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战役
1950年发生在朝鲜的战役
长津湖战役(英文:Battle of Chosin Reservoir,朝鲜语:장진호 전투/長津湖戰)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东线战场的一次重要作战,战役主要由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约15万人对战“联合国军”美第10军以及韩国第1军团约10万人。长津湖战役持续时间从1950年11月27日起至12月24日止。该战役以极为惨痛的代价有效破除了美军的攻势,从而保障了抗美援朝战争二次战役的胜利。
在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第一次战役后,美国军队高层低估了中国入朝作战的决心,错误的估计志愿军入朝作战的人数,并且在第一次战役失败后就开始筹划名为“圣诞节回家(The Home By Christmas Offensive:)”的攻势,意图在1950年圣诞节之前占领整个朝鲜半岛。而志愿军也在筹划再发动一次大的战役,歼灭数个团的“联合国军”,从而扭转朝鲜半岛的战争局势。双方均开始布局下一步的行动。美军在长津湖地区集结了以美第10军为主力的约10万人,志愿军则秘密调遣第9兵团约15万人入朝。战役从1950年11月27日开始,美第10军于当天早晨开始进攻、在当天夜里,志愿军第9兵团开始反击,迅速完成了对长津湖地区美国军队部队的分割包围,并于随后几日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歼灭了美军第7步兵师第31团,12月5日,美军开始向南撤退,撤出长津湖地区,12月24日,美军第10军在兴南港装船撤退,长津湖战役正式结束。
在历时近一个月的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克服困难,以劣势的装备重创了美军精锐陆战1师,给予美军沉重的打击,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基本实现了战役目标,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胜利。战后统计此战第9兵团战斗伤亡19202人,冻饿减员28954人,其中冻亡1000余人,冻伤后救治不及而致亡者3000余人;减员总数48156人。美国军队方面人员伤亡约为19500人。战役破坏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从东线战场合围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及朝鲜人民军的战略,保护了西线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方的安全,并且还配合西线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粉碎了麦克阿瑟的“圣诞节”攻势,从而为下一步的作战积累了宝贵经验,迫使美军不得不考虑停火谈判一事。
战役背景
朝鲜战争爆发
1948年8月15日,朝鲜半岛南方的李承晚受美国政府扶持成立韩国政府。朝鲜北方则于9月9日成立以朝鲜劳动党主席金日成为领导人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朝鲜半岛由此分裂成南北两个国家。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立即呼吁外国军队撤出朝鲜半岛。苏联红军于1948年底完成从朝鲜半岛北部的撤军。1949年6月30日,美国宣布在朝鲜半岛南部的美国军队已撤离完毕。苏美撤军后,失去美苏有效管控后,朝韩双方边境冲突愈加频繁,关系急剧恶化。1950年6月25日,朝韩双方在“三八线”附近发生军事冲突,朝鲜军队随即越过“三八线”,向“三八线”以南的韩国军队发起了总攻势,朝鲜战争爆发。
美国介入朝战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立即决定对朝鲜实行武装干涉,6月26日,美国调动其驻日本的空军和海军部队支援韩国军队作战。操纵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向韩国政府提供援助的决议,并组织以美国军队为主的“联合国军”,武装介入朝鲜战争。。
1950年7月7日,美国再次操纵联合国安理会,要求联合国成员国提供军事和其他援助,并成立了一支由16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军”开赴朝鲜半岛进行作战,“联合国军”总司令为时任美国远东军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1950年9月15日,麦克阿瑟发动了大规模的攻势,组织了一支由270艘舰艇组成的庞大舰队,掩护美军第十军团成功登陆仁川,从朝鲜军队后方突袭,切断朝鲜半岛的蜂腰部一线,迅速夺回了仁川港和附近岛屿。1950年9月22日,撤退到釜山防御圈的“联合国军”乘势反击,于1950年9月27日与仁川登陆部队在水原市附近会合,28日“联合国军”重新夺取汉阳。30日,战线被“联合国军”推回到了“三八线”上,10月7日,“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不久就占领了朝鲜首都平壤,朝鲜局势全面恶化。
中国决定参战
美国介入朝鲜战争后,中国政府曾多次严厉谴责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干涉朝鲜事务,“仁川登陆”后,朝鲜半岛的战火越来越往鸭绿江边燃烧,侵略朝鲜的美国军队飞机不断侵入东北地区边境领空,甚至公然轰炸中国安东(今丹东市),中国领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1950年10月3日,朝鲜正式向中原地区请求出兵援助。中共中央在次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集中讨论了出兵入朝作战的相关问题。10月6日,周恩来受毛泽东委托,主持召开党政军高级干部会议,对志愿军入朝作战事宜进行研究和部署。10月8日,毛泽东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名义签署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同时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同一天,毛泽东通过中国驻朝鲜大使馆将上述命令通报给金日成
志愿军入朝第一次战役
1950年10月19日至22日,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命令,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39、40、42军隐蔽进入朝鲜,同时中共中央军委又调动第50、第66军作为战役预备队,于10月底入朝。至11月初,入朝的志愿军共有6个军、18个步兵师、3个炮兵师,总兵力约30万人。10月25日,志愿军入朝先头部队,第40军的120师和118师分别在利洞和两水洞与韩军第1师和第6师遭遇并交战,继而爆发了被中国方面称为“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的云山战斗。西线作为志愿军的进攻重点,战至11月4日晚间时,已将美国军队主力逼退至清川江围歼战南岸,11月5日,志愿军司令部下达西线各军停止进攻的命令,宣告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的结束。东线位于黄草岭一带阻止“联合国军”北上西援的志愿军第42军则一直激战至11月7日,并于11月7日主动撤离黄草岭阵地,且战且退,逐渐将“联合国军”引诱至长津湖地区,为此后的长津湖战役志愿军对“联合国军”进行分割歼灭创造了条件。
战场环境
长津湖位于朝鲜北部赴战岭山脉与狼林山脉之间,是朝鲜北部最大的一个湖泊。发源于黄草岭一带的长津江,由南向北流淌,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形成长津湖,再向北流,注入鸭绿江,成为鸭绿江上游最大的一条支流。在它的东面,有朝鲜北部另一个大湖:赴战湖;向北流淌成为赴战江,是长津江的最大支流。两湖之间相距30多公里,构成长津湖地区。长津湖地区布满了崇山峻岭,各高地海拔均在1000米-2000米,林木茂密,道路狭窄,村镇稀少,人烟塞落。而11月的朝鲜北方,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使得气候十分寒冷。在一般的天气里,中午的温度在零下20多度,夜间最低可达到零下40多度。
战略目的
“联合国军”方面
云山战斗结束后,尽管志愿军已经给“联合国军”造成了超过1.5万人的人员损失(包括阵亡、受伤、被俘、失踪),且志愿军自身伤亡也达到万余人,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仍坚持认为志愿军入朝人数不到3万人,否则不可能避开美国军队的空中侦察。为此,麦克阿瑟提出了“圣诞节回家”的进攻计划,意图发挥“联合国军”的空中优势,炸毁中国连接朝鲜的交通运输线路和补给设施,断绝志愿军后续部队和来自中国的作战物资继续输往朝鲜半岛,同时以西线的美第8集团军和东线的美第10军相互配合,发动一场大规模的钳形攻势,将朝鲜半岛北部的朝鲜人民军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歼灭,在圣诞节之前达到占领朝鲜全境的目的。
志愿军方面
早在云山战斗尚未结束之时,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部就已经开始筹划下一步的作战计划了。1950年11月4日,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给毛泽东发去电报,他根据朝鲜战场的实际情况,提出对志愿军下一步作战行动的基本设想,即一方面组织部队在朝鲜北部的山林中隐蔽,进行修整和恢复,另一方面需要改善交通状况,保障后勤物资的供给,然后储存粮食弹药准备下一阶段的行动。11月5日,毛泽东回电给彭德怀,同意彭德怀对志愿军下一步作战提出的设想和方针,同时强调东线德川方向的重要性,并决定以宋时轮指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担任东线作战的主力,以诱敌深入为方针,寻求机会对“联合国军”各个击破。争取在11月至12月初的一个月内,在东西两线各自进行一两次战役,歼灭七八个“联合国军”的团级部队,将战线推进至平壤、元山间铁路线区域,以期扭转东线战局。
战前准备
兵力部署
“联合国军”
“联合国军”参战部队包括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简称陆战一师)和美陆军第3、第7步兵师,以及韩国第1军团,约10万人。1950年11月24日,“联合国军”发起“圣诞节攻势”,西线的美第8集团军率先展开攻击,与此同时东线美陆战第1师全部进入长津湖地区,11月25日,西线志愿军发起反击,美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为了加强向西线实施侧翼迂回的力量,支援西线美第8集团军作战,并保护陆战第1师的侧翼安全,令陆战第1师全部沿长津湖西岸公路,向西攻击前进;令美第7师派出1个团进入新兴里地区,接替陆战第1师的防务,并保护陆战第1师的右翼安全,同时令美第3师一部向社仓里开进,保护陆战第1师侧后安全。
由此,到11月27日时,“联合国军”在东线的部署情况大致如下:美陆战第1师第7团及第5团之2个营、炮兵第11团的2个营位于柳潭里地域,师指挥所及第1团1个营、炮兵第11团1个营和师特种兵分队位于下碣隅里地域;第1团主力及炮兵第11团1个营,位于富盛里、古土里地域。美第7师第17团由惠山镇沿鸭绿江西进;第32团(欠第1营)位于甲山以北地域,第31团位于新兴里、内洞峙地域。美第3师第7团1营位于社仓里,主力位于元山、兴南地区;韩军第1军团第3师主力位于白岩,第26团位于上通里,首都师位于清津
除此之外,美国军队还拥有密集、庞大且集中的空中力量提供支援,包括在连浦机场(位于兴南地区)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航空联队,以及由4艘航空母舰组成的美国海军第77特遣队,4艘航母均为埃塞克斯级航母,分别是雷伊泰号航空母舰“莱特”号(Leyte)、CV-37“普林斯顿”号(Princeton)、福吉谷号航空母舰“福吉谷”号(Valley Forge)和菲律宾海号航空母舰菲律宾海”号(Philippine Sea)。每日可出动230架次的飞机以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
志愿军
志愿军参加长津湖战役的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由20军、26军和27军组成,近15万人。1950年11月26日,志愿军第9兵团20军的4个师(第58、59、60和89师)和27军的3个师(第79、80和81师)均进入指定攻击位置。59师、79师、89师在柳潭里周围,目标为柳潭里的第1陆战师部队。58师在下碣隅里周围。80、81师在新兴里/内洞峙周围。60师在土古里和下碣隅里之间。第26军主力也于26日由厚昌向战场靠近,开往长津东南地区。
作战计划
阿尔蒙德原本计划美第10军于11月26日发起进攻,从长津湖地区向西突进,打击西线志愿军的侧翼,与美第8集团军相互配合,歼灭志愿军在西线的主力部队,但是由于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的进攻准备没有完成,故此阿尔蒙德便将美第10军的进攻时间推迟到11月27日。
而志愿军方面原本按照志愿军总司令部的计划,西线与东线应该于1950年11月25日同时发起进攻,但是9兵团的第27军需要22日才能进入阵地,因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向志愿军总司令部发电,向彭德怀请示,将东线作战的发起时间推迟至26日或27日,以便志愿军第9兵团能够进行修整,志愿军总司令部在研究了志愿军第9兵团的意见后,批准了志愿军第9兵团的请求,决定推迟东线发起进攻的时间至11月27日。
战役经过
志愿军进攻阶段(11月27日至12月4日)
11月25日到27日之间,志愿军在西线发起的攻势吸引了美国军队的大部分目光,第9兵团的20军、26军和27军先后抵达预定攻击位置。第9兵团的隐蔽机动,甚至瞒过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本人。11月24日,麦克阿瑟乘坐飞机沿鸭绿江上空亲自进行观察。据美方记载,飞机在大约1500米的高度沿江飞行,公路和小路都历历在目,但美军没有发现这些道路有过大量使用的迹象。
美军被分割包围
1950年11月27日早晨,东线战区普降大雪,气温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美军第10军率先展开进攻,当日黄昏时分,志愿军第9兵团在长津湖地区发起了攻势。被中国方面称为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东线战斗的长津湖战役正式开始,第9兵团下辖的20军、27军部队,将正位于长津湖地区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以及美陆军第7步兵师第31团大部、32团一部分别包围至柳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以及古土里四个不同的区域。
柳潭里区域
志愿军第27军第79师从柳潭里北方、第20军第89师从西北方,利用夜晚黑暗做掩护,沿着山路接近美国军队的环形阵地。第20军第59师则向柳潭里南面的南山和德涧山口实施迁回,准备切断可能从柳潭里溃逃的美军的退路。第20军第59师第175团于27当夜占领了1542、1581.2、1419.2、1357.4高地。第177团攻占了新兴里至西兴里一线高地,在死鹰岭激战一整夜,于28日凌展3时攻占主峰1519高地,歼灭美陆战1师第7团2营一部。第176团在丰流里地区完成掩护友邻展开任务后归建,接替了第175团部分阵地,并占领了1425.5、1408、1229.1高地先后击溃美国军队5次反击,巩固了阵地。
下碣隅里区域
从西侧实施进攻的第20军第60师占领了富盛里、小民泰里一线,切断了下碣隅里敌入的南逃退路,第58师进至上坪里地区,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包围了下碣隅里的美军。
新兴里区域
在新兴里区域,由第27军副军长詹大南带领的第80师三个团以及第81师242团向新兴里美军环形阵地发起了进攻,将敌人包围。
由此,在一夜之间,志愿军第9兵团就将长津湖地区美军的大部分兵力分割包围在了柳潭里、下碣隅里和新兴里三地,为下一步各个歼灭被包围的美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东京会议
11月28日晨间,美国军队开始组织力量进行反击,试图夺回失去的阵地和主动权。柳潭里的美陆战第1师部队于拂晓时分,开始攻击志愿军第20军第59师第175团死鹰岭阵地,随后,下碣隅里美军部队也于上午开始攻击志愿军第59师第177团西兴岭阵地。死鹰岭阵地一度被美军攻下,但随后又被志愿军夺回。与此同时泗水里、后浦里的美军从南面攻击志愿军27军,第80师新垡里阵地;古土里的美军攻击志愿军第20军第60师小民泰里、乾磁开一线阵地,均被击退。
28日夜晚,感到战局发生逆转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把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和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等召集到东京开会,分析研究形势,会议在美国驻日大使馆内麦克阿瑟的官邸中举行。从11月28日21时50分一直进行到11月29日1时29分。在会议上,麦克阿瑟等人对入朝作战的志愿军数量重新作了评估,并且研究了许多应对志愿军进攻的措施。麦克阿瑟认为,实施一切措施的前提就是要将他的部队从包围圈中解救出来。于是麦克阿瑟命令沃克在必要时实施撤退,使志愿军无法对他的翼侧实施迁回。同时,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还命令阿尔蒙德的第10军继续保持与志愿军的接触,然后逐渐将第10军的兵力收缩至咸兴—兴南一带。
11月29日,阿尔蒙德发布新的作战命令,决定将古土里以北长津湖地区的部队,全部归陆战第1师指挥;令陆战第1师从柳潭里撤出1个团至下碣隅里,绝对保障下碣隅里的安全,并打通至新兴里的道路,接应第31团级战斗队后撤至下碣隅里,在下碣隅里建立巩固的防御阵地,然后打通通往古土里的道路。同时,令美第7师在惠山镇地区的部队向兴南撤退:令第3师在保障由长津湖地区之水洞通往兴南公路和封闭社仓里向东公路的同时,立即抽调配属该团的韩军陆战第1团和1个美军营,组成C特遣队,保护元山和元山机场安全;令韩军第1军团向咸兴收缩,并保障第10军右翼安全。
美军反击
在28日和29日两天里,联军为了打破被分割的状态,沟通起各部之间的联系,开始不断地向志愿军的阵地发起攻击。29日上午,古土里地区的美军第1陆战团以配属该团的英国皇家陆战队第41突击队为主,加美军2个步兵连、2个坦克排和大量火力支援单位,共约1000人,在英国皇家陆战队第41突击队队长德赖斯代尔的指挥下,组成德赖斯代尔特遣队,由真兴里经古土里北上,在30余架飞机掩护下,向志愿军第20军第60师和第58师的富盛里、小民泰里一线阵地发起进攻。与此同时,下碣隅里的美国军队也向南发起攻击,企图南北对攻,打开通往古土里的通道。必经之路上的1071.1高地成为了美军进攻的重点。防守此高地的志愿军部队是第20军第58师第172团第3连,连长名叫杨根思,美军的进攻8次都被打退,此时高地上的志愿军弹药已经消耗尽,杨根思在美军发起第九次攻击的时候携带炸药包与美军士兵同归于尽。
美军“北极熊团”被歼灭
经过数天的作战,第9兵团对长津湖地区被围诸点之美军的兵力有了新的了解,判断柳潭里为美陆战第1师第7团、第5团2个营和炮兵第11团2个营:新兴里为美第7师第31团和第32团一个营及师属炮兵营;下碣隅里为美陆战第1师师部和第1团的2个营、第5团1个营,另1个坦克营;社仓里为美第3师第7团。依此估算,在柳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地区被围之敌,共有1个师部、4个团、1个坦克营、3个炮兵营,共1万余人,比战前对美国军队兵力判断的数量多了一倍,有的地区多出三至四倍。
为避免战事继续僵持下去,志愿军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在和副司令陶勇讨论研究后,迅速做出决定,放弃先打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的打法,集中力量,以绝对优势兵力优先歼灭新兴里的美军,随后再对下碣隅里和柳潭里的美军各个击破。为此,9兵团司令部调整了兵力部署:以27军位于赴战湖西侧的第81师主力会同第80师围新兴里地区之故;第27军预备队第94师亦准备随时投入战斗:为了配合歼灭新兴里之敌,防止敌人增援,第20军第58师、第27军第79师也分别对下碣隅里及柳潭里之敌进行钳制性的攻击,对社仓里之敌则暂取守势。为准备下一步歼灭柳潭里之敌,还将第20军第59师暂归第27军统一指挥。
11月30日,新兴里战斗开始打响,这场战斗持续到了12月1日凌晨。第27军的4个步兵团先后突破了美国军队前方阵地,最后将美7师31团包围在新兴里村中的狭小地点,美第31团战斗队的士兵伤亡惨重。美军第7步兵师31团的指挥官费思上校决定在12月1日13时向南边突破,这立刻遭遇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41团的伏击。同时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7军242团和第80师各团继续从美军的侧面、正面和后尾追击,最终将美第31团战斗部队全部歼灭在了新兴里、新岱里地区。
美军突围阶段(12月5日至12月24日)
美军决定南撤
新兴里战斗结束之后,东线美国军队第10军全线动摇。美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迅速命令所有部队,立即按照原定计划,向咸兴市、兴南地区实施撤离。同时令美陆战第1师立即将柳潭里的部队收缩至下碣隅里,然后在美第3师的策应下,向南突围。陆战第1师第5陆战团在柳潭里地区殿后掩护,第7陆战团全力打通至下碣隅里的公路;又令下碣隅里的部队死守阵地,待与柳潭里部队会合后,再一起南撤。
12月1日,进至清津、惠山镇等地的美军和韩军开始向咸兴后撤。位于柳潭里的美陆战第1师部队,在大批飞机和火炮的支援下,以坦克开路,向困水里撤退,并猛攻志愿军第59师函水里以南阵地,企图打通至下碣隅里的道路。社仓里的美国军队和韩军部队也于2日开始南撤。3日,成川被志愿军夺回,这是一个在平壤东北50公里处的地方,经江东向西南前进可到平壤,如果南进经遂安可控制京义干线。美军侦察发现,志愿军正从这个突破口向平壤东南侧急进。似乎想要对平壤的“联合国军”实施大包围。这一变故使得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不得不考虑放弃平壤,向“三八线”退却。将第10军从兴南港走海路撤离,然后在釜山广域市重新登陆,并入第8集团军,以恢复第8集团军的战力。
突围开始
12月5日,美国远东空军作战货运司令威廉·藤纳飞抵下碣隅里,提议用空运将部队与小型车辆撤走,可以减少部队损失,但被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拒绝了,史密斯决定从陆上突围,因为这样可以带走大部分装备,包括1400辆车辆,只要求空运伤员。经过短暂的休息,联合国军于12月6日开始突围,美国军队第7陆战团作为突围部队的前锋,第5陆战团在后面掩护。宋时轮立刻调整作战部署,下令第20军和第27军开始追击,同时通知第26军立即向长津湖地区进军,以26军为主力,准备在5日晚间围歼下碣隅里的美军。但是因为路途遥远且风雪弥漫,加之对战场环境以及道路不熟悉。第26军并未在预定时间内抵达攻击位置,使得下碣隅里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主力将伤员通过飞机运输出去之后,在6日拂晓,依靠战斗机和坦克的掩护,成功从下碣隅里突围。
三炸水门桥
12月8日,美陆战第1师在大量航空兵的支援下,继续向南突围,在古土里以南五到六公里处的一个隘路处,被志愿军第58师第172团的两个连阻截,这里有一个日本侵占朝鲜时修建的水力发电系统,其上有一座仅能供一辆车通过的狭窄桥梁,在此之前志愿军曾两度炸毁这座桥梁,意图以地形障碍坚守阵地,阻挡美国军队继续南撤的步伐,或至少迫使美军放弃重武器和车辆。一旦失去重武器和车辆,美军长期以来对志愿军的火力和速度优势将不复存在,志愿军将更容易追上并歼灭南逃的美军。但是前两次炸桥均被美军工兵部队抢修好,12月6日晚上,志愿军组织敢死队进行第三次炸桥,这次炸桥将桥面连同桥墩一起炸掉。美军孤注一掷,一面在大量航空兵配合下,猛攻志愿军防守阵地,一面紧急从东京赶制钢制预构件,然后空运桥梁构件架桥,同时急调黄草岭、真兴里地区之美军部队北援接应。志愿军第172团两个连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下,顽强作战,与敌激战竟日,在人员冻伤、阵亡严重,只有20余人可以战斗的情况下,仍坚守阵地,歼灭美国军队800余人,使向南的美军难以前进。8日夜间,气温骤降至零下40多摄氏度。坚守阵地的志愿军官兵,衣着单薄,冻饿数日,体力严重下降。当9日美陆战第1师再次攻击志愿军古土里以南隘路阵地时,坚守在阵地上的志愿军官兵已全部冻僵。美军得以通过了古土里以南隘路,遂修复桥梁,继续向南逃。
美第10军撤离朝鲜
1950年12月11日晚21时左右,美军撤离部队基本到达咸兴市与兴南之间的集结地带。并在此展开了防御,由美军未部署在长津湖地区的美陆军第7师的所有部队和从镇兴里北上支援的美陆军第3师进行防守,此外还有军舰上的火炮与美空军、陆战队和海军航空兵的飞机对志愿军进行轰炸,缺乏重武器和防空设施的志愿军不敢冒险使用步兵冲击美军防御阵地,只能任由美军组织一支由193艘舰艇组成的庞大舰队将部队撤出。在为期两周的撤退中,共有10.5万名联合国军士兵和9.8万名朝鲜难民乘船撤到了南朝鲜。另外,还有3.5万吨物资和1.75万台车辆被运走,美国军队军械和工兵部队还将运不走的库存炮弹都发射掉,并放火烧毁了不得不留下来的物资。1950年12月24日,亚洲时间的平安夜,美第10军从兴南港装船撤离,次日志愿军占领兴南,历时近一个月的长津湖战役,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同时也是整个二次战役落下帷幕。
 战役结果
统计数字
在历时近一个月的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克服困难,以劣势的装备重创了美军精锐陆战1师,给予美军沉重的打击,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基本实现了战役目标,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获得了抗美援朝二次战役的胜利。据不完全统计,20军一共毙伤敌人6000余名,俘虏敌人674名,缴获各种火炮130余门,各种枪支1000余支,缴获坦克、汽车159辆,击毁飞机8架,坦克、汽车95辆。第27军在新兴里和柳潭里两地共歼灭敌人将近4400名,俘虏美国军队士兵396人。缴获的武器种类丰富,其中155毫米榴弹炮16门,105毫米榴弹炮16门,高射炮7门,57毫米无后坐力炮28门,60毫米迫击炮83门,90毫米火箭简46管,60毫米火箭简87管。缴获各种机关枪170挺,其中12.7毫米重机枪5挺,7.62毫米重机枪64挺,轻机枪101挺。缴获各种步枪自动步枪、卡宾枪和手枪共2500多支。缴获坦克和各种汽车一共310多辆,击毁坦克和各种车辆将近190辆,击落飞机2架。
第9兵团战斗伤亡19202人,冻饿减员28954人,其中冻亡1000余人,冻伤后救治不及而致亡者3000余人;减员总数48156人。减员数量为全兵团兵员总数的32.1%。也就是说,全兵团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人牺牲或负伤或冻伤。第二十军冻伤最为严重,营连排三级干部大部分被冻伤所致坏致残致亡,全兵团严重冻伤减员高达22%,而大多数人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冻伤。
据美陆战1师战后的估计,从11月27日至12月12日期间,约有12000名陆战队士兵在地面行动中阵亡,另有7500人受伤,总伤亡约19500人。在同一时期,海军陆战队第1航空联队估计,至少有10000名志愿军士兵在美国军队的空袭行动中失去战斗力。预估志愿军伤亡超过29800人。此外还有约20000-25000人的非战斗减员(主要是因为严寒而冻死冻伤)。因此志愿军方面的总伤亡数字约为50000至55000人。具体伤亡数字与志愿军方面公布的略有差距,但已十分接近。
战后总结
志愿军在战后总结中,得出几点对美军作战的经验:首先,针对美军现代化的装备,速度快火力强的特点,志愿军应派出精干的小股部队,查明敌人的主力位置,然后大部队迅速隐蔽、集结、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敌人的分割包围,减少志愿军士兵在运动中的不必要的伤亡。其次,在与美国军队交战时,应摒弃与中国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的习惯,务必迅速接近美军,削弱美军的炮火和空中支援的威力,同时加强突击队的火力,在短时间内创造局部火力优势歼灭敌军,最后,美军习惯于在运动中防御,其特点是依托自动化武器和坦克,形成临时堡或者系统性的火力点,这一特点使得志愿军在战斗中往往很容易突破美军外围阵地,但是在向美军纵深进攻的时候,缺乏单兵反坦克武器的志愿军极易遭受大的损失。
舆论动向
正当“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上遭遇志愿军的猛烈攻击的时候,1950年11月30日,哈里·S·杜鲁门在记者招待会上答记者问时又扬言说,美国一直“积极考虑”在朝鲜使用原子弹,这一发言吓坏了美国的盟国。西方国家驻联合国的大使们听到这一消息,极为震惊。英国大使格拉德温·杰布说,西欧其他国家的人与英国人同样有“巨大的担心”,即美国正在一个不可思议的时间里和可能出现的最困难的战略条件下,使他们在亚洲投入战争。杜鲁门的恐吓发出后,伦敦有100名工党议员联名致函英国首相克莱门特·艾德礼,抗议美国企图对中国使用原子弹。11月30日当天,英国下院进行外交政策辩论。在辩论会上,保守党的领袖巴特勒说全体英国人民都希望得到一个保证,即在他们的命运由于战争扩展到中国而被决定之前,还是让他们来决定自己的命运。在下院结束这次辩论之时,艾德礼宣布他即将赴乔治·华盛顿哈里·S·杜鲁门会晤。12月2日,法国总理和外交大臣前往英国,与英国首相进行会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必须尽早结束朝鲜战争,同时避免与共产党中国发生冲突。关于可能在朝鲜使用原子弹问题,应由联合国决定,而不应由美国单独决定。无论如何,在采取这种重要决定之前,都必须与一切以联合国的名义参加在朝鲜作战的国家协商。无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攻势,迫使参加“联合国军”的各国不得不考虑停火谈判的事情
战役影响
战役后续
长津湖战役破坏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从东线战场合围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及朝鲜人民军的战略,保护了西线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方的安全,并且还配合西线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粉碎了麦克阿瑟的“圣诞节”攻势,从而为下一步的作战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抗美援朝战争的初步胜利奠定了基础。12月17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致电宋时轮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此次东线作战,在极其困难条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战略任务。由于气候寒冷、物质缺乏及战斗激烈,减员达四万人之多,中央对此极为怀念。长津湖战役也向世界证明了装备陈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可以战胜装备优良的美国军队。沉重地打击了美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斗志,让世界各国对中国刮目相看。同时该战役迫使美军不得不考虑停火谈判一事。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收复包括咸镜道在内的朝鲜东北部所有区域,并且一路南下追击联合国军。此后美军再未能夺回平壤。于12月31日的第三次汉城战役拿下韩国首都汉城。但由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的大量减员不得不在咸兴市一带休整,使得在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期间志愿军的作战兵力从30个师锐减至18个师,使中朝联军面对“联合国军”开始有了明显的兵力劣势。
尹锡悦风波
美国当地时间2023年4月27日,韩国总统尹锡悦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在演讲中他称,在长津湖战役中,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奇迹般地突破了12万中国军队的围攻。仅在长津湖战役中,就有4500名美国军人丧生。在战争过程中,近3.7万名美国士兵阵亡。美国人为了保卫一个他们从未谋面的国家和从未见过的民族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此番发言随后遭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的驳斥。毛宁强调根据中方战史记载,长津湖战役共歼敌3.6万人,其中美国军队2.4万人,包括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在混乱中翻车身亡。美国国务卿戴维·艾奇逊也称之为“美国历史上路程最长的败退”。
相关评价
美国的小克莱-布莱尔评价长津湖战役与第9兵团:11月27日东部战场,另一支中国集团军攻击了第10军——奥利弗-史密斯的第1陆战师。中国人插到背后,将海军陆战队围困在楚新水库地区(长津湖)。事情很快就明显了,”联合国军“遭遇的是第一流的军队。
美国前总统胡佛曾评价此次战役:“联合国军在朝鲜被中国共产党打败了,现在世界上没有任何军队足以击退中国人!”
志愿军第20军在战后的总结中写到:虽然此次作战由于匆促入朝,一切准备不足,加上严寒与地形不熟与粮弹供应不及的情况下进行,但由于全体指战员的努力与高贵的政治品质克服了一切困难,给美陆一师歼灭之打击……这种排除万难,忍受艰苦,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流血与忘我工作所取得的辉煌胜利,将在世界与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将为举世歌颂。
美国著名记者兼作家大卫·哈伯斯塔姆评价:长津湖突围是他们(指美陆战1师)非凡历史中最辉煌的一个篇章。一方面,它是指挥得当、运筹帷幄的战争杰作,另一方面,它源于普通士兵无畏的勇气和坚忍的毅力,在最恶劣的山地环境中,在零下40摄氏度极度严寒的气候中和一支兵力占压倒性优势的军队对垒。在朝鲜战争的所有战役中,它是最值得尊敬、被后人提及最多的一场战斗。
相关作品
参考资料
朝鲜战争的爆发和美国入侵台湾海峡.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2023-05-03
..2023-04-20
..2023-09-09
..2023-09-07
..2023-09-08
403 Forbidden.新华网.2023-10-09
长津湖(2021).豆瓣网.2023-09-08
忠诚(Devotion).豆瓣网.2023-09-08
长津湖(Chosin).豆瓣网.2023-09-08
麦克阿瑟回忆录.豆瓣读书.2023-10-10
抗美援朝战争史.豆瓣读书.2023-10-10
目录
概述
战役背景
朝鲜战争爆发
美国介入朝战
中国决定参战
志愿军入朝第一次战役
战场环境
战略目的
“联合国军”方面
志愿军方面
战前准备
兵力部署
“联合国军”
志愿军
作战计划
战役经过
志愿军进攻阶段(11月27日至12月4日)
美军被分割包围
柳潭里区域
下碣隅里区域
新兴里区域
东京会议
美军反击
美军“北极熊团”被歼灭
美军突围阶段(12月5日至12月24日)
美军决定南撤
突围开始
三炸水门桥
美第10军撤离朝鲜
 战役结果
统计数字
战后总结
舆论动向
战役影响
战役后续
尹锡悦风波
相关评价
相关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