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藤(CaulisFiciTikouae)又称过江龙、土瓜等,属
桑科,为桑科植物地瓜的茎、叶。多年生落叶藤本,全体具乳液。气根须状,攀附于树上或石上。茎圆柱形或略扁,棕褐色,分枝多,节略膨大。可入药,具有清热,利湿,活血,解毒的功效。可治
风热咳嗽,
痢疾,水肿,
黄疸,风湿疼痛,
痔疮便血,经闭,
带下病,
小儿消化不良,跌打损伤,无名肿毒。
地果(FicustikouaBureau)又名、地瓜、地枇杷、地瓜藤、地板藤等,为桑科榕属植物。
形态特征
单叶互生;叶柄长1~2厘米;
托叶2片,锥形,先端尖,全缘;叶片卵形、卵状长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约3~6厘米,宽2~4厘米,先端钝尖,边缘具波状锯齿,基部圆形或心脏形,上面绿色,具刚毛,下面较淡,
叶脉有毛。
隐头花序;花单性,多数,雌雄花均着生于囊状肉质
花序托内;花序托扁球形,红褐色,生于匍枝上而半没于土中。皮果小(一般在1--3厘米)。是不开花的无花果实,但是分公母,母
番薯果实是不能吃的(但是入药必须要母地瓜根效果最好,注:果实不入药),公地瓜是很香甜可口的,一般在7--9月成熟,成熟时为红色,未成熟时为青色。怎么分清是公母呢切开果实就能分清楚,母地瓜里面是白紫色,吃起有苦味。公地瓜里面是红色,吃起香甜可口,很多小孩子到了成熟期都喜欢去采集来吃。直接就可以服用,有泥土的洗一下就可以吃了。
茎技圆柱形,直径4-6mm,常附有须状不定根。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具纵皱纹,幼枝有明显环状
托叶痕。质稍硬与断面中央有髓。叶多皱折与破碎;完整叶倒卵状椭圆形,长1.5-6cm,宽l-4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或者近心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灰绿色到深绿色,下面颜色灰绿色,网脉比较明显。纸质易碎。气微、味淡。
多年生落叶匍匐灌木。全株有乳汁。茎圆柱形或略扁,棕褐色,分枝多,节略膨大,触地生细长不定根。单叶互生;叶片坚纸质,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边缘有疏浅波状锯齿,被短刺毛,粗糙,下面浅绿色,沿脉被短毛;具三出脉,侧脉3-4对。
隐头花序,成对或簇生于无叶的短枝上,常理于土内,球形或卵圆形,直径1-2cm,成熟时淡红色;基生
苞片3;
雄花及花生于同一
花序托内,花被片2-6,
雄蕊1-3(-6);
雌花生于另一花序托内。果为
瘦果。花期4-6月,果期6-9月。
生长环境
生于低山区的
疏林、山坡或田边、路旁。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以疏松、肥沃的夹砂上较好。
分布范围
分布于
湖南省、湖北、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四川省、
甘肃省、陕西南部。印度东北部(
阿萨姆邦)、
越南北部、老挝也有分布。
生长繁殖
用插繁殖。
栽培技术
四川地区是在2~3月割取
匍匐茎,剪成20~40cm长
扦插。
栽的时候,翻整土地,按行株距各大约33cm开穴,每穴扦插2~3枝,顶端的两节要露出土面,填土压紧,再盖土和地面齐平,浇水。
田间管理栽后每一年春、夏季各除草一次。春季除草或者收获后,都要追施畜粪水一次。
主要价值
本植物的根(地瓜根)、花、果实(地瓜果)亦供药用。
采集
9~10月采收,晒干。
性味
苦,寒。
功用主治
①《分类草药性》:“叶,包疮毒。”
③《
贵州民间方药集》:“可去风湿麻木,治筋骨疼痛,活血生血,消肿去毒,利尿解热,民间用为跌打损伤止痛药。”
④《四川中药志》:“利小便,消湿热黄肿,通月闭,止白带;治
痔疮便血及
牙龈肿痛。”
⑤《
湖南药物志》:“清肺,解毒,利尿消肿。治水肿,腹水。”
⑥《贵州草药》:“清热散毒,祛风除湿,止咳。治
番薯疮(多生于耳朵周围,形似地瓜果)。”
⑦《广西中草药》:“健脾利湿,清肺止咳。治
小儿消化不良,湿热
黄疸,
风热咳嗽,风湿骨痛。”
⑧《
云南中草药》:“收敛止痢。治
痢疾,腹痛,,毒蛇咬伤,
骨折。”
用
法用量
内服:煎汤,3~8钱。外用:捣敷。
选方
①治痢疾:地瓜藤(鲜)四两,炒焦,黄糖炙,煎水服。(《
重庆草药》)
②治咳嗽吐血,
阴虚内热:地瓜茎五至八钱,水煎服。(《
湖南药物志》)
③治无名肿毒,汤火伤:地瓜藤捣烂,
香油调搽患处。(《湖南药物志》)
④治
番薯疮:地瓜藤,生用一握,捣烂,敷于疮上,留头,随干随换。若已溃烂者,并以棉花树根皮,焙干为细末,撒于疮口上。(《
贵州民间药物》)
临床应用
取新鲜全草(茎、叶)或
根状茎3斤,加水10000毫升,文火煎3小时,煎成3000毫升。6个月小儿每次20毫升,7个月至1岁每次25~30毫升,均日服2~3次,至大便正常为止。治疗331例,年龄均在6个月至2岁半之间,病程最短1天,最长者10天;其中单纯性
消化不良5例,中毒性消化不良326例。结果治愈261例,其余疗效较差或无效。所有治愈病例均辅以输液及纠正
电解质的紊乱。一般服药后2~3天即见便次减少或止泻,愈后无复发现象。治疗第一天要根据病情
禁食6~24小时。实践证明,药液必须浓缩,否则会影响疗效;药材鲜品比干品好,
根状茎比全草好。
结构鉴定
地果是地方习用药材,是彝、壮、苗、
哈尼族等民族广泛使用的民族药。药性性凉,味苦、微涩,具有清热利湿,收敛止痢,解毒消肿的功效,主要用于
痢疾,
腹泻,
黄疸,水肿,
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无名肿毒。已开发了/调经养颜胶囊0等制,临床实践证明地果药用根茎比全草疗效好。前人用
氯化铝比色法虽测定
黄酮含量,但仍未分离出黄类化合物,本实验采用地果根茎作为材料,对F.tikoua的化学成分开展进一步研究,从其根茎的
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根据光谱数据和
物理化学性质鉴定其结构分别为hydroxyalpinumisoflavone(1),
佛手柑内酯(2),B-
豆甾醇(3),齐墩果酸(4),B-
谷甾醇(5),
香草酸(6)和2,6-二
甲氧基1,4-苯(7)。其中,化合物1、3、6、7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
Hydroxyalpinumisoflavone(1)黄色簇晶(
三氯甲烷),mp1224~228e,
分子式C20H16O6。1HNMR(DMSO-d6,400MHz)D:9165(1H,s,OH),8133(1H,s,H-2),7136(2H,d,J=812Hz,H-2candH-6c),6181(2H,d,J=813Hz,H-3candH-5c),6166(1H,d,J=1012Hz,H-1cc),6144(1H,s,H-8),5171(1H,d,J=1012Hz,H-2cc),5112(1H,t,J=519Hz,CH2-OH),3146(2H,d,J=519Hz,H-5cc),1133(3H,s,H-4cc);13CNMR(DMSO-d6,100MHz)D:15412(C-2),12214(C-3),18015(C-4),15617(C-5),10419(C-6),15913(C-7),9415(C-8),15715(C-9),10513(C-10),12111(C-1c),13012(C-2c和C-6c),11512(C-3c,C-5c),15519(C-4c),11611(C-1cc),12613(C-2cc),8113(C-3cc),2313(C-4cc),6711(C-5cc)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鉴定为hydroxya-lpinumisoflavone。佛手柑内(2)白色
针晶(
三氯甲烷),mp1190~193e,
分子式C12H8O4。1HNMR(CDCl3,400MHz)D:8113(1H,d,J=918Hz,H-4),7158(1H,d,J=213Hz,H-2c),7111(1H,s,H-8),7100(1H,d,J=213Hz,H-3c),6126(1H,d,J=918Hz,H-3),4126(3H,s,OCH3);13CNMR(CDCl3,100MHz)D:16112(C-2),11215(C-3),10510(C-4),11216(C-5),15216(C-6),15813(C-7),14418(C-8),10613(C-9),14915(C-10),13913(C-2c),9317(C-3c),6010(OCH3)。紫外灯365nm下观察有天蓝色
荧光,且以上光谱数据与文献报道的
佛手柑内酯光谱数据基本一致,故确认化合物为佛手柑内酯(
香柑内酯)。B-
豆甾醇(3)白色
针晶(
三氯甲烷),mp1165~169e,
分子式C29H48O。紫外灯(254nm)下无荧光,1HNMR光谱数据与文献报道的B-豆甾醇(B-stigmasterol)光谱数据基本一致。
齐墩果酸(4)白色粉末(
丙酮),mp1308~310e,分子式C30H48
臭氧。与
对照品混合
熔点不下降,Liebermann-Burchard反应呈阳性,与标准品在多种
溶剂体系作TLC检测Rf值一致,故确认为齐墩果酸(oleanicacid)。B-
谷甾醇(5)白色
针晶(
三氯甲烷),mp1133~135e,
分子式C29H50O。与标准品TLC检测Rf值一致,Liebermann-Burchard反应呈阳性。1HNMR(CDCl3,400MHz)D:5133(1H,d,J=512Hz,H-6),3151(1H,m,H-3),0199(3H,s,H-19),0190(3H,d,H-21),0184(3H,t,H-29),0180(3H,d,H-26),0167(3H,s,H-18),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故确认为B-
谷甾醇(B-sitosterol)。
香草酸(6)白色
针晶(
丙酮),mp1210~216e,
分子式碳八芳烃H8O4。1HNMR(CD3COCD3,500MHz)?:716(1H,dd,J=812,118Hz,H-6),715(1H,d,J=l18Hz,H-2),619(1H,d,J=812Hz,H-5),319(3H,s,OCH3-3);13CNMR(125MHz,CD3COCD3)D:12418(C-1),11314(C-2),15210(C-3),14810(C-4),11515(C-5),12418(C-6),16715(CO),5612(
arOCH3)。对照文献鉴定化合物为
香草酸(vanillicacid)。2,6-二
甲氧基1,4-
苯醌(7)棕黄色
针晶(
三氯甲烷),mp1253~257e,
分子式碳八芳烃H8O4。根据光谱数据13CNMR(100MHz,CDCl3)D:18618(C-1,C-4),15713(C-2,C-6),10714(C-3,C-5),5615(OCH3-2,OCH3-6),与标准品在多种
溶剂体系作TLC检测Rf值一致,鉴定化合物为2,6-二甲氧基-1,4-苯醌(2,6-dmiethoxy-1,4-benzoqui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