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阳,
湖北省宜昌市人,先后就读于
山东师范大学音乐系(本科),
厦门大学音乐系(硕士),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博士)。曾在大学教授
声乐与中国音乐史(古代与近现代)课程。1991年到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工作,为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史学会会员。为《
中国音乐年鉴》“地方音乐”与“学术研究”专栏主持人,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音乐学系副主任。
主要学术领域:中国音乐
历史学、民族音乐学、音乐
考古学、音乐文化人类学。
主要成果
自1983年起,开始音乐学术领域的耕耘,发表著述80余篇,逾百万字。主要学术领域为中国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音乐考古学、音乐文化人类学。其中《山西先商及商代特的调查与测音分析》、《山西乐户考述》、《从中国弓弦乐器的起源与发展管窥东方音乐文化的共性》三篇论文在美国和
日本等地发表。参加国家重点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中国音乐文物大系”,主编
山西省卷(
大象出版社1999年版)。为此,遍访山西,取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参加国家青年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西歌唱发声体系声音形态的比较研究”(1995年完成,课题组三人成员之一);完成专著《中国弓弦乐器历史与文化之研究》(
中国艺术研究院资助课题),此书依据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对中国弓弦乐器西来说等国内外学者的观点进行了重新诠释,得出中国弓弦乐器由“击弦乐器”演变而成,继而影响了多种弓弦乐的产生,在传播的过程中,影响了周边国家和地区,间接地影响了
欧洲小提琴家族的产生等论点,被专家学者们认定为“改写乐器史的突破性进展”。曾在
日本、
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内地多次参加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发表论文多有新见,引起学者们的学趣与共鸣。
学术论文
小祀乐用教坊,明代吉礼用乐新类型(下) 项阳【期刊】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0-11-15
小祀乐用教坊,明代吉礼用乐新类型(上) 项阳【期刊】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0-08-15
以《太常续考》为个案的吉礼雅乐解读 项阳【期刊】黄钟(中国。
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0-07-25
一把解读雅乐本体的钥匙——关于邱之的《丁祭礼乐备考》 项阳【期刊】中国音乐学 2010-07-15
一本元代乐籍佼佼者的传书——关于
夏庭芝的《
青楼集》 项阳【期刊】音乐研究 2010-03-15
传统音乐
文化研究的跨学科沟通问题 项阳【期刊】人民音乐 2010-03-01
礼乐·雅乐·鼓吹乐之辨析 项阳【期刊】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10-02-15
由音乐历史分期引发的相关思考 项阳【期刊】音乐研究 2009-07-15
“
武汉音乐学院”辨 项阳【期刊】中国音乐 2009-04-18
关于佛教、
道教与民间乐社用乐相通性的思考 项阳【期刊】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9-03-15
永乐钦赐寺庙歌曲的划时代意义 项阳【期刊】中国音乐 2009-01-18
传统音乐的个案调查与宏观把握——关于“历史的民族音乐学”项阳【期刊】中国音乐 2008-10-18
民间礼俗——传统音声技艺形式的文化生存空间 项阳【期刊】中国音乐 2008-07-18
从《朝天子》管窥礼乐传统的一致性存在 项阳;
张咏春【期刊】中国音乐 2008-01-18
黎锦晖:时代弄潮与世纪悲情 项阳【期刊】中国音乐 2007-10-18
北周灭佛“后遗症”——再论音声供养与音声法事的合一 项阳【期刊】文艺研究 2007-10-10
功能性·制度·礼俗·两条脉——对于中国音乐文化史的认知 项阳【期刊】中国音乐 2007-04-18
“改梵为秦”中的“学者之宗”
曹植 项阳【期刊】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7-03-30
对先秦“金石之乐”兴衰的现代解读 项阳【期刊】中国音乐 2007-01-18
关于音声供养和音声法事 项阳【期刊】中国音乐 2006-10-18
拓展“西安鼓乐”研究领域的一点思考 项阳【期刊】交响。
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6-09-25
中国音乐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项阳【期刊】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6-03-30
保护:在认知和深层次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的前提下 项阳【期刊】音乐研究 2006-03-20
试论齐鲁在中国
东周时期音乐文化上的领先地位 项阳;
张准;
留钕铜【期刊】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5-12-30
当下传统音乐与民间礼俗的依附与共生现象 项阳【期刊】音乐研究 2005-12-20
采风观念的异化 项阳; 吕其玮【期刊】中国音乐 2005-07-30
当下
非主流化生存的中国传统音乐教育形式——以鲁西南和冀中为例 项阳; 留铜【期刊】文艺研究 2005-03-25
论制度与传统音乐文化的关系——兼论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研究 项阳【期刊】音乐研究 2004-03-20
他站在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上——
黎锦晖的探索对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启示 项阳【期刊】音乐艺术。
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3-12-10
中国音乐民间传承变与不变的思考 项阳【期刊】中国音乐学 2003-10-15
“释俗交响”之初阶——中国早期佛教音乐浅识 项阳【期刊】文艺研究 2003-09-20
传统的回归与“旧调重弹”项阳【期刊】人民音乐 2003-08-12
对“
活化石”乐种的思考 项阳【期刊】中国音乐 2003-04-30
音乐
历史学与民族音乐学论域的交叉 项阳【期刊】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03-02-15
大曲的原生态遗存论纲 项阳; 张欢【期刊】黄钟(
中原地区。
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02-06-30
乐户与
宗教音乐的关系 项阳【期刊】音乐艺术(
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2-06-10
乐籍制度的畸变期考述 项阳【期刊】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1-11-15
乐户与鼓吹乐 项阳【期刊】文艺研究 2001-09-20
轮值轮训制──中国传统音乐主脉传承之所在 项阳【期刊】中国音乐学 2001-04-15
撒马尔罕国际音乐节纪事 项阳【期刊】音乐研究 1998-06-20
对
中原地区传统
民俗音乐“荒漠化”现象的思考 项阳【期刊】中国音乐 1997-03-25
对
音乐学专业的一点思考 项阳【期刊】人民音乐 1997-01-12
五弦筑的码子、弓子及其它相关问题 项阳; 宋少华【期刊】音乐研究 1996-12-20
中西歌唱发声体系声音形态的比较研究
韩宝强; 项阳; 林秀娣【期刊】文艺研究 1996-03-21
山西省“乐户”考述 项阳【期刊】音乐研究 1996-03-20
刘天华百年感怀 项阳【期刊】音乐爱好者 1995-10-15
辨古今 谈编撰 谋方略──《
中国音乐年鉴》第五届学术研讨会综述 项阳;
张振涛【期刊】中国音乐学 1995-02-15
山西省几处
轧筝的资料分析 项阳【期刊】乐器 1995-02-15
音乐在发展:传统与大众传播媒介 克里斯特·马尔姆; 项阳【期刊】中国音乐 1994-12-25
五弦筑定弦议 项阳【期刊】黄钟.
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1994-09-30
乐理教科书有关音的几个问题 丁东红; 项阳; 杨应鱣; 宋少华【期刊】中国音乐学 1994-06-15
五弦琵琶筑研究──西汉长沙王后墓出土乐器研究之一 项阳; 杨应鱣; 宋少华【期刊】中国音乐学 1994-06-15
胡琴类
弓弦乐器的再辨析 项阳【期刊】乐器 1994-06-15
考古发现与
古筝说 项阳【期刊】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93-12-31
商代的
弦乐器及木制乐器
唐健垣; 项阳;
蔡良玉【期刊】中国音乐学 1993-12-31
《中国乐器音色库》计划实施与少数民族乐器改革问题 项阳;
韩宝强【期刊】中国音乐学 1993-10-01
建立“中国民族乐器音色库”的构想 韩宝强; 项阳【期刊】中国音乐学 1993-07-02
筑及相关乐器析辨 项阳【期刊】音乐探索。
四川音乐学院学报 1992-09-30
与中国弓弦乐器相关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项阳【期刊】中国音乐学 1992-04-01
大胡类
弓弦乐器说 项阳【期刊】音乐艺术 1992-04-01
弓弦乐器在中国乐器史上的地位 项阳【期刊】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1992-04-01
乐之初义之我见——由
贾湖骨笛引发的思考 项阳【期刊】中国音乐学 1991-07-02
中国
声乐学派建立的
前奏曲是如何奏响的 项阳【期刊】黄钟。
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1991-04-02
旧石器时代与音乐的起源 项阳【期刊】乐器 1991-03-02
轧筝考 项阳【期刊】音乐学习与研究 1990-07-02
从筑到筝 项阳【期刊】中国音乐学 1990-04-02
化石乐器“
挫琴”的启示 项阳【期刊】音乐艺术 1988-12-30
我国各类民族乐器的起源概说 项阳【期刊】乐器 1986-08-29
略论聂耳对
黎锦晖创作经验的汲取 项阳【期刊】音乐艺术 1986-07-02
“抗”“坠”又解——兼与
吉联抗先生商 项阳【期刊】人民音乐 1984-11-26
礼乐·雅乐·鼓吹乐之辨析 项阳【会议】汉唐音乐史首届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2009-10-01
民间礼俗——传统音声技艺形式的文化生存空间 项阳【会议】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8-05-01
《
乐经》何以失传 项阳【报纸】光明日报 2008-06-23
个人荣誉
为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史学会会员。曾获
山东省“齐鲁乐谭”奖(1989);
厦门大学最高荣誉奖“嘉庚奖”(1990),
中央音乐学院“傅成贤
一等奖”(1998)。此外,他还多次参加
日本、
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内地举行的多种学术会议,发表论文多有新见,受到好评,并引起学者们的兴趣与共鸣。1997年受文化部派遣,参加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首届
撒马尔罕东方音乐节”(
乌兹别克斯坦),担任
中国艺术节的评委,并参加大会组织的“东方音乐文化的共性”学术研讨会。经常深入民间采风,有着较为丰富的实地考验经验。多次深入考古工地,与考古工作者共同研讨相关的音乐文物。曾到
河南大学、
山西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艺术学院、
河北师范大学、
中国音乐学院、
新疆师范大学、
新疆艺术学院、
香港浸会大学以及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