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子镇
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辖镇
街子镇,乡镇名,有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街子镇、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街子镇等。崇州市街子镇,位于崇州市西北部,是成都市旅游重点古镇;武胜县街子镇位于武胜县东南部,是武胜县的“南大门”。
历史沿革
街子(Jiezi),五代十国时名横渠镇,后周广顺三年(953年)升为永康县,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并入崇庆州,明属孝感乡、清泉乡,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设街子场,曾由崇、灌分管,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归崇庆州专管,清末属怀远镇。1935年设街子联保,1940年置街子镇,1941年改乡。建国后仍名街子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2年更名街子镇。1997年,面积22.2平方千米,人口1.2万,辖唐公、中和、高墩、永义、天顺、石梁、莲经、朝阳、古寺9个行政村和街子场居委会。
2000年,面积22.3平方千米。全镇总人口12675人,辖唐公、中和、高墩、永义、天顺、石梁、莲经、朝阳、古寺等9个村及街子场居委会;镇政府驻街子场镇,距崇州市市区23千米。2004年,将原上元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街子镇;街子镇政府驻江城街。
1940年置双河乡,1959年更名上园公社,1980年更名上元(Shangyuan)公社,1983年置上元乡。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区15.5千米。三(郎镇)柳(都江堰柳街)、元(通)街(子)公路呈十字交会过境。1997年,面积18.2平方千米,人口1.8万,辖显化、味江、忙城、青云、圣宫、广济、余庆、上元、三圣、白象10个行政村。2004年,并入街子镇。
2019年12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决定:撤销三郎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街子镇管辖,街子镇人民政府驻味江大道北段97号。
崇州街子镇西距成都市50公里,地处邛崃山脉。它坐落于崇州市城西北25公里的凤栖山下,毗邻青城后山和九龙山,青山绵亘,层峦叠嶂。街子镇东北与都江堰接壤。
街子镇所处的凤栖山风景区拥有千亩原始森林,千年古楠、古柏、古杉、古银杏、参天蔽日;山中深藏以光严禅院为中心的32座寺庙等古迹。唐朝“一瓢诗人”唐求故里,清代字库古塔交相辉映。还有龙潭、梅花寨等等景观为街子镇添光加彩。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齐备。
发源于六顶山的味江河从街子镇穿过。背靠着青山绿水,面对着无际平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现提出将街子打造成AAA级精品景区目标,成为成都市旅游重点古镇。
街子在五代十国时为“横渠镇”,因横于味江畔而得名。“后蜀孟昶广政12年,割晋原郭信八乡入横渠镇,并置征税院。到广政16年,升征税院为永康县,隶蜀蜀州”,街子便成了永康县治所在地。孛儿只斤·忽必烈至元20年(1283年),废永康县入崇庆州,横渠镇易名“四界镇”。明玉珍在蜀称帝,国号大夏,复置永康县。明洪武后,省去永康县入州。明万历42年(1615年)更名街子场。清乾隆55年(1709年)改为崇庆管辖。
街子镇的历史变迁,说明街子曾是热闹非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曾负载过一个上通少数民族下连成都平原的繁荣城镇。如今的街子更是莺歌燕舞、百业兴旺。她正以其绚丽多姿的风貌笑迎宾客,明清建筑特色为重点的20余处古迹正成为西部重点旅游休闲胜地。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四川省崇州市街子镇位于崇州市西北群山之麓,东经109度33分,北纬30度49分。东北毗邻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都江堰市,北临青城后山、高尔夫球场,西北毗邻四川省级风景旅游区——九龙沟,距成都市57公里,距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崇州市23公里,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45公里,距青城山山8公里。都江堰实施成青路与街子镇接壤,建成后将街子镇至成都车程缩短至30分钟。
地形地貌
街子镇镇域幅员面积41.18平方公里,地貌属半山半坝区,西北部山区11.7平方公里,东南坝区29.48平方公里,海拔为700-1100米。最高峰是莲经村二组的土地岭,海拔1149.6米。山水秀丽而又独具特色。街子镇域的地质构造为龙门山褶断带的强烈上升地质,境内多奇沟异壑,自然景观突出。
气候特征
街子镇境内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9℃,最高气温25.9℃,最低气温5.2℃。暑热天较成都市城区平均低3℃。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012.6毫米。年日照市为1163小时。全年无霜期为280-300天。地温略低,冬暖夏凉。气候特点呈“春迟、夏凉、秋来早”。空气、水源、植被等绝少污染。
水文
街子境内主要河流有味江河、泊江河、横山渠、干五里河。天国山下的味江河环抱古镇缓缓南流,味江河发源于崇州市三郎镇境内的大崩槽老顶、奔腾于崇山峻岭之中,味江平均宽120米,年平均流量4.95m3/秒,最大排洪量841m3/秒,至街子场始出山,入平原,流至元通场二江桥下汇入文井江。横山渠自都江堰青城山注入街子场的大街小巷的明渠浅沟里,使居民们能就近在清澈透明的流水里洗衣、淘米、清菜。“水在街上环绕,街在水中活跃”,成为街子场特有的景观。
自然资源
街子蕴藏着丰富的山野兰花资源,几乎涵盖了除墨兰外的中国兰花物种,其中不乏珍奇品种。主要盛产奇花春剑春兰的素心类、色花类、奇花类、叶艺类、矮种类和水晶类等六大类品种以及名扬中外的川西传统品种“银杆素”、“春剑素”、“西蜀道光”等精品兰花。街子镇有种兰专业户上千户,家中种有佩兰的户数近三千户,占全镇总户数的40%,种兰年收入全镇达500万元。种兰已成为街子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川兰中享有盛誉的银杆素、西山春剑素、大红春剑素、春剑素、金黄素、牙黄素等名品、如国色牡丹、天彭牡丹三星蝶等珍品,各类奇花、色花、蝶花、稿艺、水晶兰等品种均有养植。每年3月初,这里都会举行崇州市兰花节。兰花节上,除兰花精品展外,还将举行西蜀十八名贵兰花评选、崇州风光摄影作品展、古玩展销、西部民间传统小吃展及大型文艺演出、绘画展及焰火晚会等众多活动。街子兰花节还是成都市八大花会之一。
行政区划
街子镇镇域幅员面积41.18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2个居民委员会,182个村民小组,
人口民族
全镇总户数9765户,常住人口6.09万人(2019)。
截至2020年末,全镇常住人口为40905人。
经济
镇域幅员面积41.18平方公里,西北部山区11.7平方公里,东南坝区29.48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182个村民小组,2005年全镇总户数9637户,总人口31538人(其中农业人口28538人,劳动力人口13878人)。镇区人口7600人,城镇公共绿地55亩,人均公共绿地4.5平方米。镇域耕地面积24036.43亩(其中水田面积20567.36亩)。
镇域主要土壤为紫色土、再积黄泥土、棕紫泥土,土壤肥沃、宜植宜种。镇域植被良好,植物种类多达1000余种,盛产梅、竹、棕、黄柏、杜仲厚朴等。境内气候宜于盛产吊兰。由于其处山坝结合处及土壤和气候等因素,街子植物资源特别丰富,物种类达1000余种,盛产梅、竹、棕、黄柏等。境内特别适宜茶树生长,种茶历史悠久、品种丰富,也特别适宜兰花生长,是著名的兰花种养植基地。
街子凤栖山的千亩原始森林保留下许多珍稀物种,有树龄千年以上的古柏、古楠、古杉、古银杏红豆杉等古树近三年余株。森林植被覆盖积达90%以上。夏日,即使林外酷热、林内却十分清凉,林内林外十米之内温差可达4度。境内各种野生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是候鸟的迁移地,常见白鸽群飞、松鼠串树的景象。街子种植佩兰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兰草不仅丰富而且珍贵,街子人除种粮、油外,广泛种植艺叶兰,种养户占60%;街子的茶树极多,种植历史悠久;药材、棕、竹也大量种植。中国西部兰花研究会会址即在此,居民包飞机去昆明市等地展销野生蕙,各类兰花远销海内外。附近县、乡的茶叶在此上市,清明节前后每集三百多家,交易量万斤以上。居民还从事竹编、藤、棕编及食品加工,此外还有少量的造纸、铸造铁业。传统的手工劳作已逐渐被机器耕耘、加工所代替,新的食品保鲜包装技术使许多名优食品越洋过海。山水、森林、文物资源逐渐开发利用,伴随旅游业发展起来不少服务业,大量外地人来度假、避暑、居家,使第三产业高速发展。
文化
综述
街子镇已有一千多年的建置历史。五代十国时名“横渠镇”,因横于味江河畔而得名。后来经过历朝历代的重要历史事件,政治、经济反复兴衰,兴时曾为县治掌一方水土,衰时仅余一条小街,到明朝万历四十二年即公元1615年,仅存沿河街子一条街。又至1940年建立街子场,旋即改场为乡,建国后仍名街子乡,1991年撤乡建镇至今。
崇州街子镇为青城山古镇,它集中反映了四川西南坝结合部独特的自然风光;具有深厚的优秀文化积淀;其物产曾经影响过全国的政治、军事;现存建筑朴素,小巧,是反映清代祖国西南小镇风貌的典型实物。古街区现存以江城街为中心的六条街,古建筑6.8万平方米。街道两旁房屋大体根据《清工部法则》营造,木结构穿逗梁架,单檐青瓦,民居布局,前店后院。以清代中、晚期建筑为主。其它尚有明代水井等。
文化氛围浓是街子古镇的另一大特点,当地悠久的历史传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都足以让游客流连忘返。游客来到街子古镇,可以选择在“天水归源”听戏,在水木闲庭看山,在西川禅院说禅,唐求笔下“深山道者家,门户带烟霞。绿缀沿岸草,红飘落水花。半庭栽小树,一径扫平沙。往往溪边尘,持竿到日斜。”的古朴意境均在古镇一个个景点中再现。一山、一水、一花、一寺都呈现出“诗礼故园、画境兰乡”清幽而独特的韵味。据悉,“国际劳动节黄金周”期间,街子古镇将邀请来自省内的川剧表演艺术团登台唱戏以及变脸等特色表演也将在这里举行。
街子民风
街子民风淳朴、好客。本地老人酷爱饮茶、摆龙门阵,吸着自卷叶烟甚是休闲。有诗云:“沿街尽木屋,双溪水淙淙。五宫三六庙,瑞龙对御龙。两烛三炷香,八角映井中。家家幽兰翠,户户说李渊。夏凉秋来早,春暖无冷冬。古寺无污染,林木郁葱葱。凤栖藏古寺,休闲访悟空。人添外乡音,古房伴古松。主客成一家,到处有善翁。街子古寺好,此生始可终。”老人们欢快幸福之情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街子的佩兰久负盛名,家家栽种。现今许多兰草大户珍藏着许多名贵兰草。街子兰草节每年正月十九举行,远近兰草爱好者纷纷前来,各种兰草争奇斗艳,热闹非凡。
街子有不少农家乐,多为别具一格的川西小青瓦房。它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衬以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空气清新,景色宜人,迎来不少中外游客到此观光旅游、消夏度假,也有许多退休职工来此居住或休闲养生。他们打牌下棋、唱歌垂钓、游山戏水。同时还可品尝古镇的风味特产:汤麻饼叶儿粑冻糕、香卤鸭、老腊肉、鲜兔头等。
古镇保护
1992年镇政府委托四川省建设工程学校,编制了集镇建设规划,规划主要原则为古街以保护为主,不得改造,发展要另辟新区。
1996年2月,成立集镇管理办,专门负责古镇保护和新区建设。同时为把街子场镇建设成清洁、优美、文明的集镇,印制了《街子镇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的通告》分发给场镇各企事业单位和各住户。1996年9月,镇政府向全镇人民发出通告,旧街区所有住户未经允许不准将古街房推倒重建和任意装饰,特殊需要应先申请,并附建设图纸和装饰效果图,经批准同意方可。所有居民要保持古镇风貌,不得随意倒垃圾和杂物。新区建设在东、南两方,邻近古街区的协调地带内其建筑色泽,体量必须与古镇建筑协调。
1999年镇政府组织人去周庄、乌镇、丽江市及周边集镇考察、学习。2000年10月,镇党委会决定了古镇保护实施方案,规定街道铺面后40米内为绝对保护区,保护区周围,即协调区内只准修建仿古建筑,且不得超过二层。同年斥资8万元将街道滴檐瓦全部恢复,并把脱落油漆的木质部分重新漆上。相继又修缮下水道,将部分光电缆埋入地下,将江城街青石板街面恢复,基本上恢复了古街区的旧貌。
2001年7月镇政府专门聘请具有较高资质的成都市城镇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建设总体规划。该规划于同年9月通过省市评审,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2002年江城街青石板、路灯安装、下水管、地下光缆铺设等工程完成后,为加强江城古街的管理、维护,制定《江城古街维护公约》分发给各住户,并广泛宣传请各住户自觉遵守,违者重罚,相互监督,举报有奖。2003年3月,制发了街子镇人民政府文件街府发[2003]8号《关于加强街子古镇保护的通知》,为更好地保护、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建筑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和地产特色,加强街子古镇保护工作,按照规划古镇保护区按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风貌协调区三级保护。
2003年3月委托成都市城镇规划设计院编制设计完成了街子镇古镇保护规划,规划文本对于古街区的保护有详细的设计,从保护山林、水源、空气质量到供电情况、建筑维护和营造原则、建设控制地带内建设如何与古街协调、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定位和关系都作了细致具体的方案,政府严格按照规划,对古镇实施保护。
2004年10月制发了街子镇人民政府《关于严格执行崇州市街子镇规划的通告》,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崇州市街子镇规划》不得擅自改变规划和规划作出的调整用地决定。
2005年2月委托成都市城镇规划设计院设计完成了街子镇总体规划,同年12月又设计完成了街子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待审批)。
2005年9月,按照新一届市委、市府的总体思路要求,提出了“八个一”的发展战略,按照“一乡一品”的思路,由崇州市城乡规划设计院设计完成了街子镇产业布局发展规划。我镇定位是:实施古镇保护与开发,做大做强兰花产业。按照规划,我镇已积极开展做好了前期工作。
管理措施
维护规划的连续性和严肃性,规划一经批准,不得擅自更改。规划批准后,政府加强规划管理机构建设,并制定地方城镇建设法规。城镇建设与发展坚持“统一规划、分期开发、分批建设;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收效一片”的原则,切忌遍地开花,把城镇建设的架子拉得太大。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变投资环境。加强小城镇建设重要性的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规划意识,自觉执行和维护规划。
交通
街子场古代即为水陆码头,交通枢纽。从都江堰大邑县的沿山路发展为今天的川西环线,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成都平原的山间羊肠小道已逐渐被盘山公路所代替。辖区内有水泥道路7条,机耕道10余条,通往各行政村、组。省道川西旅游环线经场镇北至都江堰,南到大邑,路面宽12米。县道从集镇始经上元至崇州市与国道318线相接,东至成都市,西至大邑、邛崃市,南至双流区,距离均在50公里左右。沿街道公路瞬间可至青城山,经凤栖山风景区达九龙沟、鸡冠山景区亦有高等级水泥路,路面宽6米。
社会
街子镇场镇建成区1平方公里,其中古镇区占地26.5万平方米,古街区现存以江城街为中心的六条街,有着闻名遐迩的名牌效应和深厚典雅的文化内涵,是个历史悠久的古镇,晚唐著名的“一飘诗人”唐求就生长于今街子唐公村。街子镇的唐公祠、字库、御龙铁索桥、国家级忙城遗址、上元宫、上、下古寺和近7.3万平方米保存完好的清代川西民居更增添了街子历史文化的神韵。
街道两旁房屋大体根据《清工部法则》营造,木结构穿逗梁架,单檐青瓦,民居布局,前店后院。以清代中、晚期建筑为主,其它尚有明代水井等。清末建筑中个别单体有极少欧式装饰,一般体量不大,用材小巧、风格朴素,但也有雕刻精美的个体或局部。
场镇上新区建设发展很快,开发商纷纷前来。传统的土特产品以兰花资源的利用为代表,已形成中国西南地区有影响的市场。在场镇建设中,镇政府加强对古镇区的保护,制订规划,相继恢复街区旧貌,治理周边环境,特别注意建设新区时与古镇协调。下古寺、字库等一批古建筑已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些文物古建筑正被推荐为保护单位,以保持古镇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貌。
街子“汤长发”麻饼创始于乾隆51年(公元1786年),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素有“传媳不传儿女、一代只传一个”的祖训。作为传承标志的“长发祥号”匾至今在该店保存完好。“汤长发麻饼”以酥、脆、香松著称。清朝后期街子场汤长发老人创制。采用上等面粉、白糖、冰糖、菜油、芝麻等为原料,经制皮、制心、制油、制酥等特殊工艺程序后,制作成圆型,然后粘上芝麻,烘焙而成。火工精当,黄而不焦,皮酥心脆,香甜化渣。相传古寺一和尚将汤麻饼失存一年,取出后色、香、型不变,食之与鲜品无二,可见其工艺之绝。上世纪四十年代,被列为当时崇州市四大名小吃之一。“汤长发”麻饼拥有黑芝麻、五仁馅、花仁、火腿等品种以及芝麻酥、小黑酥、白米酥等系列糕点。
“汤长发”麻饼先后获得1990年首届天府食品博览会金奖、1992年成都名小吃奖,并先后被成都市政府和崇州市政府命名为“成都名小吃”和“崇州传统名小吃”,中国中央电视台四川广播电视台、成都电视台崇州电视台等各大媒体对“汤长发”麻饼进行过专题介绍。
建设规划
街子镇定位旅游、度假、休闲、居家为一体的具有浓郁的川西风味的特色城镇,是崇州市城镇体系中的二级城镇,对周边乡镇具有较强的辐射功能。城镇规划规模为2.6平方公里,建成区占地1平方公里,场镇道路长8公里,有广场两座(唐求广场占地3亩,露天文化广场2亩),绿地率12%,场镇居住人口7600人,住宅总面积577600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76平方米。场镇有中学和小学各一所,有一座中心卫生院。镇一级行政经济管理机构齐备,公安派出所1所,农村信用社金融网点3处,在场镇有较为完善的商业服务网点。污水管道长600米,无污水处理厂,采用甲烷净化处理。
乡镇机构改革后,政府设置了建设管理办公室,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集镇管理领导小组,并于2006年7月成立了街子镇规划和建设管理所和街子镇环境卫生管理所专门负责对场镇进行城市化的管理。
1991年—1993年完成真武街100米长延伸段街房建设。
1994年场镇拓展新开一条磨坊街,至1999年完成磨坊街160米长场镇街房建设。
1995年场镇拓展新开一条聚贤街至2003年完成聚贤街158米长场镇街房建设。
1998年,对江城街、闸子巷、井水街街道路面进行一次全面沥青铺设补烂;对朝阳路上方新开200米长的排水沟;完成真武街100米长路面沥青铺设。
2002年,投资175万元完成对唐公祠前唐求广场建设(含10户拆迁),唐求广场雕塑、绿化、广场青石板铺设,唐求诗馆维护等;完成江城街全长668米宽7米青石板铺设,总投资70万元;完成江城街全长668米,朝阳路174米,清明街225米,下水管、地下光缆铺设总投资135万元,以上工程由崇州市路桥工程公司承建完成,建设业主为街子镇政府;对核心保护区江城古街进行风貌整治、路灯安装,投入37万元。
2003年,完成对集镇新区、磨坊街、聚贤街三条全长500米、宽10米的道路进行路面硬化,对磨坊沟230米长、宽3.5米进行整治并完成“三面光”,投资140万元。对磨坊街、聚贤街及金鱼街进行路灯安装及电线、光纤、通信线路铺设,投资21万元。在场镇入口处配套建设公厕一座并在公厕前面建公共休闲绿地游园,投资13.5万元。完成天然气配气站建设。
2000年—2004年完成朝阳路延伸段100米的街道建设。
2000年—2005年,完成江城古街31户仿清末民初古建筑修建。
风貌整治
街子镇于2006年5月开始实施场镇风貌整治工程,建设规模及内容:配套铺设青石板路面约11200平方米,铺设沥青路面约20000平方米,修缮集镇范围内房屋并进行风貌改造,所有管线地埋处理等,估算投资1700万元;三列牌坊及土建等,估算投资120万元;街子镇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工程及附属工程,砌筑毛石砼保坎2400米、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800立方米、检查井120座、钢筋混凝土管铺设2400米等,估算投资313.5万元;街子镇“天水归源”广场工程,配套铺设广场面积1200平方米,配套戏楼厢房面积约500---600平方米,引环山渠水流入味江河等,估算投资150万元;以上合计总投资2283.5万元,资金来源为政府投资,已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前完成。
集镇建成区1平方公里,其中古镇区占地26.5万平方米。共9条街道,570户住户,商店100余家,餐饮单位27个,宾馆2个,集镇和凤栖山景区共有农家乐112家,每年共接待游客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500万元。
古老广场
来到街子的旧车站,便看见一块面积不大盛载古迹的广场。其西北角的塔式古建筑就是字库,建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中秋节吉旦。字库旁边是唐求展馆(即唐公祠),原在玉龙桥东岸桥头,因年久失修遭毁。1968年由乡政府牵头新建了仿古祠,其新殿宇比原祠更宽大高耸而古朴,展馆正前方由两个威武石狮把守。
广场中央四棵千年银杏甚为引人注目,间距均匀,径初3.2尺,枝叶茂盛挺拔,甚为壮观。相传为唐求亲手所栽。
广场东南角是淡灰色,仿古牌坊,三个门洞中间高两侧低,最高约8米,全宽7米,一字形排列,牌坊上匾两面皆书“青城街子”。由此可进入古街“江城街”,由古街流出的绢绢细流绕广场的东南边流入味江。
字库为正六方形,高约20米,红砂石塔基,青砖塔身共五层。六角飞檐攒尖,塔顶7个圆球重叠宝顶,中间一根长铁针凌空,整个造形十分协调匀称。
塔顶与飞檐顶盖青灰色筒瓦沟瓦,猫头与滴水刻有精致花纹。翘角砖砌作工精细,下悬铜铃,俨然一个精美的铜铃世界。檐口有精美图案雕刻,转角廊柱雕龙缠绕,形态自然栩栩如生。
字库红砂石塔基呈正六方形,外有护栏,护栏柱及栏板有精美浮雕。上书“字库”两个大字。字库现为崇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底层塔身背面为烧纸窗口,横额“函瑶玉”四字清晰可见,其余五面因历史久远,字迹模糊难辨。塔身二层为精雕佛像,上联书:“曾启先天秘录”,下联:“仍收后世遗文”,横额:“龙画鳞书”。塔身背面三、四、五层均有佛殿佛座,造型精美,对联匾额清晰可见。其余各面青砖面上均有精美浮雕。
典雅街道
从仿古牌坊(即下场口)进入沿河一条长约600米的古街,现名江城街。此街经三个古街口及戏台广场直至廊桥(上场口),再往前可到御龙桥东。古街自明代街子场延续至今,现已妆点一新:明清建筑风格的房屋鳞次栉比,高低参差错落有致,朱红色的穿斗圆木结构,木柱木门板、花格木窗全部油漆一新。600米长街全铺整齐的青石板路,气势磅礴大气,路两侧街沿沟内有清水绢绢流淌,随时可涤去街面灰尘。家家户户红灯高挂对联盈门,每隔几户街上放置精美的木雕花架,其上是清新淡雅的兰花盆景,幽香扑鼻令人陶醉。此街上有远近闻名的“老号汤麻饼”,汤麻饼始创于清朝,清乾隆51年(公元1786年),崇州街子镇南场口头脑聪慧的乡民汤仕元成立了一家以制作素点心为主的手工作坊长发祥号(寓意汤家长发财、长吉祥),创造出了一种麻饼,即后来享誉川西的名小吃“汤长发”麻饼。这种麻饼采用上等面粉、白糖、冰糖、菜油、芝麻等为原料,经制皮、制心、制油、制酥等特殊工艺程序后,制作成圆型,然后粘上脱皮芝麻烘焙而成。因其火工精当,黄而不焦,皮酥心脆,香甜化渣,上世纪四十年代被列为当时蜀州四大名小吃(天主堂鸡肉、致华堂白雪糕、石观音板鸭和汤长发麻饼)之一。此外本街还有经营古玩、雕刻、玉器等小店。街子镇类似的古街还有五六条。
壮丽年台
沿江城街至八角井继续向前约10米左拐就是万年台广场。广场端头有新建的仿古戏台“万年台”。万年台中部戏台高大,两侧配廊低矮,后面是又高又宽的石砌观景台。造型新颖,层次丰富,错落有致。
大戏台柱平面布置为内外两层正方形。外层柱12个,为檐柱;内层柱四个,是构成戏台大空间的主体柱。立面造型为单檐人字形坡屋顶,四角起翘。屋脊正中塑精美造型顶,两端塑龙尾,压山脊尾端塑鸟兽花木。四爪角脊塑透空格花,尾部高高翘起。青灰色沟瓦、筒瓦,猫头、滴檐上烧有精美花纹图案。角梁头雕龙头,檐柱出挑,下有雕花吊墩、角花和伸弓。挂口和丈面方间有格花禾口窗。除戏台正面外,其余三面的外层檐柱间设美人靠。柱身空透。柱立于距地面约1.5米的石台基上。台基正面有红砂石精美图案的深浮雕。台左后有十二步石阶梯上戏台。戏台木雕为金黄色,黑色衬底。其余檐、、梁、柱、美人靠、禾口窗、木地板均为朱红色。
两侧配廊平面布置为四开间长方形,地面比戏台低约1.5米,与广场地面相差不多。立面造型为单檐人字形坡屋面,四角起翘,与大戏台的造型相呼应。柱子支撑在石地面上,廊身空透。廊正背两面中间设门洞,其余三面均设美人靠。此外,屋顶有雕花,色彩与大戏台相同。
在空透的大戏台及配廊的正背面有一与之同长度,比戏台的台基高一倍多的石砌观景台。立于台上瞭望,挖断山、对面山、味江河、滨河公园、灌溉渠尽收眼底。
仿古廊塔
走近江城街上场口,有一座横跨灌溉渠的精美廊桥,它是此街到御龙桥捷径的人行桥,桥头8步石阶上桥面,远看像拱桥,其实是在原有2跨钢筋混泥土板桥上加木廊而成。桥长12米,宽3米,廊平面布置为5开间长方形,立面造型为单檐人字形屋面,四角起翘。屋脊正中塑佛像压顶,脊两头塑龙尾,压山脊尾塑花纹图案,爪角脊尾塑透空格花。屋面盖青色沟瓦、筒瓦、猫头和勾头烧精美图案,角梁头雕龙头,檐柱出挑,下有雕花吊墩、角花和伸弓,挂口和丈面间有格花禾口窗。木柱下端支承于原桥面上,美人靠做护栏,廊身空透全部木雕金黄色,黑色衬底,其余檐柃梁柱、美人靠、禾口窗均为朱红色。
廊的风格与廊桥前后街面房屋的建筑风格相应成趣。夏日,夹渠绿树成荫,渠下流水潺潺,上游可望唐公祠发电站,下游能观渠左游山道和渠尾闸桥。
御龙大桥
距江城街的仿古廊桥约400米处有御龙桥,是一座横跨味江的钢索桥。原建于清乾隆初年,是通往两河乡、泰安乡、青城后山、外山以及凤栖山古寺的重要桥梁。此桥屡见屡毁。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秋再建,当时崇庆州刺史李延壁题名为“御龙桥”。因年久失修,铁索负载过重断裂,后街子乡政府重建新桥,增建了高耸的桥亭。新桥重檐起翘,彩瓦朱梁,古朴壮观,四个石狮子立于四根粗大钢索前面。
御龙桥下有龙潭,潭水极深,晶莹如玉。每当旭日临波,金光闪闪。潭水发源于六顶山的味江,逶迤至此,巨石横挡中流。秋冬间石明水透,寒江百尺,春夏泛洪,惊波怒涛,汇入龙潭。正如清末张刘文诗云:“虹垂天半吸奔端,百尺人凭铁栏看,报得骊龙飞去也,龙潭碧锁水云寒。”
冬春季节,站在对面山最佳位置俯视龙潭,则龙头、龙身、龙爪、龙尾清晰可见,好似御龙活跃在龙潭中。
唐求广场
街子御龙桥头的李渊祠是晚唐“一瓢诗人”唐求的隐居之地。据史记载,诗人在李儇干符年间曾为青城县令。后因看破红尘归隐桑梓,李晔时,王建帅蜀,欲聘唐求为参谋,他拒不受聘,过着诗酒文章的生活。百姓亲切地称之为“唐山人”或“唐隐居”。
唐求隐居,绝念钟鼎,放旷疏逸,常骑一青牛往来于青城临邛间,访师求道,诵经听琴,往往至暮醺酣而归,“非其类不与之交”。以求超脱世间的名利纷争。
唐求写诗每有所得,不拘长短随手记下,成诗后即揉成纸团投入随身携带的大葫芦瓢中。晚年卧病,他把诗瓢投入味江,感慨道:“兹瓢倘不沉没,得者始知吾苦心也耳。”诗瓢漂入新渠,有识者见之曰:“此乃唐山人诗瓢也。”将其打捞上岸,可惜诗稿大多损坏,仅得数十篇,为其书稿十之二三。《全唐诗》收为一卷,计35首半。《唐才子传》称其诗“气韵清新,每动奇趣,工而不僻,皆达者词”。唐求的诗多以歌山水、怀友人、赞古寺、豪退隐为内容,深得后人喜爱。为纪念唐求后人修建了唐公祠。
唐公祠旧址在御龙桥东桥亭旁边,正殿有唐公塑像,长须席帽,醉眠吟情。殿堂高悬“修到梅花骨亦香”匾额,门两边有对联:“大雅名千古,伊人水一方。”清代立“唐诗人唐求故里”的碑文上有一幅“摩天黄鹤飞将去,入市青牛几时回”的对联。可惜该祠1958年遭毁。
为弘扬历史文化,崇州市政府斥资重建唐求广场。重建的唐求广场比原唐公祠大一倍多,占地约3亩,临味江,有四棵高耸如云、枝叶茂盛的千年参天楠木。广场中央靠后是雄伟的唐求石雕像。紧靠其后的是一座新建唐求展馆。整个广场古朴庄严,与御龙桥相呼应。
凤栖山寺
凤栖山因山形似凤而得名,其脚下是街子古镇,古寺就隐藏在800多亩古木参天云雾缭绕的山林中。
山门处有一座用石圆柱支撑的古典雄伟的牌坊,匾额刻有“川西第一天”五个大字。穿过山门,经掩映在苍松翠柏的石级而上,在茂林深处便是古寺。
古寺在晋、隋时期称“长乐寺”,杨坚赐“光大严明”匾。李漼甲申年(864年)由善无思僧人重建。宋时称“翠围寺”。明初太祖朱元璋幺叔“法仁”在此剃度出家。朱元璋第11皇子朱椿在成都任蜀献王访古寺时,奏禀朱允炆赐“光大严明”匾,并赐“法仁”法号“悟空”、赐半幅鸾驾、龙凤、琉璃瓦房五间和皇锅一对(锅高约1.5米,直径2.1米的铸铁锅),赐大藏经《洪武南藏》经书一部,还赐重修古寺。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朱棣赦赐“光严禅院”。清康熙御书赐“光严禅院”匾。
古寺分上古寺、下古寺。下古寺保存完好,富丽的建筑和精巧的木雕令人惊叹,古寺分庙门、照壁、明月池、洗心池、大雄宝殿、弥勒殿、天王殿、三宦楼、东西厢房、藏经楼、钟鼓楼等部分。各殿宇高耸错落、重檐飞阁、诗画辉映、肃穆庄严。其中的大雄宝殿,高17米,金光灿灿、巍峨壮丽。
下古寺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许多墨宝。其中孙中山纪念馆珍藏有明代刻造的三个宦版中《洪武南藏》的最初版本(又名《初刻南藏》),明洪武五年(1372年)赦令南京蒋山寺点校,于洪武三十一年完成,该书是保留至今的唯一印本。
上古寺系清代新建,被毁时木色尚新。改革开放以来逐渐修复。今有接引殿、报恩堂、燃灯佛、和飘海观世音大雄宝殿和东西厢房正在修建。
上古寺的山坡上安放着明代高僧悟空禅师和开山祖师善思木乃伊的跌石塔。悟空塔上有对联:“从今日回头大悟,是浮云过眼皆空。”既将悟空二字联起,又向人们昭示佛经。石塔左前侧有一参天白,相传是蛮娘(指悟空)奉皇上之命,从西藏自治区挑来一口可供千名和尚煮饭的皇锅,后将扁担插在此处长起来的。
古寺因受历代帝王重视,历代文人墨客赞誉有加,名声大振,香火日盛,朝山者络绎不绝。解放后,古寺更加受到保护,1985年7月被列为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
古寺前靠木鱼山,侧伴香炉峰、北依千佛山,绿荫如盖,古木参天,山花烂漫,百鸟争鸣。游人登上山峰,绮丽风光尽收眼底:千佛山云飘雾绕,耸入云端;俯瞰成都平原,江河如带,平畴沃野,广阔无垠,顿时令你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获得荣誉
2020年7月29日,街子镇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气候特征
水文
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经济
文化
综述
街子民风
古镇保护
交通
社会
建设规划
风貌整治
古老广场
典雅街道
壮丽年台
仿古廊塔
御龙大桥
唐求广场
凤栖山寺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