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舰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代名舰
中山舰(Zhongshan Warship),原名永丰舰,是清朝于宣统二年(1910年)向日本三菱工厂订购的钢木结构浅水型炮舰,截至2021年,是中国最大的可移动性文物。
1910年7月,清代海军大臣爱新觉罗·载洵萨镇冰赴日美考察海军。回国后,清廷批准订购18艘军舰,包括从日本订的两艘“永丰舰”和“永翔舰”。永丰舰由三菱长崎造船所于1910年12月13日开始制造。1912年6月,永丰舰建成下水,1913年1月由北洋政府海军部接收,编入第一舰队。自1913年至1925年,永丰舰先后参与了“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 “孙中山广州蒙难”等重大事件。1925年4月13日,广东国民革命政府将永丰舰更名为中山舰。1938年中山舰奉命调往长江参加“武汉会战”,同年10月24日被日本飞机炸沉于武汉附近的金口赤矶山江中。1996年中山舰打捞工程启动,1997年出水,1999年移交武汉市政府后开始修复保护工程,2001年修复完成。2008年,中山舰迁移至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
中山舰造价为68万日元,总长65.8米,宽9米,吃水2.4米,正常排水量780吨,最大排水量836吨,采用2台三胀式蒸汽机,配合2座水管锅炉,设计主机功率1350马力,航速13.5节,煤仓容量190吨,配有无线电收发报设施。前主炮为一门阿姆斯特朗式101.6毫米(4英寸)口径炮,舰尾炮为一门阿姆斯特朗式76.2毫米(3英寸)口径炮,两舷各布置两门哈乞开司式47毫米口径炮,前驾驶台处改装有两座维克斯6吨坦克式37毫米口径炮。全舰可布置兵力100多人。
历史沿革
永丰舰
​​1910年7月,清代海军大臣爱新觉罗·载洵、海军统制萨镇冰以特派专使的身份前往日、美考察海军。回国后,经清廷批准,分别向英、德、美、意订造军舰18艘。其中向日本订造的有两艘,名曰“永丰舰”“永翔舰”。永丰舰造价为68万日元。三菱长崎造船所于1910年12月13日开始动工制造永丰舰,于1912年6月建成下水。
当1912年交船之时,中国的政局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者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袁世凯获得了革命果实,当选为中华民国大总统。1913年,袁世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先后派员出洋监造以前清政府遗订的舰只。民国海军上校李国圻、郑贞能赴日接收永翔舰、永丰舰归国。1913年1月9日,永丰舰由北洋政府海军部接收,编入第一舰队,首航上海市,命名“永丰”,开始服役。
护国运动
1913年7月12日,李烈钧在江西湖口兴兵讨伐袁世凯,掀起“二次革命”。8月20日,永丰舰奉命前往镇江市,参与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的军事行动。8月26日晚,永丰舰抵达南京上游江面,掩护袁世凯的部队南渡常江,致使南京讨伐袁军腹背受敌。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复辟帝制,中华民国国会及《临时约法》遭到践踏。各省革命党人及进步人士纷纷举起大旗,反对复辟,史称“护国运动”。永丰舰参加护国军,与其他军舰一起宣告海军独立,慑于海军的压力,北洋政府被迫宣布恢复临时约法,召开国会。
1917年,黎元洪段祺瑞所代表的南京总统府和国务院就中国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由谁主持参加世界大战等问题发生纠纷,导致丁巳复辟丑剧发生,国会再遭践踏,约法又被毁弃。
1917年6月,孙中山发起“护法之役”,以恢复《临时约法》相号召,并于1917年7月17日率护法舰队抵达广州市,召开非常国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7月22日,海军宣布起义护法。程璧光和第一舰队司令林葆怿率永丰、永翔等舰从吴淞口南航,于8月5日驶抵广州黄埔港,会合其他原在广东省舰艇,组建西南护法舰队。9月10日,中华民国军政府在广州成立,孙中山出任大元帅,组织川、滇、粤、湘、黔等军,于10月打响护法之战。至1918年初,护法浪潮席卷十余省。
孙中山广州蒙难
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部下叶举在广州发难,炮轰越秀山(越秀山),孙中山避难珠碧江上的永丰舰。随即召集舰队官长,号召讨逆,“乃命舰队先发炮,攻击在省叛军,以示正义之不屈,政府威信之犹在”。炮弹落在瘦狗岭、观音山等叛军阵地四周,连带着炸死无辜百姓过百人,激起义愤。在平叛战斗中,永丰舰左舷中弹起火,炮手阵亡,后又身中六弹,舰身晃动。但孙中山站在甲板上一边指挥修舰,一边指挥战斗,终于化险为夷,冲出叛军封锁,进泊白鹅潭。迄至8月9日下午,孙中山陈策蒋介石等人登上英舰,离开永丰舰去香港特别行政区,再转道赴沪。
1923年2月21日,孙中山重返广州,建立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就任陆、海军大元帅,永丰舰重返广州市。同年8月,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登上永丰舰,和官兵们合影留念。
1924年5月,反动商团首领陈廉伯私自购买枪支弹药,组织反动武装,对抗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政权。8月,永丰舰奉命出征,平定商团叛乱。同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11月13日,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乘永丰舰经香港北上。
中山舰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为纪念孙中山的伟大功绩,表彰永丰舰的功勋,1925年4月13日,广东省国民革命政府将永丰舰更名为中山舰。同年6月,滇军首领杨希闵桂军首领刘震寰发动叛乱,中山舰配合国民革命军前往平叛。
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汪精卫任主席,蒋介石除早已任黄埔军校校长外,先后任广州市卫成司令、第一军军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身居要职的汪精卫和蒋介石此时既有政争,也有权争。汪精卫以“左”的面目出现,而蒋介石则逐步暴露出右的本质。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发生了“中山舰事件”。
当时各派力量向中山舰渗透,共产党员李之龙中将)任海军局代局长,稍前曾兼任中山舰舰长。1926年3月,李之龙因公务忙,辞中山舰舰长职,由副舰长章臣桐代理舰长。3月18日午后6时许,在广东海边之定安火轮遭海匪抢劫,停泊在黄埔区上游。李之龙决定派中山舰赴黄埔保护,并下令给中山舰代舰长章臣桐。19日晨6时,中山舰驶出珠江口,9时抵黄埔。当中山舰停泊黄埔时,正在广州的苏联考察团要参观中山舰。19日下午1时,李之龙打电话请示蒋介石,告以参观事,经蒋介石同意,李之龙便电调中山舰回广州市
蒋介石起初并未参与将中山舰调到黄埔一事,只是在接李之龙电话后才知道。而在接李电话前,蒋介石接到汪精卫三次电话,问蒋介石去不去黄埔。蒋介石对汪精卫本存芥蒂,在接到李之龙电话后,更为犯疑,认为有人“欲摆布陷我了”。也有另一种说法,孙文主义学会的右派分子在19日向蒋介石控告,说李之龙“已出动中山舰逮捕校长,夺取军火”。因此蒋介石判定有一种“摆布”“陷害”危害着自己,于是先发制人。1926年3月20日晨,蒋介石利用中山舰频繁往来于广州和黄埔的契机,以“图谋不轨”的罪名制造“中山舰事件”,根据蒋介石的命令,广州全城戒严,军警出动,逮捕李之龙等共产党人50多名,占领中山舰,包围省港大罢工委员会,收缴英雄民兵连枪支,监视苏联顾问,受到怀疑的汪精卫则称病请假。蒋介石夺取了广东省政府的最高领导权。
闽变
自1926年北伐之后,中国政局发生巨大变化,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了中国。1929年3月,中山舰被编入南京国民政府第四舰队,参与蒋桂战争,开赴西江桂军作战。1932年又参与对陈济棠的作战,在广东沿海截获陈济棠大量军火。是年8月,中山舰驶往南京,编入南京国民政府中央海军第一舰队,巡航、停泊于沿海和长江
1933年11月,李济深、蔡廷率驻福建省的第十九路军反蒋,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史称“闽变”。中山区、永绩、永健等军舰奉国民政府之命前往福建体育会进行镇压。1934年初,“闽变”失败,中山舰在此役中受到国民政府嘉奖;同年冬天,中山舰舰长易人,萨镇冰之侄孙萨师俊担任中山舰舰长。
1936年6月,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以北上抗日为名,再度兴兵反蒋。中山舰编入西江舰队第二队,南下广东省。7月,蒋介石在海军的配合下,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平息了这次分裂活动,海军各舰仍恢复原来的编制。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9月以后,中山舰开始作为海军部长陈绍宽的座舰,调入南京以上长江沿线巡防。
1938年6月12日,武汉会战打响。中山舰奉命参加武汉会战,其任务主要是为陆军、炮台运输军火补给以及在长江中游布置水雷。由于炮台急缺火炮,中山舰舰首主炮以及舷侧炮均被拆卸并安装于炮台,虽然后来在舰首和两舷安装了机关炮机关枪,但是防空力量依然不强。
1938年10月24日,中山舰在武昌金口镇附近水域与日机遭遇。当日机进入军舰火力射程,舰长萨师俊一声令下,所有枪炮一齐开火,日机见状爬入云端,顷刻不见踪影。下午3时整,6架日军第15航空队轰炸机从空中直扑过来,对中山舰轮番轰炸,将左舷炸出一个大洞。萨师俊一面命令堵洞,一面组织还击。正在这时,一发炸弹又落在舰,轮机长和一名轮机兵当场阵亡。中山舰舵机失效、锅炉舱进水、驾驶台起火。萨师俊被炸断左腿,鲜血直流,他忍痛靠在栏杆上继续指挥。副舰长恳请萨师俊离开军舰去医院治疗。萨师俊高喊:“我身为舰长,应与军舰共存亡。”舰体倾覆之际,水兵们强行将他抬上舢舨离舰。日本战机对着满载伤员的舢密集扫射,萨师俊中弹牺牲。16时30分,中山舰沉入长江金口水域。此战中,有25名舰上官兵壮烈殉国。
战后岁月
打捞
“中山舰”水下考古是中国首个大型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986年,湖北省提出打捞保护动议,随后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湖北省相关部门曾组织过四次水下探摸中山舰的工作,前两次分别由南海舰队深潜探摸所和北海舰队某部潜水作业队实施,后两次由重庆长江救助打捞公司实施,这四次探摸为以后的中山舰整体出水奠定了基础。
1996年11月12日中山舰打捞工程正式启动。1997年1月4日,湖北省打捞保护修复中山舰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决定,中山舰在金口陈列,修建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1月28日上午,中山舰出水仪式在金口打捞现场举行。从1996年11月12日开工到1997年2月19日中山舰被运至湖北船厂,整体打捞中山舰工程历时100天,由重庆长江救助打捞公司组织实施,按照“双驳抬撬,整体出水”的打捞方案,投入各类工程船舶10艘,打捞工作人员100人,潜水总共达578人次,水下作业超过1158小时,清除舱内淤泥1400吨。
修护
1997年中山舰出水后,工作人员在舰上发现五处创伤,为让后人铭记历史,修复中山舰时保留了两处:中山舰驾驶舱边的弹洞和右舷船板上的“F”形裂口。其中,“F”形裂口背后为锅炉舱,是中山舰沉没的致命伤。刚出水的中山舰舰体变形、断裂且锈蚀严重,亟待修护。1999年6月,中山舰由湖北省政府移交武汉市政府管理。修护中山舰工程的设计任务由中船重工集团总公司第701研究所承担。在国家文物局批复精神的指导下,按照“整旧如旧,恢复原貌”的原则和要求,湖北船厂完成了舰体及舰载设备的修护任务。从1999年11月12日开工到2001年12月13日竣工,修护中山舰工程分为舰体及舰载设备修复、舱室复原、整体除锈与涂装三项内容,历时772天。修护后的中山舰在恢复1925年易名时历史原貌的同时,还保留了1938年抗战时留下的创伤痕迹。
2001年9月20日,由国家文物局派专家组,对中山舰的修复保护工程进行了整体验收。来自北京等全国各地的近20位知名专家一致认为修复合格,并给予了高度评价。2001年12月23日,在中山舰修复现场——湖北船厂举行了隆重的中山舰修复保护工程竣工典礼,中山舰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展出
2008年5月15日,根据“托架载舰、浮坞拖带、气囊牵引”的迁移方案,中山舰从修复地——武昌白沙洲武汉南华造船厂(原湖北船厂所在地)出发,先后穿越白沙洲大桥、军山大桥,跨越长江防洪大堤和纸金路,最终在5月25日成功落位于中山舰博物馆内,前后历时11天,行程23公里,截至2021年,是中国最大的可移动性文物。
基本设计
总体设计
中山舰是一艘总长65.8米、宽9米、吃水2.4米的钢木结构浅水型炮舰,其正常排水量为780吨,最大排水量可达836吨。全舰共有45个舱室。舰尾两侧都镶嵌着铜铸正楷“中山”二字。舰尾楼是舰长的工作和生活空间,内部包含舰长室、会客室、食器房及官员浴室等。从舰尾至舰首,依次布局着舰长室、大客厅、电讯室,中间配置两座燃煤火管锅炉。舰长室配有床、书架、办公桌椅等家具;大客厅既作办公室之用,也作为高层将官商讨战略战术的场所。舰长室、沐浴间与大客厅共同构成舰长的“两室一厅”套房。舰上驾驶舱上方为瞭望台用于观测敌情、通信联络和作战指挥。中山舰的无线电报房中,配备有无线电收发报设施。中山舰还配备三副柚木舵盘,分别安装于前驾驶舱、后舰尾楼和尾舵舱。此外,舰上设有救生艇一艘、救生船三艘,确保舰员安全。
动力系统
中山舰采用2台三胀式蒸汽机,配合2座水管锅炉,设计主机功率1350马力,航速13.5节,煤仓容量190吨。
舰载武器
中山舰前主炮为一门阿姆斯特朗式101.6毫米(4英寸)口径炮,舰尾炮为一门阿姆斯特朗式76.2毫米(3英寸)口径炮,两舷各布置两门哈乞开司式47毫米口径炮,前驾驶台处改装有两座维克斯6吨坦克式37毫米口径炮。
主要参数
纪念保护
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是以“中山舰”命名的专题性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国家级国防教育基地、湖北省爱国主义交流基地。中山舰博物馆位于江夏区金口街中山舰路特一号,挺立于金鸡湖畔,距武汉市中心城区约25千米。中山舰旅游区建设,总体方案为中山舰博物馆核心景区、军事游乐区、杜家游乐区、民俗风貌区、旅游产业区等功能区,其中展厅面积7010平方米。馆内辟有三大基本陈列《中山舰复原陈列》《一代名舰——中山舰史迹陈列》《中山舰出水文物精品陈列》,镇馆之宝是修复后的中山舰,占据博物馆一半空间,陈列文物50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1件。
相关作品
油画《一代名舰》
画家唐小禾创作的大型组合油画《一代名舰》宽16米,高4米,以三联画的形式再现中山舰的三个重要的历史瞬间:1922年孙中山指挥永丰舰平定军阀陈炯明叛乱;1938年中山舰在武汉长江金口水域与日军激战;2008年经修复的中山舰借助滚动的气囊被迁入馆中。
纪录片《中山舰沉浮录》
《中山舰沉浮录》是由张仲彬编导,潘定石、李存文、李忠摄影,湖北电影制片厂于1995年摄制的记录片,1999年被国家教育部、文化部和广电总局选为爱国主义教育优秀影片。该片纪录了历时几年中山舰打捞的全过程,回顾了中山舰是怎样被日本飞机炸沉在武汉金口水域,中山舰原名永丰舰是怎样改名为中山舰的。
纪录片《探索发现:百年中山舰》
《百年中山舰》是为了纪念中山舰下水试航100周年,中国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立项拍摄的五集文献纪录片,该片由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武汉市中山舰陈列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北京铮之声影视投资有限公司、南京市广播电视台、中国中央电视台新影制作中心联合摄制,中国华艺音像实业有限公司承制。《百年中山舰》真实记录了中山舰的革命历程,颂扬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及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民主与独立、探求中国民主革命道路所进行的斗争、革命精神以及中国海军官兵的战斗精神。该片于2011年9月开机拍摄,摄制组在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的十几个城市以及日本采访拍摄,访嘉宾近百名,留下了大量真实、生动、宝贵的口述历史素材。2012年6月4日在武汉广播电视总台、 南京广播电视台播出。2012年8月30日起在以及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播出。
歌曲《中山舰之歌》
《中山舰之歌》是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馆曲,由武汉市中山舰陈列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殷增涛作词,湖北音乐人王原平作曲,于2012年9月18日在中山舰博物馆舰体陈列厅举行了首发仪式。随后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网站也发布了该曲。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永丰舰
中山舰
战后岁月
打捞
修护
展出
基本设计
总体设计
动力系统
舰载武器
主要参数
纪念保护
相关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