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续宾(1818年6月21日—1858年11月16日),字如九,一字克惠,号迪庵,湖南湘乡(今
湖南省涟源市)人,湘军创始人之一。
李续宾出身殷实之家,早年接受传统儒学教育,后来因父亲
李登胜患病,家道转贫,几位兄长外出经商,李续宾留在家中照料。
爱新觉罗·旻宁十九年(公元1839年),因家乡盗匪猖,李续宾在
湘乡市、
邵阳市首倡团练。
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
太平军进入湖南,湘乡知县朱孙诒大办团练,李续宾率团丁赴县驻防,并协助老师
罗泽南创立湘勇。
咸丰三年(1853年),在籍侍郎
曾国藩以湘勇为基础建立湘军,李续宾跟随罗泽南率所部湘军东征
江西省等地。次年,李续宾任
湘军总营务,因堵截要隘,首破太平军营垒,被提拔为知县。同年,罗泽南、李续宾所率湘军收复
武汉市、攻克田家镇,李续宾被清廷授为
安庆市知府,并获赐挚勇
巴图鲁。
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李续宾在罗泽南战死后接统全军,并率领湘军再次攻克
武昌区。
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李续宾率部夺取九江后,被授予
巡抚职衔,并获赐
黄马褂,不久他率军救援庐州。同年十月,李续宾在
三河之战中陷入
太平军李秀成、
陈玉成部数十万重兵包围,最终全军覆没力战而死,终年四十岁。
李续宾死后,清廷追赠他为
总督,入祀
福州马江海战纪念馆,
谥号为“忠武”。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三月,李续宾被葬于家乡
星子山。
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李续宾被追封为三等男爵,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
光绪帝下诏将其画像挂于紫光阁。李续宾著有《李忠武公遗书》存世。
咸丰评价李续宾“首倡团练,屡建奇功。在七年的时间里,他先后攻克了四十多座城池,参与了大小六百多次战斗,以少胜多,所向披靡。”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李续宾出生于嘉庆二十三年五月十八日(公元1818年6月21日),出生地为湘乡崇信都岩溪里(今
湖南省涟源市
荷塘镇田心村)。据称,李续宾为
天宝郑孝王李亮后裔,郑孝王十七世孙李茂隆在宋朝时担任评事官,并于晚年迁居到湘乡桥头(今湖南涟源市荷塘镇桥头村)。李续宾祖辈家境殷实,其父李登胜精于书法,乐善好施,非常重视对子弟的教育。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李续宾开始跟随兄长入家塾读书,他的第一位老师即为其父李登胜。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李续宾跟随父亲学习。
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李续宾家庭遭遇变故,其父身患疾病,久治不愈,花费颇多。又因为乐善好施的缘故,李续宾家境愈发贫困,因此其兄都外出经商,只留他在家负责照料家务。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为了增加家用收入,李续宾在家周围空地上种植了数百棵果树和茶树,并开荒二十亩地用于种植棉花。尽管忙于家务,李续宾仍坚持学习书法、经义和骑射,并于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开始研究
东汉末年儒家学者
郑玄注释的经书。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理学名士
罗泽南以寒儒身份在乡里讲学,李续宾想要拜他为师。然而,因为家里琐事缠身,李续宾暂时未能如愿。
主持练团
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
湘乡市和
邵阳市两地的盗贼猖獗,聚众抢劫,又逃到邻近的县城,躲避官兵的追捕。李续宾的父亲李登胜担心天下大乱,提议成立乡团以自保。次年,李续宾为经营团练事务,多次往返于湘乡和邵阳两县之间,最终,两地成立团练并选举了三位邵阳团长和六位湘乡副团长,率领所募团丁捉拿不法之徒,维护乡里安宁,李续宾受命担任团事。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李续宾把弟弟
李续宜送到
罗泽南那里读书。随着父亲身体状况的好转以及家境逐渐宽裕,李续宾在次年也拜师罗泽南门下。当时,
湖南省其他地区都深受盗贼之害,而
广西壮族自治区更是土匪盗贼横行,只有
湘乡市和
邵阳市通过成立团练自保,才没有受到侵扰。李续宾对于天下局势深感忧虑,因此开始钻研军事。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
新宁县天地会首领
李沅发在新宁(今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趁机发动叛乱,欲攻打
宝庆府(治今湖南邵阳)。邵阳教谕彭洋中和李续宾在宝庆经商的二哥李续家给李续宾寄信,请求帮助消灭
洪门。收到信后,李续宾组织了两百多人,并与新宁的乡兵会合,夜间突袭天地会巢穴,将其击溃。府官孙守信和彭洋中想给李续宾请功,但他却坚决推辞。
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
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率领
起义军,建立了太平天国。湖南地区民心惶惶,李续宾因此加强了乡团的训练。为了提高乡勇的素质,他撰写了《孙子兵法易解》,以《孙子》为主要内容,以《左传》《
战国策(上下)》《
资治通鉴》等作为证据,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分发给乡团的团长和乡民进行讲解。随后,他来到
长沙市,与当地官员商议,建议官军使用
火器对付
太平军。随着战争逐渐向湖南靠近,李续宾和朋友王勋商议制定了团练章程。
协创湘勇
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四月,太平军攻占了
湖南省重镇
道县,各地宫府纷纷备战。
湘乡市知县
朱孙贻命令李续宾抓紧组建乡团,搜捕本地会党。同年七月,太平军围攻长沙,湖南巡抚
张亮基命令各地举办团练,以增强防御实力。湘乡知县朱孙诒命令
罗泽南在籍创办团练,李续宾作为罗泽南的学生,协助其创立了湘勇。不久,罗泽南率领的湘勇被调往
长沙市防守,李续宾也随之前往。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二月,奉旨在籍兴办团练的
曾国藩来到长沙,他以在长沙的一千人
湘军为基础,仿效明代威继光的组织方式,将其分为左、中、右三个营,形成了湘军的雏形。李续宾归入罗泽南统领的中营。与此同时,
湖南省南部各地的会党和农民纷纷起义,李续宾跟随罗泽南参与了对衡山、
桂东县、
江永县、
江华瑶族自治县、
蓝山县、
临武县、
永州市等地的
起义军围剿战斗。同年夏,
太平军进攻
南昌市,曾国藩派遣
罗泽南等人率领湘军增援
江西省,李续宾则协助谢邦翰领导的右营一同前往。在南昌之战中,湘军受挫,谢邦翰被击毙,李续宾代理其职务,成为该营的领导。随后,李续宾随
湘军转战泰和、万安、万福,追击起义军残余进入
茶陵县、
安仁县等地,任务完成后返回
衡阳市(今湖南省衡阳市)驻扎。
攻克岳州
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正月,太平天国西征军进入
湖南省,攻占了岳州(今湖南省
岳阳市)。
曾国藩以援助江西有功为由,任命罗泽南为湘军统领,同时任命李续宾为湘军总营务。不久,曾国藩率领湘军从
衡州府北上,准备迎击
太平军,而
罗泽南和李续宾两营则留在衡州负责防守。然而,曾国藩率领的军队先后在岳州和
靖港镇(今湖南省靖港镇)遭遇失败,只能退回
长沙市。同年六月,曾国藩先派遣
褚汝航等四支部队从水路前进,陆军则以
塔齐布的军队为中路,驻扎在新墙(今
岳阳县新墙镇)。曾国藩认为新墙的军力有些单薄,于是调派罗泽南和李续宾统领的两千人
湘军前去支援。不久,塔齐布在新墙击败了太平军,逼近
岳州,太平军只得放弃岳州,撤至
城陵矶。
塔齐布认为
太平军实力强大,计划与
罗泽南一起进驻岳州加强防守。但李续宾坚决反对,认为这会重蹈王璞山固守岳州导致失败的覆辙。罗泽南则认为岳州四面环水,只有大桥通向省城,太平军必然将其争夺,于是与李续宾率领的部队扼守在大桥。不久,太平军集结兵力,登上九塘岭,越过山岭向下进攻大桥。罗泽南和李续宾率领的部队奋力阻击,坚守桥头,毫不退让,太平军略微后退。罗泽南率领部队追击至九塘岭,发现太平军人数超过一万人,分布在山坡上,于是命令李续宾驻守在九塘岭南面,防止太平军的偷袭。而他自己则率领中军继续战斗,击毙了上千名
太平军士兵,并迫使太平军退守高桥。
随后,李续宾驻扎在芭蕉湖,距离罗泽南营地三里远,太平军在两营周围设下了八座营寨。
塔齐布则驻扎在岳州城东南,稍微远离了太平军。太平军常常在深夜袭击,
罗泽南和李续宾的营地每晚都严加戒备。不久,太平军援军数千人到来,塔齐布率军与他们交战,并斩杀了首领
曾天养,但太平军势力未减。随后,太平军再次发动进攻,李续宾率军英勇抵抗,太平军伤亡惨重,才撤退。然而太平军势力愈发增强,罗泽南主张退守城内,李续宾反对并在夜间与塔齐布共谋,假装有大批援军到来,太平军惊慌失措,连夜逃至大桥,首领在高的
土山上竖旗指挥。李续宾率军追击,面对人数众多的
太平军,
湘军士气心有恐惧。李续宾则冷静地将将士分成五队,自己只带了十多人,冲入太平军阵营,斩杀了竖旗指挥的太平军将领,太平军溃败。随后,
罗泽南率军入
岳州驻守。李续宾率右营追击太平军,太平军在逃亡过程中设下防御据点,向湘军开炮。在炮火打击下,湘军稍退,但随后大雨突至,湘军趁势大败太平军,擒斩太平军2000余人。
此后,李续宾又接连攻破太平军五座营寨,追击至
城陵矶,再次破太平军三座营寨,俘斩千余人。不久,清廷因其在“堵截要隘,首破
太平军营垒”方面的功绩,提拔李续宾为知县,并赏戴蓝。
转战湖北
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八月,罗泽南和李续宾率领
湘军相继攻占了
崇阳县和
咸宁市。李续宾因此晋升为
知州,并被授予府同知的职衔。接着,他又率领军队在花园、鱼套、八步街大破了太平军的营垒,最终湘军收复了武昌和汉阳。因此,清廷任命李续宾为直隶州知州,并特赐予孔雀翎。
罗泽南也将军中战守事宜都委托给了李续宾,由他做出主要的决策。
湘军收复武汉后,
塔齐布、罗泽南、李续宾等湘军陆军接连攻陷了
大冶市、兴国等地,逼近半壁山。
太平军的
杨秀清命令
秦日纲在田家镇设立重兵防御,以期阻止
湘军的进攻。
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十月,李续宾随罗泽南前往挑港,秦日纲调动约2万余士兵,意图痛击罗泽南。然而,罗泽南手下只有湘勇、宝勇2600人,面对近十倍于己的太平军,将士们多数惶恐,还有三人逃跑,但李续宾奋勇追击,亲自斩杀了三名逃兵,振奋了军心,士气大振。待太平军三次进退、士气已弱时,李续宾下令击鼓进攻,
罗泽南的中营也跟随右营发起了进攻。
太平军仓促应战,溃败后退回半壁山。湘军乘胜攻上半壁山顶,太平军伤亡惨重,余部乘船退回田家镇。
湘军夺取了半壁山后,顺势攻下了田家镇。这场战役之后,李续宾被清廷授为
安庆市知府,并获赐挚勇巴图鲁。
此后,李续宾跟随罗泽南接连收复了
蕲州镇(今
黄冈市蕲春县)、
黄梅县(今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翟港、孔(今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
孔垅镇)、
武穴市(今湖北省武穴市)等地,一路击败太平军,进入江西境内,与
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水师共同包围九江。李续宾和
罗泽南进驻盔山,进攻梅家洲(今
安乡县三岔河镇梅家洲村),但由于水师在
湖口之战中失利,只得撤回九江城下。
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二月,
太平军夺取了武昌和汉阳。曾国藩率领军队前往
江西省,李续宾和罗泽南随之前往。随后,他们分赴赣东剿灭太平军,连克
弋阳县(今江西省
上饶市弋阳县)、广信(今江西省上饶市
广信区)、
德兴市(今江西省德兴市)、
义宁镇(今江西省
九江市修水县义宁镇)等地,李续宾被任命为记名道员。同年秋季,
罗泽南和李续宾回援湖北,成功攻占了
通城县(今
湖北省通城县 )、
崇阳县(今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
赤壁市(今湖北省蒲圻市)、咸宁(今湖北省咸宁市)等地。
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十一月,罗泽南、李续宾率领
湘军攻打武昌,摧毁了塘角
太平军的营垒,又在窑湾战胜了太平军,连续获胜。次年二月,罗泽南在战斗中不幸受伤身亡,军队失去了领导者,形势十分紧急,同时太平军又增设堡垒抵抗。
巡抚胡林翼奏请由李续宾接任领导,随后军队重新振作起来,清除了城外新设的堡垒,打击了赛湖堤、小龟山、双凤山等地太平军。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七月,太平军
石达开率领援军七八万人来援,李续宾率军前往鲁家港迎战,十多天内进行了二十余次大小战斗,击溃了太平军万余人,并摧毁了二十余个太平军堡垒,因此,李续宾被任命为布政使。随后,
太平军闭城不出,李续宾命令开挖
壕沟引江水灌入,实行长期围困。同年十一月,李续宾率领
湘军攻克了武昌,他因功升任为记名
按察使。
夺取九江
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李续宾率军渡过
长江,攻克了
黄州府,接着连续夺回了
大冶市(今
湖北省大冶市)、
兴国县(今
赣州市兴国县),直逼九江城下。九江的太平军首领
林启荣坚守城池,进行顽强抵抗。李续宾采取攻占武昌时的策略,挖掘了长达三十里的壕沟。同年三月,壕沟建成,
湖口县和
安庆市的
太平军接连前来支援,但都被湘军击退了。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六月,太平军进犯
蕲州镇和
黄梅县,李续宾率军渡江,在广济童司牌迎击,取得了胜利。随后,他联合水师攻打小池口,摧毁了城池。
同年九月,李续宾命令弟弟
李续宜攻打梅家洲,自己率领部队声称要前往
宿松县(今安徽省宿松县),实则潜伏在湖口后山。水师也同时赶到,水陆两军分头进攻,太平军则出动精兵全力防守。李续宾率领士兵攀登到山顶后,突然发起进攻,太平军大惊失色,随后被彻底击溃,
湘军成功攻占了湖口县城,梅家洲的太平军也四处溃逃,湘军又乘胜攻克了
彭泽县和小姑洑。清廷听闻战争胜利的消息后,将李续宾任命为
浙江省布政使。此后,
太平军的援助被彻底切断。
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四月,湘军利用
地雷轰炸九江东南城墙百余丈,搭
云梯攀墙入城,消灭了万余名太平军,擒获了
林启荣和李兴隆等人,并将他们处以极刑。九江平定后,李续宾被授予
巡抚职衔,并获赐黄马褂,并允许他专门呈递奏事。
苦战庐州
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李续宾攻下九江后,向上级请假回家省亲,到了湖北后,得知
陈玉成攻占了
麻城市(今湖北省麻城市)和
红安县(今湖北省红安县),他立即调兵驱逐了湖北的
太平军。同年四月,
湘军将领
萧启江攻下抚州(今
江西省抚州市),战败的太平军纷纷向浙江、安徽和
河南省逃亡。与此同时,
捻军的威胁也日益加剧,
福建省和浙江等地的太平军也开始活跃起来。京城的浙江籍官员,如
沈兆霖、
朱凤标、
许乃普等人,纷纷上书请求李续宾率军东征,以救援浙江,安徽巡抚福济也请求李续宾率军平定安徽,
河南巡抚瑛桀则建议李续宾救援河南以巩固湖北的防御。
咸丰命令李续宾权衡利弊,做出决定。
巡抚胡林翼建议先大举进军安徽,他命令将军
郭贝尔·都兴阿和总兵
鲍超从
宿松县(今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向安庆(今安徽省安庆市)进发,而李续宾则从
英山县(今
黄冈市英山县)赶往
太湖县(今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他让弟弟
李续宜留守武昌,自己率领八千人赶赴
太湖。在前往太湖途中,李续宾接到了巡抚
李孟群溃败庐州的求援消息,于是改变了路线前往庐州。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八月到九月,他先后攻下了枫香铺、小池驿、梅心驿,收复了太湖、
天柱山、
桐城市和
舒城县,
太平军望风而逃。随后,李续宾的部队没有停留,直奔庐州。
三河败亡
三河镇位于距离
合肥县80里的地方,是水陆交通的要冲之一。太平军在这里修建了城墙,并在周围设置了九座堡垒,利用河流设立了险阻,三河镇作为太平军储备粮草和军火的重要基地,为天京和庐州提供支援。因此,李续宾所率
湘军如果不能攻占三河镇,就无法攻下庐州。
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九月,李续宾率军到达三河镇,随即兵分三路进攻,将太平军九座堡垒全部攻陷,斩杀太平军七千余人,但
湘军伤亡也逾千人。随后,在湘军援军未到之时,
太平军陈玉成和
李世贤却召集
捻军前来支援,太平军和捻军人数共计十万,连营布满了十余里。湘军诸将商议退守
桐城市,但李续宾不同意,半夜里,他命令各营整顿装备,天亮后迎击太平军,到了樊家渡时,天大雾,
太平军分队包抄,湘军惊慌失措,副将刘山、参将彭友胜、游击胡廷槐等都在战斗中阵亡。
此后,李续宾率领
湘军在三河镇冲锋苦战,但太平军人数越来越多,湘军营垒都被打破。将士劝李续宾先突围出去再做打算,但他却宁愿战死也不愿退走。
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十月,李续宾骑上战马,冲入
太平军阵营,击杀数百人。总兵李续焘、副将彭祥瑞越过营垒,冲出重围,但太平军毁坏了河堤,断绝了湘军的退路。李续宾穿着衣冠仰望宫阙跪拜,并烧毁朝廷圣旨和批折,随后跃上战马,冲向太平军,最终战死,终年四十岁。除李续宾外,曾国华、何忠骏等文武官员数百人在此战中战死。
三河镇之战
湘军遭受重挫,
胡林翼哀叹“湘军元气尽失,精锐毁于一旦”,
曾国藩则深感悲伤,数日减少进食以示哀悼。
咸丰听闻李续宾死讯后,痛哭流涕,追赠李续宾为
总督,入祀昭忠祠,特地在他立下功勋的地方建立专祠,谥号为“忠武”,并赐予其父
光禄大夫封典,其子
李光久、李光令也获赐
举人,并赐予骑都尉的世袭职位。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三月,李续宾被葬于星子山。
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李续宾被追封为三等男爵,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
光绪帝下诏将其图形于紫光阁。
主要作品
李续宾留有《李忠武公遗书》三卷,由其子李光久编印,成书于
清代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全书内容包括《褒节录》《奏疏》《书》和《附录》。《褒节录》收录了
爱新觉罗·奕詝与
爱新觉罗·载淳颁发的圣旨、命、御赐祭文和碑文,以及官方文件、
郭贝尔·都兴阿、
胡林翼、
曾国藩等人的奏章,还包括国史列传和序言,共计15篇。《奏疏》包括谢恩疏、攻占各城疏、遗疏及其序、跋,共计12篇。《书牍》主要是李续宾写给
湘军将帅等人的信函,分为上、下两卷,共计48封。《附录》收录了李续宾所作诗歌、对联、书序,以及
李光久和李前普(李续宾之孙)的书评,共计6篇。
历史评价
晚清重臣曾国藩上表李续宾生平战绩时,评价:“李续宾跟随
罗泽南征讨,一直低调不张扬。军中的每个人都以气节相傲,只有他默默地隐藏着。但他的忠诚和果敢之色,却表现在他的眉宇之间。多年来,他节省军饷和廉俸,把钱留给了军中以备不时之需。他对待部下非常宽厚,但对于那些有罪行的人,他往往会流着泪亲自动手。”
咸丰帝评价:“李续宾首倡团练,屡建奇功。在七年的时间里,他先后攻克了四十多座城池,参与了大小六百多次战斗,以少胜多,所向披靡。
三河之战,他率领着五千士兵迎战十余万
太平军,伤亡惨重,但依然从容赴义。他们的忠诚和勇义,即使死后也永存人心,我对此深感悼惜。”
《
清史稿》评价:“李续宾果敢仁厚,为人正直,他在军中治军方法继承了
罗泽南的遗志,成功平定了武昌和九江,他的战功在当时可谓拔得头筹。”
古文学家、教育家
钱基博评价:“李续宾性格朴实耿直,他的品德日益提高,遭逢乱世,毅然站出来保护家乡,组织团练,加强防御,创建
湘军,不顾个人安危勇敢面对困难。”
人物关系
人物故居
李续宾故居锡山堂位于
湖南省涟源市荷塘镇古楼村,李续宾在这里出生并度过青少年时代,2011年锡山堂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