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奂仑,
中国国民党要员。先后任
乐亭县、
洪洞县、
阳曲县知事、冀宁道尹、
河北省民政厅厅长、太原绥靖公署参议官、
山西省民政厅厅长、国民南京政府叙部参事等职,有政绩。善书法,名满
山西省。遗作有《洪洞县志》、《庸斋诗集》等。
简介
孙奂仑,字药,号庸斋。光绪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887年1月22日)生于直隶(
河北省)
窝洛沽镇孙家圈村(现属
潮洛窝乡)。
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党政府迁往台湾,孙随之赴台。1958年,孙奂仑病逝于台湾,终年71岁。
孙奂仑遗作有《庸斋诗集》,1960年其后人在美国
洛杉矶出版。遗留下来的其他著作,目前国内尚能见到的有《河北省民政厅半年工作摘要》、《河北省二年来任用县长之经过》、《河北省民政纪要》、《河北省民政统计》等。
孙奂仑颇善书法,他曾摩学
清代书法大家
何绍基的书法,又曾得到谭延闾的指点。他还求教于当时的著名书法家
爱新觉罗·宝熙。由于他广为学习,刻苦练习,书法水平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了雄浑古朴、秀润潇洒的风格,作品名满
山西省,受到各界的喜爱,有的被刊印成册,有的被摹刻入石。
孙奂仑书法
简要年谱
光绪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887年1月22日)生于直隶(
河北省)
窝洛沽镇孙家圈村(现属
潮洛窝乡)。幼年好学,聪颖过人。他曾步行到
宁河区拜曾侍读清大阿哥的高太傅为师。高对他的聪慧机敏非常赏识,但又觉得为人不宜太露锋芒,因此给他起一个号“要痴”。为牢记老师的教诲,孙奂仑以此为字,谐音改为“药痴”或“药墀”。
1902年,孙奂仑
应县试入泮(即考中秀才),就学于广平书院。成年后,他只身到
平遥县县衙游幕,当师爷。当时平遥知县是光裕如,他是
满族贵族后裔,又是清流党人,一向视幕友为上宾。对孙奂仑很器重。此时,孙与幕中的何毓华、朱成礼三人过从甚密,遂成知已,结拜为盟兄弟。不久乡试开考,何华资助孙投考,于1909年考中拔贡。又经朝考,分发到学部(即教育部)任书记官。
1911年,各省咨议局在北京开联合会,孙奂仑以学部
主事身份参与其事,结识了湖南咨议局议长谭延闾先生,二人在北京宣武门南之
松筠庵朝夕相聚,十分融洽。据孙奂仑自述,他的书法入门就是得益于谭先生的指教。
1912年,孙奂仑应直隶省当局邀请,出任设在
天津市的北洋铁工厂总办。北洋铁工厂是清末
周学熙先生创办的。虽规模不大,但在当时天津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
官办企业。未几,调任
乐亭县县知事(县长),其间,与该县大黑坨的李大钊有过交往。
1914年,孙奂仑调任
山西省,署
洪洞县县知事。在此期间,他主持续修了《洪洞县志》。该志由
举人韩垌(洪洞县人,清举人,历任县、府训导等)编,全书共十八卷,卷首为孙奂仑撰《续修洪洞县志序》。是志乃民国方志之佳构,其体例虽大致仿光绪旧稿,亦参用民国之新例。图分总图、附城
郭图、四乡分图、古迹和名人图,采用新绘技术,运用经纬度、图例、
比例尺。志书内容增进不少新事物,如建置志记光绪新政所设邮政,武备志记警察,学校志记高小学校、国民学校等,史料价值甚高。此志于民国六年(1917)铅印付梓,当时即得好评。
北洋政府内务部赞其“考据尚属精详,体例亦称完善足征。”孙在
洪洞县5年,还编著了《洪洞水利志补》二卷,修缮了不少名胜古迹,为地方办了不少好事。
民国七年(1918),
山西省督军
阎锡山发现孙奂仑颇有才干,将其调到
阳曲县(太原旧治)任县
知事。在任6年(至1924年)他整饬吏治,积极推行阎锡山的“山西六政”,政绩十分显著:
l、创建学校:
五四运动后,在孙奂仑倡导下,
北京大学、
山西大学山西籍学生和山西大学教授,募集资金,先后创办起
新民中学、并州中学、
平民中学、三晋中学等若干所学校。到民国十四年(1925),阳曲境内共有中学11所。
2、建汽车站:民国十年(1921)十月孙奂仑主持创办商营公记汽车行。在县城桥头街(即现在
太原汽车站处)建起汽车站。首条运营线路是
阳曲县县城(
太原市)——太谷,客运、货运兼营,这为后来太原的汽运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举办运动会:民国八年(1919),在他的组织领导下,举行了
山西省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学生运动会,联合31所学校共481人参加,地点在
山西大学校内(侯家巷)操场。
另外,他还大力推行植树运动,把阳曲县搞得一片生机。
孙奂仑在
洪洞县、阳曲两县的政绩,深受
阎锡山的赞许,遂于1921年升任他为山西省冀宁道尹。此后,孙成为山西政界的要员。1927年,阎锡山响应北伐,将所部改编为
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孙奂仑被任命为总部政务处长,并随军入冀。
北伐战争后期,蒋、冯、阎、桂四大新军阀,围绕
河北省、平津地区,展开了一系列的角逐。
蒋介石的
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多系南方人,对北方军政情况不熟。特别是
济南市济南惨案后,蒋对北方局势颇感头痛。于是,他决定将这块地方交给阎锡山。
阎锡山为了巩固在这块地盘的统治,将河北省划为7个区,各长官均由
晋绥军将领充任,将其晋军主力分驻河北各地。
1928年6月20日,中央政治会议决定改直隶省为河北省,北京市改为
北平市。
阎锡山令
商震迅速组织
河北省人民政府。7月4日,河北省政府在天津旧督署成立,在中央特派员周震麟监督下,省政府各委员宣誓就职,其主要成员是:河北省政府委员兼主席商震,委员兼民政厅长孙奂仑,委员兼财政厅长李鸿文,委员兼建设厅长
温寿泉,委员兼教育厅长
沈尹默。其余委员还有李竟容、马冼繁、丁春膏、
朱绶光、段宗林、王宣等。
河北省政府成立后,省会定在北平。1928年10月,省府各处厅移往北平办公。
河北省地处中原腹地,为北方重要省份。北伐结束后,民政问题首当其冲。1928年7月20日,
河北省民政厅正式成立。民政厅在各厅中居首位,地位之显要,犹如清朝之蕃司。当时民政厅设在
北平市鼓楼大街旧京兆尹公署。
当时的
河北省人民政府民政厅,实际是全省政务的执行机构,远非后来民政厅之概念。
孙奂仑受命组织民政厅之前,曾派专员到内政部请示,又到
江苏省、
河南省、
山东省等省征集有关法令公报等资料,然后参考中央法令及各省成规,制定了施政大纲17条,于就职后之次日提交省政府委员会,议决后执行。
河北省民政厅设四科及秘书处、村政研究会、党义研究会。第一、二、三、四科各设科长1人;另设秘书3人,其中1人为主任秘书,辅佐厅长处理文书。各研究会各设会长1人。全厅职员60余人。北伐后的民政厅管辖范围大,职能事务多,总揽人事、公安、卫生、宗教、社会、税务、土地、选举、救济、禁烟等方面的行政事务。
由于孙奂仑受命民政厅长之前,曾长期从事地方行政,经验丰富。就任厅长后,就将“山西六政”即清乡编村、调查户口、考试官吏、厉行禁烟、剪发放足、筹办救济,在
河北省大力推行。孙的施政措施主要是:
1、整顿吏治,任用官吏。北伐以前的河北省,是北洋军阀盘据之地,吏治溷浊,法纪扫地,不少地方官吏多以武夫充数,至于利用关系相互攀附者,更是俯拾皆是。孙奂仑对此感受颇深。认为厅内厅外,都应以人才主义为前提,不扭转省内吏治的混乱局面,其他无从谈起。
为了慎选人才,他不拘亲疏,唯才是举。当时民政厅内所选各人,均有所长。秘书苏少衡,师范大学毕业,才华横溢;秘书朱成礼,曾任
吴佩孚的机要秘书,
郑县县知事,文笔颇佳;科长何毓华,于水利颇有研究,曾因治理
汾河水患有功而受嘉奖;田克书,
北洋法政学堂高才生。其他人员,也多是辈之中的佼佼者。在县长的选择上,他也注意任用各方英杰。
孙奂仑不仅慧眼识人,而且奖惩有方。他对办事不力和人地不宜的官吏一是申诫,一是记过。对查实不识的县长予以调省撤换。至于才具平庸尚知奋勉者,他暂时留用,以期自励;对于成绩优秀者,他向省政府委员会推荐,并建议加委,同时民政厅也给予记功嘉奖,甚至提俸鼓励。
为了监督地方官吏,孙经常派员视察各县。他把全省划为14个区,委任视察主任1人,临时视察员14人。要求切实调查,不容有徇私掩饰或过情奖誉现象发生。
经过孙奂仑的努力,
河北省的吏治大为改观,对稳定北方局势起了重要作用。
2、制定法规,改组机构。他首先制定出本省《县长任用条例》、《县长考试条例》、《河北省县长考试委员会条例》、《县长荐举章程》等法规。随后,又提出婀北省公安局组织条例》、《河北省禁烟条例》等条例。这些法规条例经省政府委员会议决通过,形成法规制度。
孙奂仑还把全省各县分为三等,并依此将县缺分为调委、酌委、轮委三种。一等县23个,是干练之员所任之缺,由民政厅从现任县长中遴选,提请调委;二等县34个,县缺由民政厅从省政府各处科长、秘书、现任县长以及倭委人员中遴选,提请加委;三等县73个,是轮委之缺,由民政厅从资历较浅或初任县长中依名次之先后轮委。
孙奂仑根据《县长考试条例》,提议成立了
河北省县长考试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吕复任委员长,省政府各厅厅长及省府委员为当然委员。按照《县长任用条例》,所有考取县长有应受训练之规定,除第一届县长外,其余一律送河北省训政学院接受训练,然后再注册委用。孙奂仑在二年半的任期内,考取县长124人,考取公安局长140人,考取佐治人员177人,考取建设局长47人,考取经政人员97人。
孙奂仑对政府中不合规制之机构进行了改组。他首先对各县警察机构加以改造:全省所有警察厅、局、处,一律改称公安局;为求整齐划一,将全省公安局划为三等:一等局37县,二等局69县,三等局21县;同时设置直辖于民政厅的公安局和水上公安局。这两类属特种公安局,局长为荐任职,不受县政府监督;普通公安局为委任职,须受县政府监督指挥。
孙奂仑又对
警备队进行了整顿。他认为“警察以保护为目的,以干涉为手段”,职责至为重要。军阀时代,政令分歧,警察团体名目繁多,而且责任不清。尤其警察多由招募而来,素质低劣。许多地方警备队,多由当地豪绅把持商情,县长不能指挥。鉴于此,孙提出全省警察、警备队、保卫团必须统一建制,统一指挥,所有警察轮流训练,警察长官必须经考试合格方可任命。并实行考询公安局长制度。
孙奂仑依照“山西六政”筹办各县村政,制定村制总纲,实行区、村、里、闾、邻组织制度。他在任其间,还普查了全省户口,查明:全省人口为28411548人,以2900余万人作为约数进行公布。
3、赈灾济危,兴利除弊。孙奂仑在社会救济方面也下了一番功夫。他下令整顿全省义仓,普查各县义仓储粮情况,督饬各县实行冬赈,并根据本省情况覆勘灾歉、缓钱粮。孙还创办了救济院,先后筹措款项767400元,用于施放急赈。
在禁烟方面,孙奂仑决心根治无法禁止之烟苗,添设了兴隆县治,以便加强管理。他禁烟先从官吏开始,命令在职司员每人必须写好确不吸鸦片烟之甘结,然后由内务部门归结交民政厅审查备案。对于不听命令者,明令罚款几十元至千元。通过他的大力推行,
河北省的禁烟大有成效。
孙奂仑对剪辫放足大力提倡,他根据《禁止男子蓄发,女子缠足条例》,派出男女检查员,对各地实行检查,并把蓄发缠足的害处编成白话文布告。在他任职的两年多时间,河北省共剪发114万人,放足349万人,基本革除了此项陋习。
孙奂仑还与
北平市、
天津市两特别市,就省、市界限进行了交涉,并重新勘定了界线。这些界线一部分至今仍然沿用。
总之,孙奂仑在任河北省民政厅长期间,政绩卓然,受到上级和各地民众的赞誉。
1932年,
阎锡山出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孙奂仑被任命为绥署参议官。在返回
山西省后,他以山西省政府委员兼任山西省民政厅长。
抗战以后,阎锡山的晋系集团发生分裂,不少要员脱离山西另谋出路,如
晋绥军高级将领
商震等。时任太原绥署秘书长的
贾景德也脱离晋系,到国民党南京政府铨叙部任部长。孙奂仑与商震一向投契,曾结为异姓兄弟,与贾景德关系融洽,相交甚厚,遂也脱离山西到铨叙部任参事(秘书长)之职。
新中国成立前夕,国民党政府迁往台湾,孙随之赴台。1958年,孙奂仑病逝于台湾,终年7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