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冈中学
1840年在江西创立的公立学校
宁冈中学坐落在井冈山市龙市镇城南的骆家坪,是江西省首批重点中学。学校的前身是龙江书院,校址在城西偏北的五虎岭南麓。始建于清代爱新觉罗·旻宁庚子年(1840年),系茶陵县、县、宁冈三县客籍绅民集资创办,当地称为客籍子弟求学的最高学府。
校史
学校历史
学校的前身是龙江书院,校址在龙市城西的五虎岭南麓,始建于清道光庚子年(1840年),系茶陵、酃县、宁冈三县客籍绅民集资创办,当地称为客籍子弟求学的最高学府。
1939年3月,宁冈县政府根据葛田乡葛田村乡绅陈家骏(1877—1954年),毕业于江西省高等京师大学堂,时任一区中心小学校长)、祖籍湖南茶陵江口、定居新城乡枫梓村黄底靖(1894—1942年),毕业于国立奉天高等师范,时任龙江小学校长)倡议,创办宁冈县初中,校址设在龙江书院。1939年10月,经江西省教育厅批准备案,春秋季均招生,校长由县长胡良玉兼任,陈家骏任教导主任,主持校务,黄底靖任总务主任,负责学校日常事务。在那全民动员抵御日寇的烽火岁月中,学校虽然仅有8位教职员,40多个青年学生,却是师生齐心,抱定认清德智体的方向,追求真善美的目标,高唱“赴汤蹈火,救国救民,披荆斩棘,奋勇前进”(宁中进行曲)的战歌为学求知,身体力行。1942年9月至1946年9月,杨奋武出任专职校长期间,严谨治校,夯实教学,引领学生“勤奋读书,扩充知识,锐造文明,发皇科学,复兴民族,报效祖国”(宁冈县中校歌)。1946年9月至1949年7月,继任校长龙登云整顿校务,完善设施,改革学风,充实师资,学校教育模式初步形成,管理格局基本奠定。学校自创办到解放前夕,共历16届,培养了初中毕业生521人。
新中国成立后,县人民政府接管宁冈初中,始由县长赵协魁兼任校长,萧文经主持学校日常工作,继之由地区教育局先后委派徐警凡、段之帆来校任副校长,至1954年县委调钟应瑞任专职校长。1953年接省教育厅通知,“宁冈县立初级中学”更名为“江西省宁冈初级中学”;1958年9月增设高中部,校名改为“江西省宁冈中学”;1959年下半年因宁冈与井冈山市合并,又更名为“井冈山中学”;1962年宁冈与井冈山分治,学校复称“江西省宁冈中学”。1968年8月,因受“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宁冈中学被撤销,合并于共大宁冈分校,原校址改为县革委招待所。1971年3月,重办宁冈中学,更名为“宁冈五·七中学(仅办高中),校址迁往龙市观音坪。1972年,宁中镇迁至龙市骆家坪。1973年下学期,龙市小学原附设的初中部6个班合并于宁中,复为完全中学
“文化大革命”期间,根据毛泽东1966年5月7日“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指示,宁冈中学改为“二二制”,初中、高中各修业二年,实行开卷考试,以所谓政治条件为主,不顾文化程度,推荐毕业生升入高中、中等专业学校、大学。同时还砍掉了部分基础课程,片面强调实践,高中只开政治、语文(其中增学法家教材)、农机、农技、革命文艺、军体、停开历史、地理、化学、外语(至1975年才复开外语课),开办多种短期专业班(会计班、农机班、卫生班)
。1974年至1975年,先后受“张铁生交白卷”和河南马振夫公社事件以及“反右倾翻案风”的冲击,正常的教学秩序又一次受到影响,此时的学生要到工农业生产中去锻炼,实行开门办学,组织学生到工厂和农村去实践和劳动。
1977年4月,校名复称“江西省宁冈中学”。学制初中恢复三年制,而高中仍为二年制,是为三二分段制。7月,恢复高考,应届共有3人考上本科、4人考上专科、33人考上中等专业学校。中学的学制课程,在维持现状的基础上作了适当调整,开设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等课。
1980年,根据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决定高中恢复三年制,从1979年入学的高中生开始实行。中学“三三制”,一直沿袭至今未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拨乱反正,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师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关爱学生,严谨笃学,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好奇心,发挥学生主动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使广大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校训
严谨、求实、奋进、创新,是宁中的校风;面向未来、全面发展、育“四有”新人、办特色学校。
创始人简介
黄底靖
黄底靖原名黄震川(1894—1942),号底靖,生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祖籍湖南省茶陵县,幼时在宁冈读高等小学,定居宁冈新城枫梓村,黄年少聪明、学习勤奋,成绩一向名列前茅,后考入江西省省立第一中学,民国八年(1919)考入沈阳高等师院,始吸收革命思想,参加五四运动、参加中国共产党,从事革命活动。因关外气候寒冷,感染风湿性关节炎,后回家医治半载。
民国12年,毕业于沈阳师院,毕业后即任江西省立第六中学教员兼教务主任,继任吉州中学私立阳明中学教员,秘密从事革命活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中国国民党右派大肆捕杀共产党员,黄以共产党员身份被捕,转押关在南昌第一监狱,由共产党组织营救,得于出狱,后任教于南昌私立陶英女校,继以教学为掩护,与党组织保持秘密联系,同时命其妻谢宝莲(黄慕兰)苏区妇干,在南昌市开设民生公寓,掩护中共地下党员的革命行动,后因叛徒告密,再次逮捕入狱,1933年,因关节炎加剧,导致下肢瘫痪,后得党组织营救,获得出狱,奉组织命改用底靖名,以治病为名返回宁冈,定居龙市瑶下村,出任宁冈县立小学教导主任,翌年秋离校,于东荷花开办私塾,民国25年,他与李协普会聚客家人士商议,重办龙江小学,推为校长。1938年,地方反政府群众,武装袭击县政府,被县长穆国琛疑黄为此暴动策划者,第三次被捕入狱,仍然保持共产党员的气节,后由龙钦海极力担保才得获释返校,1939年底靖得客家人士赞助,在众多人士协议下,土籍遂请陈家骏为代表出面,客家人士推举黄底靖出面,创建宁冈初中,设龙江书院内,由县长兼校长,底靖任总务主任,主持学校日常事务,初创时期,校务繁忙,他身虽残躯,仍竭尽己能。他在教学上尤精于历史地理课,常以祖国大好山河,联系历史的兴衰,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底靖一生尽教育,桃李芬芳,堪称宁冈一代师表。1942年11月8日终因积劳成疾,病逝家中,终年48岁。
陈家骏
陈家骏(1877-1954)字惠吾,号兰芳,清光绪三年(1877)生于宁冈县葛田村。光绪二十九年,于江西高等大学毕业,继在南昌宁冈学会潜心自学三年。宣统元年入选拔贡。
南昌市期间加入同盟会,积极参加民主革命活动。常书信同县内知交联系,宣传孙文学说。光绪三十三年回县,受聘为永宁县官立高等小学堂教员,次年改任为官立高等小学堂堂长兼教员。他热心推行教育,亲自任教,赢得好评。
民国元年(1912)陈家俊在全南县县任知事二次革命失败后,他由虔南回到家乡,避居葛田开办私学。课余常与村民聚谈“民国建立,五族共和”的革命道理。民国六年任宁冈劝学所所长。任职期间,曾多次向县知事姜振翔劝说,不得停办宁冈高等小学和国民学校,但屡遭姜拒绝,遂于民国七年辞出劝学所所长职务。闲居乡里,读书自娱。民国二十六年受宁冈县县长丁国屏之聘,主修七届《宁冈县志》,1939年,同黄底靖,创办宁冈县县立初级中学,校长由县长兼任。他为教导主任,主持校务。由于陈、黄两人同心协力,办学很有特色,受人欢迎。宁冈周边的茶陵县酃县都有学生来此读书。民国三十年开始先后任宁冈县行政委员会主任委员,宁冈县临时参议会议长等职,为支援中国抗日战争做了一些工作。抗战后他无意仕途,闲居家中,1954年病逝于葛田村,终年77岁。
杨奋武
杨奋武(1898—1952),字冠军,出生于荷花乡杨上村,幼时随父迁居柏露乡长富桥村。其父杨朝星早年贫寒,后以经营有方而发家致富。当杨奋武12岁时,其父即已去世,由异母兄杨堂城继承父业,经理家务,并不惜重金,极力供其两个弟弟读书。杨奋武排行第三,幼读私塾,毕业于县立高等小学堂。1920年,就读于上海南洋中学,未届毕业即东渡日本,进修日语等科。二年之后,即考入日本第一高等学校文科,享受官费待遇。他天资聪颖,文思敏捷,是当时中原地区留日学生中的佼佼者。在日本第一高等学校毕业后,继续升入九洲帝国大学,攻读法学。1929年毕业,获得法学士。学成归国,先后在浙江省立地方自治专修学校、中央军官学校、首都宪兵军官讲习所、安徽大学法学院等院校任教授、教官。在安徽大学任教时,讲授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课程。从1929年至1946年的10余年间,一直从事教育工作。1933年,他被选为留日大高同学会的三个常务理事之一。本可借此机会步入官场,而他以缘为耻,仍坚守教职,不为所动。日本驻南京总领事馆的官员与大高同学会常有接触。但他谨以礼相待,刚正不阿。
1935年,杨奋武被聘为秘书兼翻译,随国民党中央政府司法部次长赴日本考察。在日本考察数月,感触极深,所到之处,日本人都以东亚主人自居,野心勃勃,对中国人表现出极其轻蔑的傲慢态度,使他触目伤心。回国后,每每谈起,不胜愤慨,深感亡国之祸迫在眉睫,反观中国国民党尔虞我诈,粉饰升平,不觉忧心忡忡,因而对行政院长汪精卫切齿咒骂。果然。1937年等地相继沦陷,国民党中央政府退守四川省,偏安重庆市。杨奋武携家人一起随之入川。由于战乱和北洋政府的腐败无能,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杨奋武的工资无法维持全家生活,只得于1942年护送家属返回宁冈
回县后,正值宁冈县立初级中学里面专职校长(以前均为县长兼任校长),应当时县长及各界人士的敦请,杨奋武于1942年9月出任宁中第一任专职校长。他任校长期间,严谨治校,教育学生努力读书,报效祖国。1944年秋,积极响应“十万知识青年从军”的号召,极力鼓励在校师生投笔从戎,抗击日本侵略者。对从军师生30余人亲授通用日语会话三个月,以备对日临战之需,深得师生爱戴。他亲撰校歌,有“扩大知识,扫除文盲……抗战胜利,建国悠长,复兴民族固吾疆。”的歌词,他亲自设计的校徽,内容新颖,形式精美。校徽为两个三角形相交组合而成的六角形图案,两边饰有波纹各三,每角各嵌一字为:“德、智、体、真、善、美。”并把它制作成匾,张挂在校门之上,以作校训。他制订严格校规,凡集众赌博者及严重违反校规者给予开除处分。
杨奋武为日本留学生,任过大学教授,在当时宁冈实属少见,但他要求自己很严,生活俭朴,一家七口租赁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偏房,吃的是豆腐小菜,睡的是硬板床,吸的是劣等烟,但他安之若素,勤勉执教。
奋武热心家乡教育,躬身力行,仗义执言。对当时的县长胡文祥与地方恶霸势力相勾结,搜刮民财,中饱私襄,为害宁冈人民,极为愤慨。为此,他于1946年署假,四处奔走,并亲赴省控告胡的罪行,终于获省方批准,罢去胡文祥的县长职务,宁冈人民为之拍手称快。
抗战胜利后,杨奋武于1946年冬辞去宁冈中学校长之职赴台湾省,任台湾省训练团总务务长,及台南工学院训导长(今台湾成功大学前身)。1948年,因其母亲病故回家奔丧,滞留家中直至解放。1952年11月,因任国民党中央军校上校教官和台湾任职等问题而被判服刑,解离宁冈途中,病故于永新县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重新复查了杨奋武一案,本着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经县人民法院审理,于1987年改判无罪,认定杨奋武属高级知识分子中的爱国人士,对宁冈的教育事业具有一定贡献。
现状
简介
宁冈中学从红军军官教导队(国防大学前身)的龙江书院走出,她承载着井冈山市革命精神,历经风雨,不断成长;她凭借新世纪阳光雨露的滋润,开拓前进,一路高歌。宏伟的宁中校园占地200余亩、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布局井然,环境优美;教学楼、实验楼、校园网硬件一流,设施完备。经几十年的发展,作为省重点中学的宁冈中学,现任校长肖友才,现在拥有教学班40个,在校学生2200余名,教职工150多人。教师队伍中特级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中学高级教师45人,中级教师58人;教师中党员35人,研究生20人。
严谨、求实、奋进、创新,是宁中的校风;面向未来、全面发展、育“四有”新人、办特色学校,是宁中的办学思想。
宁冈中学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倡导与时俱进,锐意改革的精神,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科竞赛成绩喜人。2006年在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谢添才同学荣获全国一等奖,填补了井冈山市教育史上的空白。
宁冈中学坚持“规范十特色”的办学方向,作为“江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学校田径队长盛不衰,在省市各类田径大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培养出3名国家一级运动员,35名国家二级运动员,并为各类高等院校输送了一大批音、体、美特长生。教学改革催生了科研之花,宁冈中学近年来科研之风越来越浓。成果丰硕。涌现了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左加林老师为代表的一批教学研究专家,老师中出版教学专著3部,发表省级以上优秀论文80余篇,大型国家级立项科研课题《基于母语环境的任务型英语教学实施与课程资源整合研究》正在顺利开展。
革命圣地,井冈名校,弘扬传统,开拓未来,宁中人正以崭新的姿态,朝着创一流教学管理水平,一流师资队伍,一流学习环境,一流教学设备的方向,阔步前进。
地址
宁冈中学坐落在井冈山市龙市镇城南的骆家坪,是江西省首批重点中学。
环境与设施
学校占地面积200余亩,建筑面积18705平方米,其中教学区60余亩、生活区18余亩、运动区30余亩。拥有逸夫楼、素质楼、实验楼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实验仪器按江西省高级中学一类标准配置,种类齐全、数量充足。
多媒体教室、课件制作室、综合会议室都配置了高端多媒体设备。语音教学设备布点遍及每间教室。学校设有独立的音乐教室、练功房,配备了钢琴、各种管弦乐器等较为齐全的音乐器材。学校建有一个400米跑道的标准田径场、一个足球场、5个排球场、4个篮球场、2个羽毛球场、12张兵乓球台,体育设施先进,活动器材丰富。新建学生公寓3000余平方米,设施齐全、宽敞明亮,可容纳400人住宿。
学生荣誉
建校71年来,学校在困难中发展,在改革中奋进,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全校现有28个教学班,1500余名学生。谢波峰、谢精卫同学先后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数十名同学进入全国十大名牌高校深造
1988年,初三学生宋晓梁在全国数学竞赛荣获二等奖
2005年谢紫龙同学荣获全国英语能力竞赛一等奖
2006年在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谢添才同学荣获全国一等奖,填补了井冈山市教育史上的空白。
教师状况
学校教师素质与时俱进,不断提升。现有教职工139人,专职教师133人,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98人,占73%;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56人,中级教师72人,江西省特级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承担国家级、省级、市级教学科研课题项,参与课题研究余人次。据不完全统计,教师参加各种专业竞赛获国家级奖项,省级奖项。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学论文余篇,出版专著3部,辅导学科竞赛获国家级、省级奖项。宁冈中学初步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团队。
人才培养
春催桃李遍天下,雨润栋梁满九州。宁冈中学在71年的办学历程中,以其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优美典雅的校园风貌、高校优质的办学成果声名鹊起,先后培养了张光宇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萧佩华(广东海洋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傅忠良(原江西赣江制药厂厂长,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颜文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后)、江兴宏(上海市工业系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刘立云(文职少将)、郭国荣(国务院国资委监察副局长)、李成(国家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邓小明(国家科技部副局级专员)、范华平(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刘晓宇(武警漳州支队政治委员、上校军衔、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第十二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一大批杰出人才。恢复高考以来,学校向高校和社会输送了名优秀人才。学校田径队在省、市各类田径大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先后获得江西省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江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竞赛团体总分第一名、江西省中学生田径比赛女子组团体总分第一名等众多荣誉。培养出3名国家一级运动员,35名国家二级运动员,并为各类高等院校输送了一大批育音、体、美特长生。
学校近况与愿景
近年来,宁冈中学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坚持“以德育为首位,以教学为中心,以服务为保障,以创新为重点,以体艺为特色”的办学理念,为实现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的宗旨和建设“规范+特色”的学校的目标,形成了“严谨、求实、奋进、创新”的校风,“敬业、爱生、博学、奉献”的教风,“尊师、守纪、勤奋、求实”的学风。广大教职员工敢于高的比绩效,敢于快的比速度,敢于强的比后劲。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群体先进单位”、“江西省优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江西省校务公开先进学校”、“江西省现代信息技术示范学校”等诸多荣誉。
继往开来勇创新,胸怀天下育英才。宁冈中学拓宽以德育校,以德育人的新思路,加强管理,深化改革,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谱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校史
学校历史
校训
创始人简介
现状
简介
地址
环境与设施
学生荣誉
教师状况
人才培养
学校近况与愿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