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大帝号巡洋舰
俄罗斯海军隶下的核动力导弹巡洋舰
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舷号:099),原名尤里·安德罗波夫号(原舷号183),简称‘‘彼得大帝’’号,是隶属于俄罗斯海军的一艘核动力导弹巡洋舰,是苏联1144型(基洛夫级),编号为4号。
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于1986年4月25日在波罗的海造船厂开工;1989年4月29日下水;1998年4月19日正式入列服役;2016年2月19日俄罗斯军舰制造业的消息人士告诉塔斯社,“彼得大帝”号重型核动力战列巡洋舰将接受翻新;2023年7月14日俄罗斯海军决定在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核动力巡洋舰的维修和现代化改装工作完成后,使俄罗斯北方舰队旗舰“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正式退役。
截至2023年,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是世界上吨位最大的非航空母舰战斗舰艇 。主要用于实施远洋反舰、反潜和防空作战。在作战时,它主要充当海上编队的核心力量,与其它舰只共同组成导弹巡洋舰编队,执行攻击敌方战斗舰艇和破坏敌方交通线的任务。该舰长252米、宽28.5米,满载排水量24300吨,作战半径远。
基本介绍
“彼得大帝”号是俄罗斯海军4艘基洛夫级巡洋舰中的最后一艘,始建于1986年,1989年下水,但由于苏联解体后财政困难,进一步的建造工作被迫一度中止,直至2004才完成试航后正式服役。与此同时,俄罗斯已决定停止建造巡洋舰,这就使“彼得大帝”号成了俄海军独具特色的巡洋舰家族中的最后宠儿。作为最新服役的“彼得大帝”号巡洋舰,其技术水平相当高,配备武器装备齐全且数量多,有很强的作战能力,其中最显著的有以下几点:排水量大、作战半径远。
该舰长252米,宽28.5米,比美国海军最大的长滩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约长32米、宽6.2米,满载排水量24300吨,比长滩级重6775吨,堪称当今世界巡洋舰之最。
该舰排水量大,为其采用核动力和加装完备的航空武器系统奠定了基础。它采用的是两座核反应堆和两座燃油锅炉的混合式动力系统。核动力装置和蒸汽动力装置以平行的方式工作,其中两台核动力装置的总功率达8万马力,可以使该舰以24节的速度航行。两台蒸汽动力装置的总功率是4万马力。两种全部动力装置共可发出12万马力的功率,能使该舰以30节的速度航行。
由于采用了核动力装置,使该舰具有(从理论上来讲)几乎是无限的续航力,故其作战半径也可达到任意远的距离,可以在无海外基地补给的情况下,进行远洋作战。
载弹量大
据称,该舰装备500枚各型导弹,是美国海军装备导弹最多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的近四倍,因此赢得了“武器之最”的美称,无疑是世界上火力最强的一级巡洋舰。
作战系统攻防兼备舰上拥有独立完整的对海、对空、对潜进行攻防作战的武器系统以及指挥、控制、通讯系统。
该舰的对舰攻击武器主要是:
SS—N—19反舰导弹,射程可达450公里,速度1.6马赫:采用惯性加雷达主动寻的制导,可以进行超视距对舰攻击。当进行超视距攻击时,由该舰所载卡一25B直升机进行中继制导,20个导弹发射装置可以多枚发射,对敌舰进行饱和攻击
该舰的防空火力很强,它由SA—N一6舰空导弹、SA—N一4舰空导弹、SA—N一9舰空导弹、CADS—N一1弹炮结合近程防空系统和舰炮,构成五层防空火力网。其中SA—N一6舰空导弹系统共有12个装在甲板下面的垂直发射箱,每个发射箱配8枚导弹,总计96枚导弹,这种导弹射程为100公里,速度6马赫,垂直发射装置可以同时发射12枚导弹,对付12个同时出现的来袭目标;2组SA—N一9舰空导弹八联装发射舱,射程45公里,速度2马赫,备弹128校;2座双联装SA—N一4舰对空导弹担负该舰的中距离点防御任务,这种导弹射程为15公里,速度2.5马赫,全舰备有40枚这种导弹。此外还有1座双联装130毫米自动对空、对海两用火炮与其配合使用,担负中距离对空防御任务。该舰的对空末端防御是6座CAD3—N一1弹炮结合近程防空系统,2座在前甲板,4座在后甲板。该系统由8枚SA—N一11舰空导弹、1座双联装30毫米舰炮、l部中心火控雷达和光学测距仪组成。导弹射程为8公里,火炮为2公里,火炮射速为4500发/分。它可以在全舰的四周形成密集的弹幕,有效地抗击那些突破了前几道防空火力的来袭目标,保证本舰的安全。
该舰所采用的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克服了以往舰艇发射导弹所存在的既复杂又费时的重复装填所带来的弊端,大大提高了发射导弹的效率,使其打击威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20世纪60年代后,先后发生了两件影响苏联红海军建设事件,古巴导弹危机赫鲁晓夫的下台。前者使苏联戈尔什科夫高层认识到没有一支可以在重要海域遂行任务并保持威慑的水面舰艇与潜艇兼备的强大的舰队,苏联是无法自如的展示它的国家意志并对其他国家施加影响的。后者则为红海军的建设重开绿灯,大型水面舰艇建造计划自此重获新生,开始朝远洋型海军迅速发展,装备建设转向大型水面舰艇和核潜艇并重的发展战略。苏联海军获得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1961年,时任海军总司令的戈尔什科夫当选中央委员,很快大力发展大海军的计划受到当时苏联军政要员的支持。为了与美国海军全面抗衡,履行远洋作战使命,苏联开始决定营建自己的航空母舰舰队,以及战斗力强大的编队中心舰艇  。
建造沿革
1962年,苏联开始了新巡洋舰的设计工作,该项目由当时阿尔玛兹舰艇设计局(后苏联北方设计局)首席设基洛夫级首舰计师库宾斯基挂帅。
1968年,新巡洋舰的设计工作设计工作正式开始  ,代号“Крейсера проекта 1144.1”。最初方案为8000吨,但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等苏联当时领导层似乎更喜欢“大家伙”。由于大环境有利于大力发展海军,戈尔什科夫决心坚定,红海军高层又在部长会议上左右活动得力,加上抬出当年俄罗斯沙皇彼得大帝的野心作为佐证,因此该级舰的设计的吨位为8000吨,装备6-8枚射程达150千米的导弹,但这与当时正在建造的克列斯塔Ⅱ级巡洋舰相差无机化合物,而且还有正在研制的吨位更大,采用燃气轮机卡拉级巡洋舰,这样的规格即无法按照既定设想装下核反应堆,也无法通过偏爱于大型舰艇的高层审核,于是方案几经修改,最后满载排水量提高到15000吨再到20000吨,最后定格在24300吨。
1970年,苏联海军建设1144.1工程设计方案获得正式通过,1973年6月份,位于波罗的海的苏联SY-189海军造船厂开始研制该舰的第一分段,1974年初拿出最终设计方案。
1974年3月26日,1144.1工程首舰“1144型巡洋舰”号在位于圣彼得堡市的波罗的海造船厂正式开工建造,1977年12月27日下水,1980年7月加入北方舰队,1980年12月30日服役,因此该级舰被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称为基洛夫级巡洋舰,苏联绰号为Орлан,译文为“海鹰”或“海雕”。2号舰“拉扎列夫海军上将”号和3号舰纳希莫夫海军上将号分别在1984年10月31日和1988年12月30日服役,前者部署在北方舰队,后者加入太平洋舰队。
俄罗斯彼得大帝号巡洋舰
1986年4月25日(10月25日),4号舰“Юрий Андропов(尤里·安德罗波夫)”号在波罗的海造船厂开工,建造序号803,1989年4月29日下水。
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继承了该级舰,由于经济低迷,俄罗斯联邦政府无力负担,该级舰陆续除役,尤里·安德罗波夫号在完成了80%的工程量之后被中止建造 。
1992年初,时任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在视察北方舰队时拍板继续建造该舰,同时下令“基洛夫”级全数易名。
1992年5月27日,俄罗斯海军对现役的四艘基洛夫级巡洋舰进行了改名,前3艘改用俄罗斯籍海军名将命名,4号舰则以俄海军的缔造者“彼得大帝”号之名命名。为确保彼得大帝号巡洋舰能够顺利建成入役,俄罗斯政府和海军在国防预算急剧减少的情况下,仍然节省开支继续为该舰拨款,使其得到特殊的照顾 。
服役历程
1995年,彼得大帝号舷号更改为183。1996年8月,彼得大帝号在俄罗斯海军300周年庆典前挂上安德烈旗,彼得大帝号编入北方舰队,成为北方舰队旗舰  ,但其真正服役却是在1998年4月18/19日  ,同时在这一年将舷号更改为099。
2017年11月29日,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尤里·里索夫公布,彼得大帝号将进行大改,定于2019年第三季度或是当年岁末进行维修以及改造升级  ,预计在2022年年底前完工。进行现代化升级后,将重新装备导弹,另外还将配备现代化的防空导弹系统、通信、导航和生命保障系统等  。
技术特点
舰型结构
舰型
彼得大帝号巡洋舰外型类似于二次大战时的战列舰和重巡洋舰,具有明显的外飘船体剖面和丰满的尾部水线1144型巡洋舰面。彼得大帝号巡洋舰外形设计比较紧凑,部细长,顶端上翘;部呈方形,设有飞行甲板,下方为机库,从舰体最宽处到艉部末端的宽度几乎不变。
结构
彼得大帝号的舰体结构采用纵骨架式,甲板室采用的是钢、铝合金的混合结构,重要舱室如指挥舱、弹药舱等部位都有厚装甲钢板防护,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反舰导弹攻击造成的损害  。
隐身
彼得大帝号虽然也有为数众多的天线,但是电子天线基本上被集成到了中间的主桅杆上,整体外形为内倾斜构造;和凌乱的苏联其他舰船相比,其前后甲板相当光滑。彼得大帝号
布局
彼得大帝号上层建筑主要布置在中后部分为两部分,秉承了苏联设计的一贯作风,在其上密密麻麻布置了海俄罗斯彼得大帝号巡洋舰量电子设备;舰体前部主要是导弹发射区,也是全舰主要的火力投射区,有各型垂直发射装置;上层建筑后方为一门主炮以及直升机起降及维护区;另外从舷窗布置来看,居住舱比较偏近中间,提高了居住的舒适性。
彼得大帝号高大的桅杆和烟囱一体式建筑位于舰中部,装有“顶对”3坐标对空搜索雷达天线; 倾斜上翘的舰首和具有坡度舰桥,上层建筑后方有切入式甲板; 第二座桅杆和上层甲板建筑位于主桅后方,装有“顶板”对空/对海搜索雷达和“顶罩”火控雷达天线;130毫米/70舰炮安装位置紧靠飞行甲板前方;CADS-N-1近防系统(卡什坦防空导弹/舰炮近防合一系统)及“热闪”/“热点”火控雷达/光电指示装置位于P-700反舰导弹(代号:“Granit/花岗岩”,北约代号:SS-N-19,绰号:“Shipwreck/海难”)发射装置两侧的上升平台上;其余4座位于上层建筑后方。     
舱室
彼得大帝号大约有1600个船舱,其中140个单人或双人间的军官和士官住舱,30个军士和水兵住舱,每间可供6至30人居住。全舰有220个门廊,49条走廊,总长度近20千米。舰上设有15间淋浴室,两间浴室,一间桑拿浴室,以及一座小型游泳池,另外还设有图书室和健身娱乐中心,双层的医疗中心,包括门诊部,药房,X光室,手术室,看护隔离病房和牙科诊所  。
动力系统
彼得大帝号巡洋舰动力系统独具特色,为混合式动力(CONAS),采用采用两座KN-3型压水彼得大帝号反应堆,2台燃油锅炉和2台GT3A-688型蒸汽轮机。主要设备布置在三个舱室,一室都装有两个核反应堆,另两个室分别为涡轮装置和蒸汽锅炉 。
彼得大帝号的核动力装置和蒸汽动力装置以平行方式工作,两台核装置的总功率达8万马力,可以使该舰以24节的速度航行;两台蒸汽动力装置的总功率是4万马力,两装置如果并机使用,可以发出高达12万马力的总功率,使该舰以30节的全速前进    。由于采用了核动力装置,理论上彼得大帝号具有几乎无限续航力,可在无海外基地补给的情况下,执行远洋巡逻和作战任务。
彼得大帝号的蒸汽轮机可以在核反应堆无法工作的时候独立出来工作以保证战舰不至于在万一情况出现的时候失去动力而丧失机动性。蒸汽轮机是在高速行进时向涡轮追加饱和蒸气之用,增加轴马力使航速达到32节以上。当在使用锅炉辅助操作时,船速为14节。另外,反应堆出现故障时亦可以作为备份动力。
武器系统
彼得大帝号巡洋舰配备一门AK-130DP多用途双管130毫米舰炮,备弹840发,射程22千米,最射速35发/分钟,可用于支援防空射击和对陆攻AK-130DP多用途双管舰炮击。火炮系统主要由一台火控计算机为基础连同一部多波段雷达、一套电视和光学目标瞄准器;另外,舰炮上安装一套Kondensor光学瞄准器单元。舰炮连接到雷达控制系统在遥控操作界面能完全自动化,可使用瞄准器单元人工操作。
反舰系统
彼得大帝号反舰武器为20枚垂直发射的P-700反舰导弹,该导弹为采用火箭冲压发动机推进的超音速远程反舰导弹,最大射程为500-550千米,最高飞行速度1.6马赫,可装备500kT当量核战斗部或750千克高爆战斗部,采用惯性/指令修正/主动雷达制导,进行超视距攻击可利用卫星或舰载的卡-25直升机的数据链进行中继制导,发射之后不用舰艇控制。在多枚“波纹-发射”饱和攻击模式中,首枚引导导弹依照一条高飞行轨迹率先飞向作战目标,而其它后继导弹则灵活的采用低高度飞行轨迹来增加隐蔽性。如P-700 SS-N-19 海难 Shipwreck 花岗岩果引导导弹被拦截,那其它的导弹自动地担任引导角色。该导弹呈60°仰角安装在甲板下,没有采用美国的箱式发射筒,而是采用圆环形排列导弹的方式。圆环形的一圈导弹在甲板上仅有供一枚导弹发射的开口,一枚导弹发射出去,机构带动圆环旋转,将下一枚导弹转动至发射位置。由于这种转圈式的导弹发射方法类似左轮手枪的供弹机构,因此西方国家为其起了个绰号“左轮枪”  。该导弹以打击美国的航舰编队为主要任务,不装任何弹头即可将一艘驱逐舰击成重伤,20个发射装置可以多枚齐射,对敌舰进行饱和攻击。
彼得大帝号升级后,配备了P-800反舰导弹(代号:“Oniks/玛瑙”,北约代号红宝石超音速反舰导弹),3M-54巡航导弹(代号:“口径”)和“锆石”超高音速导弹,以代替P-700反舰导弹。
彼得大帝号强化了防空性能,装配套大量各型先进防空导弹  ,防空系前甲板垂直发射井盖统有着完整的远、中、近三层防空体系,对来袭目标展开层层打击。主要由防空导弹和近防系统组成,其中SA-N-6防空导弹作为第一道防线,SA-N-9防空导弹作为第二道防线,并以SA-N-4作为辅助。
中远防导弹,彼得大帝号舰载“雷声”SA-N-6中远程防空导弹系统,甲板下面共有12个该型导弹的垂直发射系统,每箱备弹8枚,总计96枚。SA-N-6防空导弹是陆基S-300F防空导弹舰载型,是世界上第一种舰载防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基本型采用的导弹为5V55/48N6,单级固体燃料火箭推力,射程90千米,最大高度25000米,最大速度约4-5马赫。采用冷发射技术,安全距离25米时开启发动机,此时速率约30到40米/秒,导弹到末段才开始接收导引雷达之导引。该舰所采用的导弹垂直发射装置克服了以往舰艇发射导弹所存在的既复杂又费时的重复装填所带来的弊端,大大提高了发射导弹的效率,使其打击威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另外有可能配备威力更大的新型RIF-M“里夫”远程防空导弹系统,是陆基S-300PMU-1的舰载型。弹体改为48N6E,发动机推力更大,导弹最大速度6马赫,射程120千米,战斗部为20000个4克破片。除了弹体性能的提升外,S-300PMU1在自动化等方面也大大的提升,使得操作更为简便。还具有信息传递功能,当导弹寻的雷达启动后,能将“看到”的空域传给母舰,具有一定的反弹道导弹能力  。CADS-N-1近防系统近防导弹,“长手套/剑”SA-N-9垂直发射近程防空导弹,在舰体前、后段各设有2座垂直发射装置,每组8各发射舱,每舱备弹8枚,总计备弹128枚。SA-N-9近程防空导弹属俄罗斯新型防空导弹,用于取代SA-N-4舰空导弹。导弹射程45千米,飞行速度2马赫,战斗部重15千克,采用指令制导和主动雷达制导,采用六联装垂直发射装置和“十字剑”火控系统。可同时发射12枚导弹,迎击12个空中来袭目标。
近防导弹,SA-N-4近程防空导弹采用传统发射方式,2座双联发射装置装备在舰体两侧位置,共备弹40枚。导弹射高25-5000米,射程1.2-10千米,速度2.5马赫。SA-N-4近程防空导弹系统能自主操作,或者综合进入舰船的战斗系统并且从舰载传感器系统俄罗斯彼得大帝号巡洋舰下载目标数据。
近防炮,彼得大帝号装备的6座CADS-N-1近防系统代替了AK-630M火炮,其中2座在前甲板,4座在后甲板,每个系统包括8枚SA-N-11导弹和1座双联30毫米炮,1部中心火控雷达和光学测距仪组成。导弹射程8千米,火炮射程2千米,每分射速4500发。该系统能够对抗多种精确制导武器,包括反舰、反辐射导弹航空炸弹、飞机、小型舰艇。
反潜系统
SS-N-15
彼得大帝号反潜系统主要由舰载反潜航空武器系统和舰载直升飞机机载反潜武器系统组成,反潜作战分为四个层次。
彼得大帝号最外层防御由卡-27“蜗牛”反潜直升机承担,携有搜索雷达、吊放式声呐、声呐浮标、磁性异常探测器以及反潜鱼雷深水炸弹,可有效执行攻潜任务  。
第二层为装备的SS-N-16火箭助飞鱼雷系统(实质上是一种火箭助飞鱼雷),采用惯性制导系统,最大射程RBU系列火箭深弹发射器约45千米,由舰艇上的2座5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器来发射,取消了垂直发射装置,备弹20枚。为了减小导弹的总长度,作为战斗部的鱼雷被做的非常短粗。该鱼雷管还可以发射40型反潜鱼雷  。
后两层为反潜火箭,使用舰艏1座10管RBU12000和后甲板2座6管RBU1000火箭深弹发射器,主要用于自卫,对付本舰前方较远距离的潜艇和舰体两侧的来袭鱼雷。其中RBU12000型射程12000米,RBU1000型射程1000米,备有102枚火箭  。
彼得大帝号能容纳三架卡-27PL“螺旋”或卡-25RT“激素”舰载直升飞机,机库在舰尾甲板下,备有一座升降机。该机库顶面和两扇库门可由水压装置带动的绞盘来开启,因此实际上是一个半埋式机库,能容纳并维修一架直升机。机库内一部旋杆式升降电梯负责卡-25PL日常的进出,机库及旋杆式升降电梯的工作模式是:为迎接直升机出机库,库顶和两扇库门先全部打开,然后电梯升降平台将直升机从机库下层升至与主甲板处干同一平面,最后由与拖曳声呐共用的绞盘将直升机连同格栅式着舰装置一起拖至起降区等待起飞  。
舰电系统
雷达
S-300F系统雷达“顶盖”
对空警戒雷达:一座MR-800顶板三座标雷达用于对空搜索,工作于D/F波段。顶对三座标雷达一部,用于对空搜索,C/D波段,对大型飞机的探测距离为366千米,对2平方米的目标探测距离为183千米。
对空/对海警戒雷达:MR-750“顶舵”或“顶板”三坐标雷达1部,D/E波段,用于对空/对海警戒。
导航雷达:MR-212/201 Vaygach-U“棕榈叶”雷达三部,I波段,用于导航。
火控雷达:“十字剑”SA-N-9舰空导弹火控雷达1部,K波段,用于SA-N-9。“顶罩”舰空导弹火控雷达2部,用于SA-N-6。“活动盖”(Flap Lid)/“墓碑”(TombStone)SA-N-6火控雷达1部,J波段。“突现群”/"汽枪群"舰空导弹火控雷达2部,F/H/I波段,用于SA-N-4。MR-184 Lev-218“鸢鸣”主炮炮瞄雷达1部,H/I/K波段,用于130毫米舰炮。MR-123 Vympel“热闪光”CADS-N-1弹炮合一系统火控雷达6部,I/J波段。
飞机控制雷达:“飞屏”(Fly screen)B飞机控制雷达1部,I波段。
空中战术导航雷达:“圆屋”(Round House)B空中战术导航雷达2部。
敌我识别雷达:“盐罐”(Salt Pot)A和B敌我识别器。
舰壳声呐:“马颚”(Horse Jaw)主动搜索攻击声呐,中/低频。
变深声呐:“马尾”(Horse Tail)变深声呐,主动搜索中频声呐,拖曳深度150~200米  。
电子战
侦察机:4部“酒瓶”(Wine Flask)。“半杯”(Half Cup)激光侦察机。钟系列侦察机:8部撞钟(Bell Bash)彼得大帝号改造升级时和4部“钟夹”(Bell Nip)。
干扰火箭:2座双联PK-2型150毫米箔条干扰发射器。
干扰机:8部“足球” 
武器控制
“锡人”(Tin Man)光电跟踪4套,“击球”(Punch Bowl),C型卫星通信系统2套,“低球”(Low Ball)卫星导航系统4套,“皇冠钟”(Boll Crown)数据链2套,“击钟”(Boll Push)数据链2套。
模块
基洛夫级安装二套命令模块和六套战斗模块。命令模块通过火控计算机综合处理来自各个探测、跟踪设备的目标信号自主操作,分配威胁数据和指定目标到战斗模块,并能针对每个目标自动选择最佳交战模式。战斗模块自动地使用雷达和电视探测系统追踪目标,计算发射数据而且操作导弹和舰炮同目标交战。全部系统能同时与六个目标交战,每套战斗模块对应一个目标。每套战斗模块由跟踪雷达、光电系统、制导雷达、防空火炮、SA-N-11防空导弹、发射装置和导弹再装填装置等设备组成  。
性能数据
总体评价
苏联在20世纪80年代初建成了二战后世界上最大的巡洋舰基洛夫级,该级舰是苏联海军与美海军争夺海洋进彼得大帝号行军备竞赛的产物,是苏联海军为实现从近海走向远洋、从防御走向进攻、与美海军争霸海洋的海军战略而制订的海军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之一,以用来弥补与美海军竞争中的实力不足。
基洛夫级巡洋舰是苏联首级采用核动力推进的水面战舰,首次装备了垂直发射系统系统和大量导弹,并配有3架直升机,其吨位大,火力强,被定级为战列巡洋舰,是世界上武备最为强大的水面战舰,该级舰装备各型导弹近500枚,是美国载弹量最大的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的四倍,因此又有武库舰的美称    。如此攻击力强大的武器装备加上同样性能先进的电子雷达设备,构成了该级舰无与伦比的强大战斗力,构成俄罗斯海军未来的中流砥柱,在遏制北约东扩的斗争中发挥其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
基洛夫级巡洋舰是战后建造的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导弹巡洋舰,并具有自己的发展特色,是二战后火力最强基洛夫级巡洋舰外型的导弹,仅舰空导弹装备了四种,从点防御至区域防空组成了四层火力重叠的拦击火力网,射程从8千米至100千米,射高从10米至27400米,以备弹量而论也是最高纪录。再以同时拦截的空中目标数而论,4种导弹能同时拦截24个空中目标。以武器系统数而论,全舰硬杀伤武器系统共有22个系统。基洛夫级采用了独特的核动力和蒸汽轮机联合动力,首次装备了CADS-N-1弹炮合一系统,可以从鱼雷发射管发射反潜导弹,SS-N-19反舰导弹倾斜45°的垂直发射,使用多管近程反潜火箭用于拦截鱼雷  。
彼得大帝号被称为苏联海军的颠峰之作,装备当时最先进的、最完整的作战信息系统、通信系统、武器系统、传感器系统和电子战系统等,具有超强大的综合作战能力    。在俄罗斯海军航母编队中,只有其装备的MP-800预警雷达能够探测到500千米远的空中目标,因此是整个舰队的防空力量以及空袭预警中坚,几乎承担着整个舰队的防空重任。但因为没有装备相控阵雷达,其防空能力稍逊于美国海军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而且不具备对陆攻击能力。但从俄罗斯巡洋舰的作战使命考虑,全面衡量一下,它的综合作战能力并不在其之下。特别是由于俄罗斯航母力量非常薄弱,彼得大帝号无疑是其海上编队的作战和指挥核心,它的作用是其它舰艇无法替代的。
彼得大帝号巡洋舰服役时,其姊妹舰却走向没落,这使其成了俄海军独具特色的导弹巡洋舰家族中的最后“宠儿”。美国海军建造的“长滩”级、“班布里奇”级、“加利福尼亚”级和“弗吉尼亚”级4级8艘核动力巡洋舰均已退出历史舞台,且在未来可预见的时间内尚无建造新型核动力巡洋舰的计划,彼得大帝号也因此成了世界上最后一艘核动力巡洋舰,仍然是俄海军海上力量对抗大型航空母舰编队的中坚。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建造沿革
服役历程
技术特点
舰型结构
动力系统
武器系统
舰电系统
性能数据
总体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