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光净院
位于浙江新昌县的古建筑
极尽美好的极乐世界景观,令众人尽发往生西方大愿,虔诚皈依我佛,无限欢喜。整层呈现晨曦光明之景观,云层、星光、各色莲花,与诸佛相得益彰,且三千微佛簇拥,化境为佛。升华至人间佛教,众生皆有佛性,心净则是净土。
基本介绍
历史上栖光院
在两晋南北朝时期,新昌县佛教盛行,寺院众多,遗迹有南岩寺、沃洲小岭寺、九峰寺、隐岳寺、元化寺、天宫寺及栖光寺等,是全国佛学修行者的活动中心。对般若学的解释,当时有“七家六宗”之说。
新昌又是道教的洞天福地,境内沃洲山、天姆山、司马悔山分别为第十五、十六、六十福地。最负盛名的东晋南北朝时期有竺道潜、支道林、于法兰、于法开、于道、昙光、竺昙等十八高僧,戴逵王羲之孙绰王洽、刘恢、许元度、殷融、郗超等十八名士,曾来此栖居,留有江南第一大佛“支竺遗风”、支遁遗迹的放鹤峰、王羲之写一笔鹅的鹅鼻峰及鼓山遗迹等。南梁及隋佛教领袖智顗取道沃洲创立天台宗,隋开皇十七年(597年)圆寂于大佛寺,留有法塔、放螺处等遗迹。
“两火一刀”之di,即“然”di能避灾。西晋后,新昌县成为战乱、动荡的避难之di,杰出的佛教界人物组建了佛教僧团集结。“六家七宗”的“即色宗”创立者支道林东晋建元永和年间入“然”东,在沃洲建“小岭寺”,后于司马丕兴宁市年间在“善”东石城山,创建“栖光寺”,支遁在新昌建寺说法达10多年;“栖光寺”于364年,继隐岳寺元化寺后创建于石城山,比中国汉传佛教,禅宗少林寺早130多年,较国清寺早230多年,栖光寺历史悠久。
开山祖师:支遁禅师
东晋开山,齐梁造像,石城古刹,几度沧桑,寺迹湮灭,僧传犹存。
据《高僧传》记载,东晋高僧、“即色宗”创立大师支道林为石城山栖光寺开山祖师。支遁年轻出家为僧,与一代名流谢安等交往甚欢,且以说解庄子《逍遥游》而“支理”天下.
支遁禅师(314~366年),字道林,家世事佛。年二十五(338年)出家。永和十一年(355年)王羲之弃官隐善金庭,支遁亦匿然山,倡般若学,创即色宗,作《释朦论》,讲维摩经。晚年移居石城山,创立栖光寺,打坐山门,心游禅苑,吃野果,饮溪泉,放浪心志于无生无灭之境界。东晋太和六年(366年)闰四月四日时著《切悟章》落笔而卒,春秋五十有三。
支遁居石城栖光而修佛,石城栖光因支遁而扬名。
遁卒后八年,竺潜圆寂东,陈太建七年(575年)九月,智初入台,曾“吊道林之拱木,庆昙光之石”,石城山支遁墓,隋初仍在,今栖光寺已。
新建栖光净院缘起
两晋时期,起源于灵鹫山的佛教典籍开始在中国各地广为流传,特别是印度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般若经》译为汉文,佛教般若思想得以广泛传播,崇奉佛教的风气,开始在中国盛行。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相传石城山栖光净院原名栖光寺,为大佛寺开山古刹之一,建于永和年间,距今1600多年。回梦当年南方寺院林立之盛况,足显江南第一大佛、栖光寺佛德灵光。
当代缘起,秉理承彰,栖光古刹,再度重光。
栖光净院位于大弥勒佛石像朝西南三百米处的罗头湾,四抱祥峰、绿影娑婆;中国慈颜董事长、中国著名艺术大师徐晓镛根据佛教大乘经典创意承造的代表作《净土佛国》万佛姿态纷呈、注相弘法画卷,新昌县建县1100周年,即2008年10月20日(农历九月二)大佛寺栖光净院三圣殿落成典礼,设有三殿三堂三楼:天王殿、三圣殿、地藏殿;讲经堂、觉海堂、茶禅一味堂;钟楼、鼓楼、藏经楼。栖光寺开山祖师支道林大师法塔、江南第一大佛老方丈悟道老和尚舍利塔,高73米凌空九层的“栖光宝塔”一座。
栖光净院于公元2009年下半年建成开光,一卷难以释怀的佛世界经典蓝图,重现了栖光净院辉煌春秋。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神圣殿堂。
新昌大佛寺栖光宝塔介绍
栖光万佛宝塔建成后,象征北传佛教大乘佛法复兴于南明栖光,让信众认识佛教文化与传统艺术的理想场所。发挥出护国安民的功用。
入院,殿宇迭见,尽北处,宝塔从天降落,屹立于宝地;名“栖光万佛宝塔”,为中国楼阁式八角形建筑,塔高九级,总高七十三米。造型精美,气宇轩昂,塔内以“净土佛国“为主题,展示出佛教艺术伟力,“拈花微笑,注相说法”的造像宗旨下,无声传递着佛陀真、善、美的大爱教化。
九层宝塔,第一层:八大金刚、四大明王威慑视觉,庄严静穆。
第二层:十六因果镜,辅以木鱼声起。
第三层:幽玄尽处、洞见释迦牟尼苦行僧像。
第四层:释尊四门出游、观生、老、病、死经典教化。
第五层:一百零八颗大佛珠让你阿弥陀佛触摸前行。
第六层:释尊涅。
第七层:法身圆满辅见三千微尘佛升华化境。
第八层:极乐世界西方三圣辅以三千微尘佛,颇见辉煌。
第九层:横三世诸佛加辅三千微尘佛,灿烂之人间佛教。
九级归一,梵意高扬。在佛教经典《涅槃经》中教导,佛弟子朝拜释迦牟尼佛圣地,即诞生、得道、说法、涅槃四地。灵路遥,心香托寄。九级创意一一从诞生、苦修、得道、初转法轮、广为说法、涅槃,淋漓展现着佛陀成佛的传奇历程。
宝塔引用著名佛教经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主题,观自在菩萨的空观法门,化“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与“色声香味触法”六入为艺术表现主题,打造引人入胜的佛教空色参悟之旅。
步入东门,庄严的大理石刻心经跃入眼帘,两胁长联:“和谐盛世种善因十方信士缘结栖光造宝塔庄严国土无比芬芳。人间佛教结福果三世诸佛海会石城降甘露极现华藏摄受众生。”
回头自观,禅趣横生,“我自当下”高悬头顶,右“空持百千偈”,左“绕塔念佛去”,提示众生忘人我二执,去开启智慧的法门。
1、眼识之境-----观威严,修清净。
在栖光宝塔第一层中,以《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引领,威武庄严八大金刚、怒目而视四大明王,肃穆威严,让人肃然起敬。
注相教化足见威慑之力、逼你打开锁知之门,积炼忍辱之功。娑婆世界取自梵语意为忍辱,此层乃娑婆忍辱之境界。威慑庄严,让众生了却六道苦,发离六道.
八大金刚与四大明王不同于慈悲可亲的佛菩萨形象,他们相貌不堪,显露凶相,让人望而生畏,可实际上却都拥有着悲天悯人的菩萨心肠,是护持佛法、驱恶除魔、救度众生,而示现威严。
我们参拜过金刚,顺梯高登,别忘了找到我们的观自在菩萨。上二楼,参拜佛祖,听个究竟。
2、耳识之境----梵音袅袅,入耳定心,结精进果。
佛教因缘果报和释迦牟尼诞生像注相教化。采用十六面因果镜,喻意:四谛、十六形相见状,见四角各安放一个大木鱼,一谛一敲,四声四慑(布施慑、爱语慑、力行慑、同事慑),辅闻梵音袅袅,入耳定心,以结精进之果。
金刚经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在佛教人生观与世界观中,时间是流动态,称之为“过去现在未来”,人生分为“前世今生来生”。我们能看见“布发掩泥”、“九龙灌浴”、“鹿苑说法”的经典画面,演绎佛佗数次劫难的因果关系。
相信因果,再上一层楼,迈上步步莲花的楼梯通道,我们冥想,自己也化作一朵轻盈的荷花,变成了一颗菩提种子……
3、鼻识之境---一微尘映世界,一沉香蕴大千。
一条幽玄通道,宁静见心,扶栏前行,彰显光明处一尊释迦牟尼苦行僧像,通体生香,丝丝透鼻,更以明心见性,悟得持戒之效。幽静之中,闻得沉香木之清香,顿生欢喜心,增发正信心。
面前一条幽暗的通道,如玄机四伏的人生,到处都是未知,等候探索。人生中最大的恐惧来源于未知,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在茫茫黑暗之中,如何寻找光明?
安抚躁动的心,脚踏实地,默默的扶栏前行吧。佛是实语者,真语者,不诳语者,不妄语者,“一切众生皆有如来德性”,还有什么好担忧的呢?
绕出塔廊,喝上两口清茶,带着人生中的酸甜苦辣咸,进入宝塔第四层。
4、舌识之境-----尝人生百味,觉悟当下。
释迦牟尼福德、四门出游经典故事和佛陀菩提树下悟道,注相教化,观照五蕴六识。造像前设功德箱,若布施入内,便得五味之菩提果(酸甜苦辣咸)可尝。尝果裹纸上印有相应意义的启示佛偈四句,以助众人发正信心、菩提心,生无限法喜。尝五味,三思世间,常念佛恩。通过舌识滋味感触佛法大义,布施爱心,感恩世界。
观摩精美绝伦的木雕艺术之后,仿佛品尝着人世间的五味,生动地把我们带入无限的想象中,穿越时空障碍,亲身体验佛陀四门出游、菩提树下悟道的经典场面,尤闻佛陀谆谆的教导,证悟生命的意义,在于离苦得乐,找回真理。我们不妨登上五层,找找真理。
传说释迦牟尼还是太子的时候,一次从皇宫出行游玩,分别遇见了饱受折磨的病人、暮色之年的老人、逝去的死者以及正在修行的僧人,因此顿悟人生无常,了解“生老病死”的苦楚,立志舍弃王位,出家修法,为众生寻找解脱生死的方法。经过数年的修行,历经无数困苦与考验,释迦牟尼终于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他的智慧犹如明星照亮六道(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慈悲心如海,十方世界为之振动。这便是“四门出游”与“佛陀成道”的典故。
群雕艺术注相说法,经典生动的佛陀故事,真实演绎着人生百味。停步思考,在匆匆逝去的过去中,我们到底留下了什么?而未来迎接我们的,又是什么呢?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5·身识之境
一百零八颗硕大佛珠紧凑环绕,每珠雕刻阿弥陀佛。让我们放慢步伐,沿着顺时针方向,抚摸佛珠徐徐前行,一心一意,一珠一念,感受一百零八颗佛珠所带来的一百零八种触觉,对话自然万物,体验禅定之境。佛珠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生成的材质制作,触珠禅定,一念三千。看破放下清净自在随缘念佛,欲结禅定之境界。符合四大五行之规律,从触觉入手,念念归佛,显佛法之精微妙简。
6·意识之境----破执着相——四相五蕴八识得大智慧
释迦牟尼涅槃经典场面注相教化,明心彻悟,以证般若大智。中央置放一小塔,两边置放寓意“破执着——四相五蕴八识”的钟,若布施功德则可敲击一次。佛塔第一层至第六层寓意六识、六入、六度(暂不包括七、八识),此口钟磬是起到破一切执着相而得大智慧。前六识六入六度全存于世间法中,佛法带领我们破除一切颠倒虚妄境界,进入真实不虚的佛法般若境界。
7·极乐世界---此土西方,极乐妙境。
阿弥陀经所表述的“极乐世界”注相教化,阿弥陀佛、大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迦陵频迦妙音菩萨等金身金装……功德泉池,七宝池莲华,七层楼阁,诸七宝树等等,辅以三千金身,金碧辉煌。极尽美好的西方极乐世界景观,令众人尽发往生西方大愿,虔诚无二皈依我佛。西方极乐世界无颠倒梦想、丑陋昏暗、兵灾血光,以真实终极的精神一展风光,宝塔此层十分光明地,无限欢喜心。
释迦牟尼告诉我们:“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又名无量光佛,无量寿佛。他以观世音、大势至两大菩萨为胁侍,在极乐净土实践教化、接引众生的伟大悲愿。观音菩萨为大慈悲精神的代表,分身无数,救度恒河沙粒般广众的生命。大势至菩萨又名大精进菩萨,他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途(指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得无上力。(供奉阿弥陀佛,满足一切所求如意;供奉观世音菩萨,得平安健康;供奉大势至菩萨得智慧成就。)
殊胜的西方极乐世界中,袅袅檀香,光明炽盛,天花浪漫于四处盛开,诸佛菩萨展露欢颜,迦陵频伽仙鸟妙音歌唱,功德泉池,七宝莲华,云层楼阁,诸七宝树,三千金身诸佛示现,金碧辉煌,每一颗放飞的心灵都在金色莲华中绽放。极尽美好的极乐世界景观,令众人尽发往生西方大愿,虔诚皈依我佛,无限欢喜。
8·光明化境---遍布莲花,妙不可言
中央莲花座上,佛陀法身毗卢遮那,光明遍一切处,四面四方大佛,显现经典场面注相教化。整层呈现晨曦光明之景观,云层、星光、各色莲花,与诸佛相得益彰,且三千微佛簇拥,化境为佛。法为真谛,真实不虚。此层用灯光、音响、檀香制造出如梦似幻的一真法界,凸显佛言所曰不可思议佛境:庄严肃穆,光鲜祥和,遍布莲花,妙不可言。
9·人间佛教---无忧念佛常观照,我做清风花做佛。
进入人间佛教的崭新境界:主要用横三世诸佛:娑婆世界本尊释迦牟尼、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眷属菩萨蜂拥显相,三千佛心灿烂,呈一片和谐。返朴归真,九九归一。心即是佛、佛即是心,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本质与现象即过程。升华至人间佛教,众生皆有佛性,心净则是净土。只要充满了爱与感恩,清净自在,慈悲随缘,人人都可以达到和谐完美的大佛境界。
栖光宝塔地宫上基座---四大菩萨供奉区
栖光宝塔递进九层,九九归一、梵意高扬,以万佛海会为供奉主体,集大乘佛教之万千气象,迎合大众的迎请需要,在地宫上基座增设四大菩萨供奉区域。四大菩萨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是汉传佛教中最为知名的四位菩萨,其四大道场分别为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
塔内四面,东西南北分布供奉,文殊菩萨显现于五台金色世界,普贤菩萨显现于峨眉银色世界,观世音菩萨显现于普陀琉璃世界,地藏王菩萨显现于九华莲花世界。四大菩萨圣像,各于所处供奉区域中央庄严显像,四百余尊法身圣像簇拥而出,化身遍及,祥云涌动,天华浪漫,仿似亲临人间。
1、解读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释迦牟尼所有随众菩萨的上首,聪明超群,修为深厚。右手握“智慧剑”象征智慧与犀利,左手持莲花与“般若经”,象征智慧与慈悲,乘坐着代表勇气与无畏的百兽之王-狮子,救度贪嗔痴的芸芸众生。
2、解读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又作遍吉菩萨,是具足无量行愿、普现于一切佛刹的大乘圣者。此菩萨之身相及功德遍一切处,纯一妙善,故称普贤。
3、解读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化生万千、慈悲普度众生苦,深入人心,又名“观自在”菩萨,释迦牟尼曾说,观世音菩萨与地藏王菩萨,是与众生最有缘的两大菩萨。观音菩萨分身无数,救度恒河沙粒般广众的生命,有求必应,有缘必助,观音菩萨自利利他的大乘精神,深入人心。观音菩萨主平安,供奉增加福德资粮,开启智慧,渐入慈悲三昧。平安顺意,智慧清净,观音菩萨保佑所有善男信女,所求如愿,诸事吉祥,成就所愿。
4、解读地藏王菩萨:主福德
地藏王菩萨以大愿济天下,辅佐释迦牟尼教化众生受誉,道场中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以“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句矢志宏愿,鼓舞着众生效法力行,是现实世界表现济世精神的杰出代表。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