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心有物王阳明正传》作者是
赵家三郎由江苏
人民出版社于2012年出版。
图书简介
不是神奇的圣人,也不是明朝一哥
还原真实的历史形象,追寻大师的思想轨迹
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万人师
不妖魔\不神化,33篇阳明诗文分析,44位阳明信徒微故事,18副珍藏图画,还原最真实的千古圣人王阳明翔实的一生:叛逆、问道、格竹、中举、入狱、贬官、悟道、崛起、平贼、乱……三真不朽,千古唯一。
作者简介
赵家三郎,
黑龙江省海伦人,历史研究学者,曾多次获得“再来一瓶”等重大奖项。以
黄仁宇“大历史观”为写史指导思想,作品独具四大特点:史料考据严谨,逻辑分析深刻,观点一针见血,行文诙谐流畅。已出版作品《唯心有物王阳明》《宋朝人@微历史》《草民的江湖》等。另,曾任《
怖客》杂志执行副主编。
全书看点
一、顿扫时下恶搞之风,笔法冷峻犀利,还原历史的庄严与厚重。客观描写
王守仁“叛逆、问道、格竹、中举、入狱、贬官、悟道、崛起、平贼、戡乱”的翔实一生,三真不朽、千古唯一。
二、逻辑分析深刻,以一针见血的观点还原
朱厚照朱厚照、风流才子唐伯虎、一代奸臣
严嵩等人的真实历史形象。
三,全书分析王阳明诗文33篇及多位阳明信徒微故事,通过文字的遗传信息追寻大师思想变化的轨迹。
四、重新诠释“知行合一、心即理、致良知”等
心学思想对时下人们的生活指导和借鉴作用。
五、中国五千年的哲学思想更迭,儒教治国的几度沉浮。在道德管制下,中国社会崩溃前夕,寻找革命性思想心学产生的原动力所在。阳明心学为何能够延长中国王朝五百年寿命。
六、1937年,
日本与中国的思想碰撞,即阳明心学与程朱理学的末日决战。
七,史料考据严谨,明代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习俗、文学艺术等方面在阳明心学产生前后,形成强烈对比及后世影响。
八,
王守仁平贼戡乱,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军事指挥艺术,“攻心为上、避敌锋芒、诡谲奇袭”的三板斧反复神奇运用,以最小的成本赚取最大的利益。“此心不动,随机而动”经典的无解的军事思想。
九、
蒋介石在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基础上提出“力行哲学”,以“治心即为治兵之本”为军队最高精神指导,取得
台儿庄大捷、
万家岭战役、
长沙会战、
百师大战等抗日战争胜利。毛泽东提出《
论持久战》,承袭王阳明“诡谲奇袭”的军事思想,指挥三次反围剿、
四渡赤水、三大战役等
解放战争的经典战例。
目录
第一章:平民的种子,贵族的根儿
二、贵人语迟是疾病
三、两首开光小诗与佛无关
四、射出一支箭,寂寞在心间
第二章:上简单的课,做不简单的人
一、门当户对,只是感觉不到位
二、贡院失火与天人感应
三、哲学是什么,到底有啥用?
四、中国哲学史发展脉络
五、折腾人的学术热点
第三章:有一种学问叫扯淡
二、守仁格竹,大师起步
三、穿到明朝去科举,六级考试搞死你
四、爱国红心,一语无情碎
第四章:好饭不怕晚,一顿永流传
一、实习生的美好时代
二、《陈言边务疏》合理不合适
三、智商低,伤不起
四、一群欢乐的精神病
五、文学已死,当烧香拜佛
六、复思用世,始为王道
一、只拿五毛钱的皇帝
二、朱厚照的闪光人生
三、脸先着地,无力回天
第六章:龙场悟道,从心开始
一、人心不如虎,便道出家人
二、大明驿站,王朝的坟墓
三、《旅文》,无悲以恫
四、一夜顿悟,从心开始
第七章:文化与愤怒
二、束脩之礼,文化一点一点没了
三、千万次地问,何为知行合一
四、被神棍忽悠死的安化王
第八章:北京,我悲壮地回来了
二、明代的公文与报纸
三、明代县长的应用文写作水平
四、桃李遍天下,此生不换
第九章:南赣巡抚,朝廷向土匪亮出的屠刀
一、王阳明对职场终极问题的答案
二、流年不利升官致仕
三、《象祠记》,天下无不可化之人
四、玩儿谁谁倒霉
第十章:如果犀利不算哥
一、十家牌法坚壁清野
二、土匪头子詹师富,不笨也不聪明
三、象湖山之战,奋怯为勇,变弱为强
四、《告谕巢贼书》,史上最强招安信
第十一章:天理即人欲,就是狼吃羊
一、拿同事的脑袋,纳投名状
三、炮轰左溪,刀砍横水
四、《平茶碑》,沧桑、古朴、悲凉
五、千年巨寇,三省群盗之祸根
七、找死请排队,保持秩序,禁止喧哗
第十二章:坑死宁王的五位大神
一、国家有难,吾辈当挺身而出
二、明代藩王制度及其命运
第十四章: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一、朱厚照的警觉与镇定
二、跑路不分先后,官员不分长幼
三、宁王胆小的第一个细节
四、攻破南昌,海报的力量
一、习惯,宁王失败的根本原因
三、十万蝗虫飞,威武大将军来了
四、有事全后退,争功往上冲
五、心学凶猛,看不见的刀光剑影
第十六章:帝国烽烟直,长河落日圆
四、嘉靖上台,新一轮的政治风暴
第十七章: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一、王艮、南大吉,门人继承与发展
四、老王,一路走好
附录:王文成公年谱
参考资料
精彩节选
朱见深成化八年(1472年),大明帝国已传八帝,国一百零三年。这一百年间,人才辈出,风起云涌,力挽狂澜的有、盖世无双的有、英明操蛋的也有,总之不断变化,推陈出新,你方唱罢我登场。百年岁月里,王氏祖坟上的庄稼割了一茬又一茬,直到成化八年,终于冒了青烟。大明一代,最犀利的人物登场了!
众位老人家叹为观止,少年
华盛顿奇才队在彼,他们真的老了。他们不得不承认是废物一坨,赶紧起开,别浪费上天赋予的资源。关于少年奇才或者天才儿童,古今中外,例子频出,不是什么好事。比如典故江郎才尽,
王安石的《伤仲永》,都说明了天才儿童的成败。
东汉孔融,最值得一说。孔融让梨的故事作为道德典范,流传甚广。人们也相信孔融能成大事,可他长大后却是一个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吃啥啥不剩,干啥啥不行的人,并且毫无政治觉悟,最后被
曹操像杀猪似的杀了。
王守仁打扮成侠客状,骑着马,独自来到居庸关,沿着崎岖山路,逶迤前行。望着起伏连山,心潮澎湃,耳濡目染的历史先辈,一个个从他脑际闪过,顿时泛起国破山河在的民族情结。出居庸关西北四十六公里的地方叫
土木堡(今河北
怀来县土木镇),那里是大明的坟墓,太祖洪武大帝造兵以来,帝国荣誉尽丧于此。
土木堡之变,时间不太远,似乎
清明节时犹能听到明朝将士的哀鸣。
多年来同情弱者的大众心理,使得我们一直同情那些失败的英雄,譬如
岳飞、
文天祥,他们在民族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气节悲壮,诚然可敬。然而,我们常常忽略那些成功的英雄们。窃以为
班超、
马援、
王玄策、
薛仁贵、
于谦、
蔡锷等,诸公民族之魂也,更值得我们追捧崇拜。
王守仁说开始练习书法时,对着古帖临摹,纵然临摹得非常相似,但只是形似而已,缺乏神韵。后来为打破这种僵局,每次提笔时都会凝神细想,想一想这个字究竟该怎么写,并不草率下笔,想好了在写。凡经过此种方法,不断实践历练,忽然有一天你会发现,再写出来的就是你自己的字。凡事皆在心上求索,此为
心学之道。心学
广博宏大,可以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中国哲学思想经过漫长地发展,到这一时期达到了巅峰状态,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主要思想学派有十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兵、小说,每家学派各有自己的思想主张和政治主张。每家学派均将自己的想法述诸笔端,形成文字理论体系,用以来说明阐述自己的思想。各家学派的思想通俗的理解为“在哥看来,我希望世界是这个样子”。例如,
儒家希望全国没文盲,人人是大师,天天仁义礼智信;
墨家希望,大家平等,全民兼爱,不要有战争,消除等级分化,共同富有或共同贫穷;道家希望,道法自然,掌权者不要妄为,不要胡作非为,更不能为所欲为。人民最好啥也不知道,吃饱了往树底下一躺,便于管理;
法家认为,天下除了国君之外,任何人都得受到法律的约束,不听话,斩立决;名家希望,两人一见面就“白马非马”唧唧歪歪抬杠子,诸如此类。
《陈言边务疏》出自新科
进士王守仁手笔,小伙子不简单,有前途,就是有点年轻气盛,需要下放基层历练。奏疏一上去,任命下来了,组织上对他工作能力表示高度认可,对他的工作态度表示非常赞扬,正式授刑部云南清吏司
主事一职,这标志着王阳明的政治生涯真正的开始了。这一年,他二十九岁。
从此帝国“人治时代”结束了,伟大的“神治时代”来临,从这以后上台的皇帝各个神叨的,一个比一个邪乎。因
朱祐樘只有一位
孝康敬皇后老婆,孩子不多,只活了
朱厚照一根独苗。五月十八日,十五岁的少年朱厚照即皇帝位,年号
正德。传说这是最能闹的一位皇帝有中兴之主的天赋,可惜没用到正地方,所以“荒淫无耻、昏庸朝政、朝纲紊乱、民不聊生”等诸多帽子扣在他上,成为后世帝王警戒之典范。
然而,朱厚照却有着惊人的一面。
朱厚照被扭曲还有一个重要观念原因——重文轻武。
撇开历史,此完全可以通过逻辑分析得出。明代军制是文臣领兵、宦官监军、武将作战,这种分配代表了三方利益集团,文官集团、皇权、武官集团。要知道大明虽然姓朱,但管理江山的一直是文官集团。明代虽不像宋王朝重文抑武那么严重,可是重文轻武的观念一直存在。
王守仁在《陈言边务疏》中明确指出“
中原地区工于自守,胡虏长于野战”,造成此种现象的不是武人没血性,而是制度问题。老王留个心眼,没有言明罢了。
朱厚照崇尚武力,骨子里流着老朱家的血性,这种尚武精神使他重用
江彬、
许泰、
钱宁等武将,在他统治时期武将地位与日俱增,超出了文官地位,狠狠地欺负那些书呆子们。但是,任凭武将多么嚣张,历史终究由文官手中的笔来书写,不是用武官大刀砍出来的。撰写历史的是文官,他们自然要褒扬文官的价值,贬低武官的作用。朱厚照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加上却有荒诞事迹,自然免不了口诛笔伐。搞死搞臭搞到底,历来是文官们的杀手锏。
严嵩,弘治十八年
进士,二甲第二人,全国第5名,改
庶吉士,授翰林院
编修。前途无量的新科进士,没干几天,父母相继去世,遂回老家丁忧。在京师,严嵩曾听过
王守仁讲学。王阳明贬龙场路过此处,严嵩急忙去接他,热情招待。两人相差八岁,王阳明居长,他们算师生情谊吧!两人把酒言欢,苦中作乐,同是天涯沦落人。严嵩送给王阳明一首诗《喜友人至》,他回赠了一首诗。王阳明在此小住几日,严嵩带领他到山、钤阳湖、仙女湖等地游览。
离开分宜,老王前往贵州
龙场镇。越往前走,三位仆人觉得心越慌,越走越没底。从烟雨江南到湖广故地,再在
江西省地界,一路上繁华依旧,还算可以,真不知少爷到底要到何处任职?再往南可没好地方了。
正德三年(1508年)春,他们历尽千辛万苦,穿过繁华一梦达到了目的地——贵阳府龙场驿。荒山野岭之中,破败不堪景象。几间破草房,几匹破烂马,连个睡觉的地方也没有。三位仆人心惊肉跳,这,这就是乃们上任的地方?仆人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纷纷投老王以询问的目光。
王守仁点点头:“
龙场镇,没错!就是这里。”他倒是很从容,坑死跟着蹭吃蹭喝的三位大爷了!
被统治阶级异化的朱理学告诉人们:“你是猪,你的未来在餐桌,所以你只有被宰杀。”在这种死气沉沉的思想禁下,突然有人对你说:“你是虎,你的未来在丛林,你可以去纵横;你是鹰,你的未来天空,你可以去飞翔;你是马,你的未来在草原,你可以去驰骋;你是鲨,你的未来在大海,你可以去遨游……”说这话的人就是王阳明,就是
心学,强调个体价值,解放人性。对程朱理学来说,心学的出现具有革命意义。
王守仁已勘破生死,没有什么顾忌,心中一言,不吐不快,这就是他的伟大之处。心学肯定了个人的价值,“人欲即天理”与“存天理灭人欲”完全划清界限,通过后世两位心学大师
罗汝芳、
李贽继承发展,他们都在强调人是天地万物之心。心者,天地万物之主。此外,心学之“心”不仅是个人之“心”,广泛意义还指社会之“心”。心学产生之后,受到它的影响,明朝后期文坛辉煌灿烂一路蓝!
王阳明发挥了他写信的特长,这是常用而且有效的一招。
古代人民信息传递主要靠文书,没点文化的当不了官员。当官必对各种公案文书,格式、写法、目的,了如指掌,必须能够熟悉运用。上行下达全靠文书,受到科技限制只能通过文字去传递信息,所以能写一首好文章显得尤为重要。譬如皇帝下达处理政务、告诫臣僚的文书称之位谕旨,明代叫
制书。臣僚给皇帝的文书叫奏疏,明代是卷轴式的,
清代康熙发明了奏折,折迭式的,更加利于阅读存放。明代官府往来公文上行文书主要有咨呈、呈状、申状、牒呈、牒上等;平行文有咨、关、牒等;下行文有札付、帖、照会、故牒等。做什么事要有个书面报告,现在我们管这些文书种类称之为应用文。古代应用文写得最好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曾巩,应用文的一代宗师。《
大明会典》(万历本)对各种文书的应用目的、写作格式等有详细记载。此外,官方发布的政令如特别重要内容,通常刊登在《
京报》报上。
王守仁用兵奇谲,最大特点是以最小的成本赚取最大的利益。分为三步走:攻心为上,先打信息战,扰乱敌方军心;继而与敌交战,绕开正面,从侧面进攻。除了与宁王鄱阳湖决战外,少正面对敌,通常采取偷袭。偷袭的时间通常在五更天,拂晓三点至五点钟左右,每次都差不多,却屡屡得手;最后是总攻,其实就是打扫战场。一般选手经过前两步下来,基本溃不成军,朱宸像样儿,挺到了第三步。
嘉靖二年秋(1523年),唐伯虎应有人之邀去东山王家做客,见
苏轼真迹《满庭芳?归去来兮》词,其中“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句,触动了唐伯虎被伤得千疮百孔的心,不觉潸然泪下。回家后一病不起,十二月初二(1524年1月7日)去世,年五十四,遗一女。丧事由好友
王宠、
祝允明、
文徵明凑份子办的。
纵观唐伯虎一生,年少成名、亲人罹难、乡试第一、科举牵连、离婚分家、中年丧妻、宁王风波、晚景悲哀、凄凉离世,盛名之下背负太多的心酸苦泪与无可奈何,终明一代的艺术家中没有比他更惨的了。江南第一才子,假托风流,身世苦无多,一首桃花庵诗成绝响,无关风月点秋香。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闻听
朱宸濠造反,
福建省各省均有动作,有参加勤王的,有的组织义兵,的观望不动的。譬如福建布政使
席书闻变,组织了义兵两万人连夜赶往
南昌市,结果走到半路,战争结束了,没用上。
四川省巡抚林俊积极参加勤王,人家都率领前来参战,林俊年龄大了没组织兵力,但却给
王守仁送来了一样武器,可抵十万精兵。那秘密武器就是传说中的佛狼机,也就是
火炮。佛狼机铳,进口货,
葡萄牙人发明的,所以明朝时管葡萄牙叫弗朗机。大明官军有一次与葡萄牙人发生了冲突,葡萄牙人拿出了佛狼机铳,没打过,被大明缴获了。大明将领发现这玩意比
中原地区的
火器性能先进,拿回来给科学院研究改造,然后批量生产,装备于
神机营,后在万历年间抗日援朝作战中发挥了极大作用。佛狼机铳经过中国改造后形式多样,如大刨、轻炮、
鸟铳及爆炸性火器,俗称万人敌。
宁王胆小的第一个细节。
战场上一切细微变化都有可能左右战局,老王注意到了那个左右战局的细节——宁王的“十万精兵”。就目前的军事情报分析,
安庆市尚在固守,贼人未破,进攻停了下来。安庆城里没多少守备军,宁王
朱宸濠号称的“十万精兵”为什么攻不克?一方面安庆易守难攻,一时半刻打不下来。另一方面,朱宸濠的部队人数有水分,算上后勤补给和跟着起哄的,实际人数不足十万。
南昌市、
南康区、九江等均有留守,进攻安庆的人马折半。另,朱宸濠停止进攻,还证明一点——内部出了问题。问题定在朱宸濠身上,也就是说先前做的舆论信息战起了作用。侧面反映出朱宸濠虽然敢造反,关键时刻,胆子小。朱宸濠太实在了,接近十万人马就对外宣称有十万精兵,吹牛逼都没底气,事儿要能成才怪了。众人恍然大悟,说得没错,
朱宸濠号称的十万精兵暴露出了他的
心虚,再看面前一脸病容的王大人,手里只有八万乌合之众,就敢吹有是三十万大军。
习惯,宁王失败的根本原因。
人长时间处于一种活动当中养成不易改变的行为,包括生活行为,思维模式,处世之道,完完全与习惯有关。少成若性,习惯之为常,科学研究表明经过21天重复一种行为就会养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很难改变。习惯可以能成为第二天性,犹如一条看不见的线紧紧束缚着的思维模式,朱宸濠就是这样的人。他虽然是皇亲国戚,袭爵宁王,但受到大明帝国对藩王的各种限制,处境与身陷囹没什么太大的区别。藩王说窜个门不允许,路过兄弟家看完一下,必须在城外郊区会面,去北京出差不能逗留时日太多,由此限制了藩王的活动。
朱宸濠只能活动在
南昌市那块巴掌大的地方,譬如驴拉磨,始终绕不开那个圈。说实在的他真没去过大城市,更不用提实地考察了。当年,
朱棣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的原因在于人家走南闯北经过实战洗礼,经过政治锻炼。而朱宸濠在南昌生活了一辈子,风平浪静,家乡观念根深蒂固。不是被逼无奈出去闯荡的人,在外遭受挫折,思乡情绪会油然而生。再听说
王守仁率领三十万大军进攻南昌,那里是朱宸濠的家,是他的老巢,是他的
精神寄托之地,一旦失守,犹如无根浮云,假使打进了南京,一样没有安全感。就好像很多外来户在大城市打拼纵然买了房子,依旧觉得矮人一等,因为他们的根不在那里。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现如今,
朱宸濠面临的境地正是如此。关机时刻,驴拉磨的习惯作祟,主导了他的心智,遂决定回师
南昌市。历史证明了这条真理——习惯可以要人命,坑死宁王的最后一个人就是他自己,准确地说是他的习惯。
中国人向来有事全后退,争功往上冲。
老王听明白了,张永表态可以联合,但有条件,没有利益谁跟你联合?效忠
皇帝,为人民服务,别说那些好高骛远的好吗?政客之间的结盟必为利益联合御敌,亦为利益相互倾辄。张永是政客,
王守仁也是,大家都是同道中人,就得按照规矩办事儿。
老王说:“他,我留着无用,当赠与公公。”说的是
朱宸濠,那块谁都想咬一口的肥肉。
张永眼睛一亮,不敢相信王阳明这么痛快,缓缓问道:“王大人,你浴血奋战擒贼首不易,千里为官只为财,怎轻易与我?”
好了,干活吧!
五月某日某时许,
江西省巡抚王阳明,在江西布政使、江西布政使司参议等领导的陪同下,深入到抗洪前线
鄱阳湖进行工作指导。巡抚
王守仁指出,鄱阳湖抗洪抢险是我省进入主汛期以来取得重大胜利的第一仗,对今后做好全省抗洪抢险工作意义重大。要认真总结这次抗洪抢险的成功经验,用于指导今后的抗洪抢险工作。巡抚王阳明又认真听取了
饶州知府、吴城知县、都昌知县等基层干部的简要汇报后,立即前往鄱阳抢险现场,一边听取汇报,一边察看险情,并作出指示、提出要求。同时对参加抢险的广大民队伍表示亲切慰问。随后,
巡抚王阳明又深入灾区,看望和慰问受灾转移群众,与受灾群众亲切交谈,询问他们的受灾情况和转移后的生产生活情况,鼓励受灾群众要坚定信心,相信朝廷一定会带领广大群众夺取抗洪抢险的最后胜利。巡抚大人的到来,极大地鼓舞了受灾群众,他们纷纷表示感谢各级衙门和领导,他们有决心夺取抗洪抢险的最后胜利。
王守仁正在
江西省风风火火抗洪抢险,六月份的某天突然接到南京张永的来信,内容简明扼要:“虎旅
夜惊,已幸寝谋于
牛首山”。王阳明看完,脑袋“嗡”的一声,晴天霹雳,这远比诬告他谋反还严重——
朱厚照失踪了!
王阳明一旦入京,直接威胁杨廷和的政治地位。原因有三:第一,王阳明在上呈的戡乱功劳簿中,描述威武大将军朱寿和威武副将军
江彬等人的功劳外,重点说了兵部,在
王琼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胜利,对于内阁只字未提。杨廷和这人才华有工作能力有,就有点小心眼。见老王没提他,顿时拉长了个脸,要知道当年王琼举荐
王守仁为左都御史,
巡抚南、赣、汀、漳,是经过内阁同意的。换言之,王阳明戡乱功劳中当有内阁一份,可是功劳簿上根本没提幕后英雄。此外,
杨廷和与王琼有隙,两人表面言欢,实则明争暗斗。很显然王阳明是王琼的人,功劳簿不提内阁也可以理解。再次,王阳明是大学问家,桃李布满朝堂,他一旦入京很有可能被提到显要位置。
王琼现任吏部尚书,背后再有嘉靖支持,假如再与王阳明联手,杨廷和这文官首领地位不保。综上所述,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阻止
王守仁入京。
嘉靖四年正月,王阳明夫人诸氏去世了。
说句实在的,王阳明与夫人诸氏感情一般,她死的时候老王哭了一通,第二天继续讲学,连篇祭文都没写。诸氏夫人在《王文成公年谱》中一共露面两次,第一次是结婚,“弘治元年戊申七月,王阳明亲迎夫人诸氏于洪都”,然后是“嘉靖四年正月,夫人诸氏卒”,很悲哀。很多时候,诸氏更像一个保姆,照顾老王饮食起居,往往忽略了夫人的身份,因为她没有给老王留下什么。
正德五年,五十五岁的
王守仁续娶
张姓为妻,十一月得个大胖小子。老王喜极而泣,这么多年不是他不行,是夫人诸氏不孕不育。亲生儿子
王正亿,那就是证明。大伙听说老王生了儿子,纷纷前来祝贺,有两位当地年逾九十岁的老寿星写诗道喜。诗写的水平一般,但人家心是热的,老王不容易啊,给孩子一顿夸奖。
老王回赠诗曰:“何物敢云绳祖武?他年只好共爷长”。意思说,谁敢保证孩子长大后能继承祖业,能活两位老寿星这么大岁数就行啦!此诗句轻描淡写,足见王阳明激动而喜悦。一个生命的诞生是一项复杂而神圣的生物工程,尤其像老王这种土埋到头的人,那是难以言表的幸福喜悦。
昏迷了三天的老王悠悠转醒,艰难地问道:“这是什么地方?”
十一月二十九日,老王召周积等人,良久,他才睁开眼睛说:“吾去矣。”
周积等人泣不成声:“先生,您还有什么遗言?”
老王微笑着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顷之,瞑目而逝,死于肺疾,时间定格在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辰时,即公元1529年1月9日8时许。
王守仁走完了光辉的一生,年五十七岁。
门人及会葬者千余人,麻衣衰屦,扶柩而哭。四方来观者莫不交涕。
洪溪去越城三十里,入兰亭五里,那是老王活着的时候亲自选的墓地。朝廷予谥文成,赠
光禄大夫、
柱国、新建伯,
隆庆时追封侯爵,称新建侯。万历十二年从祀于
孔子庙,奉祀孔庙东庑第58位。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