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泉镇素有“名臣故里、柳编之乡”的美誉,总面积101.19平方公里,耕地7.8万亩,位于
莒南县城西部14.2公里处,南与
临沭县相邻,西与
河东区隔河相望,北靠
岭泉镇,东与
十字路镇接壤。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莒南县板泉镇是省政府批准的中心镇。全镇62个行政村,77577人(2017),面积99平方公里。板泉镇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东与日照岚山港毗邻,西隔
沭河与
临沂市相望;境内岚(山)济(宁)公路和(州)石(臼)铁路横穿东西,莒(县)阿(湖)公路纵贯南北。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11年,板泉镇有耕地面积7.8万亩。
历史沿革
板泉是明朝重臣
王璟的故乡。据《明史?王璟传》记载:王璟,字廷采,板泉镇大白常村人,生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卒于
嘉靖十四年(1535年)。
成化八年(1470年)中
进士,在朝为官50余年,辅佐过
李纯、孝宗、
李炎、世宗4代皇帝,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卒后赠少保。一生勤政爱民,政绩卓著。他耿介忠直,为政清廉的气节,被后人奉为楷模,传颂至今。王璟故后,葬于临沂城东南3里处姜园村。大白常村为纪念王璟,在村西南修建了王璟
衣冠冢。朝廷所赐2套
石人、石马等分别安放于临沂市区和大白常村。
板泉镇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
渊子崖村300多名村民用土枪、
土炮、大刀、
长矛抗击过1000多名
日本侵略军,毙敌112名。被誉为“中华抗日楷模村”。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设置专门板块介绍。
板泉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人民勤劳质朴。明朝左都御史
王璟出生在大白常。1932年
莒南县第一个党支部在板泉崖成立,1941年12月,渊子崖村群众团结一致,英勇抗击日军,被誉为“中华抗日第一村”。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5月,水县撤销,划入莒南县,称板泉区。
1958年1月,改称板泉乡;同年10月,改为板泉公社。
1984年,撤公社称为板泉镇;同时,析设刘家庄乡。
2001年1月,刘家庄乡并入。
人口民族
2004年9月,行政村规模调查,由76个行政村调整至如今的62个行政村,共22097户,72046人,其中农业人口7万人,
非农业人口0.5万人。
中国共产党党员3158人,共青团员862人。截止到2017年人口为77577人。
2006年底,镇直机关有党政办、经济发展办、社会事业办、
计划生育文教卫生办共29人,列入事业编制的单位有财政所、水利站、文化
广播站、计划生育服务站、农业综合服务站、农业经济管理站、后勤服务站共136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板泉镇完成财政总收入0.7亿元,比上年增长36.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4亿元,比上年增长22%。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
营业税319.8万元,增值税3374.6万元,
企业所得税290万元。人均财政收入0.1万元,比上年增长35%。
2018年,板泉镇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7亿元,完成
固定资产投资13.5亿元,纳税过千万元、百万元企业分别达4家、22家,纳税100万元—500万元的优秀企业达17家,全镇实现工商税收1.52亿元,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50万元。
2019年,板泉镇有工业企业62个,其中规模以上2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08个。
农业
该镇立足优势,确保柳业的主导地位,优势特色产业更加明显。2004年,新发展柳条3000亩,总面积达到了2.7万亩,并沿
沭河北上,逐步形成了“南部柳成片,北部柳成带”的发展格局。2005年,在全镇推广了“植柳-加工-养殖-
沼气育柳”生态产业链,新发展柳条5000亩。2006年,在保证
杞柳总面积的基础上,引导柳农发展曲柳、
旱柳、桑柳等特色柳条,实现了编织柳扩面,特种柳增点的生产格局。完成了5600多亩的谷家岭、杨家湖两个市级
土地整理项目,新增土地近600亩。
2011年,板泉镇实现农业总产值9.3亿元,占生产总值的15%。
板泉镇粮食作物以小麦、
玉蜀黍属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3.6万吨,人均408.8
千克,其中小麦1.9万吨,玉米1.7万吨。主要
经济作物有杞柳、桑园、板栗等。
板泉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18.6万头,年末存栏11.6万头;牛羊饲养量1.2万头(只),年末存栏0.9万头(只);家禽年饲养量45.3万羽。
工业
2004年完成民营经济投入2.6亿元,新增各类个体工商业户113户,新上
民营企业17家,完成技改扩建项目44个。庞纸业与县电力公司共同投资兴建的
热电联产项目,现已并网发电,同时,又投资1.2亿元,新上了年产10万吨纸的“3800”型高档板纸生产线。规划了龙窝柳编工艺品加工区;刘庄铝制品加工区;庞疃纸业加工区;涌现出了东高
榆木梳加工、沙窝木器加工、上养渔池
食品加工等一批加工区、专业村。
2005年,入县工业园的劲利司通轮胎项目现已完成投资1100万元,主厂房
钢结构已完工3200平方米,办公楼正在施工,部分设备正陆续进入厂房。荣峰车辆安装有限公司现已完成投资600万元,建设了一处占地116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总投资1.2亿元的庞疃纸业有限公司“3800”高档板纸项目已正式投运,机器设备运转正常,产品质量稳定。
2006年,按照“镇有产业、村有特色、户有技能”的要求,围绕“柳、纸、铝”三大产业,大力实施产业招商。先后组织了6个批次的外出招商活动,并随队参加了县里组织的
青岛市、
萧山区等地的招商会。组团参加了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签约货值突破了1800万美元。与美国卡布莱公司合资的佳德工艺品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元的二期扩建工程已竣工投产。另外投资1500万元的天元钢铝、投资700万元的裕祥工艺、投资500万元的临沂环宇工艺品公司正在建设。购买专利技术成立的莒南江宝工贸有限公司助剂项目、
碳钢熔炼项目年底可全面投产达产。
商业外贸
2011年末,板泉镇有商业网点684个,职工1368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7040万元,比上年增长17%;城乡集贸市场9个,年成交额5亿元。外贸产品生产企业20家,2011年,出口总额5000万美元,比上年增加200万美元,主要产品有柳编制品,销往欧美、
日本及
中东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金融业
2011年末,板泉镇境内有
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银行等4家银行和金融机构,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处,各类存款余额6亿元,比上年增长10%;各项贷款余额2.5亿元,比上年增长17%。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板泉镇辖17个社区:
渊子崖社区、临沭社区、阳光社区、涝坡社区、高榆社区、岔河社区、坊庄社区、新殷庄社区、武阳社区、双湖社区、刘庄社区、于湖社区、白常社区、潘庄社区、韩岭社区、庞疃社区、滨河社区。
招商引资
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客商来镇投资建设,促进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该镇实际,特制定本政策:
一、土地优惠政策
1、外来投资者可以通过出让或租赁等方式取得项目建设所需土地使用权。使用者有权转让、出租、抵押或由继承人继承。
2、新上项目(或原个体私营企业扩建)所需的土地,属城区规划范围内的按县有关标准降低20%,属城区规划范围以外的用地,基本地价一律按2万元/亩。一次性支付有困难的,可以缓交或分年度支付。
3、非永久性建设的种植、养殖项目,由镇政府协调办理土地租赁手续,价格从优。
4、被省级或省级以上机构认定的高新技术且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镇政府可以无偿提供土地。
二、财政扶持政策
凡县外投资者到该镇创办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的,从投产之日起,三年内按照对镇财政实际贡献额的50%对企业给予支持。规模较大且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可适当提高支持的比例,直到100%。
三、手续办理政策
镇
招商引资办公室对外来投资项目的手续办理实行“一条龙服务”,一口收费。外来投资者与镇招商引资办公室签订用地合同,付款之后即可开工,其土地、建设的一切手续由镇招商引资办公室代为办理,只按照项目总投资额(指地上建筑物投资额)的3%收取建设手续费。
四、对引资人的奖励政策
1、属引进资金的,在资金到位后10日内,使用一年以下的,按引进资金额的1%进行一次性兑现奖励;使用一年以上的按引进资金额的2%进行一次性兑现奖励;争取无偿资金的按引进金额的10%由资金使用单位一次性兑现奖励。
2、属引进项目的,按项目实际完成地地
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含设备)的0.5%,在项目建成投产时,一次性奖励,并按该项目年度对镇财政实际贡献额的5%奖励,连奖三年。
3、属引进人才的,按人才实际创造价值的10%奖励,连奖三年。(资金由受益企业承担)
五、对投资数额较大,且对全镇财源建设有较大影响,对全镇经济发展具有效强辐射拉动作用的项目,涉及的有关政策,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
六、凡来该镇投资者,同时享受国家、省、市、县的有关优惠政策。
社会
板泉镇是个“柳编之乡”,全镇共有7.8万亩耕地,其中柳条面积就超过了3万亩,常年从事柳制品加工的农村劳力有3万多人,柳编生产成了这个镇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
板泉镇基础设施完善,通讯先进,电力充足。有程控、
光纤、移动通讯和因特网等。建有供电站2处,110kv
变电站1处。文教卫生、购物休闲及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板泉镇政策优越,经济发展。柳编和纸业成为两大支柱产业,铝制品生产、
奶牛养殖、乳业加工、木梳、农机销售等业蓬勃发展。
2019新的历史机遇:抢抓“两河时代”机遇,打造板泉“
沭河小镇”。
社会保障
2011年,板泉镇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368户,人数2413人,支出464万元,比上年增长10%,月人均70元,比上年增长6.19%。敬老院床位41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32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86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70万元,比上年增长3.5%。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型农村社会
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58万元,比上年增长25%,基金支出合计35万元,比上年增长20%。2011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金额605万元,参保率达98%。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板泉镇有邮政局1个;征订报纸、期刊10万份(册)。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60个;
固定电话用户1.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1万户;宽带接入用户1500户。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板泉镇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51个,卫生室50个;病床6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8张,
固定资产总值48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70名,其中执业医师15人,注册护士15人。2011年,
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3万人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
文体事业
2011年末,板泉镇有镇文化站2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62个,各类文化专业户760个,各类图书室82个,藏书40万余册,音乐、美术、书法、
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达152人。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1.2万户,入户率达70%。
2011年末,板泉镇有学校体育场13个。12%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5%。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板泉镇有幼儿园9所,在园幼儿270人,专任教师13人;小学10所,在校生3400余人,专任教师24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3所,在校生2024人,专任教师23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880万元,比上年增长28%。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比例为50.36%,比上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
村镇建设
2004年,按照城镇建设要有新面貌的要求,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投资150余万元,拆除违章建筑76处,清理绿化带9000多米,栽植行道树1000余棵,铺砌
鲁灰路沿石18000多米,绿化盖板近12000平方米,改造路灯136盏,所有
弱电线路完成了下地任务,镇驻地中心地段的亮、绿、透、洁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牢固树立“经营城镇”理念,坚持“建管并举”的方针,成立了城管执法中队和环卫办,调整充实了了环卫队。庞疃、王家武阳、卞家涝坡、大王刘庄等中心村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也迈上了新台阶,村容村貌发生了大的变化,在全镇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庞疃村代表全市参加省里组织的“村镇环境综合整治”迎查,受到好评。2005年,以村容整洁为迫切任务。坚持点上突破,面上推进,选择了11个村作为新农村试点。在镇北部,推广庞疃模式,以工带农,建设“工业主导型”新农村。在镇南部,推广新殷庄、龙窝模式,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增值型”新农村。在镇驻地,推广卞家涝坡模式,建设“环境优美型”新农村,整治村街环境,倡树文明新风。镇驻地府前街开发全部启动,开工建设了一中教学楼,中小教学楼、
计划生育服务楼、国土资源楼、农信营业楼、交警办公楼、安达超市等八处基建项目,其中中小教学楼、计生服务楼、国土资源楼、安达超市已竣工投入使用。2006年,抓了王家武阳社区服务型、大白常历史文化型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级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上了新台阶。全镇新修硬化路10.8公里,新上
沼气236户,新开工自来水工程6处,有线电视入户率超过了60%。总投资3600万元的府前街综合开发工程已完成投资1300万元,农信楼、中小教学楼、
广播站沿街楼已竣工投入使用。兴泉小区商住工程,已完成了拆迁任务,土地已挂牌出让,工程已全面铺工。该镇被授予“
临沂市城镇建设示范镇”。
交通
板泉镇境内有莒阿、岚济等公路干线交汇。
文教卫生
2005年,投资60万元,完成了148间学校
危房的改造任务;投资160万元的一中实验楼已竣工;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项工作正逐步完善。2006年,加大了教育投入,全镇19间D级危房全部拆除,对78间杨木梁、墙体裂缝教室、宿舍全部停用,消除了安全隐患。积极探索学校规模调整,合班并校的路子,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稳步推进,参合人数达6.1万人,参合率突破了80%。
平安创建
2004年,通过“严打开路,综合
辨证论治”,全镇的平安创建上了大台阶。推广了卞家涝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做法和经验,以《板泉镇农村重大事项工作程序挂图》为抓手,创新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路子,有效化解了矛盾,减少了信访源。2005年,将土地问题作为农村政策落实的重点来抓,制定下发了《村级土地调整》、《村级宅基地划分》、《村级行业发包》和《村级5%机动地承包》四个审批表,较好的清除化解了土地方面的信访隐患。发挥镇调解中心和村调解室的作用,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搭建和谐平台,沟通平安渠道。完善了镇、工作区、村三级信访网络,及时掌握全镇的信访动态,将一些苗头性问题发现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2006年,在2005年全面安装电子巡更系统的基础上,为提高治安防范的科技含量,在镇驻地建设了监控平台,在每个工作区选择了2-3个村安装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当前已有17个部门、21家企业、22个村安装了电视监控系统。
文化
地名由来
板泉镇因镇人民政府驻板泉崖而得名
特产美食
板泉石磨煎饼
煎饼为板泉历史以来家庭必备的主食,传统做法是用人力
杵磨磨糊,用
生铁圆烙制,现在多用电动石磨机器烙制,采用
五谷制作,外皮也会用石磨碾磨精细伴随其中,
杂粮食品细吃,因此含有大量的
膳食纤维,可以润肠通便,促进人体毒素的排出,味道本色的粮食香味,口感劲道润滑,可卷菜,可泡汤,下至总角,上至皆可食!现已成为馈赠亲朋,求学外出必带美食!
板泉大饼历史悠久,远近闻名。传统的制作工艺是:先用面因子与面粉一起掺和,然后用压杠压约400交左右,如今使用机器和面,工时减少十倍,当面团揉到柔软光滑时,整成圆形,并加盖自家堂号印记,放于平底锅中,用小火慢炖,一个大饼约90分钟即可出锅。刚出锅的大饼色泽金黄,麦香扑鼻,吃之香脆可口,黄橙橙的大饼又是馈赠亲友之佳品。
板泉木梳
板泉木梳主要有桃木梳、
檀香梳、
黄杨、木、
梨木等工艺梳,产品销往全国各大中城市,部分产品远销欧美及东南亚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板泉精选上等
黄檀、桃木、
小叶黄杨等天然材质,集民间传统工艺与现代技
术之精髓,经开(齿)、抛(光)、磨(背)、雕(刻)等三十多道工序精致而成。产品典雅别致,纹理细腻,不带
静电,不易变形,是居家、旅游、馈赠亲友之佳品。全镇已建起木梳加工业户400多家,年加工木梳3500万只,年销售额3100万元。板泉柳编板泉镇素有“柳编之乡”的美誉,近几年来,板泉镇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这一主线,以工业化理念谋划柳业,确立了“打特色牌,唱地方戏,发展柳条促经济”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柳编产业化经营。当今,全镇的柳编业以基本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新格局。全镇柳条面积已发展到3.5万亩,柳编产业带起农户1.1万多户,从业人员达到了3万人,柳编加工销售企业共127家,其中拥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达16家,年出口创汇4.8亿元,实现税收1800多万元,仅柳编一项,农民人均纯增收突破4600元,柳编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特色产业。名胜古迹
旅游
景点
王璟墓石刻造像位于
莒南县城西25公里,板泉镇境内大白常村西南300米。建于明朝弘治年间(公元1465-1488年),因系明代左都御史王僜之(坟墓于1973年平掉)而得名。茔地南北长136.4米,东西宽115米,南门是一道石刻
过门,进门迎面有三间
聂氏宗祠(1949年建国后拆除),祠堂后面有彼此对称成双的
石人、石马、石羊、
石虎和四座龟驼碑,还有十座后人增立的
碑石。其中一座刻记着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6月17日山东大地震时,对该茔地的破坏情况。
渊子崖革命烈士纪念塔位于板泉镇
渊子崖北,占地5亩,2005年被县委宣传部授予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1941年12月20日,一千多名
日寇和一百多汉奸突然包围了沭水河畔的渊子崖村,英勇的渊子崖村村民面对装备精良的敌人,没有被吓倒,没有屈服,全村男女老少千余人凭借围墙、炮楼用
土炮、雁枪、木棍、大刀、石块与手持钢枪的来犯之敌展开了血战。战斗从清晨一直打到傍晚。后来在
八路军武工队的增援下,敌人才仓皇逃窜。这次
渊子崖保卫战,全村共有147名群众壮烈牺牲,打死打伤
日本侵略军100余人。板泉区区长冯干三、区委书记刘新一等40多名指战员也血洒
渊子崖。1944年5月
沭河县参议会,在该村北部建起一座“
烈士纪念塔”,以纪念在战斗中牺牲的先烈们。滨海专署授予该村“抗日楷模村”的光荣称号,渊子崖也被誉为“山东抗日第一村”。
获得荣誉
2020年6月,被评为
山东省第三批“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乡镇(街道)。