鳃棘鲈鱼
鲈形目姥鲈科动物
鳃棘鲈,英文名:MiniatusGrouper。食虫类青星九棘鲈。分布:印度洋西部。饲养要求:水温:24~27PH:8.1~8.4比重:1.020~1.025。兼容性:小心。性情:凶猛。最小水族箱尺寸:800升。食性:肉食。体长:长达35(厘米)。难养度:一般。种属:海水鱼类,辐鳍亚纲,鲈形目,姥鲈科。
简述
颜色鲜艳,很适合饲养在凶猛鱼的混养缸。石斑鱼属是很凶猛的掠食者,会吞掉任何它能吞掉的鱼。也会吃掉观赏用的虾及其他甲壳亚门。不像炮弹鱼,石斑鱼属会整个吞下猎物而不是咬食。不会骚扰它们吞不下去的鱼,可以和其他品种的石斑鱼混养,但会和其他星斑打架。食物包括各种海鱼、鱿鱼、贝类及虾。需要经常提供一些活食,足够的营养会保持它的色彩。
鳃棘鲈又名青星九棘鲈,隶属于鳃棘鲈属。体粗壮、侧扁。体被细圆鳞,头上颊及鳃盖亦被细圆鳞,其余部分裸露无鳞,侧线完全,在胸鳍上有一弓状弯曲。口大。上额骨能活动,可向前伸出。有辅上额骨。前鳃盖骨后缘平滑,下缘有向前倒刺。胸鳍圆形。尾鳍截形或凹形。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西部热带。已列入广东省地方保护种类鳃棘鲈。特点:石斑鱼属的种类繁多,东星斑是潮州菜中常见的海鲜品种。豹纹鳃棘鲈的色泽有蓝色、红色、褐色及黄色等,体形比一般乌鳢瘦长,头部细小。蓝色的眼睛中有乌黑的瞳仁,身上布满白色的幼细花点,形似天上的星星,因而称为“星斑”,至于“东”字,是因为它产自中国东部的东沙群岛。东星斑因为头部细小,肉较多,而且颜色雪白。在潮菜中,东星斑常被用作生炊。东星斑的外皮光滑,炊熟的鱼皮裂开,见到那雪白的鱼肉,颇吸引人。
营养功效
滋补肝肾、延年益寿深海东星斑多自然生长于100米以下的深海,污染少,生长时期长,在几十年上下,故其肉质相当有咬劲,营养价值更是其他海产品所不能比拟的。同时深海东星斑容易消化,吸收率极高,85%-90%为人体需要的各种需要,有助于人脑及视力的发展。深海东星斑的鱼肉内含有二十几种人体所需要的微量元素、维生素,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特点;鱼皮的胶质层含有大量的“角沙烯”成分,是特效美容元素;鱼骨内还有珍贵的“DHA藻油”成份,能激活脑细胞,提高记忆力,延缓大脑老化。
其他鳃棘鲈
黑鞍鳃棘鲈开放分类:鲈形目、鱼纲、黑鞍鳃棘鲈
Plectropomuslaevis分类:
鲈形目。特徵:体侧扁,口大。幼鱼体为白色,具数条黑色鞍状斑及黄色截形尾;成鱼体灰白,具数条暗灰色宽短斑,胸鳍尾鳍皆为黑色。习性:
生活於4~100公尺海域,幼鱼体色与泳姿皆模仿有毒的横带扁背魨,用以欺敌;成鱼则放弃模仿行为,变得凶猛、机警,有领域性。肉食性,以小鱼及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具性转变,为先雌後雄。分布:
印度-太平洋热带海域,包括台湾南部及兰屿岛绿岛海域。附记:可食用鱼。豹纹鳃棘鲈
豹纹鳃棘鲈绿背龟鮻:花斑刺鳃鮨、东星斑。栖所生态:主要栖息于珊瑚繁生的舄湖及面海的礁区,亦常出现于外礁斜坡。生性凶猛,极为贪食,以鱼类为主要食物,偶捕食甲壳亚门。繁殖期时会回游短距离而聚集于礁区产卵;为浮性卵。幼鱼底栖性,警觉性高,主要栖息于珊瑚碎屑堆。因食物鲢之故,可能含有热带海鱼毒。最大体长:120cm 分布:分布于西太平洋区,北自日本南部,南迄澳洲,东至斐济。
蓝点鰓棘鲈
俗名:截尾鳃棘鲈、蓝点鰓棘鲈特点:星斑中有东西星斑,豹纹鳃棘鲈较西星斑好吃。据说东星是产于东沙,而西星产于西沙,东星的星点較西星幼細,身体色泽有蓝、紅、灰及色,它們身瘦长,头较其他斑类小──除老鼠斑外。西星头、身及奇鰭褐紅色至灰色,布满蓝色黑边圓点。腹鰭鰭膜深褐色至黑色。尾鰭后緣白色,接近后緣的地方有黑色纵帶。
回游
洄游是鱼类生命活动中的重要现象,表现为定向的周期运动。鱼类通过洄游得以完成其生活史中各个重要环节,诸如生殖、索饵、越冬、成长等。鱼类的洄游现象在很多鱼类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如大部分海洋鱼类、溯河性和降河性鱼类等。因为它们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各个不同时期,要求不同的环境条件,而鱼类的洄游,正是它们寻找适宜的生活环境而进行的有效运动。有些鱼类,在繁殖季节,经过很远的路途,从越冬场所游向产卵场去产卵,这种运动的结果是使鱼类到达适于其后代生长发育的场所,从而保存了种族的绵延不断,这在鱼类的一生中是必不可少的。从生物学观点上看,洄游现象,仍是鱼类长期适应于环境条件而形成的固有特性,通过世世代代的承袭,也就成为某些洄游鱼类生活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由于处于洄游时期的鱼类,往往集合成群,向一定方向作有规律的运动,能在一定时期、一定地点大批出现,因而形成了捕捞的旺汛,并能观察到鱼卵和仔鱼的出现产地,掌握了这些规律,对于发展海洋捕捞、资源的繁殖保护是十分重要的。鱼类洄游的研究对于开展海水鱼类增养殖工作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在进行海水鱼类增养殖研究时,总是要选择一些经济价值高、洄游距离小、放流后回捕率高的品种作为对象的,摸清经济鱼类的洄游规律,使增殖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当鱼类生殖腺成熟时,脑垂体分泌的性激素对鱼体内部产生生理上的刺激,而导致鱼类产卵繁殖的要求,在此期间常集合成群,游向产卵场地进行产卵活动。产卵洄游的特点是鱼类聚集成大群,在一定时期内,沿着一定路线,向一定方向作急速的洄游。产卵期间鱼类的集群一方面是由于性腺激素刺激的缘故,另一方面亦是具有生物学适应的意义,当大批聚集的鱼群到达产卵场后,就可以大规模地进行繁殖活动。列别捷夫(1946)指出,结群性鱼类能更快地找到洄游路线,比较容易地发现某些定向标志,甚至平时单独生活的鱼类,在洄游期间也集结成群。洄游开始的时间、路线和方向虽然因环境条件的变动而略有变动,但是总的趋势是保持着相对稳定的。
关于导致鱼类产卵洄游的机制,一般认为受生殖腺刺激与压迫,不得不向着鱼类祖先千百年来的老路走;又有解释为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水温、水流、盐度等作用。因为外因的变化,促使生殖腺逐渐成熟,生殖腺的成熟导致内在生理的变化。但有些鱼类能自行调节体内外的情况(体内渗透压与外界水环境相适应)故无需产卵洄游,无需寻找适当之产卵场所,而另外一些鱼类不能主动调节体内渗透压与外界环境相适应,则非迁地不可,以求得这种体内外环境的相互协调作用,困此有学者认为鱼类在生殖期间所引起生理状态的变化,可能反应在血液渗透压的变化和血压的变化上,有人证明,当三文鱼进人淡水时血液中的盐分及血压远较其在海中为低,如果仍处在海区中则会感到不能适应,所以非进入淡水不可。与此相反,如鳗鲡在开始产卵洄游前,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高,因而导致血压的增高,迫使其非人海不可,而且越深越好,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其产卵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烹饪
开放分类:饮食
菜名:豆酱煎煮东星斑
主料:东星斑肉300克、芹菜38克、蒜苗38克
配料:盐、红椒、普宁豆酱鱼露、姜丝、生粉、鸡蛋白、鸡蛋清
做法:1、芹菜、青蒜洗净切度;红椒开边切丝。2、星斑肉起骨切片加入1/4茶匙盐、1/2茶匙生粉、鸡蛋白少许拌匀。3、烧红锅落油250毫升约100度热,把斑肉泡油七成熟捞起,油倒起。4、芹菜、青蒜落锅爆炒再加入姜丝、普宁豆酱1汤匙、鸡清汤200毫升、盐、鱼露调味,再加入已泡油的斑肉慢火煮至全熟,再加入红椒丝便可上碟。
净东星斑750克、鱼蓉、荸荠、肥膘肉、虫寻黄、蛋清、胡葱、红辣椒、芥菜、姜、蒜头、精盐、味精、胡椒粉、白醋水淀粉鸡油高汤、花牛油
珠帘东星斑的制作方法:
1、荸荠、肥膘肉切细丝,芥菜切小菱形,鱼蓉加入荸荠丝、肥膘丝调和均匀待用。2、鱼剁去头尾,将两边鱼肉取出,斜切,将鱼肉片薄片鱼皮处,逐片用蛋清、味精、淀粉上浆,加鱼蓉逐片做成相连鱼卷,虫寻黄、芥菜装饰置于鱼卷上,上笼蒸至熟透取出。
3、红辣椒、蒜头切末,胡葱切片后,干葱下油锅炸至金黄色捞出待用。油锅留少许油,下辣椒、蒜末略煸,加入上汤、精盐、味精、白醋,勾薄芡,淋在鱼卷上,撒上千葱即可。
珠帘东星斑的制作关键:
蒸鱼时,盘底要抹油,并注少许清水,轻轻拉动鱼卷,使鱼皮和盘面不会粘得太紧,以使整个鱼卷同时成熟。
芡汁的调制应成酸适量,不宜过氧酸
潮州菜简介
潮州市菜源于潮州,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潮州菜可追溯到汉。盛唐之后,受中原烹技艺的影响,发展很快。唐朝韩愈临潮时,对潮菜美味赞叹说:“……章举瑶柱,所以怪目呈。其余数十种,莫不可叹”。至明末清初,潮州菜进入鼎盛时期,潮州城内名店林立,名师辈出,名菜纷呈。近代,由于潮籍海外华侨的往来,潮州菜博采海内外名食之精华,菜式更加丰富多彩,质量精益求精。时至今日,潮州菜已经发展成为独具岭南文化特色、驰名海内外的我国名菜之一。潮州市地处亚热带,南临大海,海产丰富。潮州菜的最突出特点,是以烹制海鲜见长。对海鲜的烹调选料考究,制作精细,至于以酱碟佐料,达到新鲜美味,清而不淡,鲜而不腥,郁而不腻。如鸳鸯膏蟹生菜龙虾、红炖鱼翅蚵仔煎、清炖乌耳鳗鲡清汤蟹丸等,是潮菜海鲜类的代表名作。潮州菜在讲究色、味、香的同时,还着意在造型上追求赏心悦目。厨师用竹笋、青萝卜薯类等,精工雕刻成各式各样花鸟造型,作为点缀或菜垫,形成独特的“彩盘”艺术。潮州菜的筵席自成一格,大席喜用12道菜,其中咸、甜点心各一道。喜席必有头尾两道甜菜,称为“头尾甜”。为弘扬潮州市饮食文化,使潮州菜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使人们真正领略南国美食之都的风采,
相关资料
鳗鲡回游潮州菜生殖
参考资料
http://硫氰化钾雅虎com/question/1406082110476HTML
参考资料
物种详细信息-Cephalopholis miniata.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4-07-25
Coral Hind.IUCN.2024-07-25
目录
概述
简述
营养功效
其他鳃棘鲈
回游
烹饪
潮州菜简介
相关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