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口之战是
五代十国淮南
杨行密和宣武
朱温之间爆发的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清口之战后,天下中分,终
柴荣之前,中原不能掌控江淮东南半壁。
背景
清口之战可谓是一次小型的
淝水之战。虽然五代乱世之战甚多,但象清口之战这样以弱胜强且具有高度战略意义的战役不多,故特叙其事,亦以纪念我心中的英豪杨行密。
过程
一、
自
李儇以后,
唐朝这个泥足巨物已经被侵蚀一空,天下纷扰,群雄并起。在大小军阀的自相吞噬之后,渐渐形成了几大势力。其中最强大的有宣武
朱温,河东
李克用,淮南
杨行密等。
朱温,宋州山午沟里人,本出自
黄巢义军,以凶悍出名。黄巢义军战不利,朱温通过
王重荣投降了唐王朝。中和三年三月,朱温升任
开封市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当时宣武镇内有骄兵,外有强敌,几乎无日不战,但朱温不仅稳定住了局面,还逐渐开始向外扩张。朱温在发展扩张中采取了极为狡猾残暴的手段,先后打败了吃人大魔王
秦宗权,对他有恩的
朱瑄,
朱瑾兄弟,收服了
张全义等,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军阀。所以毛主席在他的点评里说
朱温凶狡过于魏武。
杨行密,本名行,字化源,庐州合淝人。据说他身材高大,能力举百斤,日行三百里。他本出自江淮群盗,后投入
合肥县(今属
合肥市)当地的军队。虽然杨行密斗大的字不识几个,但他为人豁达大度,做事极讲义气,很快他便在军队里小有威信,形成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庐州人小集团。这些人中包括
田頵、
陶雅、刘威等,他们后来都成了他的得力干将。由于在与吃人大魔王
秦宗权的战斗中作战勇敢,杨行密被提升为队长,但这引起了他所在部队都将的猜忌。也是在中和三年,都将派他出戍于外,并以好言问他所须,他回答说:“正须汝头耳!”趁机砍掉了都将的脑袋,并趁乱和他的集团控制了军队,自称八营都知兵马使,田頵为八营都将,陶雅为左冲山将。当时的
庐州古城刺史郎幼复完全被架空,被迫向淮南节度使
高骈推荐
杨行密为自己的继任。高骈本是唐末名将,此时却沉溺于神仙诡诞,仙丹合药,治政昏乱,任用奸人。本来杀害上司是罪无可赦,很可能杨行密用了大量财物运动了高骈,高骈居然以行愍为淮南押牙,知庐州事,而朝廷则对此事予以承认。
光启二年,高骈给杨行密取了一个令他名噪天下的新名字,从此他放弃了行愍的本名,而杨行密的威名行于天下。
在获得新名字后,杨行密的运气似乎也变的好得挡不住,想不走上历史前台都不行。淮南节度使
高骈昏,导致扬、楚、滁、和、庐、寿、舒七州一盘散沙。虽然
杨行密在担任
庐州古城刺史后,积极选拔人才,讨伐乡盗,励精图治,但当时和他力量相当的刺史并不是只有他一个,象寿州
张敖的实力也很强,在舒州的争夺中,杨行密还输给了他,但这时上天把一个可以控制淮南全道的机会轻轻送到了他的面前。
光启三年,
扬州市发生了兵变,左厢都知兵马使
毕师铎联合党羽
高邮街道遏使张神剑,
淮宁军使郑汉章赶走了为祸数年的江湖术士
吕用之,囚禁了高骈。吕用之在毕师铎发动兵变时假以
高骈的名义向杨行密求援。杨行密手下的谋士
庐江县人
袁袭认为这是夺取淮南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建议他全力下手。
杨行密于是集结了手上所有的部队,还向
和州(今属
和县)
刺史孙端借了一部分兵力,兵至
天长市(今属安徽天长市)。走投无路的吕用之率残部来归附。这时候兵变军也有了新的动向,被毕师铎引为奥援的宣歙观使察秦彦正在上路,如果他进入
扬州市,那么杨行密所做的一切都会成为别人的嫁衣;而
毕师铎的党羽张神剑因为分赃问题,一怒之下倒向了杨行密,形势变的很微妙。
在张神剑倒戈后,兵变军的前途似乎堪忧,一些正在观望的
高骈旧将如海陵镇遏使高霸和地方豪强如曲溪人刘金、盱胎人贾令威都纷纷投奔到
杨行密的大旗下,他的兵力也膨胀到一万七千余人,足以和扬州的兵变军一较长短了,大军正式向扬州进发。
然而天算不如人算。虽然
秦彦在半路受到前
苏州市刺史张雄部将
赵晖的强力阻击,但仍赶在杨行密之前抵达
扬州市。杨行密被迫开始进行一场艰苦的围城战。
这场战斗非常艰苦,好几次胜负几乎易手,杨行密顶住巨大的压力后,终于在半年后迎来了久违的胜利。在这半年中,秦彦、
毕师铎大小数十战,多半失利,而且还杀掉了
高骈,使得杨行密白白获得了道义上的优势。这种形势下,扬州再也坚守不下去了,秦彦、毕师铎率残部逃往东塘。
原本繁华的扬州受到了一次毁灭性的打击。战前扬州有户七万七千一百五,口四十六万七千八百五十七,但战后仅剩数百家,而且都被饥饿折磨的如同活骷髅一般。残暴的宣州军把活人象猪羊一般屠杀充做军粮,城里到处都是尸骸和积血,
扬州市变成了地狱。
杨行密对此残状,用自己的军粮赈济难民,可谓是劫后善政了。只要长此下去,看来他
英布的宝座是没什么问题了。
天有不测风云,在杨行密暗自庆幸时,他一生中最大的刹星就快到了。
五代十国最大的吃人大魔王
秦宗权在和
朱温的较量中屡屡失利,决定再来淮南换换手气。这次他是下了大本钱的,全军共有万余人,主帅是他的亲弟秦宗衡,骁将
孙儒为副手,来势汹汹。
由于杨行密对秦宗权没加提防,加之所部已是久战疲卒,被迫龟缩于
扬州市。此时秦宗权抵挡不住朱温的凌厉攻势,只得招回秦宗衡部。孙儒知道秦宗权已经成不了气候了,想在淮南自立门户,借机杀了秦宗衡,夺取了部队的控制权。秦宗衡的部将安仁义则向
杨行密投降。残暴的孙儒在富庶的淮南大烧大抢,实力暴增到数万人。
蔡州刁兵中唐就以强悍著称,现在又有骁将孙儒为帅,给杨行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孙儒军沿运河运动,
高邮市(今属高邮)全城被屠,
海陵区(今属
泰州市)的形势一时也亟亟可危,扬州外围的几个要冲纷纷告急。如果外围全被扫平,
扬州市就会成为一座孤立无援的死城。
这时谋士
袁袭再次建议杨行密早寻退路。于是杨行密把大量的物资积极地运转移到庐州。这样做,一则可避敌锋芒,扬州久战残破,人心还未归附,在此决战有可能全军覆没;二则庐州本是
龙兴之地,城池完好,而且将帅都是庐州人,虽然经营时间不长,但已小有根基,扬州一旦形势不利,仍可有退守之处。
此时的朝廷因为江淮久乱,任命
朱温为淮南节度使、东南面招讨使,未来
五代十国的两大巨头的人生轨迹终于开始要碰撞在一起了。由于朱温自己无法脱身担任此职务,他指派宣武行军
司马李为淮南留后,并派内客将张延范向
杨行密转达朝廷的命令。
也许朱温小看了杨行密,尽管杨当时还不是什么出色人物,实力并不雄厚,而且身处险境,但他在听说李璠来当留后,还是怒不可遏,坚决不肯把到嘴的肉吐出来。张延范只得向朱温建议派大军亲来,以武力为后盾解决这个硬钉子。
朱温大军才到
宋州,却接到报告说感化节度使(治今
徐州市)
时溥派兵挡住去路。原来时溥对富庶的淮南也怀有野心。朱温只好暂时放弃对淮南的计划。作为顺水人情,他还正式向朝廷推荐杨行密为淮南留后。两人第一次冲突就如此告一段落。
朱温虽然没来淮南并不等于天下太平,眼下的
孙儒对
杨行密才是劲敌。
文德元年三月孙儒扫清了
扬州市外围的各个据点,再次把战火烧到扬州,扬州也再一次变换大王旗。杨行密听从
袁袭的建议退回了庐州。
然而庐州也不是太平地。庐州离扬州太近,全军新败之余,士气异常低落,只要孙儒追击过来是很难挡的住的。怎么办?只有先往南发展,避开孙儒的锋锐,再凭借江南交错纵横的水网凭险而守了。只是在发展方向上杨行密和袁袭产生了分歧。杨主张攻打洪州(今属
南昌市)的
钟传,而袁主张向
宣城市(今属宣城市)的赵寻找机会。袁袭指出钟传平定
江西省已久,并不易取,而赵锽在宣州根基还浅,容易下手,还有可能得到和州孙端、
上元张雄的支援。
拥有一名对形势洞若观火的
军师真的是幸福啊,但如果不能被采纳还是等于白搭。
杨行密则是一个真正的领袖,他总能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按照
袁袭的计划,杨行密汇合了孙端、张雄的部队,打败了敌人外围部队,顺利包围了宣州。
龙纪元年,在持续的围困下,宣州粮尽,城内发生了人吃人的惨剧。赵锽被部将周进思赶走,在逃亡途中被俘虏。
宣城市军心不稳,士兵们活捉了周进思而降。在开城投降后,杨行密的部将
徐温熬粥赈济饥饿的难民(不要小看了这种做法,在
五代十国多骄兵暴兵的情况下,杨和他的军队这么做简直就是仁义之师了)。通过上下的齐心努力,人心慢慢归附到
杨行密的旗帜下了。宣州本是大州,全盛时有户十二万一千二百四,口八十八万四千九百八十五,现在人心既附,杨行密的实力大增。
好事总是和坏事并行。前线传来消息说
孙儒遣兵攻打庐州,守将蔡俦投降了,这预示着
蔡州刁兵大规模进攻就快来了。困守孤城是没有出路的,必须能相互呼应,
宣城市才守的住。杨行密趁孙儒军还未进攻,攻下了常州(今属常州市)。宣州,常州东西遥相呼应。
预料中的进攻开始了,在
扬州市养精蓄锐已久的孙儒军兵锋甚劲,渡过
长江后,连陷常州和
镇江市。宣州告急!
这时传来了一个好消息。孙儒本是
秦宗权的部将,所部多是淮西兵。
淮南西路兵一直是
朱温在
河南省的死敌,虽然秦宗权已被打跨,但朱温决不允许淮西兵卷土重来。现在他又打得感化节度使
时溥没有还手之力,能腾出手来插手淮南事务了。朱温对于富裕的
江淮汽车从来没放弃过。他派大将
庞师古率领大军从
颍上县(今属
阜阳市市)趋
淮南市,声称支援
杨行密,攻打
孙儒。朱温和杨行密两人因为共同的敌人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联手。
大顺元年,声势浩大的庞师古军沿庐、寿、滁一线接连攻下
天长市和高邮,孙儒军回师来救,双方在陵亭大战。结果庞师古军战败,被迫撤退。虽然庞师古军战败,但却为杨行密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利用孙儒军回救的有利机会,杨行密重新调整了部署,乘虚攻陷了
镇江市(今属镇江),常州,
苏州市(今属苏州)。
不过蔡州刁兵的强悍果然不是浪得虚名,在赶走了碍事的
庞师古军后,孙儒再次发动了进攻,其强大的攻势使得
杨行密辛苦建立的防线垮得如多骨米诺牌一样快。润州,常州,苏州都再次守。
孙儒总是选择先在东面动手是有其道理的。润州,常州,苏州都是大州,让杨行密扎下根来可不是闹着玩的。而且,从
扬州市渡江,可以沿运河运输兵力和物资,军队可以以逸待劳。东线解决了,杨行密就会成为瓮中之鳖。因为从地形上看,
宣城市以东的
固城湖,石白湖,
南漪湖挡住了他往东北逃跑的线路,三湖中间仅剩的两条路只要控制住
溧水区(今南京东南),
当涂县(今属当涂县)要点就行了;往东南方向撤,可以选择经宣州-宁国-
杭州市一路,可是杭州的
钱镠正因
杨行密前曾攻陷常州结仇,对杨这样的恶客恐怕不会手下留情;往西可经宣州-
池州市入
长江,然后或走湖北
黄州府或走九江入
江西省腹地,只是割据武昌的
杜洪和洪州的
钟传都不是善男信女,这种痛打落水狗的事十有八九。
完成东线攻势后,孙儒军象
旋风一样横扫而过,各地城戍都望风奔溃,前军已进至水-黄池(今属安徽当涂县)一线。幸赖大将
李神福指挥得当,乘敌人立足未稳夜袭
溧水区敌寨,这才勉强挡住了孙儒军的前进。
总之
大顺二年对杨行密是多灾多难的一年。这一年几次大战都告失败。刘威、
朱延寿率兵三万与
孙儒在黄池决战,大败逃回。只是运气好依靠江南的梅雨漂没了孙儒所有的军营,才让瘟神孙儒撤走。
广德(今宣城东)之战中如果不是部将
李简帅人力战,
杨行密性命难保,恐怕淮南争霸战已经结束了。如此不利的形势,就是真英雄也要
气短了。杨行密却以坚韧超绝的毅力坚持着,期待敌人露出他致命的弱点。
在
五代十国时残暴也能排的上前五位的孙儒为了彻底打垮杨行密,发布了一条完全没了人性的命令。他烧光了
扬州市所有的房子,采取扫数为兵的政策,将所有的丁壮及妇女强征入伍。为了弥补军粮不足,他还仿效
秦宗权将老人和残弱的人杀掉充作军粮,然后离开了扬州。这样泯灭人性的行为终于使
孙儒的兽兵要走到尽头了(大家可以对照一下
杨行密的所作所为,相信没人会支持象孙儒这样的野兽)。杨行密部将
张训、
李德诚潜入扬州,灭掉馀火,搜罗得谷数十万赈济饥民,大得民心。当时的泗州(今属泗州)
刺史张谏请求借粮以度军中饥谨,张训按杨行密的命令接济他数万斛。
在当时军阀眼里粮食就是命根子,所谓的借粮往往有借没还,莫说非己部属难能得粮,就是亲父子,亲兄弟为了粮食也会大打出手。杨行密向不是自己部属的张谏接济这么多粮食,不能不让张谏感激涕淋。这件事为以后的清口之战埋下了伏笔。
回过头来再说
孙儒吧。快要死的东西总是会有一阵子的回光返照。这次为了保证前锋线上有足够的精锐部队,他把镇守常州的刘建锋、
马殷所部调来,沿苏、常-
宣城市一线以宽正面进攻。他的兽兵攻势一开始总是十分凌厉,再次直逼宣州而来,并在
大顺二年十二月第一次成功包围了宣州,似乎就要一劳永逸了。但
杨行密听取了刘威、
李神福、戴友规的正确意见,防守上屯据险要,坚壁清野以老其师,时出轻骑抄其馈饷,夺其俘掠;护送淮南百姓返回故乡,恢复他们正常的生活,从心理上瓦解孙儒军的斗志;另外再派李神福为宣池都游奕使,
陶雅守润州,
张训攻
淮安区(今属
淮安市),再以轻兵袭常州。
孙儒的作战计划其实摆明了是一
锤子科技买卖,成功了,淮南到手了,不成功,必然死无葬身之地。他完全是凭力量在蛮干,既不管侧翼,也不管后路,连
预备队都没有。一旦在
宣城市城下战斗胶着,补给和援军都成了问题,士气肯定下降。他的流寇作风太严重了,到一地烧杀抢掠一地,当地百姓怎么会支持他呢?相反他的对手
杨行密十分重视根据地的建设,虽然在和孙儒的对峙中屡屡处于下风,但总能依托根据地展开反击,而且在征战中还十分注重对各地民心的争取(即使这是形象工程也实属难得)。
景福元年,漫长的淮南争霸战终于走到头了。五月间,孙儒军已陷于困境了,他们在杨行密军事政治双重打击下进退无路。宣州城下屡次失利,而且广德营被打破,
张训又屯安吉,切断了粮道。到了六月,
孙儒想撤退都不行了。江南的六月淫雨霏霏,原来的行路一片泥泞,原有的苏,常,润,扬据点都又被
杨行密和
钱镠占去,不重视根据地的弱点终于完全暴露。由于大营里部队太多,孙儒所部不仅断粮,还因为卫生问题爆发了
疟疾。乘此良机,杨行密打破了孙儒的大营,阵斩孙儒。孙儒所部多投降杨行密,只有
刘建锋、
马殷率领残部七千人逃脱。
战胜孙儒后,杨行密帅众回到
扬州市,他向朝廷上表请
田頵守
宣城市,安仁义守润州。
至八月,朝廷以杨行密为淮南节度使、
平章事,以田頵知宣州留后,安仁义为润州
刺史。杨行密在扬州的统制体制确立了。
二、
俗话说得天下易守天下难,战胜了
孙儒并不意味万事大吉。经历了秦、毕、孙、杨之间残酷的淮南争霸战,富庶的江淮已化为了一片废墟。
淮南市的经济倒退了几十年,人口锐减。淮南旧辖的七州现在
杨行密掌握的仅有扬、楚、滁、和四州而已。庐、舒二州分别在杨行密的叛将蔡俦和地方势力倪章手里。作为淮南门户的寿州却是依附在
朱温的羽翼下。四邻
钱镠,
杜洪,
钟传都虎视眈,企图伺机进攻。仓空虚,内有贼,外有强寇,杨行密的淮南霸业前途并不明朗。
在
五代十国乱世想要立身创业,没有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是不行的。在以前的淮南争霸战中,杨行密屡屡惨败给
孙儒,究其根本原因是他的军队战斗力明显和孙儒的淮西刁兵不在一个档次。因此
杨行密对强悍的淮西兵是青睐有加。现在孙儒覆灭后,他的所部多投降了杨行密,这简直让杨行密欣喜若狂。他从孙儒降兵中挑选了其尤勇健者五千人,用衣蒙甲,号“黑云都”。这支部队平时厚其禀赐,一逢作战就使之先登陷陈。在战斗中,黑云都以其强悍的战斗力成了四邻的灾难。四邻每逢和淮南作战,只要一听说对手是黑云都,心理上先有了沉重的压力。黑云都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淮南的王牌部队。
但光靠一支部队是不够的,也是危险的。五代十国兵变比比皆是,尤其是象黑云都这样的客军特别容易发生兵变(所谓的客军是指由非本地人组成的部队,他们由于没有本地人对自己家族的顾忌,较本地人组成的军队发生兵变的几率要高很多)。因此
杨行密把
盱眙县、曲溪二屯合并,组成另一支强力部队,号称“黄头军”(这支部队黄头军的称号是否和
唐朝忠武军有关,此处限于资料不足不得而知,忠武军的精锐部队也号称黄头军),并派遣自己的心腹大将
李神福为左右黄头
都尉。有了这支以淮南本地人为主体的强力部队,杨行密不仅实力更进一层,还可以防止黑云都这样的客军独自坐大,看得出来他的眼光和手腕都有独到之处,不愧是
五代十国少有的英豪。
要想真正坐稳江山,光有强兵不行,否则象
秦宗权和
孙儒就不会失败了。淮南真正的问题还是在经济上。如果算上在淮南发生争霸战之前的就已不太平的年岁,淮南足足打了七年,战争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城市萧条了,农村荒芜了,人口锐减,商业萎靡。唐全盛时斗米不过四五钱,战争中金一斤,通犀带一,得米五升。这还是绝对富翁人家才能做的到的。普通人家草根木实、市肆药物、皮囊革带几乎无所不食。战争带来的饥谨使得人丧十六七。以前
扬州市富庶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经过战火不断的扫荡,江、淮之间东西千里扫地无余,商贾不行,百业凋零。
杨行密接手的是一个完全破产的淮南。
面对这样的困境,杨行密深知必须让淮南百姓稍稍休生养息,否则他的
英布宝座是坐不稳的。他本人也是穷苦人家出生,深深了解民间的疾苦;又参加了唐末的军阀混战,也了解
唐朝的种种弊政。唐朝的一个弊政就是战事频繁,而战争所需的军费又全部加在百姓的头上,这让百姓困苦不堪。杨行密在淮南治政的一大特点就是兵不滥发。虽然不是不打仗,但较之
五代十国算是粗安。为了和一些割据势力达成较为和睦的关系,他甚至主动作出妥协。象他就和
杭州市的
钱镠结成了儿女亲家,大大缓解两者的矛盾;另外他还提出和自己的死敌
马殷结为兄弟,当得知部下
马賨是马殷的亲兄弟,主动放他回
湖南省,向湖南方面作出友好姿态。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但这些较友善的外交措施,的确为淮南百姓赢得了一个比较理想的生存环境。
唐朝另一个大弊政就是政府官员的贪污腐化。这也是每个封建王朝所不能避免的终极大问题。唐末的贪污腐化是相当严重的,
卫国文懿公主出嫁时窗户皆饰以杂宝,井栏、药臼、槽匮亦都是用金银制成的,普通的箕筐也是金缕装饰的,光皇帝本人的赐钱就达五百万缗;宰相
路岩委事亲吏边咸,至德令陈蟠叟上书说:“请破边咸一家,可赡军二年。”,一个小吏尚且如此,其他人可想而知。
杨行密了解如果要坐稳江山,就要好好整治吏治。对此,他以身作则,平时赐与将吏,帛不过数尺,钱不过数百,自己吃穿也都很朴素。如果不是公宴,从不大摆排场。他到泗州视察,防御使
台蒙盛饰供帐,他很不高兴。台蒙从卧室内好不容易找到补绽衣,立刻前来报告。杨行密笑着说:“吾少贫贱,不敢忘本。”这种做法和周围其他军阀如以骄横奢侈著称的湖南马氏军阀,以刻剥出名导致士民皆衣纸的
浙江省钱镠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官员的腐化加速程度。
在节流的同时,
杨行密还积极开源。江淮有茶盐之利,虽经战火破坏,但基础还在。楚州
盐都区有
盐亭县百二十三,常州一带则产茶叶。这些产业在战后都被积极恢复起来。杨行密接受掌书记舒城高的建议,不用这些特产强行交换百姓的布帛(如果真的这么做只会导致货币贬值,物价飞涨,百姓背心),而把茶盐同邻道进行物物交换贸易,换取军队所需的粮食和布帛;积极推行
劝课农桑的政策,招抚流散,轻徭薄敛,选拔能干官吏担任地方官员。几年努力下来,公私富庶,慢慢淮南的元气恢复了,有些承平之时期的旧模样了。
在解决了自身的生存问题后,
杨行密也把目光投向了发展。毕竟军政不分家,他身为淮南节度使,自己的辖境都没摆平,怎么都说不过去,何况历来守
扬州市要守淮,庐州,
寿县是扼守江淮的两个门户,没有这两个门户,从北方来的压力随时可以将杨行密击垮。下一步将是该向庐州,寿州动手了。
庐州
刺史蔡俦本是杨行密的叛将。他与舒州刺史倪章联手,试图在淮南北部建立一个独立势力(真是蚍蜉撼树啊)。更可笑的是,他为了表明他与杨行密的决裂,把杨行密的祖墓都挖了,派遣使者送去庐州的印信向
朱温求救。朱温因为当时还忙于征讨
时溥,
朱瑄和
朱瑾,暂时需要保持和
杨行密的友好关系,又因为蔡俦曾投降过自己的死敌
孙儒,于是拒绝增援。
争取到外交有利形势后,杨行密派遣大将
李神福带兵包围了庐州。
景福二年,杨行密亲自到了庐州,大将
田頵又从宣州引兵来会。包围仅持续了三个月,蔡俦众叛亲离,被砍掉了脑袋,淮南重镇庐州被收复。这时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在攻克了庐州后,将士们请杨行密把蔡俦父母的坟墓也扒了,杨行密却说蔡俦就是因为做了这样有伤阴德的事才被老天爷惩罚,自己为什么要仿效蔡俦的恶行呢?在当时能有这样的度量,这是一种很了不起的美德。
见大势已去,蔡俦的同党舒州(今属潜山)刺史倪章也只得卷铺盖走人了。杨行密以爱将李神福为舒州刺史。升州(今属南京)刺史冯弘铎(就是前上元张雄势力,张雄此时已死)也前来依附。此前已独当一面的大将田頵在池州(今属池州)团练使陶雅的配合下打开了歙州(今属黄山)大门。杨行密的势力大增。
干宁元年,
黄州府刺史吴讨举州向
杨行密投降。黄州的投降打开了杨行密西进的大门,他派行营都指挥使
朱延寿率大军进行西征战略,逐步向蕲州(今属蕲春)扩张。一时间杨行密在江淮的势力无出其右者。
本来
朱温和
杨行密此时各自的发展方向还不是很一致,两者还没有直接的冲突,一度还因为蔡俦的事,双方的关系进入了蜜月期,相互之间进行着贸易往来。这时一件意外的事使得两者的矛盾终于激化,从此不可收拾。
大顺二年,当时的泗州
刺史张谏曾向杨行密借粮数万斛,本来杨行密并不指望有什么回报。但做事的人无意,张谏却一直感激不已。他虽然是朱温的部属,但却是降将出身,有着较大的独立性。朱温当时因在泗州也没更好的代理人,就因循旧制在他投降后继续让他担任泗州刺史。
干宁元年,
朱温派到泗州的使者傲慢无礼,张谏不堪忍受,索性投降了
杨行密。
这件事让朱温着实懊恼愤怒不已。朱温是个强人,魏武那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叫天下人负我。”在他身上有着最好的诠释。向来只有他骑在别人头上拉屎拉尿,这回吃了这种亏,安肯善罢甘休。再说他一向自认为他与杨行密有恩,几次无偿帮了大忙,现在杨行密忘恩负义,朱温真的气大如牛。他马上下令扣留杨行密派来贸易的押牙唐令回,并且扣押了唐令回带来的万馀斤茶叶。虽然不知道当时茶叶的时价,当淮南的损失估计也有十几万缗。这下双方的关系破裂了,开始动真格了。
其实军阀之间尔虞我诈也是常事。
朱温对淮南也是念念不忘,只是以前被
时溥,
朱瑄和
朱瑾拌住了手脚而已。一旦腾出手来,江淮早晚是下一个目标。这一点
杨行密清楚,朱温自己心里也明白。朱温他其实一直在等待有一个好的借口罢了,就如同他以前攻打朱和朱瑾那样。中唐以后,天下财赋,江淮十出八九,这块大肥肉,谁都想吃。江淮诸州里润州,常州,
婺州,宣州都是人口在十万户以上的望州;
扬州市,
苏州市,
湖州市,
杭州市,睦州,
绍兴市,
衢州市,
台州市,洪州也是人口在五万户以上的上州;其他诸州也多是人口在万户以上的州郡。只要占领了江淮作为自己的战争基地,凭借江淮丰富的人力物力再加上原有的强大军事实力,那么
朱温用不着和生死冤家
李克用纠缠不休了,光凭经济力量就能压倒沙陀军了。
当时朱温对江淮已经准备下手了。此时朱温的军事形势一片大好,原来桀骜不逊的感化节度使
时溥举族登燕子楼自焚死,强大的徐州镇被收服。天平节度使(治今
郓城县)
朱瑄,泰宁(治今
兖州)节度使
朱瑾兄弟俩也快被消灭了,只是依靠着
山西省节度使(治今
太原市)李克用的支援还在苟延残喘。只要彻底完成对
山东省方面的战事,凭战胜的余威一举击败
杨行密,那么其他军事实力不强的江南军阀都可视如蝼蚁,不难一鼓而平。
对于
朱温的计划,杨行密也十分清楚。既然和朱温的战争已不可避免,那么必须抢在他前面建立完整的江淮防御体系。守江必要守淮,只有把战线尽量往北推,
扬州市根据地才能足够安全,否则如果在淮南开战,即使战胜,朱温也会把淮南变成一片废墟的(他在
徐州市,郓州,
兖州都是这么干的,从经济上彻底掏干对手的战争潜力)。只要能真正把
淮河掌握在自己手中,前依淮河天险,背靠水网交错的黄淮海平原,没有强大水军,就是有千军万马也能挡住。
干宁二年,
杨行密正式向朝廷上表,陈述了
朱温的罪行和过恶,正式和朱温宣战了。他决定先发制人。三月,大军从扬州出发,沿运河乘船至
淮安市,再沿淮河逆流而上,到泗州部队稍事休整,然后开始展开对州(今属
凤阳县)的攻略。在切断城内水源后,大将李简亲自率领身批重甲的勇士连夜翻墙而入,活捉了
刺史张。杨行密任命刘金为当地守将,随后,部队顺利到达了寿州(今属
寿县)。
包围寿州虽然很顺利,但攻打寿州却很棘手。寿州,古称寿春,
寿阳县,是著名的古战场。名动天下的
淝水之战就是发生在此处。寿州北扼
淮河,南俯淮南平原,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寿县古城墙轮廓略呈方形,面积3。65平方公里,城墙周长7147米,四门均有内外
云梯与城堡连接,形式别致。现存的古城虽是宋代建筑,但却是因循
五代十国旧制所建,依稀可见当年寿州要塞的风采。
濠州的失守使得寿州守城的将士有了准备,他们依托坚固的城防同淮南军展开了殊死抵抗,企图拖延时间等待
朱温援军的解围。
杨行密自兵发
扬州市以来,其他地方都是轻松得手,只有此处顿兵凡四旬,无可奈何。寿州的城建很科学,没有象濠州那样的空子可钻,只能采取正面的力攻。无奈寿州将士也十分用命,多次力攻无效,反而白白浪费了宝贵的军力,双方都打得精疲力竭。杨行密此时只得决定撤兵,再拖下去,朱温的援兵一到,想撤也撤不了了。功败垂成之际,大将
朱延寿建议让他作最后一搏,毕竟守兵也很疲劳了。杨行密同意了他的意见。
朱延寿,庐州舒城人,是杨行密的妻弟。他为人勇而敢杀,作战喜欢以寡击众,因而用法极为严峻。他部下曾有一个士兵本不负有作战任务,却主动提出参加战斗。本来这样的好士兵是将领最喜欢的,但朱延寿却以胆敢违反长官的节度立刻将其斩首示众。在他手下凡是战败逃回的,只有死路一条。当攻城的战士听说今天最后一次进攻的督战官是冷酷无情的朱延寿,个个脑袋发涨,只好硬着头皮往上冲。结果这起了
井陉之战的效果,进攻的第一通鼓还没擂完,淮南军就攻克了寿州,活捉了
刺史江从勖。
为了表彰
朱延寿的功勋,更为了以后北大门有个放心的守将,
杨行密任命朱延寿为寿州团练使,同时为他配备了一部分黑云都部队,让他在应付
朱温的进攻时有强力部队可供使用。
根据杨行密的授意,朱延寿在寿州完成了部署后,
干宁三年又开始向蕲、光(今属
潢川县)二州推进。除在
蕲州镇稍受阻挡以外,这次行动也堪称圆满。占领
光州市后,淮河防线在阜阳一带的漏洞也被弥补了。同一时期,杨行密又命部将
张训率兵驻屯
涟水县,严密监视朱温军在今
江苏省一段的动向。这样整条
淮河防务建立完善了。
乾宁四年,杨行密与朱温的战争阴云已越来越浓重了。这时天下的大势又有了重大的变化。原来一直在在
朱温攻势下苦苦支撑的
朱瑄,
朱瑾兄弟再也扛不下去了。由于河东
李克用和魏博
罗弘信关系破裂,罗弘信不再让河东军假道魏博支援朱瑄,朱瑾兄弟。内外交困的朱瑄,朱瑾兄弟得不到河东军援后迅速崩溃,朱瑄被杀,朱瑾则率残部前来投奔
杨行密。
朱瑾,
宋州下邑人。他年轻时以风流倜傥自诩,有恢弘大志,而且勇冠三军。唐末,他赶走了泰宁军节度使
齐克让,自称留后。加上此时兄长朱瑄已经成为天平军节度使,两兄弟的势力和起来足以争雄天下。此时的
朱温羽毛还不是十分丰满,被
秦宗权几次打的非常狼狈,他只得向
朱瑄求救,朱瑄派
朱瑾为他解了危,为此朱温感激地同朱瑄结为兄弟。不过,朱温狡谲翻覆,他在打完秦宗权后,就把目标对准了朱瑄,朱瑾兄弟。因为朱瑄,朱瑾兄弟不仅和他邻接,而且所据的地方都是产兵区。不过朱瑄,朱瑾兄弟与朱温有恩,他一时不好下手,为此他想了一个歪脑筋。他让自己手下的壮士纷纷投效朱瑄,朱瑾兄弟旗下。这样他就有理由去谴责朱瑄,朱瑾兄弟勾引他所部的士卒。朱瑄,朱瑾兄弟回信自然极口否认,可能自恃有恩于
朱温,信中还充斥着三字经。朱温这下算是有了合适的借口,立刻发兵攻打
朱瑄,
朱瑾兄弟。残酷的战争持续了近十年,朱瑄,朱瑾最后兵穷财尽,终告失败。朱瑄被杀,朱瑾则在率骑兵抢粮时被朱温掏了老窝,连自己的妻子也被朱温抢去,被迫投奔
杨行密。
杨行密对朱瑾一干人十分欢迎,他亲自前往迎接,为了表示诚意他把自己佩带的玉带送给了朱瑾,上表推荐他担任武宁节度使,待遇超过其他将领,并对跟随朱瑾一块来投奔的
山西省骁将
史俨、
李承嗣也给予了很好的礼遇。
这支降军人数应该不会很多,根据资料进行合理的判断当在五千以上一万以下。但它骑兵人数却超过一半,其中有许多还是训练有素的沙陀骑兵。淮南本来就以水军著称于世。在杨行密收编了
孙儒的淮西兵后,步兵的战斗力也有了飞跃。现在有了这么多优秀骑兵前来归附实力倍增,简直就是如虎添翼,完全能够和
朱温在野战中一较长短了。
朱温在消灭了
朱瑄,
朱瑾兄弟后,实力大增,已成为天下第一大军阀。单单他直接掌握的军镇就有宣武,宣义,天平,泰宁,感化,淮西,忠武,河阳等,这还不包括依附于他的
洛阳市张全义,淄青王师范,山南
赵匡凝。在和魏博罗弘信结盟后,他又解决了出师江淮的后路问题。
干宁四年八月,朱温正式下达了向淮南进攻的命令。一场空前的大战终于要开始了。
朱温的计划是兵分两路。九月,
庞师古率徐、宿、宋、滑军团共7万人,从
徐州市出发前进至清口(今属
淮安市),渡淮后目标直指
扬州市,作为主力解决淮南问题。号称“山东一条葛”的葛从周率、郓、曹、军团1万余人从
兖州出发前进至安丰(今属
寿县),做为辅助军团,牵制淮南在寿州方向的兵力,并伺机夺取寿州要塞。两路前军以庞师古为主将,
朱温自己亲帅主力部队坐镇
宿州市(今属宿州),接应两路前锋。一时间,淮南震恐,全线告急!
通常中原征伐江淮的线路都是从寿州下手的。以前
苻坚和后来的
柴荣都是这么做的。因为攻下寿州后,面临的就是淮南平原,地势平坦,就是有几条大江大河也是水势平缓,利于进军。如果战事不利沿原路退回便是,只要殿后的人不要过于无能,断不致全军覆没。但这条路的最大问题就是寿州要塞。如果寿州要塞里敌人有足够强的战力,即使绕开寿州而行,后路和侧翼也会受到极大的威胁。事实上,
朱温对这条路线也有足够的属意。
干宁二年,在寿州易手后,朱温就派遣了数万人的军队试图夺回寿州要塞。只是出乎意料的是寿州守将
朱延寿和他的黑云都部队作出了出奇强硬的反应。在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寿州守军大败朱温军。为了尽快征服淮南,避免顿兵坚城,师老兵疲,朱温选择了从
徐州市--清口--高邮--
扬州市的线路作为主攻路线。
选择徐州--清口--高邮--扬州这条线路好处很明显。从实际线路来看,这条路距离最短,而且一旦渡淮后,可以利用大运河运送兵力和物资省时又省力。但这条线路缺点也很明显,只要没有足够的运输船只,上面这些好处就等于空头支票。如果只是沿运河陆路运动的话,这条线路上水网密布,左有
高邮湖,右有沥沟,把前进的横向空间压缩的很小,行军相当不易。而且敌人的水军如果够厉害,配合
唐朝就已闻名天下的宣润弩手,就能给部队造成极大的伤亡。所以这是一步险棋。
对于接下来的战斗,各部史书的描述也各不尽同。如果实际情况完全如同《
资治通鉴》的所说,那么清口之战战败的责任都应该由
庞师古一个人来承担。但如果是那样的话,庞师古简直就是信长野望里的面人了,连基本军事常识都有问题,很难想象他曾独立指挥过最后消灭
朱瑄,
朱瑾的战斗。所以以下的描写是我个人借鉴了其他史书并作出的自认为合理的推论。
干宁四年十一月,庞师古率所部到达清口前进阵地,并开始在此处建立大营,但受到在
涟水县(今属涟水)的
杨行密张训所部阻击,未能完成渡淮的下一步战略目标。与此同时,
葛从周也率所部进入预定的安丰前进阵地,不过也遭到杨行密
朱延寿所部的强烈抵抗。由于
庞师古和葛从周所部都是北方士兵,缺乏在江淮之间水网密布地区作战的经验,并缺少有力水军的支援,整个行动非常迟缓。这种贻误战机的表现将会让他们吃尽苦头。
杨行密在接到前线吃紧的报告后,决定立即增援。但在决策支援方向上,他和投奔他的河东骁将
李承嗣有不同看法。杨行密认为应该支援寿州,这样自己可以与战斗力很强的朱延寿部合力击败实力并不雄厚的葛从周部,进而威胁庞师古部军的侧后路,如果庞师古聪明的话,就得乖乖撤退了。应该说
杨行密的计划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只是他没有和
朱温军作战的经验,这么做只是让朱温小受挫折,只要他的实力没有受到重大打击,来年必会卷土重来,何况
庞师古在撤退前很可能大烧大掠,让清口一线来年撑不下去。
所以根据以上情况,李承嗣提出相反的方案。
朱延寿所部战斗力很强,又依托寿州要塞,以
葛从周的兵力是吃不掉他的;而庞师古军有7万之众,张训所部是支持不了很长时间的,如果淮阴--
涟水县一线失守,有可能被庞师古直接冲到
扬州市城下,那淮南大势去了。所以他主张偷偷地率精锐部队出击清口。只要击垮了
朱温的主力部队庞师古军,那么葛从周军马上就会不战自溃。这个打算其实是敢于打大战,要沉重打击朱温,让他短时间再也不敢有意淮南,而且充分利用朱温和
庞师古,葛从周之间距离过远,又没有水军调动,缓急不能救的弱点。
杨行密在权衡利弊之后,采纳了
李承嗣的意见。
时值隆冬,江淮各地已经开始下起了
大雪。寒冷的天气使得朱温军的战意更加低下,甚至连侦察工作都懈怠了。杨行密则率三万精锐部队向清口进发。大军踏雪而行,来到了楚州前线,由于主力部队的来到,
张训放弃了
涟水县,赶来和主力会师。杨行密和庞师古两军隔着
淮河对峙着。
到达前线后,杨行密并没有立即贸然的进攻。他首先致力于对
庞师古军的情报搜集,试图从中发现破绽。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致密的侦察工作。
杨行密发现庞师古军的大营安的位置很不理想,地势低下,是兵法上所说的绝地。江淮多水,地势低下正好水攻。
按理说庞师古虽然水战经验不足,可他好歹也曾在淮南作过战,犯这种低级错误也不太可能啊。其实这个问题恐怕要归罪于
朱温自己。庞师古从细微时就跟随朱温,是个忠实的奴才,每次作战都要朱温指画方略才行,自己不敢越雷池半步,这样的人做主将随机应变能力就显得差了许多。大营地势低下其实庞师古自己的部下都已向他指出,只要大营再移动一舍(约30里)的距离,就可转移至安全地区,他却以没有朱温的命令,不敢擅自行动,拒绝接受别人的建议。真是一点主动精神都没有,这样祸根埋下了。
敌不动我动,
杨行密方面则积极部署。大将
朱瑾率兵来到
淮安区的
淮河上段,用土石在短时间内筑起一道堤坝,迫使淮河水位提高,准备到时候放水水淹庞师古军。
庞师古此时的表现实在是蹩脚。当他听到有人报告水位发生异常变化,淮南军可能要发动水攻时,他竟然不对这个重要情报引起足够的重视,单方面认为报告人有意动摇军心,还随意砍了报告人的脑袋(可悲啊,身为大将怎么也应该对此派支
侦察部队啊,现在砍人,到时被人砍了)。这样大家噤若寒蝉,谁都不敢讲真话了。庞师古还在部队里随意下棋,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大将风范(三国时
蜀汉大将
费祎也曾在战前下棋以安军心),完全无视正在降临的灾难。
十一月,癸酉,堤坝内
淮河的水位已经提的足够高了,决战的时刻到了。
杨行密派
朱瑾和
侯瓒率骑兵五千人偷偷渡过淮河,身着宣武军的军装,拿着宣武军的旗帜,冒充北来的增援部队向
庞师古大营进发。由于朱瑾和侯都有着丰富的与宣武军作战的经验,他们骗过了所有的斥候部队。杨行密派朱瑾为别动队主将是有其道理的,朱瑾和
朱温有着杀兄夺妻之恨,来淮南后杨行密待他甚厚他自己也常思立功报效,淮南所有战将里恐怕数他对朱温的战意最高了。现在有这样和朱温决战的机会,恐怕他的热血都在沸腾。
为了掩护别动队的行动,
杨行密另外还命张训率老弱千余人作为前锋活动,吸引庞师古军的注意力。庞师古果然中计,对于这样一支人数只有千余的游军未引起足够重视,更未注意到淮南军别动队的行踪。
这一天,天气非常恶劣。阴风怒号,气温已降至摄氏零度以下。连日来毫无进展的战事和恶劣的天气早以使庞师古军的斗志下降到了谷底。士兵们早上才走出军营帐篷,就因低温变的缩手缩脚。突然从远处传来了隆隆的巨响,大地为之震动。只见
地平线之处涌起了汹涌的洪水,正沿着地势向军营奔腾而来。淮南军的水攻开始了!
汹涌的洪水很快冲进了大营,部队变的一片混乱,马匹受惊了,军粮进水了,到处都是乱糟糟的。洪水还附带毁坏了军营外围用来防御的鹿角,
铁蒺藜。整个大营现在就象没了硬壳的
软体动物门,完全暴露在敌人的面前。
庞师古只得派亲兵大和将进行弹压,可是7万人的部队要是真的混乱了,一时三刻又怎么能平定地下来呢?此时他能做的,只是期望敌人不要来进攻罢了。
朱瑾的别动队也顺利到达了大营,利用混乱,从北门而入,直奔大营中军而去。到了中军,别动队露出了狰狞的本来面目。朱瑾率骑兵舞而驰,嚣声雷沸,使得庞师古军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们与朱温军作战经验又十分丰富,并不胡乱砍杀,单单寻找部队的指挥官下手。庞师古和一大批高级将领在混战中阵亡。指挥中枢的破坏,使得
庞师古军的混乱加剧了,整个大营里7万人各自为战,人数上的优势此时一点也未体现出来。原本在游弋的张训所部也乘机逾栅而入,助
朱瑾一臂之力。庞师古军许多单位此时还未接到作战命令,仓促上阵,十分狼狈。清口大营一时间喊杀声惊天动地。
看到前军和别动队都已得手,
杨行密亲自率领大军渡过
淮河,同朱瑾他们夹攻庞师古军。庞师古军完全陷于困境,部队指挥混乱,斗志全无。此时战斗已没有意义,完全变成了单方面的屠杀。宣武军大败,主将庞师古阵亡,主将以下被斩将士超过万人。余众除了被俘的外,都溃归葛从周军。
东线的
庞师古军彻底完蛋了,西线的葛从周军日子也不好过。他原来的任务是夺取寿州要塞。但他的兵力太少,对手
朱延寿又很强,不足以单独完成任务,所以直到庞师古军覆没以前他都没有获得进展。他本在寿州的西北安营扎寨,结果反被朱延寿打破了大营。立脚不住的
葛从周被迫转移到濠州,企图和庞师古军靠拢。当他接到庞师古军败众的报告后,他立刻意识到大势已去。原来企图和主力军靠拢作战的计划却因为主力的覆没,反使自己落入了敌人的袋型阵地中,如果不赶快从濠州这个袋型阵地中脱身,那么庞师古的下场就是自己的榜样。
葛从周放弃了所有的重和其他累赘的东西,向北狂奔。但淮南军怎么会让这种到口的食物逃走呢?
杨行密,
朱瑾在战胜庞师古军后,稍事休整,尾追而来。他们和
朱延寿会师后,马不停蹄地追赶,终于在淠水(今属
六安市)赶上葛从周军。
葛从周对此无可奈何,他不能在此久留,部队士气极度低落,又没有辎重补给,想在此背河顽抗等待援军是不可能的。他咬紧牙关,强行渡淮。结果军才半济,就被朱瑾的骑兵所乘,全军几乎被杀溺尽,光在
淮河上就浮尸万余具。幸亏遏后都指挥使
牛存节激励将士,弃马步斗,这才稍稍挡住淮南军的进攻。葛从周和残部赖此勉强逃脱。渡淮后,葛从周军又冻又饿。撤退过程中,连续四天没有食物,又恰逢天下
大雪,士兵的忍受能力到了极限,沿途因饥寒倒毙的比比皆是。直到到了
颍州区境内,
刺史王敬尧在他所辖境内的路上烧炭为士兵取暖,提供补给,这才让残军数千人逃回。
朱温本人在得知前线两路大军的惨败消息后,也吓得胆战心惊,只好赶快从
宿州市撤退。宣武军来时是如此的气势汹汹,逃时却是如此狼狈,为此
杨行密调侃朱温,写信说:“
庞师古、
葛从周,非敌也,公宜来淮上决战。”几天后在寿州又发生了一次战斗,七天后也以朱温军的失败告终,至此,清口之战以骄横的朱温惨败收场。
杨行密胜利后,论功行赏,大会诸将,当众表扬曾和自己有不同意见的
李承嗣,对他赏钱万缗,上表推荐他担任镇海节度使,进一步整和了内部的团结。从此杨行密威名行于天下,成为了足以和
朱温,
李克用并肩的
五代巨人。
三、
清口之战是朱温和杨行密之间的决战。朱温胜了,就有可能进而控制江南。然而朱温在兵力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却失败了。朱温的败因确实值得好好总结。
第一,朱温的计划不当。兵分两路本身没错,但朱温明知寿州的重要性,却企图投机取巧。结果西线兵力不足,
杨行密还未增援寿州,西线的
葛从周就被
朱延寿击败了,就算东线的
庞师古没失败,这也严重威胁东线的侧翼,影响计划的实施。
第二,朱温的准备不足。从
朱温发布命令到庞师古军进入预定的清口阵地,足足用了三个月,从徐州出发到清口短短距离,就算是7万大军,行动也太慢了。这恐怕和当地水网纵横交错,行动不便有关。朱温没有有力水军的缺点暴露无遗。庞师古军到达清口后,磨磨蹭蹭未曾渡淮恐怕和对方水军阻击,而己方没有有力水军有关。两路人马和朱温自己距离过远,缓急不能救,也是没有水军的缘故,如果想讨伐江淮朱温一定得准备一支强大的水军。这和后来
柴荣伐
南唐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
朱温临事用人有误。庞师古性子忠诚有余,变通不足,大营位置不理想,当事大将自当决定是否迁营,他却事事仰赖朱温的命令,结果铸成大祸。如果让
葛从周担当主将情况也许会好些。
第一,杨行密内部非常团结。以前朱温攻打其他势力都有叛附他的降将,象时溥有宿州
刺史张友等投降;
朱瑄,
朱瑾兄弟有齐州刺史
朱琼投降,朱琼甚至是朱瑄,朱瑾兄弟的亲族。但这次淮南连一个高级将领都没投降,可以说非常难能可贵,让
朱温没一点空子可钻。这和杨行密在淮南的建设密切相关,百姓已经安定下来了,人心归附,没人愿意跟随朱温去过动荡不安的日子。
第二,杨行密临事果决英明。他能放下架子,听取
李承嗣的合理建议十分难得。任命朱瑾为别动队主将也很正确,因为朱瑾与朱温的仇是最深的,所以战意是最高的,这和朱温任命庞师古为主将形成了反差。
第三,
杨行密作战时重视情报,战法大胆合理。利用敌人行动缓慢的弱点,对两路敌人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到达东线前线后,杨行密首先展开侦察,发现敌人漏洞后,制定合理的作战计划。正兵,奇兵配合默契。别动队和主力使用的恰到好处。打败东线敌人后,坚决不放跑西线之敌,对敌人穷追猛打,取得了大胜。
所以清口之战
朱温的失败,杨行密的胜利不是偶然的。清口之战是一次决定天下大势的战事。朱温如果获胜,那他就有可能进而占领整个东南半壁,凭江南那些军事实力不强的军阀是很难挡住他的。占领江淮,配合朱温原有的强大军事实力,很有可能他就能统一天下。因此说清口之战是一次决定天下走势的大战也不过分。
范文澜先生在他的《
中国通史》对清口之战评论说当时的北方军阀朱温,
李克用,
刘仁恭都是些残暴的家伙,强大淮南的存在能免江南百姓被这些家伙统治。能保一方百姓平安,这恐怕是对清口之战的能做的最高评价了。
战争事记
附:清口之战大事记
光启三年(公元八八七年)四月
毕师铎在
扬州市发动兵变。杨行密入援扬州,击败兵变军。
光启三年(公元八八七年)十一月秦宗衡,
孙儒来争夺淮南。
龙纪元年(公元八八九年)杨行密夺取宣州,并以此和孙儒展开长期的战斗。
景福元年(公元八九二年)五月杨行密在宣州城下,大破孙儒军,阵斩孙儒。结束淮南争霸战。
干宁元年(公元八九四年)
朱温遣使至泗州,使者陵慢刺史张谏,张谏举州降
杨行密。杨行密和朱温关系恶化。
乾宁二年(公元八九五年)杨行密上表陈述朱温罪恶,正式宣战。
乾宁二年(公元八九五年)四月杨行密接连夺取濠州和寿州,建立
淮河防线。
乾宁四年(公元八九七年)二月朱瑾率河东、兖、郓兵来投。
乾宁四年(公元八九七年)八月朱温发布进攻淮南的命令。大军兵分两路,庞师古率7万人进入清口预定阵地;葛从周率1万人进入安丰预定阵地。
干宁四年(公元八九七年)十一月杨行密用水攻打败庞师古,进击打败
葛从周。清口之战
杨行密获胜。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