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鸣剑(1907—1990),广东
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红光村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著名将领。曾先后在同化小学(原生才小学)和
梅州市梅江区梅州中学就读。1925年,他考入
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第二期;他曾任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六十七师副师长,参加了
长沙会战; 1941年,中国政府派温鸣剑任中、英、美中国战区陆空联军总司令部
中将副参谋长。1942年春,
中原地区十万
中国远征军出征缅印,初战失利后又误入野人山而损失官兵大半。1942年冬同盟军
中国战区参谋长
约瑟夫·史迪威为培训中国远征军,指名要求温鸣剑出任中国远征军的副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943年任
抗日战争第三战区参谋长,1944年任
青年军第二○九师师长。后调任徐州第九军官训练处中将主任。
海南岛解放前夕,温鸣剑经澳门赴
瑞士。受叶剑英邀请,温鸣剑于1980年秋,第一次携夫人同行,回国探亲参观,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叶剑英曾在
从化温泉接见他们夫妇二人。此后,温鸣剑经常回国探访,寻根祭祖,探亲访友。
人物简介
温鸣剑(1907—1991),名洪生,字明敬,号佐慈,广东梅县
丙村镇红光村人。自幼聪明好学,酷爱武术。1925年在
梅州市梅江区梅州中学就读
高中二年级时,正值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革命思潮高涨,温鸣剑毅然投笔从戎,考入
黄埔军校潮州分校学习。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某部指导员,参加第二次
国民革命军东征。1928年考入广州
中山大学,1930年转考入北平
陆军大学。毕业后任
中国国民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集团军总参谋部
中校参谋。后应国府陆军大学校长
黄慕松的邀请,到南京任该校教官。在“陆大”,由学校保送到
美国军事学院深造。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温鸣剑奉召回国任十八军六十七师副师长,参加
长沙市对日作战,立下战功,升
少将师长。后因六十七师与
新四军在补给上有联系,温鸣剑被调
抗日战争第三战区将校训练团任教育长。1939年10月升任国民党八十军副军长。1941年12月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英、美中国战区陆空联军总司令部成立,中国政府派温鸣剑为总部
中将副参谋长,驻加尔各答。1年后奉命回国,调第三战区任参谋长。不久,任第九战区第二十师师长。1944年5月,日军大举攻湘,温鸣剑率部参加长沙、
衡阳会战。是年,
国民政府发动“十万知识青年从军运动”,温鸣剑被任命为青年军二○九师师长。时
梅县区有1400多名
知青从军,连同在外的梅县籍青年共1600多人。这批青年被编入温鸣剑的二○九师,集中到
上杭县集训。
1945年8月抗战结束,
青年军解散,温鸣剑调任徐州第九军官训练处
中将主任。1948年调任
中国国民党陆军
昆明陆军学院校长兼国防部第四厅厅长。后随步校南下
海南省,任海南警备副司令兼步校教导师师长。
海南岛解放前夕,奉派出国考察,经澳门赴
瑞士,在
联合国某总部工作。
1950年6月,
朝鲜战争爆发。10月,中国人民组成志愿军赴朝鲜
抗美援朝战争。当时,
美国军方拟派温鸣剑赴朝鲜战场任军事顾问,温鸣剑不愿中国人打中国人而拒绝参加,去瑞士定居。在瑞士期间,曾受聘于英国
牛津大学、瑞士日内瓦大学任中国史教授。1951年,美国陆军学校校长请他作关于朝鲜战争问题的演讲,他在演讲中指出:这场战争的最后结果,绝不会是中共的失败。会场上有人提问:“你还是蒋介石的将军吗?”他郑重地回答:“我是中国的将军!”中瑞建交后,温鸣剑每年均应邀出席中国驻瑞士大使馆举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招待会。1983年、1985年、1987年先后3次应邀回国观光,受到中央人民政府的热情接待,曾在
天安门台上观礼和参观
军事演习等。
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
1991年11月27日因
脑出血在
日内瓦湖畔寓所病逝,终年84岁。
立志报国
温鸣剑,1907年出生于广东
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井塘以实堂(也是
辛亥革命烈士
温生才的“胞衣迹”)。1925年正在
梅州市梅江区梅州中学读书的温鸣剑为响应孙中山先生反封建反帝、民主共和的号召,考入了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第二期。毕业后,他参加过东征、北伐。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革命阵营的国共两党分裂内战,温鸣剑毅然抛弃
少校官衔,离开国民革命军,考入广州
中山大学深造。1931年
九一八事变后,眼见
日寇侵占我
东北地区大好河山,还虎视眈我
晋察冀、内蒙等地,于是他又一次投笔从戎,考入北平
陆军大学第九期及兵学研究院进修,“志在竭尽所能,为国效力。”由于毕业成绩优异,留陆大任教。未几又荣获保送去美国陆军
美国军事学院深造。他的同班同学
阿尔伯特·魏德迈后来成为
美国的
五星上将。
“七·七”
卢沟桥事变,爆发了全民抗日战争。温鸣剑刚好结束学业。惊闻此变,乃喟然而曰:“大丈夫当横刀立马,为国为民效命沙场。”于是回国投奔抗日战场。初任
上校旅长,龙一仗,杀得
日寇大败而逃,初立战功,升任副师长。后又领军在
长沙市以北,作为
武汉会战的外围拱卫。再战杀敌遍野,保卫了
武汉市和长沙以北一带
江汉平原,升
少将师长兼任战区参谋长。1941年,中国政府派其任中、英、美
中国战区陆空联军总司令部
中将副参谋长。
1942年春,中国十万
中国远征军出征缅印,初战失利后又误入野人山而损失官兵大半。1942年冬同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
约瑟夫·史迪威为培训中国远征军及作战方案,指名要求温鸣剑出任中国远征军的副参谋长。于是温鸣剑又出现在
缅甸战役,重招十万青年。温将军以云南
昆明市为训练中心,在昆明近郊的黑林铺、干海子、北较场为营地,参照
印度蓝伽的训练方法,分步、炮、工、通讯、重、参谋、后勤、军医等科目,设专科训练班,每期六周,分批训练。经过大量的组织、人员的补充,轮训,换装,充实装备,约半年时间,新的十万
中国远征军建立起来了。到1943年10月,已完成整训的有17个师。中国远征军司令官也改由
卫立煌、副司令长官黄琪翔出任,另配备炮兵两个团,重
迫击炮一个团,
高射炮一个团,
工兵一个团。各军、师重新整顿装备,全是
机械化的美式装备。再由各军、师、旅、团进行全面整合、磨练,已有分散的单兵作战能力,也有整体配合的协同作战能力。又进行了近半年的政治爱国主义、军事知识和纪律的训练,士气大为旺盛,全军面貌焕然一新。加上中国军人吃苦耐劳、爱国爱民的团队精神,
中国远征军已成为世界一流的精锐之师。1943年任
抗日战争第三战区参谋长,1944年任
青年军第二○九师师长。后调任徐州第九军官训练处
中将主任。
海南岛解放前夕经澳门赴
瑞士。
抗日名将
1944年4月,远征军开始
缅北滇西战役,很快收复了
腾冲市、
龙陵县,打通了
中印公路(后又命名为“史迪威公路”)。收复滇西全境后,1944年秋,盟军
中国战区司令长官
蒋介石要把能将温将军调回国内任青年军209师的中将师长,以训练新军,准备大反攻。于是温将军又回到
福建省,以
上杭县为中心,招募沦陷区的流亡青年和在校青年学生从军,提出“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没有国,哪有家!”等响亮口号,吹遍东南沿海和中西部各省区。1945年春,209师青年军成军之后,立即投入训练。严格的训练,崇高的爱国思想品德教育,为年青一代新军,创建树立了新军风气,新一代青年军人成了精锐之师。而且在中国抗日大反攻中显示了威力,在闽、浙战场上屡立战功。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
无条件投降,温将军率领他的209师在闽、浙一带协助接收日军投降及遣散日俘、日侨回日,所到之处,秋毫无犯,纪律严明,甚得民望。全国人民期望战后能和平民主建国,在整编复员中,官兵纷纷响应:或凯旋回乡农耕,或回校读书,各谋所就。温将军这时调入国防部四厅任厅长。后又任汤山步兵学校校长。
温将军治军严明,爱兵如子。抗日时初任旅长,率领两个营不到千人官兵在龙衢设伏,诱
日寇深入幽谷,然后合围攻击千余之敌于谷内,杀得日寇尸横遍野,大败而逃,获上级嘉奖:犒军百斤之猪。时值抗日艰苦,难得有此一举,官兵同甘共苦。将军乃宰猪
熬粥,与部属共餐一顿难得的佳味,皆大欢喜。他晋升副师长后,发现有个别部下违犯军纪,有损军民关系。乃向民众百姓道歉,自责治军不严,然后再教育部属:军民似鱼水关系;鱼儿岂能无水。无水之鱼难活长久,切记!谨记!然后重新宣布军纪,整顿军风,面貌焕然一新。将军严于律己,待部属则宽厚仁慈,甘苦共尝的为人治军之道,与民秋毫无犯,与部属推心置腹相交,甚得部属爱戴和拥护。故至今许多在世的部属每念及此,无不钦佩.
回国探亲
黄埔军校潮州分校二期学生温鸣剑将军于1990年冬在
瑞士去世,距今已有20年多了。
2003年的
冬至前,温将军抗日时的贴身侍卫、旅台的钟先生回梅要去探望老长官的家乡——
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井塘村故居耕庐。黄埔军校同学会梅州市联络组余立和梅州日报通讯员李顺松陪同前往。车到丙村镇耕庐,温将军的侄儿温协达和侄孙温湾祥、温文祥等家属已等候多时。座谈中了解到温将军生前的不少轶事,录以备考。
温将军接示后,欣然从命,整装回国探亲参观。第一次是1980年秋携夫人同行,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过后,叶元帅还在
从化温泉接见他们夫妇二人。以后的1981至1987年连续7年,或是伉俪同行,或是长子扩达夫妇陪同,或是次子畅达夫妇陪同,或是三子放达夫妇陪同,或是女儿良穆夫婿陪同,带子孙回来故国家园探访,寻根祭祖,访友探亲,畅叙情谊。1984年还专程回北京参加
黄埔军校同学会的成立,被选为同学会理事,直到逝世前,只要理事会开会,温将军必亲自出席。1984年秋还携夫人叶耕英和子女一起回乡祭祖。温将军去世后,1997年秋,温夫人叶耕英女士已是年近九十的之年,还带子孙再一次回乡祭祖探亲访友,可见其一家爱国爱乡之情深谊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