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奔星
原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吴奔星(1913—2004),中国诗人、学者、教授,湖南安化县人;高小时,曾参加湖南农民运动,后到长沙市就读修业学校。1937年从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大学期间参加过“一二·九”运动。先后在桂林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大学、国立社会教育学院(1947—1948)、武汉大学(1951—1952)、苏南文教学院、江苏师范学院(苏州大学前身)、南京师范大学(1955—1958)等任研究员、教授;1957年被划为右派,下放江苏师范大学(现江苏师范大学)任教,1982年获得平反,重返南京师范大学任教;吴先生是著名现代诗人,早在30年代便发表不少诗作在《现代》杂志、《菜花诗刊》、《诗志》、《新诗月刊》等诗歌杂志上,为现代派诗歌的重要成员(蓝棣之语)。为1949年后中国大陆最早一批现代文学研究教授,曾发起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中国鲁迅研究会、茅盾研究会并担任理事。
人物简介
吴奔星(1913年6月30日—2004年4月20日),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中国现代文学史家、鲁迅研究专家,湖南安化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早年参加湖南农民运动、“一二·九”学生运动。他先后在桂林师范学院武汉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任研究员。
他于1957年被划为右派,下放徐州师范学院“戴帽”任教,1982年获得平反,重返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
吴先生是著名现代诗人,1936年年与李章伯在北平市创办诗歌杂志《小雅诗刊》,又发表不少诗作在《现代》杂志、《菜花诗刊》、《诗志》、《新诗月刊》等诗歌杂志上,创导新诗现代化、民族化,在海内外学界享有很高声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鲁迅研究会理事,毛泽东诗词研究会顾问,中华诗词学会首届理事,江苏省作协顾问,江苏省鲁迅研究会会长;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4年逝世,享年91岁。
晚年的吴奔星先生仍然笔耕不止,2002年老诗人曾卓去世,吴老还写诗悼念。
人物生平
吴奔星,1913年6月生,湖南省安化县人。
1927年初,追随进步教师参加湖南农民运动,集体加入共青团。1928-1929年在长沙市开始创作诗歌、散文。1933年7月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国文学系。1935年冬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由同学周小舟(学名周怀球,解放后任湖南省委书记)介绍,加入“民先”(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1936年六月与李章伯创办北平市小雅》诗刊,任主编,倡导新诗现代化,并提倡国防诗歌,反抗日寇侵略。著有诗集《暮霭》和《春焰》。
1937年“七七事变”,正值大学毕业。北平沦陷前夕,流亡大西南,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先后任国立桂林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大学、重庆社会教育学院等高校研究员、副教授、教授,并担任国共合作时期的交通部编审,办理有关铁路沿线中小学语文教学事宜。1944年秋,在重庆追随同乡劳君展、思师黎西(锦熙)、学者许德珩等前辈参与发起“民主与科学座谈会”,拥护中共反蒋抗日。1945年8月,日寇投降,同年9月3日宣布抗日战争胜利,“座谈会”改称“九三学社”。
南京解放后,1949年8月前往北京,任北京市委编审,参加开国大典
1950年夏,当选九三学社首届中央宣传委员。1951年春节期间,作为九三学社中央代表,参加中共中央暨各民主党派中央工作会议,共商国是于中南海怀会堂,为时半月之久,1951年秋,应聘武汉大学教授,参加湖北汉川地区土改。土改结束后,仍调回北京。
1952年春,苏南行署向北京市委借调到苏南任教,参加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尔后,参与院系调整,苏南几所高校合并成立江苏师范学院(即今之苏州大学),担任首届院务委员。1955年,江苏师范学院中文系和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合并,赴宁任教授。
1957年底,被错划为“一般右派分子”,1958年调徐州师院(现江苏师范大学)。
十年浩劫结束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宣布右派为错划,1982年调回南京师范学院,任校学位委员会委员、高级职称评审组成员,并任省文联委员、省社联理事、省作协理事、江苏省鲁迅研究会会长等社会职务。1980年2月在《文学评论》发表《试论“新月诗派”》一文,是新中国第一篇探讨文学流派的论文,被公认为开文学流派研究的先河。
1995年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中国作家协会颁发“以笔为枪、投身抗战”的老作家奖牌一座。
在从文70年、从教60年的过程中,著有专著《杜少陵诗笺》(贵州师范大学1943年印作教材)、《语文教学新论》(1950年,察哈尔省文教社)、《阅读与写作的基本问题》(1954年,上海东方书店)、《文学作品研究》(1954年,上海东方书店)、《茅盾小说讲话》(1954年,上海泥土社;1982年,四川人民出版社)、《鲁迅旧诗新探》(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文学风格流派论》(1987年,北岳文艺出版社)、《中国现代诗人论》(1988年,陕西人民出版社)、《钱玄同研究》(1990年,江苏古籍出版社)、《诗美鉴赏学》(1993年,广西教育出版社)、《虚实美学新探》(2000年,江苏文艺出版社)、《鲁迅的美学理想》(尚在洽印中)等十余部;著有诗集《鸭绿江之歌》(抗美援朝之歌,与王学奇合作,1951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部)、《奔星集》(1988年,花城出版社)、《都市是死海》(1988年,漓江出版社)、《人生口哨》(1991年,江苏文艺出版社)、《江南诗草》(旧体诗,收入与夏传才合著《双贝集》,1985年,燕赵书社)、《吴奔星新旧诗选》(2000年,天津古籍出版社)。主编《鲁迅诗话》(1981年,天津人民出版社)、《沫若诗话》(与徐放鸣合作,1984年,四川人民出版社)等现代诗话丛刊;并编著《历代抒情诗选》(1986年,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年再版)、《现代抒情诗拔萃》(1987年,漓江出版社)等诗歌欣赏丛书。并主编新诗诞生以来第一部《中国新诗鉴赏大辞典》(1988年,江苏文艺出版社),获1989年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首届文学艺术大奖。还与范伯群合作主编《鲁迅名篇鉴赏大辞典》(1992年,广西教育出版社)。新旧诗未结集者,约1500首左右。
文学活动方面,曾参与发起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中国鲁迅研究会、中国茅盾研究会,并先后担任各学会的理事、名誉理事和顾问。1996年12月作为江苏省代表参加中国作家协会全国第五次代表大会。现任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顾问、中华诗词学会发起人兼理事、江苏省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会理事、江苏省鲁迅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学会理事、江苏省作家协会顾问、南京《扬子江诗刊》顾问。
2004年4月20日3时18分逝世,享年92岁。
人物著作
吴奔星先生的主要著作有《暮霭》、《春焰》、《鸭绿江之歌》(与王学奇先生合作)、《双贝集》(与夏传才先生合作)、《奔星集》、《都市是死海》、《人生口哨》、《吴奔星新旧诗选》、《吴奔星短诗选》(以上为诗集);《语文教学新论》、《阅读与写作的基本问题》、《茅盾小说讲话》、《文学作品研究》、《鲁迅旧诗新探》、《文学风格流派论》、《中国现代诗人论》、《钱玄同研究》、《诗美鉴赏学》、《虚实美学新探》(以上为理论专著);《鲁迅诗话》、《沫若诗话》(与徐放鸣合作)、《现代抒情诗选讲》(与徐荣街合作)、《历代抒情诗选》、《胡适诗话》(与李兴华合作)、《当代抒情诗拔萃》、《中国新诗鉴赏大辞典》、《鲁迅名篇鉴赏辞典》(以上为编著或主编)。
吴奔星的新诗名作有《晓望》、《都市是死海》、《小鸟辞》、《门里关着一个春天》、《别》、《萤》等。他的诗歌理论著作《虚实美学新探》是立说之作。
人物思想
吴先生对“究竟怎样迎接‘明天’的新诗”作了三点小结:“第一,从传统看,诗的形式并无时代性,是可以继承发展的。因此,今天的诗人用旧体诗词的形式,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并不奇怪,无须加以排斥和反对。
第二,从传统看,诗的形式并无国别性,是可以互相引进、互相交流的。我们从“五四”前夕开始移植西洋诗,促使新诗的成长,是无可非议的。
第三,从传统看,诗的形式是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的。因而,以时更新,不断创造,是新诗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不容任何人的主观意志所左右的。为了“明天”的诗坛能出现一种或多种足以代表我们伟大时代的诗歌形式,我们应该在传统上、形式上,采取兼容并包的方针,既不数典忘祖,也不排斥“拿来”。认真继承“昨天”的成果,总结“今天”的成就与失误,迎取“明天”的创造,应是社会主义诗歌的发展道路。”
人物作品
《别》
你走了,
没有留下地址,
只留下一串笑容,
在夕阳里;
你走了,
没有和谁说起,
只留下一双眼睛,
在露珠里;
你走了,
没有说去哪里,
只留下一排影子,
在小河里。
你走了,
笑容融化在夕阳里,
双眼动荡在露珠里,
影子摇晃在河水里。
哪里都有夕阳,
哪里都有露珠,
哪里都有河水,
你走了,留下了整个的你!
人物评价
吴奔星先生从上个世纪20年代末开始文学创作。1930年代初中期在北平市读大学时,受到象征诗风的影响,开始创作现代派诗歌,并于1936年6月1日和同学李章伯创办当时北平的唯一诗刊《小雅》,团结新老诗人,如戴望舒施蛰存李金发林庚罗念生柳无忌陈残云吴兴华李长之李白凤蒋锡金纪弦、常白、史卫斯、侯汝华等,阵容宏大,皆为一时之选,推进新诗现代化运动。其作者群成为“现代派诗歌”的中坚力量。
吴奔星先生不仅是一名诗人,还是新诗理论家,先后曾在《现代》、《新诗》《文化与教育》旬刊等发表多篇诗论,不但为中国现代派诗歌的创作做出贡献,也为现代派诗歌理论打下基础。
1949年后,吴奔星先生从事现代文学研究和教学,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本研究茅盾作品的《茅盾小说讲话》,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鲁迅研究学会、中华诗词学会的发起人。吴奔星先生较早研究文学风格和文学流派,《识别文学流派的方法》、《文学流派试论》等文,被《新华文摘》转载,发表在《文学评论》上的《试论新月诗派》,是1949年后第一篇研究文学流派的文章。
吴奔星先生晚年研究诗歌鉴赏学,出版了《诗歌美鉴赏学》、《虚实美学新探》等论著,提出虚实美学的概念,为中国传统美学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人物生平
人物著作
人物思想
人物作品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