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德,1876年出生在永康芝英,临危受命出任
江苏省民政长,后兴办
江苏银行,为银行正监督。
人物简介
应德闳的父
应宝时是
爱新觉罗·旻宁举人,后来任江苏按察使兼布政使,为官清廉。在父亲的影响下,应德闳于
光绪丁酉年(1897年)考取了举人,担任过县知事、藩司等职,直到1911年
辛亥革命爆发。
晚清后期,应德闳先后被升为江苏候补
道员以及任
淮安市知府。直到之后遇到了另一位风云人物
程德全,他的仕途起了重要的变化。
程德全原来是
清朝的
黑龙江省巡抚,1910年才调任为江苏省巡抚。他出任
江苏省省巡抚的时候,以革新自居,对江苏的新文化新政绩十分推崇,很快就听说了应德闳,自然十分赏识他。不久,应德闳便成了程德全的幕友。r8d永康新闻网
当时发生了一件事,差点毁了应德闳的前途。
那个时候,江苏省的原布政使升了陕西巡抚,程德全干脆就任命当时还是候补
道员的应德闳为布政使,着实叫按察使和一班老的候补道员难看。
程德全因此竟被
御史参了一本,说他居然以未引见的道员晋升布政使(
清朝惯例,道员未曾引见,不能正式任官的,引见就是由吏部或军机处带领去见皇帝),这样“一箭双雕”,应德闳前途丢了,程德全也碰了一鼻子灰。
恰巧随后就爆发了惊天动地的
辛亥革命,革命党人武装起义,反抗清政府。程德全积极响应革命,宣布江苏独立,成了
江苏省历史上最后一任
巡抚和第一任
都督。于是,他再次提拔应德闳为督政府财政部部长和机要员。在程应两人的共同努力之下,江苏省不动一枪,不伤一人,平稳度过了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后,各省的军政、行政大权都集中在都督手中。1913年1月初,
袁世凯颁布了《划一现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和《现行都督府组织令》,明确实行各省军政、行政分离,规定省最高行政长官统称“民政长”,由大总统直接任命,管理全省行政事务。
而事实上,早在1912年,全国已有不少进步的省份实行了军政、行政分离。
江苏省就是其中一个。
1912年11月19日,应德闳被中央政府任命为江苏省首任民政长,以管理全省的行政事务。当时正值中国社会巨变之时,应德闳此次出任江苏省民政长。时间不满10个月,却经历了民初江苏最繁杂与艰难的岁月。
人物经历
清代,江苏巡抚衙门的所在地一直设在
苏州市,苏州也是江苏省的行政中心。而革命后的江苏,政治局面非常纷乱,四分五裂。南京有中央设立的留守府,苏州有新成立的都政府,
上海市有沪军
都督,同时
扬州市、
常州市还有两个军政分府。
应德闳上任民政长之后,敏锐地察觉到,他的首要任务是建立新的行政秩序,控制住整个
江苏省的政治局面。
第一步,应德闳决定把民政府从苏州迁往南京,从而使南京成为整个江苏的行政中心。
应德闳在做好民政府进驻
南京市这项工作后,又开始马不停蹄地着手建立民政府的行政秩序。
首先,他颁布了《江苏省民政府组织条例》,规定民政府暂设内务、财政、教育、实业“四司”。同时,和都督
程德全一起任命马士杰为内务司长、龚杰为财政司长、黄炎培为教育司长、黄以霖为实业司长。这些通通都是当时江苏的有识之士,做到了人尽其才。然后又制定了《江苏民政府办事规则》,规定了民政府人员办公的一些细则,比如每天上下班时间和处理文件的要求等等,分得非常详细。
重要的人事任命完成,工作规章制度又得到了完善,
江苏省的行政秩序基本算是建立起来了,民政府各司、各部的日常工作也进入了正规。
要做到这些,必须要有一定的魄力和才干,应德闳正是这样一位民政长。
改革税收方式
民国初年,
上海市一直隶属江苏省。直到1927年才脱离江苏管辖。
民初的上海滩,俨然已经是一个国际大都市。尤其是它的米粮销售,一直很旺盛,但税收却迟迟不高。之前上海的米粮税收一直是“认税”的方式,即江苏省民政府
都督和上海米业公所所长,两人商定税收定额,然后再向各米商征收。
显然,这样简单的税收方式并不合理,很大程度上有损民政府的利益。应德闳决心改变这一现状。他推出了新的税收方式——“散收”,根据米商实际销售额由货物税公所直接征收。
这种新的税收方式既高效又精确,但触犯了上海米商的利益。不出所料,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米业公所通过上海商会,直接致电中央政府,要求保护商权,维持原“认税”方案,同时对民政府的政策提出抗议。
应德闳据理力争,一条一条进行反驳。他表示法律也没有明确要执行“认税”,况且新政策只是要整顿税收,理由充分,并不是为了一味增加米税。一时间,竟辩得米业公所哑口无言。
最后,在应德闳的坚持之下,暂时试行“散收”,结束了这场长达近一个月的“米税征收案”之争,这在民初历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民国初年,百废待兴。财政困难是中央以及各地方政府最为普遍的,也是最头疼的问题。虽然
江苏省在当时算得上是全国最富庶的省份,但财政困难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尤其对刚搬入
南京市的民政府和应德闳来说。
应德闳想到了一个人,
陈光甫(后成为民国期间著名的银行家)。
当时的陈光甫,刚从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
商学院学成归来,满怀抱负。经人推荐,应德闳找到了陈光甫,知道他颇有才干,当即邀请到江苏省财政司,委任其财政司副司长,协助主持财政。
陈光甫的抱负有了施展的地方,非常活跃。他常常与朋友们聚会,畅谈“国家兴衰,匹夫有责”,并为国家担忧。陈光甫当即找到应德闳,与他详细研究,认为可以利用裕苏官钱局拥有钞票发行权这一优势,加以改组扩展,兴办
江苏省兴业银行,以开拓江苏财政。
在应德闳的大力支持下,
江苏银行从此诞生。应德闳为银行正监督,
陈光甫为副监督。最初设在
苏州市,转到
上海市后,由陈光甫专任总经理。
《申报》是旧中国发行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是上海历史上第二个创刊的中文报纸。《申报》的版面分为新闻、评论、文艺(副刊)和广告,由此奠定了我国中文报纸四大块的基本结构。
《申报》历经了
清代同治、
光绪和
宣统三个朝代,世界还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发生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俄国十月革命,发生了
中法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日俄战争以及
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入侵
北京市和“四一二”叛变等重大历史事件。此外,还有许多市井琐闻和社会事件,如晚清四大奇案之一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杨文道冤狱案等,以文字记录下丰富的史料素材。
谈到《
申报》,大家都知道将《申报》发扬光大,成为中国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的
史量才先生。其实,史量才正是在应德闳的大力支持下才接手了《申报》。
应德闳在担任
江苏省民政长期间,与
张謇、赵竹君、
赵凤昌、史量才、陈冷五人集资,购进《申报》合股经营。当时《申报》在席子文手里,经营不善,效益不佳。而他们六人接手后,由史量才任总经理,全权打理。之后,《申报》呈现了近代报纸比较完备的形态,终于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报纸,在百年报业史上放射出夺目的异彩。
后来,应德闳的大儿子
朱应鹏也曾在史量才手下担任《
申报》总编,与
鲁迅、
茅盾等人甚为交好。
这是应德闳人生中最为光彩的一笔,可以说,正是因为他敢于面对各方压力,揭露“宋教仁案”的真相,才点燃
二次革命的“导火索”。
1913年3月20日,早春的
上海市还显得很有寒意。经过一整天的春雨浇洒,五彩灯影的十里洋场更加显得玲珑剔透。
傍晚10时许,新任
中国国民党代理理事的
宋教仁身穿黑色西式风衣,在
黄兴、
廖仲恺等国民党要员的簇拥下,漫步走进了热闹非凡的
上海站。他是北上应大总统
袁世凯电召去京共商国计的。
约10点半的样子,火车进站的汽笛响了,
宋教仁被刺向送行者抱拳行礼,一一道别。“砰”的一声枪响,让所有送行者大惊失色。与此同时,前面的宋教仁突然“啊”了一声,身子打了踉跄,中枪倒地。余音未落,又听到枪声两响,车站顿时大乱,到处是奔走的人群,送行者急忙将
宋教仁被刺送往了沪宁铁路医院抢救。
医生虽然尽力抢救,但回天乏术。21日凌晨,
宋教仁死在医院的病床上。
这就是民国第一大案“宋教仁被刺案”。
宋教仁被害致死的噩耗传出后,全国各地爱国之士同仇敌忾,要求缉拿真凶。
袁世凯也连续发来两封电报,以示关切,同时命令
江苏省都督和民政长“迅缉真凶,以维国纪而慰英魂”。
时任江苏省首任民政长的应德闳很是焦急,一方面是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出了这么大的事,要对此事负责,他深知只有迅速抓出幕后元凶,才能平息众怒,尽到自己的责任。另一方面,经历过
辛亥革命,江苏独立,应德闳对这位小自己6岁的著名革命党人充满了敬意,内心的正义感更是要求他要为
宋教仁被刺抓出真凶,以告慰其在天之灵。
3月22日,江苏都督
程德全和民政长应德闳发出布告,宣示:悬赏大洋一万,如有拿获真凶者,经案讯属实后,即将赏洋如数照给,决不食言。布告一下子贴满了
上海市及其城郊的各个角落。
随后的时间里,应德闳奔走上海南京两地。除去处理必须的日常事务外,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处理“宋案”上面。
案情很快有了眉目。指使行凶的
应桂馨、凶手
武士英在英、法租界相继落网。经过审讯,应德闳居然发现,“宋案”不仅涉及到时任国务总理赵秉均的秘书
洪述祖,甚至还涉及赵秉均本人和
袁世凯!
伴随着南方革命党人与北方政府矛盾的激烈化,案情也越来越复杂。在各方的强烈催促下,1913年4月25日,案发后的一个月零五天,应德闳和
程德全将“宋案”证据,全部公布于众,揭露袁世凯派人刺杀
宋教仁的真相。
顿时,举国上下一片哗然,群众纷纷谴责袁世凯,要求严惩真凶。最终爆发了“
二次革命”。
一身正气遭忌恨
“宋案”真相大白后,袁世凯也因此恨死了应德闳。不久之后,袁世凯便找了一件公债案子,借机收拾应德闳,要查办他。
应德闳叫平政院传到
北京市后,被安排住在白庙胡同的大同公寓。公寓门口每天都站了一个警察,叫他失了出入的自由。应德闳变相地被
袁世凯软禁起来了。
他的通信也一并受检查,只能偶尔靠著名学者马叙伦替他带给东交民巷的邮政局发出,因为使馆界里的信是不检查的。应德闳是马叙伦长辈的故交,所以也未曾引起袁世凯的怀疑。
1913年9月6日,袁世凯下令免去应德闳
江苏省民政长的官职,应德闳这才结束了为期10个月,充满艰险的民政长生涯。
从此应德闳隐居
上海市,不再为官,于1919年去世,享年42岁,墓地在
翁家山。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