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世延
元朝鲁国公
赵世延(1260年-1336年),字鲁肃,一名达察儿,四川成都人,雍古族,元朝开国功臣按竺迩之孙,赵德胜赵国宝之子。生于孛儿只斤·忽必烈中统元年(1260年),二十岁时接受元世祖的召见,授承事郎。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任奉议大夫,累迁御史中丞延祐元年,因为其姓氏为赵而被中书省官员认为是汉族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向他们解释后除其为中书参知政事。延三年,世延弹劾丞相帖木迭儿,导致其罢相。赵祯驾崩后帖木迭儿矢志报复,使世延从弟胥益儿哈呼诬告,逼其自杀。世延不认罪,孛儿只斤·硕德八剌亦不想害他,最终为左丞相拜住救出,出居金陵。泰定元年召还,四年拜中书右丞、同知枢密院事。孛儿只斤·图帖睦尔时,因拥立有功,准乘小车入朝。元统二年(1334年)帝赐钱四万缗。至元二年(1336年)五月前往成都市,十一月卒于成都。赵世延在任期间颇有善政,《元史·赵世延列传》有记述。
人物生平
祖先是雍古族(又名永古特族),世居大同市(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东北)。其祖按竺迩为蒙古汉军征行大元帅,镇蜀,因家成都,改姓赵。
赵世延天资聪明,幼喜读书,弱冠即被招入枢密院御史台“肄习官政”,得到孛儿只斤·忽必烈的召见。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授承事郎,任云南省诸路提刑按察司判官。云南乌蒙酋叛乱,世延会省臣以军讨平之。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提升为监察御史,与五位同僚联名弹劾丞相桑哥不法。不料奏章被桑哥同党、中丞赵国辅所压,并告知桑哥,桑哥锐意报复,同僚均被排挤出朝,惟有赵世延得以幸免。奉旨按察山西平阳郡,查办也先忽都行贿钜万案及左司郎中董仲威杀人案。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任奉议大夫,出任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司事,在任期间,敦儒事、立义仓、撤淫祠、修河堤、抑豪强,颇有善政。
大德三年(1299年)移中台都事,不久,又任山东肃政廉访副使。大德六年(1302年)改任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大德十年(1306年),升任安西路总管。安西路乃故京兆省台所治,号称“会府”,前政壅滞,积案达三千,赵世延上任不到三个月,便全部处理完毕。陕西省发生饥荒,省台商议拟上奏朝廷要求赈济,赵世延说:“救荒如救火,愿先发禀以赈,朝廷设不允,世延当倾家财若身以偿。”遂发禀赈灾,救活者甚多。
至大元年(1308年)改任四川肃政廉访司,任内清除积弊,修都江堰市,深受当地吏民称赞。
皇庆二年(1313年)拜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旋又奉召还,拜侍御史。当时,朝廷下诏,起用汉族名儒,有人把赵世延当成汉人,就向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推荐:“比奉诏,汉人参政用儒者,赵世延其人也。”元仁宗说:“世延减可用,然雍古氏,非汉人,其署居右。”遂拜为中书参知政事。不久,又迁为御史中丞。上任时,省臣白平章以下官吏都来相送,其声势场面前所未有。于是,为一些权臣所忌,便以皇太后名义,将赵世廷贬出朝廷,出任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右丞。在向皇帝辞行时,元仁宗才知道此事,便下旨仍任赵世延为御史中丞。
延枯三年(1316年),赵世延等劾奏权臣太师、中书丞相铁木迭儿罪恶十三条,请将铁木迭儿斩首。铁木迭儿藏于太后兴圣宫近侍家,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恐伤太后意,仅诏夺其职,并升赵世延为翰林学士承旨兼御史中丞,赵世延力辞不就。
延祐五年(1318年)进职光禄大夫、昭文馆学士、宋大都留守乞补、外拜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为解决四川省等地军民饥荒问题,赵世延决定在重庆路立屯田,利用江津区巴南区一带闲田783顷,召军上1200余人垦种,当年就获粟11700石。
延祐七年(1320年),赵祯驾崩,赵曙即位,帖木迭儿复居中书右丞,决意报复赵世延,遂指使同党何志道给赵世延罗织罪名,诬告赵世延。何志道诱使赵世延从弟胥益儿哈呼诬告赵世延,将赵世延收狱等待对质。其从弟逃走,孛儿只斤·硕德八剌下诏赦免赵世延,并因此而定了一条律令:“逃者百日不出,则释放等待对质者。”帖木迭儿不甘心,又罗织罪名,再次逮赵世延入狱,并逼迫赵世延自裁,赵世延拒不认罪。中书左丞拜住多次在元英宗面前为世延辩冤。英宗对帖木迭儿专权也十分不满,有意回护赵世延。他对侍臣说:“赵世延,先帝所尊礼,帖木迭儿妄人其罪,数请诛之,此报私怨耳,朕岂能从之。”。帖木迭儿在上京,听说世延出狱,怒曰:“此丞相罔上所为也。”皇上知道了这件事,告诉他:“此朕意耳。”未几,帖木迭儿死,赵世延再次获释,出居南京市(今江苏南京)。
至治三年(1323年)秋,帖木迭儿同党铁失、锁南等人谋杀了孛儿只斤·硕德八剌。晋王之孙帖木儿即位,捕杀参与政变的官员,起用曾受帖木迭儿迫害的官员。赵世延出为江南行台御史中丞
泰定四年(1327年)人朝复为御史中丞,随后相继任中书右丞、翰林学士承旨、光禄大夫、同知枢密院事等职。
1328年,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驾崩后,赵世延支持枢密院事伯牙吾台·燕铁木儿拥立怀王孛儿只斤·图帖睦尔为帝,是为元文宗。赵世延因迎立有功,加授集贤大学士、奎章阁大学士、中书平章政事等职,因年高多疾,元文宗还特许其可乘小车入朝。
孛儿只斤·和世㻋至顺元年(1330年)二月,唐文宗令赵世延与国史院编修虞集等人仿唐宋会要体例修皇朝经世大典。赵世延以年高多疾为由,屡次上书,请求解除中书政务,专意纂修。唐文宗以其德高望重不允,说:“老臣如卿者无几,求退之言后勿复陈。”《经世大典》于四月正式开局,次年五月修成,凡880卷,略12 卷,公牍1卷,纂修通议1卷(原书今已失传,只是在残存的《永乐大典》等书中还有部分留存)。此后不久,赵世延再次上书请退。
元顺帝元统二年(1334年),赐赵世延钱四万缗。
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年)五月,归成都市,同年十一月,卒于成都,享年七十七岁。死后赠“金忠执法佐运亮功臣、太保、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追封鲁国公,谥文忠”。后世对其评价甚高。《元史·赵世 延传》载: “世延历事凡九朝,历省台五十余年,负经济之责,而将之以忠义,守之以清介,饰之以文学,凡军国利病,生民休戚,知无不言,而于儒者名教尤拳拳焉。”
赵世延生子五人,尤以野峻台最为出名。野峻台,曾仕任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左右司郎中、西行台监察御史、河西廉访副使转黄州府路总管。“朝廷察其材,升任四川行省参政,命与平章咬住讨贼。”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咬住令野峻台为前锋,攻打红巾军据守的巴东县县城。攻陷后,又乘胜进拔技江、松滋两县,进而围攻江陵县,双方战于清水门,红巾军退人城内,野峻台逼进城下。天亮时红巾军出门突袭,野峻台不能支,而咬住军“止百步外不救”,野峻台被刺死。朝廷追赠其为“荣禄大夫、陕西行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凉国公,谥忠壮”。
史籍记载
《元史·赵世延列传》:
赵世延,字子敬,其先雍古族人,居云中北边。曾祖父\u003c黑旦\u003e公,为金群牧使,太祖得其所牧马,\u003c黑旦\u003e公死之。祖按竺迩,幼孤,鞠于外大父术要甲,讹为赵家,因氏为赵;骁勇善骑射,从太祖征伐,有功,为蒙古汉军征行大元帅,镇蜀,因家成都市。父黑梓,以门功袭父元帅职,兼文县吐蕃万户达鲁花赤
世延天资秀发,喜读书,究心儒者体用之学。弱冠,世祖召见,俾入枢密院御史台肄习官政。至元二十一年,授承事郎、云南省诸路提刑按察司判官,时年二十有四。乌蒙蛮酋叛,世延会省臣以军讨之,蛮兵大溃,即请降。二十六年,监察御史,与同列五人劾丞相桑哥不法。中丞赵国辅,桑哥党也,抑不以闻,更以告桑哥。于是五人者悉为其所挤,而世延独幸免。奉旨按平阳郡也先忽都赃巨万,左司郎中董仲威杀人狱,皆明允。二十九年,转奉议大夫,出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司事。敦儒学,立义仓,撤淫祠,修澧阳县坏堤,严常、掠卖良民之禁,部内晏然。元贞元年,除江南行御史台都事,丁内艰,不赴。大德元年,复除前官。三年,移中台都事,俄改中书左司都事。台臣奏,仍为都事中台。六年,由山东省肃政廉访副使改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十年,除安西路总管。安西,故京兆省台所治,号称会府,前政壅滞者三千牍。世延既至,不三月,剖决殆尽。陕民饥,省台议请于朝赈之,世延曰:“救荒如救火,愿先发以赈,朝廷设不允,世延当倾家财若身以偿。”省台从之,所活者众。
至大元年,除绍兴路总管,改四川省肃政廉访使。蒙古军士,科差繁重,而军士就戍往来者多害人,且军官或抑良为奴,世延皆除其弊而正其罪。又修都江堰,民尤便之。四年,升中奉大夫、陕西省行台侍御史。先是,八百媳妇为边患,右丞刘深往讨之,兵败而还,坐罪弃市。及是,右丞阿忽台当继行,世延言:“蛮夷事在羁,而重烦天讨,致军旅亡失,诛戮省臣,藉使尽得其地,何补于国?今穷兵武,实伤圣治。朝廷第当选重臣知治体者,付以边寄,兵宜止勿用。”事闻,枢密院臣以为用兵国家大事,不宜以一人之言为兴辍。世延闻之,章再上,事卒罢。
皇庆二年,拜江浙行省参知政事,寻召还,拜侍御史。延祐元年,省臣奏:“比奉诏汉族参政用儒者,赵世延其人也。”帝曰:“世延诚可用,然雍古氏非汉人,其署宜居右。”遂拜中书参知政事。居中书二十月,迁御史中丞。有旨省臣自平章以下,率送之官。其礼前所无有,由是为权臣所忌,乃用皇太后旨,出世延为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右丞。陛辞,帝特命仍还御史台为中丞。三年,世延劾奏权臣太师丞相帖木迭儿罪恶十有三,诏夺其官职。寻升翰林学士承旨,兼御史中丞,世延固辞,乃解中丞。五年,进光禄大夫、昭文馆学士,守大都留守,乞补外,拜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世延议即重庆路立屯田,物色江津区巴南区闲田七百八十三顷,摘军千二百人垦之,岁得粟万一千七百石。
明年,赵祯崩,帖木迭儿复居相位,锐意报复,属其党何志道,诱世延从弟胥益儿哈呼诬告世延罪,逮世延置对,至路,遇赦。世延以疾抵荆门市,留就医。帖木迭儿遣使督追至京师,俾其党煅炼使成狱。会有旨,事经赦原,勿复问。帖木迭儿更以它事白帝,系之刑曹,逼令自裁,世延不为动,居囚再岁。胥益儿哈呼自以所诉涉诬欺,亡去。中书丞相拜住屡言世延亡辜,得旨出狱,就舍以养疾。先是,帝猎北凉亭,顾谓侍臣曰:“赵世延先帝所尊礼,而帖木迭儿妄入其罪,数请诛之,此殆报私怨耳,朕岂能从之。”侍臣皆叩头称皇帝。帖木迭儿在上京,闻世延出狱,索省牍视之,怒曰:“此左丞相罔上所为也。”事闻,帝语之曰:“此朕意耳。”未几,帖木迭儿死,事乃释。世延出居于南京市泰定元年,召还朝,除集贤大学士。明年,出为江南行台御史中丞。四年,入朝,复为御史中丞,又迁中书右丞。明年,有旨:赵世延顷为权奸所诬,中书宜遍移天下,昭雪其非辜,仍加翰林学士承旨、光禄大夫经筵开,兼知经筵事,选拣劝讲者,皆一时名流。又加同知枢密院事。
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崩,伯牙吾台·燕铁木儿与宗王大臣议:李炎二子周王、怀王,于法当立;周王远在朔漠,而怀王久居民间,备尝艰险,民必归之,天位不可久虚,不如先迎怀王,以从民望。八月,即定策,迎之于江陵,怀王即位,是为唐文宗。当是时,世延赞画之功为多。文宗即位,世延仍以御史中丞兼翰林学士承旨,以疾乞归田里,诏不允。天历二年正月,复除江南行台御史中丞;行次济州市,三月,改集贤大学士;六月,又加奎章阁大学士;八月,拜中书平章政事。冬,世延至京,固辞不允,诏以世延年高多疾,许乘小车入内。至顺元年,诏世延与虞集等纂修《皇朝经世大典》,世延屡奏:“臣衰老,乞解中书政务,专意纂修。”帝曰:“老臣如卿者无几,求退之言,后勿复陈。”四月,仍加翰林学士承旨,封鲁国公。秋,以疾,移文中书致其事,明日即行,养疾于金陵之茅山。诏征还朝,不能行,二年,改封凉国公。元统二年,诏赐世延钱凡四万缗。至元改元,仍除奎章阁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中书平章政事、鲁国公。明年五月,至成都市,十一月卒,享年七十有七。至正二年,赠世忠执法佐运翊亮功臣、太保、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追封鲁国公,谥文忠。
世延历事凡九朝,扬历省台五十余年,负经济之资,而将之以忠义,守之以清介,饰之以文学,凡军国利病,生民休戚,知无不言,而于儒者名教尤拳拳焉。为文章波澜浩瀚,一根于理。尝较定律令,汇次《风宪宏纲》,行于世。五子,达者三人:野峻台,黄州路总管。次月鲁,江浙行省理问官。伯忽,夔州路总管,天历初,囊加歹据蜀叛,死于难,特赠推忠秉义效节功臣、资善大夫、中书右丞、上护军,追封蜀郡公,谥忠。
人物评价
新元史》:雍古氏,回鹘之贵族也。按竺迩父子,为当时名将。至赵世延,乃用文学取贵仕,观其劾桑哥铁木迭儿,岂非谔之土,晚节依违,贻田宠之讥。所谓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者。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史籍记载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