日对我是一个严重的考验
附录一 彭德怀同志于一九五九年七月十四日给毛主席的信
附录二 毛主席与彭德怀同志的谈话(摘录)
生平大事年表
出版说明
出版背景
《彭德怀自述》 具有其特殊的写作背景。
1959年,在党中央召开的庐山会议上,彭德怀蒙冤受屈,被加上右倾机会主义、反党、反
社会主义等罪名。为了澄清这些问题,彭德怀在1962年6月16日给党中央和毛主席的一封长信(即“
八万言书”)中,对自己的历史作了扼要的回顾,对强加给他的罪名进行了申诉。
十年动乱期间,彭德怀遭到残酷迫害,丧失人身自由,被长期“专案审查”,直至含冤逝世。
当时的彭德怀正处于受审查、被批判的境遇,他的每一句话都会受到严格查证,而《彭德怀自述》这本书正是在这种特殊时期特殊环境下所编辑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彭德怀得以平反昭雪,恢复名誉;人民出版社根据这些材料编成《彭德怀自述》一书,1981年12月出版,此后多次再版,发行数百万册,是同类著作中影响最大的一本;出版之后曾被改编为同名
连环画(上、中、下)。
出版意义
在蒙冤受辱、“绞索套在脖子上”的日子里,在专案组一次次的讯问中,彭德怀写了几份简历材料,尤以1962年6月16日写给中央和毛泽东的一封长信(后以“
八万言书”著名)最为详尽。
《彭德怀自述》这本书正是以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为主要依据,以及彭德怀生前战友所提供的信息并汇集了相关的文献、档案、回忆录和访问录等资料,通过用这些朴实的文字,记述了彭德怀苦难的童年,暴动的岁月、横刀立马的经历,使这本书具有高度的真实性,为我们详细描述了关于彭德怀光辉一生的生动记录,也为后世留下了一份关于中国革命的珍贵史料。
彭德怀同志在这些《自述》中,为了回答专案组对他提出的许多荒诞无稽的质问,彭德怀在他写的几分简历材料中,叙述了自己的经历,对自己作了深刻的剖析;同时,对种种诬蔑之词,作了义正严辞的驳斥。
他不仅回忆往事,而且对有关历史问题表明自己的看法,并根据亲身的感受总结经验和教训,进行认真的自我批评。
《自述》的后三章,选自彭德怀同志在一九六二年给党中央和毛主席的一封申诉信(“
八万言书”),信中对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给他的错误结论提出恳切的申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彭德怀同志的一生作出了全面公正的评价。《自述》经过彭德怀同志生前许多战友的校阅,可以说这是关于彭德怀同志的信史,是学习彭德怀同志优秀品质的好材料。
历史记述
彭德怀 同志开始记述自己的历史,时间要追溯到1959年。
1959年,在党中央召开的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同志给毛泽东同志写了一封信,陈述他对1958年以来党在经济工作和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
左派错误的意见。这封信受到错误的批判,彭德怀同志的历史遭到不公正的“清算”,他被加上了“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野心家”、“伪君子”等罪名。
1959年岁末,彭德怀同志在罢官后从中南海迁居北京郊外的吴家花园。在这里,他读书、劳动,同时,历史的不幸也迫使他做历史的回顾。
1962年6月16日,彭德怀同志给党中央送交了一封长信(后被称为“
八万言书”),在这封长信中,他向党陈述自己从出生以来到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的历史。对于“清算”他历史的若干问题,他既从严检查了自己,也一一分析当时的背景,澄清事实,做了申诉。不幸,这封信又被当成他的“翻案书”而遭到批判。在失去申辩权利,考虑到这封信可能遭到的命运的情况下,彭德怀同志把这封信的部分底稿存放在故乡湖南
湘潭县乌石乡彭家围子老家。
1965年11月,毛泽东同志亲自委派彭德怀同志去
四川省担任
三线建设副总指挥。1966年12月,“文革”揪斗之风刮起,江青授意戚本禹指使一伙人把彭德怀同志从
成都市“揪”到北京。从此,彭德怀同志完全失去了自由,被“监护”进行所谓“专案审查”,强迫他承认许多莫须有的罪名。对此,他先是耐心地说明情况,以后便凛然地予以驳斥。“专案组”逼着他一次又一 次地写材料“交代罪行”,他忍受着残酷的折磨,在前后所写的几份长篇“简历材料”中进一步回顾了自己革命的历程,做为对专案审查的回答。
1974年11月29日,彭德怀同志在被关禁中含恨蒙冤,与世长辞。从1959年“罢官”以来,他以不能为党工作为最大的痛苦。在吴家花园,他自嘲:“半生戎马无暇日,老来偷闲学种桃”;被绑架到北京后,他拍腿愤慨:“今天已经是撤职我8年了,这8年白白地浪费过去了!”谁能料到,从那以后,又是一个8年,一个完全失掉自由,最后夺去了他生命的8年!从1959年冬到1974年冬,是16个年头,在这16个年头中,我们的党、军队、国家和人民是多么需要他,然而,他所能留给我们的,只有两份心血。一份,是他在吴家花园和四川写的很多关于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读书笔记——1959年以后,他曾说过:“我不弄通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死不瞑目”。在“文革”中,这些笔记有的被抄走不知下落,有的被专案组以“扩散了不好”为由,付之一炬。这样,在这一段岁月中,他留给我们的,只剩下另一份,这就是关于他一生历史的记述。这一部分遗稿,做为他的“罪证”存放在“彭德怀专案组”的档案里,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彭德怀同志平了反,这一部分遗稿才被清理出来,在今天,呈献于他热爱的党和人民之前。
由于彭德怀同志在被关禁期间所写的几份简历材料内容多所重复,与“
八万言书”中关于他个人历史的叙述部分也大体重复,为便于阅读,我们将以上各稿合并整理为《彭德怀自述》。
图书评论
《彭德怀自述》的出版,是我们对彭德怀的沉痛而又欣慰的纪念。
《彭德怀自述》在整理出版中经过彭德怀同志生前各个历史时期战友的校阅。它是彭德怀同志革命一生的生动而翔实的记录。
关于彭德怀同志的童年,人们一向知道的很少。在《自述》中,彭德怀同志叙述了他自幼母亡父病,家境从下中农堕入赤贫的悲惨情形。说:“在以后的日子里,常回忆幼年的情况,鞭策着自己不要腐化,不要忘记贫苦人民的生活。”(见《自述》第一章《童、少年的遭遇》)我们看到,彭德怀同志艰苦卓绝,终身信守着《自述》中的这个思想。
彭德怀同志由一个
湘军军官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这一点,曾给他带来了猜疑和诽谤。在《自述》中,彭德怀同志叙述了他从小受太平天国革命传说的影响,少年时参加饥民闹,进而立志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情形,叙述了他从秘密组织救贫会到成为一个坚定的共产党人的过程。为人们展示了老一辈革命家在旧社会的茫茫黑暗中向往真理、探求光明的坚强意志和曲折道路。
彭德怀等同志领导的
平江起义,在1959年以后成为历史的禁区,彭德怀同志在《自述》中畅述了平江起义从酝酿、发动到成功的详细过程,批驳了对起义历史的歪曲和诬蔑,为我们留下了关于这次著名起义整个过程的第一手记录。
从1928年7月平江起义到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彭德怀同志何止身经百战。在《自述》中,彭德怀同志回忆了他指挥过的许多有名战役,对一些有争议的战役,如:1929年1月
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从
井冈山市的突围,1930年7月红五军打
长沙市,1932年1月
中国工农红军打
赣州市,1940年8月
八路军对
日寇发动的
百团大战等,他分析当时的主、客观形势,检讨得失,表明了自己的看法。遗憾的是,《自述》是针对专案审查作答的,对他指挥过的一些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战斗还没有提及或所叙甚略。尽管如此,《自述》仍表现了我军的勇敢牺牲精神和所向无敌的气概,表现了我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是我军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见证。
在《自述》中,彭德怀同志记述了从1959年以来对他的历史“清算”所涉及的一些重大事件,如:1930年春
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解决袁文才、王佐部的事件,1930年1月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关于东渡赣江的争论,1931年彭德怀同志对伪造的毛主席致古柏信的处理,1935年在
会理会议上关于林彪的一封信的问题,1938年传达中央12月会议的问题,1959年在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上给毛主席写信的问题等。这些内容对当时那一段历史的拨乱反正,提供了重要的情况。
“文革”中,加在彭德怀同志头上的最大罪名是“一贯反对毛主席”。在《自述》中,彭德怀同志特别叙述了1928年冬他和滕代远同志率领起义队伍艰苦转战到
井冈山市后,对毛泽东同志最初的深刻印象,叙述了他在长期革命实践中,从失败与成功的对比中逐渐加深的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在《自述》中,彭德怀同志也谈到了他和毛泽东同志之间曾发生过的误会和不同意见。
我们可以看到,彭德怀同志对毛泽东同志怀有深厚的敬意和感情。1945年在
华北地区军队和地方同志座谈会上,彭德怀同志总结他对毛泽东同志认识的三部曲是:大哥——先生——领袖。但,他对毛泽东同志的敬仰是建立在对毛泽东同志所坚持的正确路线的信服上,建立在
党性的基础上。他反对把毛泽东同志说成是百分之百的正确,反对神化毛泽东同志。他仍然保持着有什么意见都要向毛泽东同志一吐为快的态度。在“文革”中,他蔑视那些把这一切硬说成是“反对毛主席”的批斗和审讯,他的回答是:“我只是对毛主席无话不谈。”
由于专案组对彭德怀同志的早期历史提出了许多无稽的质问,《自述》对早期历史的记述较详。彭德怀同志为我们提供了他早年结识的一批革命者的情况,其中有秘密救贫会的最初成员,有他的革命引路人,有参加领导
平江起义的湘军独立第五师内的共产党员、红五军的第一批领导骨干,有苏区开创时期地方党的一些同志等。他以热情的笔触描述他们的革命活动和献身精神,每谈到他们中某一人的牺牲,就流露出深切的缅怀和痛惜之情,使我们感受到他那表面严肃凝重而内心象火一样的同志情怀。
彭德怀同志是我党、我军和我们国家的杰出领导人,是中国英勇
中国工农红军的创造者之一,他的革命活动是我国革命光荣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自述》形成的特殊历史环境,《自述》的内容与彭德怀同志波澜壮阔的一生相照,和他为人民立下的丰功伟绩相照,还很不相称;关禁中的回忆,具体问题上发生某些差误是我们不难理解的;为了和专案审讯作斗争,《自述》对有些问题也不能尽其言。尽管有种种局限,《自述》仍为我们留下了他不朽一生的珍贵记录,留下了党史、军史、革命史的珍贵史料。
《自述》还留下了彭德怀的刚风劲节,彭德怀的浩然正气。
他是在历史的颠倒中来写历史的:他追求真理,被说成是
投机;他是革命的元戎,被说成是反革命;他的历史是光荣的,被涂抹成漆黑,试翻“文革”当时的报纸,他被戴上了多少吓人的帽子:“大军阀”、“大野心家”、“大阴谋家”,……,“篡党篡军”、“招降纳叛”、“结党营私”……。在这铺天的罪名下,他不认罪的回答带来了残酷的惩罚:他的
肋骨被踢断了,肺部被打伤了。他被揍得昏倒在地。他被黄永胜亲批“同意”要判处无期徒刑。他失去了甚至起坐、喝水、如厕、睡觉翻身的自由。
他又是在颠倒的历史中来写历史的:一切以革命的名义来进行,而一切是在革革命者的命;要他接受党的审查,而审查者是暴徒;对他实行“监护”,而“护”的内容是摧残;他期望审查会洗清污垢,而审查者的目的是涂污;他的心向党敞开,而遭到的是无情的批斗和提审……。任何强敌都未曾征服他,任何高山都未能使他低头,而这时,他陷入了巨大的痛苦和矛盾之中。日日夜夜,他的身旁站立着他最喜爱的人——战士,而他们却是被派来看守他这个“
阶级敌人”的,他们不能再向他露出憨直亲热的笑容,而他也不能够向他们问寒问暖。他长久地注视着他们。他默默地思索着党的“九大”、“十大”,屈指计算着。他感到,一切被颠倒了,我们的党和国家已陷入危难之中。他流下了英雄之泪。
他深知,老一辈革命者的历史,是和中国革命的历史,党的历史结合在一起的。他沉痛地说:“这不是侮辱我个人的问题”(见《自述》第五章《平江起义》)。他下定宁可毁灭自己的决心,他用最后的力量来拚斗。他的拍桌声,怒斥声震动了审讯室的楼上楼下,他宣布:“我什么都不怕,枪毙了我罢!”“好啊,看你们的好下场!”“再审查也是顽固,越审越顽固!”对他的“提审”,不完全统计进行到第130次。这种提审一直进行到他卧床不起。
但是,历史是不容颠倒的。他写,用他的生命来写。他在《自述》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壮阔的历史景象,描绘了一场场惊心的革命战争。在《自述》中,我们看到了在
平江县使满厅土豪劣绅面如土色的
湘军团长;看到了驰骋于湘鄂赣闽之间,使
中国国民党的追剿军闻风丧胆的红三军团长;看到了
长征中突破湘江封锁,夺得遵义大捷,打垮马家骠骑的彭大将军;看到了在抗日战争中开辟
华北地区广大敌后根据地的
八路军的副总司令;看到了转战陕甘宁、解放祖国
大西北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的司令员;看到了毅然率师援朝,击败高度现代化的
美国军队的志愿军司令员。此时此刻,我们谁能看得出他已失去了行动的自由,正忍受着肉体的痛楚?我们的眼前,依然是横刀立马,指挥若定的彭德怀,依然是率领英雄的子弟兵,为解放亿万受苦同胞而冲锋陷阵的彭德怀。我们的心,也跟着他回到了那如火如荼的年代。
他独处斗室,一遍又一遍地写着,有时愤激,有时高兴,有时冷笑,有时自语、沉思,引起监管者的疑惧,一会儿分析他“情绪不高”,一会儿认为他“思想斗争激烈”,一会儿斥骂他“不老实”。他们怎能懂得,当他们在暗中枉自窥测的时候,他正用生命的最后火焰照亮他亲身参与创造的历史进程。他还在为当年敌人的侥幸而抱憾:“
何键这只狼狗,只身逃于
湘江西岸。没有活捉这贼,此恨犹存!”(见《自述》第八章《打长沙》)他辛辣地嘲笑正张狂一时的报刊“评论员”:“他们现在肚子吃得饱饱的,身上穿得暖暖的,也在随声附和地大骂‘违反毛泽东思想’。让他们去胡说八道吧,谨慎点吧!防止某一天一跤摔倒,跌落自己的牙齿呀!”我们仿佛看到,“四人帮”的魔鬼宫殿,正在彭德怀震天的笑声中动摇。
人物简介
彭德怀(1898年10月24日—1974年11月29日),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原名得华,号石穿。湖南湘潭人。1898年10月24日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彭家围子。幼年读过两年书,因家贫辍学务农,下煤窑做工。十五岁参加饥民闹粜,被官府通缉,逃到洞庭湖当堤工。1916年入
湘军当兵,痛恨
帝国主义侵略和军阀黑暗统治,萌发富国强兵思想。1919年在连队秘密组织“救贫会”,后因派会员杀死一恶霸被捕,在押解途中逃脱。1922年改名彭德怀,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毕业后回湘军任排长、连长、营长。
1926年随部队编入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结识共产党人
段德昌,开始接受
共产主义思想。1927年1月于所在营成立士兵委员会,订立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维护士兵权益的会章。
1928年1月升任团长,4月在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革命低潮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22日与滕代远、
黄公略等领导
平江起义,组建
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任军长兼第13师师长。率部在湘鄂赣边转战数月,建立三省边界革命根据地,后率5军主力到达
井冈山市,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第4军会师。1929年1月为了配合第4军主力向
赣州市、
龙岩市进军,担负留守井冈山、钳制湘赣敌军的艰巨任务。
1930年 6月任第3军团总指挥,率部在
平江县击败国民党军的进攻,乘胜攻入
长沙市,占领十日。1931年11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34年1月
补选为中共第六届候补中央委员。在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中,他是前线主要指挥员之一,所率3军团屡建战功。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逐渐认识到“左”倾冒险主义的危害,曾对错误的军事指挥提出严肃的批评。
1934年10月率部参加
长征。在
遵义市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主张,会后率3军团积极执行新的作战方针,北渡赤水,回师攻占
娄山关,再克遵义城,协同第1军团歼灭大量反扑之敌,取得第一方面军长征后第一个大胜利。1935年6月第一方面军同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会合后,他坚决拥护北上方针,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9月,第1、3军合编为
陕甘支队,任司令员。10月,与政治委员毛泽东率部到达
陕北地区。在他率领
中国工农红军勇猛打退敌军骑兵的追击后,毛泽东曾写诗赞扬他:“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同年11月,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第一方面军司令员。参与指挥
直罗镇战役。1936年1月
补选为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2月任
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司令员,与毛泽东等指挥部队东渡黄河,挺进
山西省,宣传抗日,扩大红军。5月任
中国人民红军西方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部西征
宁夏回族自治区、
庆阳市,迎接第二、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北上会师。10月底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参与指挥
山城堡战役。
抗日战争 爆发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
八路军副总指挥(第18集团军副总司令)。与朱德总司令指挥八路军开赴
华北地区前线,配合国民党军作战,取得
平型关大捷等战斗的胜利。尔后在华北敌后领导发动群众,扩大抗日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指挥部队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在与日军进行频繁战斗的同时,并与制造磨擦的
中国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940年,在华北发动大规模的交通破袭战(史称
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使全国军民受到鼓舞。1942年8月代理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统一领导对敌斗争、整风学习、大生产和减租减息运动,实行精兵简政,领导
华北地区军民渡过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1943年9月回延安参加整风运动。1945年6月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并被任命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对日军的大反攻。
解放战争时期,任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后为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1947年3月初,国民党军
胡宗南等部20多万人
重点进攻陕甘宁解放区时,指挥仅2万余人的陕北部队和后勤机关,同十倍于己的敌军作战。在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
延安市后,根据毛泽东提出的作战方针,采取拖疲敌人的“蘑菇战术”,伺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在一个半月内连续于青化砭、羊马河、
蟠龙镇三战三捷,后又在
沙家店歼敌两个旅,挫败国民党军对
陕北地区的重点进攻,扭转了
西北战局,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在其他战场的作战。
1948年 2、3月间率部在
宜川县、
瓦子街镇一举歼敌五个旅,于4月22日收复延安。彭德怀出奇制胜,以劣势兵力战胜优势兵力的指挥艺术,丰富了
毛泽东军事思想。1949年在解放军向全国进军的形势下,运用军事进攻与和平谈判方式,解放
西北五省。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
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
西北军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50年10月,当美帝国主义侵略
朝鲜、严重威胁中国边境安全时,他坚决拥护
抗美援朝战争的决策,出任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同
朝鲜人民军一起,在七个月内连续进行
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把以
美国为首的“
联合国军”赶回到“三八”线,迫使其转入战略防御,接受停战谈判。经过两年边打边谈,于1953年7月签订停战协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朝鲜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1952年4月回国,主持中共中央军委日常工作。从1954年9月起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他以极大的魄力,领导实行军队组织机构和重大制度的改革,改善武器装备,组建技术
兵种,举办各类军事学校和研究机构,实施正规的
军政训练,建立第一线国防筑城体系,促进人民解放军在保持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实现从单一兵种到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的历史性转变。
1956年 被选为中共第八届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1959年7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期间,勇于直言,写信给毛泽东主席,对“大跃进”和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提出批评,遭到错误的批判,并在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上被错定为“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的首领,免去国防部长职务。
1962年6月,他给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写信,反驳庐山会议强加给他的不实之词,坚持真理,再次受到错误的批判和审查。
1965年9月被派往
四川省任
中共西南局“
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仍顾全大局,兢兢业业地工作。
“文化大革命”中,又遭“
四人帮”严重迫害,他据理斗争,坚贞不屈,由于长期的摧残和折磨,1974年11月29日在北京逝世。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