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须菜(学名: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属
江蓠科(Gracilariaceae)、
江蓠属(Gracilaria)的直立
草本。龙须菜广泛分布于世界多个海区,如中国黄海,
日本沿海、
加拿大和
美国沿海、
委内瑞拉沿海及
纬度相近的
南非等国家海岸,在中国分布于
山东省、
福建省、
广东省等沿海地区。龙须菜为
温带性海藻,尤其在风浪较平静、水流畅通、地势平坦、水质较清的港湾中,生长较为旺盛。
龙须菜丛生或单生,藻体呈红褐色,失水后变黑,软骨质,呈圆柱状,分支较多,藻体长20-50cm,个别藻体长可达1m以上。龙须菜的固着器通常埋于沙下,呈盘状,固着器上部的多年生藻体呈黑色,固着器固定在石块上,藻枝在沙滩上生长龙须菜生长在低潮带,固着于水质清澈覆有沙质的礁石上。
龙须菜在医疗、食品、饵料、水产养殖和环保等领域发挥着广泛的生物学作用,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海藻。其新鲜的藻体具有食药两用功能,可用作
鲍鱼的饵料,或者加工成海洋蔬菜作为风味产品,是中国继
紫菜、
海带、
裙带菜之后的第四大经济海藻。同时龙须菜也是一种重要产
琼脂的
红藻,具有较强的产氧和吸收氮磷的能力,可用于净化养殖废水、修复近岸
富营养化海域环境及治理
赤潮。
物种命名
由于分类手段、认识水平和习惯称呼等差异,龙须菜物种的界定存在着争议,如中文资料中龙须菜的拉丁文至少有以下几种:Gracilaria sjoestedtii、G.parvaspora、G.verrucosa、G.bursapastoris、G.lemaneiformis。随后夏邦美等给出了龙须菜的完整拉丁学名:Gracilaria lemaneiformis (Bory) Webervan Bosse,Siboga-ExpeditieMonog,被绝大多数专家和学者采用。
分类变动
学术界关于龙须菜的分类地位一直存在着争议,传统分类方法主要是依据形态特征以及一些生理生化方法,如藻体分枝状况,生殖结构精子囊和囊果的结构等来进行分类。科学家们从形态结构或分子遗传学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观点。Dawson最早于1949年根据囊果中吸收丝的有无等特征,将龙须菜独立出
江蓠属,成立龙须菜属(Gracilariopsis);1967年Papenfuss 认为Dawson提出的特征不够属(genus)的分类特征,因而又将龙须菜属归入到江属中,到了1989年,Fredericq等人又再次提出将龙须菜属从江蓠属中分出。
而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研究者们从遗传进化角度再次提出将龙须菜从江蓠属中单独划分出来,归为Gracilariopsis属,简写为Gp,在中国有些学者接受了龙须菜属的成立,因此龙须菜被命名为Gracilariopsis lemaneiformis,同时仍有部分学者沿用Gracilaria lemaneiformis的名称。
截止到2023年,中国权威的物种2000统一分类系统中,把龙须菜分类于红藻门(Rhodophyta)、
红藻纲(Rhodophyceae)、江蓠目(Gracilariales)、
江蓠科(Gracilariaceae)、
江蓠属(Gracilaria)。
形态特征
龙须菜的藻体枝叶状体,软骨质较强,丛生或单生,呈直立圆柱状,藻体分为主干、分枝利同着器3部分。藻丝直径为0.5~4mm,长度一般为20~50cm,最长的可达1m以上,鲜藻呈紫红色或者棕红色,其颜色会随着生长时间的不同营养状态的不同、光照状况的不同以及埋藏于沙中与否而有一定的差别。藻体含水量较大,在75%~80%,经过干燥后藻体变成黑色,也可以找到带黄色或绿色的藻体,藻体一般为丛生,龙须菜的分支较多,一般为三级分枝,有些会在三级分枝上出现四级分枝,藻体横截面积直径一般为0.5~2mm,互生或偏生、龙须状、基部通常不缢缩;成熟藻体枝多伸长且枝上部常裸露成鞭状,多从生在一个较平而大的鲜红色的盘状固着器上。
物种分布
地理分布
龙须菜为
温带性海藻,分布于中国的
黄海,以及
日本、
美国、
加拿大、
南非等国家
纬度相近的海岸,甚至于在
热带国家
委内瑞拉的沿海地区也有分布。在中国龙须菜原产地为
山东省和
辽宁省,后被引种到
福建省南部海区。
栖息环境
龙须菜对强光和干燥的耐受力较低,生长在向阳、海水洁净、底质为沙质的低潮带;成熟藻体多从生在一个较平而大的鲜红色的盘状固着器上,固着器固定在石块上,藻枝在沙滩上生长龙须菜生长在低潮带,固着于水质清澈覆有沙质的礁石上。
生长习性
龙须菜为
温带性海藻,喜生长在有淡水流入和水质肥沃的内湾中,尤其在风浪较平静、水流畅通、地势平坦、水质较清的港湾中,生长较为旺盛。龙须菜在不同地区的生长季节是不一样的,在中国的原产地
山东省和
辽宁省的生长季节为每年的春、秋两个季节,每个季节生长一个多月的时间。
野生型龙须菜的适温范围是12~23 ℃,在水温0~25C均可以生长,但是在低温时藻体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高温时藻体容易发生糜烂现象。在夏季高温或冬季低温时,露在沙外的部分死亡,但藏在沙内的部分存活;其适宜海水相对密度为1.018~1.022,在相对密度为1.005~1.026范围内均可生长;在水表面下20~40 cm处生长良好,水深3m以内也能生存。
生长繁殖
龙须菜可以进行无性生殖,但在野生条件下主要以有性生殖为主而进行繁殖。龙须菜具有典型的多管藻(Polysiphonia)生活史,又称
同型世代交替。其生活史有三个不同的世代,即
孢子体、
配子体和
果孢子体。
四分孢子体(tetrasporophyte)成熟后,经
减数分裂产生单倍的四分孢子(tetraspore),四分孢子固着后经过有丝分裂发育为雌配子体(
雌性 gametophyte)和雄配子体(male gametophyte)。雌配子体
性成熟后形成
果胞,雄配子体性成熟后
表皮细胞形成精子囊,大量精子从中释放并游离到雌配子体上,
配子结合后形成合子就会在雌配子体的藻体表面发育出凸起的
囊果,即形成果
孢子体(carposporophyte),果孢子放散后又生长发育形成独立的孢子体,整个生活史的完成需要5-6个月。由于龙须菜生活史的特征,自然条件下常出现世代混杂的现象,往往在一棵藻株上可能同时出现
配子体与孢子体。
龙须菜的繁殖方式除了由果
孢子发育为
四分孢子体、由四分孢子发育为雌/雄配子体的孢子生殖,以及由
果胞和精子发育为囊果的有性生殖外,还有营养生殖。
物种栽培
栽培条件
龙须菜的栽培
海区应选择浅海区,特别是水质呈
富营养化状态的海水动物养殖区域;还要求海区潮流通畅,水质符合国家标准《GB3097海水水质标准》的要求,没有工业废水的排入,以避免
重金属离子的富集。适宜栽培的海水温度为10~26℃;适宜的海水盐度为6~34。
栽培模式
龙须菜的栽培方式主要分为
底播和浮筏两种,目前中国的龙须菜人工栽培主要采用浮筏式栽培,将作为苗种的龙须菜藻体夹在苗绳上横向悬于两根平行排列的缆绳间,因其具有较强的切段再生能力,断裂的藻体可再生新枝,和
孢子生殖样,从而进行营养增殖,待藻体长大后进行采收、晒干。栽培模式可分为以下两类。
筏式单养
这是主要的栽培形式,其中大多数是在秋、冬、春三季连续栽培龙须菜3茬,少数是全年筏架不上岸,连续栽培4茬。
筏式轮养
筏式轮养又分为主要两种:一是龙须菜与
牡蛎科筏式轮养,在夏、秋、冬三季吊养
褶牡蛎,在冬、春季牡蛎收获后栽培龙须菜1—2茬。二是龙须菜与
海带筏式轮养,9-12月栽培龙须菜,12月至翌年4月栽培海带,4-7月栽培龙须菜;少数是7-9月也栽培龙须菜。
栽培管理
水层调节
龙须菜是好光性海藻,过弱的光照生长慢,但过强的光照对其生长有抑制作用,甚至色素被阳光分解而造成褪色变黄,如不及时调整会变白脱落。
调整筏架
除适当增减
浮力外,应及时补上被弄断的绳子;要经常注意检查筏架的牢固程度,每台筏子的松紧要一致,要求齐正划一,以保证生产安全和龙须菜受光均匀。
施肥
中国南方
海区水质肥沃,一般不施肥;但在个别季节,局部海区营养盐不足时应考虑挂袋施肥。
收获晒干
经过2~3个月的生长,龙须菜增重超过100倍,这时藻体较粗,颜色紫黑,当每米苗绳达到3 kg时即可收获。除非
病虫害严重而抢收,否则不宜过早收获。要选择晴天早晨进行,以确保龙须菜能及时曝晒而不变质。
病虫害防治
龙须菜栽培生产中常见的敌害生物有篮子鱼类、藻
钩虾、
团水虱和麦秆虫等,杂藻有
条浒苔、
仙菜、水云等。敌害生物以龙须菜为食,会造成减产歉收,杂藻与龙须菜竞争营养盐和空间,影响龙须菜的正常生长。
敌害生物及杂藻的防除技术:在对龙须菜的敌害生物及其发生的季节规律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在避开
篮子鱼的地点和季节进行龙须菜栽培,对于藻钩虾、团水虱、麦秆虫等敌害生物的侵害,可以采用喷洒药物的方法进行防除;对于
浒苔、仙菜、水云等杂藻的侵害可以通过调节龙须菜养殖水层的深浅来控制光照强度,抑制杂藻的生长,达到防除杂藻的效果。
物种用途
工业原料
龙须菜是一种天然的工业原料,在中国
福建、
广东省等沿海省份就有龙须菜的大规模养殖,其产量不断增加,使它成为中国继紫菜、
海带、裙带菜之后的第四大经济
海藻。经脱腥脱色加工处理后,龙须菜有效成分含量大大提高,具有更高的实用价值和临床价值。主要用于琼胶提取,少部分直接鲜食,其余则作为
水产养殖饲料,或作为海水净化生物、挥发油等的提取原料,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海藻。
医学药用
传统
中医认为,龙须菜“性甘、寒,归脾经”;古书《
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龙须菜,甘,无毒。治察结热气,利小便。”经常食用者有暖胃、宽胸、利尿、益肾的功能;龙须菜含有大量调节人体机能的活动物质,可以防治心脏病、
高血压、血管硬化以及抗癌作用,且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食用营养
龙须菜是一种高纤维、
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它的
总糖含量为43.76%,
蛋白质、
灰分、脂肪的占比分别为19.14%、28.77%、0.5%,主要由
糖类和蛋白质组成,其中矿物质和
维生素等含量都很高,尤其是Fe、Mg的含量甚至高于紫菜和
海带,但脂肪含量很低,仅占藻体的0.8%,适宜多种味型,炒、
煲汤、
凉拌、煲粥、做
甜品皆可,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海洋珍稀蔬菜。
生态保护
龙须菜具有较强的产氧和吸收氮磷的能力,可用于净化养殖废水、修复近岸
富营养化海域环境及治理
赤潮。
相关研究
药理研究
抗氧化作用
陈美珍等学者研究表明龙须菜
藻胆蛋白能较好的清除
自由基,还能有效增强
小鼠巨噬细胞的免疫能力,促进小鼠胸腺器官和脾脏的发育形成;除此之外还能有效地增强
血红细胞的SOD活性,降低LPO含量的作用。
抗肿瘤作用
张永雨等学者就龙须菜
藻红蛋白粗提取物对环磷酷胺诱发小鼠
染色体突变的抑制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藻红蛋白粗提取物能有效降低环磷酷胺诱发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率,具有明显的抗突变作用。龙须菜的水溶性
多糖可以有效提高小鼠吞噬
细胞的活性,多糖
甲醇提取物则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梅文莉等学者分析鉴定了龙须菜
有机酸提取物的组成,而且对龙须菜有机酸的细胞毒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龙须菜的有机酸提取物能有效抑制
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