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河镇
颍河镇
河镇,由当代著名兄弟作家孙方友墨白在他们的小说中虚构、创造出来的地名。
基本资料
1:孙方友简介
孙方友,男,1950年生,河南淮阳区新站镇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文学院专业作家。
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已发表、出版长篇小说四部,中短篇小说集二十四部,电视剧近百集,计600多万字。代表作有《虚幻构成》、《谎释》、“陈州笔记”系列、“小镇人物”系列;电视剧《鬼谷子》、《工钱》、《衙门口》等,作品曾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河南省省文艺成果特等奖、河南五个一工程奖,以及《鸭绿江》、《福建文学》、《章回小说》、首届金麻雀奖、首届吴承恩奖等报刊文学奖70余次。有50多篇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捷克土耳其等文字。
2:墨白简介
墨白,本名孙郁,先锋小说家,剧作家。1956年农历十月初十出生于淮阳区新站镇。务农多年,并从事过装卸、搬动、长途运输、烧生石灰、打石头,油漆等各种工作。1978年考入周口幼儿师范学校艺术专业学习绘画;1980年毕业后在乡村小学任教十一年。1992年调入周口地区文联《颍水》杂志社任文学编辑,1998年调入河南省文学院专业创作。1984年开始在《收获》《钟山》《花城》《大家》《人民文学》《山花》《十月》《上海文学》等刊开始发表作品,其中短篇小说《失踪》、《灰色时光》、《街道》、《夏日往事》、《秋日辉煌》、《某种自杀的方法》、《最后一节车厢》、《阳光下的海摊》、《一个做梦的人》等一百多篇;近百篇;中篇小说《黑房间》《告密者》《讨债者》《风车》《白色病室》《光荣院》等四十余部;出版长篇小说《梦游症患者》《映在镜子里的时光》《裸奔的年代》等六部;随笔《〈洛丽塔〉的灵与肉》、《三个内容相关的梦境》、《博尔赫斯的宫殿》、访谈录《有一个叫颍河镇的地方》、《以梦境颠覆现实》等七十余篇;出版中短小说集《孤独者》《油菜花飘香的季节》《爱情的面孔》《重访锦城》《事实真相》《怀念拥有阳光的日子》《墨白作品精选》《霍乱》等多种;创作电视剧、电影《船家现代情仇录》《特警110》《特案A组》《当家人》《家园》《天河之恋》等多部;总计七百多万字。作品被译成英文、俄文、日语等、曾获第25届电视剧“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中篇奖、第25届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编剧奖;
孙方友作品
1:孙方友著作目录
长篇小说
《衙门口》 北京现代出版社 2003-6
《女匪》 《长江文艺·长篇小说》 2008春季卷
中短篇小说集
《女匪》 广西民族出版社 1991-4
《刺客》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4-1
《孙方友小说选》 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7-3
《水妓》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1-4
贪兽群众出版社 2004-7
《虚幻构成》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5-1
《女票》 花山文艺出版社 2005-9
《各色人等》 群众出版社 2007-6
《冷面杀手》 吉林出版社 2010-5
陈州笔记(八卷)
《墨庄·花船》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08-1
《仙乐·青灯》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08-1
《鬼屁·穷相》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08-1
《雅盗·神偷》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08-1
《蚊刑·媚药》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08-1
《刀笔·绝响》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08-1
《血灯·追魂》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08-1
《花杀·狩猎》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08-1
小镇人物(六卷)
《名伶》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09-8
《巫女》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09-8
《重逢》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09-11
《打手》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09-11
《鞋铺》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09-11
《白狗》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09-11
2:影响
“古有《耳中人》,今有《陈州笔记》”,孙方友因所创作“陈州笔记”与“小镇人物”系列小说,被誉为中国当代新笔记体小说的泰斗。
“陈州笔记”里的人物的生存背景,是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小镇人物”里的人物的生存背景,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至今。从十九世纪以降到二十一世纪初始,孙方友的“新笔记体小说”,讲述了先后三个朝代足足百年有余的历史。
孙方友笔下的小镇,就是颍河镇。在这里,小镇的历史,不是历史学家眼中的历史,不是政治学家眼中的历史,也不是哲学家眼中的历史,而是一个文学家眼中的历史。这是一部带有个人体温具有文学特质的被浓缩了的二十世纪的中国民间史。这部民间史有着明确的历史观,那就是民间立场。在这里,我们能处处看到我们自己的身影,能看到让我们难以忘怀的我们作为一个个体生命存在过的那一刻。颍河镇的历史是鲜活的,她的鲜活存在于我们记忆深处的每一个片断里。
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立传,是孙方友“新笔记体小说”的美学根基;以人物命运为纲的叙事策略,是孙方友“新笔记体小说”的美学风格。“陈州笔记”收入三百二十余篇,“小镇人物”收入三百六十余篇,前前后后近七百个人物,这些微弱的像野草一样鲜活的生命,构成了颍河镇的血肉与灵魂,可谓气势磅礴;在孙方友的笔下,颍河镇上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无所不及,他们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尽染纸上,可谓生生不息;在一个小小的颍河镇上,孙方友绘就了中华民族一个世纪的波澜壮阔的历史,把我们民族的记忆和民族的情绪书写得淋漓尽致,可谓新时期文学生长史中一座独特的山峰。
墨白作品
1:主要著作
长篇小说:
来访的陌生人》,河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裸奔的年代》,花城出版社2009年2月版
手的十种语言》(长篇小说)2011年9月20日完成。作家出版社,2012年3月版。
中、短篇小说集:
孤独者》(短篇小说集)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94年1月版
爱情的面孔》(中篇小说集)花山文艺出版社2000年2月版
《重访锦城》(中篇小说集)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11月
事实真相》(中短篇小说集)四川文艺出版社2001年5月版
《霍乱》(中篇小说集)群众出版社2004年7月版
怀念拥有阳光的日子》(短篇小说集)河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5月版
《墨白作品精选集》(中短篇小说集)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2月版
神秘电话》(短篇小说集)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5月版
《六十年间》(短篇小说集)四川文艺出版社,2012年4月版
电影·电视剧:
《船家现代情仇录》(21集电视连续剧)·河南广播电视台1996年拍摄。
特案A组》(20集电视连续剧)·河南电视台1997年拍摄。
特警110》(18集电视连续剧)·河南电视台1998年拍摄。
当家人》(8集电视连续剧·中国中央电视台2002年拍摄,2004年6月6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间首播。
《老二黑结婚》(电影)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2006年拍摄。
《天河之恋》(电影)长春电影制片厂,2009年7月拍摄。
《家园》(21集电视连续剧)·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制作中心2008年拍摄,2010年11月23日央视八套首播。
2:社会影响
评论界普遍认为,像威廉·福克纳笔下的“约克纳帕塔法”一样,墨白也在众多的小说里创造出一个文学王国“颍河镇”。墨白的小说以对人类的精神的探索和文体的叙述试验而著称,西北大学高俊林博士认为,墨白是新时期以来在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既具有现代先锋意识又包含着古典忧患意识的当代作家,因而他笔下的“颍河镇”得到了国内文学界的广泛关注。众多的学者和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读出了墨白小说中的不同的文本价值和社会意义:
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郝一民提出了墨白小说叙事的艺术迷宫、以及人生寻找与生命神秘的主题,在论及墨白的长篇小说《映在镜子的时光》时郝雨博士认为:在这部小说中,墨白对艺术形式的探索,在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坛上达到了一个不可忽略的高度;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文学博士李丹梦提出了墨白小说的形式与伦理关系的主题,她说,墨白的艺术感觉很特别,他擅长营造孤绝、荒谬的情境,其中篇小说《局部麻醉》是我所见到的最好的小说之一。她同时认为,墨白的文本形式具有不可忽视的内容意义;
上海大学教授、文学博士聂伟提出了墨白小说的民间叙事和诗学记忆的美学特征;郑州大学教授、博士后黄轶认为,独立的先锋精神是形成墨白叙事风格的根本;河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文学批评家张延文认为,墨白在中篇小说的创作上取得了瞩目的成就,《重返锦城》本身所追寻的崇高的主题,作品所拥有的形而上的艺术特质,已经具备了作为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的内在品质,这些使这部作品列入当代中国最为优秀的中篇小说行列而当之无愧!他同时认为,墨白的另外一部中篇小说《光荣院》,应该说是当代汉语小说的经典之作;作家田中禾认为,现实即梦境的人生经历构成了墨白小说的主题,而叙事的荒诞、象征和隐喻风格则构成了他小说的美学特征;
广东外语外贸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张宁提出了墨白小说中城乡二元对立和社会学的主题及其小说人物的失语症、自卑、梦游等精神特征;洛阳师范学院教授、文学博士李少咏认为,虚构的颍河镇构成了墨白小说人物的精神家园;井冈山大学龚奎林博士提出了墨白小说中人性的异化、疾病的隐喻以及历史的宿命的社会学的主题;评论家方向真提出了墨白的小说对文革的审视及其国民性批判;郑州大学讲师、评论家刘宏志提出了墨白小说中的人类生存困境和生存苦难的社会学主题;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闳提出了墨白小说中的人生的游离性和命运的偶然性的人生主题;周口师范学院教授、评论家米学军提出了墨白小说的历史观;中州大学教授、评论家刘海燕提出了墨白小说里的对自我审叛的人生主题;
厦门集美大学中文系教授夏敏认为:阅读墨白的小说,能给我们生活中那些蒙昧的心灵带来强烈的震荡;西北大学教授、高俊林博士认为:墨白创造的颍河镇不再是某个人物的,而是用现代的文学观念再现了本土社会生活的丰富图景,现实与历史、日常与幻想、瞬间与记忆、真实与梦境、美好与邪恶、世俗与宗教,等等这些,都在墨白颍河镇小说的系列里再现出来,并构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载体。墨白笔下的颍河镇是一个令人惊奇的世界,颍河镇既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反映着一切,又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一切。威廉·福克纳将现实的世界、破碎不堪的世界拾捡到约克塔帕,而墨白在构造颍河镇的时候同时选择了福克纳与弗兰兹·卡夫卡:既有福克纳的大气,又有卡夫卡的精神渴求。当然,这是墨白自己的世界,颍河镇构成了他的创作母体和精神家园;苏州大学教授、文学博士林舟认为:墨白将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充分口语化的语言嫁接到西方现代小说叙述技巧的运用之中,将非常丰富、感性、印象鲜明的生活积累纳入到现代观念的阐释框架中,这些构成了然改变我们看待生活方式的力量。
综上所述,由墨白小说构成的“颍河镇”,是一个极其丰富的文学世界。2010年11月在郑州召开的“坚守与突破——中原作家论坛”上,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胡平在他的《在坚守中突破——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中原作家群》一文认为:墨白一直进行着对现代叙事的探索,他和很多新生代作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用现代叙事深刻反映中国的社会生活,尤其体现在对文革的反思、对中国社会转型期给人带来的生存困境和精神裂变的剖析。墨白的小说可称为中国当代文学“良知的声音”,为当代小说的叙事学和社会学分析提供了研究的母本。
评价论述
蒲松龄之后的孙方友
这两年,先有8卷本《陈州笔记》出版,又有6卷本《小镇人物》问世。孙方友在当代文坛也算一个传奇了:小小说14卷600余篇。
“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孙方友还是一个乡村中学生,经过10年并非自觉的生活磨砺和随机式的文学积累,自197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一发而不可收,先在河南省,进而在《收获》、《人民文学》、《钟山》、《花城》、《当代》等刊物发表短篇小说、中篇小说,还有影视剧作、长篇小说,30年总计500多万字。——也许这样介绍孙方友,还无法挂上“传奇”二字,他只不过是文学豫军乃至全国中青年作家中有实力的一个。
孙方友传奇出在小小说上。
文学就是这样,读者和文坛只愿意记住顶尖的东西。尽管孙方友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影响力不能算小,但是,人们记住他是因为小小说。他6次蝉联《小小说选刊》两年一度的大奖,4次荣获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年度一等奖,还有全国小小说金麻雀奖、首届吴承恩奖等;小小说作品入选全国许多重要选本,多篇被译成多种外文。为此,孙方友被文坛赞为“小小说的大家”,甚至有人戏称他为“小小说之王”。
这也难怪。30年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由点点滴滴到浩浩荡荡,他使小小说成为洋洋大观,微型成为巨著,获得无可争议的大成功。检点古今,从一位作家一种文体的创作总量来讲,孙方友小小说的数量尚无人出其右。说到当代孙方友,自然会想到一位古人。山东淄川蒲松龄,一生以短篇而成经典名著《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总量也就是将近500篇。时下有人把孙方友与蒲松龄相比较,足见孙方友传奇的分量。当然,蒲松龄已有崇高定评,对孙方友的评判尚需时间检验。但有一点似可肯定,作为后来者,孙方友作品当是不辱前人的。
不仅仅是数量。在对古典文学尤其是笔记体小说传统的参悟和承继的基础上,创新了当代小小说的内容和形式,提升了小小说的文学含量,扩大了小小说在读者中的影响,应当说,孙方友代表了当代中国小小说的创作成就,也是当代笔记体小说的代表性作家。
孙方友之所以对小小说锲而不舍,植根于他对小小说深刻的文体意识。他是小小说的觉悟者。他早早地看到了小小说独有的文学功能与不可低估的独立价值。见微知著,以小见大,是人们认识世界的规律和方法;一斑窥豹,滴水现太阳,更是文学反映世界的规律和方法。孙方友在小小说中看到了“大”。
小小说聚焦焦点,放大细节,微型可缩微,微型可显微。正如细胞解剖可成人类标本,地方邮票可成世界窗口。因其“寸铁杀人”的功能,小小说向为小说家族中的小精灵,为长、中、短篇所不可代替。如律诗之绝句,亦为文学史之一景观。
在当代,小小说更具以小取胜的特殊价值。因其小而创作方便;因其小而称为一分钟小说、口袋读物,速读方便;更因其浓缩了文学含量,雅俗共赏,而读者众。为此,孙方友以写小小说为看家本领,矢志不移。
孙方友的老谋深算,更在于对文学资源的独具慧眼。对家乡古陈州,对淮阳颍河小镇,他从出道之初就认定是祖宗留下的文学风水宝地,得天独厚的文学富矿。过去叫做选择题材、寻找素材,这是不全面的。其实它是全面的资源。它为作家准备好了一切:故事、人物、氛围、语言……应有尽有,俯拾皆是。还有他浸润沉潜其中的感觉,将陈州人物故事诉之于小小说,如从大山上取石伐木,如从城河里舀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实,这个“公开的秘密”,不少人也许都看到了。而孙方友早就动了深度开发的心思。面对家乡这一宝库,他像阿里巴巴集团一样,喊一声芝麻开花开门吧,宝库的大门打开了。他是一边打造文学作品,一边长远谋划。在长达二三十年的时间里,他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取宝,以小小说的形式一块一块垒成了家乡的七宝楼台,使颍河小镇、古陈州成为中原乃至中原地区的文化符号。
作为文学家的孙方友,有一双慧眼,更有一颗何公超。他情有独钟一往情深的是人。孙方友的小小说是可以当《史记》读,当《世说新语》看的。《陈州笔记》和《小镇人物》,前者以写事为主,后者以写人为主;前者可称乡村社会的“百科全书”,后者则是底层人生的“百姓列传”。也可以说,孙方友的小小说,整体来看是卷浩繁的百姓列传。中国的二十四史有大量篇幅是人物列传,但基本是帝王将相达官贵人的,没有老百姓的。孙方友写的是“民间版的史记”,是“老百姓的列传”。孙方友目中有人,心中有人,笔下有人,毋宁说他是以人为中心的。《小镇人物》和《陈州笔记》,共有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各个行业、各色人等和各个不同时代、各种不同性格命运的数百个人物,全面深刻地表现出作家对世道人心的洞察,对人性人情的体悟,不仅具有当下时代的鲜明的鲜活的特征,而且留下具有历史含量的可以穿越时空的关于人、人情、人性的一些永恒版本。
就写作艺术而言,小小说更需要作家呕心沥血成为妙手。孙方友清醒地认识到小小说对作家实力、功力的挑战。小小说因其小而无法藏拙,无法对水,不给粗疏留下空间,因其数量大又必须避免重复。因而不仅选材要刁钻,布局要出人意料,语言要像鸡汤一样有味道,一石三鸟,意趣横生,对细节精雕细刻,以一二动作或片言只语突显人物性格,笔简神肖,即事见人,着墨不多,而一代人物,百年风尚,历历如睹,最终在艺术长廊里留下人物的脚步声,让读者难以忘掉。
这些正是孙方友追求的目标。他正是按这个高目标一篇篇写的,一步步做的。既吸取古代的外国的传统写法的长处,又从自己的感悟和表现对象的需要出发,独出心裁,不拘成规,率意成新。在作品数量上创纪录的同时,在艺术上也日臻成熟,佳作纷至沓来,诸如《蚊刑》《女匪》《女票》《满票》《壮丁》《狱卒》《雅盗》《神偷》《捉鳖大王》《霸王别姬》等已成为当代小小说脍炙人口的名篇范本乃至经典。
孙方友小小说创作的成功,为以文为生、以文名世的探索者留下诸多启示。在自己的经历和视野的基础上,发现选定适宜自己开发的文学资源以后,还要选择适合发挥自己才情的文体,然后是坚忍不拔、义无反顾、竭泽而渔,力求做大,同时做好,做到尽善尽美,达到极致,做成“品牌”,做成“王”。
孙方友的《小镇人物》出版,命我作序。我想,孙方友写了张王李赵刘,但“小镇”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漏掉了,这就是孙方友。补写孙方友,是我的责任,我是他作品的老读者,又是他的同事、朋友和兄长,人文俱熟,不可推托。只是我不会写小说,权以此文代之吧。是为序。
(《孙方友新笔记体小说·小镇人物系列》2009年8月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关于颍河镇研究文章、资料目录索引
《〈失踪〉文本世界的肢解》 苏常青
载《颍水》1991年第4期
《〈同胞〉的四维结构》 李少咏
载《周口师专学报》1993年第2期
收入《没有人看见草生长》,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墨白小说札记》 闻峰
载《未来》1994年第5期
《梦游者永在旅途》 何向阳
载《小说评论》1998年第1期
《以个人的言说方式辐射历史与现实》
——墨白访谈录 张钧
载《当代作家》1999年第1期
《墨白的艺术迷宫与“神秘房间”》
——墨白小说论 郝一民
载《山花》2001年第11期
《论墨白的小说艺术风格》 黄轶
载《郑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关于墨白小说的几个关键词》 张闳
载《浙江作家报》2001年7月号
《以梦境颠覆现实》
——墨白访谈录 林舟
载《花城》2001年第5期
《在同一块土地上生长起来的两种声音》 皖之骥
载《河南画报》时政版2001年第6期
《墨白小说论》 郝雨
载《平顶山师专学报》2002年第4期
《试论墨白前期的小说创作》 王永盛
载《平顶山师专学报》2002年第6期
《沉浮在荒诞与隐秘之痛中的真实》
——墨白长篇小说的魅力 孙桂荣
载《石河子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逃离与穿越》
——墨白中篇小说论 曹怀明
载《中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对文本的探索》
——墨白访谈录 俄克拉荷马城雷霆队
载《山花》2003年第6期
《构建一座精神的小镇》
——评墨白的《梦游症患者》和《寻找外景地》 李少咏
载《当代文坛》2003年第6期
《影像“原乡”与民间叙事》
——墨白小说漫谈 聂伟
载《莽原》2004年第3期
《光荣的隐退与生命的责问》
——对墨白小说《光荣院》的个案分析 夏敏
载《山花》2005年第5期
《有一个叫颍河镇的地方》
——与墨白对话 刘海燕
载《莽原》2006年第3期
收入《理智之年的叙事》,作家出版社2007年5月版
《墨白小说里的颍河镇》
——读墨白小说集《霍乱》 宋云龙
载《教育时报》2006年6月30日
《毫无诗意的逃离》
——对墨白小说《同胞》的个案分析 何海滨
载《三门峡文艺》2006年第4期
《文学豫军的主体精神图象》
——关于农民叙事的伦理学的探讨(《第六章·墨白》)李丹梦
复旦大学网2006年春
春风文艺出版社2006年8月版
《墨白小说论》 刘宏志
收入《河南文学史·当代卷》,郑州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版。
《颍河镇:墨白小说的隐喻场》 李喜民
载《新闻爱好者》2007年第16期
《颍河镇——人类的精神载体》
——读《墨白作品精选》 孙萍
载2007年12月17日《大河报》
《形式的伦理意义——墨白论》 李丹梦
载《文学评论丛刊》第九卷第二期·2007年8月版
《“灵”的挣扎与“思”的独立》
——由《红房间》谈墨白的小说 黄轶
载《文学界》2008年第8期
《疯狂史章的颍河变奏》
——论墨白的《梦游症患者》 方向真
载《文学界》2008年第8期
《墨白城乡二元对立的叙事模式》 米学军
载《新闻爱好者》2008年第2期(上半月)
《人性的异化,疾病的隐喻与历史的宿命》 龚奎林
载《平顶山师院学报》2008年第3期
《记忆的碎片与语词的密林》
——论墨白的《来访的陌生人》 高俊林
载《平顶山师院学报》2008年第4期
《论墨白的颍河镇情节》 米学军
载《中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墨白是否应继续抒写苦难?》 米学军
载《大河文学》2008年第3期
《人性的异化,疾病的隐喻与历史的宿命——墨白小说论》 龚奎林
载《山花》2008年第7期
《现代主义精神的弥散》
——试论墨白小说叙事的风格 康宁
载《绿洲》2009年第7期
《疾病的隐喻与生存的困境》
——墨白小说论 龚奎林
载《莽原》2009年第4期
《无边的压抑》
——谈墨白笔下麻木的灵魂与病态生活 刘宏志
载《红豆》2009年第10期
《无法抗拒的宿命:在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穿行》
——谈墨白新世纪以来的小说创作 高俊林
载《山花》2009年第9期
《游离于世俗化与诗意化两极之间的焦灼》 高俊林
载《小说评论》2010年第3期
《精神自由与人格独立》
——墨白访谈录 高俊林
载《小说评论》2010年第2期
《置身与苦难与阳光之间》
——墨白乡土小说论 刘迎
载《中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墨白小说:中国当代文学的“国家声音”》 张延文
载《山花》2010年第5期
《论墨白小说中的“失语者”》 何学军
载《中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治疗脓包中心的平静》
——读墨白的中篇小说 高俊林
载《语文知识》2010年第4期
《浅析墨白的颍河镇情节》 郑凯
载《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敲击喧嚣的孤独》
——由《梦游症患者》构成的思想史 江媛
载《莽原》2011年第1期
《墨白小说中女性形象探析》 张明华
载《红豆》2011年第2期。
《以革命的名义》 刘宏志
载《扬子江评论》2011年第2期。
《颍河镇与中国精神意象》 刘宏志
载《山花》2011年第7期。
《先知的意义:墨白与巴尔加斯·略萨比较》 张延文
载《作品》2011年第6期。
《生命的颍河镇——墨白小说中地域文化意义探寻》 王庆杰
载《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1945年前后:主观的历史》
——墨白小说中的阶级与人性的冲突 江媛
载《南方文坛》2012年第3期。\u003c/s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基本资料
孙方友作品
墨白作品
评价论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