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大兴唐长安城在平面布局上吸收了北魏
洛阳市和
东魏北齐邺南城的优点,利用了当地"六坡"地形特点,由外郭城(罗城)、宫城、皇城、禁苑组成。长安城遗址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开始大规模的勘察、发掘,先后完成了对外郭城、皇城、宫城及城内街道、坊市、渠道的探查,并据此绘制了长安城的实测图和复原图。
实际上,隋唐长安城遗址是否该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纠结长达40年,其原因是遗址范围大,宫城
皇城根遗址公园被叠压。
长安的范围包括现今
西安市的城区和近郊。唐末兵乱,它被毁坏得很厉害,终于成为废墟。解放以前,曾有不少学者试图发掘这座唐城的遗址,因苦于条件限制,没有成功。
195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专门的唐城发掘队,开始了规模较大的发掘工作。经过四年多的辛勤劳动,遗址的概貌已经显露出来。从已经发掘的城市布局、宫殿、街道、坊里的遗迹,可以想见当时这座城市中千门万户、车水马龙的盛况。
2011年,考古人员在配合基本建设时发现了大面积的
唐朝陶窑群遗址,其中有两组陶窑保存完整,已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进行回填保护。
2015年11月,
陕西省文物部门考古人员在唐代长安城东市遗址发掘中,发现450件唐代遗物及一批重要商业遗迹。据介绍,此次发掘位置在东市遗址中部偏东处。目前,500平方米探方累计出土砖瓦、陶器、玉器、铜器、玻璃器、宝石戒面、开元通宝以及有“家酒店”字样的瓷壶底片等
唐朝遗物450件。现场发掘过程中,发现3条唐代道路遗迹、3条水沟遗迹,店肆后作坊遗迹1片、水井4口、窖井2口、渗井11口、灰坑12个、活土坑3处以及卧泥池、陶瓮坑各1处。
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651.7米,周长36.7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门有15个,东墙由北向南有通化门、春明门、延兴门,南墙由东向西为启夏门、明德门、安化门,西墙自北向南为开远门、金光门和延平门,北墙中段即宫城北墙,宫城以东有丹凤门,宫城以西有芳林门(隋称华林门)、景耀门和光化门,玄武门和安礼门与宫城共用。地面城墙遗址仅
太极宫玄武门遗址附近和安化门处各有一小段。地下墙基保存基本完好,宽9~10米,个别地方达20米。明德门是
长安的正南门,位于长安城的中轴线,
朱雀大街的南端,规模宏大,是长安城最大的门。门址东西长52.5米,南北进深16.5米,有5个门道,每个门道均宽6.5米。门道间的隔墙厚2.9米,门道两侧有排柱柱坑,每排15个,东西对称,各门道中部原都有门槛,用青石制成,现仅存留部分残件。东门道石门槛宽0.4米,厚0.26米,残长3.7米,门槛上有车辙的沟槽四条在正中门道。残留的西门槛较其他制作更为精致,上面雕刻有流畅的卷草花纹及
浮雕卧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外郭城内有南北向大街11条,东西向大街14条,街道十分宽阔,其中明德门内
朱雀大街宽达150~155米。两侧有宽3.3米、深约2米的水沟。城内大街把郭城分为110坊,朱雀大街以东55坊为万年县,朱雀大街以西55坊为长安县。朱雀大街两侧4列坊面积最小,有东西门和一条横街。皇城东西两侧的6列坊最大,有东西南北四门和十字街将全坊划为4个街区,又有小巷将全坊分为16个小区。坊内是居民住宅、王公宅第和寺观,史籍记载佛寺100多处,道观30多座,
大秦寺二,景教寺五。著名的有
大慈恩寺塔、
荐福寺小雁塔。还有
大兴善寺、青龙寺等。坊有坊墙,坊门早启晚闭,设专人防守。在皇城东南和西南的外郭城内设有东西两市,
隋朝将东市称都会市,西市称利人市,两市面积各占两坊之地。市内有两条东西和南北大街,构成"井"字形街道,市周围有夯土围墙,四面各开二门。市内9个区,每区四面临街店铺是
长安手工业和商业的集中区域。
唐朝外郭城墙西南角当时是否有类似
明清城墙所筑的角楼?发掘结果显示这里没有筑角楼的迹象。考古队何岁利分析说,如果有角楼,城角的
基址就应该宽于城墙基址,应形成一处较大的墩台基址,但发掘的城角转弯基址宽度与城墙基址均为5.5米,应不存在构筑角楼的基础。
是供皇帝、皇室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包括
太极宫、
东宫和
掖庭宫,南北长1492.1米,东西宽2820.3米,周长8.6公里,位于
长安北部中央。在今
西安市城内"
云居寺"有宫城南墙的遗迹,在自强西路北侧有一段北墙遗址。城墙均为夯土版筑,基部一般宽18米左右。宫城正南门为承天门(
隋朝称广阳门),遗址在今莲湖公园内,东西残长41.7米,南北进深19米,有三个门道,门基铺砖或石板。宫城北面二门,"
太极宫玄武门遗址之变"就发生在宫城北面的玄武门。
又名"
铁瓮城遗址",位于宫城之南,北与宫城以横街相隔。东西宽2820.3米,南北长1843.6米,周长9.2公里。皇城内是中央官署和
太庙、社稷。朱雀门是皇城的正门,北与承天门遥相对应,南接
朱雀大街,直达外郭城的正门明德门,是全城的中轴线。
含光门是朱雀门西侧的一个门,其遗址保存比较完整,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37.4米,南北宽?19.6?米,门墩是以纯净的黄土版筑而成,包砌砖壁,包砖厚0.35米。门道两侧 各有排列整齐的青石柱础,东西对称,呈正方形,72~78厘米见方,柱础中间有一直径约10厘米、深10厘米的圆形榫眼,以立排柱,证明当年门楼是木结构的。含光门城墙断面上遗址清晰地保存着
唐朝、宋代、元代及明清各代修补的夯层,成为
长安中皇城变化的一个历史见证。唐代在
长安还建有两座大的宫殿,
大明宫位于城东北的龙首原上,因位于
太极宫之东北,称"东内",太极宫称"
西内"。
李隆基时期在春明门内建造的
兴庆宫在太极宫的东南,故称"南内"。长安城有着完善的供水系统,除凿井外,还有永安、
清明、龙首三渠分别引进氵高水与氵产水,流经城内,北入宫苑。后又修漕渠,引黄渠注入曲江池。长安城的建筑模式是中国古代
首都建设的一个典范,对
日本和
亚洲其他国家及国内一些地方政权的都城建设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唐末
天宝(904),
朱温挟
李晔迁都
洛阳市,命
长安居民按籍迁居,毁长安宫署民居,使隋唐长安300年帝都成为废墟。
发掘勘测的结果证明:唐代长安城的周围有七十多里,比今天的
西安市旧城(即明清时代的西安城址)大五倍以上。全城分三部分,最外是外郭城,中间的北部是皇城,皇城北端正中是宫城— —皇帝居住的地方。在外郭城垣上有十二个城门。许多纵横的街道把全城除宫城和皇城以外的所有地区整齐地划分为一百零八个长方形的坊里。
隋唐长安城是
中原地区古代
城市规划设计的杰作,在中国城市规划史乃至世界城市规划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隋唐长安城规划手法的探讨对于隋唐时期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隋唐长安城遗址的保护和当代西安城市规划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