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肩担道义》是由国家一级编剧
高军、
马继红编剧,军旅导演
谷锦云执导摄制完成,田少军、赵文煊、王智慧、
郑卫莉等演员联合主演的历史题材电视剧,于2010年9月28日在央视八套首播。
该剧记述和再现了
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人生历程和光辉业绩。
本片以时间为序,以先烈活动地点为线,以场景的变幻带领广大观众一起去追寻李大钊同志从出生到牺牲的生命足迹。通过展现李大钊少年求学、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建立中国共产党和推动实现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伟大功绩,用崭新的视角和清晰的画面,向人们展示了李大钊作为殉道者追求真理、慷慨赴死的艺术形象。使大家特别是未成年人感受李大钊光辉的思想,崇高的精神、伟大的人格,受到革命理想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重大历史事件和众多重要历史人物的再现,使该剧具有了史诗品格。
剧情简介
李大钊在腥风血雨的
北平市,走向了反动军阀的绞刑架,时 间是1927年4月28日。这位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以37岁的年轻之躯走向了生命的永恒。先人已去,但我们从他留下的几百万字著作里,依然能够探寻到他的生命之旅。
李大钊的生命之旅是从
唐山市乐亭县的大黑沱村开始的,那里位于
渤海海滨。自幼失去双亲的李大钊是由爷爷抚养长大的,经历三位私塾先生的教导,少年李大钊具备了深厚的国学功底,县试中状元后,因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他成为中国新式中学堂的第一批学生,在这里他与反清义士蒋卫平结为好友。升入
袁世凯创办的北洋法政学校,李大钊受到同盟会员白亚雨的影响,开始参加反清活动,组织
天津市学生游行示威。
滦州起义失败后,白亚雨壮烈牺牲,李大钊受到震撼,发起创办刊物,发表自己的政见,得到国会议长
汤化龙的赏识,并受到他的资助,赴早稻田大学学习。在日本,李大钊从安部教授那里接触到
卡尔·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产生极大兴趣,开始深入研究,并与
章士钊、陈独秀结识。为反对袁世凯恢复帝制,李大钊提前结束了学业,回到国内,参加到实际的斗争之中。
蔡元培担任
北京大学校长后,采用兼容并蓄的办学方针,一时间人才云集北大。章士钊推荐李大钊担任
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李大钊在开创性地办好图书馆的同时,还参加了《
新青年》的编辑工作,与陈独秀、
胡适一同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李大钊开始在北大宣传社会主义学说,并接收青年毛泽东到图书馆工作,使毛泽东开始接触社会主义理论。北大学生
邓中夏、
高君宇、张国焘、许德珩、刘仁静等进步学生受到李大钊的影响,开始学习马克思
社会主义学说。“五四”运动中,李大钊成为爱国学生运动的领导者之一,面对反动政府的镇压,他号召社会各界声援,组织营救被捕的陈独秀,挽留辞职的
蔡元培。在宣传
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与胡适的错误观点展开论战,使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陈独秀出狱后,思想发生很大转变,在李大钊的影响下,他开始转向社会主义,到处发表演讲,反动政府决定再次逮捕他。李大钊亲自驾骡车,扮成商人,将陈独秀送到
天津市,他们探讨了在中国成立共产党的可能性,并相约一南一北,共同建党。在天津演讲,李大钊与青年周恩来、
刘清扬等相识。由于李大钊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被聘为教授,公开在课堂上传授马克思主义,并发起成立了马克思学术研究会,指导青年研究
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建党作基础准备。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和
上海市同时建立,李大钊发展
张申府、张国焘、
邓中夏、
高君宇等入党,成立中国共产党北京小组,并拿出自己工资的一半用作党费。由于经常接济贫困学生,李大钊家庭生活异常困难,
蔡元培校长听说后,通知财务室,每月扣出必要的生活费,直接送到李大钊夫人
赵纫兰手中。
共产国际代表到上海,决定召开中共一大,李大钊由于领导北京高校教职工向政府索薪被打,受伤住院治疗,他派张国焘、刘仁静代表北京支部参加。党的一大之后,成立了北方区委,李大钊领导北方区委开展工人运动,他亲自做军阀
吴佩孚的工作,说服其接受“保护劳工”的主张,并利用军阀派系间的斗争,向铁路派出了共产党员从事工人运动。中共在西湖召开会议,讨论共产国际代表
亨德利库斯·约瑟夫斯·弗朗西乌斯·玛丽·斯内夫利特提出的国共合作提议,遭到了陈独秀等的反对,李大钊精辟分析,最终说服了大家,形成决议,并被指派负责与
中国国民党交涉。李大钊在上海与
孙中山会谈,达成合作共识,孙中山亲自主持仪式介绍李大钊加入国民党。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拉着李大钊的手步入会场。面对国民党
右派的发难,李大钊走向讲台,恳切之语打动了与会者,使国共合作顺利开展,他也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委。
国共合作使
中原地区的革命形势发生变化。由于张国焘被捕叛变,供出了李大钊,为躲避敌人搜捕,李大钊回到故乡,思考中国未来的命运。中共中央派李大钊以首席代表身份赴
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代表大会,他筹措路费,率罗章龙、
刘清扬等偷越国境,到达
苏联。
冯玉祥发动
辛酉政变,中央急电李大钊回国负责协调此事。由于军阀间的权力斗争,李大钊回国时,冯玉祥已对复杂政局束手无策、灰心丧气,李大钊给绝望的冯玉祥带来希望。
孙中山抱病北上,李大钊组织社会各界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在
孙中山逝世后,参加治丧,与
中国国民党右派进行论战。冯玉祥的部队移师
张家口市后,李大钊派出共产党员到冯的部队开展政治工作,并安排冯玉祥到苏联访问,接受革命思想,使国民革命军与北伐军形成南北呼应之势。
“三一八”惨案后,多次组织游行示威、发表反日演讲的李大钊遭到反动军阀通缉,李大钊将国共两党的领导机关搬到了苏联大使馆的旧兵营内,在白色恐怖下,他拒绝了中共中央让其撤离的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策动了
冯玉祥的“
五原誓师”。
敌人发现了李大钊的行踪,在日、英、美等
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军阀
张作霖不顾国际公约,公然出动军警将
苏联使馆包围,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面对敌人的种种利诱和酷刑,李大钊坚贞不屈,慷慨赴死,留下了共产党人为理想献身的千古绝唱。
和平明媚阳光下的新中国,李大钊的理想得到了实现,北京万安公墓的李大钊
梁启超墓和
乐亭县的
李大钊故居纪念馆,向世人展示着这位伟大人物的不朽。
角色介绍
幕后制作
•
田少军为饰演好李大钊这个角色,自费到李大钊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体验生活。
• 为还原历史,剧组特别选取李大钊故居作为拍摄场景之一。
• 剧组为了还原一个真实的李大钊,特别邀请了李光华(李大钊之子)做为总顾问。
• 该剧原本准备起名《李大钊》,但是剧组报广电总局的时候发现已经有人注册了李大钊这样一个电视剧,只好改名《铁肩担道义》 。
• 该剧拍摄过程中,对于剧中的近百位人物,为了达到不仅形似,而且神似的要求,剧组动用了全部所有人的朋友关系,找了很多人来客串,而且所有来这个组的人都不谈价钱。
创作背景
2008年,该剧总制片人王智慧好友赵勇调任到唐山当市委书记,为了打文化牌,抓了两个含金量很高的题材,一个是《
唐山大地震》(交给了
冯小刚,最终创出了6个亿多的票房);另一张牌就是李大钊,他把这张牌交给了王智慧。王智慧在唐山市委,还有乐亭县委还有河北省委宣传部的支持下开始立项融资。
剧本创作
该剧创作初期的文学创作阶段,为了真实再现少年、青年时代的李大钊,编剧查阅大量文献,多次拜访有关专家,并深入到李大钊故乡乐亭走访健在的父老乡亲,对主人物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琢,对原型的气质特征做了扎实的功课分析,最终决定李大钊同志的人物基础为“内外从如云”(即为作风质朴,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坚持真理,待人宽厚,团结同志)。
剧本的编撰,在大局方面,以李大钊的个人生轨迹作为戏的经线,把各个关节点中,李大钊所经历的重大事件和他接触到的重要人物作为纬线,整体把李大钊的人生脉络做了比较全面的写作;在细节方面,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强调塑造他的道德完人。
作品评价
《铁肩担道义》真实再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中国的苦难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史,用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艺术地再现了
新文化运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始末,描写准确、精细而到位。该剧塑造的李大钊艺术形象,性格丰满、有血有肉、光彩照人,在以主人公李大钊为中心线索的同时,也勾连了这一时期所有重要历史人物(解放军报评)。
《铁肩担道义》是一部反映共产党党史上重要人物、重要历史事件的剧作,是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建党90周年最生动、最深刻、最形象的教材(总后勤部原政委、上将周克玉评)。
《铁肩担道义》从青年李大钊的人生经历起笔,不仅拉近了伟人与当代青年的距离,更是给当代青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告诉他们该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曾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全国政协委员
李君如评)。
《铁肩担道义》拍出了比文学史、
教科书里更真实的历史,也拍出了更真实的李大钊(生活日报评)。
《铁肩担道义》具有历史的最大深度与广度的高度真实的艺术;用英雄史诗叙事追求电视剧画面的诗化艺术美;在英雄悲剧的艺术范畴内强化和升华悲剧激情。该剧是一部高水平的“英雄史诗”的电视剧作品,还原了历史,用历史事实和电视剧艺术把李大钊的“铁肩担道义”的光辉人生蕴蓄出来一种磅礴于天地之间的气象,使作品具有了强烈的思想震撼力(
曾庆瑞评)。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