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荫梧(1891年—1949年5月27日),字桐轩,河北省保定市博野县张营村人,民国教育家,原中华民国陆军上将,
北平市市长、警备司令。
张荫梧出身地主家庭,早年毕业于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投入山西晋绥军,历任陆军学兵团连长、督军公署参谋、军官教导团团长等职,受到
阎锡山的赏识。之后张荫梧随
晋绥军参与北伐,先后在
淮安市、
保定市等地接连击败奉军,北伐军进入北平后,张荫梧先后担任北平警备司令、北平市长。1930年,由于阎锡山在
中原大战中落败下野,张荫梧随之失势,于次年回到家乡
博野县,创办了
四存中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张荫梧以晋绥军官教导团和四存中学的教官、学员为基础,在撤退到
陵川县之际组成了河北民军,配合国民党军同日军作战。随着张荫梧的势力不断壮大,他与冀中地区的
八路军队伍也逐渐产生摩擦,开始阻碍八路军的抗日行动。
1939年初,张荫梧在与八路军的对抗中,因进占博野失败反遭日军的进攻,为泄愤制造了“
深县惨案”,杀害八路军干部战士四百余人,引起了抗日军民的愤慨。同年6月,八路军发动进攻,击溃了张荫梧的河北民军。张荫梧落败后转而南下,一边办学一边从事反共活动。期间,他曾任
中国国民党军事委员
中将高参,冀察战区总参议兼战区党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抗战胜利后,张荫梧作为反共势力的代表,受到
蒋介石的笼络,先后被任命为平汉路北段护路司令、民党国民大会代表、华北“剿总”上将参议。此后张荫梧在
北平市暗中组织“华北民众自救会”进行反共,并策动、培训学生参加反革命特务活动。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后,张荫梧仍负隅顽抗,意图长期潜伏与共产党作斗争,但是阴谋败露,于2月15日被
北京市公安局逮捕,并于同年5月27日因病死去,终年58岁。
张荫梧由于在抗日战争期间屡次与
八路军发生冲突,杀害抗日干部,被毛泽东称为“摩擦专家”。
人物生平
晋军发迹
张荫梧1891年生于河北
博野县,自幼好读经史,崇尚清初学者
颜元的“四存学说”,同时热爱习武,坚持不辍。1913年,张荫梧考入北京清河陆军中学,毕业后进入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这一时期,张荫梧勤俭自律,与傅作义等优秀晋冀籍同学多有交往。1919年,张荫梧被分配投入
晋绥军见习。张荫梧认为军人应以军队为家,遂从不携带家眷。他每日凌晨即与士兵同起出操,身着布衣布鞋,坚持体格锻炼,必打八段锦、形意拳等,同时每日还写大字一千,从无间断。因为文武兼备,为人自律,张荫梧很快崭露头角,先后担任督署参谋、学兵团连长、太原国民师范军事教官等职。1926年,晋军与
国民军在大同交战,战败失利,时任团长的张荫梧在重伤之际坚持将部队撤至
太原市,自此受到
阎锡山的青睐,升任军官教导团团长。期间,张荫梧训练军官,要求严格,强调从实战出发,并灌输颜李学说,每日有升降旗仪式,以培养国家民族意识。因为练兵有方,张荫梧而后又升任第十四师师长、第七军副军长。
1927年6月,阎锡山响应北伐。张荫梧被任命为左路军前敌总指挥,率部讨伐奉军。期间,张荫梧在怀安击退了奉军高维部后,又在泥河子与奉军激战六日,因伤亡惨重退至
左派阵地雁门关,凭借阎锡山部署的“口袋阵”在据守阻敌。张荫梧最终率部在兵力、武器不敌
奉军的情况下,以
山西省自制的
手榴弹、滚雷等武器奋战,反败为胜,大挫奉军,而据守涿州的傅作义却因弹尽粮绝而投降。张荫梧从此轻视傅作义。1928年初,晋军改编为国民党军第三集团军,参加北伐,张荫梧率部出
平型关大捷,再次攻打奉军。张荫梧一路进占
浑源县、
涞源县至
紫荆,取得节节胜利。但由娘子关出击的
右路军徐永昌部却在
方顺桥陷入了奉军主力的重围。张荫梧当机立断,率部绕击奉军之侧背,分兵向
满城区、康关两路奉军发起猛攻,最终将其击溃,其部转而进占保定、北平。晋军进驻北平后,张荫梧被任命为北平警备司令,彼时傅作义也被任命为天津警备司令。张荫梧认为傅的功劳在自己之下,愤愤不平,直至次年被委任为北平师长兼公安局长。在任期间,张荫梧致力于精简当地
官僚机构,打击违法犯罪行动,使北平的面貌焕然一新。生活中,张荫梧对青年学生、地方士绅名流及下级都十分乐于接纳,却不热衷于官场上的交际,与当地军政要员少有酬酢,对日本人更是尤其冷淡。
日本为图谋中国,其驻北平的使馆对
中国国民党政要极尽拉拢,曾数次邀请张荫梧,但都被其谢绝。不过与此同时,张荫梧也大肆抓捕中共地下党,镇压学潮。
中原受挫
1930年5月,蒋介石与阎锡山、
冯玉祥等军阀间爆发了
中原大战。在此战中,张荫梧被
阎锡山任命为第三方面军的第四路军总指挥,负责
津浦铁路作战任务。期间,张荫梧听闻时任第二路军总指挥的傅作义与奉军将领
张学良来往密切,趁机向阎锡山告发。事后,阎锡山任命张荫梧为第二、四路联军总指挥,同时秘密监视傅作义,这让刚刚在
山东省战场上取胜的傅作义很不服气。而后张、傅二人在军中常因指挥问题争论不断,矛盾尖锐。阎锡山无奈,只好让他们在津浦线与
胶济铁路上分兵作战。
分军之后,张荫梧率部沿胶济线追击彼时已经倒戈
蒋介石的
韩复榘部至临淄河。在劝降无果后,张荫梧亲自率部围攻了韩军后方,韩军被迫退至
高密市一带。此后张荫梧又率部与韩军激战月余,两军陷入胶着。与此同时,在
津浦铁路作战的傅作义部则被阻于
曲阜市,难以前进。蒋介石趁机调集强兵,加强对傅部的攻势,津浦线上的
晋绥军很快不支。同时,韩军受到鼓舞,发动反攻,张荫梧部也迅速溃退。随着津浦线与胶济线上的两路晋军被各个击破,晋军大乱。
阎锡山为挽回局面,将
山东省境内的晋军合编为第三方面军左翼军,并以张荫梧代任总司令,使其率军撤退。同年9月,随着奉系张学良出关助蒋,晋军在中原大战中彻底告败,阎锡山在战后被迫下野,并将晋军的善后事宜交给
徐永昌负责。张荫梧因为对徐不满,提出此事应由
赵戴文与
国民政府接洽。但是彼时阎锡山垮台,张荫梧在
晋绥军中已经失去靠山。他的提议自然没有实现,其本人更是在晋军之中饱受排挤。失去立足之地的张荫梧只好于次年带着亲信回到河北的故乡博野。
回乡办学
在军界失意的张荫梧回到博野后转而投身教育,创办
四存中学。四存中学的前身是前
北洋政府总统
徐世昌创办的四存小学,张荫梧因为崇尚四存学说,主政
北平市时曾任该校校长,并数次拨款扩建该校。1931年,张荫梧回到博野后,开始在四存中学大力推行以实践为主的教育方针,在对学生们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又对他们进行务农锻炼与军事化培训,收效颇佳。与此同时,张荫梧也致力于培植个人势力。
九一八事变后,张荫梧开始以保卫家乡之名,在
博野县进行县政改革。1934年,张荫梧担任河北省政府委员及博野专员署司法专员。期间,他利用职权之便安插亲信,控制了附近的13个县,并在当地组织了保卫团警察队。1935年,张荫梧还被聘为乡村县政建设研究院院长,负责
河北省各省县长的培训工作。这一时期的张荫梧自居主战派,大力支持学生运动。他自认为共产党难成气候,始终不将其放在眼里,故而也容许学校中又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存在,学生之间也能自由传看共产党书刊。此外,他还任用共产党员温健公为个人秘书,并曾收留被
中国国民党通缉的共产党员。1936年初,张荫梧还在温健公的提议下,创办以宣传抗日为主旨的军事训练班,在当地小有名气。不久,张荫梧被委任为天津河北省立民众实验学校校长,而后他将该校迁至
博野县,与
四存中学合并,并在
保定市、
深泽县等地开办分校,使四存中学的声誉日高。1936年,张荫梧应
阎锡山之邀,重新出任晋绥军官教导员团长。期间,张荫梧除了严格整训,还在
晋绥军中大力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在学员们心中树立了“师长”“抗日派”的形象,威望很高。
组建民军
1937年
七七事变后,张荫梧被任命为第一战区保定行营民训处处长,而后在保定成立干部养成所,以抗战为名招收了一批青年学生。张荫梧将这些人编为三个干部队,又从晋绥军官教导团中调出了三百人,对这批学生加以军事训练。平津陷落后,张荫梧回到
四存中学动员抗战,后将该校师生又编为第四干部队。不久后,随着日军南下,国民党军败退,张荫梧率其民训处、干部养成所及
博野县等县的保警队共计约2000余人南撤进入
陵川县。由于陵川位于
太行山中,极为贫瘠,张荫梧的部队抵达后常常面临粮食匮乏、衣物短缺、居住条件艰苦等生活问题。为稳定军心,张荫梧在部队中成立了秘密组织“十人团”,要求成员吃苦在先,战斗在后。这一组织在当时确实起到了巩固团体之用。为长期作战,张荫梧而后又在郑州、西安等地招兵买马,将队伍扩充到万余人,并基于这个基础,继而建立起四个干部队与一个特务大队。1938年,张荫梧在取得第一战区批准后,将这支部队合法化,正式命名为河北民军,张荫梧自任总指挥。
河北民军下辖三个民军区、八个民军团、一个军械所,以陵川为总指挥部,余部分别在豫北、冀西等地一面配合国民党军抗战,一面积极扩充,数年间已发展到几万人的规模。共产党八路军为扩大抗战力量,曾前往陵川宣传统一战线,一度得到张荫梧的支持。期间,张荫梧效仿
八路军成立政治工作机构,聘请八路军干部为教员,对所部民军中的共产党员也委以重任。不过即便如此,当时奉国民党政府为正统的张荫梧还是并非真心与共产党合作。他对待部队中的亲信与共产党青年有明显的亲疏之分,以至后来有些共产党员在其部下难以立足,陆续转投了八路军。
反共“摩擦”
1938年初,随着河北民军不断壮大,张荫梧萌生了要前往更为富饶的冀中建立军区的想法。但当时八路军已在冀中建立抗日根据地,张荫梧南撤时未跟随的部分保警团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了博野民军,在当地敌后抗战。张荫梧一度策动兵变,试图重掌握这支武装以回归冀中,但未成功。同年6月,张荫梧又派张存实、吴嘉谟等民军将领前往冀中收编博野军。但是不久后,张存实投归了共产党。吴嘉谟只好暗中策动张文祥、李侠飞两位博野民军团长,先将这两团拉出冀中。在回程途中,他们还杀害了抗日村干部四人。
同年8月,
中国国民党重组河北省政府,任
鹿钟麟为主席。张荫梧自恃敌后有功而不得重用,恼怒不已,一度考虑与
八路军合作,还亲赴武汉与国民党理论。后来在
陈诚、
蒋介石的安抚和许以的补偿之下才回心转意,决定与共产党八路军抗衡到底。9月,张荫梧在湖北政府委员会议上,就冀南政权的军政大权归属问题与冀南公署主任的杨秀峰发生争执。而后张荫梧因为不肯服从冀中行署的统一指挥,遭到了共产党员吕正操的严正警告。张荫梧恼怒之下不顾八路军的劝阻,令第一民军区司令王长江率部强行进入冀中。但是不久后王长江也率部起义。张荫梧气急败坏,从此更加仇视共产党。但是在
鹿钟麟的调停下,还是无奈返回冀南。
制造惨案
1939年初,日军向
冀南抗日根据地发起攻势,张荫梧所部难以抵抗,于是撤入
太行山,返回陵川民军总部。张荫梧为扩大军事力量,开始大量收编各地武装,包括柴恩波等汉奸队伍。1939年5、6月间,张荫梧还在
河北省新河县检阅各路民军,并发表演讲以壮声威,声称此次要将民军总部迁回河北与人民一同抗日。不久后,
八路军在冀中发动对汉奸队伍柴恩波的进攻,张荫梧派出部队接应,企图趁机进占
博野县。结果该部在进入博野后遭遇日军,抵抗过后退至张荫梧所驻的
深州市。日军转而向深县发动攻势。由于张荫梧未能阻止有效抵抗,该地民军军伤亡惨重。日军撤离后,张荫梧为泄愤,指使部下在七天内杀害八路军干部战士四百余人,制造了“
深县惨案”,其反革命暴行引起了抗日军民的愤慨。同年6月,八路军向张荫梧的部队发动进攻,民军官兵在激战中溃不成军,张荫梧也仓皇出逃。
河北民军垮台后,张荫梧因为不得
中国国民党的赏识,很快被
抗日战争第一战区撤去职务,而后张荫梧来到
河南省继续创办四存中学。1940年初,张荫梧曾往
重庆市面见
蒋介石,报告
河北省的情况,希望能重获任用。蒋介石对其极力安抚,其后委任他为冀察战区总参议、战地党政委员会副主任。1943年,张荫梧又被选为国民党中心监察委员会委员。彼时张荫梧虽然身兼数职,但都没有什么实权。心有不甘的他又向蒋介石申办中央军校第九分校,终于得到首肯。张荫梧为此曾到
山西省与阎锡山磋商,希望他能协助,但彼时阎锡山正在与日军暗通曲款,无暇顾及,张荫梧创办第九分校的愿景最终落空,后来只主办了两期冀察干部党政训练班。1945年,在政界失意的张荫梧转而应
甘肃省主席谷正伦之邀,将四存学校迁往甘肃徽县,复将主要精力放在办学上。
秘密策划
1945年抗战胜利后,
蒋介石开始进攻解放区,挑起内战。张荫梧作为反共势力的代表,受其笼络,被任命为平汉路北段护路司令。张荫梧从徽县飞赴重庆,向蒋介石表达要反共到底的决心,而后又前往西安筹组护路司令部。张荫梧的司令部人员以徽县四存中学堂外军事人员为主,另调入部分原晋绥军官教导团及中央军校的毕业生,共计五十余人。1946年1月,张荫梧率其司令部成员飞抵北平,但是无人重视他这个光杆司令。张荫梧只好强占了大佛寺街的一处宅院以充当其办公场地。上任之后,司令部并无什么实质性的工作。无所事事之余,张荫梧又在保定创办了一所四存中学,而后往于北平、保定之间,笼络青年进行军事训练,作为其后反共的后备力量。为扩充反共势力,这一时期的张荫梧还在北平组建了“华北民众自救会”,自救会下设“华北敌后游击策动委员会”等若干组织,用以联络、网罗军队的散兵游勇和地方团队,策划要让他们在关键时刻上山打游击,与共产党周旋。
1946年11月,张荫梧当选国大代表。次年7月,张荫梧的平汉路北段护路司令部被撤销,张荫梧改任华北“剿总”上将参议。对此,张荫梧大为光火,认为傅作义没有能力维持
北平市局面。1948年3月,张荫梧任主席团成员,出席第一届“国大”会议,他在会上力陈国民政府应当北迁以保全
东北地区、华北。但是时值国民党军在各路战场捉襟见肘,无人理会他的进言。同年10月,解放军云集北平城外,张荫梧还扬言要接替傅作义对付共产党。由于手下没有正规部队,张荫梧还一度与美国特务勾结,炮制了1000多张《致杜鲁门呼吁书》,请求美国政府的援助。
顽抗被捕
1949年1月22日,随着傅作义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条件。张荫梧慌乱不已,急令其策动委员会停止活动。31日,
北平和平解放。中共中央根据明确情报,已探知张荫梧“华北敌后游击策动委员会”的反共性质。不过鉴于
北平市是和平解放,中共还是指示北平市公安通过内线敦促张荫梧交出武器和人员名单。然而,张荫梧却负隅顽抗,不为所动。中共中央为了北平城的安全,只好下达对张荫梧的逮捕令。由于张荫梧是
中国国民党高级军官,其真实面目还不为人知,中共中央为防止在同期起义官兵中引起震动,决定对其实施秘密逮捕。
同年2月15日晚,北平市公安局二处科长常真与一名侦查员来到张荫梧在北平四存中学校园内的住处,称市军管会主任的代表来访,张荫梧果然出来相见。而后常真表示自己受市军管会叶主任的指派,特邀张荫梧前去商谈教育界的情况。张荫梧也不怀疑,他自负有才,认为共产党邀请自己“出山”也在情理之中,于是便随同“代表们”上了车。直至汽车最终在公安局门口停下,张荫梧才意识到大势已去。面对公安的审问以及那些从
四存中学地下室搜出来的
机关枪、子弹等罪证,张荫梧终于无力狡辩,选择了认罪。
北平市公安局二处为扩大战果,决定连夜全线出击,又在当夜至次日凌晨间,以查户口、谈判等名义将张荫梧部纵队司令以上的主犯如佟寿山、张建侯、
李国昌、金明甫、马希援、赵连庆等全部逮捕归案。而张荫梧在入狱后不久即被诊断出患有胃贲门部癌症,后保外就医,于同年5月27日在家病逝,终年58岁。
人物成就
为政成就
1928年北伐胜利,
晋绥军进驻北平后,张荫梧先后担任北平警备司令、北平师长。主政北平期间,张荫梧对官场进行了大力改革。为了节约经费,张荫梧对市委及公安局各单位大力精简,将原市府八局合并为五局,原公安局二十多个单位裁去十五个单位,并废除公职人员“师爷”“老爷”之类的腐朽称呼。他以身作则,倡导以自行车代替汽车为出门的代步工具,使原科局长纷纷效法。此外,张荫梧还取消了市公安局原定科局长有早晚两餐之公家伙食,种种举措一改人浮于事、奢侈腐败的旧官僚习气。与此同时,张荫梧还加大了对违法犯罪行为的侦察与惩办。主政期间,张荫梧曾缉匪禁毒,破获了东陵盗墓案,抓捕了案犯谭温江等人;查抄了日本人在使馆区内设置的毒品工厂;还惩办了一批高利贷者,解放了部分妓女,使得
北平市的秩序趋于稳定,市府与公安局的面貌也大为改观。
办学成就
张荫梧因为崇信四存学说,毕生致力于创办四存中学。在1929年主政北平时期,张荫梧曾担任四存学校的校长,并助力四存学校的建设与扩充。1931年,张荫梧离开
晋绥军回到博野后,又以更多精力创办四存中学。他首先确立四存中学的教育方针为:本着颜李注重实践的精神,以农村教育为一般中学课程及国学,堂外教育为劳动实践及军事训练,使学生成为具有“科学头脑”“农工身手”“自卫能力”“民族意识”的人,而后致力于将四存中学打造成一所亦学亦农亦军的学校。张荫梧的办学理念可以概括为“生活中寄教育,实践中求学问”。为了能将这一目标落到实处,张荫梧规定学生的作息为每日堂内、堂外、休息各占八小时,一切行动军事化。为了将个人办学宗旨落到实处,张荫梧在学校周围购置了土地,于堂外时间令学生种地、种菜、植树,并筑桥修路,堵垫河坡,担任校内杂务等。与此同时,他还极重视军事训练,张荫梧以正规军队的标准要求学生每日须进行操练、打靶、武术训练,并常常亲自督练,从而使得四存学校的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人物评价
毛泽东在1939年与中央社记者的谈话中,评价张荫梧是“摩擦专家”,在
河北省无法无天,和汉奸的行为少有区别。
邓小平评价张荫梧等摩擦专家欺人太甚,应当予以教训。要是没有斗争,抗日统一战线将难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