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群
清末民初人物
黄群(1883—1945)原名冲,字赵景深,后改为溯初。祖籍平阳郑楼,父辈以经商迁居温州朔门。他是冠*第三子,伯父冠圭无子,以他承嗣。他说自己“幼时情绪异,怠学好深思,意构游仙境,胸存命世期”。
人物生平
求学生涯
光绪二十七年(1901)黄群到杭州市师从陈黻宸宋恕。时陈介石在养正书塾(后改名杭州府中学堂)任总教习,宋怨执教于求是书院,因此结识了两校的高材生蒋尊簋蒋百里周承菼许寿裳、马叙伦、汤尔和、杜士珍等人。第二年,陈介石和宋恕携同黄群、马叙伦、汤尔和诸学生离开杭州到上海市。八月,陈介石在上海主编《新世界学根》,发表大量抨击专制政体的文章,黄群亦参与编撰,发表了《法律约言》、《法律与爱国性之关系》、《公利》等文章。宋恕称之谓“别具只眼,入情入理,脱尽学界报界习气奴性,钦折莫名”。光绪三十年(1904)黄群留学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法,学成回国后,先后在湖北督署调查局、政法学堂工作。
革命道路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黄群赶回浙江省协助新军八十二标标统周承菼光复杭州市,周任浙江军政府总司令。11月,黄群与汤尔和等五人被推为都督府代表,参加在上海召开的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嗣后赴武昌区参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制订。中华民国元年(1912)黄群被推举为临时参议院议员,参与制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二年,又当选为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同时参加美国共和党,后改组为进步党,梁启超任理事。民国三年袁世凯阴谋称帝,解散国会。到了第二年八月,筹安会丑剧上演,帝制逆流甚嚣尘土。孙中山于国外发布讨袁檄文。梁启超亦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反对帝制,并与蔡锷秘密筹划讨袁计划,将进步党在上海主办的《时事新报》委托黄群主持。梁启超认为讨袁“莫如运动冯华甫赞助起义之举最为重要”。冯华甫即冯国璋,时任江苏省都督,掌握长江中下流一带军权。是袁世凯手下一名大将。黄群为此事,先后三次赴南京市与冯国璋洽谈。12月25日,蔡在云南省唐继尧通电各省宣告云南独立,组成护国军出兵讨袁。冯国障出于自身利益,暗中串通江西省浙江省山西省山东省湖南省五省将军联名要求袁世凯“速取消帝制,以安人心。”袁世凯在内外交困下。不得不宣布取消帝制。
民国五年三月,为促进广西壮族自治区陆荣廷宣布独立,联合西南各省反袁。黄群与梁启超香港特别行政区往海防转入广西。途中,梁启超起草《护国军军政府宣言》,黄群起草《军务院组织条例》。到了海防,根据情况,黄群与梁启超分道,只身入滇,绕道越南,进入广西。事成后,到肇庆市与梁启超会面,然后去南京市,返回上海市。不久,袁世凯在众叛亲离中死去,为万众所唾弃。尔后,军阀混战,狼烟四起,政局败坏,国事日非。黄群深深地失望了。于是弃政从商,希望发展民族工业,“殖产”救国。联系亲友,组织通易公司。虽苦心经营,却于民国二十五年,亏空而倒闭。黄群一时感到茫然。国事如斯,自己又遭从商的挫折。他愤而出国,索居于日本小滨市
积极抗日
“七·七”芦沟桥事变后,黄群心系祖国,但受到日本的监视。“独坐高楼上,凄然似楚囚”。民国二十七年十二月,汪精卫在国内发表“艳电”要“与日本政府交换诚意,以期恢复和平”,公然背叛中华民族。黄群在《二十八年思感事》中痛斥其“前言犹在众皆知,易辙中途亦足悲,怪论忽同蛙聒耳,痴心欲与虎谋皮”。当时有乐清市高宗武,任外交部亚洲司司长,是汪精卫、周佛海等“低调俱乐部”成员,负有为汪精卫与日本方面联系、密交的任务。高宗武的父亲高玉衡是黄群的老友。高宗武一直以父执前辈尊重黄群,他每次到日本,也到小滨市看望黄群。民国二十八年二月,高宗武到日本,再次去看望黄群,谈论国事时局以及个人的处境,请黄群予以指教。黄群坦诚地分析,严正地指出跟汪精卫走的路是错的。高宗武为之所动,接受了他的意见,并设法安排黄群返回上海市
黄群回到上海,高宗武安排他于一个晚上会见汪精卫。黄群与汪精卫同在甲辰年到日本留学,辛亥以后,时有相见。这次见面交谈之后,黄群深知汪精卫已决心投靠日本帝国主义,无法挽救。于是为高宗武的出走进行周密的筹划。黄群先期离沪去香港特别行政区,然后乘机飞往重庆市会见蒋介石,陈述高宗武的行动。蒋誉他“老成卓识”,并决定资助高宗武赴美留学。写了一封亲笔信称高宗武是“浙东好男儿”,交黄群带回香港。经黄群的周密安排,高宗武会同陶希圣于民国二十九年一月三日秘密到达香港,蛰居九龙。一月二十一日。高、阳二人致函《大公报》揭露汪精卫日寇所签订之实国条约《日支新关系调整想要纲》及其附件之原文摄影整份,于二月一日发表,举国共愤申讨。①这就是当时震惊中外的“高陶事件”。二月中旬,高宗武夫妇离港赴美,黄群赋诗《赠别》,叮嘱他“去舟倘梦西湖月,故国还忧金瓯缺”,不要忘记苦难的祖国。
此后,黄群多次往返于港渝之间。但蒋介石奉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使他报国之愿又成泡影。于民国三十年二月下旬,返回香港特别行政区避居九龙
心系故乡
黄群为国家奔走,却不忘乡邦的文化、教育、卫生的建设。自民国七年开始,敦聘刘景晨刘绍宽选辑、校勘,编成《敬乡楼丛书》共4辑38种257卷。于1928年至1935年印行。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上海市所藏的乡邦先哲的书画,“八·一三”的烽火将其毁于一旦,包括他讲学、政论的文稿。幸亏于沪战之前一部份藏书运回温州市,他的夫人,遵照他的意愿,于抗战胜利后,捐赠温州园图书馆6440册。民国十年,伯父冠圭公九十大寿,“命溯初移称觞之资于郑楼,购地筑屋,设小学焉,命曰郑楼乡村小学,来学者均免费,一二年后,学生大增,校舍亦年有添建,更造育蚕室,筑育鸡,辟场圃栽植果木,以推广农村副业”②。至民国二十二年,已辟地三十亩,建筑校舍百余间,规模之宏大,为东南各省之冠。十余年,培植学生数千人。这一年。浙江省教育厅拟议在温州设立一所师范学校,校址未有着落。黄群闻讯即将郑楼小学全部校舍、场地及一切设备悉数捐公,改办温州师范学校。
在创办郑楼小学的同时,黄群与友人潘鉴宗、吴壁华、杨玉生等在温州积谷山麓创建瓯海医院,占地13亩,设有内、外、五官、妇产等科。学校和医院的“建筑费及历年经常费几达十万金”。民国二十三年,黄群将医院捐赠给慈善团体(协济善堂)继续办理。解放后,由政府接办,今为温州医学院温州附属第一医院。
逝世
民国三十六年(1947)9月,谢侠逊重庆市扶送黄群灵枢至上海市。安葬于虹桥镇公墓。同年,他的《诗集》出版。
文学成就
黄群避居九龙时,将五十岁以后所作的诗仔细删存,计成三卷,即今存的《敬乡楼诗》,分《初学集》、《小滨集》、《香岛集》共454首,托徐寄庼带到上海保藏。徐寄庼在《敬乡偻诗·跋》中说。“溯初在谕,居友人谢侠逊宅,外忧国防,内忧战局,频年失眠之症,伤及心主。……遂于是月二十六日长逝。盖棺三月顽寇即呈降表。天乎!竟不令爱国志士易之前,闻而含笑,何其酷也。”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求学生涯
革命道路
积极抗日
心系故乡
逝世
文学成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