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量才(1880年-1934年),原名史家修,祖籍江苏江宁(今南京),后迁居上海青浦县,中国现代著名的商人、报人。
史量才早年考入松江府娄县县学,后来放弃科举,自学日文及理化等近代科学。1901年秋考人杭州蚕学馆,毕业后投身教育,创办上海女子蚕桑学校。1907年,参加拒款保路运动,结识革命党人陈其美等人。1912年,接办《申报》,逐渐将《申报》办成当时上海最大的报纸。九一八事变后,史量才批判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指责其“剿共”政策,于1934年被蒋介石下令暗杀,享年54岁。
陶行知在史量才的追悼会上作挽词,称史量才: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先生一身可谓楷模。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880年1月2日(清光绪五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史量才生于江苏江宁县杨板桥村,原名史家修,父亲史春帆是个商人。母亲庞氏在史量才7岁时生妹妹史家瑞时患
产褥热去世。史家瑞被史春帆交予史量才
姨母抚养,独自带领史量才迁居上海
泗泾镇。
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史量才考入
松江府娄县县学为附生。不久,史量才放弃了科举道路,开始研究
日语及
物理化学等近代科学。于1901年秋考人杭州蚕学馆,毕业后投身教育,先后在育才学堂、兵工学堂、务本女学、南洋中学等校任教。
投身运动
1904年,史量才在上海创办女子蚕桑学校(即苏州女子蚕桑学校前身),并与庞明德完婚。婚后,二人共同操办学校,教授学校中的女学员养蚕植桑知识。同年,
溧阳市人狄平子从
日本回到
上海市创办《
时报》,史量才机缘之下与之结识,后成为《时报》主笔。
次年,参加上海学界组织的宪政研究会。1907年,
江苏省自筹资金修筑铁路获得了清廷的批准,江苏省铁路公司随之成立,史量才被推为公司董事。不久,
英国以强行贷款给清政府修筑铁路的方式,企图控制
国铁集团。
江浙两省的民众自觉发起拒款保路运动。史量才积极参与拒款保路运动,一面进行宣传工作,一面督促自己分管的路段加紧施工。在石湖塘的复杂地带,史量才在现场日夜督工,确保艰巨的架桥工程完成。
辛亥革命爆发后,上海革命党人积极响应,史量才通过同盟会江苏支部负责人得以革命党人
陈其美等结识,后与
张謇、程雪楼、应季中、
张元济等革命人士结识。辛亥革命胜利后,史量才主持过上海海关清理处和松江盐务局工作。
接任《申报》
史量才在结交了时任
江苏省咨议局局长的实业家张、
江苏巡抚程德全和
赵凤昌、应德宏等人后,为了能够给自己从事政治活动制造发表言论的阵地,1912年,几人合伙以12万元从
席子佩手中购买了《申报》,史量才出任总经理,张謇、应德宏、赵凤昌出资作股东,聘任陈冷为主笔、
张蕴和为副主笔。
后来,张謇由于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无意继续办理《申报》,史量才退还了3人的股份,开始独立办理《申报》。
史量才接办《申报》后,启用张行平为经理,又在经济上争取道了纱厂
资本家徐静仁的支持。同时,史量才大力开展广告业务,增加了报馆的收入,并着手扩充报社的规模、更新报社的设备。1918年,史量才带领《
申报》迁入了位于
上海市汉口路的新址,成为了当时上海华人最大的自建报馆。次年,史量才淘汰了3000份旧式平版机,从
美国购进4台当时最为先进的印报机,又陆续完备了各类设备器材,极大地提高了《申报》的印刷效率和质量。
史量才在办报的同时,不断扩展其他社会活动。1921年,他和南洋华侨巨商黄奕创办
中南银行,黄奕任董事长,史量才掌有实权。此外,他还于同年发起民生纱厂,又曾帮助
项松茂扩大五洲药房,协助
陆费逵复兴中华书局。
1929年底,史量才以70万元的代表,从美国商人
福开森手中购进与《
申报》齐名的另一大报《
新闻报》的大部分股权,成为了当时
上海市最大的报业
资本家。1930年底,经理张行平和主笔陈冷辞职。次年,史量才总揽报馆一切事物,设立总管理处,以
陶行知为顾问,黄炎培、
戈公振为设计部正副主任,史量才和新任经历
马荫良为总务部正副主任。
1932年7月,史量才接连创办了《申报月刊》、《申报》流通图书馆,又于次年开始编印《申报年鉴》,《申报》新闻函授学校和《申报》业余补习学校也随之创办。
抗日救亡
北伐期间,史量才和《
申报》均表示支持
蒋介石的立场。但是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蒋介石的
不抵抗政策,史量才的态度有所转变。1932年,
上海市爆发
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时,他曾捐巨款支援抗战,因而被推为上海地方维持会(后改称上海地方协会)会长。
国民党政府为了拉拢史量才及其《申报》,给予他各种荣誉职衔,如农村复兴委员会委员、中山文化教育馆常务务理事、红十字会名誉会长及上海临时参议会议长等职。但史量才及其《申报》仍对
中国国民党政策持批评倾向。
1932年12月,宋庆龄等组织民权保障同盟,与
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作斗争。史量才积极支持该同盟的活动,在《
申报》上发表宋庆龄尖锐批评国民党的文章。此外,史量才还聘请了一些爱国和进步人士参加《申报》馆工作。
遇刺身亡
由于《申报》连续发表抨击国民党的“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军事政策,以及揭露国民党政治集团的黑暗,蒋介石下令对《申报》禁止邮递。蒋介石又通过其特务机关获取了史量才的各种“告发”材料,要求
戴笠亲自部署暗杀史量才。1934年10月6日,史量才携家眷去
杭州市修养。11月13日下午,史量才在乘坐汽车返回
上海市途中,被
蒋介石的特务狙杀于浙江海宁县翁家埠附近,终年54岁。
史量才被杀害后,社会各界强烈要求
国民政府迅速破案,缉拿凶手。但在蒋介石的把控下,案情丝毫没有进展,随着事件的推移不了了之。直至
新中国成立后,“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特务
沈醉撰文,史量才被暗杀的真相才公之于世。
人物关系
办报思想
史量才经营的《
申报》之所以获得成功,在于他在办报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史量才重视新闻报道,在办报过程中,史量才试图淡化言论分析,形成不偏不倚,独立自主的办报观念,使得《申报》在军阀混战的时期生存了下来,并且能不断发展壮大。后期,史量才。
其次,史量才重视报纸的发行工作,史量才在稳定基本读者群里的前提下,又先后创办《自由谈》《星期增刊》《汽车增刊》《教育与人生》等栏目,从而吸引力不同爱好兴趣的读者,使发行量大幅度上升。除了本地用户,史量才还努力扩展外埠订户,利用火车和汽车等交通方式让
上海市临近的
苏州市、无锡、
杭州市、
宁波市等城市的读者能够在当天读到《
申报》。至20年代初,《申报》的外地长期订户达到了1万余户。
再次,史量才注重商业性,在接办《申报》期间大力发展《申报》的广告业务,在加强广告业务的投入下,《申报》的广告业务得以发展,报馆的收入也随之大增。
人物评价
陶行知在史量才的
追悼会上作挽词,称史量才: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先生一身可谓楷模。
黄炎培在《史量才先生之生平》中评价他:自幼聪颖,读书过目不忘,
戊戌政变后感慨清政府
政治腐败,于是放弃举子,研求
日本文化及
物理化学等
应用科学。
李公朴在给史量才的祭文中,评价道:“他是一位肯做、应当做事人的首领吧。”
夏征农说:“不能把史量才只局限在‘一代报王’上面,他为社会做了许许多多事情,有文化教育事业和其他事业。流过通图书馆、
补习学校都是。”
轶事典故
反对袁世凯
辛亥革命后,南北进行和议,史量才在《
申报》上发表《十不可和》,反对南北和议,不向袁世凯和清政府妥协。1915年,
袁世凯复辟时,想要收买《申报》的舆论,史量才当时处于经济困境中,但仍不为多动,反而在《申报》上予以揭露,发表了多篇
梁启超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文章。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恢复帝制,下令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废除民国纪元。史量才带头主张依旧使用民国纪元“中华民国五年”,
袁世凯得知后大为恼怒,下令查办,要求对此类报纸进行取缔。史量才得知后,巧妙地钻了公文中“查照办理沿用民国五年者”的空子,在1月12日的刊头上,只去掉了“中华民国五年”,未改用“洪宪纪元”。并通过一则《启事》,公布了内务部电令,公告“本馆因此不再沿用。”
为了《申报》的身存,史量才巧妙的对《申报》进行了修改,使用小字将“洪宪纪年”标注在报纸名称的下面,但文字远不如民国纪年醒目。
结识沈秋水
沈秋水原名沈慧芝,是
上海市的一名青楼女子。史量才
爱慕他的才情,对她“望穿秋水”,将她娶为自己的二夫人,并改名沈秋水。
刘小清、刘小滇编著的《中国百年报业掌故》中曾记载过沈秋水在青楼时的一段故。在沈秋水身在青楼之时,结识了一名恩客陶保俊(后考证为陶骏保),该人曾充任南京军备要职,
辛亥革命时贪污了十多万两军饷携往上海,寄居于沈秋水的妓院。陶保骏的行踪暴露之后,遭到枪决,所带银钱均归沈秋水保管。沈秋水担心自己被这些钱物连累,心中多有惶恐。在结识史量才后,沈秋水将此事告知史量才,史量才向沈秋水坦言会保证她的安全。沈秋水为报答史量才,将全部财务交托给史量才,这笔钱后来成为了他接办《
申报》的资金。
后世留存
史量才墓
史量才墓位于杭州西湖区
双峰村积庆山马婆岭,始建于1936年,占地面积200平方米。
章太炎亲笔为其墓碑题字“史君量才之墓”。史量才墓是西湖边保存最为完好的名人墓之一,现为
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史量才故居
史量才故居位于今
松江区泗泾镇开江中路,是20年代初期史量才在其原址上翻修而成。
新中国成立后,一度成为松江县政府办公驻地,后又成为泗泾镇政府办公驻地。2004年6月,由政府出资40万元对其进行修缮。
秋水山庄
秋水山庄位于今
杭州市北山路,是史量才送给
秋水的礼物,为了表达对沈秋水的
爱意,史量才将小楼更名为“秋水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